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组应用教学反思

不等式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组郑翠英

本课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题意,由相等关系正确地建立方程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且有效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充分让时间留给学生,让讲台留给学生,让发现留给学生,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发扬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学生解决某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电池问题当中,学生能想出列方程组的方法,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实施新课程理念中的最大成功,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解题时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我还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采用引发指导、多样评价、鼓励肯定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能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跳出文本,活用教材。如:在探究1 使学生明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方程组的实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估算与精确计算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估算有时会有误差,要想得到正确数据,需要通过用数学知识精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基本不等式课例反思

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的“基本不等式 —— a b Jab ------ ”。下面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记录下来,愿与同行研讨。 2 — a b “基本不等式、ab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它 2 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 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 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 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提炼、完善基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自己分析证明方法, 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能力; 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进一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 - b的证明 2 过程。 教学难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5分钟)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华罗庚先生的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 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开场白:华罗庚先生有数学家的睿智、诗人的浪漫。同学们请说出华先生的这首诗表达 的思想。 生:“数形结合百般好”。

师:今天我们一同来体会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思想,尽快进入数学情景;为本节课问题 的探究指明方法,做下铺垫。给学生留下疑问,“我们要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什么问题呢如何 运用数形结合来研究问题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将要出现的探究问题充满期待。 (多媒体展示)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师: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这是大会的会标,其中的图案大家见过么生:见过。这是赵爽弦图。在初中曾用它证明过勾股定理。 师:我们还能在赵爽弦图中探究出什么信息呢 (多媒体展示) 问1 :同学们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见过这个图形吗 问2 :在此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 问3:若我们设图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x、y,你能用x、y表示四个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和吗你能用x、y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问4 :根据图形,比较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的不等关系,写出不 等式。 设计意图: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的赵爽弦图作为导入素材, 可使学生有熟悉的感觉,乐于探究新的知识。以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下 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若以教材的安排,以..a . 、、b分别代替a、b,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四个问题的设置,便于学生层层深入的研究,使研究方向更明确。 第二环节:(10分钟)学生探究、尝试解决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写出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适当时刻, 建议学生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学生在小组内部对比结果、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全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努力探究的精神。 师: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研究成果。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出x2 y2 2xy,也可能写出x2 y2 2xy。 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没有可能相等相等时,图形产生了怎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教案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案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三 班级:202、203 主备教师:沈良宏 参与教师:郭晓芳、龙新荣 审定教师:刘德清 一、教材分析:柯西不等式是人教A 版选修 4-5不等式选讲中的内容,是学生继均值不等式后学习的又一个经典不等式,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不等式的基本证明方法,和函数最值的求法,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三角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柯西不等式一般形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其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柯西不等式与其它基本不等式的关系,感悟柯西不等式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柯西不等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柯西不等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柯西不等式的一般形式、变形以及它与一些基本不等式的关系,柯西不等式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怎样使用柯西不等式. 五、教学准备 1、课时安排:1课时 2、学情分析:学生不仅已经掌握了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证明,让学生体会对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和代数法证明的不同之处. 3、教具选择:多媒体 实物展台 六、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法 七、教学过程 1、自主导学:一、创设问题情境,检查课后学习情况: 问题1:你知道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吗?有几种形式? 定理1:(二维柯西不等式)设d c b a ,,,均为实数,则22222)())((bd ac d c b a +≥++, 等号当且仅当bc ad =时成立. 定理2:(向量形式)设α ,β 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αβαβ? ≥,其中等号当且仅 当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即两个向量共线)时成立. 定理3:(三角形不等式)设332211,,,,,y x y x y x 为任意实数,则: 231231232232221221)()()()()()(y y x x y y x x y y x x -+-≥-+-+-+- 问题2:你会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下面的两个不等式吗? (1)222a b ab +≥ (2)2221()2 a b a b ++≥ 解析: (1)2222222222))()(2),)(2)a b a b ab ab ab a b ab +++=+∵((≥∴(≥

9.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1]

