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十二五”以来,麒麟区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的观念,谋化促进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组织,强化培训技术技能和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完成外输内转劳动力结构,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大力打造发展劳务产业经济。全区劳务产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2人,有序转移输出6233人,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500人,实现劳务产业经济总收入47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偏、贫、远村庄劳务产业经济状况

麒麟区比较偏、贫、远的村庄如珠街街道联合社区的庄科、白石岩小组,茨营镇大麦。联合社区是珠街街道偏远贫困社区,辖区山高坡陡,水少,海拔2160m,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7个村小组4400多人口,有450人在外打工,以白石岩村小组为例,193户900多人口,有200余人在江苏、浙江打工,主要从事公路、建筑类工种,占全小组1/2劳动力;庄科村小组90多户,370人,有60多人在福建、广州打工,通过与打工户的座谈了解,每年每人除去食宿车旅费

外,能带回家中的纯收入平均在万~5万元。以此类推,社区每年仅劳务产业经济就可以带回2000万~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茨营镇大麦村委会总人口836人,225户,4个小组,人均耕地,少数民族占2/3,主要从事烤烟、玉米、马铃薯种植,外出务工的只有45人,主要是在杭州架高压线,有部分在老挝修公路或在广州做玩具,务工收入相对较高,每人每年除去食宿车旅费,带回纯收入6万~8万元,劳务产业经济给大麦社区每年带回务工收入270万~360万元。目前全区还有万贫困人口,劳务产业经济对于全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

全区劳务转移和输出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新增务工人员%的速度递增,直到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运行增幅减慢,只增长%左右。目前全区已有19万人次的打工劳务大军,其中有7万多临时工和季节工,实现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初步推算实现全区劳务产业经济收入在52亿~54亿元。

劳动力转移输出人员的构成和流出状况

在区内从事打工和创业的占31%左右,其中男性占69%,女性占31%左右;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男性占%,女性占%左右。从年龄构成上看,18~22岁占21%,23~45岁占%,45岁以上占%左右。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文化及以下占%,

初中占%,高中以上占%左右;从流向地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流入到国内的昆明、江苏、广东、广西、浙江、杭州、上海及国外的老挝、泰国、缅甸等地。

劳务人员转移方式及行业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区劳动力转移输出从自发无序的流动为主,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合理化的转移输出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区委、区人民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区的劳务产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市区劳务产业办、人力资源促进会、人社局和中介机构有组织的转移和输出比例在逐步增大。通过职业学校培训、“老乡带老乡”等方式有组织的转移和输出劳务人员占总量的%左右。据调研和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加工、交通道路、批发零售、餐饮、社会服务、电商等行业中。外出劳动力主要从事配件组装工、矿工、建筑工、泥瓦工、钢筋、焊工、缝纫工、搬运工、技术工、物流工、产品推销、保姆、修路、架线、家政服务等职业。

劳务产业经济呈现新常态变化

1)全区农村和居民从“盲目劳务”向“定向劳务”转变。经区、街道、镇劳务部门多方协调努力,在全国广泛收集劳务市场信息,锁定一些企业、城市用工信息,通过网络等媒体及各街道、村、组信息员传递用工和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和居民适龄劳动力到企业、矿山、建设工地务工,并建立台账,

跟综服务,同时利用打工人员作为“信息员”,以传、帮、带的方式把周边厂家的用工信息反馈回家乡,带领人员外出务工。2)过节、农忙不回家。部分常年不回家的务工人员、具有一定技能的务工人员看到,城市出现佣工短缺现象,过节、农忙不回家,除了节省下来回的路费外,期间的高工资足以请人干完家里的农活。3)从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一些务工人员通过区劳务办、农广校及一些职业学校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在企业里学到技术后,待遇逐年提高,加上企业对技工的优厚条件,许多务工人员选择在一个企业里长期工作,并逐步稳定下来。4)回乡创业人员逐年增加。部分务工人员打工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本后,开始向农村和社区回流。这些外出务工者回流不是简单地回到农村耕地,而是将先进技术、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带回农村,直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返乡人员中有70%以上回到农村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养殖,建起了家庭农场及合作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30%左右在乡镇做小生意,最终走上了经商和办微小企业的道路,圆了农民工的创业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多元化经济的发展。

人员整体素质低

劳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个体之间文化差异很大,培训提高难度很大,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匮乏,导致大批劳动力只能从事一

