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211~215

GuizhouAgncuIturaISclences

[文章编号]1001—3601(2012)07一04160211一05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王永平。,金莲2,黄海燕2,周丕东2

(1。贵州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贵州贵阳550∞4:2,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为推动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分析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主要特征和环境条件,提出了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机构、抓好移民规划编制、多渠道筹措移民资金、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移民;主要特征;环境条件;对策措施;贵州

[中图分类号]S一9;S—05[文献标识码]A

COnditiOnsandCOuntermeasures0fthelmplementatiOnOfAnti—pOyerty

EcOIOgicalMigratiOninGujzhOuPrOvince

WANGYong—pin91,JINLian2,HUANGHai—yan2,ZHOUPi—don92

(1.fnsfif“f芒o,Eco肛p,nfc,GHfz^口“LhivPrs豇yD,FlnnncPDndEconDmics,GⅡfj,口疗g,GHfzho即5s0004;2.Sc^oDfD,ResoHrcesnndE—vfro厅Ⅲ已疗t口fMn疗口g删enf.G“fz^DHLhiVPrsifj,o,FZ聆口胛ce口摊dEco腮Dmics,G“fj,口押g.Gnfz矗DH

550004.(洫fnⅡ)

Abstract:T。promotetheimplementationofpovertyalIeviationandec0109icaImigrationinGuizhouProvince,inthispapertheimportantsignificance,mai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oftheimplementationofpovertyalleViationandecologicalmigrationwereanalyzed,an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weresuggestedasfollows:tomainlyinsistonthemodeofurbancentralizedresettlement,toestablishmigratjonworkagencies。tograspmigrationplannjng,torajsefundsformigrationprojectfrommultiplechannels,topromotemigrantsemploymentstablyandtodevelopandperfectthesupportingponcies.

Keywords:ecologicalmigration;main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alconditions;countermeasures;Gujzhou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带,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中心,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的典型内陆山区省份。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大量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成本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其脱贫致富的问题,而且就地扶贫开发会对居住地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破坏。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既是推动新时期贵卅I扶贫攻坚行之有效的途径,又是保护和恢复脆弱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总结过去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经验,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深入认识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性,为各级政府制定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笔者等在分析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战略意义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环境条件与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1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1.1是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进入21世纪,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央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同时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40多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r显著成效。但是,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广,老、少、穷集中连片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目前,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149万,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全国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1]。在农村贫困人口中,85%以上集中分布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连片特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

[收稿日期]2012一0511;2012一06—24修回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移民与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研究”(09XMz043)

[作者简介]壬永平(1965一),男,博士,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与管理、反贫困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E—mail:swwyp@yaho。.c。m.cn

万方数据

贵州农业科学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调,特别是还有大规模的贫困人口散居在深山区、石山区,交通闭塞,条件艰苦,难以就地实现脱贫。改善这些地区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已成为事关2020年贵州省能否基本消除贫困、能否缩小发展差距、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政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1.2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

贵州山地、丘陵占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强烈,喀斯特(出露)面积11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2%,是世界喀斯特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迫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全省土地过度垦殖,1996年耕地面积高达490万hm2(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超过20%),垦殖指数高达27.84%,为全国及西部地区的2倍左右。由于全省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破碎,水土保持能力差,陡坡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过度垦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虽然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通过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仍高达7.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2.5亿t,相当于每年流失2.7万hm2以上耕地的表层土;石漠化面积3.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9%,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且近年来仍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在继续扩大,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在一些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水土资源已经到了难以维系人类生存的地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转移,实现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合理配置,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内在要求。

1.3是构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举措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横跨我国的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四大经济区,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1/4,是全国经济和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两大流域下游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而贵州省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上游地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省土地面积17.62万km2,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5.7%;苗岭以南为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5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3%。由于贵州地形地貌特殊,区内河流湍急,加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在导致地表土壤大量流失、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也造成了严重威胁。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3.1万km2,主要分布于包括贵州在内的长江上游地区,其中贵州5.14万km2;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6.27万km2,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其中贵州2.18万km2;长江中上游25。以上陡坡耕地233.33万hm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9亿t,年入江泥沙量占三峡库区年入江泥沙总量的46%,其中,贵州大于25。的陡坡耕地达63.8万hm2,为流域坡面流失之最。实施生态移民,减少生态脆弱区的人为破坏和土地资源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量,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维护“两江”下游生态安全、加快构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战略举措。

1.4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接近40%,少数民族人口规模仅次于云南和新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原因,贵州贫困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且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问题严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农村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少数民族人口中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149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约占60%。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划定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的3个民族自治州和分布在其他市的10个民族自治县全部属于其中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是国家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贫困人口向脆弱生态区和民族区域集中的特征,决定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将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的关系。对生活在生态条件恶劣地区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通过整合政府支农投资,有效解决搬迁人口及安置区原有群众的长远发展问题,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特征