9.2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学反思 安阳市第十一中学陈丽娜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找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及带有字母的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学中我采用类比(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只是最后系数化为1不同,其它的步骤是相同的,强调最后一步“负变,正不变”,学生掌握得很好。并强调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可以画简易数轴,“<”是向左拐,“>”是向右拐,空心是不包含,实心是包含。让学生在易错点上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探究新知的环节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尝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在课堂的整体把握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学生整体回答时,都非常认真、投

入,整个班的班风、班貌非常好。课堂巡视时特别关注与学生的交流,能及时肯定、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板书,自己讲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本节课的几点遗憾: 1、在例1的处理上有点稍快,虽然强调了易错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部分学困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应加强跟踪训练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 2、在列不等式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懂如何用不等式表示“负数”、“正数”、“非正数”、“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其实质内涵,为后面的应用题作准备, 3、部分学生虽然会做题,但是由于粗心导致出错,说明细心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掌握还是不踏实,在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养成细致、耐心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渗透到解题中。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换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尽力做到每一次都是精彩的课堂!

人教版数学高二(人教A版选修4-5)1.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素材

打印版 打印版 第0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引入: 不等关系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数学关系。《列子?汤问》中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就从侧面表明了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管的直截面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电灯挂在写字台上方怎样的高度最亮?”、“用一块正方形白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要使制成的盒子的容积最大,应当剪去多大的小正方形?”等,都属于不等关系的问题,需要借助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才能得到解决。而且,不等式在数学研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专题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柯西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它们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和它的简单应用等。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还可从引言中实际问题出发,说明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加糖甜更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a b ,加入m 克糖 后的糖水浓度为m a m b ++,只要证m a m b ++>a b 即可。怎么证呢?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 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实数的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可知: 0>-?>b a b a 0=-?=b a b a 0<-?b ,那么bb 。(对称性) ②如果a>b ,且b>c ,那么a>c ,即a>b ,b>c ?a>c 。 ③如果a>b ,那么a+c>b+c ,即a>b ?a+c>b+c 。 推论:如果a>b ,且c>d ,那么a+c>b+d .即a>b , c>d ?a+c>b+d . ④如果a>b ,且c>0,那么ac>bc ;如果a>b ,且c<0,那么ac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⑥如果a> 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三、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b ,cb-d . 例2 已知a>b>0,c<0,求证:b c a c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 反思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房县城关四中黄小妹 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

面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为了照顾学困生,让学生起来回答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蕴育自信,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认识不等式教学反思

