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

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
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

————————————————————————————————作者:————————————————————————————————日期:

2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贪玩,特别是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比较被动,也就是说如果让他在玩耍玩和学习质上选择,多数的孩子会选择玩耍,而且玩耍多长时间他们都不觉得苦和累。而让他们学习就会觉得时间长且又乏又困,多动一笔也很不情愿。怎么办呢?下面的方法仅供你参考:

首先,赏识孩子,对孩子有信心。尤其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鼓励首先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进而达到建立自信,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生存,要生存就需要一定的本领,这些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学习而获得的,只有学习到了一定的本事,将来才能生存,所以,大家都把他们称之为学生。他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明天的生存本领,学生不学习,学不好生存的本领,将来就无法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里生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是无条件的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第三,要让孩子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预习、复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要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先做必须要做的事,然后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必须要做的事没有完成,就不能从事其它活动,这一点必须要求明确。所以父母要严格把好了这一关,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孩子的自觉行动。

第四,要给孩子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到了学习的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给学习让道,要让孩子明白持之以恒是做事成功的关键。

第五,父母、长辈要当好孩子的榜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十分深刻地揭示了父母的教育的行为影响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良好的为人处事,融洽的家庭氛围,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乐群、竞争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和对孩子意愿的尊重与重视,就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好的促进剂。也就是说,父母的人生态度、做人做事的品格以及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每天应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你把这些事情推诿、拖沓以及应付,那么你打孩子也就会像你一样,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父母首先应该是孩子的表率——做事要有自觉性,这样才能对子女有较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只有自觉主动,才能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第二,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第三,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干扰,抵制各种诱惑。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你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在学习时你要劝告旁人不要随意打扰你,不要大声喧闹,你还要把书桌和书本、文具等收拾整齐。对于各种不利于按计划学习的诱惑,你要勇于抑制自己的欲望。

第四,防止惰性的侵扰。人总是有惰性的,你稍不注意,惰性便会发作,使你无法再坚持学习。所以你要时刻提防惰性的侵人,否则,你就会越来越懒散,以致最终放弃学习。要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克制惰性的发作。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

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性。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自我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帮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要让孩子知道“可以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增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由于孩子有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点,家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道德环境,并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儿童作品去影响孩子,引导、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

及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做得对的事情给予表扬、肯定,会逐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庭还应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这样,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这种人文性要的是对学生的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耀绝不仅仅是一种标榜,他直指教师的道德人格。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将自己的品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爱心和献身精神传承给每一个学生,塑造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照耀是深刻而久远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是一种调动学习情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在生活中,孩子们总是会自觉地玩电脑、手机,有些家长都无法阻拦,于是向学校求助,可是效果甚微;更有甚者,在网吧里和家长捉迷藏,一呆数日玩通宵。

为什么这时候孩子们自觉性这么高呢?都是兴趣惹的祸。如果我们能把这惹祸的兴趣运用到教学中,孩子们的自觉性不就大大提高了吗?随着多媒体的普及,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脑,让无声的课本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歌曲或是游戏等。比如,在教学

《My Favourite Colour>>一课时,我们可以用歌曲导入,先发制人,抓住学生,然后提问:“你们想学这首歌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课文,学习颜色吧”然后有节奏有韵律的教唱单词,这样不是很有意思吗?学生又怎能不感兴趣呢?他们感兴趣了,不就自觉的跟着我们学习了吗?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专业老师用心去备课了。备学生,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然后用诸课堂。这其实是一个寻找恰当的教育实际以及正确进行引导的问题。

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很多时候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或者“抓手”,就是要寻找一个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恰当时机,把他们深藏在内心的那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那么,再学习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了。教育的艺术,不是也正在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力量而去征服无穷的知识世界吗?然后,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习惯了。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会有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要把一张张白纸涂的绚烂夺目。我们在闲谈时总会说道:“你看你们班的孩子,写的字,说话的神态,甚至是穿衣打扮多和你一样呀!”这似乎是一种调侃,但又透露了教育契机。教师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利用这榜样的力量呢?习惯是慢慢培养的,我们如果让孩子模仿我们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育成绩不就水到渠成了吗?我的孩子很喜欢看书,这就源于我和爱人的影响。从他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读故事,久而久之,他便爱上了读书。每天晚饭后,如果没有特殊事情,我们一家三口便坐在一起读各自的书,孩子的写作水平自然就高。我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在用自己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从而使他有条不紊的在我预设的轨迹上开始了“润物细无声”的进程。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可以让一个人一生受益。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肯定会大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

为了让孩子们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不要吝啬我们的赏识。大人需要赏识,孩子们更需要赏识。赏识是一种动力,是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泉,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赏识就是那一朵朵浪花,点缀寂寞的人生旅程。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老师们需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些抱怨,多一份信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一己之见,一技之长,要在小事上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赞许,譬如一个正义的行为,一篇有优点的作文,一次漂亮的作业。而且,学生对教师的赞许是如此看重,乃至教师的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次期望的目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化成一股动力,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发展。学生

的某个优点得到了赏识,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1960年,哈弗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经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特意挑选了三个班级的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希望你们能有好的成绩。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高出三成。

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特意挑选出来的,而只是随便抽取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想到事实会如此,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校长不好意思再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三个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取出来。但整个过程就如博士所料: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信心与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卖力气,而且他们认为学生也都是好学生,肯定会有好结果。结局自然就皆大欢喜,全部真的优秀起来。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大人孩子,积极的期望都能够带来孜孜不倦的努力,结果总会是成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别忘了这样一句话:“请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吧!”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实际上就是换个视角,换种思维重新认识学生。教师要经常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教学中出现的教育契机向学生们传播科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渗透,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但是,培养孩子学习自觉性的过程是渐进和反复的,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劳永逸。只要能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孩子的特点和习性,正确地引导和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养成高度的学习自觉性的。

