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实验原理】

免疫器官、组织及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是T淋巴细胞及其他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和分化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胀、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场所。各类免疫细胞直接参与免疫系统对抗原类物质的免疫应答,完善的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正常的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是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正常的基本条件。

【试剂和器材】

小鼠、棉签、解剖台、平皿、大头针、手术剪子、手术镊子、载玻片、瑞士染液、细胞筛

【操作方法】

1.取一只小鼠,采用颈部脱臼法处死,将小鼠放到解剖台上,沿腹中线剪开皮肤且不破坏腹膜和胸膜,剪开腹膜,打开腹腔和胸腔,观察胸腺所在的位置和形状。

2.分离脾细胞:取出脾胀,去除其周围的脂肪组织,用剪子剪碎脾脏,放入细胞筛中,用载玻片清研脾胀,滴加生理盐水,使脾细胞分散成细胞悬液。

3.脾细胞染色观察:取少量细胞悬液置于载玻片上,与室温晾干,加瑞士染色液甲染色1min,甩掉染液,用瑞士染色液乙染色5min,用自来水冲洗,让染液漂走,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脾细胞。

【结果观察】

小鼠脾细胞瑞士染色镜下观察

【注意事项】

1.正确抓取小鼠,防止被鼠咬伤。

2.脾脏分离完整,清研轻柔。

3.染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讨论】

脾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参与并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运转, 绝非可有可无;脾脏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甚至完全相反, 即具有双向性、时向性的特点。

1.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全脾切除术后 OPSI 的发生率约为 1 %~

2.4 %。虽然 OPSI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但脾脏切除后,在由肺炎球菌导致的感染中毒性休克中, 50 %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 并最终导致死亡。脾脏为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 血循环相当丰富, 且脾脏具有延缓微循环的作用, 有利于清除和吞噬多种抗原, 减轻机体感染的发生。同时脾脏拥有大量重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 如 T 细胞、B 细胞、K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 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因子包括 tufstin 因子、备解素即P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免疫核糖核酸环磷酸鸟苷内源性细胞毒因子、调理素和补体等。而脾切除后,脾脏所产生的免疫因子及免疫细胞消失,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M、IgG下降,巨噬细胞活性下降,补体旁路活性下降及自身抗体活性增强, 使免疫系统失衡,导致机体易感性增加,甚发生OPSI 。

2.关于tufstin是主要由脾脏产生的促吞噬激素, N ajjar 于 1970 年首先发现。是IgG分子Fc段的一种四肽(T hrLy s -P ro -A rg), 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发挥吞噬功能。需要在白细胞激肽酶及内羧基肽酶的共同作用下释放。脾切除、镰状红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 IDS 及一些腹部疾病可使其水平下降, 脾移植后可使 tufstin 的水平升高。虽然已发现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了。理论上讲上述情况 tufstin 活性减低的原因包括低γ球蛋白血症、脾脏内中性粒细胞释放减少、白细胞激肽酶活性改变及 tufstin 分子异常。

3.脾脏的抗肿瘤功能机体发生肿瘤的主要原因为免疫系统监控失调, 而脾脏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疑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 脾脏不仅自身很少发生原发恶性肿瘤且少有转移瘤出现, 这也表明脾脏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大家较公认的观点为脾脏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双向性、时向性的特点。表现为在肿瘤早期脾脏具有抗肿瘤作用, 而在晚期则表现为免疫抑制, 促进肿瘤生长。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②可增强巨噬细胞溶解瘤细胞及其过氧化酶作用。③通过增强 NK 细胞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④Chu 认为, tufstin 的抗肿瘤机制不仅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肿瘤趋向性、吞噬能力和分泌能力, 更重要的是增加巨噬细胞产生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 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脾脏边缘带淋巴瘤的研究表明, 肿瘤的发生也与脾脏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关。