认识不等式教学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等式是中学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和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不等关系,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早就有所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使学生对不等式有较完整的认识。 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不等式的相关定义,根据题意列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已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行”,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在”,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这节内容《认识不等式》我就是抱着这种的思想理念去设计的。用5个例子分别得出了五种不等号,为接下来概念的得出作了铺垫。 根据刚才得出的五个式子,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这几个关系式的共同特点,很顺利的得出了不等式的概念。学生了解了概念后马上让他们开启自己的智慧大门:判断下列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并能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通过了这些练习之后,我想学生应该对不等式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我出示一道列不等式的例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列不等式并能注意到其中表示不等的关键词语,为了验证掌握情况,我利用了2个练习。 在过渡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一个实数,将不等式的范围分解成无数个实数,借此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在数轴上表示无数个实数(不等式)的方法,特别提醒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应确定实心点或空心圈以及方向。由于这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简单的不等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分析和归纳。 一节课下来内容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反映情况却不是很好,我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不等的现象,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但是 学生对于能不能相等的情况还比较模糊,要注重题意的理解。 ②在得出概念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仍旧没有掌握关键,应该着重强调学生 要关注有没有不等号,与是否含有未知数无关。 ③在列不等式时重点还是应该找寻数量关系中表示不等的词语,让学生多练 习为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另外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学习不等式时的练习应该全都是不等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尽量减少因审题不清所产生的错误。 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是本节课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由于学生的数轴基础知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数轴三要素进行强调,所以使得不等式的表示学得很困难。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由于归纳出一般情况的不等式表示,使得学生在表示具体数值的不等式时遗漏了原点和单位长度,这是我在教学中的疏忽。 ⑤总结课堂内容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概念的好机会,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随时创新的学习方法。本应该全部让学生自己得出,由于课堂时间不够,一部分由学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另外总觉得自己小结是语言匮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形式多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改正缺点,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多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甘溪中学:黄彦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的重点,在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因而这节内容我更 加费劲心思的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上较合理,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 课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进一步理 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 了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体 现出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弄清其区 别与联系。 (1)从概念上来说:两者化简后,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 等于零;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2)从解法上来看:两者经过变形,都把左边变成含未知数(如x)的一次单项式, 右边变成已知数,解法的五个步骤也完全相同;但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 数时,不等号要变号,而方程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 (3)从解的情况来看: 1、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 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 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 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反思 错误分析引入有效的提问,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 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提问中, 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在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基础上,类 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等号”与“不等号”的不同,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又有点差别,特别是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不同,加深 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的理解。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课堂教学提问中,由易到难, 深入浅出,尽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会做。 三、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识,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 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 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 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板书过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各个环节中,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 发展过程中来。 本节课较好的方面: 1、本节课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注意分层教学的开展; 2、课程内容前后呼应,前面练习能够为后面的例题作准备。 3、设计学案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检查。 不足方面: 引入部分练习所用时间太长,讲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太细致,导致了后段时 间紧,部分内容不能完成。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 题目: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别掌握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及对应的几何意义,掌握三个推 论。 2.能力目标:首先让同学们知道微分中值定理包括四大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 日定理、柯西定理、泰勒定理),然后通过学习罗尔定理,类比学习理解拉格 朗日定理,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和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数形结合的 思想,以及严密的思维方法,从而亲近数学,爱上数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定理是基石,只有基石牢固,大厦才能建的 高。 2.难点: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的应用与推广,以及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讲授和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板书与课件相结合 五、教学基本流程:

六、教学 情境设计(1学时): 1、知识回顾 费马定理:设函数)(x f 在0x 的某领域内有定义,且在0x 可导。若0x 为f 的极值点,则必有0)(0='x f 。它的几何意义在于:若函数)('x f 在=x 0x 可导,那么在该点的切线平行于x 轴。 2、引出定理,探究案例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导数的应用中起着桥梁作用,它包括 四大定理,分别是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定理,先学习拉格朗日定理的预备定理——罗尔定理。 定理 6.1 (罗尔(Rolle )中值定理) 若函数f 满足如下条件: (i)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 (ii)f 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 (iii)()()b f a f =, 则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 ()0='ξf . ()1 罗尔定理的几何意义是说:在每一点都可导的一段连续曲线上,如果曲线的两端点高度相等,则至少存在一条水平切线(图6—1).

不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使得我这次的转正课能够顺利完成。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前辈老师讲课,我显得紧张。特别是我们初一数学科组的各位老师建言献策,给了我充分的鼓励与帮助,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设计“不等式的性质”学习卷。在集备组的多次建议修改下,我把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不等式这三个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基本思路是:用比较数的大小引进不等式的概念;利用表格对不等式两边进行运算来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并展开小组讨论加深对不等式性质3的认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x a a >是常数的形式(其实就是解简单不等式,但本节课还没出现“方程的解”这个概念)。 本节课用的是平行班,强调的是实用性。从新课到练习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讨论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自己在这节公开课吸取的经验是: 1、 充分准备是保证。从怎么引入怎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及探索性质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写了份大概的讲话稿,在脑海里反复演练,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 2、 专业术语阐述不够清楚,需要加强。部分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是负数”、“是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理解不清,我只是从字面上给予解释,并没有对学生为什么出错进行深究,导致学生在复习回顾环节出错又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出错。 3、 对性质3这个难度的教学不够。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了对性质3的探索,但由于我对设计意图没有说清楚,导致有几个小组在不等式两边乘了不同的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教学完全回避了(我以为除法都可以化作乘法来做,所以讲乘法就够了),结果学生在遇到250>-化作25x <-之类的题目都卡住了。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创新应用教学案:第三讲第1节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核心必知] 1.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1)若a ,b ,c ,d 都是实数,则(a 2+b 2)(c 2+d 2)≥(ac +bd )2,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 (2)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推论: (a +b )(c +d )(a ,b ,c ,d 为非负实数); a 2+b 2·c 2+d 2≥|ac +bd |(a ,b ,c ,d ∈R ); a 2+b 2·c 2+d 2≥|ac |+|bd |(a ,b ,c ,d ∈R ). 2.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 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 3.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1)x 21+y 21+x 22+y 22x 1,y 1,x 2,y 2∈R ). (2)推论: (x 1-x 3)2+(y 1-y 3)2+(x 2-x 3)2+(y 2-y 3)2≥ (x 1,x 2,x 3,y 1,y 2,y 3∈R ). [问题思考] 1.在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代数形式中,取等号的条件可以写成a b =c d 吗? 提示:不可以.当b ·d =0时,柯西不等式成立,但a b =c d 不成立.

