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6886952.html,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作者:黄启程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08期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

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

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 ?简介:边坡的开挖、加固和防护,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中常涉及的工程项目,而边坡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边坡施 工中的监测工作还不够重视,往往是在工程出现险情时,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 开始考虑监测问题,导致工作被动,应该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就着手边坡变形监测工 作。 ?关键字: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边坡监测技术 边坡的开挖、加固和防护,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中常涉及的工程项目,而边坡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边坡施工中的监测工作还不够重视,往往是在工程出现险情时,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开始考虑监测问题,导致工作被动,应该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就着手边坡变形监测工作。 1 边坡变形监侧的作用 在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领域中,通过边坡工程的监测,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1 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并作出有关预测预报,为业主、施工单位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过程,合理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1.2 为防止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变提供及时支持。预测和预报滑坡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1. 3 监测已发生滑动破坏和加固处理后的滑坡,监测结果是评价滑坡处理效果的尺度。 1.4 为进行有关位移反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 2 边坡工程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边坡变形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和远程监测法等。 2.1 简易观测法 简易观测法是通过人工观测边坡中地表裂缝、鼓胀、沉降、坍塌、建筑物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

边坡变形监测 滑坡监测包括施工期监测和运行期监测网,两者统筹安排,结合布置。 5.2.2.1 运行期监测 (1)运行期主要根据设计监测布置图布置的位移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同时辅以地表巡视检查(记录滑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 (2)运行期监测第1 年每月观测2 次,以后每月观测1 次。(3)当位移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方面,以便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5.2.2.2 施工期监测 (1)施工期除运行期的测点外,边坡的桩顶均设表面水平位移测点,并于桩顶以下削坡以前起测,主要观测削坡开挖和锚固引起抗滑桩的变形。 (2)施工期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确定,但每月观测不少于2 次。 (3)施工期除采用以上各项监测设施进行定点监测外,还应特别重视对滑坡的巡视检查,及时记录滑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 (4)当位移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方面。 5.2.2.3 水平位移监测网

(1)水平位移监测网网点应根据现场情况选定,测点墩应坐落在稳定岩或原状土基上,并保证通视要求。 (2)网点的高程由施工高程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接测,固定点初始坐标由施工控制网施测。 (3)水平位移监测网按一等全测边测角网观测,观测要求按《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试行)的有关规定 执行。 (4)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每年观测1-2 次。 5.2.2.4 水平位移测点 水平位移测点的位移采用测边交会法观测,边长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1.0ppm)测距仪测量。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1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变形观测如下: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2.1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隧洞施工期收敛变形监测方案样本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1) 3 资源配置 (1) 3.1 人员配置 (1) 3.2 设备配置 (2) 4 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 5 隧洞变形监测方案 (3) 5.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3) 5.2 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 (3) 5.3 变形监测频率 (4) 5.4 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6 隧洞沉降观测 (6) 6.1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6) 6.2 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 (7) 6.3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8) 7 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 (8)

1 工程概况 吉林省中部供水辽源干线施工三标段工程项目位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辽县。标段桩号33+949~49+657, 线路全长15.708km。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隧洞、PCCP管道、钢管道、附属建筑物、交叉工程、出水闸工程、交通工程及其它临时工程等, 其中, 隧洞长11.347km, 成洞洞径2.6m; PCCP管道直径2.2m, 长3.937km; 钢管道( 包含钢管外包混凝土段) 直径2.2m, 长0.424 km。 本标段线路总体走向由北向南, 地势由高到低再到高, 地貌单元主要有河谷堆积地形(漫滩阶地)、剥蚀堆积地形(波状台地)和构造剥蚀地形(低山丘陵)。沿线山势起伏, 植被较发育, 洞室最大埋深135m。本标段穿越地层岩性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堆积、始渐新统泥岩和砂岩, 侵入岩为燕山及华力西期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其中2#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42.7%、Ⅲ类围岩占24. 0%、Ⅳ~Ⅴ类占33.3%。3#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20.9%、Ⅲ类围岩占33.9%、Ⅳ~Ⅴ类占45.2%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施工测量依据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Q/CR9218- 3 资源配置 3.1 人员配置 主要监测人员见表3.1。

