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规划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规划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规划

大唐春生态茶园位于304省道管前镇段,距该城镇1公里,交通便利.海拔600米以上,茶山内峰峦叠翠,环境优美,常年云雾萦绕,地理、气候、自然生态条件极佳.目前拥有基地296亩.茶山自2009年开始,用全人工开垦挖山,人工锄草,一直以生态,绿色,有机为前提.为制作好茶健康茶为目标.

2011年,在原有基础现拟定对茶园进行以下改进:

一、茶园道路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份组成。

主干道设置路宽4米,路边种植桂花树及果树.里侧开设水沟.支路做为摩托车路,要求路宽1.5米,步道为茶园划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米.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在人行道路旁、言渔产渠道旁、

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以每2米为一株为宜.。

三、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在茶园各山包顶

部挖出蓄水池,并用钢筋混泥土固化.底部留用水管,与各个支道的茶园相连接作为自动喷灌水之用.同时为了避免水土流失,以利用科学调配水利资源.

四、安全用电及驱虫器冶虫。电路线路已申请,从东坑村引至到茶园,再在茶园内装置驱虫专用仪器.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紫阳县夏秋季高温多湿,茶园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一方面保证多采夏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生、快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茶园耕锄 夏秋季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二次,第一次5月中、下旬,第二次7月上、中旬,耕深7至8厘米。通过中耕除草,疏松采茶时践踏板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清除杂草,使茶树根系提高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力。熟化土壤,加厚耕作层。把表层较肥的土壤,连同其中的杂草,肥料、有机残落物翻入下层,供根系吸收利用。 秋季深耕改土:耕翻深度一般多在20至30厘米。深耕能把浅耕不到的下层土壤翻耕疏松,从而大大改善通气透水状况,提高蓄水供肥供水能力。深耕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雨季过后进行,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目的。条形茶园深耕顺茶行横向耕挖,泥土从下向上提,使茶行根颈部“上空下壅”。 浅耕培土:主要作用在幼龄茶园上,耕翻深度一般浅于10厘米。

其主要作用在于疏松茶园表层土壤,同时兼除杂草。由于深度较浅,对茶树根系损伤不多。幼龄茶园行间比较空旷,土壤直接受到日晒雨淋,容易形成板结层。因此,在生产上,茶园浅耕于一年中就要多次进行。 二、茶树合理修剪 1、生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每年10-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轻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3~5厘米剪去蓬面枝叶(或从蓬面往下压5-8厘米)为度。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略弧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经过轻修剪可以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密度,增强茶树长势。 (2)、深修剪:每年5-6月或9-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以剪除“鸡爪枝”层为度。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要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年限。 2、衰老低产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每年的5-6月或9-10月对育牙能力弱,对夹叶比重大,两轮间歇期长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原树高的1/3-1/2(离地高度30~50厘米)为宜。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树势恢复慢,影响产量。重修剪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茶园实际,特制定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地点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500亩。一是生态茶园1900亩,。二是在村老地块建设以台茶系列(台茶1号)为主的乌龙茶特色基地600亩(套种覆荫树),其中镇级特色基地500亩,村级特色基地100亩。 二、建设内容 2014年我镇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以套种云南樱花为主的覆荫树,共种植覆荫树2500亩,种植覆荫树20000株。在每亩种植9棵覆荫树的基础上(覆荫树每亩种植云南樱花树苗7株,坚果树苗种植2株),动员群众按标准放养茶树160株,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求 一是每亩按行距9米,株距8米的规格种植苗高不低于1.5米的覆荫树,二是按照行距1.5米,株距2.8米的规格每亩放养茶树160株,放养茶树要有标识。 四、政策补助 一是农户每户每亩在7月28日前打足40厘米×40厘米9个种植坑塘后,由镇人民政府补助苗高不低于1.5米的树苗,由农户在领到树苗的2天内完成种植,并进行管护。二是通过适当修枝或插标示物等形式,农户每亩按标准完成放养茶树160株。 农户完成以上两项建设内容后,并经县、镇两级验收通过,待县级拨付补助资金后,镇人民政府用县级拨付兑现我镇的生态茶园建设资金一次性补助农户每亩100元作为管护费。 五、时限要求 7月25日完成宣传动员和组织打塘工作;7月31日前完成每亩9株覆荫树种植;8月20日完成每亩160株茶树放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组织推进我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苗木筛选和采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材料、宣传栏、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苗木的选择和采购关,保证在7前31前按时种植。 (三)相关要求。各工作组要进村入组做好群众宣传动 员工作,按技术要求督促好覆荫树套种、茶树放养工作,并做到底数清,面积实。此次抽调工作时限至8月30日。 此方案,遵照执行。篇二:x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市、县茶产业暨生态茶园建设推进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确保我乡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顺利完成,特制订《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生态茶园项目建设书

