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测决策案例分析

市场预测决策案例分析
市场预测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三峡工程不确定风险分析

——节摘自《回忆三峡工程上马过程的始末》李锐(前水电部副部长)

编者注:这是上世纪关于三峡工程方案的风险分析,分析者据此投了三峡工程的反对票。在三峡工程将正常完工,发挥效益的今天,持续关注这些风险及其实际发展态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三峡工程能解决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吗?且合理吗?

洪水的成因不同、流域内的情况不同,洪水的后果自然也不同。中国洪水的成因与原苏联的不一样,原苏联的洪水是融雪造成的,而中国的洪水是雨季的大雨、暴雨造成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各支流的洪水来水时序稍有错开,但6、7、8这三个月中长江的洪水总量仍然非常大,要想用一座大水库来拦蓄是不可能的。现在三峡工程采用的175米大坝方案最多只能装200亿立方米的洪水,防洪作用有限,可是却会造成重庆港的严重淤积。

何况,三峡水库只能控制长江的四川段来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主要仍应靠堤防,使洪水尽量下排入海,这是中外古今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时,洪水抬高了干流水位,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平原地区因降暴雨而积累起来的水无法排入长江,所以这些地区的80%都出现了先涝后洪的局面。因此,即使修了三峡水库,也解决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造成的涝灾。

从防洪的角度来看,三峡水库实际上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湖北沙市一带的荆江大堤,减缓洪峰对荆江北岸的冲击。林一山他们认为,如果不修三峡工程,那么,遇到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万一荆江破堤,就会有几百万亩土地要被淹、上百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但是,1870年发生那次特大洪水时,荆江大堤并未溃决;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加高、加固,现在的荆江大堤比那时稳固得多,即使遇到那样规模的特大洪水,也不见得就会溃决。何况,现在的气象预报和洪水预测日益进步,完全可以在长江洪水来临之前预作准备。如果只能达到这样有限的防洪目标,花这么大的投资来修三峡水库是否值得,是应当深入研究的。

防洪不仅是个水利工程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大型洪

灾是多少年才遇一次,如果投入巨资修三峡这样的水库,只是为了防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而水库修好后多少年内又未遇到这样的洪水,那么所投入的资金及利息就浪费了,其损失是非常大的。若投入几千亿元资金修防洪水库,几十年内却没有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那么几十年内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达到几万亿。

2.要发展水电建设就非建三峡电站不可吗?

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开发条件也极其优越,可是现在已开发的水力资源还不到10%,连印度的水力资源开发程度都达到了20%多。过去近百年来,各国无不优先发展水电,像美国和欧洲已把容易开发的水力资源都开发完了。以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以水电为主,有30多个国家总发电量中水电比重达到过90%以上;现在,有40至50个国家的水电比重仍超过50%。可是在我国,由于水利部门坚持依靠大型水库防洪的方针,好大喜功,几十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催促三峡工程的上马,严重妨碍了我国水电的开发进度。

从加快水电建设的角度来看,长江上游有多处投资少、移民少、见效快、条件优于三峡的大型水电站选址。例如,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大渡河上的瀑布沟、嘉陵江上的合川等,水电系统早就完成了这些水电站的勘查设计。如果在长江上游的这些地方修建多处水电站,同样可以形成像三峡电站那样规模的发电能力,但所需投资却少得多,麻烦和风险也小得多。可是,由于水利部门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三峡,对金沙江等流域这么好的水电开发条件就是不感兴趣,结果长江上游的这些水电项目始终上不了马。

当年兴建葛洲坝水电站就是一个错误,花钱很多,发电效果又差,对航运也不利。葛洲坝电站无法发挥水电站的优点、在电网内调峰。因为它的下游没有反调节水库,一旦在电网内参与调峰,其下泄水流的不断变化就要影响航运。同时,汛期一到,为了“排浑冲淤”,就不得不开闸放水,库内外落差变小,发电能力大幅度下降;当洪水到来时,甚至完全不能发电。所以,如果当年不修葛洲坝水电站,而将资金投入长江上游的水电站工程,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葛洲坝水电站类似的三峡电站,今后很可能发生与葛洲坝电站相似的问题。

3.三峡水库淤积的后果实难解决!

三峡水库还有一个至今未解决的大问题,即泥沙淤积问题。等到水库的蓄洪水位达到设计的175米时,回水将上达重庆。这样,洪水季节江水从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将会淤积在重庆港区,把重庆港变成死港;同时,嘉陵江口会出现因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拦门沙,从而抬高嘉陵江的洪水水位,增加重庆市的洪灾威胁。在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

中,并未找到解决泥沙问题的办法。于是水利部门使用了这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将来总有办法解决的”,以此为“依据”通过了泥沙问题的论证。有些专家建议把三峡水库的蓄水位降至160米,这样库尾的回水就到不了重庆,泥沙淤积也不至于影响重庆,可是水利部门的负责人执意不听。

从地质角度看,三峡地区是个地质上尚处幼年的不稳定的河谷,两岸山坡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岩崩,水库范围内共有四百处这样的险区。三峡中阻碍航道的险滩,都是历史上的滑坡、岩崩造成的。清朝时长江有两次大岩崩,使长江被堵塞而断航,最长的一次断航达二十多年。近年来,三峡库区的云阳、奉节、巫山、巴东也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岩崩,冲毁房了屋、田地,滑坡体侵占了长江江面,影响航运。将来建成水库后,库区水位抬高,两岸的山坡长期经水浸泡后,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大。库区范围内的十几个县原来都有过泥石流,水库建成后泥石流的隐患会更严重。当年在中顾委小组开会时,我那个小组里有位贺彪同志,当年在洪湖、鄂西山区打过游击,对这一带的泥石流印象特别深,他是坚决反对修三峡工程的。

长江三峡地段构成淤积的不仅仅是泥沙,还有卵石、砾石。修建三峡水库后,这些卵石、砾石常年累积,将抬高重庆以上的洪水水位,造成四川上游的洪水灾害。这是水利专家黄万里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出的结论。当年修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时,他就预言会出现淤积。三门峡大坝刚建成、开始蓄水时,泥沙淤积就向渭河上游延伸,逐渐威胁到西安市的安全。当时周总理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这个严重问题,最后决定放弃三门峡水库的防洪和发电功能,打开坝下底孔、并在坝旁山内开挖大隧洞,泄洪排沙。这样,虽然缓解了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但这个水库也事实上报废了,投资完全被浪费了。可是,水利部门的负责人并不接受三门峡水库的这个教训,仍然一意孤行,坚持三峡工程的施工。

三峡水库拦截泥沙造成淤积后,还会出现新问题。由于水库蓄水后下泄的水流中携带的泥沙比过去少了,这就会影响下游河床的变化,减少河床上的泥沙淤积,使下游的堤防易于受到冲刷。一旦堤防的基础被掏空,堤防就无法稳固。这个问题目前还未引起注意。

4.阻碍航道和移民:三峡工程造成的两大难题!

三峡工程除了淹没损失大、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外,还有航运、移民等一系列难关。长江是一条航运繁忙的水道,本来从上海可以坐船直达宜宾。修了三峡水库后,通航条件将明显恶化。在三峡大坝上计划修建五级船闸,第一级最高最大,仅闸门就高65米。如此大的闸门,技术上非常复杂,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在五级连续船闸

中,只要有一个闸门坏了,五级船闸就都陷于瘫痪,航运就完全中断了。葛洲坝大坝只有一级船闸,又是低水头,还曾发生过多次事故,一出问题就几个月不通航。将来三峡大坝船闸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这怎么得了?