2.不等式x21+y21+x22+y22≥(x1-x2)2+(y1-y2)2 (x1,x2,y1,y2∈R)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当且仅当P1(x1,y1),P2(x2,y2),O(0,0)三点共线, 且P1,P2在原点两旁时,等号成立.2·a2+c2≥a+c, 设a,b,c为正数,求证:a2+b2+b2+c2+a2+c2≥2(a+b+c).[精讲详析]本题考查柯西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需要根据不等式的结构,分别使用柯西不等式,然后将各组不等式相加即可.由柯西不等式:a2+b2·12+12≥a+b,即2·a2+b2≥a+b, 同理:2·b2+c2≥b+c,2·a2+c2≥a+c, 将上面三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得: 2(a2+b2+b2+c2+a2+c2)≥2(a+b+c), ∴a2+b2+b2+c2+a2+c2≥2·(a+b+c). 利用二维柯西不等式的代数形式证题时,要抓住不等式的基本特征: (a2+b2)(c2+d2)≥(ac+bd)2,其中a,b,c,d∈R或(a+b)·(c+d)≥(ac+bd)2,其中a,b,c,d∈R+. 1.设a1,a2,a3为正数,求证:a31+a21a2+a1a22+a32+a32+a22a3+a2a23+a33+a33+a23a1+a3a21+a31≥2(a31+a32+a33). 证明:因为a31+a21a2+a1a22+a32=(a1+a2)·(a21+a22),

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互动。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还不错。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成功之处: 1、复习引入让学生更易接受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类比探究新知让学生更易把握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3、分析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的异同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4、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习事半功倍 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在白板上及时书写,修改错误之处,都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时间。 二、不足之处 1、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导致后面的目标检测部分课上没有时间完成。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时,语言规范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回答问题的思路脉络,在这里花费了很多时间。 3、整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把握的不是很恰当,主要是由于课前预设不到位。 4、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表扬性语言很单一而且生涩。 三、改进措施 针对本节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备课,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前,充分预判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处理方法,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问题要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 如果重新讲这节课,我会缩短探究不等式的性质的时间,因为类比等式的性质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要重点强调不等式的性质3,这样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易出错的问题比如不等式的性质3的应用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教不等式这一章,起步时总会小看它,认为只要加强和等式及方程的类比,学好这一章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每每都没有忘记采用二者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岂不都还算顺利,而进行到不等式的应用,解决不等式中的参数问题和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时,学生总会出现比较大面积的学困现象,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一考试也会成绩平平。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以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规律都很透彻地讲清楚了,谁知学生并没有明白。什么原因,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教师总是主观上认为学生应该学好了等式性质,能很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熟练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很多学生淡忘了,或者学方程时根本就没有学好,由于没有坚实的“一”,老师希望能从二者的类比中反出“三”来,显然为难了学生,必然会出现让老师失望的结果。 其次,老师心情过于急切,总想一下子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尽快传授给学生,往往会在学生缺少足够的训练,缺少自己对问题规律性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者就急匆匆地将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组、求特殊解,解决参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抛了出来,变成了活生生地灌输,往往教师课堂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好学的也只是生硬记住了方法和规律,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应用,谈何容易?更何况,大批学生对灌注的方法理论还没留下多少痕迹呢?