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型乃至苦、脏、累、危险的苦力型职业,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入。

培训效率不高

由于受培训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技能培训的量小、工种少,培训率低,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学员外出后找到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业率较差,完全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影响劳务收入。劳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滞后劳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滞后,服务平台不健全,致使对广大外出务工者的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跟踪管理、维权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大多数务工者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盲目外出,导致外出务工者怕劳务信息不可靠、怕工作岗位不稳定、怕劳务收入受影响、怕合法权益没保障。

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较多

外出务工的劳务人员后顾之忧较多,如子女上学不方便,孩子的安全没有保障,老人抚养不周全,承包地抛荒较多,猪、鸡、牛无人管理等。

劳务人员权益保障堪忧

有部分劳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不能及时兑现;一些小企业、工厂及个体私营业主坑骗劳务人员现象时有发生,劳务人员的维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维权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也不能及

时解决,往往务工人员由于等不起或拖不起,走极端而出现违法事故,对家庭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科学规划

工作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数量只下任务不求质量,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和定位。对劳务人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不充分,对劳务人员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因此发生问题很难解决,且解决的成本很大。

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念陈旧,恋乡、恋家、恋地,甘于现状,不愿外出。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全区劳务产业经济工作

当作一项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来抓劳务产业经济工作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虽然劳务转移输出产业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税收没有直接的影响和好处,但大部分劳务经济的收入返还到家乡和社区,缩小了贫困面,相应地也减少了地方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同时拉动了当地农村和社区的消费市场,间接地增加税收和收入,稳定了社会。劳务转移和输出产业经济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所以全区各级各部门应把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科学的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政府的

运作风险。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产业、行业导向,规范和帮助返乡创业人员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特别是鼓励返乡人员合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及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并引导做大做强。

高度重视,强化培训,改变和完善劳务产业运行机制

多渠道拓展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方式,提高技术和技能培训的档次,将苦力型劳动力输出向技术性、技能型、智力型劳动力输出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劳务产业格局。因此要积极发展引导性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特别贫困的民工在培训上给予扶持或补贴。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机制,把农村社区劳动力开发转移输出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社区劳动力就业培训,真正做到面向农民农村社区,开设各种短期、中期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班,培养一批有一定层次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真正提高劳务产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劳动力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务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开拓创新,优化环境,积极鼓励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对返乡创业人员投资的项目,给予从外引进资金的同样优惠待遇,在贷款、税收、手续等方面给予扶持,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过程的服务,帮助他们返

乡创业,兴办企业,特别要加大扶持创办“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为发展“美丽乡村”贡献力量。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打工潮”走向“创业潮”,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人员带回资本,引回人才,转移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助推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搭建平台,加强引导,促进转移输出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劳务产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以及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务工人员和创业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能动性,引导农民树立敢于离土离乡搞创业、进城入厂变市民的精神;充分发挥区内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心以及各中专技术院校就业渠道信息广的优势,定期不定期的举办用工企业招聘会,为农民外出务工搭建信息平台,提供就业门路,促进转移输出。要借助“春风行动”“创业带头人巡回宣讲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活动”“农民工维权服务活动”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劳务产业的良好局面。

广辟就业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新形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新机遇,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当前关心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空间。一要在新农

村建设中拓展就业空间。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利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注重建设能够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中小型项目。同时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带动劳动力就业。二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就业空间。积极鼓励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产品生产向产前、产后转移,扩大就业容量。三要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拓展就业空间。要认真落实省、市发展区域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要大力实施园区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一批项目的开工与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要大力发展工商、运输、建筑、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保险、公用事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城镇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同时,要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创业和居住。四要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中拓展就业空间。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和带动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劳动力转移空间。要引进和扶持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开办各类旅游、餐饮、运输、商贸流通、家政服务等项目,

创办编织、铸造、加工、维修等经济实体,扩大劳动力就地向非农转移就业容量。五要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拓展就业空间。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养新型农民,造就一批职业农民。积极鼓励农民加入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事技术、信息、市场流通等服务。

作者:卢琴唐家寿刘自兴单位:1.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麒麟区分校 2.曲靖市农广校

[1]冯绍贤.麒麟区年鉴[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5.收稿日期:2016-11-24