4岁-5岁宝宝认知能力应达到的标准

4岁-5岁宝宝认知能力应达到的标准认知能力应达到的标准 认识8-10种颜色(红、黄、绿、兰、黑、白、棕、紫、橙、灰);会照样画三角形、梯形;画人4-8个部位;会将2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倒数10-1;会5以内数的加法;能找出图片中残缺部分;会画格子迷津;能认识钱币(6张图片可以找对4张);分清高矮、胖瘦、粗细、厚薄、宽窄;分清左右。 训练方法 ◆学习画儿童画,如:太阳、房子、树、彩虹、飞机、小孩等,并给画涂色。 ◆启发小儿自发画画,培养创造力,并注意画中的颜色搭配和使用正确。 ◆利用实物学习计算,如:“全家3口人,每人一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爸爸给宝宝一块糖,妈妈又给宝宝2块糖,宝宝一共有几块糖?”如果学会了加法,再开始学减法:“宝宝总共有5块糖,昨天吃了2块,今天又吃了一块,还剩几块?”

◆教孩子切分圆饼,要求每块一样大;按照图20A的方法不用20B的方法。否则不均等。会分成4,6,8均等分。 言语的发展应达到的标 会说清家庭住址;复述一段4句连续的话;理解并会叙述词汇;知道反义词,如:马路是宽的,胡同是窄的;找出图中的逻辑错误。 训练方法 1.教小儿看图讲故事,开始可以由家长提示。 2.鼓励小儿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3.经常向小儿提问;“什么”、“哪里”等问题,让小儿回答,如“什么能在天上飞?”“什么能在水里游?”以培养小儿爱思考的习惯。 4.学习常用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鞋、杯子、房子等。 5.经常向小儿提问:“怎样”,帮助他思考和推理。如“你怎么刷牙?”“小狗热了怎么办?” 6.学习动物、植物和衣服的涵义,并能举例说明。

独立生活能力 学习洗脸和正确使用刷牙的方法: 1.自已洗脸,洗手娟; 2.自已熟练穿脱衣服。 玩具的选择 训练内容和目的:让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眼看、手摸、耳听、脑想、嘴说;运用多种感官同时认识周围世界,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事物,建立记忆,获得知识,启发思维,建立数的概念。 需用玩具:各种积木、画板、橡皮泥、剪纸。 大运动应达到的标准和训练方法 脚跟比着脚尖向前走10步,脚尖比着脚跟向后退10步;两脚一前一后走三角。 精细动作应达到的标准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一) (一)注意的发展 1岁儿童注意看一个玩具的时间仅能维持两秒钟。 2岁儿童能注意集中地玩一玩具的时间可持续8秒以上。 3-5岁儿童能专注地从头到尾看完他们能理解的节目。 4-6岁幼儿对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信息很敏感,看完节目后能回忆起重要的情节内容,对不重要的部分往往记不起来。 5-6岁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的注意稳定性能维持注意于一个单独活动的平均时间大约是7分钟。 6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专注于视觉形象,6岁以后的儿童不仅对视觉形象感兴趣,同时能注意接受听觉方面的刺激信息。 学前期末的儿童计划自己注意目标的能力刚刚发展,但还不太会运用注意的策略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 (二)记忆能力发展 2岁儿童已开始会认自己的家门,认自己的房间,知道在房间里的什么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大一点的儿童开始学会认路。 3-4岁儿童知道出了家门如何走到附近的幼儿园,但要幼儿将自己熟悉的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画出来则十会困难,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4岁的幼儿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记忆策略。 4岁儿童会利用“位置”来帮助记忆,如:幼儿会将藏有巧克力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一边,而将藏有别针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三)认知的发展 3岁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关于心理功能的“观点—愿望”理论,即逐渐认识到一个的行动是由他内心的观点和愿望支配的,如:一个孩子饿了会打开冰箱找食物。 3岁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或别人的观点和愿望的关系,以及观点与行动及行动结果的关系,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愿望。 大约3岁左右,幼儿能认识思维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区别,如:幼儿知道“想”是头脑内部进行的活动,一个人能想那些当时没有看见的、接触的或谈论的事物。 幼儿认识到思维和现实的区别,如:幼儿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也认识到一个人头脑中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这些事物的映象(“好像照片一样”)。 3-4岁的幼儿认识到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如:幼儿知道各种噪音、对任务不感兴趣、心理想着别的事情等会妨碍人集中注意从事当前的活动。 3岁幼儿还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从而把自己的看法施加于别人。 3岁幼儿往往不能将自己的现时的观点和过去的观点区分开来,如:向幼儿展示一个糖果盒,问幼儿:“里面装些什么?”因为幼儿过去见过这类糖果盒,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糖块”。成人打开盒子给他看,出乎他的意料,里面装的都有是一些铅笔。成人接着问他:“刚才还没打开盒子,你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3岁的幼儿往往回答说:“铅笔”。他已不记得他曾经相信里面装的是糖块,这时成人出示一只玩具加菲猫,对幼儿说:“这里有一只加菲猫,它以前没见过这只盒子,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它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说:“铅笔”。就是说他不能将不同的主体在不同时间接受的信息区分开来,自己知道的东西误认为别人也知道。 3-5岁幼儿能认识到只有人以及或许某些动物能思考,而石头不能思维;他们还认识到思维的内容可能是自己想象的产物;他们能将“想”从知觉运动活动如“看、动、感受到”等区别开来,他们能懂得“想”(思考)和“知道”的区别,如一个人可以知道某件事(如午餐的饭盒里装着好吃的东西),但你现在不一定会去想它。 幼儿4岁左右懂得观点与现实的区别,因而某人可能持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某个物品藏在某个地方而实际上并不在这个地方,幼儿经常会和成人开一些小玩笑,如故意改变物品存放的位置,使成人找不到;已开始懂得认知任务跟随认知作业成绩的关系,如4岁幼儿也知道要求记忆的项目越多就越难记,要记住5个物品的名称就比记住10个物品的名称容易,他们也知道,对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如果做出努力也能获得成功,许多学前儿童认识到,过去学过的东西现在忘了,重新捡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2--6岁儿童认知发展 24个月(2岁) 1 会从两个实物中分辩大,小。 2 听从指示,将东西放进杯子里或放在杯子旁边。 3 给予两种不同的实物时,会依照指示选择一种。 4 依序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放入插座里。 5 完成三块拼板。 6 配对基本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 1对1 (2).1对2 (3). 1对3 7 模仿把数字卡1放在一个东西的旁边。 8 看到数字卡1会自动说一。 36个月(3岁) 1 能辨认大小、长短、软硬。 2 有位置的概念(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 3 依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4 会做1对三配对。(1). 红(2).绿(3).蓝(4).黄(5).黑(6).白 5 会做上述6色,1 对2 的选择。 6 会做上述6色,1对4的选择与配对。 7 将8张简明图卡加以配对--选择--分类。 8 完成6块拼图。 9 模仿把数字卡2,放在两个东西的旁边。 10 看到数字2,会说2。 11 能认数字卡3。 12 将数字卡3与3的集合,配对。 13 将1.2.3依序排列。 48个月(4岁) 1 会分辨真实与不真实的东西(如模型水果与真的水果)。 2 会选择轻与重的东西。 3 会将东西与图卡分类,如分出:(1).人(2).衣服(3). 动物(4).食物 4 依指示放置和选择东西(1).旁边(2).前面(3).后面 5 会选择很多和很少的东西 6 给5样东西,凭触摸找到指示的东西 4--5岁 1 专注力增加,能听故事最少15分钟 2 说出3件物品中不见的一件的名称 3 知道"昨天""明天"的意思 4 顺序排列数字1--10 5 配对数字与实物1--10 6 数10件物品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精心整理 3-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 记忆 想象 思维 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二)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3-4 3-4 ?3-4 3-4 关系。但由于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它具有狭隘性(思维的范围)、表面性(思维的内容)和情境性(思维持续的时间)的特点,还不可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3-4岁幼儿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由于认知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二、教育要点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3-4岁的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夯实认知基础的作用。 对幼儿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 比如 , ,促进 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求知欲和稳定兴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对幼儿好奇心的研究与培养。 首先,成人应尊重并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有求知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受到关注、鼓励和支持,更会激发其好奇心的发展。成人切不可因为幼儿关注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奇怪而加以漠视或嘲笑。