巴南区双河口镇 太坪村生态茶园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项目建设地点:巴南区双河口镇太坪村项目建设时间:二○二年四月九日

一、项目背景 1.自然条件 双河口镇太坪村位于巴南区东北部,属三峡移民村和麻柳沿江开发区范畴村。地处北纬29°09′与29°47′,东经106°20′与107°00′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巴南麻柳嘴镇、长寿江南镇比邻,南与涪陵区新妙镇相连,西与木洞镇为邻,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东西宽2.9km,南北长2.3km,总幅员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下辖6个合作社,耕地面积3187亩,其中农田面积1850亩,土地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500亩。平均海拔约5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日照1134.0小时,高低海拔175—650米,平均气温摄氏18.6度。 项目拟建设在太坪村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两个合作社森林覆盖率高达60%,绿化率达96%。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平均气温18.6度,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0-95%,无霜期308天,土壤PH值5.5,有机质含量高。云雾多,湿度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工业等污染始种植优质茶叶的理想生态环境。 2.基础条件 太坪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南涪路横穿该村,正在修建的沿江高速公路在该村有一个出口,十二五期间拟修建的涪陵至机场的快速干道也将横穿该村,并规划

有1个出口在该村。据重庆市27公里,据长寿14公里,据涪陵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该村还修建有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10余公里,基本达到集中三户以上通人行便道,集中10户以上通公路的标准。在供电方面,双河口有35KV变电站一座,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电。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3.政策条件 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种植生态茶叶也符合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兴建生态茶园也符合双河口镇现代工贸旅游生态镇的打造要求,更符合巴南区的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1.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壮大茶叶茶叶的需要 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分被人民共识,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应运而生。茶叶已被公认为现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双河口镇产茶历史悠久,我镇生产的茶叶曾是明朝贡

新建茶园管理技术规范

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建园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武汉安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时间: 选择园地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主干道,园区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污染源,土壤理化性状良好,pH值4.5-6.5,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首先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成片集中的土地建立丰产茶园。其次,选择缓坡地带或坡度在30°~40°的坡地建立坡地茶园,也可建成丰产茶园。再次,充分利用山地、坡台地,经开垦后建成概念上的大茶园。 土层厚度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的砂质壤土,酸碱度PH值4.5~6.5;年雨量在15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8-25℃。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整个茶区符合“戴绿帽、束绿带、穿绿鞋”,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开沟建成等高梯地茶园,种植沟深0.6米,宽1.5-2米。台面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竹节沟,山顶、山箐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实现抗涝排水,保持水土作用。 茶园绿化 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栽种的速生优质树种,以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果树、经济树种为佳。茶园中覆荫树种选择:合欢、银杏、山苍子、天竺桂、油茶、桂花、等;在空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可选:香樟、香椿、苦楝、桂花、罗汉松、山茶花、杉木等,乔灌结合种植;防护林和山顶可选:杨梅、香樟、罗汉松、杉木、楠木等树种。 生态位配置:在以茶为主体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上、中、下三层结构,即树木-茶树-绿肥植物(矮杆)。茶园内覆荫树每亩种植乔木树8-10株,约30米茶行一株,错落有致栽培;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或适当密植。 绿化树管理:加强对防护林、行道树、覆荫树的肥培管理,提高成活率。当覆荫树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应及时进行适当整枝、修剪,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道路水利 适当拓宽茶园主干道和支道。主干道要便于农用车辆通行,利于运送茶园农资、鲜叶,支道不低于1.5米,形成方便的茶园交通网络。 主要建设排蓄水系统,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排蓄水系统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开挖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茶园内侧开竹节沟蓄水,园区选择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根据地形、水源和灌溉面积配套建设蓄水池、小水窖,铺设管道或开挖水渠,实现茶园水利,

