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最新资料推荐------------------------------------------------------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简介唐凯

1/ 28

第一节概述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 28

? 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

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0.5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5/ 28

为了便于分析眼的成像和计算,人们常用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和Gullstrand简易模型眼分析眼的屈光问题,后者将眼球复杂的多个光学界面简化,其特点是将角膜简化为单一球面和晶状体简化为前后两个面。

---------------------------------------------------------------最新资料推荐------------------------------------------------------

7/ 28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现代眼科学的发展趋势及眼科医师的知识更新

西北匡学教育2008年2月第16卷第1期NORTHWESTMEDICALEDUCATIONFeb.2008v01.16No.1现代眼科学的发展趋势及眼科医师的知识更新 蔡季平,程金伟,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上海200003) 摘要: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向生命科学渗透,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因而,眼科医师的知识更新将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眼科学;发展趋势;眼科医师;知识更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769(2008)01—0044—02 DevelopmentofModernOphthalmologyandKnowledgeRenewalofOphthalmologists CAIji—ping,CHENGJin-wei。WEIRui—li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 Abstract:Withtheimpactofnew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infiltrationofmathematics,physics,andchemistry,thedevelop—mentoflifesciencehasbeengreatlypromoted.Asarapidlydevelopingbranchofclinicalmedicine。ophthalmologyhasconstantlyhadnewtheories,knowledge,techniquesandtherapies.Thus,ophthalmologists’knowledgerenewalwillbeacriticalpointinthedevdopmentofthediscipline. KeyWords:ophthalmology;developmenttrend;ophthalmologist;knowledgerenewal 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知识爆炸”的特点尤为突出,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眼科医师的知识更新将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 1现代眼科学的发展趋势 1.1对疾病的认识从个体描述向群体研究的方向发展 以我国对白内障的研究为例,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分类及分期、并发症和诊断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病学调查揭示白内障是我国第一位致盲眼病,据残疾人联合会抽样调查,我国有白内障患者300万人,从而为制定白内障的战略性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人工晶体生产能力的确立,手术显微镜及白内障专用手术器械的研制和生产,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使白内障手术复明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眼科界发展最快、最有成就的领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引进和普及,白内障手术的覆盖面和质量全面提升,目前我国每年的白内障手术量约为50万台。 1.2对疾病的认识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发展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8年生物遗传中心法则的确立,1971年首次髓蛆重组成功,1973年转基因实验获得表达和再现,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眼科学中,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发现13q14基因缺失突变可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韵发生,从而导致肿瘤学上抗癌基因学说的建立, 收稿日期:2007—11—05 作者简介:蔡季平,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眼底病学及现代眼科学教育。 ?44?并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成为肿瘤病因学和发生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基因免疫和基因疫苗可使某些感染性眼病(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得到控制,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水平的治疗成为可能,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探针将使一些眼病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基因工程生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化药品将在眼科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1.3疾病诊断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疾病诊疗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化,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之后,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表达成为可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疾病定量诊断提供了可靠手段。如角膜地形图仪能精确显示和定量分析整个角膜的曲率和形态变化,对角膜变形的早期诊断、屈光性角膜手术拯的位置和形态、角膜屈光度下降的幅度、术后残留散光及切削区偏中心等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视乳头立体结构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和高分辨视野检查仪,可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神经纤维缺失及视觉分辨阈值进行定量分析,使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成为可能;DNA计算机定量分析仪,通过定量分析细胞核的DNA含量,估价肿瘤的生物学形态及恶性程度,使肿瘤的病理学诊断由形态学定性发展为计算机定量,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由定性到定量,是对疾病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1.4学科内分工精细化、运用知识综合化、研究手段现代化 随着眼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学科内分工逐渐精细,如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领   万方数据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自主性,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近感性、融合性和调节性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有无斜视,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显斜与隐斜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竖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同侧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内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外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交叉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外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内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等于辐辏;近视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 内容及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转至 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气象基础知识培训中期学习总结

