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探讨城市系统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机制。

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实验法、抽样分析法、社会统计法。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1、城市生态学

作为社会学家的城市生态学者并不是仅仅记述城市土地的利用模式,而是致力于理解那个导致人们土地利用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致力于理解不同城市区域是怎样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

2、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指有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连同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理论认为:“社区”一词包含心理上和地理上的两层含义,社区是在心理上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在地理上他们居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他们有者共同的利益。它反映出这一地域的居民与其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区理论要分析社区的各种结构及社区的内外功能。

社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分析、互动分析和系统分析。

比如,人们怎样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城市、社区和邻里?城市生活会对人们的自我认识产生怎样的影响?城市是否会造成精神病患?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社区的权力结构和决策过程。

3、城市社会问题、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

城市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城市社区中的人口数量、环境状况、等的社会和非社会的变迁所造成的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冲突或失调。比如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种族歧视和政府的低效率,等等。

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就是分别从城市行政架构和城市环境设计两个方面努力研究矫治城市社会弊病的可行措施。

4、城市化

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爆炸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城市、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业化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1)城市化派(The Urbanization School)

城市化派着重研究城市对人文生态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从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变的城市模式。他们认为:城市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及规范秩序的解体。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与农村人口的较少流动性等使城市与农村社会存在显著差异。他们主要研究农村生活方式如何为城市生活方式所替代。

(2)亚社会派(The Subsocial School)

亚社会派又称人文生态学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变因是“非个人情感竞争的结果”。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空间位置,是由城市亚文化社会各种因素确定的,人类在生物亚社会压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竞争等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作用的结果。

(3)生存学派(The Ecological Complex or Sustenance School)

生存学派又称维持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来满足大量聚居人口居住需要的组织形式;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社会分工又取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生存学派将城市社会环境、人口、社会组织和工艺四个基本因素作为变量,认为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多样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4)经济学派(The Economic School)

经济学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产物。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城市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化为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上的变化,各种经济活动对各种城市生态及社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5)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 School)

该派认为:城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城市问题的大量滋生,基本是由于城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城市是人造的,但城市又制约人的生活。工业城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要更好生存,城市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他们主张彻底改造城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并且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建议。

(6)技术学派(The Technological School)

该学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城市空间位置、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强调技术进步对城市的作用,认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交通网以及城市的分布有极大的影响。大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住宅分布与交通网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性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7)价值取向学派(The Value-Orientation School)

价值取向学派强调非经济、非技术和价值观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主张应以社会或文化的价值观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依据。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与城市的差别。东西方城市景观差异性,是与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

(8)社会权力学派(The Social Power School)

该学派将社会变化中的权力作为一种独立起作用的因素来分析对城市形成的作用。社会权力是地域共同体或国家各团体所掌握的起作用的一种力量。城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争夺,作用于城市规划,使不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表现出差异性。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小学毕业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大汇总

小学毕业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大汇总 目录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3 一、声母。(23个)3 二、韵母。(24个)3 三、整体认读音节。(16个)3 四、大小写字母。(26个)3 第二部分字词3 一、十一册生词。(105个)4 二、十二册生词。(95个)4 三、会读写下列词语。5 四、同音字、形近字组词。5 第三部分成语10 一、读写下列成语。10 二、积累运用中的成语分类。10 三、分类成语。11 四、近义成语13 五、反义成语。13 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积累。14 七、带有数字的成语积累。14 八、近义词。15 九、反义词。16 十、结构式成语。17