茶园管理制度

茶园管理制度 一.建设要求 区位要求:交通便利,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规模要求: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开地条件和生态要求;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土壤PH值4.5-5.5.茶树栽种品种应为国家和省级无性系良种。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基地附近及上风口以及河道上游无明显和潜在的污染源,且土层深厚、养分较高,排水良好,起伏较小的坡地和能适应于机械作业需要的地域。 二、茶园规划 建设新茶园前,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对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度出具体的发展和实施方案。 1.道路规划。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 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道路网。 干道。干道是全国的交通要道,贯穿园内各作业单位,并与附近的交通公路等道路相衔接。道路宽2-3m,能供汽车来往行驶。 支道。宽1-2m,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 步道。宽0.5-1m,作为下地作业和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 2.水利规划。做好园区内排水沟、灌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沟 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

界处;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排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 水。 隔离沟。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隔离雨 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 纵沟。顺坡设置,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 横沟。与茶行平行设置,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 使蓄积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水排入纵沟。 3.生态环境规划 茶园建设还需做好生态环境的规划。重点做好茶园防护林带、 遮阴树(经济林)、风景树木、果树、花卉等规划设计,以形成 生态立体茶园,便于调节茶园综合生态链,增强幼年茶园抗病 害能力,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同时茶园还可规划套种如花生、 豆浆等农作物。 三、茶园建设 整理基地。我区田间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9月份作物收割完毕后就应该开始准备茶园开垦工作。山坡茶园在9月后及时砍掉杂灌开始准备茶园的建设。 坡地茶园建设:首先清理地面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恳,开垦深度应在50cm以上。除尽树根、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应在30cm 以上。 田地茶叶建设注意以下几点: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茶园管理是成年茶园创造高产优质、夺取当年丰产丰收、实现高效目标和幼年茶园培育强壮骨干树冠、迅速成园见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要不失时机的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成年采摘茶园管理: ㈠轻修剪:春季成年采摘茶园以轻修剪为主,剪去受冻枝叶、枯枝和鸡爪枝,一般剪去树冠蓬面10—15厘米,为越冬芽萌发、旺盛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修剪宜早进行。高山茶园修剪应在春分前即3月20日前结束,春季不宜进行深、重修剪。 ㈡耕锄追肥:利用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加、茶树逐渐恢复生长发育的有利时机,及时浅锄、松土,提高地温,蓄养水分,及时补充营养肥料,增施茶树容易吸收利用的无公害肥料(如有机复合肥等),禁用美国二铵和硝铵类肥料。耕锄深度为15—25厘米。每亩用肥量应掌握在30—50公斤,开沟施入覆土,沟深15—20厘米。应在3月20日前结束。 二、幼年茶园管理: ㈠定型修剪:对1年生、树高在25厘米以上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统一保留高度20—25厘米,其余全部剪去,在春分前后完成该项工作;对树高在50厘米左右的两年生茶树,可先采春茶,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统一保留树高45—50厘米,其余全部剪去。 ㈡浅锄追肥:为培养丰产型树冠,春季及时浅锄松土,锄去杂草,提高地温、蓄含水分和养分。耕锄深度15—25厘米,施肥开沟深度15—20厘米,亩施30—50公斤有机或无机复合肥等无公害肥料,为茶树旺盛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 三、新植无性系茶园管理: ㈠修剪保苗。