小鼠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观察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各免疫器官分布与形态结构,能熟练找到各免疫器官,弄清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方法,熟悉脾脏淋巴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二、实验原理 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生在腹腔左上方,质地比较脆,容易外伤。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 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我们利用小鼠来观察脾脏的淋巴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的比重为1.088,利用比重为1.088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将脾细胞悬液置于分离液上层,通过梯度离心的方法,在分离液与脾细胞悬液交界液面处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 三、实验器材 KM种小鼠,PBS缓冲液,淋巴细胞分离液,200目不锈钢网,解剖器械 四、实验步骤 1、杀死老鼠,取出小鼠的脾脏,在pbs缓冲液中冲洗干净。 2、将小鼠脾脏至于200目铜网中,铜网绑定在烧杯上面,剪碎、碾磨,边碾磨边加PBS 冲洗,制得脾细胞悬液。 3、将制得的脾细胞悬液转移到10ml的离心管中,1000r/min 5min离心洗涤,倒掉上清,加入5mlPBS再离心洗涤一次。 4、加入5mlPBS将洗涤的脾脏细胞吹散、悬浮,缓慢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细胞悬液与分离液体体积比为1:1。 5、2000r/min离心30min。 6、小心吸取中间层细胞,1000r/min 5min离心洗涤两次。 7、将制得的淋巴细胞滴于玻片,镜检。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

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 实验人: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原理 小鼠脾脏位于上腹部左后侧,体积较大,长条形,属于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可经再循环驻如脾脏等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所以富含各 类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离:采用红细胞裂解法,是根据细胞对渗透压变化的敏感度。 红细胞由于细胞结构较为简单,仅有细胞膜结构,对于膨胀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绝大部分就会涨破,受到破坏。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去除红细胞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2实验材料: 1)健康小鼠 2)手术器械(剪刀、镊子)、解剖板 3)70汇醇 4)PBS缓冲液、红细胞裂解液(ACK 5)0.2%台盼蓝 6)细胞计数板、计数器 7)离心机 8)显微镜 3实验方法: 3.1取小鼠脾脏 将小鼠颈椎脱位处死,用酒精消毒。 用剪刀剪开背部皮肤,再找到脾脏,用镊子夹出脾脏并剪除周围组织。 3.2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

将取出的脾脏置于盛有3mlPBS缓冲液的平皿中,然后再置于尼龙指套中,用 针芯轻轻碾压使得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平皿中。 吸取平皿中细胞悬液置于刻度离心管(15ml)中,以15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加入ASK至2-3ml,轻轻吹打混匀并放置2min,以破坏红细胞。然后加入PBS缓冲液至10ml,以15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用PBS缓冲液定容至2ml,吹打混匀即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3.3 计算细胞浓度 稀释十倍,随机选取一个大方格计数 细胞计数为324个,计算细胞浓度为324X 104X 10=3.24 X 107/ml 3.4 计算细胞活力 在总计为324个细胞中计数,死亡细胞有16 个,计算细胞活力为: 324- 16/324 X 100%=95.1% 在理论范围之内 4 实验结果 4.1 研磨脾脏得到细胞悬液 本实验中将小鼠的脾脏放入尼龙指套内,置于少量PBS液中缓慢研磨,获得细胞悬液。实验中,我们发现尼龙指套不能滤去所有结缔组织,操作中会有结为絮状团块的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在离心后会和细胞绞缠在一起,去除十分麻烦,而且会损失细胞。应该在离心之前尽早用吸管吹打后小心弃去(这样损失的细胞比较少,造成较小的误差)。 研磨脾脏时的力度、时间、温度都会影响细胞的活性。所以应置于冰上快速、轻柔地研磨,置于液体中避免干磨。我们在实验室室温下碾磨,造成细胞破碎较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4.2 白细胞计数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

顾名思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就是调动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那么,人体免疫系统有何强大之处?其对抗肿瘤的原理是什么呢?本期专题将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石是细胞,而人体本身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名副其实的细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免疫系统是最忠实的守护神。它有着庞大的防御工事和数量众多的军队,这套防御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镇压了内部的叛变分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出色工作,细胞王国将不能正常运转,感染、癌症将会使这个王国覆灭。 细胞王国的防御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肤,完整的皮肤保护了王国绝大多数的边境不受外敌侵犯,而在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通商口岸,我们也是层层设防。我们口腔中的唾液,含有一种溶菌酶,可以高效地分解细菌;我们的胃酸几乎可以”酸死”食物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和对强酸有抵抗力的致病菌,如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胃酸中闲庭信步(这家伙据科学家说是引起胃炎的祸首);我们的鼻毛虽然不雅,却交织成一张大网,兜住了大部分的灰尘和大点的细菌;呼吸道中覆盖的恶心的黏液可以粘住绝大多数的入侵者,然后通过擤鼻涕和吐痰将它们扫地出门(当然,还通过打喷嚏将敌人吹走)。 对付普通敌人,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 以上说的是细胞王国的强大边境防线,虽然阵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汤,拒外来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出现在人体内部的敌人,如细菌、病毒,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别忘了免疫系统还有着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军队(免疫细胞),这支军队不仅数量超卓,而且种类繁多,士兵各司其职,战争来临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拳头握在一起,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免疫细胞大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血液中(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细胞),它们和负责传送氧气的红细胞、负责止血的血小板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细胞王国安定团结,这些造血干细胞就大多会成长为红细胞,负责传送氧气,只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细胞维持战斗力;如果细胞王国面临外敌入侵,那骨髓就马上开足马力大量生成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儿童”大部分会成长为战士,白细胞数量在短期内大增,全国进入备战状态。 对付普通敌人(如异物、细菌),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即可搞定,比如中性粒细胞一般与细菌死磕,多数与细菌同归于尽,我们伤口化脓感染的脓液,其实主要就由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组成。巨噬细胞可将来犯之敌一口吞掉,并将敌人的情报上报上级,这样下次再看到同样的敌人就可以直接消灭。再难对付点的敌人可以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这些抗体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一对一的消灭敌人,极为高效。 对付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则需要出动精英部队