十一、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18 第四部分关联词语21 一、选择关联词语填空。21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21 三、在下面的句子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1 四、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2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22 六、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23 七、选择关联词语填空。23 八、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24 第五部分字词辨析24 一、选词填空。24 二、选字填空。28 第六部分句子(A)29 一、谚语。29 二、歇后语。30 三、名诗佳句。30 四、三字经。32 五、对联。33 第七部分句子(B)34 一、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练习34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练习。35 三、反问句、陈述句复习37 四、特殊句型复习。38 五、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并指出病因)39 六、判断句复习。41 七、缩句复习。43 八、扩句。(至少扩两处)44 第八部分古诗文44 一、古诗。44 二、文言文。49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49 四、能背诵翻译下列文言文,并且懂得其中的道理。54 小学毕业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大汇总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概念整理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概念整理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 有限小数 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表示是:a ×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表示是: (a+b)+c=a+(b+c)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表示是:(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表示是:(a+b)×c=a×c+b×c (4)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表示是:a÷b÷c=a÷(b×c) 四、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热力学大总结 '

…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版)知识分享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 版)

城市社会学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论述简答时间:6月3日晚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概念的关键理解: 1)人口聚集(城市和城市社会组织行成的基础) 2)非农生产(区别于农村,体现社会分工) 3)市场(城市运作的经济动力) 体的城市社区,而多元城市社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社会这一开放性社会系统。若从主体与客体角度看,是人与自然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若从地狱共同体的角度,是多类社区的有机结合体;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是古代、近代、现代城市更替的社会有机体。 4经典社会学的城市观点: ?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⑴机械联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乡村的特征; ⑵而有机联结是城市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依赖于复杂的劳动分工的社会联系,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和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认为城市内的社会差别和个性发展,是保持社会聚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⑴主要观点:城市生活环境复杂、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感官刺激强烈,个人应学会适应城市。在他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和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适应都市。 ⑵齐美尔指出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认为同农村人的偏狭、封闭相比,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⑶齐美尔认为都市中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在他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第一都市将个人从各种压迫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赋予每一个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第二,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鼓舞下,另一种个人主义理想出现了。 ?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韦伯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并加以比较,在1920年发表的《论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这种完全城市社区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它需要具备下列特征:①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②城市相对自治;③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性组织和正式组织;④防卫力量。韦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城市才是完全城市社区。同时,他强调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政治、经济的互动不同,产生的城市也就不同。 5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探索: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资料可查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特莫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1人类社会生命网: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2社会生态平衡:帕克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态和文化两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竞争是共生层次的基础,而沟通及共识是文化层次的基础的,两个层次是整个社会的两面。 3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帕克把城市看作一种分析单位。第二,帕克认识到日益以正规结构为其特征。第三,帕克强调城市生活的心理因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概括归纳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的数量关系---------------------------1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第三部分常用单位换算-----------------------------2 第四部分基本概念------------------------------3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3 第二章度量衡--------------------------------------16 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17 第四章空间与图形----------------------------------20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24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常用的数量关系】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b:宽)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 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1)周长=π×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π×半径×半径; S= πr2 9、圆柱体(V:体积, S:底面积, C:底面周长, h:高, r:底面半径)(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πdh=2π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10、圆锥体(V:体积, S:底面积, h:高,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 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语义学复习提纲

概念: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也叫绝对任意性 理据性:也叫相对任意性、可论证性、象似性 从语言发展阶段看:原生阶段具有任意性、派生、合成阶段具有理据性,句法组合具有象似性。从语言系统看:单纯词具有任意性。合成词和句子具有任意性。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点。 本义、 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 引申、 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引申义 词语由本义引申而成的新义。 语义特征(义素)义素 对义位(义项)进行分解得到的语义区别性特征。 语义场、 语义场实际是以一个共同的意义成分为核心聚集起来的词义的聚合。这些词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意义上形成一个“场”。 语义场类型 (1)联想语义场: 上下位义场:同属于一个上位概念的下位概念构成联想语义场。颜色词和亲属词。 部分整体义场 顺序义场 2)反义义场 极性对立义场:非A一定B:大小 互补反义义场:非A即B类:死活 关系反义义场:夫妻 (3)同义义场 生日/诞辰父亲/爸爸 (4)多义义场 语义范畴、 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论元(语义角色、语义格)、题元 跟动词发生语义关系的名词(代词)是题元(theme),根据名词和动词具体的语义关系,每一个题元便获得了一个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乔姆斯基提到的题元角色主要有以下一些:(1)施事(Agent)