2.1人口规模大

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与农村贫困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亟需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的人口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在全省88个县级行政区中,涉及生态移民的就有85个县(市、区、特区),“十五”以来,已对40万人实施了生态移民。而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目前全省还有150多万人急需实施生态移民,是全国生态移民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生态移民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2.2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

据“十五”期问测算,在全省120多万急需实施生态移民的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约占60%。据最新的调查测算,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

万方数据

王永平等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WANGYong-pingetalConditIonsandc。untermeasuresoftheImplementatlonofAnti—povertyEcologicalMigratloninGuizhouProvince?213?

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接近50%。少数民族生态移民除具有普遍性特点以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民族特性,如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消费习惯和文化习俗等,这些对生态移民的实施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阳。6]。

2.3迁出地生存环境恶劣

贵州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方病多发区,这些地区由于过去政策导向的失误和长期不当的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实行浅层次、平面式和数量扩张型的不合理开发,滥垦、滥樵现象突出,致使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土地生产力下降,造成深层次的贫困。加之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使他们难以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2.4工程项目的集成度高

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移民后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工程实施的带动面大、牵涉面广,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贵州生态移民往往与其他相关工作紧密关联、结合实施,如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实施退耕还林相结合,与“两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

2。5综合效益明显

对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兼顾了生态改善和贫困减缓,综合效益显著。生态移民成为改善区域人口过载,促进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良性运转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贵州的实践来看,生态移民不仅使区域的生态得以好转,也使区域经济得到适度的发展。通过生态移民,减轻了迁出区的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给当地的人口以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同时,通过把过载的人口迁移到生态较好的区域,优化人口布局和资源配置,提升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能力,从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贫困人口脱贫的双重目标。

3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环境条件

3.1机遇与有利条件

3.1.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移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移民工作,制订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人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生态移民”,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移民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ll号]提出,要“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加强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指出,要“突出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高单位面积治理补助标准,到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抓紧研究论证生态搬迁工程”。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获得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1.2宏观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加快生态移民“十二五”时期,贵州将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快速发展对移民搬迁的支撑能力增强。各级地方政府也将随着财力的增强,提高对生态移民的配套能力,不断改善安置点的基础条件,增强搬迁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必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贫困地区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基础设旎和基本公共服务将向农村延伸,有利于搬迁农户的后续稳定和发展。

3.1.3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提速拓展了安置空间“十二五”时期,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优势工业集聚发展,将为搬迁出来的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业化带动产业规模扩大,推动城镇发展,为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移民提供了载体。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潜力,增加餐饮、流通等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拓展移民安置空间和就业渠道。

3.1.4各地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10年来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各地、县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搬迁和安置方式,在组织领导、运行机制、资金整合、项目管理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省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培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扶贫生态移民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1.5贫困群众具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意愿通过历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已搬迁移民享受到了交通改善、信息灵敏、生产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和生产经营方式更加灵活的成果,科技意识、商品经济意识、教育投资意识提高。搬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自身造血功能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给未搬迁群众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3.2挑战与不利因素

3.2.1投入与实际需求间矛盾突出一是投入能力不足。“十一五”期间,国家补助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07亿元,比“十五”期间减少了3.33亿元。由于投入不足,2001—2010年贵州省仅完成50.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任务的76.2%。二是对农户的补助标准低。目前国家对搬迁户的补助标

万方数据

贵州农业科学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准人均仅6000元(2001—2010年国家补助标准人均为5OOo元),而农村建房成本已达1000元/m2左右,加上征地补偿费持续攀升,资金投入不足与生态移民巨大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将会长期存在。3.2.2城镇用地持续扩张加大了土地资源压力贵州土地资源短缺,耕地多集中在坝地和沟谷地带,而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的建设项目一般建在地势平缓的地区,项目建设用地与优质高产耕地重叠。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全省耕地净减少量控制指标只有4万hm2和2.73万hm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用地持续扩张,对于安置150万人的生态移民任务而言,必然面临土地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

3.2.3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能力弱由于生态移民专项资金投入不足,而各地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造成了扶持和发展后续产业的资金保障不足。地方政府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指导搬迁群众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的具体配套政策,搬迁农民大部分缺乏创业资金和技术,造成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移民的后续稳定。

3.2.4政策涉及面广,协调成本较高生态移民工程涉及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行业工程建设。搬迁户确定、迁入地选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后续发展以及迁出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涉及民族、税收、土地、户籍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社会重建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由于条块分割,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协调,加大了整个生态移民工程运作的社会协调成本。