三岁宝宝的认知能力

三岁宝宝的认知能力 首先,家长要了解宝宝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的标准,以及你家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然后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他的认知能力。以下的标准和方法你可以和宝宝来玩一玩。 一、认识2-4种颜色。可以看图指认。放几种颜色的卡片或水果在宝宝面前,然后问他,红色是那一张?绿色是哪一张?等”,颜色认知较好的宝宝可以说出图片的具体颜色。 二、理解数字和掌握数量概念。3岁的宝宝对数字有了具体的概念。你可以这样和宝宝玩,首先拿出一样东西告诉宝宝这是1,并和多个进行比较,找出哪些是多的哪些是少的。然后再用手口一致的方式和宝宝一起宝宝点数,让他真正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三、掌握长短概念。学会分辨木棍、笔等的长短,线条的长短及衣服的长短等等。 四、懂得基本方位和初步的空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方位的用途,这时可有意识的教宝宝一些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里、外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叫宝宝把某一玩具放在**的上面或**的下面,把吃的食物放在碗或杯子的里面、外面,使他初步掌握空间方位感。 五、认识形状。能指认□、○、△等形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都是宝宝的学习资源。 家长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活动条件,经常做些游戏,可选择拍手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捉迷藏、绘画等。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如飞机在天上飞,要画在纸的上边;水在地下流,船浮在水上等等。家长在进行活动中还要时常注意选择“空间词”这个语言工具,使孩子了解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像前面举的例子,就可以告诉孩子:在你面“前”“并列”放着两块积木。经常用些“空间词”,比如“上下”,“前后”,“远近”,“这里那里”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利于逐步提高其空间认识水平。 外出的时候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了红绿灯就讲交通规则看到了红花绿草就讲解四季变化看到漫天大雪就将将小雪花的故事这样逐渐的 孩子就知道得多关键是孩子家长要不停的说不停地教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他人。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帮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许多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

