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诊疗常规

十七、动静脉内瘘术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一)定义:

1、动静脉造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2、内瘘成熟一般约需2~6周。

(二)入院评估及术前准备:

1、病史:需重点描述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治疗效果。既往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

2、专科查体要点:重点行双上肢Allen test试验。

Allen test试验:同时按住尺动脉及桡动脉,嘱患者使劲握拳放开5-10次,使手掌苍白。然后放开尺动脉,观察手掌在多长时间内回复正常颜色。

结果评价:小于8秒者,则为正常。8-15秒者,轻度异常。大于15秒者,则不能行本侧内瘘术。

3、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质、乙肝2、抗-HIV,HCV,TPHA、凝血分析、ECG、胸片正侧位。

4、继续使用患者入院前治疗肾功能不全的药物。

(三)造瘘术式及适应症:

1、基本原则:先易后难;先远端后近端;先桡侧后尺侧;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上肢后下肢;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2、麻醉方式:多为局麻,必要时为行人工血管高位内瘘术时可行臂丛麻醉。

3、吻合术式:有端端、端侧及侧侧吻合。

4、常见内瘘术式:

○1最常用的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也称之为常规内瘘或标准内瘘。

○2其他:桡动脉--贵要静脉、尺动脉--贵要静脉、尺动脉--头静脉、肱动脉--头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肱动脉--肘正中静脉。

(四)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患肢肿胀:发生率较高,多因静脉回流障碍、静脉高压引起,术侧手部应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必要时硫酸镁湿敷。

2、血栓:动静脉造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约占各种并发症的90%。因此,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

早期血栓的原因是外科手术技术不当和处于病理状态下的细小血管。避免吻合血管过细或血管内膜过度内翻,保证吻合口直径不小于4~8mm是防止AVF 早期血栓的关键。尽管肾病病人的血液普遍低凝。全身肝素化(5000IU的肝素)仍是有必要的。

晚期血栓AVF的晚期血栓多由于血管的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壁肌性增生,血管纤维化及狭窄,最终形成血栓。瘘管的血栓发生通常与低血压有关,一些瘘管的血栓是透析后为止血过度按压穿刺部位造成。

3、感染:人造血管移植的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发生率6%~25%)。感染常伴有血栓形成,导致瘘口堵塞而废用。PTFE瘘术后必须使用抗生素。

4、动脉瘤:多是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较小的管壁缺损,可以追踪观察;大的缺损引起动脉瘤显著或迅速增大,需局部切除、缝合修补,或间插一段移植血管。

5、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高位内瘘,吻合口超过8mm,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将瘘口缩小,使流量降低到少于300ml/min。

6、其他注意事项:

○1每天检查血管是否通畅,如扪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血栓形成。

○2术后2周即可用手捏握橡皮健康球,每日锻炼3~4次,每次10 min,以促进血管扩张,早日成熟。

○3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血管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一般应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显露清晰,怒张,突出于皮肤表面,有动脉震颤或搏动)方可进行血透。

○4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禁忌在AVF侧手臂作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规程 一、手术目的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的患者。 (1)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或血清肌酐>4mg/dl(352μmol/L),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绝对禁忌证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3、禁忌证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获低血压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三、术前评估 1、血管条件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2、手术部位 (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 (3)血管吻合方式常选择动、静脉端端吻合。

(4)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四、操作步骤(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 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 2、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3~4cm,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分离血管。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 5、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分支血管靠近头静脉主干的残端留取不易过短,以免结扎时引起头静脉狭窄。 6、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3cm,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远端穿1号或0号丝线备用。 7、术者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游离皮下组织,血管钳分离腕掌侧韧带,用弯血管钳前端挑出动脉鞘,穿一根专用皮筋牵拉,打开动脉鞘,小心分离与之伴行的静脉,游离桡动脉1.0~1.5cm并结扎分支,再穿一根专用皮筋备用。 8、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在远心端斜行剪断头静脉,5ml注射器接无创针头(可用18号或20号无翼套管针外芯),1:1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mg:生理盐水100ml)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血液,如头静脉细小,可作液性扩张。 9、血管吻合端端吻合:动脉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于远心端切断动脉,若动脉管径较细,可剪一斜面。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采用7-0尼龙线先作两定点吻合,并作牵引用,然后作动静脉前壁和后壁连续或间断吻合,针距间隔大约1mm,吻合口大小6~8mm为宜。吻合完毕后,打开动脉血管夹。 10、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若吻合口漏血速度快,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可以轻压吻合口数分钟,一般都能止血,必要时也可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胶。检查无渗血后,可给与庆大霉素5ml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 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 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 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 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 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 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 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 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 对瘘管进行评估: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2、观察血管通路的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测出凝血时间。 (2)保护—侧肢体的静脉,避免静脉注射或输液。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 2、术后护理 (1)内瘘术后使用抗凝剂3日,如潘生丁、阿斯匹林,以防术后血管内凝 血,同时应用抗生素1周至拆线。 (2)术后3日可进行局部锻炼,促使瘘管成熟。方法:手握橡皮握力圈, 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袖带在吻合口上方(如手臂), 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每30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重复3次。