浅析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浅析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核心提示:边坡变形监测对边坡稳定性的判断、防灾救灾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边坡地面变形监测方法有: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以及远程观测法;边坡地下变形监测方法有:测斜法、应变测量法、重锤法、时间域反射技术以及微震监测技术。 边坡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介质成份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对于不同的边坡工程,其成因、组成成份各不相同,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的分布更是千差万别,这样就决定了边坡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跟监测手段的高低与仪器设备的优劣息息相关,也与监测技术人员对岩土体介质的了解程度和工程情况的掌握程度密不可分[1]。因而对边坡进行监测时,应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边坡变形规律 从边坡变形的角度来划分,边坡的状态可分为初始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变形速率小,变形趋势不明显,一般在该阶段不一定发生破坏的征兆,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精度较高,侧重于长期监测。稳定蠕变阶段,边坡变形发展加快,有时变形宏观可见,坡面或坡顶可能出现张裂缝,坡脚也有可能出现剪切裂缝。此阶段位移量开始增大,监测系统设计要求测试敏感部位,量程和精度均要考虑[2]。加速蠕变阶段,边坡变形速率大,变形趋势明显,监测系统设计对监测仪器的要求可适当降低,侧重于短期监测。 边坡变形的监测内容包括:地面大地变形、地表裂缝、地下深部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具体的内容选择应根据边坡的等级、地质条件、加固结构特点等综合考虑。 2边坡地表变形监测方法 2.1简易观测法 简易观测法是通过人工观测边坡中坍塌、沉降、地面鼓胀、地表裂缝等现象,适用于监测发生病害的边坡,定期对崩坍、滑坡等宏观变形迹象进行观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趋势。简易观测法结合其它方法的监测结果,可以大致判定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并预测短时期内坡体的滑动趋势。简易观测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对于变形速率较大的边坡仍然是十分有效的监测方法。 2.2设站观测法 设站观测法是在边坡上设立变形观测点,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使用测量仪器定期测量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的一种监测方法。设站观测法包括近景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及GPS测量等。 2.3仪表观测法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探※※※※※※※※ 探※2008届学生 探※《变形监测》探※课程论文探※※※※※※※※ 变形监测方案 论文名称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0802601班班级 杨波,20号,姓名学号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院系 测绘工程专业 黄长军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 目录 、工程概 3 3

、监测内 3 3

三、监测实施流 四、报警方 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 六、监测技术要 七、人员及仪器 、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 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 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 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

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 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 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 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开挖施工准备 不需要 需要埋设监测仪器 测点仪器埋设 不正常 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 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 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 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 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技术 一、研究背景 中国黄土分布面积约为63.1万km2,约占国土面积6.6%,主要分布在北纬33°~47°,东经75°~127°之间。西部地区黄土分布面积约27. 5万km2,占中国黄土总面积的43.7%,占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50%—60%以上。 黄土分布区,沟壑纵横,黄土冲沟及河谷区谷坡陡峻,滑坡、崩塌、滑塌、泥流等地质灾害非常发育,给公路建设带来许多困难。而作为长大线状构造物的高速公路,在这沟壑纵横,谷坡陡峻的鸡爪形地貌背景下,由于一系列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大量开挖,形成黄土高边坡。如:陕西省铜川~黄陵一级公路,在黄土地区路线长度15km,因开挖路基,形成高度大于30m高边坡40余处,边坡最高达88m。

我国现行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只涉及到高度小于30米的路堑边坡的设计,而大于30米的公路黄土高边坡设计没有规范可循,对公路黄土高边坡防护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因如此,本课题将从西部地区非饱和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西部地区已建成公路黄土高边坡营运现状,黄土高边坡冲刷实验,黄土高边坡可靠度概念下的优化设计,黄土高边坡防护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便为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中黄土高边坡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黄土地区重大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点”与“面”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以及理论计算与实体工程验证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重点解决公路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坡型设计、边坡防护等技术难题,提出一套适合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设计和防护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公路黄土高边坡设计与防护的科学性与经济性,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路黄土高边坡地质结构模型研究;黄土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研究;非饱和黄土强度实验研究;公路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公路黄土高边坡推荐设计坡型研究;公路黄土高边坡防护技术研究;公路黄土高边坡防护决策支持系统研建。 三、主要研究成果 1、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总结出八类黄土高边坡地质结构模型,为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设计与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2、通过直剪、控制吸力的三轴试验与先进的三轴CT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结构强度与基质吸力(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及原状黄土剪切过程中的细观结构损伤规律,提出了实用的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公式和非线弹性本构模型,使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理论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3、首次开展了原状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结合CAT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黄土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得出黄土边坡起始剪切破坏发生于坡高1/3处、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II 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II 1.1.1 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II 1.1.2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III 1.1.3 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IV 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V 1.2.1 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V 1.2.2 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VII 1.2.3 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VIII 1.2.4 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VIII 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VIII 1.3.1 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VIII 1.3.2 变形监测的频率.................................................. X 1.3.3 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XI 1.3.4 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XI 第2章位移观测............................................................... XII 2.1 倾斜观测的陈述..................................................... XII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 2.3 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I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XIV 2.4.1 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XV 2.4.2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XVI 2.4.3 倾斜观测实例................................................. XVII 2.4.4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XVIII 2.5 裂缝观测........................................................... XIX 2.5.1 裂缝观测的概述................................................ XIX 2.5.2 裂缝观测的方法................................................. XX 2.6 挠度观测.......................................................... XXII 2.6.1 建筑物基础挠度观测........................................... XXII 2.6.2 弹性挠度观测................................................. XXII 2.6.3 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XXII 2.7 日照和风振变形监测............................................... XXIII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第一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班级 测绘工程 0841-08420-1021 科目变形监测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4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熟悉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进程 第一讲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2学时) 第二讲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2学时) 课后总结各种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三个方面的目的及三个方面的意义。 熟悉常见的几种变形监测技术,了解变形监测分析的内涵。 作业无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 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 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 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边坡变形监测

