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TM-650测试方法手册-得迈斯仪器

IPC-TM-650测试方法手册-得迈斯仪器
IPC-TM-650测试方法手册-得迈斯仪器

IPC-TM-650 测试方法手册

编号:2.6.26

目的:直流热循环测试

生成日期:99.11

1.0 概述:此项测试测量PCB板通孔孔壁和孔和内层连接在热循环下的电阻的变化,应用特定设计的测试COUPON进行相应的测试。

该测试技术通过在特定的科邦的内层和通孔的连接回路上通3分钟的直流电,使被测COUPON测试区的温度升温至设定的温度,该温度略高于生产材料的Tg温度。测试采用直流的通断使测试COUPON从室温达到设定温度,在温度变化下对被测COUPON进行抗疲劳测试,加速潜在问题的发生。

测试通过的循环测试为生产出成品的性能决定。

详细的测试信息请见6.0。

2.0 应用文档

2.1 IPC-TM-650 2.1.1 微切片制作

2.2 IPC-TM-650 2.1.1.2 微切片制作-半自动/自动技术

3.0 测试样件典型的测试COUPON如图一所示。

4.0 仪器或材料

4.1 内层连接应力测试系统(IST)如6.0

4.2 四线2.54mm(0.1inch)公头连接器(参见MOLEX 2241-4042)

4.3 Sn60Pb40或Sn63Pb37焊料

4.4 阻焊剂

4.5 电烙铁

4.6 万用表-可选

4.7 热影仪-可选

5.0 程序

5.1 测试样件准备

5.1.1 在COUPON的第一面左右两端分别在0.040inch孔径中焊接上4个公头连接器,不能出现焊接不良即焊锡需灌满通孔。

5.1.2 由于测试前需进行预处理,故在COUPON安装入IST测试区前需使被测COUPON的温度降低到室温(降温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

5.2 IST测试程序

5.2.1 将测试COUPON 安装入IST 设备测试箱内

5.2.3 输入数据文件名和启动预测试循环处理。当预测试循环结束后,IST 测试系统开始对被测COUPON 进行热循环测试。IST 测试过程中将对孔铜和孔壁与内层连接之间的电阻变化进行监控,并且记录各个COUPON 的测试表现资料。同时测试系统提供了相应的下载软件能够绘制出测试过程中各个被测COUPON 电阻的变化曲线。

5.3 微切片的评价——可选 如果需要详细的分析具体位置的孔铜断裂/内层连接断裂则有必要进行切片分析。欧姆表和热影仪可以帮助来确定失效的位置,微切片时样方法参照IPC -TM -650 2.1.1和2.1.1.2。

6.0 注释

6.1 IST 测试系统细节

该设备由PWB Interconnect Solutions Inc.提供。国内总代理商连络数据如下: 得迈斯仪器肢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 : 00 886 2 8502 1096

6.2 IST COUPON

COUPON 的设计必须满足受热的一致性,且电器连接的有效性需符合IPC 的要求。COUPON 的电阻设计应满足室温测量值在150m Ω~1.5Ω之间。IST 测试系统的四线制测量系统能独立的有效的监控到科邦的P 、S 两端的电阻变化。

被测试COUPON 可以对板件的质量设计、材料、制程过程和可靠性等进行多方面的监控。 6.3 测试具体步骤 6.3.1 预处理

此过程可在IST 箱体内进行,也可进行相同条件的模拟,但所有的被测COUPON 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后期的测试。同时每个COUPON 室温时电阻(ambient resistance ),设定温度电阻(target temperature resistance )、超标电阻(rejection resistance )和电流会进行实时的检测计算并显示在监视器上。

注:处理将提升COUPON 本身的温度并在预处理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室温时电阻的计算,一旦发现该电阻出现问题不合理,应采用在IST 设备上的风扇对其进行降温1~2分钟。 6.3.1.1室温时电阻(ambient resistance )

采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并用直流电对科邦进行加热处理 6.3.1.2设定温度电阻(target temperature resistance )

系统软件具有计算和显示该电阻的功能。有效的应力测试范围在50℃~250℃(122℉~422℉)。计算公司如下:

[])1(tan Re arg rm h T rm T T R ce sis et T -+=α

其中

=T α 估算内层连接的电阻热系数

=rm R 室温时电阻(约25℃) =h T 规定的温度pcb =rm T 室温

6.3.1.3超标电阻(rejection resistance )

该电阻将被系统进行计算和显示。这个值在电阻上升1%~100%中规定。如果选择10%,即当测试的电阻变化上升10%后将作为拒收标准。 6.3.1.4 电流

系统将选择在室温时的电阻的初始电流和电流资料表,电流资料表为IST 设备的本身的软件库。在预处理时,,应保证3min ±3sec 的初始值的直流电保证测试所需的升温。 6.3.1.5 从预处理的第一个循环开始系统就开始对被测COUPON 进行监控。如果第一个预处理循环在规定的3min ±3sec 内达到设定的电阻,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应力测试。如果没有达到,则被测COUPON 将自动进行预处理的下一个循环且系统将自动补偿电流,直至被测电阻达到设定要求可以进行应力测试或在预处理的过程中被测COUPON 就已失效。 6.3.1.6 预处理后将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使COUPON 静置冷却到室温。 6.3.1.8 测试系统将自动记录和保存条件信息和应力测试信息。 6.3.2 应力测试循环

6.3.2.1 应力测试应用原直流电流启动,每个循环3分钟的升温过程和2到3分钟的冷却时间。其中冷却时间有板件的厚度和COUPON 的实际设计来确定。 6.3.2.2 测试中每个COUPON 将一直自动进行测试循环,直到电阻上升超过设定值或事先设定的IST 测试循环已全部完成。

