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008年第24卷第4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O08 Vo1.24

No.4

J0unla1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non

新形势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炊遂堂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当代农村体育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目标下,建设农村体育的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oo8)o4—0011—0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According to New Situation

Cuan Suitang

(sch of physical Education,h0y蛐g Normal College,Luoyang,471022,Herum,Claim)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lo西c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ural sports,ar puts for*'~d the idea ar 剐g 目esti0n of

deuelopingtonal sports∞the basis ofthe 8l ofbuilding a n socialism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s]:~orts;problem;suggestions 1 前言

农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农村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新审视新农村体育发展问题,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如何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将农村体育发展置于整个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与新农村建设进程联系在一起,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农村体育现状

2.1 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失调

在农村,我们常常看到,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而中年人由于受经济状况和生活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参与人数所占比例较小。此外,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女性除劳作时间外,其他时间都用来操持家务,辅导子女,很少有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导致男女比例失调,还有农村参加体育的人口比例也远不如城市。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城镇人口中有51.23%的人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中只有8.97%的人参加过,说明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

2.2 农村体育地域差异大

一是沿海农村体育比内地农村体育发展程度较高。据统计,东部地区(包括农村)平均每人拥有健身器材比中部要多1.59件,比西部多2.67件;中部又比西部多1.08件?1。二是在体育消费上的差距,内地农民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

育服装鞋帽和体育报刊杂志上,很少参加观看需消费的体育比赛和进行体育培训,并有近3成的居民没有体育消费,而沿海农村由于具备一定的条件,体育消费比较均衡。三是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两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沿海地区农民在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外,还重视体育的娱乐功能、情绪调节功能和交际功能,而内地居民对体育健身功能较重视,忽视体育的娱乐、情绪调节和交际功能,这也反映出两地农民的体育意识的强弱不同[2]。

2.3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运动项目单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当地政府又不够重视,造成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健身项目普遍单一。即使有的地区拥有场地和设施,活动场地也小,设备也较陈旧,且大多数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偿开放。据统计我国现有7O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79.18%,而占国土面积的83.15%并拥有6l%左右的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12%的体育场馆资源。

3 农村体育的发展机遇

3.1 北京2OO8年奥运会的举行

我国申奥成功以后,国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了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已经大大改变。2OO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会掀起一股体育热,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加快落后地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体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许多乡镇政府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广大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大大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锻炼价值逐渐认同,这一切都为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将推动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步伐,提升广大农民的需要层次,使他们逐渐由温饱需要向健康需要和享受需要的转变。

3.3 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普遍下降。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我国加快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市民化”后所具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结效应及融合效应将为进一步普及农村体育、扩大农村体育人口发挥重大作用。

4 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发展农村体育应立足于村落

农村体育,顾名思义,是指在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参与对象的身体锻炼活动。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体育是以乡镇为重点来加以推进的,小城镇体育因此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村落作为绝大多数农民的聚居地,其体育基础还依然薄弱。在实践中,农村体育局限于县城、乡镇,村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以扶助落后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雪炭工程”为例,在已经实施的三批“雪炭工程”中,大部分都是在县城建设体育场、体育馆和健身中心。所以,我们要打破唯“重点论”的思想。农村体育工作的重心应该下移,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应该在广大村落。只有解决好农民身边的体育场地、建设好农民身边的体育组织和开展好农民身边的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也才真正落

实到实处。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区交通不是很便利,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是以居住地为主,如果让村民经常去集镇进行体育活动,这不仅不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不太现实。因此,发展农村体育,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的工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农民实际,立足于村落,切切实实让农民享受到体育。

4.2 发展农村体育。主要是发展乡土体育

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和农民生活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是发展农村体育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说文化有“雅”、“俗”之分,那么体育运动项目也有“时尚”与“乡土”之别。如今很多地方实施的体育下乡、体育入村活动,如果没有找准与当地文化的契合点,或是只“播种”不“培育”,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农村体育建设形式要多元化,内容要体现农村和农民特点。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农民的兴趣,结合农村生活的特点,选择乡土特色的项目,给每个农民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因此,农村体育要深入发展,必须做好“农”字文章,树立特色观念,不断研究乡情、分析乡情,推广更多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集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于一体,

植根于百姓、易于开展、易于推广的新型特色健身项目。

4。3 发展农村体育,应注重乡镇文体站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将越来越紧密地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未来农村体育的管理模式走体育与文化结合的路子是切实可行的。加强基层乡镇文体站建设,是发展农村体育的着力点,也是农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的可靠组织保证。当前,农村体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层乡镇政府理应广泛宣传发动,让“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和体育相结合,让农村体育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体育是公益事业,农村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农村体育也确实需要有人员去组织和指导。在我国大多数乡镇没有独立的体育组织和专职体育干部的情况下,文化站应担当起体育组织和管理的职责,所以说,乡镇文体站建设至关重要。

4、4 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小、见效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它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整个农村,这是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在每个行政村建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既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也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真正造福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必将有效地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为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服务;而农村体育的整体水平也切实能

得到提高,体育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OO5,28(3).