一、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 a在开始监测前,用全站仪对各测点反复测量多次,待数值稳定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坐标值,以后每次测量时用全站仪强制对中测出各个观测点的即时坐标,记录在专用观测表内,与初始坐标相比,计算出累计位移量。前后两次累计位移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位移量。观测结果当天处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根据实测结果及时提供边坡顶时间—水平位移曲线 b、在开始监测前,用高精度水准仪配合铟钢尺,对各测点反复测量多次,待数值稳定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高程值,以后每次测量时用高精度水准仪配合铟瓦尺用观测高程的方法测出各个观测点的高程,记录在专用观测表内,与初始高程相比,计算出累计沉降量。前后两次累计沉降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沉降量。观测结果当天处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根据实测结果及时提供边坡顶时间—沉降曲线(3)、监测频率观测时间应根据位移速率、施工现场情况、季节变化情况确定,原则上每周一次,雨季每周两次,暴雨之后连续三天,在边坡顶沉降位移加速期间和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时逐日连续观测。 (4)、观测数据整理 每次外业观测结束后按规范进行内业整理,按时提交监测成果资料。 (5)、观测数据应用 边坡变形按一级边坡控制,边坡变形的预警值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累计值大于35mm,日均位移速率大于2. 0mm/天;当坡顶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出现预警值后,监测人员应立即向建设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汇报,以利各方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 2、支护结构沉降和位移观测 按要求在支护结构顶部设置观测点,观测要求与方法同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 二、监测技术要求 1、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 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 (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

边坡监测合同

变形监测合同 国家测绘局 制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委托方(甲方): 承揽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测绘范围:(包括测区地点、面积、测区地理位置):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第二条测绘内容:(包括测绘项目和工作量等):附检测方案 本次监测工程内容: 1.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内容。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观测点共布设70个。 2.观测周期及频率:①所有观测点、测试设备的安装埋设均在边坡施工前完成,并测试各项目的初始读数;②监测工期为施工完工后2年;③在施工阶段,每3~5天观测一次,遇大雨应加密监测,并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其余情况下可延至5~7天观测一次。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警戒值)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大面积开挖施工阶段工期暂按90天计,测量次数暂定为15次;④边坡施工完毕后前期每月监测一次,当数值稳定后3~5月监测一次,测量次数暂定为5次;⑤预计观测总次数为20次。 第三条执行技术标准: 第四条测绘工程费: 1.取费依据:2002年修订本《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工程总价款: 82500 元 第五条甲方的义务: 1.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2 日内向乙方提交有关资料和提出技术要求。 2.自接到乙方编制的技术设计书之日起 5 日内完成技术设计书的审定工作。 3.应当负责保证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对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六条乙方的义务: 1.自收到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之日起,根据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于 2 日内完成技术设计书的编制,并交甲方审定。 2.自收到甲方对技术设计书同意实施的审定意见之日起 2 日内组织测绘队伍进场作业。 3.乙方应当根据技术设计书要求按合同工期确保测绘项目完成。 第七条测绘项目完成工期: 1.乙方进场时间:年月日。 2.每次观测外业完成,观测结果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口头预警通知现场甲方代表、监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期末试题