为了修建三峡水库,需要移民一百几十万。为了建个水库而如此大规模地移民,中外罕见。我曾经手处理过新安江水库的移民,对库区移民之难体会最深。新安江水电站应该说还是个成功的水电工程,它没有泥沙问题,水库形成的千岛湖也变成了旅游区。新安江水库淹没了两个县城,共移民28万人。五十年代组织新安江库区移民时,几百块钱一个人,敲锣打鼓把人欢送走了。可是,1979年我回水电部工作时才知道,新安江水库已经建成快20年了,但是仍然有二万移民的问题未解决,移民后遗症严重,还得继续花大笔的钱解决这个遗留问题。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库区外围山区安置移民,即所谓的“就地后靠”,是很危险的。在库区周围的十几个县内,容易开垦的地都已开垦过了,若为了安顿移民而进一步往山坡上开垦,当然会破坏当地本来就不好的水土条件,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可能性也明显上升,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何况还有700多个工厂、若干城市也要往山区迁移,最后必然是破坏植被,令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可怕之至!三峡工程管理部门说有400亿元经费就可全部解决移民问题,这个保票是保不住的。开始移民、迁建城镇后,这些严重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听说,现在已经不准再向上、后靠了,25度以上坡度的山地也不准开垦了。那么,这么多移民又往哪里迁移呢,能外迁吗?

5.“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总之,三峡工程方案,说它能防洪,到底有多大作用?导致泥沙淤积,究竟如何解决?说它能发电,花了那么大的投资又能回收多少呢?

而且,三峡工程还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又抬高了四川省境内的河流水位、造成河道淤积,留下了一系列后遗症。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上游的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流速就会减缓,河流中自然携带的泥沙将淤积在河槽中,不仅影响航运,而且逼高洪水水位,增加洪灾的可能性。库区上游各地当中,受害最严重的将是重庆市,三峡水库不仅会导致重庆市部份地区被淹、重庆港淤塞报废,还将影响重庆市的排污问题。以往重庆市的污水主要靠长江的流水自然排散,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流速减缓,污水不但滞留在库区内、无法扩散自净,而且还会形成新的污染源,必然严重地恶化生态环境,还可能发生血

吸虫病。现在,葛洲坝水库的污染就相当严重,鱼类绝灭,船民中疾病丛生,此情不可不鉴啊!

阻碍航道、泥沙淤积、破坏生态环境、移民、还有重庆被淹等等问题,都是因三峡工程而生;如果不修三峡工程,所有这些问题本来是不存在的。但愿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

二、包玉刚大战九龙仓案例分析

博弈局中人:包玉刚PK香港置地公司和怡和洋行(九龙仓的原股东)

决策目标:九龙仓控制权

1.深谋远虑

香港置地公司和船王包玉刚争夺九龙仓的控制权之战,虽是多年旧事,但双方博弈过程计谋深远,策略连环,你争我夺,高潮叠起,是香港收购战史上最为精彩的一役。

九龙仓经过百年的发展,业务走向多元化,其尖沙咀的优质地皮是九龙仓未来发展的王牌。包玉刚一直靠海上运输,主业单一,早想上岸发展,而收购九龙仓对原有业务有极大好处,所以深思熟虑后作出了控股九龙仓的决策。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九龙仓为应付多个大型收购项目和发展计划,大量发行新股,结果是造成大股东置地公司控股比例下降和九龙仓股价极度偏低。在70年代初,置地拥有九龙仓的股权只有10%左右,而九龙仓股价亦徘徊在12元至13元之间,基于这两个因素,包玉刚便看准时机开始实施九龙仓的收购决策。

包首先购入李嘉诚所拥有的九龙仓股权,并随即在市场上大手吸纳九龙仓。在1978年中,包因拥有近20%的九龙仓股份,九龙仓董事局邀请包玉刚及其女婿吴光正加入九龙仓董事局,但包、吴二人在董事局提出的一连串发展大计均被董事局—一拒绝,双方关系日益紧张。怡和及置地邀请包玉刚及吴光正两翁婿入董事局只是缓兵之计,暗地里积极增购九龙仓,以保卫其控制权

到1979年底,置地宣布收购信和证券所持有的全部九龙仓股份,令置地亦拥有近20%的九龙仓股权,即和1978年中包玉刚所有的比率相近。包玉刚知悉置地暗中吸纳九龙仓后,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增购九龙仓,使控股权权达到30%,仍是九龙仓的最大股东。时评认为包玉刚已占先机。置地的股权“保卫战”已迟了一步。

1980年4月,包玉刚更将手上的九龙仓股权(30%左右)转给其控制的隆丰国际,再由隆丰增发新股集资,以便减轻个人财务负担,保留足够实力和置地周旋到底。

当时怡和及置地所处的正是“进亦难,退以难”的局面。虽然几经辛苦增加手上九龙仓的持股量,但船王绝不退让,并且步步进逼,仍然保持九龙仓大股东的地位。在可见的将来,包极有可能再增加其持有量及进一步分享九龙仓的管理权。如果置地要争持到底,和包先生斗买九龙仓,则置地又恐财力不济,当时九龙仓在双方抢购下已升到67元,要增购至与包玉刚同等持股量需要超过7亿元(因九龙仓必定进一步上升超过70元的关口),当时利率高走,向银行融资购入九龙仓将会对集团的财政结构有不良影响,极不划算。如通过增发怡和及置地新股筹集资金增购九龙仓,则又恐重蹈九龙仓之覆辙,造成怡和及置地流通盘太大、股价走低,极有可能令对手改打怡和及置地之主意,使大本营受到威胁,变成保车弃帅之局(后来怡和及置地的控制权数度受到挑战,证明此点并非过虑)。为解决当前困局及为怡和集团长远利益着眼,怡和主席纽壁坚及置地常务董事鲍富达在反复权衡之下,使出“金蝉褪壳”计——即退出九龙仓,但要迫使包玉刚高价买下自已的九龙仓股权。

置地一经拿定主意,便开始部署,策略是先发制人。首先提出增购九龙仓股权至49%。定49%的原因有二:第一是避过当时的收购合作手则规定,拥有51%或以上的股权,须要提出全面收购;第二是因为九龙仓为上市公司,拥有49%已算很“稳阵”,除非对手可以完全买下其余股份,才有机会压倒置地,但是对手到时又要全面收购了。此举目的是要迫使包玉刚作出同样行动增购九龙仓,然后以高价将持有的九龙仓卖给包玉刚,从此切断与九龙仓的关系。

2.智取力拼

置地在1980年6月20日(星期五)掀开战幕。公开宣布回购九龙仓股份,由20%增至49%。增购条件是以两股作价12.2元的置地股份(6月16日星期一收市价),加上一张面值75.6元,1984至1987年还本、周息十厘的无抵押债券,共值100元的代价来换取一股九龙仓股票。

置地此安排有几个重要意义:

(1)置地争取主动,开口价100大元。换言之是迫包玉刚以100元左右的价钱提出增购九龙仓。置地最初持有的九龙仓股票甚为便宜,约是10元左右,其后增购,亦约40至50元,若包玉刚正如所料,以高于100元提出增购,置地卖出九龙仓股权将获得丰厚的利润。

(2)置地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进行增购是比较安全的。万一“妙计”不能得逞,真正要购入29%的九龙仓,亦不必大量增加置地股票。而应付债的十厘息亦较当时最优惠利率12厘为低。万一购回债券达到困难,大不了由九龙仓卖掉部分物业,以现金红利派回股东供

置地还款。而包玉刚要提出比置地更有吸引力,而又可以即时实行的增购计划只有现金增购。对置地而言,卖股收回现金最理想。

(3)置地选择6月20日星期五来宣布计划,亦为一绝。当时包玉刚正在欧洲参加独立油轮船东会议。更准备在下周一与墨西哥总统会晤,而且接连周六周日,安排资金等亦会有一定问题。置地此招表面上是攻其无备,希望杀包一个措手不及。但实际使的是攻心计,其一可以掩护置地出售九龙仓的真正目的,其二是有意无意激怒包先生,须知上海人爱面子,购入九龙仓是包先生上岸的头一炮,如果给置地成功增购,船王面子也不好过。此招明是攻其不备,实则是要激起船王怒火。(据传,为“争口气”,船王果然中计,当财务顾问获多利建议以103元现金增购至49%时,船工豪气,增加两元,以105元收购,使置地帐上财产平增两千万。)