(3)术后5日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否则,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及时再通。 2、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患侧肢体受压,不穿紧袖衣服,不可戴表,不可测血压,不可负重,不能用内瘘静脉注射或输液。 四、注意事项 1、透析结束,拔针后应压迫穿刺点20-30分钟。 2、做好内瘘常见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穿刺点出血、局部和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一)向患者介绍建立内瘘的目的、意义,解除患者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二)告知患者术前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准备做内痿的手禁止动静穿刺,保护好皮肤勿破损,做好清洁卫生,以防术后发生感染。 (三)手术前进行皮肤准备,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痿肢体皮肤,剪短指甲。 (四)评估制作通路的血管状况及相应的检查。 (五)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2、术后护理: (一)适当抬高内痿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二)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要加压力,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内瘘侧肢体受压。 (三)避免在内痿侧肢体输液、输血、抽血化验及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四)术后24h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动静脉内痿成熟的标准及时间:血管内血流量自然流速大于500 ml/min,直径大于5mm、深度控制在皮下小于6mm。内瘘成熟时间一般为8-12周,至少4-8周。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及搏动,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 4、促进内成熟的方法: (一)在术后1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握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 (二)术后2周可锻炼内痿侧肢体,方法如下: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术侧手紧握挙头或握球5秒钟,松拳休息片刻后重复握挙或握球运动,止血带捆扎每次不超过1分钟,每天可重复上述动作200-300次。 (三)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每天热敷手臂2-3次,每次20 - 30min,以利于血管扩张。 5、穿刺顺序与方法:内痿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痿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绳梯式或纽扣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或定点穿刺。 6、穿刺针的选择:在动静脉内痿使用的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如17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以180-200ml/min为佳,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与损伤。使用3-5次后,再选用较粗的穿刺针(16G )并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250-350ml/min)。 7、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 (一)患者了解内痿对其生命的重要性,积极配合。 (二)保持内痿手臂的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必须用肥皂水将造痿侧手臂彻底清洗干净,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解除到水或其他液体,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感染。

动静脉内瘘-诊疗常规

十七、动静脉内瘘术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一)定义: 1、动静脉造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2、内瘘成熟一般约需2~6周。 (二)入院评估及术前准备: 1、病史:需重点描述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治疗效果。既往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 2、专科查体要点:重点行双上肢Allen test试验。 Allen test试验:同时按住尺动脉及桡动脉,嘱患者使劲握拳放开5-10次,使手掌苍白。然后放开尺动脉,观察手掌在多长时间内回复正常颜色。 结果评价:小于8秒者,则为正常。8-15秒者,轻度异常。大于15秒者,则不能行本侧内瘘术。 3、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质、乙肝2、抗-HIV,HCV,TPHA、凝血分析、ECG、胸片正侧位。 4、继续使用患者入院前治疗肾功能不全的药物。 (三)造瘘术式及适应症: 1、基本原则:先易后难;先远端后近端;先桡侧后尺侧;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上肢后下肢;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2、麻醉方式:多为局麻,必要时为行人工血管高位内瘘术时可行臂丛麻醉。 3、吻合术式:有端端、端侧及侧侧吻合。 4、常见内瘘术式: ○1最常用的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也称之为常规内瘘或标准内瘘。 ○2其他:桡动脉--贵要静脉、尺动脉--贵要静脉、尺动脉--头静脉、肱动脉--头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肱动脉--肘正中静脉。 (四)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患肢肿胀:发生率较高,多因静脉回流障碍、静脉高压引起,术侧手部应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必要时硫酸镁湿敷。 2、血栓:动静脉造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约占各种并发症的90%。因此,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造瘘的目的,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保护好造瘘侧肢体,不要在准备造瘘的肢体输液、抽血,勿抓伤、碰伤造瘘侧手臂的皮肤,以防止术后感染。 (3)完善辅助检查,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指标等。 (4)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5)术前皮肤准备,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6)术前如体温偏高、血压高,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生。 (7)术前排空膀胱。指导病人放松。 2.术后护理 (1)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肿胀。 (2)观察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如渗血较少可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如渗血较多则需要打开伤口,寻找出血点并结扎。 (3)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首先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内瘘侧手臂手指末端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凉、疼痛等缺血表现。