6.3.2.3 被测COUPON 电阻的正向偏差R ?说明失效正在开始,R ?的变化率代表的内层连接的机械应力失效性。

6.3.2.4 当每个COUPON 的R ?达到设定的最大值使,IST 测试停止,同时可以提前对失效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6.3.3 图形和资料分析

6.3.3.1 每个COUPON 的两条链路都被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且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每个有效资料,且应用这些资料对每个被测COUPON 的测试结果进行绘图和分析,如图2、3和4为典型的IST 测试结果图。

6.4 此测试方法委员会也了解到相类似的测试方法和原则。委员会也鼓励相似的测试及资料。在有必要的时候,此测试系统的文件将进行修订。

初粘力及剥离力的测试方法

初粘力的测试方法初粘测试仪——滚球斜坡停止试验法(即国家标准测试方法) GB-T2794 1, 测试设备: 初粘测试仪. 2, 钢球: 直径为0.759-25.4mm( 1-32#) , 作为测试用钢球. 3, 测试条件: 试验室温度(23?à 2) degrees Centigrade, 相对温度(65?à 5 ) %. 4, 试样:①试样宽度为100mm, 长度约200mm 的样品,要求胶面干净,无折皱,无拉伸变形②取样的不允许手或其他物体接触样品胶面。 5, 测试步骤: 准备工作: . ①将擦去防锈油的钢球,放入盛有清洗剂的容器内浸泡数分钟,After taking out, 用干净的无尘布擦拭干净. ②用胶粘带把试样上下两端固定在倾斜板( 倾斜度30. )上,必要时,也可以用胶粘带沿测试段两侧边缘加以固定,使试样平整地贴合在板上。 测试: 用镊子把钢球夹入放球器内,调节放球器的前后位置,使钢球中心位于助滚段起始线上,在正式测试前,一个试样允许作多次测试,但应调节放球器的左右位置,使钢球每次滚动的轨迹不重合.

预选最大钢球: 打开放球器,观察滚下的钢球是否在测试段内被粘住( 停止移动逾Above 5s), 从大到小,取不同球号的钢球进行适当次数的测试,直至找到测试段粘住的最大球号的钢球. 取上述最大球号钢球和球号与之衔接的大小两个球,在同一试样上各进行一次测试,以确认最大球号的钢球. 6,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以钢球球号表示,钢球号码越大,Show that the viscidity is the higher at the beginning. 备注: 初粘力是粘胶浸润性能和硬度的一个主要指标. 图一: 初粘测试仪. Ball pu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倾斜板180。剥离力测试法标准为GB2792-1998 1, 测试设备: 180 度剥离测试仪2、取样

胶黏剂的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关于胶黏剂的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一.概述 在航空产品的实际使用中,胶接接头不仅受到拉伸应力与剪切应力作用,有时还会受到线应力作用。因此对胶黏剂来讲它应有好的抗线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胶接接头设计上则应尽可能地避免接头承受线应力作用。测定胶接接头的抗线应力的能力大小,主要采用剥离试验来测定它的剥离强度,其强度用每单位宽度的胶接面上所能承受最大破坏载荷来表示,单位是KN/m。 剥离是一种胶接接头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胶接接头在受外力作用时,力不是作用在整个胶接面上,而只是集中在接头端部的一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这个区域似乎是一条线,胶黏剂所受到的这种应力,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讲的线应力。当作用在这一条线上的外力大于胶黏剂的胶接强度时,接头受剥离力作用便沿着胶接面而发生破坏。剥离试验用的试件其中一个是柔性材料(如薄的金属蒙皮,织物,橡胶,皮革等),而另一个试件可以是一刚性材料(如厚的金属梁等)或者也同为一柔性材料,由于至少有一个试件为柔性材料,当接头承受剥离力作用时,被粘物的柔性部分首先发生塑性变形,然后,胶接接头慢慢地被撕开了。如织物与织物的胶接属蒙皮与珩条的胶接等。根据试样的结构和剥离结构的不同,它又分为: T剥离强度单位为KN/m; 90°剥离强度单位为KN/m; 180°剥离强度单位为KN/m; Bell剥离(浮滚剥离)强度单位为KN/m; 爬鼓剥离强度单位KN.m/m; 测定剥离强度的方法虽然各有差异,但它的基本操作与影响因素大致相同。 二.T剥离强度试验(金属-金属) 1.原理 用T剥离方法从未胶接端开始施加剥离力,使金属对金属胶接件沿胶接线生产特定的破裂速率所需的剥离力。 2.仪器设备 拉力试验机并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以及有一能夹紧试样的夹持器。 3.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组成T剥离试样的被胶接材料必须是挠性材料,并被弯曲成90°也不会出现破裂。通常是由两块厚度相同的同一种金属加工而成的薄板胶接在一起制成。这金属材质与薄板厚度在胶黏剂标准中都有规定。厚度应均匀,以不超过0.3mm或0.5mm的LY12CZ铝合金薄板居多。 按有关胶接工艺技术文件,选定薄板的材质与厚度,以及胶黏剂层厚度。当没有明确规定时,则选胶层平均厚度在0.2mm以下,厚0.3mm的LY12CZ铝合金薄板。除非另有规定,试样尺寸,长200mm,宽25mm±0.5mm。施加胶接压力不应少于1MPa。若在压机上加压,则试样上方应覆盖一张邵氏硬度(A)约45,厚10mm 的橡胶板,压力控制在0.7MPa(或按供需双方规定)。每块试片整个宽度涂胶,涂胶长度为150mm。