为防止茶苗失水,在栽植后全面剪枝定型的基础上,迅速剪除萎蔫枝叶,最大限度减少茶苗叶片等表面蒸腾,减少茶苗水分散失。 ㈡灌水保湿。及时灌水,有明显干旱地块和失水茶苗的园地,确保晴天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使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保证茶苗不失水、不萎蔫。 ㈢合理间作。在茶园耕作行(大行)间套种一行豆科、绿肥或玉米,实现植物遮阴、改良土壤、增加收益之目的。 ㈣遮阴防晒。为阻止烈日直晒,选择搭棚、覆盖稻草、秸秆等质量轻、遮阴效果好、透气性强的材料,及时遮阴防晒,减少茶苗受晒失水。 (本资料非正式文件,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茶叶科学技术 二00六年第三期 26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李建梅 (福建省福安市社口农技站 福安355015) 摘要 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茶园必须严格选址和采用良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生产出富有营养品味好的茶叶,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使茶叶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茶园;选址;良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1 基地选择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与其他一年生作物相比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也比较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比较丰富,且年度间也比较稳定。茶园土壤中各元素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茶树是耐阴作物,光合作用饱和点较低,夏秋季强烈日照伴随干旱,往往会使茶树受害减产,甚至枯死;在冬季,低温寒风又会使茶树常常发生冻害,轻则枝叶枯焦,重则冻死。因此,生态茶园建立时应选择在自然条件良好,周围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有遮荫,能挡风,四季极端温差相对比较小的山区和半山区。维护好茶园及其周围的生物种落的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需要的稳定,是生态茶园建立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抗病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充分利用茶树自身的抗病虫性,是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 1.3 土壤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同时,还可通过养殖蚯蚓来增肥,并可改良土壤结构。生产茶园中杂草应结合耕锄予以清除,严禁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覆盖免耕技术,铺草与施有机肥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幼龄茶园中铺草或轮种绿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可在茶园行间梯壁种植绿肥饲料作物,使之达到保水,保肥,保土,以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1.4 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必须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 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危害。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强的病虫。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金杆菌Bt 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类,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赤眼蜂、茶园天敌蜘蛛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益虫的高峰期、糖醋液诱杀、性诱杀。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5 建立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作为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垂直结构上,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 组分 的生态位,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 林副产品 双丰收。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下转第27页) 科 技 园 地