船王包玉刚接到置地增购的消息后,立刻推掉与黑西哥总统的约会,由巴黎飞往伦敦部署反击,并向小股东评述置地条件不好,建议小股东拒绝置地。包氏本人在6月22日返抵香港,并在希尔顿酒店租下会议厅作临时办公室。到傍晚7时30分,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提出以个人及家庭名义,作价每股105元现金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49%),但限期星期一及星期二两天,涉及资金22亿元,支持主要来自汇丰银行。22亿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置地在1979年的纯利是35000多万,包爵士一挥手即六倍置地盈利,而所须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天。包先生魄力强劲,当真能人所不能。

包玉刚的增购是有条件的,就是不买入怡和及置地名下的九龙仓股份。此举也证明包玉刚怀疑置地的意图,当业界估计置地一腔心血付东流之际,纽壁坚及鲍富达密谋策划的第二步行动已经实施。

星期一早上9时30分,获多利在中环的办事处挤满了九龙仓的股东,他们正等待一笔小横财。上午11时30分,耐心等候的小股东却听到了个令人泄气的消息,2000万股的收购额已经完成认购。失望的小股东只好回家再等奇迹出现,或寄望置地再用高价收购。增购2000万股在两小时完成,即是要每分钟收购16万股,其效率之高当可破世界纪录。其实在包玉刚宣布收购计划后,包氏和获多利已接到不少电话表示支持,包氏阵营为求以快打慢,均接受各大经纪及代理人公司的电话卖盘,故此在星期一当天只有少量九龙仓小股东可以卖出其股份。

因纽壁坚及鲍富达已料到包玉刚以私人名义增购不会买置地名下九龙仓股份,故早将名下九龙仓股份在大经纪行及代理人公司存放,一待包玉刚宣布增购之后,便通过其代理人及经纪行夜以继日地致电支持包先生,并顺利卖出1000万股,按平均成本37.5元/股算,获纯利近7亿元,随后宣布退出九龙仓,高价退出九龙仓计划基本实

现,而包玉刚则实现完全控制九龙仓的目标,双方各得其所。

3.时评摘要

综观整场收购战,包氏虽成功控股九龙仓,但代价甚大,从实现最终博弈目标看,只能称为惨胜,而博弈过程中亦给人意气之争及计划有欠周详之感。当时有人建议按比例收购,则皆大欢喜,但包氏有抵制置地之心态,流于意气用事。否则置地只能按比例卖出600万股左右,现在有心抵制,置地反而卖出1000多万股,而且引致小股东怨声载道。

相反,置地深谋远虑,将包玉刚每一步均计算在内,而且预先定好化解之策。尤其是通过经纪行和代理人卖股给包玉刚一招,任凭获多利及包玉刚有天大本领,也无法知道这批以经纪行及代理人名义持有的九龙仓股票竟是死对头置地所有。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纽璧坚与鲍富达正是多算而胜。

观察与思考:《仰忠街专业市场是否撤销?》

1.如何吸引“华通”来惠投资?

华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制造电脑等设备用精密线路板、柔性线路板、半导体封装及其专用材料等的全球性大公司。1995年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其市场份额已占全球的15%。1994年该公司决策层决定到大陆成立其第二制造中心。考察地点已预定为江苏的昆山、苏州的星加坡工业园,深圳的龙岗、宝安的沙井、珠海的西区五个点,惠州并未列入考察范围内。但是,这个项目却最终落户到博罗的湖镇一一个被人戏称为“鸟不生蛋”、完全不具备落户大项目的地方。此地既无良好的基础设施,亦无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无比其他地方更为优惠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和管理机制,唯一可取之处在于此镇引进外资的一企业已研制开发出生产电子产品的铜铂原材料,这种原材料在国内主要是靠进口,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博罗湖镇已吸引该公司在惠成立了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先后数次投资共1.8亿美元,最近又追加投资2亿美元,使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成为惠州引进外资项目当中较具影响力的项目。

问题:

(1)假若你是该镇的镇委书记,你将如何说服该大公司放弃其他优越的投资环境到你处投资?

(2)谈判过程中,华通负责人向你这位主管工业的副县长提出,假若国家提高了污水排放标准,政府将如何处理此事?

(3)假若你是博罗县主管外经工作的副县长,你将如何与华通

合作,并使对方继续在博罗增加投资?

2.A县说服外商投资有什么措施和办法?

沿海A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自然景色绮丽。集湖、山、泉、海江于一体,旅游优势十分突出,有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多处,且人口集中,人口流动量大。外国某财团实力雄厚,拟投巨资在A县兴办大型旅游项目,该项目上马后对当地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A县政府相当重视且投入相当数额资金为该项目落户作准备。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外商突然提出,A县城市面貌和卫生环境不太好、相关景点开发落后,配套不足,合作谈判出现僵局。此时,A县领导发现旅游资源优势不太明显的B县,正在设法以优良的城市环境、人口素质和更优惠的政策吸引该外商前去投资。此时,A县财政紧张且城市建设已成定局,对城市的环境和格调改造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槽况,

试问:

A、负责外资引进工作的副县长将通过什么办法说服外商将项目落户A县?

B、主管城建的A县副县长将采取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改造环境,提升A县城建档次以达到外商的要求?

C、A县旅游局长将怎么办?

3.仰忠街专业市场是否撤销?

某市东山原永汉南街道办事处辖内的仰忠街,现已成为专营精品饰物的专业街(市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原为居民家,现已改成店铺),有300多个体户,近3000多从业人员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每年为家家创税约五百多万元,上缴工商管理费近百万元,永汉南街道办事处在仰忠街获得的综合效益也达一百多万元。仰忠街在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小有名气。但是,由于仰忠街市场是在道路两边占道搭建铺位安置待业青年就业而逐步发展形成的,造成了违章占道经营,堵塞消防过道,群众行路困难,火灾隐患突出,卫生保洁差等问题。因此仰忠街又成了样众投诉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关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此时,恰逢此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迎检”,仰忠街的问题自然成了有关部门领导的一块“心病”。因此,由区城管办牵头,召开了公安、工商、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是撤销仰忠街精品专业市场的问题。东山区某副区长、区城管办主任、永汉南街道办事处主任在联席会上发表了不同意见。区城管办主任、区公安局提出要撤销市场,街道办事处主任、区工商局提出可以不撤销或暂时不撤销,某副

区长听了两方意见后发了言。

问;

A、如果你是区城管办主任,请你说明撤销市场的理由。

B、如果你是永汉南街道办事处主任,请你说明不撤销市场的理由。

C、如果你是某副区长,面对双方不同意见,你会怎样决策?并说明决策理由。

4.能否为引进投资担保?

某镇一直以来因为多种原因而经济长期落后。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破旧不堪,后为改变这状况,镇领导经集体讨论,决定多方筹集资金投资成立一间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派得力人才搞经营管理,以求取得利润发展镇的各项公益事业。同年10月,该公司经招商合作获一良好商机,深圳某公司同意以分期付款形式出售一成套设备予该公司,由公司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加工产品,产品由港商全部负责出口,并可与港商订立长期供货合同。镇每年可获利近80万,但深圳公司要求有银行或镇财政担保。后银行因该公司条件不合规定拒绝担保。在镇领导班子会议上,有人认为此次商机难得,是改变本镇经济的好时机。近期镇各部门纷纷申请拨款要求修建危房,且换届在即,本届政府没有做一些大的实事,政绩难以出来,群众期望新政府能改变这一状况。也有人认为,国家已三申五令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不得经商,并不得为企业提供担保参与经济活动,目前依法行政已是大势所趋,又怕以后招致麻烦,镇财政不应为此担保。

问:

A、如果你是负责该镇企业发展的副镇长,请问你应采取什么措施吸引深圳公司投资?

B、如果你是负责财政的副镇长,请你谈谈如何对持财政担保?