气象基础知识培训中期学习总结 XX年3月,我来到气象培训中心参加第十一期全国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班,我们这个班是由一半文科生一半理科生组成,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培训中心的老师按照中国气象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以我们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培训已至中期,总结如下。 一、学习大气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天气过程基本原理。 目前为止,我们开设了《天气学原理》、《气象学》、《气候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概论》这四门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在《天气学原理》中,学习了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原理,知道了热力环流、经圈环流和季风的特点;明白了气团和锋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了解了几种锋面天气;学习了气旋反气旋以及影响我国天气的气旋活动,学习了强天气和暴雨的天气过程。在《气象学》中,了解了地球大气的成分和分布、大气的分层和结构、大气静力学原理、热力学过程、空气的水平运动以及大气辐射学等气象学的理论基础。在《动力气象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大气运动的几个重要的力和运动方程,明白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气候学概论》中,学习了气候系统的几个部分,学习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这些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讨论当前热门气象课题,了解公共气象服务常识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但传授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结合实际和我们讨论了大气科学的最新热点话题。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的课题,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来延缓气候变暖趋势。针对当前日本的地震海啸所引起的核危机,让我们了解到核危机过程中气象要素的观测以及有害物质的监测,明白了气象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给我们开设了公共气象服务专题讲座,请到**省局减灾处的领导为我们讲解公共气象服务的有关知识,了解到气象为公众服务的方式和渠道,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做好公共气象服务,提升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和服务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课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气象的一把钥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参与高空探测实习,了解高空观测基本流程 经过高空气象观测的理论学习,我们进行了高空气象观 测实习。在实习的一个周里,每天早上和晚上跟着高空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学习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流程,进行实地观测,学习观测气象要素的基本方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施放高空探测气球。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有收获,增加了对气象观测工作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理论打下基础。 四、理解气象工作的辛苦,增强作为气象人的自豪感 在理论学习和高空观测实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气象工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 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C l ea n A i 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②水汽(滴)M o i s t u r e ③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I m p u r i t y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 ①氮气(N2): 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②氧气(O2):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臭氧(O3): 时空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 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55~60km,含量极少。 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12~15km 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 从 10km 向上,逐渐增加;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a.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 b.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温作用。 ④二氧化碳(C O2) 空间变化: 水平:城市大于农 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 面辐射、大气辐射), 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 度,产生“ 温室效

应”。 三、水汽 ①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 ②时空变化: 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 K 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o C =5 ( o F - 32) 9 K =o C + 273.15 o F =9 o C + 32 5 ④百叶箱的设置条件: 1.全为白色 2.四周全为百叶 3.离地面1.5m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 内容及方法

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 cm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土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0),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 cm处的FCC视标。 2.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 cm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 cm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眼屈光学样题2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之为()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静止时,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 A、隐形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现象,此为() 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10、远视力长期形成的调节张力() A、稍休息后可松弛 B、可主观消失 C、可逐渐加强 D、短时间内不能松弛 11、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2、()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A、模拟眼 B、模仿眼 C、模式眼 D、简化眼 13、()指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 A、调节远点 B、调节近点 C、生理性调节 D、病理性调节 14、集合是指注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使视轴能正对物体 A、向内转动 B、向上转动 C、向下转动 D、向外转动 15、远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可诱使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前 C、视网膜后 D、晶状体上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 一,人工影响天气 1. 概述 2. 人工降水 3. 人工消雾 4. 人工防雹 5. 人工消云 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 1.概述 2.厄尔尼诺现象 3.什么是天气预报 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 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 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 人工影响天气 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为了弄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二、视功能检查: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 Worth 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 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二视标R 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 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 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 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 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 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 4.1 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 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 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双 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 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 况。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 斜)。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 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3-5s。 4.3 偏光十字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见十字竖线,L 应见十字横线。双眼观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况,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 4.4 远/近眼位的检查: 水平眼位的检查:在双眼平衡全矫基础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取被检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 (BU)分离棱镜,尔后右眼逐渐减少(BI)回转,并嘱注视下方视标,记录视标垂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水平方向斜位量。(注意近用眼位测量棱镜应大于12△ ,一般15△为宜。)垂直眼位的检查:同上方法,仅R=12/15△ (BI)为分离棱镜,L=6△(BU)为测量棱镜,尔后左眼逐渐减少(BU)回转,记录视标水平对齐时所调整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方向斜位量。提示:该方法设置棱镜时,一定注意双眼遮闭。 附注:也可用马氏杆配合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查远/近斜 位。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近距)正位~6△(BO) 5.固视差异检查:(配合固视差异视标)

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大气科学类 专业名称:大气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够到气象、海洋、环保、航空、军事部门及中央、地方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近代气候学基础等。 实践教学:包括天气学实习、大气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 原专业名:气象学(部分)、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

(完整版)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气象气候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20、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21、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3、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24、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

第二部分 双眼视功能检查

第二部分双眼视功能检查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12cpm,双眼8~10cpm。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40cm 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眼屈光学

---------------------------------------------------------------最新资料推荐------------------------------------------------------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简介唐凯 1/ 28

第一节概述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 28

? 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 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0.5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5/ 28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

眼科学基础 一、.眼球的构成. 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 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 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 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 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 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 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 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 三、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四、瞳孔光反射路径. 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 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 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 核 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 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 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 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六、眼眶骨的构成. :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七、泪器的组成. 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 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眼睑病 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 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定义: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 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肿块较大,患者眼睑沉重感,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 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 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 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 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 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 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 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 的短时间低温冻害 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 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