航海仪器实训指导书

航海仪器评估指导

实训一磁罗经的结构认识与性能检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练并正确掌握磁罗经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2. 熟悉磁罗经主要部件的作用。 3.掌握罗盘灵敏度与半周期检查方法。 4.掌握气泡消除方法。 6.掌握校正器的保存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标准磁罗经1部 2.小磁铁、软铁球、秒表、螺丝刀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磁罗经结构 1.罗经柜其作用是支撑罗盆,安装校正器。 2.罗经盆其中罗盘是指示方向灵敏部分;盆内的液体中的酒精的作用是降低液体的冰点。 3.自差校正器分为磁棒(铁)、软铁片(球)和佛氏铁,分别用于校正磁罗经的半圆自差、象限自差和软半圆自差。此外还有垂直磁棒,用来校正磁罗经的倾斜自差。 4.方位圈用于观测目标方位的附属设备。 (二)磁罗经的性能检查和调整 1.磁罗经罗盘灵敏度的检查 1)检查的目的 检查罗盘灵敏度是否符合要求,其目的是检查轴帽与轴针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磨损状况。 2)检查时的环境要求 ①船舶停靠码头,保持船舶航向的稳定。 ②船上与邻近岸上的大型机械不工作,防止大型机械(主要指岸吊和船吊)工作时,对罗盘稳定产生的影响。 ③除固定自差外,自差应在准许的范围内(标准磁罗经自差不大于±3°,操舵磁罗经自差不大于±5°) 3)检查方法

①把罗盆搬上岸放稳,准确记下首基线所对的罗盘刻度。 ②用小磁铁将罗盘向左或右引偏2°~3°,移开小磁铁,观测罗盘稳定时是否的原来位置(即原罗盘刻度)。罗盘返回原航向的误差应小于0.2°,大于0.2°则说明轴帽与轴针之间的摩擦力大了,将引起罗盘灵敏度下降。 2.罗盘磁力(半周期)的检查 1)检查的目的 检查罗盘磁性的强弱是否符合要求,即检查罗盘磁矩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罗盘磁性太弱时,会导致指北力减小,指向误差增大。 2)检查时的环境要求 ①船舶停靠码头,保持船舶航向的稳定。 ②船上与邻近岸上的大型机械不工作,防止大型机械(主要指岸吊和船吊)工作时,对罗盘稳定产生的影响。 ③除固定自差外,自差应在准许的范围内(标准磁罗经自差不大于±3°,操舵磁罗经自差不大于±5°) 3)检查方法 ①把罗盆搬上岸放稳,将罗盆的首基线对准罗盘的0°。 ②用小磁棒将罗盘向左或右引偏40°,稳定后(保持至少10s后)移去小磁棒,用秒表测罗盘的0°连续两次经过首基线的时间,即为半周期。 按厂家规定:在周围温度20℃,实测的半周期与工厂出产时技术性能中的半周期的相差值不能大于±1.5秒。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应修正当时温度的半周期变化数值。只要罗经的灵敏度在0.1°以内,即使半周期稍长一些,该罗经仍然是可以用。 3.罗盆内的气泡的排除 方法有两种,可以任选择一种。方法一:将罗盆取下,在地上或桌子上垫上一些清洁的棉纱,将取下的罗盆侧放在棉纱上,使注射孔向上,旋出注射孔螺塞,稍稍摇动罗盆,使气泡从注射孔排除,然后用小漏斗注入罗经液直到溢出为止,随后旋入螺塞,平放罗盆,再摇一摇,如无气泡,则说明气泡已经排除。 方法二:将罗盆的注射孔转到最高点,旋出螺塞,用漏斗或针筒注入罗经液体,加满后用拇指按住注液孔,摇动罗盆,使气泡排出,再加满液体,再摇动,直至气泡完全消失,旋紧螺塞。 4.自差校正器的检查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舒华戴新编 广州大学2009年

目录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1) 实验1-2 练习 (4) 实验2 控件与程序框图应用 实验2-1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5) 实验2-2 编写简单的LabVIEW 程序 (6) 实验3 子VI程序设计及调试程序技巧 实验3-1 创建子程序 (8) 实验3-2 子程序的调用 (10) 实验3-3 程序调试技巧 (12) 实验4 程序结构(1) 实验4-1 使用for循环结构 (14) 实验4-2 使用while循环结构 (16) 实验5 程序结构(2) 实验5-1 使用条件结构 (18) 实验5-2 使用顺序结构 (19) 实验5-3 使用事件结构 (20) 实验6 数据的表达与图形显示 实验6-1 Waveform Graph的应用 (23) 实验6-2 比较Waveform Chart和Waveform Graph (24) 实验6-3 使用XY Graph显示图形 (26) 实验6-4 公式节点及图形显示 (27) 实验6-5 虚拟信号发生器 (28) 实验7 非连线的数据传递方式 实验7-1 控制仿真 (30) 实验7-2 数制变换及计数仿真 (32) 实验7-3 全局变量编程 (33) 实验8 文件操作 实验8-1 文本文件操作 (34) 实验8-2 电子表格文件操作 (35) 实验8-3 仿真温度数据的记录 (36) 实验8-4 仿真温度数据的读取 (37) 实验9 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9-1 构建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 (38) 实验9-2 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38)