C、如果你是镇委书记,你将如何决策?请说明决策理由。

现代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实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发展机会,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是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项目决策投资决策主要有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投资风险防范三个方面的内容。投资决策需四种数据:

a) 净现金投资量——项目投资额;

b) 净现金效益量=项目收益-项目支出

c) 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因利息增值;

d) 贴现率——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银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称“贴现”。计算利息

的年利率称贴现率。

筹资决策实务概要

1筹资方式的决策分析

企业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

1)普通股筹资

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份筹集资金。

特点:没有固定股利负担、风险小、资金成本高、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2)银行借款

按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

按是否需要担保:信用借款、担保借款、票据贴现。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特点:迅速、成本低,风险大,限制条件多(和股票筹资比较)

3)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

有赊购商品、预售货款、商业汇票。

特点:方便,如果没有现金折扣,则没有成本,限制少,时间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则成本高。

2资本成本分析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

资本成本有多种计算形式:

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中,使用个别资本成本;

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则使用边际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资本成本是投资本项目(或本企业)的机会成本。

决定资本成本的主要因素有:总体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项目融资规模。

资本成本中的资金筹集费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支付的费用。相比之下,资金占用费是筹资企业经常发生的,而资金筹集费通常在筹集资金时一次性发生。

对于企业筹资来讲,资本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力求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投资来讲,

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项目取舍的重要标准。资本成本还可用作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

投资决策实务概要

1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1)现金流量概念

是指一个投资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具体概念。(1)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置设备、建筑厂房等;

(2)经营现金流量。在寿命期内由于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量。

(3)期末净现金流量,项目报告期内现金总流入量与现金总流出量的差额,正值时是净流入,负值是净流出。

2)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某一个投资方案而言,由于投资及未来现金流量不在同一时点无法比较,故需将不同时点现金流量折现在同一时点进行比较,以便判断方案优劣。

(1)回收期法n

投入的资金用每年收益补偿,需要补偿的年数。通常称为“投资回收期法”。是一种静态评价投资方案的方法。

回收期是企业用投资项目所得的净现金流量来回收项目初始投资所需的年限。判断标准:

①回收期大于要求的回收期,项目被拒绝;

②回收期小于或等于企业要求的回收期,则项目可接受。

计算方法:

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2)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这种方法,就是将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

净现值法中现值指未来年度收益按贴现率折算成的现在价值。

如设贴现率为10% ,则一年后的110元= 现在100元净现值(NPV)= ∑现金流入现值- ∑现金流出现值

贴现率的选择:

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采用公司的资金成本,另一种办法是根据公司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

净现值的运用:

净现值>0,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

净现值=0,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

净现值<0,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方案不可行。

优缺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确定贴现率比较困难;不同规模的独立投资项目,净现值不等,不便于排序。选择的贴现率低,可能会使本来不符合要要求的项目被选择;选择的贴现率高,可能会使本来符合要求的项目被放弃。

净现值为正值时说明方案可行,多方案时,净现值大的为优。

(3)内部收益率法

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IRR),即使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称为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实际上是方案的创利能力,越大越好。一般地:

内部收益率≥银行利率,(否则投资项目还不如将钱存银行)

内部报酬率法的运用:

IRR>必要报酬率,方案可行;

IRR<必要报酬率,方案不可行;

IRR=必要报酬率,方案基本可行;

多方案选择时,IRR大的方案优先。

2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

高风险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降低原判断方案的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风险高的项目贴现率高,根据风险大小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

优缺点: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优点是比较符合逻辑,广泛使用;其缺点是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有时与事实不符。

三、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背景资料:

有一项专有技术,利用该项技术能够生产出盈利能力较高的产品,但缺少资金,所以必须筹集资金。筹集的资金必须由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部分构成,比例自定。根据筹集的资金注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部经理之间安排财权的分割。为了吸引所有者投资和便于借款,必须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可以借助其他机构,但必须付费)的基础上,预测投资总额、产品售价、销售数量、生产成本、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等指标,并利用相应的投资决策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为了对投资者负责,

必须揭示该项投资的可能风险,预测当业务量下降多少时,企业可能发生亏损。

一项高档油漆配方技术,预计毛利很高。但要正式投产需大量投资以购置厂房、设备等,发明人李某无力做到。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将技术出让给别人,立即获现金收入30万;二是技术作价30万引人合伙投资,自己生产。现已有王某、方某两人表示愿意与李某合作,分别投资厂房和一条生产线。另可用抵押贷款方式获取足够一条生产线需要的流动资金。有关数据如下,试进行项目决策分析。

一条生产线,正常生产能力3000公斤/月,需:400平方米厂房,估价60万元,王某可提供;购买一套完整设备,包括十台研磨机,五台搅拌机及辅助设施,共60万元,方某愿出资购买;营运资金估计需60万元,可用厂房和技术产权抵押获得年息为6%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在保证付息的情况下,银行愿意为其办理一年以后各期的续贷手续。

销售及价格方面:当前市场同类产品都有是进口品牌,价格高,几家需求量大的企业已同李某达成口头协议,可包销其产品,价格为80元/公斤。根据各种原材料、工人工资,能耗,估算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35元/公斤。

李某的决策分析:

前提:

李、王、方三位合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初创期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信,只能通过抵押贷款方式获取流动资金,其余资产都须由出资人以自有资产注入。这决定了前期该企业的资本结构。以下的分析,建立在该资本结构的基础之上。相关的资金成本也就是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因此,为简化分析过程,我们将筹资决策的分析中涉及的利息、所得税等因素一并纳入到投资分析中去,以此,让出资人一目了然地衡量出其投资净收益的状况。

1.营业现金流量计算:

1)销售收入:

3000公斤/月×12月×80元/公斤=288万元/年

2)付现成本:

(注:付现成本指需要动用现金立即支付的成本。企业的任何决策活动,不仅要力求达到经济效益最佳,而且必须立足现实,充分考虑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当企业财务状况吃紧,现金储备不足时,付现成本大小便成为方案选优的重要考虑因素)

(1)变动成本:

3000公斤/月×12月×35元/公斤=126万元/年

(2)固定成本:

管理费用20万+营销费用10万+财务费用3.6万(60×6%)

=33.6万元/年

付现成本=(1)+(2)=159.6万元/年

3)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

(1)厂房,折旧期限10年,残值率5%

年折旧额=60×[(1-5%)/10]=5.7万元

10年末残值回收:60×5%=3万元

(2)设备,折旧期10年,则

年折旧额=60/10=6万元

(3)无形资产摊10年,则

年摊销额=30/3=3万元

年折旧及摊销总额=(1)+(2)+(3)=14.7万元

4)营运现金流量计算表(1至10年):

单位:万元/年

2.投资项目净现值计算(以营业期为10年计算)

1)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包括了筹资的相关内容)

2)计算对三个投资人而言的该项目净现值,以10%的贴现率计算:NPV=-210+90.9×5.759+93.9×0.386=349万元

3.对李某而言的决策分析:

与王、方二人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其中李30万,王、方各为60万。李占有股份20%,因此其个人的收益将是:

NPV王=349×20%=70万元

该值远大于其将技术出让给别人获取的30万元。因此,建议李某选择与人合作的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李某决定与王某、方某共设有限责任公司“P&C”。

对“P&C公司”的财务分析:

1.基本分析:

1)产权结构:

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其中李某技术入股,作价30万,占股份20%;王某提供厂房,作价60万,占股份40%;方某现金入股60万,占股份40%。由于李某掌握关键技术及重要的客户关系,实际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由李某担任执行董事,公司不设董事会。

2)财权的分割:

李某任总经理;方某任财务经理,兼任该公司会计;王某选派一人任公司出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开支,2000元以下的,由财务经理审批;2000-50000元的开支,须由总经理审批后交由财务经理办理;50000元以上的开支,须由总经理征得王某与方某的同意,审批后交由财务经理办理。如遇到重大筹资、投资决策,须三方共同商议、决定。

2.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公司创建初无足够资信,所获取的贷款金额有限,只能购置一条生产线,产销规模都受到限制。由前面的投资决策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净利率约为25%,远大于银行贷款利率。因此,在该公司经营到第三年末,可以通过向银行申请追加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在无风险的状况下,MM有税模型告诉我们可以考虑尽量多地采用负债经营。但考虑到产品市场风险、借债的可能性及风险过大可能提高资金成本,我们假设扩大两倍的规模,来对其进行分析。

1)资本结构分析

<1>不扩大规模的原有资本结构的负债率是:

负债率=60/210=29%

<2>扩大规模后,负债将从60万增至330万,其中用于购置厂房设备2×120,营运资金垫支3×60

负债总额=240+180=420万

为简化分析,假定经营期间,每年的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则负债率=620/570=73%

实际上,在公司的正常经营中,每年会有相应的盈余公积等权益项目,使权益及资本总额相应增加。因此,实际上的负债率将很可能略低于70%。以增加负债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使用权负债率从的近30%提高70%,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财务杠杆作用。因为扩大规模的决策将是基于前3年良好的经营成果而确定的,因此采用进取型的高负债资本结构是可取的。

2)营业现金流量计算:

<1>销售收入:288×3=864万元/年

<2>付现成本:

变动成本=126×3=378万元

固定成本=管理费用40万+营销费用30万+财务费用25.2万元=95.2万元

其中,管理费用在一定规模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化同比例增长,所以我们估计其仅提高一倍;营销费用业务量的扩大,将需要增加广告和相应的产品推广费,因此,估计将增至30万元;财务费用仅以贷款利息来计算:420×6%=25.2万元

付现成本合计:378+95.2=473.2万元/年

〈3〉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

原折旧及摊销额:14.7万元/年

新增厂房年折旧:5.7×2=11.4万元

新增设备年折旧:6×2=12万元

因此,折旧及摊销合计:14.7+11.4+12=38.1万元/年,

10年末回收:原回收厂房残值:3万元

新增厂房回收:(3+3×5.7)×2=40.2万元

新增设备回收:6×3×2=36万元

(注:新增厂房、设备折旧率年限及残值计算与原方案相同,由于以经营十年计算,新增厂房和设备只用7年,因此,残值回收相应增加,为其年折旧额的3倍。)

10年末共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合计:3+40.2+36=79.2万元

3)投资净现值计算:

<1>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年

<2>计算净现值

NPV=-210+90.9×1.736-85×0.751+275×4.355×0.751+114.2×0.368=828万元

(注:折现率10%。)

4)风险分析:

由于扩大生产之后,产量增加两倍,销售可能不再局限于原有客户的包销。同时,由于为期10年的经营中经济景气的变化等因素,造成其产销量不一定满足以上正常生产能力的要求,价格也可能有相应的波动。我们假设在扩大规模后可能出现产销量只达到正常状态的80%,价格也跌至正常状态的80%的情况做出估算:

销售量=9000×12×80%=86400公斤/年

单价=80×80%=64元/公斤

销售额=8.64×64=553万元/年

付现成本中假定固定成本不变,仍是95万元

变动成本=378×80%=302元

付现成本=95+302=397万元

NPV=-210+90.9×1.736-243×0.751+117×4.355×0.751-44×0.386

=132万元

上述不景气的市场状况出现的概率为50%,则该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为

NP景气值×50%+NP不景气值×50%=828×50%+132×50%=480万元/年

在考虑了风险的状况下,该项目采用后期扩大规模经营的方案仍取得了高于原一条生产线规模生产的净现值期望值。且在不景气的状况下,用10%的折现率计算,该项目净现值仍大于0。因此,作为一个理性投资者,P&C公司应该考虑可以采用投产3年后,通过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的方案。

5)风险预警:

以上的风险分析是建立在对市场信息的某种主观估计的基础之上的。为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项目投资的风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该产品项目的盈亏临界点做出测算,以供风险预警。

<1>在价格为80元/公斤时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95万/(80-35)=2.1万/年

对比正常销售量9000×12=10.8万/年,其安全边际足够大。

<2>在价格跌至60元/公斤时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95万/(60-35)=3.8

<3>当市场上出现强大竞争对手,以低于45元的单价销售产品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将超过其正常销售量。企业继续生产,其收益将不足以抵偿固定成本,则出现亏损。因此,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多关注同业竞争对手的状况,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通过营销手段维持并扩大其品牌知名度,避免过度价格竞争造成企业亏损。

同时,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单一产品要在市场上维持10年的竞争优势具有相当于的难度。因此,建议投资人李某在经营过程中增加研发的投资,使其产品在中国加入WTO后仍能同洋品牌相抗衡。如何使P&C公司的产品质量不断升级,并走向多元化,那将是公司成立以后需要研究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管理决策案例分析

管理决策案例分析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 在棋界有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它喻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科学的经营决策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而错误的经营决策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濒临险境。纵观世界各国,经营决策失败的有之,当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从以下的案例中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1985年,由马来西亚国营重工业公司和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合资2.8亿美元生产的新款汽车“沙格型”隆重推出市场。马来西亚政府视之为马来西亚工业的“光荣产品”,产品在推出后,销售量很快跌至低潮。经济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沙格型”汽车的一切配件都从日本运来,由于日元升值,使它的生产成本急涨,再加上马来西亚本身的经济不景气,所以汽车的销售量很少。此外,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在决定引进这种车型时,主要考虑到满足国内的需要。因此,技术上未达到先进国家的标准,无法出口。由于在目标市场决策中出现失误,“沙格型”汽车为马来西亚工业带来的好梦,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此例说明,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是确定决策目标。它作为评价和监测整个决策行动的准则,不断地影响、调整和控制着决策活动的过程,一旦目标错了,就会导致决策失败。 案例二:1962年,英法航空公司开始合作研制“协和”式超音速民航客机,其特点是快速、豪华、舒适。经过十多年的研制,耗资上亿英磅,终于在1975年研制成功。 十几年时间的流逝,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威胁着西方世界,乘客和许多航空公司都因此而改变了对在航客机的要求。乘客的要求是票价不要太贵,航空公司的要求是节省能源,多载乘客,噪音小。但“协和”式飞机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要求。首先是噪音大,飞行时会产生极大的声响,有时甚至会震碎建筑物上的玻璃。 再就是由于燃料价格增长快,运行费用也相应大大提高。这些情况表明,消费者对这种飞机需求量不会很大。因此,不应大批量投入生产。但是,由于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 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市场调查的重要性案例分析

2002年底,位于北京市密云工业开发区的“太子”童装生产基地开始试产首批童装。引人关注的是,投资方不是什么服装企业,却是国内最大的乳酸菌企业湖南太子奶集团。无独有偶,国内的饮料巨头们均不甘寂寞,纷纷上演“串行”戏:娃哈哈卖上了方便面,统一进军白酒市场,如今太子奶集团又做起了童装。据了解,如此大规模、行业性的“串行”在饮料行业还是第一次。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大胆跨入运动服饰行业成功“串行”的先例。但像今年这样几家企业先后行动,却极为少见:先是“娃哈哈”紧锣密鼓地为设在河南的方便面厂招兵买马,然后是“统一”企业上月与吉林白酒集团签约进军白酒市场,到现在湖南太子奶集团在京投资数亿元建成“太子”童装生产基地。这种“大串行”现象,是与市场调查和预测分不开的。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太子奶集团发现童装市场需求大,前景看好,于是做出了大胆的跨行经营举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约有3.2亿,占全国人口的27%,国内儿童服装生产企业共有4000多家,年生产儿童服装6亿多件,而真正叫得响的儿童品牌服装也只有200家左右,整个儿童服装市场从数量到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悉,新落成的“太子”童装公司占地320多亩,投资数亿元,拥有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和宽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世界先进的全智能电脑制衣生产线,独家从日本、法国进口符合当今国际流行色彩和环保要求的面料,据说每季可以推出至少200个以上流行款式。 进一步联系市场调查和预测的作用来说, (1)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是管理决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太子奶集团通过对市场做出科学的调查和预测,使科学的决策有根据,有基础,使决策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市场调查和预测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即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结果所进行的商品营销活动,大大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必然给商品营销部门或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商品流通,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2)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对社会生产的合理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生产理论案例分析

生产理论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生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案例分析 1、替代原则 理论:生产者均衡 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生产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 产出 / 投入 含义一:成本一定时,生产者获得最大产量; 含义二:产量一定时,生产者获得了最小成本。 (2)实现条件: MP L / MP K =w/r 或: MP L / w= MP K/r 或:MRTS LK=w/r 含义: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产者必须使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的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或使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结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点。 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点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点 (3)扩展线:无数个平行的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组成的曲线,是生产者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案例及分析: 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多采用资本密集型方式生产,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知, MP L / MP K = w/r。 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了,要维持等式成立,必须使等式左边变大(MP L提高或MP K降低)。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以资本替代劳动才能做到。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资本丰裕,资本的价格便宜;劳动稀缺,劳动的价格昂贵,为了达到生产者均衡,发达国家多利用廉价的资本代替劳动,进行资本密集型生产,发展中国家则反之,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

