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40分)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是什么?

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由于是经常出现、反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种决策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处理,偶然发生的新问题的一次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偶然性,管理者又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不论问题复杂还是不复杂,都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案,因此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只能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才干和信念去解决。这种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教育运行机制是指教育机体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总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现实存在。

3、教育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内涵:学校过程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将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使其作用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进行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指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所属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4、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的内涵:

教育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其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各自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与组织也就不一样。有中央集权,也有地方分权;有全面控制,也有宏观指导;有统一管理的,也有部分管理的;有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也有独立管理的。

教育学术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依据学术发展及大学学术的特殊规律,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为实现大学学术目标而对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进行调控与规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过程。

5、教育管理学中控制与反馈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中控制的内涵:

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学校管理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中反馈的内涵:

借助于受控系统的输出信息反作用于施控系统的输入信息,并对系统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从而使系统受到控制盒调节的过程。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各级决策领导部门要对下达任务或推行某种措施过程进行监控,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产生相反的作用,就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或收回下达的任务。这就需要在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之间建成一个强有力的反馈系统,保证提高工作效率,把矛盾和问题及早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避免或最小化失误造成的损失。

6、学校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

(2)正式群体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即有明确的行为准则。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成员中会自然涌现出首领,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

(3)正式群体中产生非正式群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非正式群体中形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成员对劳动和管理部门的态度,因而对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当然,也存在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发生矛盾,并干扰整个正式群体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

它们的主要联系是:正式组织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它是以正式制度、规章、等级秩序等来维系的。但这种正式的组织结构没有说明组织成员因相互接触而建立的社会关系。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或因为同学、老乡等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如果说正式组织的建立遵循的是成本逻辑和效率逻辑的话,那么非正式组织遵循的是感情逻辑。在非正式组织中,人们各有自己的地位,遵循着默认的规则和价值体系,非正式组织可以满足正式组织所不能满足的人际交往的需要。

7、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社会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学习型社会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心全意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的能量的组织。学习里组织有“五项修炼”即自我起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遥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社会的区别:

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终身学习也主要是个人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通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营造终身学习环境,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由于学习型社会往往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内容、层次较为宏观。在很多情况下,学习型社会建设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跟学习型社会理论相比,具有管理学背景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更加重视组织的学习,跟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关系密切。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指导企业的组织学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因此,与注重教育和个体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理论相比,学习型组织理论往往强调的是微观的企业内部的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分析的角度相对微观,分析的对象也更加具体。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社会的联系:

由于组织的含义广泛,从微观的企业、学校、医院到宏观的国家、社会都可以是一种组织。因此,学习型组织的种类很多,而且跟学习型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一方面,学习型社会应该包括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医院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学习型社会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巨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的思想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往往交错在一起,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8、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联系: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要素的构成影响着系统的特性,也影响着系统对环境的作用,所以功能总是一定结构的功能;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有一定的结构,所以结构是一定功能的结构。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没有功能就没有机构。其次,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当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时,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会影响系统要素之间的作用,从而影响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使系统的功能随之发生变化,结构转化为功能;当系统的功能发挥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系统结构的调整,出现显得结构去适应系统功能的发展,使功能转化为结构。

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和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有特

定的功能。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征的改变,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

区别:

结构是系统要素的有序构成。结构是针对系统内部而言的,系统要素之间的有机的联系,构成了系统内部的秩序,也决定了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表现出一定的特性。

功能是系统对环境所起的作用。功能是针对系统的外部环境而言的。一定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作用于环境,使系统表现出一定的功能。

9、教育组织的计划与规划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教育组织的规划,意即对教育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教育组织的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教育组织的计划与规划的区别:

(1)在规划的实际性、可操作性以及效应性更强。也就是说,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安排,即在合理确定目标后,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在今后应该落实的哪些主要任务,要分门别类地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2)计划仅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3)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

(4)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十到十五年以上,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

(5)计划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例如一个单位的工作计划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计划.