其三,课堂教学和考试在标高上出现了较大差异,所学到的解决比较浅显的问题的经验,一下子解决问题条件更隐蔽,信息更复杂,知识考查更灵活,难度更深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总会造成思考中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考不出好成绩自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不等式这一章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会解决以下几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从第一节课起,就要结合新课讲授,有意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范例讲授,并要有意识地安排针对训练,不要指望学生自己能利用基本的知识去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关键点都明白是性质三的理解和应用,怎样将这一重点和难点强化肯定要讲究方法。我想不管有多么多的方法,有效途径无外乎强化记忆,针对性强化训练,尤其是对含有字母的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能力训练。数字向字母的拓展在哪一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上都是一个难点,老师说字母就是表示数的,和数字一样的处理,课学生就是认为太不一样了。常常是具体数字的问题一学就会,一变成字母就傻眼。知识传授时及时对规律进行字母化的符号表示,多组织几轮训练可能对问题突破有一定帮助。字母的抽象性是一道横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渡中一道坎。这个问题怎样突破很有研究的价值,我目前是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难点的好方法。 二是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求它们的特殊解。这个属于纯粹的解法问题,求特殊解只是在求出解集后将特殊对象罗列出来即可,这一类问题主要看计算功底,是全章学习的基础,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当堂当面的过关训练,力求人人过关,计算能力薄弱的要贯穿始终,

柯西不等式教学设计

3.1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乃至本讲的编写意图不是仅仅介绍经典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而是更希 望能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经典不等式的简单应用,提高学生运用重要数学 结论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即在理解重要数学结论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面临的具 体问题与重要数学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善于利用这样的联系,应用重要数学 结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材分析: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是人教A 版教材选修4-5第三讲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 继学习均值不等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经典不等式,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一方面巩固了前面证明不等式及求最值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与后面学习的 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及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有着相通的研究方法,是从特殊 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本节教学的核心是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几何意义以及它 的简单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不仅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证明方法,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逻辑推 理能力,学生对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学生知识的“最 近发展区”。另外授课班级是高二年级(4)班,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二维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其几何意义。 (2)能用二维柯西不等式解决简单的证明问题及求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简单介绍法国数学家柯西,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 (2)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认识两种形式的等价关系;应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 六、教学过程 (一)定理探究 设α ,β 为平面上以原点O 为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坐标α =(b a ,) β =(d c ,)那么它们的数量积为ac bd αβ→→?=+而22||a b α→=+,22||c d β=+ ||||cos αβαβθ?=?? ,cos 1θ≤ ||||||αβαβ∴ ?≤? ,其中等号当且仅当两个向量共线时成立。 定理:(二维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 ,β 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 ||||||αβαβ?≤? ,当且仅当β 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k αβ= 时等号成立。 用向量坐标表示不等式||||||αβαβ?≤? ,得2222||d c b a bd ac +?+≤+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这一节,又是不如意的一节。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内容,书上很少,用算式把不等式的后两个基本性质得出来,就是应用了。我觉得缺点什么,上课的效果也告诉我学生觉得很简单,都不用讲,居然还用了两节课。回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不教也会”,那么到底该教什么?内容是关于字母表示数。我这节的情况雷同。 课前定了目标:1.对比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化简不等式;3.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比较大小。 后来看了些资料,又重新制定了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任意实数a、b的大小关系;3.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不等式公理:a>b←→a-b>0,a<0.(后来发现,时间仓促,我没理解这个不等式公理的作用。) 因为英语老师外出培训,调给我一节课,加上早自习就是三节,周五早自习是例行周考,发放了1.3-1.4的小试卷,后面两节中间隔着课间操。下面先回顾前一节的状况: 做了简单的课件,内容如下图: 怎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初步接触的不等式呢?我带着困惑打开了第一个问题,问学生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提法。大家明显也一头雾水,有人喊起我前面试翻页笔时看到的平面坐标系。 师:我承认是这么准备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继续不解。)