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第一篇: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一、自查背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于2014年12月28日发布,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该决定重点对原《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相关规定做了修订,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提高劳务派遣机构资质门槛(第五十七条)。要求劳务派遣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原为五十万元),还须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于2014年7月1日前(期限一年)完成。未达标的不能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2、严格用工单位派遣岗位的限制(第六十六条)。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并定义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3、强调同工同酬(第六十三条)并给出具体比较标准。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

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4、加大了用工单位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行为的违法成本(第九十二条)。处罚标准从每人1000-5000元,提高到每人5000-10000元。 关于新旧法的衔接,《决定》规定:“本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本文出自好范文.网)即现有2014年12月28日前订立的劳务协议调整满足“同工同酬”要求的,可不考虑岗位“三性”而继续执行至期限届满。2014年12月28日后订立的劳务协议,自2014年7月1日起则不得违反新劳动合同法任何条款。 为进一步规范a公司用工行为,避免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发生无谓的经济损失,特进行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 二、自查情况 受a公司委托,本人于2014年6月26日至7月1日期间,在a 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配合下,对a公司(含子公司)现有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进行了调查。查明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如下(详见附件):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doc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说:在当今地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要更重要。 但是,在事实上,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分析: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国家和人民来说,有不同的回答。或者说,实际上存在两种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啊!请注意是相对的啊!不同地方变现不同啊! 1: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已经享受到了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所以能够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实行的是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还没有享受到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甚至还处于温饱未解决的贫困状态,这时候,他们的国家很可能无法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无法解决温饱,这样解决了环境问题,但人民仍处于饥饿状态。 不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每个国家都将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只是有的国家现在无暇顾及,有的可以顾及到而已 第一个开篇立论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更重要,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目的是判定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于是我方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首先“保护环境”的涵义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二。1、把已经被破坏的修复回来;2、保护没有被破坏的不再被破坏。我们说环境保护的产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没有经济发展,何谈环境保护?发展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而环境保护是现阶段彰显出来的一个问题,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但发展不能等。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最终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亡。 “发展经济”的涵义是什么?包括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在人类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初期,由于能力所限,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粗放型经济会破坏环境,但集约型经济一般不会。而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保了。过去没有大烟囱我们不能发电,现在我们可以建水电站,核电站。这正是经济的质的发展所带来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为环保带来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04年起,德国为了解决温室效应,投入了一百亿,而发展中国家有没有经济实力做出这样的贡献呢?人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人也要环保,要吃饭与环保兼顾也只能靠发展经济。可以说,发展经济治的是环保的本。而为了环保而环保,只是原始的、不成熟的环保方式。 人类现在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是生存问题。贫穷和饥饿正在折磨着我们,地球上有8.54亿的人现在正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当中,

我国劳务派遣现状分析

我国劳务派遣现状分析 2009年,劳科所受劳动关系司委托,并与劳动关系司合作开展劳务派遣专项研究,以期为制定劳务派遣专项规定提供决策参考。课题组开展两个方面调查,一是21个省提交了有关劳务派遣调研的书面报告。二是对省、市、市、省、省、省6省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向调查地的一些派遣机构、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发放问卷,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本研究报告是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期望理清《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基本情况 劳务派遣源于哪一个国家,普遍有两种说法。有的说劳务派遣起源于1920年美国的Samuel Workman开创的租赁支援服务。他雇用了一批已婚妇女,在夜间处理盘点工作,稍后又训练妇女操作计算器,满足企业当时的临时或短期用工需求。欧洲法院大法官(Generalanwalt)Alain Dutheillet de Lamothe持另一种看法,认为派遣机构起源于英国。但是,不论其源于哪一个国家,劳务派遣广受关注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现在,相当多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比如,美国劳务派遣工占总受雇就业人口的比例为0.9(2)%1[1]、日本为3.4%、英国为2.6(5.12[2])%、德国为1.2%、法国为2.1%、荷兰为2.5%。