1监测网的平差基准包括(固定基准,重心基准,拟稳基准) 2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全球性,区域性,工程和局部性)3变形分析的研究内容通常可分为(几何分析,物理解释) 4变形监测的概念,意义,什么是变形监测的几何分析,物理解释 5变形监测方案的内容 6变形监测网设计的质量准则 7平均间隙法的基本思想 8.变形的频率取决于p45 9.P25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10对于监测网平差的参考系问题,经典平差采用固定基准,自由网平差采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采用拟稳基准 11要搞清变形的规律,必须分析引起变形的因素,对于大坝而言,引起变形的原因主要包括静水压力,坝体的温度变化,时效变化 12测量机器人P31 13常用的变形监测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14变形监测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到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分析与解释、变形预报 15 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模式可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两种 16 简述变形监测技术中,地面监测方法的优点 17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零类设计(基准设计)、一类设计(结构图形设计)、二类设计(观测值权的分配)、三类设计(网的改造或加密方案设计)。 18若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存在大的偏差, 则有两种可能现象: 误差引起(大误差或粗差);真实变形(突变)。 19变形监测网可分为两类:有固定基准的绝对网(参考网);没有绝对固定基准的相对网(自由网)。 20什么是变形监测的相对网、绝对网,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绝对网中,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对位移的参考点,这种监测网平差采用经典平差方法便可实现。 相对网中,由于全部网点均位于变形体上,没有必要的起算基准,是一种自由网,平差时存在参考系秩亏,为了分析变形,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变形参考系。 21下表为某坝2个坝段半年的水平位移观测资料,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相互检核的可能性试利用相关系数检验他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取置信水平α=0.01)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變形監測方案 論文名稱 邊坡變形監測方案 班級 0802601班 姓名學號 楊波(20號) 院 系 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專 業 測繪工程 指導老師 黃長軍 2012年 1月 1日 ※※※※※※※※※ ※※ ※※ ※ ※ ※※※※※※※※※ 2008届学生 《变形监测》 课程论文

目錄 一、工程概況: (3) 二、監測內容: (3) 三、監測實施流程 (3) 四、報警方法 (5) 五、監測點布置及監測方法 (6) 六、監測技術要求 (7) 七、人員及儀器設 (7)

一、工程概況: 本項目穿行於重丘地區の群山峻嶺之中,填深挖較多,深挖路塹和填路堤邊坡普遍存在,深挖路塹邊坡共29處(大於30米),填路堤邊坡6處。大部分路段坡度較陡,岩體破碎松軟,節理裂隙發育,斷裂構造對本標段路塹邊坡穩定性有一定の影響;地下水較發育,對邊坡の整體穩定性有一定の影響。 二、監測內容: 本標段邊坡監測主要是指路塹邊坡和路堤邊坡監測,監測內容為人工巡視、裂縫觀測、坡面觀測、路堤沉降觀測和水平位移觀測。 1、人工巡視和裂縫觀測:人工巡視是一項經常性の工作,我標將安排專人堅持每天進 行巡視。當坡體表面發現裂縫時監測組及時在裂縫處埋設裂縫觀測裝置,通過觀測裂縫の變化過程和變化規律來分析坡體の變形情況和破壞趨勢。 2、坡面觀測:邊坡坡面の變形觀測是指在平臺上設置坡面變形觀測點,利用精度為2″の全站儀進行觀測,采用直角坐標法量測。通過數據處理分析,分析坡面幾何外觀の變化情況,繪制坡面各點在施工過程中の水平位移變化情況,從而了解邊坡滑動範圍和滑動情況,提供預警信息,它是一種簡單,直接の宏觀監測方法。 3、路堤沉降觀測和水平位移觀測:沉降觀測主要通過埋設沉降板觀測路基の沉降情況,通過數據分析指導施工;水平位移觀測主要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邊樁觀測。 三、監測實施流程 邊坡監測工作與邊坡施工需要反複交叉開展,為了使邊坡監測工作與邊坡施工作業協調一致,特制定如下作業流程:

边坡检测

隧道工程 边坡施工安全监测设置及实施方案 (现场监测)

*******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一年三月----------------------- 页面2-----------------------

目录 一设计目标及要求 (3) 1.1 监测的内因 (3) 1.2 监测的外因 (3) 二设计原则 (3) 三主要监测项目说明 (3) 3.1 变形监测 (3) 3.2 土体松动监测 (4) 3.3 对加固用的材料进行监测 (4) 3.4 对土体压力进行监测 (4) 3.5 外部条件监测 (4)

四边坡安全管理监测设置及实施方案(现场监测) (4) 4.1 工程概况 (4) 4.2 监测方案 (4) 4.2.1 测点布置 (5) 4.2.2 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案 (5) 4.3 其他可补充监测技术 (6) 4.3.1 测斜监测 (6) 4.3.2 以“面”为监测对象的表面变形 (6) 4.3.3 钢筋等的辅助测量 (6)

----------------------- 页面3----------------------- 滑坡体监测初设概要及具体项目实施方案 一设计目标及要求 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工程的安全。边坡的安全监测以边坡岩体整体稳定性监测为主,兼顾局部滑动砌体稳定性监测。由于过大变形是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因此(地表和深部)变形监测是安全监测的重点。 1.1 监测的内因 边(滑)坡中存在的不利结构面常常是引起边(滑)破破坏的主要内在因素,故监测的重点对象是岩体中的这些结构面,监测测点应放在这些对象上或测孔应穿过这些对 象等。 1.2 监测的外因 开挖爆破和水的作用是影响边(滑)坡稳定的主要外因,施工期的质点振动速度、

(整理)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