GBT 2790—1995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2790—1995 代替GB 2790—81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20批准 1996—08—01实施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8510—2:1990《胶粘剂—挠性材料与刚性材料粘合的胶接试样的剥离试验第2部分:180°剥离》。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挠性材料与刚性材料粘合的胶接试样的180°剥离试验的装置、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由两种被粘材料(一种是挠性材料,另一种是刚性材料)组成的胶接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胶粘剂抗180°剥离性能。 2 引用标准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3 原理 两块被粘材料用胶粘剂制备成胶接试样,然后将胶接试样以规定的速率从胶接的开口处剥开,两块被粘物沿着被粘面长度的方向逐渐分离。通过挠性被粘物所施加的剥离力基本上平行于胶接面。 4 装置 4.1 拉伸试验装置 具有适宜的负荷范围,夹头能以恒定的速率分离并施加拉伸力的装置,该装置应配备有力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的示值误差不超过2%。整个装置的响应时间应足够地短,以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为宜,即当胶接试样被破坏时,所施加的力能被测量到。试样的破坏负荷应处于满标负荷的10%~80%之间。 4.2 夹头 夹头之一能牢固地夹住刚性被粘物(见5.1.1),并使胶接面平行于所施加的力。另一个夹头则如图1所示,能固定住挠性被粘物(见5.1.2),此夹头是自校准型的,因此施加的力平行于胶接面,并与拉伸试验装置(4.1)的传感器相联。 5 试样 5.1 被粘材料 被粘材料的厚度要以能经受住所预计的拉伸力为宜。其尺寸要精确地测量并写入试验报告。注:被粘试片的厚度由胶粘剂供需方约定,推荐被粘试片的厚度是:金属1.5mm;塑料1.5mm;木材3mm;硫化胶2mm。挠性被粘试片的厚度与类型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必须加以记录,当被粘试片厚度大于1 mm时,厚度测量精确到0.1mm;当被粘试片厚度小于1 mm时,厚度测量精确到0.001mm。 5.1.1 刚性被粘试片 刚性被粘试片宽为25.0mm±0.5mm,除非另有规定1],长为200mm以上的长条。

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编制:王刚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包头市新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序号名称页次 目录 1 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2 2 减速电机详细检验规程 2 3 电路板组件详细检验规程 2 4 泽越电路板(RP2610) 1 5 壳体详细检验规程 1 6 基表详细检验规程 1 7 换能器检验标准 1 8 包装物详细检验规程 2 9 其它材料检验规程 2

1、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1.1目地 检查阀体的质量状况并判断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退库的阀体 1.3职责 1.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断 1.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实验 1.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1.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一) 1.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1.7其它事项 1.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要求1.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8记录 《物资抽检记录》

附:表一

2、减速电机检验规程 2.1目地 检查电机的质量状况并判定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和退库的电机 2.3职责 2.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2.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试验 2.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2.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二) 2.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2.7其它事项 2.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 要求 2.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处理。 附:表二

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评估实训指导

任松涛主编 戴耀存主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

前言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于1978年7月7日在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的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外交大会中得以通过,我国是该公约的签字国。 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着手对STCW公约进行全面的修改。1995年6月26日到7月7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STCW公约的缔约国大会。1995年7月7日,包括中国在内的缔约国代表在通过1995年STCW修正案和STCW 规则的1995STCW缔约国大会最终文件上签字。1995年STCW 修正案和STCW规则已于1997年2月1日生效。 我国政府对STCW公约给予高度重视。交通部和国家海事局相继颁布了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和相应的培训纲要,2004年6月22日交通部第15次部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已于2004年8月1日起施行。新规则对申考甲类、乙类及丙类三副者在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评估实训指导书是根据交通部和国家海事局颁布了的《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和相应的培训纲要编写的,适用于甲类、乙类及丙类三副的考前培训。

实训一安许茨系列罗经(航海I型)的正确使用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航海I型罗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航海I 型主罗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航海I型罗经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及启动的过程,掌握航海I型罗经使用中的检查事项。 二、设备 航海I型陀螺罗经 三、组织与实施 先教师集中讲解,后分组进行实训 四、方法与步骤 1.罗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主罗经:指示航向; 2)航向记录器:记录航向; 3)变流机组:将船电转变成罗经各部分需要的电源; 4)变压器箱和报警装置:对罗经进行启动,关闭和监视其工作; 5)分罗经:复示主罗经的航向。 2.主罗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灵敏部分:陀螺球;找北、指北; 2)随动部分:跟踪灵敏部分一起转动,使航向刻度盘上0°~180°的刻度线与陀螺球主轴南北线始终保持一致; 3)固定部分:由罗经桌、罗经箱等组成,提供灵敏部分正常工作的外部条件。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模板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 书 1

实验一 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图1-2所示, R2用作加热电阻, R3为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NTC, 用来检测加热温度的变化, R3、 R4、 R5、 R6组成全桥电路,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断开时, 则桥路后面的精密仪器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0, 此时能够经过调节电位器RW 对放大电路进行调0;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接通时, 则桥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经放大调理电路放大, 从而在Uo 的输出端得到随加热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压信号。 本实验中的温度传感器采用了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对热敏感的电阻元件, 一般用半导体材料做成, 能够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 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or) 三种, 本实验用的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TC 一般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 特别适合于C 0300~100-之间的温度测量, 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其经验公式为: ??? ? ?-=0110T T B T e R R , 式中, R0是在25C 0时或其它参考 温度时的电阻, 0T 是热力学温度( K) , B 称为材料的特征 温度, 其值与温度有关, 主要用于温度测量。 NTC 和PTC 的特征曲线如图1-1所示: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技术》 实验指导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验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掌握LabVIEW的常用控件和函数,具备研究和开发虚拟仪器系统的能力。 二、项目设置 本课程总学时为16,开设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 ●实验1 小车行驶控制设计(4学时,必修) ●实验2 交通灯控制设计(4学时,选修) ●实验3 去极值平均滤波器的设计(4学时,必修) ●实验4 信号的拉氏变换和幅值分析(4学时,选修) ●实验5 信号生成器的设计(4学时,必修) ●实验6 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4学时,必修) 实验1-6均为设计性实验。 三、专业安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修全部实验。 四、本书特点 本指导书的特点是引入工程项目机制来管理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算法分析和现场调试能力,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前言.................................................................................................................................. I 开发平台.. (1) 实验1 小车行驶控制设计 (5) 实验2 交通灯控制设计 (7) 实验3 去极值平均滤波器的设计 (8) 实验4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9) 实验5 信号的拉氏变换和幅值分析 (11) 实验6 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 (13)