4扎实推进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几点思考

4.1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补充

过去10年,贵州以易地搬迁扶贫为重点的生态移民工程,对移民的安置主要以就近有土安置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依托有土安置模式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已不可能,实施大规模跨区域移民也不现实。而且实行有土安置走的是“从农业到农业”的安置道路,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业人口的减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和经济贡献比重的增加。过分地依赖有土安置的移民方式,对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乃至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作用有限口]。把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减少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新途径。

尽管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是贵州存在较大争议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但在当前土地资源紧张、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跨县级以上行政区迁移困难的背景下,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补充,已成为贵州未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历史机遇,依托各地产业园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选择县城、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有条件的乡村旅游开发区,对生态移民进行集中安置。此外,还可以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公路沿线村庄,将零星分散的自然村整合归并建设移民新村或小城镇,实行集中安置。对于恋土情结重的移民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通过就近集中建设新村的形式予以安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生态移民安置点时,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容量、水土资源、地质稳定性、生产生活条件、后续发展和当地群众支持等因素,同时根据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移民规模。

4.2切实加强对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机构

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部门多,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民生工程、扶贫攻坚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予以落实,合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项目实施,并将生态移民工作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省级层面应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全省生态移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统筹解决相关重大事项。同时,建议成立专门的生态移民工作机构(如生态移民局),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统筹负责全省生态移民工作,组织开展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制定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审查审批移民工程实施方案,协调解决移民建设和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指导、协蒯、督促和管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各市(州)、县(区)是生态移民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生态移民领导机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县应做好本区域内《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具体负责区域内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4.3认真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为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扶贫生态移民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生态移民安置方式。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总体要求,把生态移民的实施与新农村建设

万方数据

王永平等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WANGYongplngetalCondltlonsandCountermeasures。ftheImplementatIonofAntipovertyEcologicalMigrationinGu憎houProvjnce。215?

结合起来,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与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采取依托城镇集中安置等方式,认真做好移民新村布局、住房建设、基础没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培训就业等相关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体现科学发展要求,明确目标措施,突出项目支撑和实施进度。各项目县应根据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县级生态移民规划或实施方案。

4.4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移民工程顺利实施贵州特殊的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需求巨大,需要投入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资金,单靠一-二个方面的力量是难以承受的,必须以规划为基础,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部门整合、农户自筹”的筹资方式,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要在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对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资金支持;二是要以移民安置点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分类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整合现有产业化扶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类林业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及各类水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各类农业项目和补助、财政扶贫、以工代赈扶贫、易地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救灾、新农村建设、廉租房建设、土地整理、农民培训、村庄整治、生态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民族地区发展、教育项目、卫生医疗设施、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项目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三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生态移民建设,积极争取各类企业捐助资金,对于各类企业、团体、个人捐助移民区建设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表彰和移民新村资助项目的冠名权;四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鼓励移民采取投工、投劳、出资等方式自筹部分资金。

4.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坚持以促进移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把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摆到突出位置,作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移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地方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乡村旅游服务业等,在土地、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积极引导和扶持移民自主创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和运输等二三产业。三是努力增加城镇(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城镇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本地移民,为移民就业服务。四是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合作,为移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五是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移民技术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4.6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工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涉及住房、土地、户籍、就业、财税和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作为保障:一是移民住房建设资金应实行政府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并赋予移民住房产权。对于无力自筹的特殊困难农户,由政府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解决。对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移民住房给予免税优惠。二是制定完善生态移民涉及的土地权属变更和建没用地指标调整政策,建立健全移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移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是对迁入城镇居住的移民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免收在移民户籍转换和户口迁移中的一切行政收费。四是对于移民子女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在省内职业院校免费为其提供两年职业教育。五是对于吸纳一定比例移民稳定就业的企业,对地方税种和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予以适当减免。对于在城镇自主创业的移民,享受各级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并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上限。六是移民搬迁后,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k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移民全部纳入城镇低保。

[参考文献]

[1]唐园结.探索多民族聚居山区特色扶贫开发之路——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赵克志[N].农民日报,

20120312(1).

[2]孟琳琳,包智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8—52.

[3]马尚林.少数民族生态移民中的文化变迁——以凉山州盐源县长坪子村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

社科版,2005<4):105—108.

[4]乌力更.社会公平与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工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理论研究,2006(5):44—48.

[5]敏俊卿,努尔古丽.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性研究——以塔什库尔干阿巴堤镇为例[J].西北民族研

究,2008(3):3l一37.

[6]李锦.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5卜56.

[7]熊春文,李敏,赵劲.“无土安置”自愿移民模式的经验与反思——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外[M]//色音,

张继焦.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9:253—267.