教育组织的计划与规划的联系:

“规划”也是“计划”,是比“计划”更为长远的“计划”,就是说:从时间尺度来说,“规划”侧重于长远,“计划”侧重于短期。

10、教育管理的层次与幅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教育管理的层次与幅度的区别:

教育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它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如果以构成组织纵向结构的各级管理组织来定义,管理层次就是指从组织最高一层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每个组织等级就是一个管理层次。一个学校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其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

教育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跨度,它是指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数量。上级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数量多,称之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反之,则称之为管理幅度小或跨度窄。由于被领导的下级人员都承担着某个部门或某方面业务的管理工作,所以管理幅度的大小往往反映上级领导人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教育管理的层次与幅度的联系:

教育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幅度构成学校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学校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学校的整体结构。首先,在学校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其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相互制约的,其中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管理幅度决定管理层次,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时,管理层次对管理幅度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问答题(15分)

1、为什么说管理就是决策?举例说明如何决策?

科学决策要点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决策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战略性决策、管理性决策和作业性决策;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半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其信息条件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领导者决策的重点主要在战略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和风险性决策。实现科学决策需要遵循六个原则,通过四个步骤,且要建立和健全科学决策的五大支持系统,并主意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协调统一。

(1)科学决策需要遵循的六个原则

①目的原则—任何决策都是以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为核心,组织目标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一些脱离了正确方向的组织目标在趋使某些决策者进行决策。

②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源泉,没有信息就不可能作出决策。掌握最新最全最准确的信息,是决策者保证决策正确,避免失误的重要条件。

③科学原则—即决策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决策是主观意识的活动,必须能动地反映客观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实施。只有可行性而没有科学性,或者只有科学性而没有可行性都不是好的决策。

④动态原则—决策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决策必须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很难做到“一锤定音”,“永不变更”。

⑤例外原则—是指将常规决策编制成标准条例由下属照章办事,主要决策者只抓最重要的、非程序化的例外问题的决策。这样有助于主要决策者集中精力解决偶发性事件及重要事件。在这里领导者既要明确一定程度的授权是必要的,又要明确地确定授权的合理范围和程度。

(2)科学决策过程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实现:找出决策理由(问题是什么?),提出方案(解决办法有那些?),方案选择(哪个方案最好?),方案实施与反馈(实施结果如何?)

(3)建立和健全科学决策的五大支持系统。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一定要建立和健全科学决策的支持系统,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搜集和处理信息),咨询系统(专家智囊机构),决策系统(领导的决策群),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

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合理、畅通、有效的信息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使信息能够按照预定的路线迅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决策者手中。其次,决策者接受到信息后,必须把分散的、无系统的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析、筛选、辩识,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研究加工,最后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第三,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即将决策在实施中的有关信息反馈到决策者,是决策者了解决策在实施中效果如何,还存在那些不足和问题,以便及时作出决策的修正和补充。。

(4)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要协调统一

强化民主意识,要把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决策民主化一是要体现群众的积极参与;二是决策要代表和体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紧密相联、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决策科学化又是决策民主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在决策过程中应增加透明度,虚心征询和倾听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激励士气。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决策的第一条原则是:没有反对意见,不能进行决策。”这句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只有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才更有科学性,才会避免失误或其它非理性因素的压力。

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民主讨论、听取意见、合理化建议、越级参与和某些组织形式。西方国家激励员工参与决策的形式主要有劳资集体谈判或劳资协议制,公司董事会或监委会的职工代表制,工厂委员会(决策咨询机构)的辅助决策,工人自治小组等集体活动。在我国,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并对干部实行监督的权利机构。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财务预算有审议权;对企业内部分配、职工奖惩办法、重要规章制度以及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li问题有决定权;对干部有监督、建议任命、奖励、处分或选举与罢免权;对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如有不同_‘言见,有建议权。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忽视员工参与与决策的权利,忽视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把职工代表大会开成“举个手,喝杯酒”的走过场,甚至几年不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这直接违背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方针,也无法收到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过来会伤害领导者的决策质量和决策实施的有效性。

2、学校组织的特征是什么?你对学校组织去行政化的见解如何?