开发平台 一、虚拟仪器简介 虚拟仪器以计算机为核心,将计算机与测量系统融于一体,用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硬件的功能,用显示器代替传统仪器面板的测量仪器。 操作人员用鼠标和键盘控制仪器的启动、运行、结束,完成被测信号的数据采集、信号分析、谱图显示、数据存储回放及输出。 二、LabVIEW功能组成 图1.1 LabVIEW功能组成 三、LabVIEW开发流程 为项目建立文件夹,把相关的源程序和头文件等都保存到此文件夹。 1、启动LabVIEW 首先双击桌面LabVIEW图标,启动LabVIEW。 图1.2 LabVIEW启动界面 2、建立VI或工程 单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选中新建VI或新建工程选项。 3、保存工程 单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选中保存全部选项。

FTM1-FINAT测试方法NO.1 180°剥离力测试(剥离速度300mmmin)

FTM1-FINAT测试方法NO.1 180°剥离力测试(剥离速度 300mmmin) 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于测试自粘性压敏材料的永久粘合力或可剥离性。 定义:剥离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压敏材料从标准测试板上以一定角度、一定速度剥离时所需的力。 分别在压敏材料和标准测试板贴合20min及24h后进行测试,称后者 为永久剥离力。 测试仪器:拉力测试仪或类似仪器,其夹具能以180°剥离玻璃压敏材料,剥离速度300mm/min,精度+2%。 测试板用玻璃制成。 一只标准FINAT测试压辊。 测试样品:应是从有代表性的材料上取下来的测试条,测试条宽25mm,沿仪器方向至少长175mm.切口应干净、平直。每种材料至少应取3条进行 测试。 测试条件:温度23±2℃,50%RH±5%RH。测试样在测试前应至少放置4h。 测试步骤:从测试条上移除背材,胶面向下,用轻微指压将胶条贴于清洁的测试板上。用FINAT测试压辊以大约10mm/s的速度每方向各压2次,使 胶面与测试板表面紧密接触。 在测试条贴合于测试板以后,放置20min再测试。重复上述步骤,将 另一测试条贴合于另一测试板上,放置24h再测试。 将测试条与测试板固定在仪器的合适位置使得剥离角度为180°,设置 夹具分离速度为30mm/min。在测试条中部每10mm读取数据,至少 读取5个数据。对所读取数据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剥离力用N/25mm表示,对各测试条取平均值。贴合时间为20min 或24h。 破坏类型 CP 洁净试板-试板上无污痕。 PS 试板污染-测试区域有色变,但无胶残留。 CF 内聚破坏-胶膜在测试过程中撕裂,胶残留在试板和基材上。 AT 胶转移-胶膜干净地从基材转移到试板上。用百分数描述胶转 移程度。

航海仪器实验指导手册

航海仪器实验指导书 1.1磁罗经的使用(20分) 1.1.1磁罗经的结构和作用(10分) 评估要素:罗经柜、罗盆、自差校正器 简述磁罗经主要组成部件和液体的作用 1 、罗经柜:材料:铜、木、铝非磁性材料 作用:支承罗盆,安放自差校正器 组成:1)罗经帽:保护罗盘,防风雨,防光泄露 2 )佛氏铁:软铁,消除罗经后方桅杆、烟囱等产生的软铁半圆自差 3 )软铁球:软铁,消除船舶水平软体产生的象限自差 4 )垂直磁铁:硬铁,消除船舶垂直硬铁船磁力在船舶摇摆时的倾斜自差 5 )横向磁铁:硬铁,消除硬铁船磁场横向力产生的半圆自差 6 )纵向磁铁:硬铁,消除硬铁船磁场纵向力产生的半圆自差 2 、罗盘 组成:1)由罗盆本体,置于长平环上,保持水平 2 )罗盘,罗盘是指示方向的灵敏部件。 3 )罗盆内的液体:(酒精45%蒸馏水55%降低液体的冰点。 3 、方位仪:观测物标方位 1.1.2 磁罗经的检查、使用与维护(10分) 评估要素:罗盘灵敏度、罗盘半周期、气泡消除及校正器保存方法 1、检查 1)罗盆和罗盘的检查 1 ))罗盆保持水平,无气泡,液体无色透明无沉淀物,罗盘无变形 2 ))首尾基线准确位于船首尾面内,误差小于0.5度 3))检查灵敏度 检查目的:主要是检查其轴针与轴帽之间的磨损情况,摩擦力较大时,会直接影响罗盘指向的准确性。 检查方法:在船停靠码头、船上或岸上机械不工作的情况下,首先准确记下罗经基线所指的航向,然后用一小磁铁或铁器将罗盘从原来平衡位置向左引偏2° ~3°,拿开小磁铁, 观测罗盘是否返回原航向,再向右边做同样的检查,取其误差的平均值。 检查结果判断:与原航向读数相差大于0.2。,则说明轴针与轴帽之间的磨损较严重,需修理与更换。 4 ))检查罗盘摆动周期。作用:检查磁针磁性的强弱 检查目的:罗盘磁针磁性的强弱。 检查方法:用磁铁将罗盘从罗经基线引偏40°,移去磁铁,罗盘开始摆动,用秒表记下原航向值连续两次过基线的时间间隔,此间隔即为罗盘摆动的半周期。 检查结果判断:若测得的半周期比规定的标准值大很多,说明磁针的磁性减弱,需要立即更换。 5 ))消除气泡 消除气泡的目的:影响观测向位的精度,影响对罗盘的稳定和浮力作用 气泡产生原因:罗盆或罗盘浮室不水密

虚拟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41页)

虚拟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41页)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指导