2、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或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案例及分析: 早在 1771 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化肥能增加产量1 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 公斤,但一把一把化肥的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是适用的。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全世界有一亩土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那才是不可思义的了。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在现实生活中边际产量递减的例子很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其实也是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我们就不会有失业问题了。 3、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 理论: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 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生产规模发生变化时,引起的产量变动的规律性。 1、规模报酬递增 内在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 2、规模报酬不变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表1-1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生产理论案例分析

生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案例分析 1、替代原则 理论:生产者均衡 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 生产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二产出/投入 含义一:成本一定时,生产者获得最大产量; 含义二:产量一定时,生产者获得了最小成本。 (2) 实现条件: MP L / MP K =w/r 或:MP L / w= MP K /「或:MRTS LK =W /「 含义: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产者必须使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的资本的边际 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或使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 比。 结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点。 (3)扩展线:无数个平行的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组成的曲线,是生 产者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扩展线- 」定是- -条等斜线 案例及分析: 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多采用资本密集型方式生产, 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劳 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知, MP L / MP K = w/r 。 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了, 要维持等式成立,必须使等式左边变大 (MP L 提高或MP K 降低)。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以资本替 代劳动才能做到。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资本丰裕,资本的价格便宜;劳动稀缺,劳动的价格昂贵, 为了达到生产者均衡,发达国家多利用廉价的资本代替劳动, 进行资本密集型生 产,发展中国家则反之,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 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点 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点

2、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或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案例及分析: 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 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一把一把化肥的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是适用的。如果是边 际产量递增全世界有一亩土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那才是不可思义的了。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在现实生活中边际产量递减的例子很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其实也是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我们就不会有失业问题了。 3、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理论:规模报酬规模报酬 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律 性。 1、规模报酬递增 由于内部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报酬递减 引起的产量变动的规 内在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时, 2、规模报酬不变

以案例说明本量利分析对书店经营决策的影响

面临大型书城和在线图书销售网站的激烈竞争,中小书店早已没有了当年有书不愁卖,销售迅速增长的好时光。如何选择适销对路的图书品种;库存副本既保证不缺货又不过多的占压资金;销售折扣既要能吸引读者有要有利润。诸多经营中的问题,让书店老板费尽心机。如何精打细算在书店的经营活动中保持盈利?基于成本分析的“本量利分析法”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经营决策依据。该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指导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本量利分析法”侧重成本-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在书店经营中,该方法可定量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对书店利润的影响。我们通过书店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说明“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和能够发挥的作用。王老板在苏州开有4家中小型书店,面积均在200m2左右,各自由4个店面经理负责其日常进销存相关店面管理。王老板负责资金中心,统一管理4个门市的经营资金并安排统一从批发市场和出版社进货、结算。王老板收取分店的管理费并对下属书店实行经营利润考核。现在王老板的问题是观前街分店的经营情况不理想,由于该分店上交现金较少,王老板能感觉出该店不挣钱,但他不知道如何判断其是否盈利?怎样科学地制定该店店长的利润目标?如何指导分店经理改善经营绩效?这一直困扰王老板的经营。王老板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销量图表。表一 A书店销售-成本一览表时间销售额销售册数当月总成本平均销售单价07年05月253,180 17,633 267,991 14.36 07年06月414,493 31,161 420,808 13.30 07年07月491,634 44,260 448,316 11.11 07年08月195,205 16,695 270,059 11.69 07年09月223,867 18,119 264,623 12.36 07年10月252,321 18,357 290,757 13.75 07年11月408,148 28,331 390,964 14.41 07年12月362,314 27,282 366,462 13.28 08年01月465,125 41,282 [!--empirenews.page--]445,626 11.27 08年02月340,431 27,038 349,188 12.59 08年03月286,612 22,617 318,992 12.67 08年04月316,830 23,914 354,481 13.25 08年05月296,036 22,654 353,175 13.07 08年06月614,974 53,824 549,626 11.43 08年07月423,878 41,248 423,611 10.28 08年08月263,021 21,067 323,688 12.48 08年09月231,942 14,256 294,131 16.27 08年10月259,518 20,287 303,664 12.79 08年11月524,380 42,049 475,091 12.47 08年12月425,908 37,603 416,903 11.33 我们运用本量利分析法为王老板提出经营建议。本量利分析法将书店的所有成本和费用按成本习性(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进货成本、营业税等。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例如房租、货架、人员工资、水电费等。[1][2][3][4][5]下一页下图为按成本属性划分的成本构成图:SHAPE \* MERGEFORMAT 总成本的构成用公式表达: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众所周知,如果不考虑借款经营需要支付的利息和所得税的话,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就是利润。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考虑到影响利润的因素中去后,可以得出本量利分析方法运用的公式:[!--empirenews.page--] 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额利润=销售单价×销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数学表达式:P=px-(a+bx)=(p-b)x-a P-税前利润;p-销售单价;x-销量;a-固定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因此,我们首先来分析王老板的观前街分店总成本的构成,对书店总成本的分类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账户分析法书店在对成本进行分类过程中,可按成本构成的属性可将成本是否能按产品销售册数分摊,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针对一些成本帐户既有变动成本的特性也有固定成本特性,可根据各有关账户的具体内容,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变动成本,还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进而直接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②回归一元一次方程直线法如果不方便就每一个成本的发生属性进行分析,可以运用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最小平方法的原理对所观测到的全部数据加以计算,从而勾画出最

管理学决策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 案例一:蔬菜管理 彼得·莫斯是一名生产和经营蔬菜的企业家。他现在已有50000平方米的蔬菜温室大棚和一座毗邻的办公大楼,并且聘请了一批农业专家顾问。 莫斯经营蔬菜业务是从一个偶然事件开始的。有一天,他在一家杂货店看到一种硬花球花椰菜与花椰菜的杂交品种,他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建立温室培育杂交蔬菜。 莫斯用从他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一部分钱,雇用了一班专门搞蔬菜杂交品种的农艺专家,这个专家小组负责开发类似于他在杂货店中看到的那些杂交品种蔬菜,并不断向莫斯提出新建议。如建议他开发菠生菜(菠菜与生菜杂交品种),橡子萝卜瓜、橡子南瓜以及萝卜的杂交品种。特别是一种拧橡辣椒,是一种略带甜味和拧橡味的辣椒,他们的开发很受顾客欢迎。 同时,莫斯也用水栽法生产传统的蔬菜,销路很好。生意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致他前一个时期,很少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公司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最近,他觉得需要对一些问题着手进行决策,包括职工的职责范围,生活质量,市场与定价策略,公司的形象等等。 莫斯热衷于使他的员工感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他希望通过让每个员工“参与管理”了解公司的现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相信:这是维持员工兴趣和激励他们的最好办法。 他决定在本年度12月1号九时召开一次由每一个农艺学家参加的会议,其议程是: 1.周末,我们需要有一个农艺师在蔬菜种植现场值班,能够随叫随到,并为他们配备一台步话机,目的是一旦蔬菜突然脱水或者枯萎。可以找到这些专家处理紧急情况,要做的决策是:应该由谁来值班,他的责任是什么? 2.我们公司的颜色是绿色的,要做的决策是新地毯、墙纸以及工作服等应该采取什么样绿色色调? 3.公司有一些独特的产品,还没有竞争对手,而另外一些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要做的决策是对不同的蔬菜产品应当如何定价,彼得·莫斯要求大家务必准时到会,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期望得到最有效的决策结果。 问题: 1.一个决策的有效性应取决于 A.决策的质量高低 B.是否符合决策的程序 C.决策的质量与参与决策的人数 D.以上提法均不全面。 2.按照利克特的行为模式,彼得·莫斯工作作风与管理方式属于 A.协商式 B.群体参与式 C.开明——权威式 D.民主式 3.12月1日所召开的会议是必要的吗?