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1~6岁宝宝语言能力发展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咿咿呀呀,“能说会道”,而自己家的宝宝至今“沉默不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否有着这样的疑问?其实宝宝的语言发展有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家长要耐心等待,有一天他会给你惊喜。宝宝是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潜力的,家长如果遵循着宝宝的规律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的语言更会精彩。 阶段1 1-2岁:开始说话 宝宝语言能力 1岁到1岁半的孩子一般能说一些简单的词,但说话的积极性不高,主要集中于对言语的理解阶段,并常常用一些声音、表情和动作来配合表达自己的要求。到了1岁3个月或1岁半以后的某一天,孩子突然会开口说话,到2岁左右,说话的积极性往往很高了,2岁时基本上可以说出300个左右单词。 父母培养策略 1.帮助孩子掌握新词,扩充词汇量,如说“车”这个字时,可以带宝宝到小区,对有各种颜色的车,你可以让宝宝依次看,并说:“宝宝看这辆车。”说车时要加重语气。 2.父母应注重与孩子交流,即使开始孩子不完全理解你的意思,但这种刺激十分重要,同时应根据孩子讲话的意思极力鼓励孩子,尽量鼓励他多说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要求。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如商场、游乐场等,鼓励他说出自己认识的事物的名称。 阶段2 2-3岁:丰富词汇 宝宝语言能力 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重点培养孩子连贯性语言的表达能力。孩子这时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词汇量迅速增加,能运用多种简单句。疑问句也逐渐增多,如经常会询问:“为什么……?”,语言越来越丰富、准确。 父母培养策略 1.随时随地为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用连贯的句子说明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散步、游戏、吃饭时都是良好的时机。 2.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作品,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请孩子简单的复述故事,给儿歌换词。 3.同伴间的交流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好方法,成人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几个孩子进行对话交流。 阶段3 3-6岁:口头言语 宝宝语言能力 孩子掌握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有了前面丰富词汇的累积,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他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脱口秀”。 父母培养策略 1.给家具贴标签,如“桌子”,“冰箱”,“电视机”等等,或者在给孩子读一本图画书时,可以停下来,让他指出刚才讲到的事物,让孩子在事物和语言之间建立联系。 2.与孩子一同游戏时,家长可以装扮成新闻记者,对孩子进行采访,让他谈谈他觉得有趣的事件。可以提这样一些问题:“世界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要喜欢它?”等等,可以让孩子作些“正规的”讲话,而不需要许多准备。 3.利用各种情境让孩子动手写,如给奶奶的生日贺卡等,让孩子养成使用一张纸和一支笔来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1~4岁宝宝的数理和逻辑—— 数理逻辑智能小定义 每个人天生都拥有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小宝宝也是同样。所谓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能力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它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 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电脑软件研发人员等职业特别需要数理逻辑智能。代表人物有牛顿、比

幼儿认知能力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七)

幼教招聘学前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七) 幼儿认知能力 一、填空题 1?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 _____________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2?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 ___________ 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3?智力是由感知观察力、 ___________ 记忆力、 ___________ 、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 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智育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______________ 和运用__________ 的基本能力,增进对___________ 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_________________ 。 5?人们常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比喻来说明智育有助于幼儿_______________ 的形成。 6?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巩固与 __________ 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7.________ 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 8?幼儿园中采用的直观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模象直观和___________ ,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9?理性认识阶段是领会知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 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阶 段,是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是对_______________ 加以改造形成的。 10.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记忆的过程来完成,记忆主要包括识记、 和回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人的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记忆、__________ 和运动记忆。 1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可以讲故事去激发联想,还可以腊 助艺术教育,此外,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__ 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13?对问题作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只是拘泥,于某一个范围或维度,这描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知是指的总称,又称,是人对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 记忆、___________ 、想象、 _____________ 、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智育是根据幼儿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对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 是通过发展___________ 、来开启幼儿___________ 的教育。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与的掌握方面。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的领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实现的过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

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几天前,美国留学交换生群群主雅文妈妈给我分派了一项任务,在教育思想沙龙组织一次关于如何提高孩子认知力的讨论,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在出国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不盲从,不钻牛角尖,又不自以为是。我想,无论我们的孩子出不出国,或者什么时候出国,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都应该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确实值得我们家长深入探讨。不过,雅文妈妈还是给我出来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自己之前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课题。接到雅文妈妈的任务以后,我脑海中首先跳出两个问题:什么是认知力?认识力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我觉得,只有首先搞明白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然后才能回答,如何才能提高认知力?由于,我自己对什么是认知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连忙查找资料和学习了一番。什么是认知力根据百度词条的解释,认知力(cognitive ability)是主观对非主观的事物的反映能力。要理解什么是认知力,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认知。而认知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获取知识、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认知力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它是指人的大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以及与其他事情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认知力越高,反映越接近事物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包含有以下三种基本的认知活动能力:?? 言语信息生成能力,即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智慧能力,即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 认知策略,即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构成认知能力的基本要素关于认识力的构成,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十分繁杂,涉及了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学概念,让我感到一时半会儿很难解释清楚。于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学概念整合起来,概括成三个基本要素:1、知识和经验;2、思维;3、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首先是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在面对我们已经学过或见过的事物和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要远远高于我们在面对未知事物和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越多,经验越丰富,其对各种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也就越强。相对来讲,见多识广的人,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要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既没有知识,也没有什么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因而也就没有什么认知能力。正是不断累积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他们逐步形成了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能力。但是,知识和经验只能够解决我们对那些已知的或过去曾经遇到过的事物和现象的认知问题,而无法解决我们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认知问题。当人们遇到不同的事物,或发生了些许变化的事物,如果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认知,往往会产生误解,这时就需要借助于思维来分析、辨别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变化,判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自己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由于世界和社会是复杂的,人们每时每刻遇到的事物和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人们在面对这些似曾相识,又各不相同的事物和现象时,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就会产生误解,而凡事如果都需要启动思维,进行一番认真的比较和判断又太浪费时间。因此,人们通常都会通过思维将遇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些事物和现象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形成一些简单的原则、观点和信念,也就是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简化自己对相同或相近事物和现象的认知过程,提高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知能力。因此,我们可以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二编、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模块一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认知的概念、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及其思维的发展。【讲授内容】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第二节早期认知的基础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难点:早期认知基础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 【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儿童”,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儿童,反映着人生的美丽,激励着生活的信念;复制着人类的希望,传承者人类的文明……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认知即是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对于我的认知) ?认知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记忆等,而且包括意识、智力、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当前最富包容性和启发性的认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包括对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的认识。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传统的评估常常导致我们低估儿童的能力,尤其是婴儿期和学前期的能力