最新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讲课教案

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日期:2015 年11月19日

一.基本概括 ①自然地理概括:本观光茶园设计在福建武夷山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全年降水量1960毫米,年均气温19.7℃。春季气温回升,春雨连绵,但常出现春寒。春末夏初(5~6月)为雨季,多暴雨。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盛夏,天气炎热。间或出现地区性雷阵雨和在台风影响下的降雨,雨后又常发生旱情。秋季气温逐降,雨量少,天气干燥。冬季多西北风,气温低,经常凝霜、结冰、下雪。 ②地形地貌概括:主要是以平整的场地为主。存在高差的地方,上、下层景观空间界线,一般釆用台阶或者平台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以绿化组团的形式对观景效果不佳、存在高差的挡墙、断面进行遮蔽处理。 ③区域社会经济概况:该区域经济主要靠旅游业和茶叶,每年政府都会花大资金开发旅游业,环境治理的不错,茶叶生产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茶叶是武夷山地区的龙头产业,但武夷山地处山区,与沿海城市经济还是差很多,所从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的不够好。 二.可行性分析 ①旅游资源分析:该茶园在武夷山地区,其突出的地貌是丹霞地貌,。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其中天游峰、虎啸岩是其代表景点,青龙大瀑布也不错,当然最好的是九曲漂流了另还有十八寨景区和一线天。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②区位条件分析:园区西临崇阳溪、东靠大王峰路,交通便利,在选址方面,符合了“应地制宜,合理选址”的原则。园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邻而建,与印象大红袍演艺区、茶叶博物馆共同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休闲项目组团。园区以风光秀美的武夷山自然风景区作为项目的整体背景。在园区内,可以仰望大王峰,远眺玉女峰,武夷山水的灵动秀美尽收眼底。 ③客源市场分析:茶园地处武夷山里,来武夷山旅游的人们经过此茶园可以到茶园驻足,感叹观光茶园的魅力。武夷山产的大红袍知名国内外,爬山爬累的人们来到茶园自然会来上一泡大红袍,享受武夷山的美景;此观光茶园主打武夷文化,能够吸引情操高的游客,来到观光茶园不仅可以享受美景,还可以品尝文化火锅,快哉快哉。所以茶园的客源市场自然不在话下。 ④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市场定位是面向爱茶人士,能提供一定消费的人群。茶园有武夷茶叶博物馆,武夷名丛展示园,来旅游的人们可以坐上观光车或者自己开车来到观光茶园(观光茶园与山脚通了公路)了解武夷茶叶文化和武夷名丛。经营策略是保证质量,提供好的服务,突出文化和休闲两个重点。此观光茶园规模要大,各项设施要齐全,要满足顾客需求,观光茶园要让顾客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使他们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 三.茶园规划与设计 ①主题思想: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用雕塑、壁画、铺装、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共同展示武夷茶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位为集休闲、游览、参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茶园。项目以展示武夷山传统茶文化和茶史,宣扬武夷茶文化,再现武夷

生态茶园建设 周建喜

生态茶园建设 作者:周建喜 第一节:茶园建设目标 茶园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要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实现茶园园林化、生态化、良种化,营造林与茶、茶与动物的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可循环发展的生态资源。 (一)、茶园园林化 在新形势下农业竞争中,生态资源是先决条件。国家农业区划总体范围内,结合上犹县的农业区域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建设园林化的现代标准茶园。做到新建茶园相对集中。或者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扩建使茶区连片、茶行成条,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根据园区地形地貌,按茶园要求头有带帽、脚有穿鞋,营造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环境,建设防护林、防风林,在水沟、水渠、道路以及茶园四周要大力种树,美化茶区生态环境。 (二)、茶园生态化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使园区生态有利于调控茶树病虫害,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打下基础。 (三)、茶园良种化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在建园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要根据实际生产的茶类,结合上犹县茶园所在地的生态条件确定主要栽培品种及搭配品种,合理利用不同良种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茶树良种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第二节:茶园园林化与生态化 长期以来,新建茶园不太注重茶园生态环境,园地周围很少人为种植林木,特别是片面强调集中成片所开垦的茶园更是如此,导致茶园植被单一、茶园裸露、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据四川乐山市天福观光茶园调查,园林有效区较无林空旷区明显降低了风速,提高了气温,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表1)。 (1)调查时间:土壤水分是2004年8月上旬,气温是2005年7月中旬。 (2)茶园东、西、北三面有多年生的松树及杂木次生林,树冠平均高度为3m。

茶园员工管理规范

基地生产管理规范 岗位职责: 生产经理: 1、负责执行和监管茶园年、季、月度生产作业。并学习制定生产计划。 2、负责每天观察和及时报告茶园病虫害、草、肥水情况。并定期做基地全面巡视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等生产工作,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 4、组织安排并督促基地人员全面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落实基地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 5、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和及时完成采购任务,做好采购记录(以便比价、议价)。 6、做好基地人员定期考核和评比; 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定期巡视基地的种植、养护、管理等现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纠正,实施种植、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生产指导: 1、负责制定茶园年、季、月度生产计划;