(责任编辑:杨林)

万方数据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3) 1 项目提要 (3) 2 编制范围和依据 (4) 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5) 4 研究结论 (6) 5 问题与建议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8)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8) 2 项目建设背景 (11) 3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12) 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 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 (19) 6 搬迁农户的确定 (20) 7迁出地基本情况 (21) 8 搬迁人员经济发展思路 (23) 第三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24) 1项目场址现状 (24) 2场址建设条件 (24) 3项目建设规模 (30)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32) 1 设计概述 (32) 2 设计依据 (33) 3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33) 4 建筑方案 (37) 5 道路设计 (40) 7 给排水设计 (55) 8 燃气设计 (63) 9 电气设计 (63) 10 暖通及空调 (71) 11 消防设计 (72) 12 环保设计说明 (77) 13 节能设计说明 (78) 14 无障碍设计说明 (80)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82) 1 编制依据 (82) 2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82) 3 污染因素 (83) 4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83) 5 环境保护措施 (84) 6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86) 7 环境影响评价 (86)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87) 1 安全依据 (87) 2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87) 3 安全设施 (87)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9) 1 组织机构 (89) 2 人力资源 (90) 3 项目实施进度 (91) 第八章工程招投标 (96) 1招标范围 (96) 2 投标程序 (96) 3 招标基本情况表 (97) 4 招标方式和投标划分 (97) 第九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贷款偿还 (98) 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98) 2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98) 3 估算依据及说明 (98) 4 本项目投资概算 (99) 5 资金筹措 (101) 第十章社会评价 (102) 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102) 2 生态评价结论 (102)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103) 1 实施方案总体描述 (103) 2 结论和建议 (103) 附件:1.《##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府办通[2012]91号);2.##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意见;3.##县人民政府关于对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及资金的承诺;4.关于解决##县2013年生态移民人口就业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5.迁入点土地情况说明;6.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8.地质灾害情况说明;9.项目环评保护申请书;10.迁入点污水处理情况说明; 11.迁入点建设情况说明;12.迁入点供电情况说明;13.迁入点供水情况说明; 14.迁入点通讯、闭路电视接入情况说明;14搬迁贫困户情况说明;15.移民工程迁出点情况统计表;16.搬迁入户调查统计表;15.迁出点位置图;16.迁入点现状图。

扶贫和移民工作汇报(同名14068)

扶贫和移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村推进、库区移民项目建设和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为重点,以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抓手,强力推进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实现进位争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扎实开展 1、精心编制了瑞昌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为全面改善我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贫困村落后面貌,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赣扶移字[2011]24号《关于组织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和九扶移字[2011]26号《关于组织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办精心编制了瑞昌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规划要求: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市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全市的平均水

平,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2、整村推进工作强力推进。今年我办按照“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打造亮点”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匡架内合理制定了2011年扶贫开发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在全市1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9个,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产业扶贫项目27个,社会公益项目10个,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启动实施,部分项目已经完工,预计全年项目在11月底前可全部完工验收。 3、劳动力培训工作有声有色。我办本着“不折不扣、保质保量”的原则,认真扎实地搞好雨露计划培训。今年九江市下达我办雨露计划培训任务160人,截止10月底,已经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83人,均已全部安置就业,占全年任务的数的114.4%(二季度在九江市民生工作中排名第二)。同时,我办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训,在全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26人。 4、社会帮扶工作抓宣传,促对接。今年是“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局之年,省、市共安排16个单位到我市新一轮贫困村进行帮扶,为了促成“十二五”扶贫开发社会帮扶有新的突破,在社会扶贫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动员,在全社会形成乐于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工作。二是注重与定点帮扶单位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2016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为主,避灾、生态及其他各类搬迁统筹推进的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总体思路。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把移民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实现移民搬迁、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举多赢、协同推进,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 第三条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陕南地区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第二章搬迁对象 第四条对象类型。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分类享受相关政策,区别标准组织考核验收”的原则,统筹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 (一)扶贫搬迁。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避灾搬迁。主要指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以下简称:地灾户、洪灾户、采煤塌陷户)。 (三)生态搬迁。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类。