学校组织的特征:

(1)学校教学系统是学校组织的主体,学校教学系统却具有松散结合性。具体体现在:学校教学系统具有自身教学行为的相对独立性。并且,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强调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即教师在课堂上、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有如下专业权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评估、教学反馈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各异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各异的指导,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研究和探索。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探究性、灵活性、多元性。此外,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行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即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强调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创造性地选择、开发教学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学校教学系统具有松散结合性,这种特性进而从整体上决定了学校组织的松散结合性。

(2)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经济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系统。教师的工作除了受经济因素的驱动和由职业道德带来的职业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驱使外,更多要靠人本关怀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激励。我们知道教师很重视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教师有强烈的自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和荣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教师的工作才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即教师这些高级需要的满足对其工作本身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而教师这些高级心理需要的

满足要靠学校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本关怀、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本关怀的氛围来实现。所以,我们说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学校应该营造组织成员(上下级、同级同事间)相互关心、尊重的组织氛围,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

(3)学校组织是一个有多重目标的组织。其一,从学校组织的不同影响主体来说,学校组织是在政府或其他教育投资者、学生家长、教育理论家等多方影响下的具有多重组织目标的组织。其二,政府更多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对学校提出目标要求;其他教育投资者更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对学校提出期望;学生家长往往更多会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对学校提出要求;教育理论家会从某种教育理想出发来要求学校。

学校组织去行政化措施:

(1)由政府主导型模式向高校主导型模式转化

我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经历了政府专制型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模式,其发展目标是高校主导型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政府要继续下放权利,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增强高校管理自主权。具体而言:

①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监督、服务模式

一方面,实现政府控制模式到监督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趋势:首先,实施远距离驾驭,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宽阔的参数,而把大部分细节和创始工作留给各院校。其次,政府在高等教育中趋向解除控制。再次,政府进一步鼓励高校加强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政府需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高校服务上来,转换到为其不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上来。

②继续推进管办分离

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各省教育厅,行政控制管理措施要减少,要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名目繁多的考核、检查、验收、评估、评比活动。政府部门只制定指导方针,进行教育规划、教育立法,教育经费的精细化管理,而不是控制管理高校具体的事项,正如《纲要》意见稿同样中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2)学术与行政分而治之

将学术与行政分离,消除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凌驾与挤压。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大学而言,学术权力是基础性的,学术权力不是制度化的权力,而属于一种权威。学术自治即是指在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应保障机制下,由高校内部管理系统自主地决定学术事务。而行政权力应该仅仅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依法定义学术权力内容是法律保障

本着依法治校方略,我国应该在法律上给予学术权力的明确定义,依法定义学术权力的内容,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更加清晰化,保障学术与行政分而治之。就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举例,《高等教育法》对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方面的权限规定得不够全面,一些重要的学术决策,如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设立、撤并、分立、合并,学校学术方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调整、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都属于学术问题,应当由学术委员会决定。

②组织结构的精简与优化是组织保障

高校行政机关本身来讲,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自治权,围绕着为学术服务的核心流程,以关心教师、学生满意度为目标,对高校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实现组织结构的精简与扁平化。因此,必须对高校行政系统进行撤销、合并、精简与扁平化改革。目的是要形成一种松散灵活、有利于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组织结构。

③人事制度的去行政化改革是人员保障

一方面《纲要》意见稿中提到改革校长选拔制度。我国高等学校校长选拔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校长的岗位与国家行政级别彻底;其二,校长的遴选要公开进行;第三,选拔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参与,比如教师、学生等。同时,根据选拔校长的原则,学院院长也不再是行政职务,而是学术职务,不能由校人事部门任命,也应该依据学术水平或民主选举产生[4]。另一方面改革高校内部具体人事制度。比如,改变原来的纯行政事务型的管理运作模式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公开招聘行政人员,并对其履行的行政职责进行绩效考核;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套独立的行政人员薪酬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目标是使行政队伍走向服务型、专业化。