劳务派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都不高,一般都不超过3%,是种非主流、灵活就业方式。我国劳务派遣始于1980年的外商代表处用工,当时主要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初步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较快发展于《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后,主要由于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降低人工成本以及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等需要。从调研情况估算,目前全国派遣用工规模应在1000万人之间,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约占到全国的40%。迄今尽管有30年历史,但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快速发展并备受关注,还是进入本世纪这几年。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一方面,它适应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多样的用人需求,扩大了劳动者就业;另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因此,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课题。 注:1[1] 美国由于不同的统计机构,有不同统计数据。 2[2] 关于英国的劳务派遣的数据有两个数据,一个是60万人。一个是143万人,因此有两个不同的比例。 (一)劳务派遣用工规模的估计 有关劳务派遣用工规模,众说纷纭。全国人大、总工会等在谈及劳务派遣用工总数时,都采用2500万人这一数据原因如下:一是我国没有对派遣进行过概念界定,究竟哪些可算派遣,没有明确的统计标准;二是大多数派遣企业为混业经营,业务不仅有派遣,还兼做人才代理,职业介绍等业务,比如,我国最大两家

某县劳务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劳务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劳务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一、特色劳务经济发展情况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村,农业人口1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人,富余劳动力3.人;耕地面积73.亩,人均7.2。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共转移3.3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其中,就地转移2.4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和2。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多元。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其中加工型3,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200人,收入近200元。,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占转移总数的1。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2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安置农村劳动力240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黑木耳加工企业1,安置农村劳动力100人。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人,占农村劳动力5以上;绥阳镇投资180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亩,年产鲜品1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人。绥阳镇绥西村21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万元。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200人。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个,面积达到4.亩,长期雇工400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海伦、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月收入均在200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为中心,利用县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机驾校的师资和设施,对农村准备从事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劳务派遣自查报告总结(精选多篇)

劳务派遣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一、自查背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于2014年12月28日发布,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该决定重点对原《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相关规定做了修订,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提高劳务派遣机构资质门槛(第五十七条)。要求劳务派遣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原为五十万元),还须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于2014年7月1日前(期限一年)完成。未达标的不能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2、严格用工单位派遣岗位的限制(第六十六条)。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并定义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3、强调同工同酬(第六十三条)并给出具体比较标准。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4、加大了用工单位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行为的违法成本(第九十二条)。处罚标准从每人1000-5000元,提高到每人5000-10000元。 关于新旧法的衔接,《决定》规定:“本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本文出自好范文.网)即现有2014年12月28日前订立的劳务协议调整满足“同工同酬”要求的,可不考虑岗位“三性”而继续执行至期限届满。2014年12月28日后订立的劳务协议,自2014年7月1日起则不得违反新劳动合同法任何条款。 为进一步规范a公司用工行为,避免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发生无谓的经济损失,特进行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 二、自查情况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地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地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保持合理地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8%左右地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 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地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而且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地情况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地8%,还需付出很大地努力.另外,8%左右地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地,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例提高到1.8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提出这个组合目标地主要考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主线,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地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增长地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提高发展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当前,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特别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库存充裕,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是,去年下半年消费价格地较快上涨,会对今年上半年形成较大地翘尾影响,同时引起价格上涨地因素仍然较多: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形成较大地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渐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地压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地承

劳务派遣自查报告(精选多篇)-自查自纠报告.doc

劳务派遣自查报告精选多篇-自查自纠报告第一篇: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报告 一、自查背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span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于2014年12月28日发布,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该决定重点对原《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相关规定做了修订,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提高劳务派遣机构资质门槛(第五十七条)。要求劳务派遣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原为五十万元),还须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于2014年7月1日前(期限一年)完成。未达标的不能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2、严格用工单位派遣岗位的限制(第六十六条)。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并定义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

位。 3、强调同工同酬(第六十三条)并给出具体比较标准。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4、加大了用工单位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行为的违法成本(第九十二条)。处罚标准从每人1000-5000元,提高到每人5000-10000元。 为进一步规范a公司用工行为,避免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发生无谓的经济损失,特进行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自查。 二、自查情况 受a公司委托,本人于2014年6月26日至7月1日期间,在a 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配合下,对a公司(含子公司)现有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进行了调查。查明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如下(详见附件): 1、派遣机构、派遣人数及岗位构成情况 a公司(含子公司)现有劳务派遣用工人员共26名,派遣机构均为b公司。a公司本部使用派遣人员共计8名:xx部7名、xx 部1名。其子公司a1公司使用派遣人员共计7名,其中xx部6