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黔移发〔2011〕4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管理,规范移民安置监督评估 行为,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水利部《大 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移民安置监督评估,是指具有资质的监督评估单位受签 订移民安置协议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移民管理机构和项目法人共同委 托,对移民安置的进度和质量、移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的恢复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估的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和对移民 监督评估活动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应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监督评估业务,从 事监督评估活动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独立、科学的原则,应当对其监 督评估成果负责。 第五条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 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县级移民管理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 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委托 第六条签订移民安置协议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移民管理机构和项 目法人(以下简称委托方)应当采取招标的方式,共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并依法签订监督评估合同。 合同内容应包括:监督评估项目的名称、监督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双方的 权利与义务;提供的工作条件;保密内容与措施;监督评估费用及其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合同生效、变更与中止;争议的解决方式;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等。 第七条两个以上具有资质的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 承接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业务。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各方应当承担的 工作和责任,并将协议提交委托方。联合体的资质等级,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 一方确定。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就中标项 目对委托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八条委托方和负责移民安置实施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移民安置监督 评估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有关移民安置实施的信息资料,支持移民安置 监督评估单位独立开展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业务,不得要求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 位从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活动。 委托方应当按照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合同约定,支付移民安置监督评估费用。 第九条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与被监督评估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 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目的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业务。 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不得以串通、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承揽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业务。 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不得转让、分包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业务。 第三章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实施 第十条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主要依据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和规程规范,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策划方案(3)

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策划方案(3) 扶贫助学活动方案(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现对贫困生的关心、爱护,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特制定我市“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新春扶困助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广大青少年通过开展“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活动,进一步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我市正式学籍的家庭特别困难,难以完成正常学业的中小学在校学生。 三、资助标准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待定。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发动(2月28前) 全市各中小学要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2、奉献爱心(3月10前) 各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奉献爱心。 3、确定资助名额及资助对象(3月10前)。

根据爱心奉献情况,具体确定资助的名额及对象。 具体对口帮扶联系单位: 济水一中——邵原一、二中;沁园中学——王屋一、二中;北海中学——下冶初中;实验中学——大峪一、二中;玉泉中学——大峪三中;济水中心校——邵原中心校(小学);沁园中心校——王屋中心校(小学);北海中心校——下冶中心校(小学);天坛中心校——大峪中心校(小学)。 济水、北海、沁园、天坛、玉泉中心校,济水一中、北海中学、实验中学、沁园中学务必于3月10前将本单位捐款数额报教体局教育科。 王屋、邵原、下冶、大峪中心校以中心校为单位将本单位贫困生名单报于3月10前报教育科(暂定小学20名,初中20名)。 其它各单位的捐献资金重点资助本单位的贫困生。 4、资金发放(3月15日前) 由双方单位领导及青少年学生代表、有关领导参与举行资金发放仪式,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5、总结 各单位要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电子文档于3月20日前报教体局教育科()。 五、工作要求 1、各中小学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在自愿的基础上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德江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办法

德江县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2〕14号)、《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发〔2012〕31号精神,为了做好我县2012-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贫困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二条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坚持群众自愿原则,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 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打捆资金,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 3、坚持产业带动、集中安置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移民,合理确定搬迁方向和安置方式。在搬迁方向上,以产业发展相对集中的县城商贸区、工业园区为主,不搞从农村搬到农村。 4、坚持就业优先、社保同步的原则。以就业转移安置为主,社保同步跟进,统筹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要放宽条件,制定激励措施,使移民能到产业园区企业就业,能到城镇创业或从事三产服务业。充分用足用活社会保障政策,将生态移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移民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5、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负总责,县发改局抓好统筹协调,统一编制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并监督落实,统一设计移民安置房房样板图,统一实施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安置房建设。 - 2 -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某某扶贫生态移民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某某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某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背景 (4) 1.2 项目概况 (8) 1.3 问题与建议 (11)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与必要性 (12)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12)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确定 (20) 3.1 需求分析 (20) 3.2 建设规模的确定 (21) 3.3建筑规模及内容一览表 (22) 第四章项目场址及建设条件 (24) 4.1项目场址 (24) 4.2 场址现状 (24) 4.3 建设条件 (24) 第五章工程规划方案 (28) 5.1 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8) 5.2 总平面布置 (28)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30) 6.1 建筑工程 (30) 6. 国家与地方的其他现行规范和规定。 (30) 6.2 结构工程 (33) 6.3 给排水工程 (35) 6.4 电气工程 (38) 6.5 智能化系统 (41) 6.6空调系统 (42) 第七章节能篇 (43) 7.1 设计依据 (43) 7.2建筑节能措施 (44)

7.3 给排水节能措施 (45) 7.4 电气节能措施 (46) 第八章环境保护 (47) 8.1 环境保护 (47) 8.2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47) 8.3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50)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2) 9.1概述 (52) 9.2建设管理 (52) 9.3 人力资源配备人员培训 (53)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55) 10.1 建设工期 (55) 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5)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58) 11.1招标范围 (58) 11.2招标组织形式 (58) 11.3招标方式 (58)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 12.1投资估算 (61) 12.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3)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65) 13.1 项目概况 (65) 13.2 建设期及资金使用计划 (65) 13.3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65) 12.4 财务分析 (66) 12.5 偿债能力分析 (68) 12.6 财务评价结论 (68) 第十四章综合效益分析 (69) 14.1经济效益 (69) 14.2 社会效益分析 (69) 14.3 生态效益分析 (70)