(3)学术组织的重构

学术组织形态对大学学术的生长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高校现实的学术组织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学术组织残缺,学术组织不仅没有掌握实际资源,学术权力也受行政权力的控制。围绕教授治校这一思想,作如下两点建议:

①落实教授治学,成立教授委员会

在德国高校,作为学术研究主体的教授拥有至高的权力,学校充分保障教授的利益。二十世纪以来德国高校先后培养出七十多名诺贝尔奖得主,追求不可动摇的教授地位功不可没。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高校发展实情,我国应该落实教授治校,使管理重心下移,成立教授委员会,使之成为高校最高学术权威机构,并且参与其他事务的管理。把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尤其是人员聘用权下移给教授委员会,实现决策与执行的相对分离。把学校想抓而抓不好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事宜,交由教授、专家们讨论决定。

②成立若干专门工作委员会

还应在校教授委员会框架内设立若干专门工作委员会与常务委员会,比如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教学委员会审定教学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等重大事项,拟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协调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大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评审和决定各类教学奖项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对教学经费的调拨及使用提出意见与建议,并监督等。学术委员会是学术评议与审核机构。它审议研究远景规划和计划草案,对学术活动提出建议并推动与促进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审议重大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评价本部门重要的论著及研究成果,评议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成就。学位委员会审定学位授予标准,决定学位授予、专业建设和学位点申请和申报等重大问题。

(4)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内部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公开校务,透明办公,阳光行政。发挥高等学校职工代表会议、学生代表会议、校内学生团体等组织的监督作用。同时努力实现社会监督,家长监督学校,媒体监督学校,司法部门监督学校。

(5)改变心性

改变高校激励导向从而改变心性。中国高校行政泛化的问题造成了行政等级和行政权力的激励导向,即是对权力、官阶的肆意追求和顶礼膜拜。这种激励导向相当严重,一切以行政官员的需要和价值诉求为行为取向,惟权是重,惟官是大,“拜官主义”风行。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激励导向,消除行政权力、官阶、待遇的激励导向,将追求学术和为学术服务作为激励和褒奖的的基石,我们必须在高等教育界乃至全体知识分子中呼唤和弘扬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

3、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教育管理有何启示?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人”观点

人的根本上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一个人在组织中不仅需要工资的增加,还需要得到友谊、情感、安全、归属感,需要受到尊重。所以,组织必须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即满足个人社会需要为本的人际关系理论。同时他还认为个人对管理和组织的认同感呢和度主要取决于组织和管理是否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

(2)工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

梅奥认为,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在传统社会中,围绕着家庭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家族制度使人们在工作何社会中保持同一性。然后以广泛的劳动分工,机械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人的流动性加强,组织的大规模增长为代表的工业化过程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了社会中个体无能为力和幻想破灭的普遍感觉。因此,要改变工人的这一心理状态,改善社会环境,企业就应该把新的激励重点放在社会、心理方面,强调人的个人价值,通过对人际合作的协调管理来增强人的归属感和个人存在感。

(3)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梅奥认为,在技术指向型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以讲求效率的经济逻辑为基础的。个人的社会需求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上,降低了个人“在工作中进行协作的能力”。管理上对效率逻辑的强调,窒息了个人获得团体认可的愿望和获得社会满足的愿望,以及通过公共生活达到的社会目标的愿望。因此工人中会存在以感情非逻辑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以满足这些不能在正式组织中得到满足的社会人的根本需要和特征。而基于感情非逻辑的非正式组织由于满足了人的社会交往的需要,是的其以一种不同于经济的效率逻辑的方式运动,并且对团队成员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烈的控制作用。

(4)“新的领导能力”概念的提出

梅奥指出,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经常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把科学和技术应用到某些物质的产品上;系统的安排工序;组织团队协作。他把前两个称为处理技术的能力,把后一个称为处理人事的能力。处理人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能使下属成员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领导者与其下属之间相互了解合作,使其领导能为下属所接受,从而使一个社会组织成为“有效的合作体系”。梅奥把这种能力称为“新的领导能力”。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1)教师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加强。教师和学生逐渐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参与到学校决策的过程中。

(2)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学校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注学校中各种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3)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自主管理逐渐重新回到教育管理研究者的视野。

(4)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心理的满足,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本的使用效率。

(5)形成了对管理者本身素质的研究领域,如学校领导研究、校长和教师胜任模型的研究等。

4、试述系统和要素的教育管理学意义?