深圳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 目录 实验一 LabVIEW编程环境与基本操作实验 (1) 实验二 LabVIEW编程的结构实验1 (7) 实验三LabVIEW编程的图形图表、数组与簇 (16) 实验四 LabVIEW编程的数据采集实验 (20) 实验五 NI ELVIS环境 (28) 实验六 RC 瞬态电路和数字温度计设计 (35)

实验一LabVIEW编程环境与基本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bVIEW的编程环境。 2.掌握LabVIEW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编制简单的程序。 3.学习建立子程序的过程和调用子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简称VI)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测试平台。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可由用户定义自己的专用仪器系统,且功能灵活,很容易构建,所以应用面极为广泛。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可以带有多个扩展槽,就出现了插在计算机里的数据采集卡。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的后处理由计算机软件完成,这就是虚拟仪器技术的雏形。1986年,美国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简称NI公司)提出了“软件

即仪器”的口号,推出了NI-LabVIEW 开发和运行程序平台,以直观的流程图编程风格为特点,开启了虚拟仪器的先河。 2.LabVIEW 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LabVIEW 集成了与满足GPIB 、VXI 、RS-232和RS-485协议的硬件及数据采集卡通讯的全部功能。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 、ActiveX 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图形化的程序语言,又称为“G”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编程时,基本上不写程序代码,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图或流程图。 (1)LabVIEW 应用程序的构成 所有的LabVIEW 应用程序, 即虚拟仪器(VI ),它包括前面板 (front panel )、流程图(block diagram ) 以及图标/连结器(icon/connector)三部分。 控制对象(输入) 显示对象 (输出)

ASTM-D3359-09-标准试验方法-胶带法测量附着力

Designation: D 3359 – 02 名称: D 3359-02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Measuring Adhesion by Tape Test1 ASTM D3359-09 标准试验方法胶带法测量附着力 This standard is issued under the fixed designation D 3359; the numb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indicates the year of original adoption or, in the case of revision, the year of last revision. A number in parentheses indicat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 A superscript epsilon (e) 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这个标准是D 3359确定了以后发行的。数字代表名称最初通过的时间,或者修订情况,和最新版本。括号内的数字代表最新重新审批时间。上标代表最新版本的变化或重新审批。 This standard has been approved for use by agen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该标准已经被国防机构部门批准使用。 1. Scope 范围 1.1 These test methods cover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the adhesion of coating films to metallic substrates by applying and removing pressure-sensitive tape over cuts made in the film. 本标准提出的试验方法是规定通过在漆膜切割区施加和撕离压敏胶带的方式,对漆膜与金属底材之间的附着力进行评定的程序 1.2 Test Method A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use at job sites while Test Method B i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laboratory. Also, Test Method B is not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films thicker than 5 mils (125μm). 试验方法A主要是供工作场所用,而试验方法B更适合实验室使用。试验方法B被视为不适合厚度超过 5毫英寸(125微米)的漆膜。 NOTE 1—Subject to agreement between the purchaser and the seller,Test Method B can be used for thicker films if wider spaced cuts are employed. 注 1-根据买卖双方的协议,如果切割间距较宽,漆膜较厚时可采用试验方法B。

ASTM~D3330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文版

压敏胶带剥离强度测试标准 1. 范围 1.1这些测试方法主要用于压敏胶带剥离强度的测试。 1.1.1 方法 A:单面胶从标准钢板或其他类似表面的平板上180° 剥离的测试方法。 1.1.2 方法B:单面背衬胶粘性的测试方法。 1.1.3 方法C:双面胶与标准钢板粘性的测试方法。 1.1.4 方法D:单面胶或双面胶与离型纸的粘性的测试方法。 1.1.5 方法E:无基材胶带与标准钢板的粘性的测试方法。 1.1.6 方法F:单面胶与标准钢板90°剥离的测试方法。 1.2这些测试方法是给定压敏胶带粘性测试的统一评定方法,这评定可 以针对一卷,两卷之间或一批。 1.3不同的基材和(或)胶质都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这些方法不适 用不统一的胶质。 1.4这些测试方法不适用于一些相对硬质的基材、衬里或在低强度下高粘性背胶的测试。这些特性对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不能真正代表粘力。 1.5 测试数值用 IS或英寸—磅做为单位,在每个单位系统中数值的规定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系统必须使用自己的单位。 1.6这些标准没用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所有安全隐患。标准 使用者有义务去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操纵规则。 4.测试方法概要 4.1 方法 A——单面胶180°剥离——用可控压力把胶带粘贴到标准测 试板上。测试时,以恒定的速度180°角从测试板上剥离。 4.2 方法B——单面背衬胶的粘性——胶带式样一粘贴到测试钢板上, 取另一式样粘贴到式样以的背面,然后按方法A进行测试。 4.3 方法C——双面胶 4.3.1 表面粘性——把双面胶的正面贴到不锈钢板上,衬里面朝外。 撕去衬纸,贴一层0.025mm(0.001in)的聚酯薄膜,接下来按方法A 进行

原材料检测标准模板

XXXX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原材料检测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索引

1.沥青 2.软化油 3.粉料 4.胎基 5.面膜 6.隔离膜 7.改性剂, 树脂 8.包装物( 纸心、包装袋、桶) 沥青

1 采样 1.1 液体沥青 常规检验样品取样量≥ 1L。 1.1.1 从槽车、罐车中取样 当车上设有取样阀或顶盖时, 则可从取样阀或顶盖处取样。 从取样阀取样至少应先放掉4L沥青后取样; 从顶盖处取样时, 由中部取样; 从出料阀取样时, 应在出料约二分之一时取样。 1.1.2 从桶中取样 按表1-1规定随机取样的要求取出样品后充分混合, 从充分混合后的样品中取1L液体沥青样品。 1.2 碎块状固体沥青 取样量应≥ 1.5kg。 散装的碎块固体沥青, 在散装车上均匀分布取20次以上, 总样量不少于25kg, 再用干净的适当的工具打至粉末状, 混合充分后, 从中取出不少于1.5kg供检验用。 2 技术指标