2、收集、记录生产报告,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指导、检查、监督生产。 3、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 4、考察与学习其他的白茶基地。 5、完成部分采购任务。 6、统筹管理生产基地。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 负责组织编制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负责组织、技术员、生产员、机械手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和评比; .负责组织拟定本部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及控制; 积极贯彻园区的管理方针与经营政策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以及设备、设施配置规划 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 负责按照生产规程要求组织安排施肥、灌溉、除草、防虫治病等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一、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时期,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春茶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早施催芽肥。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的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茶园比较,全年增产10%-20%。春肥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用量占全年总用量的40%-50%。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氮、磷、钾比例为3:1:1的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一般的投产茶园春肥亩施尿素30公斤配施磷钾肥。催芽肥在春茶萌发前2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25-35公斤化肥或速效性化肥在茶树根部周围开沟施用,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同时,在3月底或4月上旬茶树刚萌发时喷放“叶面素”、“爱农”、“一喷早”等叶面营养液,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但雨前、雨后和气温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2)浅耕松土。虽然大部分茶园秋、冬季进行了深翻,但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春茶前还应该浅耕1次,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同时浅耕能铲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病虫害防治。实行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春茶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危害,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如果需要应选用“天王星”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茶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适时采摘。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在春芽先期,茶叶品质优异,应及时采摘,以抓质量为主,每隔3-5天采一次。中期抓产量每隔4-5天采一次。后期采养结合。春茶采摘的关键是要适度嫩采,确保春茶开园早。根据新梢成熟度进行开采,成熟度以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为标准,春茶当采摘面上有60%左右的新梢达采摘标准时开采,大面积茶园应适当提前嫩采。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回加工厂,确保鲜叶原料洁净、新鲜,并适时加工茶叶。 (5)合理修剪。修剪宜在春茶萌发前30-40天进行,先修剪海拔稍低、东南坡向,树势较强的茶园,后修剪其它茶园。轻修剪的茶园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枯死枝”、“病虫枝”、“突生枝”,一般剪去5-7厘米。对分枝过密而树势弱或冻害严重的茶园,则要重剪,时间要延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6)预防倒春寒。预防倒春寒,可采取茶园覆盖,熏烟防冻等方法,但日常所用的,最简易的方法是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在茶树蓬面上覆盖稻草、薄膜、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护茶树抵御春寒的侵袭。

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技术 培养丰产型基地除了选用适宜优良品种外还需要合理剪采来培养育能力特强的树型,如光良种,没有培育理想的树型,一方面也影响良种品质形状。对幼龄树来说,务必从定植时开始抓起,根据品种分枝形状进行定型修剪,即茶苗移栽后,应立即进行定型修剪,留下3~4片真叶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顶芽,当腋芽萌发长到一芽4~5片叶时,枝条基本成熟时留2~3片叶采一芽二叶,夏秋季以同样的方法留叶分次采养,用以采代剪方法培养树冠骨架,在此基础上,次年春夏秋茶继续采 用“以采代剪”的方式培养树冠,冬季进行一次平剪为下年投产培养广阔密集采摘面,对于投产茶树来说也需要每年进行轻剪或深修剪,一方面有效控制树冠高度,另一方面不断更新产生枝条,提高树冠面育芽能力,同时运用合理采摘技术,适当留养,合理控制树冠能力幅度,这样才能有助茶树保持旺盛的育芽能力。 茶叶的采摘 采茶原则,一是坚持采养结合法,幼龄茶园在采摘时必须注意留养,保证以采摘时生长期内有一批新叶留养在树冠上,在采摘过程中注意采养结合技术,即“采面养底、采中养侧、采高养底、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采摘技术,这样既能保持树冠上有一定的叶面进行光合作用,为上面采摘一定的养分,促进多发芽和分枝数,扩大树冠采摘面从而达到产量、质量、养树三结合的目的。因此在采摘方面应注意春茶宜早采,嫩采名优茶和高中档茶,以留鱼叶为主,即《一叶初开为主》,夏茶应留1叶采摘秋茶适当留叶采茶原则。同时要注意及时采下对开叶,因为多叶不及时采开而留在树上,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也给茶树生长带来较多的弊端,如对开不及时采下来会抑制和推迟下批新梢发芽减少采茶批数,对开叶多占空间位置,叶片老化较快生长功能下降,影响光合作用也增加养分消耗,因此必须强调及时采下对开芽是一项增产的重要措施。 肥培管理 茶树生长得好坏,茶叶产量品质的高低与施肥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施用的肥料量营养成分相结合保证茶树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因此应坚持合理的科学施肥方法,现结合本文作者经历施肥方法如下: 以重施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飞为次冬施重肥每亩施花生饼10公斤猪鸡粪200公斤,茶叶专用肥30公斤,氮磷肥30公斤,混合搅拌均匀后开深沟施下,然后盖土施肥时间应在11月秋茶结束后最好。春茶结束前应加夏茶肥料,每亩施尿素30公斤或施粪水50担,夏茶技术