系统、要素以及系统的特点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视野、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路。总的来说,是使教育管理观从实物中心论转向系统中心论。教育管理中管理者不再将管理的着眼点只是放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上(管教学、管教材、管设备、管教师、管学生、管财务、管后勤等),而是将教育、学校管理看作一个系统,从整体、相关、系统目标和动态的角度去分析,以确定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

(1)教育管理中树立目标行为的观念

从系统观念出发,教育管理活动则是一个系统活动、系统行为。系统行为的首要特性就是整体性、目的性。因此教育管理活动的着眼点应当是教育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教育管理活动的整体目标是有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矛盾决定的。而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矛盾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提高教育管理效益、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教育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教育管理资源,通过合理协调和配置,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出教育成果。抓住了系统的整体目标,就是抓住了管理活动的行为指向。抓住教育管理的基本矛盾,并去解决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主体能动的行为过程,它不同于传统管理观念中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照章办事,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机械程序活动。

(2)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树立要素、系统的观念

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而各要素又自成系统。用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观对教育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使管理者能清楚、细致、全面地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以确保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如从教育类型上分析,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构成了教育类型系统,不同类型的教育子系统其各自的特点不同,管理的措施亦不同;不同类型教育目标不同,其教育管理活动的忒按和措施也就不同。我们还可以分析教育管理的资源系统、职能系统、教育管理的组织系统、人员系统、课程系统、设备系统、数学系统、后勤系统。分析各自系统的要素、目标及其特点。分析各子系统的管理措施。

(3)在教育管理中树立相关、动态的观点

可以使管理者致力于研究教育管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应当看到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教育系统总体功能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教育管理系统内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也将会引起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目标的调整,会引起政策的调整;政策的调整,又必然引起人员行为的调整,引起相应的教育管理行为的变化。

(4)在教育管理系统中树立层次管理观念

教育管理的主体模式是行政管理,从系统观点出发,可以帮助管理者从层次管理的角度,对宏观教育行政和微观学校管理的职、责、权进行要素分解,清楚而明确地建立起职、责、权的分配系统,使管理者各司其职,使管理活动配合协调、运转顺畅、指挥有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最新教育管理学全国考研真题打印版.doc

2000-200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 校本教师培训 行为科学 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 双因素理论 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 义务教育 松散结合理论 校本管理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 西蒙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 教育规划 组织发展 跳板原则 松散结合理论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AAA】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doc

20RR-20RR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大学20RR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20RR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 校本教师培训 行为科学 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 双因素理论 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RR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 义务教育 松散结合理论 校本管理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 西蒙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RR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 教育规划 组织发展 跳板原则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2018年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10.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力。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40分)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是什么? 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由于是经常出现、反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种决策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处理,偶然发生的新问题的一次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偶然性,管理者又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不论问题复杂还是不复杂,都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案,因此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只能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才干和信念去解决。这种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教育运行机制是指教育机体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总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现实存在。 3、教育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内涵:学校过程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将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使其作用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进行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指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所属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4、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的内涵: 教育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其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各自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与组织也就不一样。有中央集权,也有地方分权;有全面控制,也有宏观指导;有统一管理的,也有部分管理的;有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也有独立管理的。 教育学术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依据学术发展及大学学术的特殊规律,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为实现大学学术目标而对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进行调控与规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过程。 5、教育管理学中控制与反馈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中控制的内涵: 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学校管理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中反馈的内涵:

管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管理学考研真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管理类各专业考试科目:管理学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一、比较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25分)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3、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4、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5、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简述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选定计划目标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动态的组织设计原则。4、简述管理审计工作的基本任务。5、简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6、在管理沟通中存在着哪些障碍如何克服三、论述题(共33分)1、根据领导理论,谈谈对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的认识。(13分)2、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20分)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管理类各专业考试科目:管理学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比较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 2、经济人与社会人 3、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

4、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5、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 6、零缺点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简述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2、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 3、简述三种领导理论的主要思路。 4、简述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5、画出计划管理的PDCA图并做解释。 6、简述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与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2、试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管理创新问题。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管理类各专业考试科目:管理学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3)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A.30年代B.40年代 C.50年代D.60年代 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 ) A.所得结论真实可靠B.易作数量分析 C.易确定因果关系D.易精确地重复观察 3.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王安石B.荀子 C.庄子D.孟子 4.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属于( )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5.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持执行,属于意志品质的( ) A.果断性B.坚持性C.自制性D.目的性 6.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B.气质 C.能力D.智力 7.有人认为行为乃是个人对于刺激或情境的反应;其过程如下:S←→0→B→A。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托尔曼B.华生 C.勒温D.梅耶 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动机所具有的特点( ) A.主观性B.内隐性 C.不变性D.实践性 9.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最高层级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爱和归属的需要 10.有的人受挫折后闭门不出、生病、住院、酗酒,甚至吸毒等,这些行为属于受挫后的( )

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大全)

管理学考试试题和答案(全)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载体是( D )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2.管理的对象是( C )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资源 D.组织 3.在组织中,最有潜力、最为重要的资源是(A ) A.人力 B.物力 C.财力 D.信息 4.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 B )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5.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 力是指( C ) A.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概念能力 D.决策能力 6.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 B ) A.铁锹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7.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 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D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8.玛丽在某快餐店当了两年服务员,最近被提升为领班。她极想在新的岗位上 取得成功,所以去征求曾做过领班工作的一位朋友的意见。这位朋友向她道出了三大成功要素:第一,能理解人,能敞开地和人沟通,能在部门内外和他人一起工作;第二,能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能解释组织计划和目标,并将其转换为本部门的目标,能够预见问题并对之进行处理;第三,能使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被上司接受;维护权威,尊重管理阶层。试问,玛丽朋友所提出的建议中哪一点涉及到人际技能?(B ) A.第一和第二 B.第一和第三 C.第二和第三 D.第一 9.某企业领导决定在整个企业里开展凝聚力工程,其目标在于建立员工对于企 业的归属感,并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以下是该企业凝聚力工程准备开展的几项工作,你认为其中哪项最无效?( B ) A.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挂钩。 B.加强对员工思想与行为的控制,确保员工关心企业发展。 C.在员工中开展关于如何以企业为家的大讨论,增强员工向心力。 D.即使会引起产品成本提高,也要切实改善骨干员工的福利待遇。 10.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C ) A.政治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 D.文化属性 11.“经济人”假设是( B )的理论基石。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管理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管理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B.个****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A、6%B、56%C、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901《教育管理学》试题

第1页共1页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B卷) 科目代码:901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 适用专业名称:教育硕士(教育管理)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 1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 2.校长负责制 3.非正式组织 4.教育政策 5.教学质量管理 6.班级经营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稷下学宫教育管理的实践模式。 2.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3.什么是直线式组织?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4.简述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5.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三、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20分) 某县一中赵校长在新一轮学校校长竞聘中获胜,上任后,赵校长就开始琢磨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问题。在征求学校其他领导的意见时,有人建议:学校本次教师聘任应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主,特别是要多聘50岁左右的教师,这样有利于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反对的一方则认为,目前正处在新课程实施初期,学校应以高学历、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招聘为主。对此,赵校长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表示要先仔细考虑,有了成熟的方案后再议。 问题: 1.对于上述两种建议,你倾向于哪一种,理由是什么?(8分) 2.请你从系统原理的思想出发,为赵校长就学校教师聘任改革,形成教师合理结构提出建议。(12分) 四、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谈谈你的学生观,并结合实践,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2.假如你是一位中学校长,该如何来抓好学校的教学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