(5)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6)每3日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包扎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宜。 3.内瘘术后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1)告知患者要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2)避免造瘘侧手臂受压,过度弯曲,勿压于枕头下或枕于脑后,衣袖宽松,不佩戴饰物,造瘘侧肢体勿提重物,避免碰撞。 (3)造瘘侧肢体严禁测血压、输液、抽血,术后2周内禁止缠止血带。 (4)避免吸烟,以防影响瘘管功能,注意造瘘侧肢体的保暖。 (5)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如扪及震颤则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术后两周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局部肿胀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

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治疗

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治疗 一、概述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其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维护AVF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二、药物治疗原则 1. 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保持内瘘的通畅性。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保持内瘘的通畅性。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影响AVF功能的重要因素,应合理控制。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影响AVF功能的重要因素,应合理控制。 3. 抗生素治疗:用于防治内瘘感染。抗生素治疗:用于防治 内瘘感染。 4. 扩血管药物:改善内瘘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内瘘成熟。 扩血管药物:改善内瘘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内瘘成熟。

5. 降脂治疗: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风险。降脂治疗:降 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三、常用药物 1. 抗凝药物 - 肝素: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透析时用于预防血栓形成。肝素: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透析时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 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用于预防血栓再形成。华法林:长 期抗凝治疗,用于预防血栓再形成。 2. 控制血压药物 -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保护血管壁,减少AVF狭窄发生。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 依那普利,保护血管壁,减少AVF狭窄发生。 - 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洛卡特普,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洛卡特普,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 3. 抗生素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霉素,用于治疗内瘘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霉素,用于治疗内瘘感染。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用于治疗难治性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用于治疗难治性感染。 4. 扩血管药物 - 前列腺素类药物:如西地那非,扩张血管,改善内瘘血运。前列腺素类药物:如西地那非,扩张血管,改善内瘘血运。 - ACEI/ARB类药物:除了控制血压外,也有扩血管作用。ACEI/ARB类药物:除了控制血压外,也有扩血管作用。 5. 降脂药物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它的出现推动了血液净化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故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的穿刺 穿刺力求准确,争取一次成功.并尽量不用止血带.穿刺点离吻合口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应大于6~8cm,以上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应慎重,最好由有经验的专业护士操作,已确保“一针见血"。穿刺部位忌定点穿刺,宜选用绳梯式或线式穿刺,使整条瘘管受力匀等,血管粗细均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动静脉内瘘医源性感染。 正确的指压止血方法:透析结束后,以拇指用无菌纱布团或棉球轻轻压迫皮肤穿刺点及血管进针点,用弹力绷带包扎。加压止血力度及绷带包扎以不渗血且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日常护理 1、透析完毕当日穿刺部位不沾水。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发现渗血、肿胀应立即压迫止血,力度以不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有肿胀时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内忌热敷,24小时后确认不再渗血时可热敷消肿.动静脉内瘘处如有硬结或血管硬化,可局部每日热敷数次或涂搽西辽妥2次并按摩15分钟. 2、保持瘘侧肢体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有动脉瘤者,可采用绷带或护腕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但松紧应适度,

以保持瘘管通畅。 3、血液透析间期体重不宜过度增加,以2~3kg为宜,防止血液透析时大量脱水、过度超滤,使血液浓缩粘稠形成血栓或发生低血压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 4、严禁在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输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内瘘闭塞。 5、嘱患者做适当的肢体运动,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睡眠时避免有瘘肢体受伤。