生态茶园项目建设书

xx双xx xx村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xx双xxxx村项目建设时间: 二○二年四月九日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 1.自然条件 双河口镇太坪村位于巴南区东北部,属三峡移民村和麻柳沿江开发区范畴村。地处北纬29°09′与29°47′,东经106°20′与107°00′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巴南麻柳嘴镇、长寿江南镇比邻,南与涪陵区新妙镇相连,西与木洞镇为邻,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东西宽 2.9km,xxxx 2.3km,总幅员面积约 6.5平方公里,下辖6个合作社,耕地面积3187亩,其中农田面积1850亩,土地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500亩。平均海拔约5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日照 1134.0小时,高低海拔175—650米,平均气温摄氏 18.6度。 项目拟建设在太坪村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两个合作社森林覆盖率高达60%,绿化率达96%。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平均气温 18.6度,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0-95%,无霜期308天,土壤PH 值 5.5,有机质含量高。云雾多,湿度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工业等污染始种植优质茶叶的理想生态环境。 2.基础条件

太坪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南涪路横穿该村,正在修建的沿江高速公路在该村有一个出口,十二五期间拟修建的涪陵至机场的快速干道也将横穿该村,并规划有1个出口在该村。据重庆市27公里,据长寿14公里,据涪陵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该村还修建有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10余公里,基本达到集中三户以上通人行便道,集中10户以上通公路的标准。在供电方面,双河口有35KV变电站一座,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电。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3.政策条件 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种植生态茶叶也符合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兴建生态茶园也符合双河口镇现代工贸旅游生态镇的打造要求,更符合巴南区的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1.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壮大茶叶的需要 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分被人民共识,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应运而生。茶叶已被公认为现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双河口镇产茶历史悠久,我镇生产的茶叶曾是明朝贡茶,有600多年历史。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优质良种茶叶栽培面积小,茶叶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差,村民管理较为懒散,茶叶产出较低。另一方面,茶叶加工落后,设备、工艺较低,产业组织程度低,制约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太坪村得资源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叶产业,同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我镇迫切需要新建生产茶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二)有利条件