小鼠免疫

小鼠免疫 免疫是单抗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即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 淋巴细胞。 一、血清效价的影响因素 小鼠免疫效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单抗的制备。单抗免疫程序不同,包括免疫用的动物,抗原的性质、抗原量、免疫途径、免疫间隔时间、是否应用佐剂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二、免疫材料 1.免疫用的动物 抗原与免疫动物种属差异越远越好,小鼠、大鼠、亚美尼亚仓鼠和兔中分离的淋巴细胞的杂交瘤技术已经很成熟。小鼠是极好的免疫接种对象,原因是:1)小鼠易操作;2)多个纯系株易得到且价格合理;3)有很多试剂可用以检测鼠源免疫球蛋白;4)小鼠对外来蛋白质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5)小鼠淋巴细胞能够和多种鼠源骨髓瘤细胞系发生有效融合。 2.免疫原(抗原) 颗粒性抗原: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如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细菌等可作为抗原,不加佐剂直接进行免疫,就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可溶性抗原:因其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如系半抗原,?应先制备成人工免疫原,再加佐剂。 免疫原的形式会影响宿主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谱,因此选择免疫原制备抗体时应该考虑到所制备抗体的最终用途,并应该根据其用途决定何种方法筛选抗体

更合适。一般认为,影响免疫血清中lg亚类谱的因素主要包括免疫原、接种途径、佐剂和动物遗传背景等。且主要由初次基础免疫所决定,加强免疫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 3.佐剂 目的:1)增强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2)增强抗体的产生能力;3)为制备出高效价的免疫血清;4)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5)在某种情况下,改变Ag免疫应答类型;6)延长抗原在免疫动物的时间;7)改变抗原的分布;8)增强共刺激信号和激活免疫系统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种类:氢氧化铝佐剂、明矾佐剂(常用于肌肉、皮下注射)、弗氏佐剂。 弗氏佐剂是最主要的免疫佐剂,热处理杀死的分歧杆菌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募集淋巴细胞到抗原沉积部位,但若重复刺激可导致肉芽肿的形成,故不能重复使用。 三、免疫策略 1.免疫途径 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脾内注射、皮下注射、淋巴结注射等。 脾内免疫会产生IgM 类抗体,分泌该类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相对IgG 类较不稳定,且IgM 类抗体的一些性质测定会有困难,一般不建议使用。脾内免疫操作困难,实验动物极易死亡,所以也不常用此种方法。 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 2.免疫方案 典型的免疫策略依赖于抗原的反复刺激,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使其成熟。