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静脉动脉化,达到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要求,血管直径及深度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AVF)的穿刺与输液穿刺是有区别的,首先穿刺针型号要大很多,其次穿刺频率大,输液可能也就是持续一周左右,而且还可以使用留置针,AVF的穿刺至少每周3次,一个月就是36-52次,一年下来大概432-624次,并且没有可以长时间保留的留置针使用。如此高频率的穿刺,就需要透析护士提升自己的穿刺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保护好患者的血管通路,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完成。 先来说几个临床评估血管和AVF的物理试验。 ALLEN试验:同时按压一侧手臂的尺桡动脉,患者连续握拳、松拳,手掌变白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10秒内变红说明侧枝循环良好,为阴性,反之为阳性。如果ALLEN试验阳性,应禁止使用桡动脉,在ALLEN 试验阳性的情况下仍旧使用桡动脉与静脉吻合,AVF术后血流量不足的可能性很大。穿刺后血流量不足,不一定是护士穿刺的问题,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原因。 搏动增强试验:在吻合口一段距离处压闭通路,阻断的通路远心端的搏动会增强,说明动脉及吻合口无明显狭窄。搏动增强程度与通路流入道的质量呈正相关。 举臂试验:患者取卧位,抬高内瘘侧上肢超过心脏水平,

血管通路会有塌陷。当存在静脉狭窄时,在狭窄处的动静脉内瘘远心段仍保持扩张而近心端塌陷。 ALLEN 试验是术前评估可以使用的,搏动增强试验和举臂试验是在穿刺前评估使用的,其中举臂试验最常用。知道了这些评估试验,护士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评估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正常AVF术后4-6周可以使用,但是临床上如果情况允许,我们会在8周后使用,糖尿病的患者会延长到12周后使用,此时的内瘘吻合口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瘘体段血管走行平直表浅,弹性良好,粗细均匀,有可供穿刺点。在等待内瘘成熟的过程中,护士要教会并督促患者进行内瘘锻炼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保护好内瘘侧手臂,避免锻炼过度。中心静脉置管和AVF并存的患者,每次到透析室治疗时,护士都要对患者的内瘘进行平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要出现不使用不评估的情况。 第二,AVF穿刺前,要进行评估。视诊,观察内瘘侧手臂有无红肿、皮肤有无破溃、首次穿刺要吻合口与穿刺点的距离是否合适(三横指的距离,约3-5cm,要看血管具体情况)。触诊,触摸内瘘口的震颤强弱、血管弹性与走向(评估血管时可以使用止血带,评估后松开止血带)。听诊,实际工作中听诊用得较少,一般在患者内瘘震颤较之前明显变弱时或本身就很弱时,会用听诊器延内瘘吻合口延血管走向听血管杂音。最后就是举臂试验,搏动增强试验在我的工作中用的也较少。 第三,穿刺前充分消毒,以选好的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6-8cm,必须待干后方可穿刺,如果不待干会出现两种

尿毒症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评估及操作

尿毒症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评估及操作 作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临时置管、长期置管,这些概念逐步和患者一一对应起来,称呼准确。

术后正常使用的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体验血管通路:触摸动静脉内瘘有震颤,听诊有杂音。 掌握解剖知识:动静脉内瘘怎么建立开始逐步去了解,需要掌握

血管通路各种理论知识,术前谈话、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风险安全评估、手术核查表,术前如何判断血管条件、彩超评估,禁忌症等。 观摩手术:手术室基本常识,术前如何进行手术医生外科手消毒、怎么对患者彻底消毒、消毒用弯盘、消毒后持物钳放哪里、如何去铺巾、下面铺几层、如何去包前臂、包手、胳膊放哪里、再铺一块两块巾、然后是手喷消毒剂、穿手术衣、戴手套,铺大单。 手术器械准备:手术包可以选择甲状腺的,显微外科器械(不需要显微镜)、6-0 或者 7-0 肌腱线、1 号线、4 号线、纱布 1-2 包、小皮针或中皮针、酒精棉球(术后脱碘用)、敷贴(10*10 或者 10*15)、5 ml 空针 1 个、20 ml 空针 1 个、头皮针 1 个、利多卡因 10 ml、盐水 500 ml、预先抽出 10 ml(稀释利多卡因用)、然后撒进去 1 ml 普通肝素钠,接着就是摆放器械,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码放整齐,小号血管钳、大号血管钳、剪刀、持针器、手术刀(尖刀片或豆刀片)、齿镊等等。 手术及术后:手术中操作,请看手术记录,然后病人返回病房,床位医生查看病人,触摸震颤,听诊杂音,交代注意事项。接着就是书写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连续记录 3 日术后病程记录。换药与拆线:每 3-5 日一换药,不脏不换药,术后半月拆线,根据刀口愈合情况,如果愈合差,可以选择间断拆线。 启用内瘘前评估 。