浅析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及其环境品质

浅析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及其环境品质 发表时间:2018-10-16T16:03:20.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贺飞 [导读] 摘要:本文从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出发,分析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并对其环境品质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生态茶园的整体质量有所帮助。 四川中顾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1130 摘要:本文从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出发,分析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并对其环境品质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生态茶园的整体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质量 1引言 我国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农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是我国古老的经济作物,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将茶叶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浓厚人文特色和环境优势的生态景观,则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生态茶园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由于起步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生态茶园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则是推动生态茶园规范化建设的关键[1-2]。 2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原则 2.1一致性和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茶园中,景观设计的一致性是指茶园的空间与所设计的建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例如生态茶园营造的是一种绿色、自然、古朴、清新的空间感,而建筑物在材料选择以及颜色搭配上就应该与这一空间相配合,这样游客才能够根据建筑的性质来了解空间的内涵;景观设计的整体性是指在保证茶园完整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建筑物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看似不同,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并通过某些线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茶园。 2.2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虽然是一种人为设计的艺术,但是其最重要的是要突出“生态”的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运用茶园的自然资源,即首先从茶园的土壤、空气、地势、水资源等因素出发,进行茶园主体景观的设计,让观光旅游者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茶园的自然气息;其次,要根据茶园的地势地貌,设计亭台楼榭等人文景观,并尽量保证设计内容的自然、协调,让人文景观融入到自然之中,为整个茶园增添色彩。 2.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顾的原则 生态茶园不仅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宁静的休闲空间,更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文化的机会,这样在生态茶园中,人们不仅能够欣赏自然风光。更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基于此,设计者在设计生态茶园景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自然景观中恬淡自然的意境,以获得享受自然的乐趣:另一方面还应该适当增加人文景观,利用茶文化中遵礼、怡情、修身、养性的文化精髓,为游客提供精神享受和审美追求。 3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内容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场地分析。在景观设计之前,设计者应该通过系统的调查,掌握茶园的植被、水源、土壤、地形等自然资源以及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俗活动等人文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突出当地的茶文化:二、景观定位。生态茶园中需要设计多个景观,而每一个景观的内容、功能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文化展示型、历史名胜型、休闲度假型,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中应该明确定位,根据艺术、环境、经济的需要构建景观;三、分区设计,生态茶园一般会根据其功能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休闲区、服务区、观光区、生产区、示范区等,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突出各个区域的功能,还应该实现各区域的借鉴和互补;四、观光路线的设计,为减少生态茶园的建设成本,缓解游客对茶园的压力,设计者可以将一部分的观光路线与道路相连接。并最大限度地保证路线能够以最短的路径通往主要景点。 4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方法 4.1从传统造园方式中吸取精华 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不仅技艺精湛,更是在艺术和文化效果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从传统造园方式中吸收设计精华,是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艺术内涵的必然选择。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运用传统造园方式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主次结合,生态茶园中能够突出生态主题的景观应该放在景色绝佳、轴线交汇等视野比较开阔,游客习惯性游览路线上,同时搭配一些辅助性景观,强化主体效果;二、层次法,利用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是传统造园中一个经典手法,在生态茶园中,设计者可以利用前景、背景、中景之间的衬托关系,来丰富茶园层次:三、借景法,即不是所有的茶园景观都需要面面俱到地设计出来,设计者可以因势、因时借景,利用自然资源构成一个全新的景观。 4.2传递并发展茶文化 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适当融入茶文化,以提高生态茶园的文化内涵,在传递茶文化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要利用并提炼茶符号,如在休憩场所安置茶具、茶画、茶诗、茶艺等内容,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其次要利用色彩的协调提高景观与茶园的协调性,合理利用绿色,以营造自然、清新的观光氛围。 4.3构建丰富有序的景观空间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内容不仅要充分利用空间,还应该利用景观的层次来强化空间效果,扩大空间范围。生态茶园在设计景观空间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入VI处的景观设计,入口是生态茶园的起点,在入口处放置标志性的景观不仅能够强化游客的影响,还能够从整体上传递茶园的理念:其次,要做好茶园内部各个空间景观的过渡、组合,以突出不同空间内茶园的主题:再次,在不同空间的连接处,应该利用景观做好屏障,以实现空间效果的转折;最后,在茶园的核心位置设计主题性的景观,以保证茶园的艺术效果和生态效果。 5生态茶园的环境品质分析 5.1水资源因素 茶叶的种植需要一定的灌溉水,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生活用水的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

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文档 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二、项目选址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绝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 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

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本项目选择在固始县南部山区的武庙集镇黄土岭村,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00亩,其中新开茶梯120亩 三、茶园规划 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应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干道为整个茶园的交通要道,对内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对外与公路相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