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伍国强 (兰州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20) 摘要:本实验用CFA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数目以及用中性红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数目和吞噬能力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1 前言 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免疫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主要作用有:(1)吞噬杀伤作用:直接吞噬、调理吞噬作用。(2)抗原提呈作用:即外来的抗原性异物通过巨噬细胞的捕获、加工和处理后,与胞内合成的MHC-1/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被TCR 识别的作用。具有此作用的细胞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此外,巨噬细胞表面还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如B7、ICAM-1、LFA-1,3等分别与T细胞上的CD28、LFA -1(CD11)、LFA-2(CD2)等相互作用,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3)抗肿瘤作用:Mφ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其吞噬杀菌能力也显著提高。(4)分泌生物活性介质,产生免疫应答和其它免疫效应:如 IL-1,12、IFN、TNF、PGE等;以及某些补体成份和凝血因子、组织修复因子等。为了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我们用CFA免疫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生理盐水、0.6%环磷酰胺、Hank’s溶液、1640培养基、细胞裂解液、中性红等。 2.1.2 仪器:血球计数板、细胞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 2.1.3 动物:小白鼠2只,由兰大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2、方法 2.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取小白鼠2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0.1ml生理盐水,试验组注射0.1mlcFA。48小时后,小鼠眼眶放血,断颈处死。腹腔注射3ml预冷的生理盐水。吸取腹腔渗出液5ml离心管(冰浴)。1600rpm离心10 分钟,弃上清,4℃生理盐水定容至5ml。血球计数板镜下巨噬细胞计数。用生理盐水调mΦ浓度为1×106,取4ml 1600rpm 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4ml 1640定悬。将mΦ加入24孔板,每组4孔,每孔1ml。37℃,5%CO2细胞培养箱贴壁培养纯化2小时。2.2.2 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试验将贴壁纯化好的mΦ弃1640培养液,对照孔加0.5ml生理盐水,其余每孔加0.5ml0.075%中性红,继续培养1小时。倾去上清液,用温PBS 洗细胞3 次,每孔加入细胞溶解液(为体积分数50 %的乙酸和体积分数50 %的无水乙醇) 2ml ,室温下放置30分钟,待细胞溶解后,即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以OD 值表示巨噬细胞功能的强弱。 3 结果与讨论表:mΦ的浓度及吸光值 mΦ细胞个数mΦ浓度 (个/ml) 0D值 对照组256 6.4×105 0.252 试验组2176 5.44×106 0.283 3.1 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从上表可以看出,用cFA免疫的小鼠腹腔巨噬

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 1. 2 主要试剂环磷酰胺、RPMI 1640 培养 液( 含L-谷氨酰胺,)、Hanks 液( HyClone)、MTT 试剂、 PBS 缓冲溶液( pH 值7. 2 ~ 7. 4,HyClone)、丝裂霉素C、SA 缓冲液,绵羊红细胞,补体( 豚鼠血清)、都氏试剂、LDH 基质液、 P815 细胞( 购于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细胞中心)、YAC-1 细 胞、FITC-Anti-CD3、PE-Anti-CD4、PerCP-Anti-CD8 荧光抗体)。 1. 2 动物与分组 Balb /C 小鼠90 只,雌性,6 ~ 8 周龄,体重18 ~ 22g。颗粒饲料,室温(22 ± 2)℃,湿度60% ~ 80% 。 动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检疫1 周后,实验分为3 项处理进 行,(1) 处理一:测定动物体重、脾脏重量及系数;(2) 处理二: 测定NK 细胞活性,细胞毒性T 细胞活性;(3) 处理三:测定血 清半数溶血值。每项处理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X-1 组和 CTX-2 组。 1. 3 实验方法和测定指标 1. 3. 1 剂量选择试验前经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确定CTX 的LD50为240mg / kg,以1 /4 LD50做为本试验中CTX-1 组的 CTX 剂量,即60 mg / kg 环磷酰胺,用蒸馏水配制,每日经口给予。CTX-2 组每日经口给予蒸馏水,试验结束前一天经腹腔 注射给予动物200 mg / kg 环磷酰胺[2,3]( 用蒸馏水配制)。另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代替受试物,每日经口给予。动物灌胃 容积为0. 3ml /10g,每周称量体重调整灌胃量,连续灌胃4 周 后测定各项免疫指标。 1. 3. 2 血液中T、B 淋巴细胞分类计数[4]动物处死前眼 眶内眦静脉取血,EDTA-K2抗凝,每只设定3 支流式试管进行 测定,每管加入50μl 抗凝血。分别在3 管中加入CD3 /CD19 ,CD3 /CD4 /CD8.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小鼠抗体。每管加 入2ml FACS 红细胞裂解液,室温下避光保存20min。1200r / min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每管再加入2ml PBS,1200r /min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0. 5ml PBS 混匀后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 3. 3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活性试验[5,6] 1. 3. 3. 1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效应细胞) 无菌取脾,用4 层 纱布将脾磨碎,制成单细胞悬液。用Hank's 液洗2 次,每次离 心10min(1000r /min)。弃上清将细胞浆弹起,加入0. 5ml 灭 菌水20s,裂解红细胞后再加入5ml Hank’s 液,混匀后1000r / min,10min 离心,用1ml 含10% 小牛血清的RPMI1640 完全培 养液重悬,调整细胞浓度为2 × 107 个/ml;加0. 5ml 此细胞悬 液于24 孔培养板,留一孔不加脾细胞作为对照孔。 1. 3. 3. 2 制备刺激细胞1000r /min,10min 离心处于对数生 长期的P815 细胞,用5ml DMEM 培养液悬浮P815 细胞于 15ml 离心管中,计数细胞。加入丝裂霉素C,相当于50μg / (2 ~ 5) × 107 个细胞。用锡纸包裹离心管以避光,在37℃水浴 30min。用Hank’s 液洗P815 细胞3 次,之后Hank’s 液悬浮