移民、扶贫、人社职业工种介绍

移民、扶贫、人社职业工种介绍职业名称网商运营 训班由高级电子商务师、淘宝特聘讲师采用 “理论基础+基础软件教学+实操指导”的方式授 课。培训班共分90个课时,重点讲解网店工具 的使用和技巧拓展、商品拍摄秘诀和网店美化工 具使用、网店推广和营销、物流与配送、淘宝商 城的建立和运营等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着力培训 更多有电商基础、能开店就业创业的实操型人才,为加快河源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河源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训班由高级电子商务师、淘宝特聘讲师采用“理论基础+基础软件教学+实操指导”的方式授课。培训班共分90个课时,重点讲解网店工具的使用和技巧拓展、商品拍摄秘诀和网店美化工具使用、网店推广和营销、物流与配送、淘宝商城的建立和运营等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着力培训更多有电商基础、能开店就业创业的实操型人才,为加快河源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河源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职业名称家畜饲养工。 职业定义从事家畜和特种畜类的喂养、护理、放 牧、调教和饮料调制的人员。 职业环境室内、外,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 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嗅觉、色觉正 常。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内容包括:家畜饲养、家畜的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家畜的管理、家畜饲养环境及疾病防治等。

职业名称家禽饲养工。 职业定义从事家禽和特种禽类日常饲养、 管理、疫病预防的人员。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外,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表达 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动作 协调。视觉、听觉、嗅觉正常。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介绍了家禽饲养工要求掌握的最新实用知识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家禽饲养中的环境控制、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无公害生产技术等。 职业名称海水水生植物苗种繁育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渔民技术水平,提高渔民生产效益,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增效,渔民增收。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举办一期海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参加培训人员106人,培训班邀请了宁波大学、省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等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为水产种业发展前景分析、鱼类育苗技术、贝类育苗新品种、新技术介绍、饵料培育技术、苗种的标粗(中间培育)等 职业名称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 职业定义根据水产养殖要求,运用养殖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淡水经济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 一、移民搬迁扶贫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支持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建设移民群众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努力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科学规划有序抓。以旧县城改造、新城区开发为“一体”,以4个中心镇和20个中心村为主的小城镇及新社区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作为移民搬迁主要安置点,科学规划移民搬迁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县城移民安置点与县城总体规划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相结合,乡村安置点与乡村建设规划及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地质灾害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综合考虑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移民搬迁与全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及三产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创优环境、培训服务、产业配套,促进移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坚持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整村搬迁及意愿强烈的优先安排,对犹豫不定的延期实施,对愿意移民但是无能力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

弱势群体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兜底保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供养。 统筹资金整合抓。建房资金采取政府补、农民筹、银行贷等多种方式,统筹整合财政、发改、扶贫等部门资金,凡符合移民条件的农户均可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性扶贫资金补助每人0.42万元、市财政配套补助每人0.2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每人0.1万元,同时整合发改以工代赈补助资金等相关补助,有效减轻了移民户的建房资金压力。 群众参与民主抓。广泛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移民搬迁工作,积极推行“三个自选”,即移民方式自己选、住房结构自己选、建房工队自己选。移民乡镇和村集体负责施工队伍、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核把关,群众全程参与移民建房的工队确定、户型设计、建房价格、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在工队的确定上,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中“四制”的规定要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及监理队伍;在房屋的分配上,同一户型通过集中摇号的方式最终确定房号。 二、我县移民搬迁扶贫现状缩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落实移民搬迁政策,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推进整体移民搬迁,让移民户“移进”新天地。 在文峰乡河岭村,由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引农进园”移民安置点一期项目已全面峻工,36户地质灾害区农户陆续搬进安全、

贵阳市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

贵阳市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中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规范设计变更行为,维护移民安置规划的严肃性,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93号)、《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黔移发〔2011〕3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设计变更是指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对批准后的移民安置规划进行的调整和完善。 第四条各级移民部门应当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设计变更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重大设计变更。 第五条设计变更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贵州省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三)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不得实施; (四)经批准的设计变更一般不得再次变更。 第二章设计变更分类分级 第五条根据设计变更内容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变化、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调整和移民工程设计变更三类。设计变更由县级移民实施机构(含县级移民实施机构委托的移民安置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下简称“实施机构”)提出。 第六条根据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安置年度计划为基准,依据设计变更内容、资金等的变化幅度的不同,分为一般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两级。 第七条设计变更分级标准: (一)实物指标变化。根据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重大设计变更,其余为一般设计变更: 1.征收土地范围发生变化; 2.新增滑坡处理范围; 3.以乡镇为单位,人口、耕地、园地、房屋、主要专业项目实物量变化幅度大于3%; 4.以乡镇为单位,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实物指标数量变化幅度大于5%。