第二节早期认知的基础 一般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个体,他们的感觉器官极不完善,然而后来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说法,发现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非凡的能力。 一、视觉 视觉是婴儿所以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对新生儿来说,除了睡眠时间,他们都在积极的运用研究查看环境,收集信息。婴儿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视觉发展非常之快,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一)视觉集中 从婴儿双眼结构来看,婴儿的视网膜、杆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在出生时已经发展的很好,不存在明显盲区。 新生儿最初2~3周内眼肌协调能力差,双眼协调比较困难,难以形成视觉集中。 出生3周后,婴儿开始将时间集中在物体上 在婴儿2岁时,视觉集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可以追随缓慢物体的水平运动 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逐渐延长,3~5周的婴儿能对1~1.5米处的物体注视5秒钟,3个月的婴儿能对4~7米处的物体注视7~10分钟。5~6个月的婴儿能注视较远处的运动物体,如天上的飞机。 新生儿视野比成人狭窄。0~5岁的婴儿,其视野在中心线左右250~300内,视线上下为10度。焦距为17厘米 (二)视敏度 新生儿晶状体调节功能差,难以对视觉对象进行有效聚焦,其视敏度比成人差,一般只有成人的1/10,2岁儿童的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 (三)颜色视觉 婴儿自四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 四岁起能将基本颜色与其名称相联系 五岁是儿童颜色视觉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二、听觉 在妊娠20周的胎儿以及具备听觉能力,25周的胎儿可对声音刺激作出身体运动的反应,

孩子认知能力不好怎么办

孩子认知能力不好怎么办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的学前阶段,家长和老师须特别留意的情况: 一、孩子已上幼儿班(约三至四岁)一段时间,却有以下表现: 1、学习及认知方面 ●对简单的概念仍未掌握,例如不懂辨认大小 ●对数目概念仍未明白,不懂「一件」或「两件」物件的意思 ●不能正确说出常见物件的用途,例如餐具——进食、剪刀——剪纸不懂玩扮演或模拟游戏,例如扮演医生、老师,玩「过家家」等 2、语言方面 ●不懂辨认大部分常见物件/图片的名称 ●对简单的指示未能跟从,例如「将车放到玩具箱里」 ●未能正确地回应「有/没有」的提问 ●不会用短句来沟通,例如「皮球掉了」、「妹妹吃饼干」 ●未能正确运用「你」、「我」等代名词,例如「我吃饼干」或「你给妹妹」 ●不懂跟着唱儿歌 ●说话发音不清晰,别人难以明白 3、大、小肌肉方面 ●步行时容易跌倒 ●上落楼梯时需要成人扶持