[2]周传志,等.我国东南沿海和内地农村体育的比较研究[J].漳州

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

(1).

[4]郑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及发展思路[J].上海

体育学院学报,2OO5,(2).

[5]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

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OO6,(1O).

[6]王行水.呼唤乡风文明[J].求是,2OO6,(12).

[7]周军,左新荣.论体育的社会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收稿日期:2OO8—04—01

作者简介:炊遂堂(1951一),男,河南洛阳人,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 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技[2012]1号 【法宝提示】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发布部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 【发布日期】2012.02.03 【实施日期】2012.0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技〔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

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 现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方、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机制体制创新和长远发展,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 附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附件: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功能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 一、建设意义 1.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行动。 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中分别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社会化的农业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008年第24卷第4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O08 Vo1.24 No.4 J0unla1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non 新形势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炊遂堂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当代农村体育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目标下,建设农村体育的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oo8)o4—0011—0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According to New Situation

Cuan Suitang (sch of physical Education,h0y蛐g Normal College,Luoyang,471022,Herum,Claim)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lo西c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ural sports,ar puts for*'~d the idea ar 剐g 目esti0n of deuelopingtonal sports∞the basis ofthe 8l ofbuilding a n socialism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s]:~orts;problem;suggestions 1 前言 农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农村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新审视新农村体育发展问题,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如何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将农村体育发展置于整个国家经济社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人大考研-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郑风田

爱考机构- 人大考研-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风 田 个人博客: zft2000.blog.163./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102426.html,/zft2000 风田,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1994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与McGillUniversity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1996-1997 年在荷兰商学院(TheNetherlandsBusinessSchool )进修,2000-2001 年赴加拿大The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 经济系任客座教授。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 三农问题", 食品安全,农村产业集群与创业、企业与环境关系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3 项,国家自然基金 3 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福特基金会、国家留学基金委课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市科委、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育科学基金等10 多项,主持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办、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局等部委合作课题10多项,地方合作课题20多项。近年出版研究专著 2 部,主编 5 部,参编 4 部,主译校 2 部。主编教材 4 部,发表核心论文50 多篇,其他非核心论文40 多篇。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市农委、科委等部委项目评审专家。曾任德国GTZ等国际机 构咨询顾问,农业部环境污染普查专家组成员。 详细简历(DetailedCV ) 发表论文(按时间顺序) 1. 中国生物质利用政策演变与展望海兴风田; 彩虹;林业经济2008/10 2. 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农村药品“两网” 建设调查的实证分析风 田;傅晋华中国软科学2008/05 3. 研究综述: 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傅晋华;风田;财经学院学报2008/05 4.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海兴;王立群;风田; 农村经济2008/06 5. 我国企业采纳HACCP勺现状及发展对策刍议一一以市为例霞;风田;汤万金;咸奎桐;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01 6. 我国企业实施HACCP勺现状及其扩散机制研究霞;风田;汤万金;咸奎桐;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01 7. 新农村建设中勺农村文化: 现状、问题与对策风田;璐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8. 退耕还林工程土地选择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西南地区农户调查勺实证分析彧挥;高晓屹; 风田;中国软科学2007/10 9. 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社会发展勺实证分析——以省沽源县为例海兴;王立群;风田;林业经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研究院工作简报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工作简报 2014年第5期(总第10期) 2014年9月 目录 ★研究院积极筹备“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物联网开发使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研究院向昕泰休闲采摘园推广铁皮石斛种植项目

研究院积极筹备“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 由新农村研究院主办,中国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单位支持协办的“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定于2014年9月28日至30日在荆楚理工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程会强、中国农业大学孙振均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为了确保本次大会顺利召开,研究院多次与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北京卓峰博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商沟通,对与会者人员进行确定,精心安排与会人员的食宿等问题,准备会议所需的相关资料(会务指南、论文资料等),学术报告厅设施检查等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目前会议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荆门市相关领导、荆楚理工学院相关校领导及部门领导受邀参会,参会组成人员有全国各地学者、教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处相关人员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等,预计主要参会人员约100人(不包括旁听的学校师生)左右。大会将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生产》、《传统农区现代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荆门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思考》、《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区域农业生态安全》、《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报告,对我国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了解农业生态学科研究最新动态,探讨全球变化下农业生态学面临的新问题与最新研究方法,促进国内外农业生态学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国农业生态学研究水平及学科建设服务。会议还将对荆门本地农业的发展情况作研究讨论,届时将实地参观考察彭墩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单位为北京卓峰博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有中国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荆门市农业局、彭墩村。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农业经济类核心投稿地址