3 检测 3.1 仪器及材料 电炉, 软化点仪, 电子天平( 0.001g) , 延度模具, 恒温水浴, 温度计, 针入度计, 标准针, 容量瓶( 250ml) , 针入度试样皿, 玻璃板, 刀, 延度仪( 启动时应无明显波动) , 甘油或刚煮沸的蒸馏水, 隔离剂( 以重量计, 由两份甘油和一份滑石粉调制而成) 3.2 延度 3.2.1准备: 取适量的沥青置于烧杯中( 保证取的样足够检测用) , 放在电炉上加热( 电炉上面要垫上石棉网) , 小心加热装样品沥青的烧杯, 并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加热, 直到样品变得流动。小心搅拌以免气泡进入样品中。加热至倾倒的时间不超过2h, 其加热温度不超过预计沥青软化点的110℃。 3.2.2 制作试件: 将模具组装在玻璃板上, 将隔离剂涂于玻璃板表面及侧模的内表面, 以防沥青沾在模具上。板上的模具要水平放好, 以便模具的底部能够充分与板接触。在充分搅拌之后, 把样品倒入模具中, 在组装模具时要小心, 不要弄乱了配件。在倒样时使试样呈细流状, 自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倒入, 使试样略高出模具, 将试件在空气中冷却30min, 然后放在规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持30min取出( 25℃) , 用热的直刀

Labview实验指导书

Labview虚拟仪器实验指 导书 宋爱娟 2009.2

目录 实验一 Labview的认识性实验(2学时) (3) 实验二 Labview的基本操作(2学时) (4) 实验三数据操作实验(2学时) (6) 实验四 labview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4学时) (10) 实验五 labview中字符串、数组、簇的实验(2学时) (16) 实验六图表和图形实验(4学时) (23) 实验七专业测试系统的搭建实验(2学时) (28) 实验八创建子VI(2学时) (32) 实验九人机界面交互设计实验(2学时) (35) 实验十波形编辑及频谱分析实验(3学时) (39) 实验十一救援用LED灯实验(4学时选作) (41)

实验一Labview的认识性实验 一、目的 1、熟悉Labview的基本组件 2、熟悉Labview的前面板、程序框图、快捷和下拉菜单 3、掌握Labview的选项板及在线帮助 二、环境 1、WINDOWS2000环境(将显示属性中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2、Labview8.6软件 三、内容与步骤: [练习1] 启动Labview,查找Labview示例 步骤: 1.打开文件VibrationAnalysis.vi(c:/ProgramFiles/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8.6/examples/apps/demos.llb) 2.单击按钮Run运行该程序 3.改变采样速率 4.改变采样速度,验证希望速度与实际速度是否一致 [练习2] 熟悉前面板与程序框图的切换及观察程序流的执行过程 1.在练习1的基础上,利用快捷方式将前面板切换到程序框图。 2.单击高亮度显示按钮观察代码的数据流向。 [练习3] 熟练打开运行一个VI 1.练习查找所定VI,另用帮助查找含有FILTER的示例,找到其中的Express Filter.VI程序双击打开 2.运行该程序 3.改变仿真频率、仿真幅度和仿真噪声幅度观察指示器的值与图中值是否一致。 4.观察数据流执行过程 [练习4]练习查找运行 1.将上面程序在框图窗口双击程序框图中的Simulate Signal,将正弦信号改为其他信号之后运行程序。 2.熟练查找其他程序并运行 [练习5] 1.在Labview启动界面中选择新建选项 2.打开空VI或VI模板 3.任意打开VI模板并运行。

GB2792-81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792-81 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剥离法测量分开压敏胶粘带与被粘板材所需力的测定方法。 压敏胶粘带与被粘物为片、膜材料时,将采用金属校直板进行测定。 2 原理 用180°剥离方法施加应力,使压敏胶粘带对被粘材料粘接处产生特定的破裂速率所需的力。 3 装置 3.1 辊压装置(见图1) 3.1.1 压辊是用橡胶覆盖的直径为84±1mm,宽度45mm的钢轮子。 3.1.2 橡胶硬度(邵尔A型)为60°±5°,厚度6mm。 3.1.3 压辊质量为2000±50g。 3.2 试验机 3.2.1 拉力试验机应符合JB 706-77《机械式拉力试验机技术条件》的关于鉴定试验机的要求。3.2.2 拉力试验机应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 4 试样 4.l 胶粘带 胶粘带宽度为20±1、25±1mm,长度约200mm。

4.2 试验板 胶粘带与板材粘合时,试验板表面应平整,试验时不应产生弯曲变形,试验板尺寸如图2所示。 单位:mm。 4.3 校直板 胶粘带与片、膜材料粘合时,应使用金属校直板,其尺寸如图3所示。单位:mm。 4.4 试样制备 4.4.1 被粘材料,表面处理方法、试样制备后的停放时间等应按产品工艺规程要求进行。4.4.2 为了保证在试验时胶粘带与被粘片、膜材料保持180°分离角度,用胶粘带将试片顺长度方向的两侧粘贴在金属校直板上。 5 试验条件 5.1 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