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调查案例分析复习进程

单元一: 1、这位企业家以调查结果形成的决策为什么会失败? 在以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时,要注意到有时某一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不一致。每一种产品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新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必须确定其目标市场,才能有目的地开展营销活动。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企业所要为之服务的消费者群体,这就是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这位企业家在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没有选择企业所要为之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因为本案中企业所为之服务的消费者群体是宠物,不是宠物食品的购买者,所以由此产生的调查结果形成的决策会失败。 2、这个案例对我们确定市场调查目标有什么启示? 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明确市场调查的目标,按照企业的不同需要,市场调查的目标有所不同,企业实施经营战略时,必须调查宏观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要调查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企业制度市场营销策略时,要调查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竞争状况、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营销要素情况;当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问题,这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市场调查。 单元二: 1、中国的调查机构主要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1)发展迅速,前景看好。中国的调查业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这样的营业额与中国庞大的调查市场很不相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此小的营业额却说明这个行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出,目前中国市场调查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总营业额的增长率约为58%,大大超出了全球市场8.3%的增长率,这充分体现出了这一行业的强大生命力。 (2)今天的中国市场调查行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产业正面临重构与升级、中国的资本输出活动日益活跃,FDI的投入结构有所调整,人力成本与高端服务人才的使用环境正在调整,中外经营者的竞争条件更加一致,在中国经济预期变得更为壮大的未来,中国市场调查行业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2、中国调查业的发展与国际企业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1)合资型(如尼尔森、盖洛普、华南、华通现代) (2)业务联系 3、中国的调查机构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1)规范经营和行业自律 (2)市场研究服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4)专业化 单元三: 1、其市场调查方案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 (1)调查目的不明确。根据市场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市场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 (2)调查对象不清楚。市场调查的对象一般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批发商为经销调查产品的商家,消费者一般为使用该产品的消费群体。 (3)调查内容不全面、不具体。调查内容是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如调查消费者行为时,可按消费者购买、使用,使用后评价三个方面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条理清晰、简练,避免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过于繁琐,避免把与调查自的无关的内容列入其中。

第二章 市场预测案例分析

一、 购买力估算法:购买力估算法是从预测全社会总购买力入手,通过分析购买力投向,进一步导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其具体步骤如下:1、预测社会购买力。社会购买力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货币供应量,二是货币流通速度,两者的乘积即为购买力。货币供应量按货币流动性大小划分为若干层次。在我国,划分货币层次除遵循流动性标准外,还要与现行统计口径衔接。目前一般主张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内容是:=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MMM?010团体部 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非财政存款M?M12+财政存 款+债券在估算某年度社会购买力时,一般以MM?23M1为依据;必要时可以M2为依据。 2、分析购买力投向。社会购买力形成后,首先会在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进行分配,分别形成消费品购买力和投资品购买力;然后在这两种物品内部再进行分配,形成某类产品(如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购买力;最后形成对某种产品的购买力,如电视机、电冰箱、汽车、粮食等。分析购买力投向,并计算某种产品在某类产品购买力中所占的比重。 3、根据某种产品在某类购买力中所占比重,估算该产品的需求潜量。案例1、据预测,某地区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在今后5年内每年递增6%,冰箱在消费量中的比重每年递增10%。目前,该地区居民消2000‰,

冰箱价格5亿元,冰箱在消费品中的比重为200费购买力 元/台,预计其在今后5年内无多大变动。试预测该地区冰箱的需求潜量。 第一年冰箱的需求潜量为: 8×(1十6%)×5‰×(1十10%)÷2000=58300(台) ×20010第二年冰箱的需求潜量为: 822÷2000=67978()台) %×5‰×(1十10×20010)×(I十6%依此类推,该地区第三至第五年冰箱需求潜量分别为79262台、92420台和107761台。 四、相关产品预测法 1、需求价格弹性预测法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其价格变化率的比率。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Q?QP?P?Q?P t0t0?))?(E?(?d QPQP000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变动前的需求量;—QEQ0dt—价格变动后的需求量;——变动后的价格;——基期价格。PP0t E?Q??P需求价格弹性预测法的预测模型为:0d?Q?Q0t P0案例2、某市通过几家有代表性的大百货商场实验销售,得到有关彩色电视机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资料,如下表2—1所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宝洁公司的成功之道

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 Company 一、宝洁公司简介 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 宝洁公司成立于1837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全球员工近110000人。到目前为止,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2003-2004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3位。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74位。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他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2010《财富》杂志发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宝洁公司排名第66位。 如此强大的宝洁公司是怎样成为日化行业的龙头老大呢?接下来我们一点一点进行剖析。 二、公司的成功之道 宝洁是全球500强企业,在日化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其营销和品牌战略都被写入了各种教科书,究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多品种战略 从香皂、牙膏、漱口水、洗发精、护发素、柔软剂、洗涤剂,到咖啡、橙汁、烘焙油、蛋糕粉、土豆片,到卫生纸、化妆纸、卫生棉、感冒药、胃药,横跨了清洁用品、食品、纸制品、药品等多种行业。凭借充足的运作资金,以日化联合体的形式来统一策划和统一运作。 (二)、多品牌战略 单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但单一品牌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扩大,且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65052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 案例王鸣的困惑 王鸣原在上海某研究院工作,后与几个志同道者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几个个人股东:王鸣、他在研究院的副手老黄,以及他原来的下属小秦和小刘。他们几个人都在新公司任职,老黄在研究院的职务还没辞掉,其他几个人则彻底割断了与研究院的联系。新公司还有其他几位股东,但都不在公司任职。王鸣任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小秦负责市场销售;小刘负责技术开发;老黄负责采购配件、生产调度等。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使王鸣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公司的主要市场上,王鸣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 其次,老黄由于要等研究院的部分福利而未辞掉原来的工作,尽管他工作抓的挺紧,但王鸣仍认为他精力投入不够。 第三,有两个外部股东建议王鸣做些为外国公司做国内市场代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回报很高所以王鸣(包括其他几位核心成员)颇为心动,但仍举棋不定。 第四,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迅速,股东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初创业时的那种激情正在消退。例如,王鸣要求大家每天工作满12小时,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勉强应付或根本不听。 公司的业绩正在增长,规模在扩大,王鸣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感到应付工作很累,而且对目前的公司状况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解决什么问题,该从何下手,公司的某些核心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 为使王鸣的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并进入良性循环,你有何建议? 王鸣公司遇到的问题,在不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遇到,为步入良性循环,我建议: 1)、制订公司战略。分析环境、组织现状、竞争对手情况、供应和销售情况、替代品和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以进行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正确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在不影响专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考虑多种经营;确定公司近期,尤其是长远期反展规划,确定市场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明确组织目标。 2)、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令行禁止,解决好公司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等问题,奖勤罚懒。组织纪律作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贡献与分配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创新。将资金分配与技术、质量、绩效分配合理布局。 3)、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利用股东会议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同时也要有进有退,必要时进行公司股东改组。 4)、切实解决公司员工的实际问题,把公司发展的大目标与个人在公司中的实际绩效,公司绩效与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成果和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比如,公司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为员工买更好的房,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建立完善的与公司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相一致的组织,以便于扩大经营规模,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明确目标。 对策略述:明确组织目标;制订公司战略决策;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形成股东共识,充分沟通;切实考虑员工利益,形成凝聚力;科学,民主集中。

某集团的管理决策案例分析

北内集团的管理决策案例分析 1、对北内集团从实施“集团战略”到实施“两分战略”过程中作出的一系列决策的评价。

我觉得北内集团在实施“集团战略”中有一系列的失误,才导致公司的生产经营进退维谷、举步维艰。而目前实施的“两分战略”或许能改变公司目前的困境。 首先来看公司的产品结构。见下表 产品 技术 产销情况 说明 4115柴油机 (4115T) ―― 国家银奖 492汽油机 (前苏联49QP2) 供不应求 国家银奖 FL912柴油机 (德国) 六大系列之一 4JB1柴油机 (日本五十铃) 六大系列之一 475汽油机 (日本日产) 六大系列之一 GM2.0L汽油机 (美国通用) 六大系列之一 以该产品为重点,拟取代492 遥想公司当年北内生产的492发动机以其质量好、性能稳定而深受有户的欢迎,尽管企业一再增加产量,仍然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是何其风光。现如今被巨额债务压得喘不过