(2)受事(Patient) (3)主事(Theme) (4)经事(Experiencer) (5)与事(Beneficiary) (6)工具(Instrument) (7)处所(Location) (8)目标(Goal) (9)来源(Source) 范畴、 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加工,经过加工后的世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认知加工过程就是对事物的分类过程即范畴化过程,结果形成认知范畴。 家族相似性 通常认为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一定共有某一分布特征,那么全体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1.以运动会为例,各种比赛项目交叉相似。称为家族相似性。 二、原型 .原型是某类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跟它最接近的成员最具原型性,反之为边缘成员有以下特点: ①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机器数目是不确定的。 ②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③成员的地位成员不平等④原型性更高的成员最大限度地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原型成员⑤原型是由完形感知形成的。 原型施事、 原型施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有5个特征,分别是: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 原型受事、 原型受事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有6个特征,分别是:受动、变化、自立、渐成、关涉、类属。 隐喻 借助具体事物谈较为抽象的事物。基本表达公式:A是B。 转喻 根据两个事物的相关性,以一个代替另一个的现象。也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 框架: 为了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首先要有一个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为词在语言及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理解其中一个概念就要激活整个框架和框架内所有元素。 意象图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概念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概念整理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概念整理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 有限小数 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因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语义学汇总

一、语义学视角下语义的表现 (一)王寅教授的分析 (1)说话人意义(speaker?s meaning), 受话人的意义(hearer?s meaning)[语言交际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分析] (2)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unnatural meaning) (3)词素义(morpheme meaning), 词义(word meaning), 句义(sentence meaning), 话词义(utterance meaning), 语篇义(discourse meaning) (4)内涵义(intensional meaning )与外延义(extentional meaning)[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 (5)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and added meaning) (二)、Leech 对意义的区分七种 Leech recognizes seven types of meaning in his Semantics 1)Conceptual meaning :logical, cognitive, or denotative content 2)Connota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virtue of what language refers to 3)Social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of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of language use 4)Affec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of th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peaker/writer 5)Reflected meaning : What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another sense of the same expression 6)Collocative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words which tend to occur in the environment of another word 7)Thematic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message is organized in terms of order and emphasis. 以下为对上述的解释 1、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 and non-natural meaning Natural meaning and nonnatural meaning is put forward by Grice in his famous article “Meaning”. As for natural meaning, there is the evid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ause and its effect. An example of natural meaning is “Those spots mean measles.” “x means y” is related to “x shows that y,” “x is a symptom of y” and “x lawfully correlates with y”. Those spots on little Jimmy do not really mean measles in natural meaning, if Jimmy does not have measles, even if the spots typically correlate with measles. Nonnatural meaning pertains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t means words and speakers. On nonnatural s ense, “x means y” is closer to “x says/asserts that y”, “x expresses y”. And when “x means y” is the case, it will usually be true that someone, or some group, means something by x. In nonnatural sense, it can be true that “x means y” even though x obtains when y is not the case. Thus our speaker might indeed have meant that you should bring more whisky, when in reality you should not: his meaning it, in nonnatural sense, does not make it so. In Grice?s opinion, nonnatural meaning is used to induce some bel ief in hearer. More than that, it is used to induce the belief by getting the addressee to recognize the intention to induce a belief: in meaning something, then speaker does not merely cause the hearer to have a belief, he/she overtly gives the speaker a reason to believe, the reason being that he/she wants the speaker to believe. Thus what a person means, in the nonnatural sense, comes down to his/her complex mental states, especially intentions. 2、关于听话人,说话人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To ensure smoo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it is important to nail down the role of the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Some basic linguistics theory, such as Speech Act Theory,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tc. will help learners to well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speaker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