小鼠在免疫抗原后机体产生地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

实验目的:验证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免疫器官的反应状况,再观察T细胞和B细胞在此应答的反应状况。 实验假设:小鼠免疫灭活疫苗之后,机体会逐渐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一方面T 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之后,经过阳性和阴性选择,T细胞从CD4,CD8双阳性选择为单阳性T细胞,并逐步转移,最终到达淋巴结等组织产生效应;另一方面,B细胞也会发育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应对抗原。由于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免疫细胞在胸腺和脾脏的数量和种类将发生变化,另外小鼠血清中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因此假设,在排出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的情况下,有以下结果: 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预期结果: 预计结果与假设一致,即: 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实验方法: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3c4859148.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肿瘤免疫治疗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1-2]肿瘤细胞的上述特征被称为免疫逃逸,为了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的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性,陈和提出了肿瘤-免疫循环的概念。肿瘤-免疫循环分为以下七个环节:1、肿瘤抗原释放;2、肿瘤抗原呈递;3、启动和激活效应性T细胞;4、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5、肿瘤组织T细胞浸润;6、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7、清除肿瘤细胞。这些环节任何地方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抗肿瘤-免疫循环失效,出现免疫逃逸。不同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环节的异常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杀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3]。 中文名 肿瘤免疫治疗 外文名 Tumor immunotherapy 目录 1分类 2肿瘤生物标记物 分类 (一)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 1. PD-1/PD-L1通路与PD-1/PD-L1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PD-1起作用在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其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其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分子

肿瘤免疫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3c4859148.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小鼠免疫组织及免疫细胞的观察 【实验原理】 免疫器官、组织及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是T淋巴细胞及其他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和分化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胀、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场所。各类免疫细胞直接参与免疫系统对抗原类物质的免疫应答,完善的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正常的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是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正常的基本条件。 【试剂和器材】 小鼠、棉签、解剖台、平皿、大头针、手术剪子、手术镊子、载玻片、瑞士染液、细胞筛 【操作方法】 1.取一只小鼠,采用颈部脱臼法处死,将小鼠放到解剖台上,沿腹中线剪开皮肤且不破坏腹膜和胸膜,剪开腹膜,打开腹腔和胸腔,观察胸腺所在的位置和形状。 2.分离脾细胞:取出脾胀,去除其周围的脂肪组织,用剪子剪碎脾脏,放入细胞筛中,用载玻片清研脾胀,滴加生理盐水,使脾细胞分散成细胞悬液。 3.脾细胞染色观察:取少量细胞悬液置于载玻片上,与室温晾干,加瑞士染色液甲染色1min,甩掉染液,用瑞士染色液乙染色5min,用自来水冲洗,让染液漂走,置于光学显微镜

下观察染色脾细胞。 【结果观察】 小鼠脾细胞瑞士染色镜下观察 【注意事项】 1.正确抓取小鼠,防止被鼠咬伤。 2.脾脏分离完整,清研轻柔。 3.染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讨论】 脾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参与并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运转, 绝非可有可无;脾脏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甚至完全相反, 即具有双向性、时向性的特点。 1.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全脾切除术后OPSI 的发生率约为1 %~ 2.4 %。虽然OPSI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但脾脏