扶贫助学实施方案

余坪镇中心小学校扶贫助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是级扶贫攻坚及助学的精神,根据洪雅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我校基础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确保我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二、具体措施 1、在县教育体育局成立学生扶贫助学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学生扶贫助学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救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做好学生扶贫助学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收集、掌握、核定学校扶贫助学对象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学校的温暖。加强贫困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教育工作。 4、建立扶贫助学公示制度。对申报助学对象及时审核并进行公示,确保扶贫助学公平、公正、公开。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5、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导处严格按照“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个不能少,在校生巩固一个不能少,小学毕业升初中一个不能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学校“四包”工作措施,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我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6、全面关爱留守学生。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力量的志愿帮扶,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留守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部门联动帮扶,落实救助政策。 三、组织保障 扶贫助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组长:徐志强(书记、校长)副组长:杨继元(教导主任)黄永忠(工会主席) 成员:余帮洪(安办主任)杨会君(教导副主任)李长荣(总务主任)刘洪琼(会计)郑丽(办公室主任)唐浩平(少先队辅导员)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具体处理和落实扶贫助学的具体实施和资助对象的跟踪管理;班主任负责困难家庭的信息及认定,相关人员负责扶贫助学审核工作。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

2018-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贵州省最新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全文 一、书记县长挂帅,解决部门合作发力问题 为做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田阳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城建组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高规格配置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搬迁户核准工作组、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工作组等五个专门工作组,明确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负总责,负责抓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 落实田阳县恒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田州镇老乡家园”项目业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良好工作格局,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问题节点: 部门合力编制项目规划、方案。 依照上级要求,我县较早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201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201X—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由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城移办)牵头组织发改、住

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材料收集、修编、审核等工作,确保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规划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部门合力落实项目选址、征地补偿问题。 “老乡家园”项目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决项目选址、征地 问题,其中国土局具体负责项目用地报批、修规工作;住建局具体负责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财政局具体负责落实征地补偿款;田州镇政府及拆迁办具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项目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补偿 工作,于201X年12月31日顺利开工建设。 部门合力整合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除建设安置住宅楼外,我县通过整合交通、国土、住建、教体、人社、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卫生、文广、电力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和各项扶贫 资金,依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同步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部门合力简化群众报名程序。 为方便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项目报名,在城移办牵头下,县扶贫办、县房管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多次讨论协商、制定,出台了符合项目特点的 购房管理办法,明确凡是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只需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报名 登记处填写并提交住房申购户审批表、购房流程表等相关材料,部门审批等相 关手续将由县城移办统一处理,审批通过的搬迁户将统一发放《田阳县扶贫生 态移民工程(老乡家园项目)住房购房资格通知书》确定其购房资格,以最便捷 的手续为移民群众提供方便。 部门合力核准搬迁对象。 为防止“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发生, 201X年“老乡家园”项目优先搬迁 对象为我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整村(屯)搬迁的农 村人口,以确保此部分群众搬迁问题得以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知识学习】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XX年起,全市每年力争实施5万人移民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15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任务,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综合发展能力,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趋向,激发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 (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搬迁安置以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

(三)差异扶持、综合推进。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 (四)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科学制定移民搬迁扶贫规划和安置方案,合理确定迁出地范围和搬迁规模。科学选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统筹解决好移民搬迁资金,移民户的建房资金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移民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中的特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分别按每人XX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按照X国土资字〔XX〕182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利益。农粮、林业、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县城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安置点延伸,实现共建共享。移民对象办理城

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黔移发〔2011〕45号)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提高移民安置规划质量,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利、电力行业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申报、审核、审批等工作。 第四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工作程序和各阶段设计深度应满足《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第五条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编制,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第六条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应与工程建设方案的比选和论证工作相协调,以便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和谐、生态保护的工程建设方案。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移民安

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内容应与工程最终确定的方案相一致。 第七条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对移民前期工作应履行的职责是: (一)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 民前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二)市(州、地)移民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前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三)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 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前期工作的配合、组织,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第八条建设征地实物指标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以及计算和兑现移民补偿资金的基本依据。调查成果应当全面、真实、准确。调查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做到客观、公开、公平、公正。 第九条设计单位是实物调查的技术归口管理单位,对实物调查工作负总责。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参与配合并负责组织、协调等工作。 第十条建设征地实物调查应在工程建设征地范围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征地范围包括枢纽工程建设区、水库淹没区、水库影响区、输配水区。