动静脉造瘘术

动静脉造瘘 动静脉造瘘术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的桡动脉和临近的头静脉做一缝合,使吻合的静脉中流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足够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基本介绍: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感染机会少; 3.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在6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自身血管条件差,流量不够,或者动静脉瘘口处狭窄或血栓形成 4成熟的血管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5.不影响患者的生活;易于穿刺等优点。 手术原理:分别游离上肢头静脉与桡动脉,将头静脉的远心端结扎,近心端于桡动脉型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从而形成动静脉内瘘。 适应症: 1.血液透析; 2.全胃肠外营养。 禁忌症: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 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糖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绝对禁忌症: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 临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实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造瘘术; 血管条件: 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大于2.5mm,预期选择动脉直径大于 2.0mm。 手术部位: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可选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 为腕部尺动脉-贵要东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 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股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 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 血管吻合的方式: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侧吻合, 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 术后处置: 1.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低,且术后无渗 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 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2.密切观察造瘘术后头静脉是否有血管震颤,听着是否有血

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内瘘

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内瘘 一、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在皮下将患者自体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所形成的新的人工血管通道,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进入体外循环提供保障,故称为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长期开放率高,并发症少,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要求】 1.物理检查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震颤良好,内瘘静脉走行平直、表浅、易穿刺,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 2.血流量>600ml/min,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200ml/min。 3.血管直径>6mm,距离皮肤深度<6mm。 4.可供穿刺长度>6cm。 【适应证】 1.慢性肾衰竭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少尿或无尿,需长期单纯超滤或透析治疗的患者。 【禁忌证】 1.Allen试验阳性。尺动脉与桡动脉的交通支闭塞,会导致术后手掌动脉弓缺血,此时用桡动脉做内瘘行端端吻合是禁忌的。 2.术区部位皮肤存在感染或大面积烧伤者。 3.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者。 4.有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疾病,对内瘘导致的心脏

输出量增加难以耐受者。 5.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手术者。 【建立时机】 1.首次血管通路手术(自体动静脉内瘘)应于透析前6个月建立。 2.根据KDOQI指南,患者eGFR≤25ml/min。 3.移植物建立动静脉内瘘应在开始血液透析前3~6周植入。 【器材及药品】 2%利多卡因20ml×1,肝素12 500U×1,生理盐水250ml,罂粟碱40mg×1;手术刀柄及刀片、巾钳、持针钳、血管钳、眼科剪、线剪、静脉拉钩、扩张器、显微器械(显微镊、显微剪、显微持针钳各一把)、7-0无损伤缝线、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等。 【吻合血管及方式】 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选择血管的原则:先左(非优势手侧)后右,先远后近,先下后上(确保透析时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选择血管的标准如下。 1.静脉 静脉直径>5.0mm;用于血管搭桥内瘘的静脉>3.0mm;静脉没有狭窄或阻塞,深静脉通畅;同侧中心静脉没有狭窄或阻塞。 2.动脉 双侧上肢动脉压差<20mmHg;动脉直径>2.0mm;掌动脉弓血流通畅。 3.血管选择顺序 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尺动脉-贵要静脉)、前臂转位内瘘(桡动脉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可以反复穿刺、远期开放率高~相对其他血管通路而言并发症少。 一、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时机 当评估慢性肾病患者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尿毒症期~就要对病人进行相关宣教~为将来的血液透析的做好准备。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CKD 4 或5 期)~可考虑为病人建立长期血管径路。理想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应在开始透析之前6个月~移植血管内瘘则应在透析开始之前6周建立。同时要考虑到内瘘手术可能失败~因此应当给内瘘修复或重建留有时间~让病人在透析治疗开始时~就拥有功能良好的长期血管径路。如果患者血透开始时尚无可用的长期血管径路~而且正拟建立或已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那么在等待内瘘成熟期间~建议留臵带毡套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而不是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需要经过四个月,至少一个月,的成熟期后方可使用~不主张过早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留臵时间较短~常不得不提前使用内瘘~影响内瘘的开通率。 国内很多患者就诊过晚~之前通常已经历多次血管穿刺~因此在我国缺乏血管保护意识是影响血管径路开通率的主要原因~也和高住院率和高医疗费用密切相关。反复静脉穿刺或臵管容易导致静脉壁损伤和疤痕形成。内瘘建立后~疤痕将阻碍静脉匀称扩张和动脉化~使内瘘血液产生涡流~局部血管内膜异常增生~导致内瘘血管狭窄、闭 塞。因此~对于CKD 4期或5期的病人, 上肢适合做内瘘的静脉应尽可能避免穿刺或留臵套管针,亦尽量不要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臵导管或PICC管。抽血、输液推荐使用手背或下肢静脉。手臂静脉不得不使用时~建议静脉穿刺部位交