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第一时期(1978-1983).改革之初,农民对进展农村生产寄予厚望,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流淌意识不强,外出务工只是极少数农民得行为,对农民收入增长效应不明显.这一时期农民收入超常增长,要紧来自于农村得贡献.198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78元,比1978年增加15788元,年均增长188%.外出务工得到得工资性收入4293元,仅占纯收入得157%. 第二时期(1984-1987)是劳动力流淌高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是乡镇企业大进展时期,也是乡镇企业反哺农业得时期,农民进展劳务经济得意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劳务经济对收入增长起到了非常大得贡献效应.这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工资性收入增长强劲,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较大.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1元,比1983年增加11323元,年均增长9%,工资性收入由4293元增加到7841元,年平均增长162%,在纯收入中占203%,这一时期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增长得平均贡献率为344%. 第三时期(1988-1990)是劳动力流淌“低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提出整顿经济秩序和环境得方略,压缩基建规模,操纵乡镇企业贷款,使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得空间缩小,流出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现象较为普遍,都市对农村劳动力得“拉力”作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得增长贡献不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89年、1990年当年转移得劳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总数得2%.199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428元,比1987年增长536%,而同期工资性收入略有增长,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得比重仅为133%,比1987年落低了7个百分点.wWwc 第四时期(1991-1993)是劳动力流淌快速增长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得发表,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了高潮,大规模得“民工潮”不断涌向东南沿海地区和都市.这一时期,非农业就业增长较快,农村劳动力向都市转移规模逐年增加,1993年当年转移得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得79%,比1990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得要紧贡献来自于外出务工.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704元,仅比1990年增长122%,同期工资性收入增长703%,远超出纯收入增长幅度,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得平均贡献率达到769%.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得比重回升到201%. 第五时期(1994-1996).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再次调动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得积极性,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了更多好处,劳动力流淌得积极性不高,转移规模徘徊不前.1996年当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得51%,比1993年落低了2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农民纯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工资性收入在纯收入中得份额明显落低.1996年农民纯收入141578元,比1993 年增长了11倍.工资性收入仅增长552%, 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得平均贡献率为126%. 第六时期(1997-2000)是劳动力流淌得新时期.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得积极性,劳动力外出流淌性增强.当年转移得劳动力自1997年明显减少之后,1998年、1999年、2000年逐渐增加,转移速度加快,2000年向外转移得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得67%,比1997年回升了37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得贡献显著.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比上年回落了274个百分点,1998年要紧农产品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出现临时性增长之后,1999年又回落到2%,2000年下落了37%.分析近几年收入增长趋缓得缘故,要紧是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得错位造成得,在这一时期非农产业专门是劳务经济进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重要得“蓄水池”作用.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份额迅速增加,2000年达到281%,比1996年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得平均贡献率为882%,意味着近几年农民收入能有略增得形势,外出打工猎取工资性收入起了关键作用. 纵观劳务经济进展得轨迹,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得贡献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当农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劳务派遣地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务派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出现使得雇佣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由传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雇佣模式转变为派遣机制下的三方雇佣模式。中国的劳务派遣始于1979年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向一家日本公司的驻华代表派遣中方员工,其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服务国有企业改革阶段和满足劳动力市场一般需求阶段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劳务派遣日益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劳务派遣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从季节性、临时性、突击性、辅助性、低层次向长期性、专业性、高层次发展。二是用工单位围逐步拓展。从外国使领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商投资企业扩展到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非国有企业拓展到国有企业,从营利性机构拓展到非营利性机构。三是派遣人员日益多层次化。从农村劳动力、外来从业、停薪留职、退休人员等扩大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工三方需要促使劳务派遣行业“异常繁荣”,除了从这三方的需要来阐释之外,还需要看到我国政府的背

后推动力量,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在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处于转移我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需要,我国一些欠发达的省市设立劳务派遣机构专门向发达地区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而这些劳务派遣机构一般是由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劳动部门直接管理。 市场容量 根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及思想动态调查测算,目前全国企业劳务派遣工占企业职工总数13.1%,约3700万人。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国民经济行业的20个门类中,有16个存在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其中有11个门类中超过20%的被调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属于第三产业的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有高达68.3%、66.7%和60.0%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比例分别为11.1%、 6.4%、1 7.9%。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比例较高的行业是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分别为36.2%、17.9%和15.3%。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最多,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6.2%;其次是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4.0%。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建议