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项目投标文件

水城县2018年扶持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 招标编号: 代建单位招标文件 招标人(盖单位公章) 招标代理机构(盖单位公章) 2018年06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3)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及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5) 第三章评标办法 (18) 第四章合同条款 (24) 第五章技术部分 (36) 第六章投标文件的组成(格式) (37)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一、招标条件 1.1招标人: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1.2招标内容:本招标项目水城县2018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已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局(招商局)以水经经发字【2018】58号批准建设,招标人(项目业主)为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及银行贷款 (资金来源),项目出资为 / 。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代建项目的施工进行邀请招标,欢迎有相应资质条件并有意参加本项目代建管理的单位参加投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名称:水城县2018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 2.2建设地点:水城经济开发区; 2.3资金来源:政府投资及银行贷款; 2.4投资控制金额: 40982.8万元 2.5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2.6代建周期:从签订代建合同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 540 个月;后续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及产权登记、资产移交等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2.7代建范围:采用阶段(全程或阶段)代建方式,以经批准的设计概算为投资控制目标,具体代建范围包括水城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建设项目和子项目的施工管理、工程款支付管理、竣工结算和竣工验收管理等,并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直至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资产移交使用单位和保修期满等实施过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项目的各类手续报批报建和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等,整理汇编移交有关项目资料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或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处于有效期。 3.2投标人应当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以上(含一级)资质(建筑企业须同时具有有效使用期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3具有与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要求相适应的技术、造价、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具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 3.4项目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同时执有效B类安全生产考核证),或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或国家注册造价师,或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之一的执业资格。 3.5项目负责人注册单位必须与投标单位一致,为投标单位正式职工。正在负责其它代建项目或已中标其它代建、项目管理、监理、施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 3.6近3年内承接的项目中没有发生过较大以上责任事故; 3.7近三年内没有严重违法、违约等不良记录; 3.8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中标通知书备案时,行政监管部门将对中

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211~215 GuizhouAgncuIturaISclences [文章编号]1001—3601(2012)07一04160211一05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条件与对策 王永平。,金莲2,黄海燕2,周丕东2 (1。贵州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贵州贵阳550∞4:2,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为推动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分析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主要特征和环境条件,提出了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机构、抓好移民规划编制、多渠道筹措移民资金、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移民;主要特征;环境条件;对策措施;贵州 [中图分类号]S一9;S—05[文献标识码]A COnditiOnsandCOuntermeasures0fthelmplementatiOnOfAnti—pOyerty EcOIOgicalMigratiOninGujzhOuPrOvince WANGYong—pin91,JINLian2,HUANGHai—yan2,ZHOUPi—don92 (1.fnsfif“f芒o,Eco肛p,nfc,GHfz^口“LhivPrs豇yD,FlnnncPDndEconDmics,GⅡfj,口疗g,GHfzho即5s0004;2.Sc^oDfD,ResoHrcesnndE—vfro厅Ⅲ已疗t口fMn疗口g删enf.G“fz^DHLhiVPrsifj,o,FZ聆口胛ce口摊dEco腮Dmics,G“fj,口押g.Gnfz矗DH 550004.(洫fnⅡ) Abstract:T。promotetheimplementationofpovertyalIeviationandec0109icaImigrationinGuizhouProvince,inthispapertheimportantsignificance,mai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oftheimplementationofpovertyalleViationandecologicalmigrationwereanalyzed,an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weresuggestedasfollows:tomainlyinsistonthemodeofurbancentralizedresettlement,toestablishmigratjonworkagencies。tograspmigrationplannjng,torajsefundsformigrationprojectfrommultiplechannels,topromotemigrantsemploymentstablyandtodevelopandperfectthesupportingponcies. Keywords:ecologicalmigration;main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alconditions;countermeasures;Gujzhou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带,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中心,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的典型内陆山区省份。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大量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成本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其脱贫致富的问题,而且就地扶贫开发会对居住地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破坏。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既是推动新时期贵卅I扶贫攻坚行之有效的途径,又是保护和恢复脆弱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总结过去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经验,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深入认识实施150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性,为各级政府制定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笔者等在分析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战略意义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环境条件与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1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1.1是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进入21世纪,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央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同时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40多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r显著成效。但是,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广,老、少、穷集中连片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目前,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149万,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全国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1]。在农村贫困人口中,85%以上集中分布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连片特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 [收稿日期]2012一0511;2012一06—24修回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移民与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研究”(09XMz043) [作者简介]壬永平(1965一),男,博士,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与管理、反贫困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E—mail:swwyp@yaho。.c。m.cn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