5.2 胶粘带、被粘材料应在5.1条件下放置2h以上。 6 试验步骤 6.1 用精度不低于0.05mm的量具测量胶粘带宽度。 6.2 将胶粘带剥开,切去外面的3~5层,均匀撕剥胶粘带(在粘合长度内不能接触手或其它物体),使胶粘带与被粘材料一端粘接,其夹角大于30°,被粘材料的另一端下面放置一条长约200mm, 宽40mm的涤纶膜或其它材料,然后用辊压装置的轮子在自重下约以120mm/s的速度对试样来回滚压三次。 6.3 到达产品工艺规程规定的停放时间后,将试样自由端折过180°,并剥开粘合面约10mm。被粘材料夹在下夹持器上,试样自由端夹在上夹持器上。应使剥离面与试验机力线保持一致。6.4 试验机以300±10mm/min下降速度连续剥离。有效剥离粘合面长度约100mm,并有自动记录装置绘出剥离曲线。 7 试验结果 7.1 取值范围 在记录曲线中,曲线AB、CD部分都不计入试验结果(图4)。单位:mm。 7.2 求积仪法计算 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平均强度σ(180°B)(g/cm)按下式计算:

尼龙产品物性

尼龙产品物性

原料级PA6系列 TF2450I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透明颗粒用途概述电子接插件 备注说明高流动,易脱模,可替代新会美达M2500I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拉伸强度ISO527 65 MPa 断裂伸长率ISO527 8 % 弯曲强度ISO178 85 MPa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ISO180 3 KJ/m2 密度ISO1183 1.13 g/cm3 洛氏硬度ISO2093/2 117 - 熔点ISO3416 220 ℃ 热变形温度/0.45mpa ISO75 165 ℃ 阻燃性UL-94 HB - 表面电阻率ISO167 1013Ω 填充量灼烧法0 %

增强级PA6系列 TF100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透明颗粒用途概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配件、电动工具、齿轮、机械零件等备注说明全新料,30-33%玻纤增强,高强度,易染色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拉伸强度ISO527 170 MPa 断裂伸长率ISO527 5 % 弯曲强度ISO178 235 MPa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ISO180 22 KJ/m2 密度ISO1183 1.36 g/cm3 洛氏硬度ISO2093/2 120 - 熔点ISO3416 225 ℃ 热变形温度/0.45mpa ISO75 215 ℃ 阻燃性UL-94 HB - 表面电阻率ISO167 1013Ω 填充量灼烧法30 % TF100-120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半透微黄颗粒用途概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配件、电动工具、齿轮、机械零件等备注说明一级回料,30-33%GF增强,易染色

虚拟仪器实验指导书2015课案

《虚拟仪器》实验指导书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3月

目录 实验一创建和编辑VI程序 (1) 实验二变量、数组与簇 (2) 实验三结构与属性控制 (4) 实验四波形显示 (5) 实验五字符串与文件I/O (6) 实验六数学分析与信号处理 (7) 实验七数据采集卡配置及应用 (8) 实验八应变测试 (12) 附录LABVIEW软件安装 (15)

前言 《虚拟仪器》实验分为软件实验部分和硬件实验部分:实验一至实验六为软件实验部分,主要学习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的原理及编程方法,按照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操作,循序渐进地掌握VI程序及子程序的创建和调用,编辑和调试,各种结构、图表、图形和数组的使用,以及字符串和文件I/O的操作,熟悉LabVIEW的各种函数以及菜单,选项的作用和功能。实验七至实验八为硬件实验部分,主要了解PCI-6024E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使用方法和采集通道设置,并创建VI程序控制数据采集卡的I/O操作,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实时检测,显示测量数据及波形,并写出实验报告。 在教学上,让学生学会使用LabVIEW系统的在线帮助,以获得更快更详细的帮助信息,帮助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实验注意事项: ●请同学们在F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把课堂练习的文件存 在该文件夹中。 ●同学们在使用LabVIEW系统自带的示例程序后,关闭时不可保存,以免 改动原文件,但可以用另存的方式保存在其它文件夹中(如同学自己的 文夹)。 ●在硬件实验中,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不要超过±10V,千万注意连接 板的各导线之间不要短路,以免发生故障。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83.180 G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792 2014 代替G B/T2792 1998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p e e l a d h e s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f o r a d h e s i v e t a p e s (I S O29862:2007,S e l f a d h e s i v e t a p e s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p e e l a d h e s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MO D) 2014-07-08发布201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2792 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与G B/T2792 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标准的名称修改为‘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删除了引用标准J B/T7499 1994‘耐水砂纸“(见1998版的第2章); 修改了 剥离强度 术语的定义(见3.1,1998版的第3章); 增加了 样件 术语(见3.2); 增加了 表面平均粗糙度 术语(见3.3); 修改了清洗剂的种类(见5.2.2,1998版的5.3.1); 增加了试样的裁取方法(见5.3.1); 修改了标准试验钢板的要求(见5.3.3,1998版的5.2); 修改了压辊的尺寸和质量(见5.3.4.1,1998版的4.1.1和4.1.3); 修改了试验室的标准试验条件(见5.4.1,1998版的6.2); 修改了试样的标准尺寸(见5.4.2,1998版的5.1); 增加了钢板的清洗方法(见5.5.2.1); 修改了压辊次数(见5.5.3.1,1998版的7.3); 修改了试样的制样时间和试验前的滞留时间(见5.5.3.1,1998版的7.4); 增加了胶粘带与自身背膜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6章); 增加了胶粘带与防粘材料的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第8章); 增加了低温下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见附录B)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29862:2007‘粘胶带抗剥离粘附性能的测定“三 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相比在结构上有一些调整,附录C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三 本标准与I S O29862: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三 本标准还对I S O29862:2007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 一词改为本标准; 剥离强度的单位 N/10mm 改为 N/c m 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85)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二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二联冠(中山)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二永大(中山)有限公司二广州宏昌胶粘带厂二无锡市万力粘合材料有限公司二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二上海晶华粘胶制品发展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卫星二陈维斌二王灿二张建庆二罗吉尔二陈华昌二杨春强二刘小丽二许宁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2792 1981二G B/T2792 1998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