宜昌市劳务派遣行业调查报告 宜昌市劳务派遣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其用工机制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劳务派遣是指由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通过将员工派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方式进行的劳务活动。劳务派遣在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矛盾,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弊端。 一、劳务派遣用工的发展 1、劳务派遣用工发展迅速 到2009年末,全市劳务派遣机构已达41 家,其中隶属于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务派遣机构有1家,社会力量开办的有40 家。2009年全市城镇劳动工资年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为18321人,企业有16489人,占90%;事业机关为1512人,合计仅占10%。从登记类型看,国有经济为15939人,占87 %;其他经济为2340人,占13 %。 2、劳务派遣用工遍布众多行业 劳务派遣用工分布的行业十分广泛,从全市城镇单位19个行业门类来看,有12个行业门类使用了劳务派遣工。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邮政、石油、电信、金融、酒店、零售)等部分行业,劳务派遣工承担着企业重要岗位,成为生产的骨干力量。2009年,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居首位。

3、劳务派遣工平均报酬较低 2009年,劳务派遣工年平均报酬为15630元,低于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其中:国有单位劳务派遣工年平均报酬为12630元/年;其他单位为18756元/年;服务业岗位8000-10000左右元/年。 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灵活适时解决用人单位用工短缺的矛盾 根据联通、移动、电信、中石化、中国烟草等公司的部门调研 从上述情况看,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逐渐被用工单位所接受,并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而发展,劳务派遣有以下几点优势又将加速推动该用工形式越来越易被人们所接受。其优势在于: 1、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支出。用工单位在核算租赁劳务的总支出时,主要以岗位效益,劳动力市场价格来确定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在相同岗位上使用租赁劳务的支出成本比在编员工的支出大为降低的情况下,且租赁劳务具有用工灵活,可随时雇用合格的劳动力的特点。企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十二五”以来,麒麟区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的观念,谋化促进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组织,强化培训技术技能和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完成外输内转劳动力结构,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大力打造发展劳务产业经济。全区劳务产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2人,有序转移输出6233人,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500人,实现劳务产业经济总收入47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偏、贫、远村庄劳务产业经济状况 麒麟区比较偏、贫、远的村庄如珠街街道联合社区的庄科、白石岩小组,茨营镇大麦。联合社区是珠街街道偏远贫困社区,辖区山高坡陡,水少,海拔2160m,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7个村小组4400多人口,有450人在外打工,以白石岩村小组为例,193户900多人口,有200余人在江苏、浙江打工,主要从事公路、建筑类工种,占全小组1/2劳动力;庄科村小组90多户,370人,有60多人在福建、广州打工,通过与打工户的座谈了解,每年每人除去食宿车旅费

外,能带回家中的纯收入平均在万~5万元。以此类推,社区每年仅劳务产业经济就可以带回2000万~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茨营镇大麦村委会总人口836人,225户,4个小组,人均耕地,少数民族占2/3,主要从事烤烟、玉米、马铃薯种植,外出务工的只有45人,主要是在杭州架高压线,有部分在老挝修公路或在广州做玩具,务工收入相对较高,每人每年除去食宿车旅费,带回纯收入6万~8万元,劳务产业经济给大麦社区每年带回务工收入270万~360万元。目前全区还有万贫困人口,劳务产业经济对于全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 全区劳务转移和输出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新增务工人员%的速度递增,直到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运行增幅减慢,只增长%左右。目前全区已有19万人次的打工劳务大军,其中有7万多临时工和季节工,实现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初步推算实现全区劳务产业经济收入在52亿~54亿元。 劳动力转移输出人员的构成和流出状况 在区内从事打工和创业的占31%左右,其中男性占69%,女性占31%左右;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男性占%,女性占%左右。从年龄构成上看,18~22岁占21%,23~45岁占%,45岁以上占%左右。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文化及以下占%,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4591878.html,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朱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6期 [摘要]贵州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以物种丰富和植物多样而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广泛受到人们的赞美。2011年之前,国家曾多次组织地方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其中1996年的普查规模比较大,结果证实贵州中药资源已经多达五千余种,位于全国第四位。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认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良好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贵州省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的发展将会对国有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将带动地方经济不断提高。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药的研究,就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药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要勤奋努力,将中药继承和发扬,日益完善,为祖国儿女的幸福做出新的贡献。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心想着吃饱饭,现在都在关注养生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从观念上的改变为中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研究中药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中药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目前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贵州省中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粗浅的个人关于贵州省中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 1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处,全省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地理差异,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达2900米,最低137米。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景色宜人。先天的生态条件为药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贵州省成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 1.1 中药种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