●手指动作欠灵活,例如未能自行打开糖果包装纸、翻书页或搓泥胶 ●未能模仿画横线、直线 ●自行扭开或关上瓶盖时有困难 4、自理能力方面 ●不懂表达如厕的需要,日间仍经常遗尿 ●未能自行脱掉鞋袜或简单的衣物 ●用勺子进食时显得笨拙 5、行为及社交方面 ●喜欢独自玩耍,对其他孩子不感兴趣 ●缺乏目光接触,很少主动与人沟通 ●很少引领他人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他人的事物亦不感兴趣 ●过分依附照顾者,难与照顾者分离 二、孩子已上低班(约四至五岁)一段时间,却有以下表现: 1、学习及认知方面 ●未能明白简单的比较性概念,例如分辨并说出大小、高矮、长短 ●未能把物件分类和组合,例如:鞋配袜、杯子配碟子 ●未能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例如未能正确地数出两至三件物件 ●未能凭记忆找出刚看过的一到两件物件 2、语言方面 ●难以明白较长的句子和指示,例如「将玩具车放在书柜旁边的箱子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3个月) ○视线转移 在原视听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儿 觉醒时多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或物)训练,让小儿的视线从一个人(或物)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 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 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例如,母亲在床右侧同宝宝讲话,父亲突然出现在床左侧并且鼓掌, 宝宝会马上将视线转移去看父亲。也可用滚动的球从 桌子一侧滚到另一侧抱着孩子观看,这时宝宝可以追视达180°。宝宝最喜欢观看快跑的汽车、会飞的鸟儿、 会跑的猫。经常让宝宝到户外观察活动的物体,能扩 大其认知能力。 ○亲近母亲 母亲走来时,宝宝显出快乐和急于亲 近的表情,有时还会呼叫,手舞足蹈。只有经常和宝 宝逗乐的父亲才能引起宝宝这种亲切的激情。亲近母亲是宝宝到3个月时出现的情感,到6~7个月时就越 来越明显,以致拒绝生人到“怯生”的程度。 ○该动哪一个肢体 用松紧带在床栏上吊响铃,另一头拴在宝宝的任意一个手腕上。父母先动松紧带使 响铃发出声音,开始宝宝会全身使劲摇动松紧带使铃 作响,以后他学会只动一个手腕就将铃摇响。过1~2天,松紧带可拴在宝宝任意一只脚踝上,宝宝经过多 次尝试也能让一个脚踝动就能使铃发出声响,可见宝 宝已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当父母离开宝宝床铺时,一定要解开拴住的松紧带,以免宝宝在活 动时将绳子缠住肢体而防碍血液循环。 ○触摸 继续训练触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儿至坐位,面前放上玩具(宝宝手一伸即可触到),让小 孩可以自己伸手触、碰玩具。玩具有木线轴、小硬纸 盒、塑料环、毛红球等,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来扩大宝宝手触摸的感觉。 认知能力训练(4个月) ○寻找目标 母亲抱宝宝站在台灯前,用手拧开灯说:“灯。”初时宝宝盯住妈妈的脸,不去注意台灯。 多次开关之后,宝宝发现一亮一灭,目光向台灯转移, 同时又听到“灯”的声音,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听到大人说“灯”时,宝宝眼睛看着灯,就找到了目 标。认识了第一种物品,以后宝宝可以逐渐认识家中 的花、门、窗、猫、汽车等物,以后渐渐学会用手去指,认识自己的玩具,听到声音会用手去拿。 ○头转向声源 母亲抱宝宝去玩,父亲推门进来, 宝宝会转头向门方向观看。父亲站在宝宝一侧,摇动带响的玩具,宝宝会转头找到声源。 ○感知 继续让小儿多看、多听、多摸、多嗅、多 尝。如玩具物品应当轻软、有声、有色,让他能摸的都摸一摸,能摇动的都摇一摇;能发声的都听一听, 如钟表声、动物叫声、风声、流水声等;结合生活起 居自然地让他听音乐;让他闻闻醋,尝尝酸,锻炼他完整的感知事物的能力。 ○喜欢照镜 同镜中人笑、说话,用手抚摩,并伸 头到镜子背后寻找镜中人。 认知能力训练(5个月) ○寻找失落玩具 将带响的玩具从孩子眼前落地, 发出声音,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随,伸头转身寻找。如果能随声追寻,可继续用不发声的绒毛玩具落地, 看看能否追寻,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 励。 ○认识物名,从看到指 自从上个月学会认灯、花、 鸡、猫等物名后,鼓励宝宝在听到物名后不但用眼睛 看,而且要用手去指。指认物名是第5个月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宝宝的手去指,去触摸,以促进手- 眼-脑的协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 会说的。指认物名是练习听声音与物品的联系,记住学过的东西。要经过逐件物品反复温习才能记牢。 ○找铃铛 大人轻轻摇着小铃铛,先引起宝宝的注 意,然后走到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在身体一侧摇响铃铛,同时问他“铃在哪儿呢”,逗他去寻找。当孩子 头转向响声,大人再把铃摇响,给他听和看,让他高 兴。然后当着他把铃铛塞入被窝内,露出部分铃铛,再问“铃在哪儿呢”,大人用眼示意,如果宝宝找到, 就抱起宝宝亲亲,以示表扬。 认知能力训练(6个月) ○认生 对陌生人开始躲避,将脸扑向母亲怀中, 害怕或者哭闹。怕医生、护士和保育人员,也怕新来 的保姆。但是能记得不在一起的熟人,如爷爷、奶奶及有来往的亲朋。所以母亲如在6个月后要上班就应 及早安排,早请保姆来或早些接触亲属,慢慢与宝宝 接触,待熟悉之后才能在母亲上班后照料婴儿。婴儿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事物要由父母陪同, 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事物。有些婴儿害怕大的形 象玩具,母亲陪他一起玩,熟悉之后才渐渐消除恐惧。 ○以哭表示反抗 4个月之前婴儿从不能觉察消失 了什么,5个月后,能听到或追随失落之物转头寻找, 6个月才能真正觉察别人拿走自己正在玩的东西,而且反抗强烈,这是认知上的飞跃 认知能力训练(7个月) ○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 大人与婴儿对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说“鼻子”,然后把住婴儿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说“鼻子”。每天重复1~2次,然后抱宝宝对着镜子,把住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复说“鼻子”。