我只好问大家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异口同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师:咱们还没学呢,要用它先得…… 生:“证明!”(杨健和季全博一起说。) 师:对,还没有经过论证正确性的东西,要暂且放下不能用。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继续引导,)如果这里<的位置是=,咱们能解决吧?(我写下x+4=0。学生们大声说x=-4。) 师:嗯,你用的什么办法? 生:等式的基本性质1。 师:嗯,这是用代数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可不可以数形结合,用图像法解方程呢?(有人回忆起了二元一次方程组,顺势回顾了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整个过程,梳理出先将该方程当成函数值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对待,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得到一条直线,然后找这条直线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写出它的横坐标,即可解得该方程。)梳理完之后,我板书展示了这一过程,就势追问: 师:可否用此图解决不等式x+4>0呢? 生:应该可以。 (师继续展示,将横轴上-4的位置挖空并向右覆盖) 师:这便是能使函数值大于零的x的范围,可以表示为…… 生:x>-4。 (展示完毕,由学生来试一试,完成-x+4<0和3x-6>0的函数图象求解。) (张宁宁和李小伟分别进行了两道题目的解决,张完成下台,李画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 知识与技能 目标[来源: 学科网 ZXXK] 1.掌握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来源.Com] 过程与方法 目标 2.培养将实际问题向数学模型转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3.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 点 会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 点 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调整意见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⑴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一般情况下,问什么设什么(直接设未知 数法). 当然还有“间接设未知数法”“设辅助未 知数法”. ⑵列:根据所设未知数和找到的等量关系列方 程. ⑶解: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⑷答:检验所求解,写出答案 类比列一元一次方 程解应用题的一般 步骤,使学生联想列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 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问题探究新知新课导入: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 并且又 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 元商品 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 计购买 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 顾客怎 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分析: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100 元 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 50 元 后。 分类讨论: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 两店购 物花费有区别么?(消费一样)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而不超过 100,则 在哪家购物花费小?(乙店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则在甲 开门见山,直接提 出节学习目标,强化 本章的中心问题.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 问题展开讨论,突出 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思想 引导学生探寻解题 思路并对各种发生 的情况进行分析,培 养学生的分类讨论 思想。 规范解题步骤,培养 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表达的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检验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教学目标】 认识二维柯西不等式的几种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 并会证明二维柯西不等式及向量形式。 【教学重点】 会证明二维柯西不等式及三角不等式。 【教学难点】 理解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二元均值不等式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 (0,0)2a b a b +>>及几种变式。 2.练习:已知A .B .C .d 为实数,求证22222()()()a b c d ac bd ++≥+ 证法:(比较法)22222()()()a b c d ac bd ++-+=…=2()0ad bc -≥ 二、讲授新课: 1. 柯西不等式: ① 提出定理1:若A .B .C .d 为实数,则22222()()()a b c d ac bd ++≥+。 → 即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 什么时候取等号? ② 讨论: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其它证明方法? 证法二:(综合法)222222222222()()a b c d a c a d b c b d ++=+++ 222()()()ac bd ad bc ac bd =++-≥+。 (要点:展开→配方) 证法三:(向量法)设向量(,)m a b =,(,)n c d =,则2||m a =+2||n c d =+ ∵ m n ac bd ?=+,且||||cos ,m n m n m n ?=<>,则||||||m n m n ?≤。 ∴ …。。 证法四:(函数法)设22222()()2()f x a b x ac bd x c d =+-+++,则 22()()()f x ax c bx d =-+-≥0恒成立。 ∴ 22222[2()]4()()ac bd a b c d ?=-+-++≤0,即…。。

《不等式的性质(2)》的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反思 大悟县实验中学李汉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学会运用类比的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其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学,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一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是:引导探索,讲授新课。三是:运用新知,例题讲解。四是:知识反馈,巩固新知。五是:课堂小结,收获新知。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本课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了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他们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在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教材格局。本节课对教材做出了全新的调整,注意以问题为线索来探究不等式的解法,在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放开手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自我“,真正构建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