农业经济类核心投稿地址 1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会北京市西郊白石桥路30号(100081) 3 《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所长沙市马坡岭(410125) 4 《农业经济》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沈阳市东陵马官桥(110161) 5 《中国农垦经济》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西四砖塔胡同56号(100810) 6 《农场经济管理》黑龙江农场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会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41号(150036) 7 《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8 《林业经济》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安外胜古南星17楼(100029) 9 《农村经济》四川省农村经济学会成都市青羊宫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农村经济导刊》浙江农村工作办公室杭州市武林路戒坛寺巷25号宏昌宾馆写字楼一楼(310006) 12 《江苏农村经济》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7栋(210013) 13 《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4 《江西农业经济》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经济协会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农业厅大楼506室(330046) 15 《世界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100026) 16 《南方农村》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五山白石岗(510640) 17 《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农村经济培训中心,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学院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态经济》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昆明市五华山省政府18工程办公室(650021) 19 《农村发展论丛》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综合大楼二楼(330006) 20 《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白石桥路30号(100081) 21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2 《中国农业会计》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北京农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 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 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 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 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我的家乡为例 一、实践目的: 1.参与实践,体验生活,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了解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政策的实施状况。 3.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二、实践背景: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个小村庄,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也极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我村有极其幸运的被选为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各家门前的排水设施整洁通畅;文化大院里,村民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娱乐室里,村民们或下棋打扑克,或看报纸读书,其乐融融……这些场景是我村农民普通生活的缩影,更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三、实践内容: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为中央的好政策感到无比的欣慰。于是在这个暑假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简略的分析。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脚踏实地的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加大了农业科 技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突破。全县90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72.5公斤,总产33.5万吨(图1-1)。40万亩大蒜单产达1250公斤,总产50万吨,亩产值近4000元,总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秋粮种植面积50.9万亩,总产21万吨。由于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0%,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村民的收入增加非常重视,村两委的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在种蒜大户中积极宣传,鼓励他们发展,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使种蒜大户发展信心足,干劲大。他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今年以来积极筹划,扩大投资,通过上级的大力支持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我村的大蒜产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省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自去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入300多万元,现已基本建设结束,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自全县实行村财乡管以后,严格地履行财务审批手续,我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近年来村级财务化解明显,很少发生新的债务,村民政策负担为零。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城镇化发展研究综述 近期出版的主要书籍综述 《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李兵弟著 该书根据省域、市域、重点地区、县域、村镇等五个层面,精心选取了来自全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的25个案例,凝聚了众多“三农”领域、城乡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城乡规划管理实际工作者的才智与心血,展示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探索的多元化局面。该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9.68%。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处理好城镇与农村的发展问题,把城镇和农村作为有机的社会整体,把城镇的繁荣发展与农村的转型发展作为互相关联的发展进程,实现城镇与农村互促共进,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同时,该书还总结了部分地区和单位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比较全面地、正面地阐述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法理、基本技术和规划方法,对基层的大量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与规划方法的升华,坚持保护农民利益、集约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结合,为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科学指引。 《中国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著 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城镇化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我国城镇化的战略和总体思路,展望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基本趋势,研究了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了如何在统筹城乡中推进城镇化、共享城镇化的成果,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战略及推进模式研究》李强著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新农村的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新农村建设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农民生活、医疗状况 (2)农田生产状况 (3)农民文化、娱乐生活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 (2)农村整体及个人素质 (3) 资源浪费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党中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了“三农”问题,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在这几天的实地调查中,主要是调查与分析本地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目前所居住的乡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也提高了,不在像以前那样不方便。特别是村与村之间公路,村与镇之间公路,镇与镇之间公路的修建,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不在像从前那样,一下雨就是泥泞不堪。自从党和国家出台了免收农业税和增加农业津贴,使广大农民获益,并且提高了农民的务农积极性。生活上的改善在饮食出行上得到全面诠释。 正如前面所说的公路的修建是一方面,还有我们是依靠长江生活的,水资源丰富,但是以前都主要喝着自家的井水,实行新农村

建设后,改善了目前的自来水厂,为广大农民铺设了管道,让每村每户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于每个农民家庭而言,农村沼气天然气工程的开展,改善了牲畜粪便排放的问题,且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即改善了环境,又可以提供沼气能源。切减少了农村对煤气的需求,和对用木材、秸秆作为家用生活燃料的需求,同时通过沼气池发酵,再作为肥料供田天使用。 自从有了新农村建设,百姓的收入都增加了,许许多多的村民家都盖起了新楼,逐渐的告别了以前的平房。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与过去相比是显著提高。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看得起病,买得起药。经过采访得知,基本上每村每户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再加上最近两年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大多数村民都已参加,这些大大保障了农村的就医与养老。镇上的福利院的建设,为孤寡老人提供了保障,也让一些身有残疾无家庭保障的人得到关怀。 同时,农业相比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的的产量大大增加。到了收获的季节,村村户户都到田里观察作物是否可以收割,之后组织人手到田里劳作收获庄稼。因为现在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在收获粮食后往往会有富余并且通过出售农产品来增加收入。农耕方式也逐步从牛耕转向机械耕作。回想以前到了收获的季节,特别是夏季,家里收玉米时,人们都是天还没有亮就要到地里收割,自从引用机械劳作后,只要使用收割机就能完成十多个人花几个小时的劳作量。还有就是,曾经主要是牛耕,导致血吸虫传播泛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