气来。公司是如何从河东的三十年到了河西的三十年呢?经过分析,我认为公司实施“集团战略”中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就是项目投资前期的调研和计划不充分。具体表现在:1、外协加工不配套。公司在有新的投资计划时没有安排好、解决好配套产品的供应问题(正如现在的钢铁企业没有铁矿石,铜冶炼企业没有铜精矿一样),一些关键零部件不得不从美国进口,从而增加公司的成本,而且最终生产的多数发动机达不到图纸所规定的性能要求。2、没有先找市场。公司等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去安排相关的汽车生产企业去改变设计,适应自己的新产品,这种一厢情愿的事情最终只能自食其恶果。其实,第1条和第2条就是一个上下游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3、资金安排不到位。如此大的规模居然资金跟不上,导致最后的拆东墙补西墙。因为盲目自大或者其他原因,初始的很好的合资机会给白白的错过,丧失了公司发展的契机。4、不该单独组建集团。俗话说,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翅膀没有长硬就先不要飞。一口气组建了有200多家企业的集团公司也是有点蛇吞象的意思,吃的下,消化不了(联想收购IBM的效果目前似乎还有待观察)。本来有个北京汽车联合工业总公司这个婆婆,在日在过的紧巴的时候有个依靠,这一脱离不要紧,无形中少了一棵“摇钱树”。 其二,就是自己制造市场。市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蛋糕,有时候蛋糕就这么大,所有的竞争参与者要解决的是如何分到更多的蛋糕的问题,而不是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做大蛋糕。北内集团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北内集团成立后,为了将引进的GM2.0L发动机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投入了巨资扩建宁波汽车铸造厂,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汽车厂的改造,致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引进西班牙二手铸造设备。这样,公司在没有技术优势,没有资金优势的情况下在自己不熟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公司应该做的是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让其有核心竞争力,让所有的配套企业围着自己转,而不是相反。所以,公司应该在纵向和横向发展之间好好的做一反思了。 其三,投资效率和效果糟糕。投资项目效率低下:GM2.0L发动机1987年12月开始实施,历时5年,于1992年9月全部完成。不知道一个制造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多长,这个项目居然五年时间,等你建成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效果太差:GM2.0L发动机所需的机械加工生产线、装配生产线、试车生产线以及剩余的零部件,总成交金额为3800万美元。但投资总额却高达6亿元人民币,说明国内的配套投资太大,冤枉钱花的太多。还有宁波汽车铸造厂的厂房地址居然会有失误,白白浪费了1500万元。 2、对北内集团目前采取的“两分战略”的看法。 公司发现以前出现的问题后实施了“分兵突围,分灶吃饭“策略。将主要产品生产分厂实行委托法人权限,单独核算,独立纳税,自负盈亏,自行负担工资的封闭式管理,使分厂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把有限的资金直接运用到生产最需要的地方。我觉得该决策有可能将企业脱离破产的边缘。但觉得还是做的不够彻底,公司可以将与主业不相关的企业和分部从公司剥离。在此,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3、北内集团管理决策的经验教训中能得到的启示。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导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案例分析 案例1: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就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回忆起自己在该公司工作二十多年的情况。 郭宁在大学里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部门的助理监督。刚开始时他每天手忙脚乱,经过努力学习和监督长的帮助,最后胜任了此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担任液压装配部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担任助理监督时,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他担任装配部经理后,要求自己不仅要关心当天装配工作状况,还要作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同时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与很多很多会议,因而没有时间去从事技术工作。在他担任装配部经历后不久,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应经过时,于是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页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几年后,他将工作手册交给助手,自己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这一职务。在同时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升为规划工作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着一职务的能力,但由于此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给刚到任的他带来不少麻烦。经过努力,他逐渐适应了新职位,并获取了很好的成绩。

之后,他又被提升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这一职位通常是有该公司资历最深、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现在,郭宁又被提升为公司的总裁。他知道,一个当上公司最高主管的人应该相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也明白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上任了,今后数月的情况会是怎么样?他不免为此而担忧。 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主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么?试加以分析。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地绩效? 案例分析要点: 因为郭宁职位上升到了最高层,所以工作性质由原来的专业性到现在的综合性;由原来的技术性工作到现在的见识、判断、战略、用人;由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复杂性(生产、技术、人才、市场……),所以应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角色,锻炼自己的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资源分配等能力。 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市场分析、资源分配等能力是最重要的。他由于原来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所以不具有这些技能。 所以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战略你、决策、财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和分析、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资源分配等能力才能使公司取

五个经营决策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五个经营决策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在棋界有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它喻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科学的经营决策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而错误的经营决策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濒临险境。纵观世界各国,经营决策失败的有之,当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从以下的案例中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1985年,由马来西亚国营重工业公司和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合资2.8亿美元生产的新款汽车“沙格型”隆重推出市场。马来西亚政府视之为马来西亚工业的“光荣产品”,产品在推出后,销售量很快跌至低潮。经济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沙格型”汽车的一切配件都从日本运来,由于日元升值,使它的生产成本急涨,再加上马来西亚本身的经济不景气,所以汽车的销售量很少。此外,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在决定引进这种车型时,主要考虑到满足国内的需要,因此,技术上未达到先进国家的标准,无法出口。由于在目标市场决策中出现失误,“沙格型”汽车为马来西亚工业带来的好梦,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此例说明,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是确定决策目标。它作为评价和监测整个决策行动的准则,不断地影响、调整和控制着决策活动的过程,一旦目标错了,就会导致决策失败。 案例二:1962年,英法航空公司开始合作研制“协和”式超音速民航客机,其特点是快速、豪华、舒适。经过10多年的研制,耗资上亿英磅,终于在1975年研制成功。十几年时间的流逝,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威胁着西方世界,乘客和许多航空公司都因此而改变了对在航客机的要求。乘客的要求是票价不要太贵,航空公司的要求是节省能源,多载乘客,噪音小。但“协和”式飞机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要求。首先是噪音大,飞行时会产生极大的声响,有时甚至会震碎建筑物上的玻璃。再就是由于燃料价格增长快,运行费用也相应大大提高。这些情况表明,消费者对这种飞机需求量不会很大。因此,不应大批量投入生产。但是,由于公司没有决策运行控制计划,也没有重新进行评审,而且,飞机是由两国合作研制的,雇佣了大量人员参加这项工作,如果中途下马,就要大量解雇人员。上述情况使得飞机的研制生产决策不易中断,,后来两国对是否要继续协作研制生产这种飞机发生了争论,但由于缺乏决策运行控制机制,只能勉强将决策继续实施下去。结果,飞机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原来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此例说明,企业决策运行控制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一项决策在确定后,能否最后取得成功,除了决策本身性质的优劣外,还要依靠对决策运行的控制与调整,包括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在决策确定过程中各阶段的控制。 案例三: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了从规模上占领市场,大胆决策购买股权。1982年用2.5亿美元从美国英特尔公司手中买下了12%的股权,从而足以对付国内外电脑界的挑战;另一次是1983年,又以2.2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一家专门生产电讯设备的企业罗姆公司15%的股权,从而维持了办公室自动化设备方面的“霸王”地位。又如,早在1956年,美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盒式电视录相装置。可是美国公司只用它来生产一种非常昂贵的广播电台专用设备。而日本索尼的经营者通过分析论证,看到了电视录相装置一旦形成大批量生产,其价格势必降低,许多家庭可以购买得起此种录相装置。这样一来,家用电子产品这个市场就会扩大,如果马上开发研究家用电视录相装置,肯定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这一决策的成功,家用电视录相装置的市场一度被日本占去了90%多,而美国则长期处于劣势。 此例说明,经营决策正确,可以使企业在风雨变幻的市场上独居领先地位,并可保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四:1960年,爱奥库卡升为美国福特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他观察到6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