肿瘤免疫细胞精准医疗

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精准医疗的重要突破口人类的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正 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精准医疗的重要突破口 人类的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正确区分正常和恶性细胞,能以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识别“非自我的”分子或细胞,功能正常的T淋巴细胞能通过其细胞表面TCR受体(T cel l receptor)正确识别肿瘤细胞中“非自我”改变,清除肿瘤细胞。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激活、修复、改构、甚至重建患者抗肿瘤免疫细胞反应的治疗方法,尤其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天然具有精准治疗的特征。通过激活患者体内残存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治疗方式,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更值得庆幸的是,不同T细胞所携带的TCR受体千差万别,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为实施针对不同肿瘤变异信息的精准医学治疗提供了足够的广度。而且,免疫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作为一种“活的药物”,具有自主性与自我适应能力,能有效缩短开发时间。因而,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有望成为肿瘤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本文定义的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是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及大数据分析,获得针对癌细胞特异性新抗原(neo-antigens)和具有高效应的精准T细胞(precision T cell for neoantigen,简称为P NA-T),富集PNA-T细胞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免疫治疗。涉及的步骤(图1)包括:(1)基因检测:高通量基因检测手段获取患者的癌细胞特有的基因变异信息(包括突变、融合基因等),从中筛选出能高效激活免疫反应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这种新抗原可以来自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任何部位;(2)免疫靶点的筛选:根据患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 ibility complex,MHC)分型,寻找能引发强烈免疫的新表位(neo-epitopes);(3)寻找并富集针对新抗原表位的PNA-T细胞:主要通过负载新表位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刺激,标记后的MHC-新表位耦联体流式/磁珠分选富集PNA-T细胞,克隆PNA-T细胞的TCR基因,通过转基因修饰手段快速获得转基因PNA-T细胞;(4)过继细胞回输治疗:大量扩增PN A-T细胞,实施过继回输治疗,并跟踪PNA-T细胞的变化规律与肿瘤关系。因而,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是更为个性化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属于第三代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三代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比较见表)。 虽然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是一个新概念,但该领域内研究者已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20 13年,rosenberg领导的团队率先采用外显子测序技术,鉴别在患者中表达的突变蛋白,并

小鼠感染病原生物及其细胞免疫现象检查

小鼠感染病原生物及其细胞免疫现象检查 11级设计人:李永梅 日期:2013.06.16 实验目的 掌握小鼠腹腔接种法。 通过小鼠体内吞噬细胞功能检查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识别观察细胞的吞噬现象和转化的淋巴细胞,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 掌握瑞氏染色法。 实验原理 正常的细胞免疫功能依赖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正常。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巨噬细胞和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重要免疫细胞。本实验重检测巨噬细胞的异物的吞噬功能以及T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转换功能。 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经血液进入组织中而成,分布于全身各处。当机体受到某些损伤因素时(如微生物或其它病原体或异物侵入),能招引巨噬细胞,同时巨噬细胞有趋化性,主动向病原体或异物游走,在接触到病原体或异物时,细胞膜凹陷伸出伪足包围异物,并发生胞吞作用形成吞噬泡,继而巨噬细胞质中的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消化分解异物。通过计算吞噬百分率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小鼠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或刀豆素等)刺激,细胞的代谢和形态可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T细胞体积增大,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加增,以及细胞形态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因此可以作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实验动物 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菌数3~5亿/ml)、2%鸡红细胞悬液、植物血凝素PHA 解剖器材、无菌注射器、尖吸管、橡皮吸头、小试管、载玻片、瑞氏染液、PBS 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小鼠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1)初始免疫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注射于小鼠腹腔内,将小鼠标记为A后置于鼠笼饲养48h。 (2)腹腔注射鸡红细胞给初始免疫小鼠腹腔内注射2%鸡红细胞悬液1ml,等待15~30min。 (3)取小鼠腹腔液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解剖暴露腹腔,用镊子轻轻夹起腹膜,剪一小口,用尖吸管注入少量预温的PBS,以便尽可能多的冲洗出小鼠腹腔内的 吞噬细胞。

肿瘤的免疫细胞疗法

细胞免疫又称细胞介导免疫。狭义的细胞免疫仅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即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特征是出现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或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广义的细胞免疫还应该包括原始的吞噬作用以及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免疫是清除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最为有效的防御反应,也是排斥同种移植物或肿瘤抗原的有效手段。 2018年10月28日,Dhruva K. Mishra等人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Immune cells inhibit the tumor metastasis in the 4D cellular lung model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l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的论文,设计了一组免疫细胞对于不同小鼠细胞系肿瘤转移的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转移和消除有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肿瘤免疫治疗法的进一步研究,引起了人们对各种癌症治疗的广泛关注。先天性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DCs等)和适配细胞(b细胞、CD8+、CD4+)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由于缺乏模拟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模型,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试验来探讨其机制。 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设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转移模式,可以阐明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最近,Dhruva K. Mishra团队建立了一种新的4D肺癌模型,模拟转移试验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进展和与免疫细胞和细胞其他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培养了393P非转移细胞