经过7~10天的训练,当大人再说“鼻子”时,宝宝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这时大人应亲亲他表示赞许。 ○寻找小物 将药丸子的蜡壳,或漂亮颜色的糖 豆,投入透明的瓶内,盖上,宝宝会拿着瓶子摇,看 着蜡壳或糖豆;如果将此瓶放入大纸盒内,宝宝会将瓶取出,继续观看蜡壳或糖豆,寻找蜡壳或豆是否仍在瓶内。在寻找小物的游戏中,物质永久性的概念就在无意识探索之中建立进来。 认知能力训练(8个月) ○继续认身体部位 让小孩看着娃娃或他人,家长 可用游戏的方法教认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让小孩 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大人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 睛呢?”帮他指自己的眼睛,逐渐小儿会独立指眼睛。 ○感知继续给小儿抚摸、亲吻,如配合儿歌或音 乐的拍子,握着小儿的手,教他拍手,按音乐节奏模 仿小鸟飞,蹦砕身体;还可以让他闻闻香皂、牙膏, 尝尝糖和盐,培养嗅觉感知能力。 ○寻找盖着的玩具 用手绢盖住宝宝正在玩的积 木,看他能否揭开手绢将积木取出。也可用塑料杯、 盒子或一张纸趁他玩得高兴时将玩具盖住,看他能否 将玩具找出。如果不会或者要哭,就将玩具露一点出 来,让他自己取出。 认知能力训练(9个月) ○识图认物 给小儿看各种物品及识图片卡、识字 卡,卡片最好是单一的图,图像要清晰,色彩要鲜艳, 主要教小儿指认动物、人物、物品等。第一次可用一 个水果名配上同样一张水果图,使孩子理解图是代表 物。认识几张图之后,可用一张图配上一个识字卡, 使孩子进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图和物。由于汉字是一 幅幅图像,所以多数孩子能先认汉字,后认数字。初 教时每次只认一图或一物,继续复习3~4天,待孩子 在会说图名时能从几张图中找出相应的图,记住了再 开始教第二幅。学习的速度因人而异,不要和别的同 龄孩子攀比。认汉字先从孩子最喜欢的图入手,不必 考虑笔画多少。认字与写字不同,认字是图形印象, 只要孩子高兴,笔画再多也能认。 ○接近生人 母亲抱起宝宝,让他接近生人。过一 会儿,生人可给宝宝一个小玩具,同他玩一会儿让宝 宝渐渐放松,同他笑笑,当宝宝报以微笑时才向他伸 手。生人接抱时母亲仍在近旁,使宝宝有安全感。宝 宝可以随时再向母亲伸手,这才放心接近生人。那怕 一次生人只接抱1秒钟,有过几次这种体验,孩子就 敢于接近生人和接近新事物了。 认知能力训练(10个月) ○用食指表示1岁 当大人问宝宝“你几岁了”时, 母亲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几次之后,宝宝会 竖起食指表示1,如“你要几块饼干”,他会竖起食指, 表示要1块。母亲只给他一块,让他巩固对“1”的认 识。 ○模仿动作 和小儿一起玩,训练小儿有意识模仿 一些动作,如自己拿着碗喝水,拿勺在水中搅一搅等, 每次可教一个动作,反复教至学会。 ○识图、识物、识字 继续认识图片卡及各种物品。 待宝宝认识4~5张图片后,让他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 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你就要大加赞赏和鼓 励。在图卡中加入1~2张字卡,宝宝也能找出。指认 身体部位3~5处,通过镜子做游戏,与大人面对面地 学习,宝宝可以认识脸上器官、手、脚、肚子等部位。 认知能力训练(11个月) ○大和小 将宝宝喜欢的大的和小的饼干各一块 放在桌上,告诉孩子,“这是大的”,“这是小档”。用 口令让他拿的大的和小的,拿对了就让他吃,拿错了 就不让他吃,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分辨大和小,再用玩 具和日常用品让孩子复习,以巩固大和小的概念。玩 大小积木是更好的游戏,如玩“大的在下,小的在 上”“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等。 ○会指图中特点部分 将宝宝带至动物园或用动 物画书,说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如小白兔的长耳朵, 大象的长鼻子,娃娃的大眼睛等。父母除了告知图中 的物名外,还要让孩子注意事物的特点。复习几次后, 可以问“兔子有什么?”孩子会指耳朵作答。内容每次不 宜过多,从一个开始练习,时间1~2分钟,不宜太长, 必须是宝宝感兴趣的东西,不能强迫指认。 认知能力训练(12个月) ○学认红颜色 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他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 色”,他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 的,孩子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3个红 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是较抽象的 概念,要给时间让孩子慢慢理解,学会第一种颜色常 需3~4个月。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千万勿同 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易混淆。 认知能力训练(13个月) 大人示范将圆形、方形、三角形板放入相应的洞 穴内,孩子开始模仿。先让孩子拿一个圆形板,宝宝 开始可能放不准,往这里放一下,往哪里放一下,最 后总算放进去了,高兴极啦,你鼓励他,他也十分高 兴地连拍手带笑,兴趣促使他继续放方形、三角形, 最后总会放进去。如果买不到形板,可用硬纸盒(如点 心盒)自己制做。 ○认红色 大人有计划地和宝宝开展认色游戏,先 认红色(或黄色)。可以把日常接触的常用的物品分类, 创造认颜色的环境,比如,红帽子、红毛衣、红袜子、 红汽车、红气球、红旗等,把这些相同色物品放在一 起,问宝宝“哪个是红的”,待宝宝认识后,可以让宝宝 从不同色物品中挑出红的,重复多次后,才能记住, 不要急于变换不同的色。 ○分清大小和多少 先选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西 红柿或其他实物放在一起,告诉宝宝哪个大,哪个小, 并要让他摸一摸,比一比,然后,让他把大的拿给妈 妈,看他会不会。你还可以念个儿歌,以增强记忆, 发展思维能力,如:排排坐,分苹果,大的给奶奶,小 的留给我。把实物(如水果)分成多少差异较大的两堆, 让宝宝认哪堆多,哪堆少,同时用手指数一数多多少。 ○指认图 经常给宝宝看幼儿图书,如《婴儿画 册》、《幼儿画报》、《儿童童话》、《小木偶奇遇记》、《三 毛流浪记》、《格林童话》等,并读给宝宝听,使他能 正确认识和听懂各种名称,大人提问时能用手指出。 认知能力训练(14个月) ○指认红色 将不同颜色的塑料玩具摆在桌上,让 孩子从中找出哪一个是红色的。如果不会,家长可以 示范,多次练习,让孩子学会挑出红色的。如果连续 几次都确实能挑出红色,就可以再教第二种。有些孩 子特别喜欢认黑色,因为对比度大,颜色明确。