替使用。医护人员~尤其是肾脏科或内分泌科等与肾病密切相关的科室~应充分认识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并通过宣教使病人也认识到这一点。 二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的选择 内瘘部位选择的原则是: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上肢后下肢,先自体后人造血管, 临床上可以选用的自体内瘘有: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腕部尺动脉-贵 要静脉内瘘、前臂转位静脉内瘘,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分叉以下桡动脉,、下肢内瘘、鼻烟窝内瘘等。其中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因为该部位内瘘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护理人员穿刺方便~远期开放率高等。 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患者长期透析的需要~内瘘选择都从腕部的桡动脉-头静 脉内瘘开始~如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内瘘闭塞~可以在近心端重建,如头静脉耗竭~可考虑行前臂贵要静脉转位瘘,如前臂静脉耗竭~可考虑做肘部内瘘。 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前的评价 长期血管径路的建立前,需作以下评估。 病人的病史:是否有中心静脉臵管史、起搏器安装史、严重充血 性心力衰竭史、外周血管穿刺史、血管径路建立史、瓣膜病或假体植入史、上臂及颈部胸部手术或外伤史、糖尿病史、凝血性疾病史、是否考虑肾移植、哪一侧是惯用手等方面。上述因素可能与中心静脉狭窄、造瘘所用血管损伤、内瘘相关感染、及病人能否耐受内瘘建立带来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拟建立血管径路的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动脉系统包括双上肢脉搏的检查及血压测定、Allen试验和血管B超~必要时动脉造影。动脉选择标准如下:,1,两上肢的动脉压差不得超过20mmHg~ 如大于20mmHg~提示动脉有狭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 ; ,2,动脉腔直径大于2.0mm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2、肢体的选择:一般先选择非优势上肢,以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内瘘潜在的损伤,失败后那么可选用优势上肢。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失败后,再选择移值血管。 3、内瘘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为了保存更多血管以备长期透析之用,尽量从肢体远端开始建立第一个内瘘,局部患者可首先从鼻烟窝开始建立第一内瘘,大局部术者先择腕部开始,肘部亦可选择用,其他部位如踝部、大腿内侧等现已很少采用。具体位置的选择取决于术者技术和患者的血管条件。 ⑴、腕部内瘘〔桡动脉-头静脉〕是建立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其原因在于:①②、一旦成功建立具有很好的通畅率; ③、保存了更多血管储藏,为穿刺及今后造瘘使用;④、与其他类型通路相比,并发症少〔包括狭窄、血栓、感染、盗

血、手臂肿胀等〕;⑤、与移植物内瘘相比,使用时间长且功能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缺点:①、静脉有可能不扩张,血流量不能增加至理想水平,即不能成熟;②、成熟时间相对较长;③、与其他通路相比,血流量较低;④、在某些患者,静脉穿刺要比移植血管难度大得多;⑤、前臂静脉明显扩张、易见、不美观。 贵要静脉是另一条备选的静脉,其缺点是静脉位置深,较难穿刺。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QI〕中推荐的永久血管通路选择和动静脉内瘘建立部位优先次序如下: 1、自体动静脉内瘘 ⑴、腕部〔桡动静脉内瘘〕初次动静脉内瘘。 ⑵、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初次动静脉内瘘 2、如果无法建立上述内瘘,可采用以下方式: ⑴、人工合成材料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⑵、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3、不鼓励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插管作为长期性血管通路。 二、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 超声对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所面临的血管问题极有帮助。它比物理检查可显示更多的血管细节,在建立通路前仔细了解动静脉解剖,可提高用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显示率,并对血管进行描画,选择功能良好的血管,减少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