(完整版)肿瘤细胞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

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机制 (一)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CD4+T细胞 此类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而是依赖APC,提呈相关的肿瘤抗原对其进行特异性激活后才分泌淋巴因子,激活B、巨噬细胞、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释放IL-2促进CTL增殖,激活NK;释放IL-4,IL-5促进B细胞活化、分化和抗体形成;分泌TNF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2 、CD8+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 CTL是机体重要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可直接杀伤带有致敏抗原的肿瘤细胞。CTL杀伤肿瘤靶细胞分为三个阶段:(1)效靶细胞结合。CTL的TCR和CD8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结合。(2)致死性打击。①分泌途径:穿孔素和颗粒酶介导;②非分泌途径:激活的CTL表达Fasl与肿瘤细胞上得Fasl/APO-1分子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③靶细胞裂解:ⅰ细胞坏死,CTL作用使靶细胞膜溶解;ⅱ细胞凋亡,核浓缩、碎裂。(二)NK 1、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细胞溶解 2、Fasl/Fas→凋亡 3、细胞因子、NK细胞细胞毒因子、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杀伤靶细胞 4、ADCC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不损伤正常细胞。 1、直接杀伤: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膜相互融合,溶酶体等直接进入靶细胞,导致靶细胞溶解。 2、TNF-α 3、ADCC 4、分泌单核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如IL-1、2,TNF-γ可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促进Ab产生,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四)B细胞和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2、ADCC (五)CK 1、白介素 (1)增强T细胞的功能,诱导活化CTL、Th1发挥抗肿瘤作用 (2)增强NK细胞活性 (3)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4)促进B细胞功能 2、集落S因子,S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细胞增殖,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3、IFN (1)抑制肿瘤病毒增强 (2)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3)通过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 (4)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巨噬细胞的功能 4、TNF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一)细胞免疫 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标志:CD3存在于所有的T细胞中;CD4存在于辅助性T细胞中;CD8存在于细胞毒性体细胞(CTL)中。以上3种常用于T细胞的鉴定。此外T细胞还可表达CD2、CD28、CTLA-4、IL-2R、LFA-1等 (2)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1)CD4+T细胞是MHCⅡ分子限制性T细胞,抗肿瘤效应机制为: a.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激活CD8+CTL、NK和巨噬细胞增强杀伤效力。 b.释放IFN-、TNF,促进肿瘤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CTL杀伤的敏感性。TNF可直接破坏某些肿瘤; c.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促进体液免疫杀伤肿瘤; d.少数CD4+T细胞识别某些MHC-II类分子与医药批发抗原肽复合体直接杀伤肿瘤。 、 2)CD8+T细胞是MHC-I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的CTL,其杀伤机制为: a.分泌穿孔素、粒酶、淋巴毒素、TNF等杀伤肿瘤; b.通过CTL上的FasL分子与肿瘤细胞上的Fas结合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 NK不经致敏即可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IL-2、IFN可强化杀伤效应,扩大杀伤瘤谱。NK 细胞质中含有嗜天青颗粒,所以又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1)NK细胞表面标志:CD16+(FcRIII)、CD56+等, (2)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NK杀伤作用受激活性受体(KAR)和抑制性受体(KIR)调节。肿瘤MHC-I类分子与抗原复合体的表达可关闭或降低NK的杀伤作用;反之则增则启动和促进NK杀伤作用。 2)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3)通过NK上的FasL分子与肿瘤细胞上的Fas结合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 ) 4)释放NK细胞毒因子(NKCF)、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肿瘤 5)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 3.巨噬细胞(macrophage,M) (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 巨噬细胞为CD14+。成熟M表达MHC-I类和II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和CD40,还表达CD1、CD2、CD64(FcRI)、CD32(FcRII)、CD16(FcRIII)等 (2).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 1)特点 a.只有激活的M才具有杀伤作用 b.非MHC限制性杀伤肿瘤 c.与肿瘤细胞周期无关 … d.放、化疗抵抗的肿瘤仍可被杀伤 2)杀伤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