另一 些孩子则喜欢先学黄色。选择第二种颜色可因人而异。 ○认识自己的东西 孩子的用品要放在固定位置, 让孩子找自己的毛巾、水杯、帽子等,也可进一步让孩 子指认妈妈的一二种物品。 ○认识物品 与小儿一起看图片,让他熟练说出各 种物体的名称的同时,告诉他每种物品的简单用途及 关系等,并经常带小儿出去玩,让他认识外界的更多 的东西。 ○认识圆形 在孩子学放形板同时,让孩子找出哪 一个是圆的。孩子最先会认圆形,但很快就能确认方 形和三角形。 认知能力训练(15个月) ○模仿游戏 继续和小儿玩各种模仿游戏。如擦桌 子时给他一块小布模仿。能和大人边干边玩,家长边 干边讲。并提供条件让孩子做生活模仿游戏,如给布 娃娃喂饭,替娃娃盖被子等,从而培养小儿的社会适 应能力。 ○说出动物名称 搜集动物图片若干张,一张一张 地教给孩子认识,注意把动物外形的主要特征教给孩 子认识。开始训练先教给他认识一种,然后再教他认 识第二种,第三种,看看他对哪一种最感兴趣,边认 边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使学习非常有趣。 ○看书,翻书 多给小儿看图画书,用小儿能理解 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事物关系。孩子懂得什么是好, 什么是不好,记住故事情节。同孩子一起看书时边看 边问,你会发现孩子有心领神会的能力,能用声音和 表情回答。看书时让小孩自己翻书。 认知能力训练(16个月) ○模仿操作 每日有一定的时间与小儿一起动手 玩玩具,如搭积木,插板等,给小儿做些示范,让小 儿模仿。还可以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瓶盖,将每 套玩具放回相应的盒子内。 ○翻书找画 购买一套适合婴幼儿的读物。每次翻 开婴幼儿读物中的一页,把书中的主要事和物讲给孩 子听,然后把书合起来,再让孩子找到那一页。开始 要帮助他回忆要找的东西,并教他从前往后逐页查书 的习惯,再训练他独立查找。 ○画画 继续让小儿学画,教小儿正确的握笔姿 势,并让小儿模仿画出清楚的笔道。 ○配对 将两个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将完全相 同的小图卡在一起,让孩子学习配对。在熟练的基础 上,将两个相同的汉字卡混入图卡中,让孩子学习认 字和配对;也可写阿拉伯数字1和0,然后混放在图卡 中,让孩子通过配对认识1和0;配对的卡片中可画 上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让孩子作图形配对,以复习 已学过的图形;用相同颜色配对以复习颜色。 《东方圣童》的学员,通过玩积木屋,于1.5岁就 认识了圆、椭圆、长方、正方、五角等形状,并能对 号捅进积木屋,还能辩认相应颜色。 认知能力训练(17个月) ○插入与拔出 多和小同伴儿玩插拔游戏,如在盛 有沙子的盒子里,让孩子将4支红、黄彩笔一支一支 依次序插入沙中,笔与笔之间有一定距离(间隔2~3 厘米),先练习横排插入,然后拔出。 ○教认颜色 继续教小儿认识颜色,搜集红、黄2 种颜色的多种物品,如用红色的丝带捆红色的书、红 上衣、红鞋;再拿出红扣子、红盒子、红粉笔等物品, 一一让孩子识记,使孩子能从各种物品中认识红色和 黄色的共同特性,并温习黑色。 ○感知学习 握住小孩的手触摸热粥碗,然后问 他:“烫吗?”多次练习后能形成条件反射,再遇到热 粥、热水时他知道烫而缩手,还能说出“烫”这个词。 再让孩子尝冰棍说“真凉”,用对比强化感觉。猜用布 盖着的东西,如碗、勺子及玩具,让孩子通过手的触 觉去认出东西。 ○排位置 用大纸画一个脸,再用小的片块画上脸 部器官(眉,眼,鼻,口,耳),让孩子摆在正确的位置 上。然后再帮助孩子将画好的身躯、四肢、手足、衣 服等摆正。 认知能力训练(18个月) ○认识1和2 孩子开始学习用两个手指表示2, 竖起拇指和食指表示要两块饼干及两块糠果。会摆两 块积木表示2。可趁势让孩子认数1和2。口念手点 数1~5。 ○认识图形 和小儿一起看图片,边指画面边说: “这是一个方盒子,那是一个圆皮球。”反复教认后,找 实物辨认,如圆气球、方面包。 ○认识颜色 小儿能准确地认识红色后,逐渐把 黑、白、黄、绿等比较鲜明分辨的颜色反复练习。重 点要分清近似的颜色,如区分黄色和白色。 ○绘画 边教画边复习图形,把着孩子的手教他画 直线、竖线。 ○认识自然现象 继续注意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和 记忆力,并启发小儿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如观察早 上天很亮,有太阳出来。晚上天很黑,有星星和月 亮。有时没有太阳,是阴天,或者下雨和下雪,有时 刮大风。在下大雨时会出现闪电和雷声。通过家长讲 述,使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认知能力训练(19个月) ○认识性别 结合家庭成员教孩子认识性别,如 “妈妈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逐渐让小孩能回答“ 我 是女孩”。也可以用故事书中图上的人物问“谁是哥 哥?”“谁是姐姐?”以认识性别。

2-3岁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2-3岁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他人。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帮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许多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中随时都有机会练习数数,穿衣服时数纽扣,上街时数汽车,饭桌上数碗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

觉器官,建立数的概念。 ·按数拿取--在手口一致的基础上,训练小儿按数拿取。对小儿说“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反复练习,一直练到4。 ·比较数的大小--在孩子成功的按数取物之后,让他看着实物提问他:“1和2相比哪个大?”提示孩子说出2大,继而启发他2比1大。 ●长短--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了长短的概念,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尾巴短。2岁以后用实物作比较,让他理解长短。例如2把尺子,一长一短,让孩子指出哪把长、哪把短,不断强化长短概念。 ●上下--和小儿讲话经常应用上下方位语言。如“把娃娃放在下面,手绢放在上面;把报纸放在桌上,把拖鞋放在桌下”等。通过生活用语理解上下。 ●前后--告诉小儿把娃娃放在前面,把手背到后面,边说边作动作。外出活动时对宝宝说“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宝宝走在后面。” ●左右--当小儿学会用筷子以后,让他知道拿筷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