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互联网+研究报告

最新“互联网+”研究报告

目录

一、产业重构:全民创业潮背后的逻辑

1. 第一代互联网:流量、流量、流量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变现近,眼看它掉队了

2.1乐视是谁,优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2.2 都是网上卖书,当当为什么输给了京东

3. 第二代互联网:给传统产业以互联网,而不是给互联网以传统产业

3.1 向上走:云和大数据

3.2 向下沉:O2O

3.3 这是最好的时代

4. 重构之后,中国引领世界

二、资本重构:良性泡沫刺激创新

1. 资本+互联网,这一次门当户对

1.1 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1.2 最懂互联网的本土资本,有你在,我放心

2. 重蹈覆辙?告诉你为什么不一样

3. 二级市场,舍你其谁

3.1 一级市场?这场恋爱对我来说太长

3.2 二级市场?你更懂我

三、估值重构:带来三阶段投资机会

1. 冲出100亿美金陷阱

2. 做个VC投二级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一场名为“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产业及资本,犹如一针兴奋剂,打在了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身上。我们不愿像很多人一样仅仅把这现象看作一阵风,因为风会停,但现象背后的产业逻辑会不断演绎。我们相信互联网正在重构,重构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资本流向和估值方法,更是人心,这是重构的三次方,将重构出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一、产业重构:全民创业潮背后的产业逻辑,互联网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演进,从一个万亿级市场空间,走向数十个万亿市场空间:

第一代互联网是门户、游戏、搜索、社交所统治的时代,缘起于技术革命,供给创造需求,核心商业模式为流量变现,在线上创造出万亿规模空间的游戏&广告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进入中规中矩却不性感的状态。第一代互联网是属于极客的世界,遵循赢家通吃的规律。

当京东一骑绝尘了曾经流量第一的当当,当A股的乐视网逆袭了流量遥遥领先的优土,人们发现单纯的流量逻辑失效了。我们正进入第二代互联网!互联网变成一种信息能量,开始重塑现实社会的供需关系。商业模式也从单纯的流量变现,向两个方向演绎:向上升为云和大数据,向下沉为O2O。拉长的产业链使得互联网由极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什么企业有机会呢?我们认为,上升的云和大数据是巨头生态圈的游戏,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沉的O2O则带来大量的新领域龙头崛起的机会。我们不想去简单罗列各行业+互联网,那让人纷繁、焦躁而迷茫,而是希望能够摸索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来真正理解这场“互联网+”的革命,才

能真正享受整场的资本盛宴。我们首次提出要根据两类不同行业的属性,来寻找最有机会在第二代互联网里胜出的企业:1)传统集中度高,龙头享受渠道垄断溢价的行业,将迎来

互联网破坏式创新。这类传统行业的领先者享受了渠道垄断、品牌溢价,行业内公司没有动力破坏现有平衡。“成功会成为成功者的墓志铭”,互联网会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消除原有产业链的渠道/品牌成本,从而更有效率的把服务提供给

需求方。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会对行业形成颠覆,所谓“破坏性创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东、乐视;原行业内企业如参与变革,则会面临“左右互博”的尴尬境地,

难以成功;而对产业有了解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反而更有优势。而经过一轮对传统厂商的收割之后,在传统产业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公司会形成更高的垄断,传统产业数据的积累甚至会使这些新龙头有机会往第二代互联网的上升

模式云化、大数据化发展。最终诞生千亿美金以上巨头。2)“心塞行业”原有领先者将获得更大机会。原有服务痛点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体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集中度低。这类行业我们称之为“心塞行业”,比较典型的有装修、金融、汽车后服务、教育、医疗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联网改善原有行业痛点。由于原有产业嗅觉灵敏者学习互联网的成本,会比纯互联网人学习该行业成本低,这时能胜出的企业往往是原有行业的领先者。这类企业在传统领域耕耘多年,对行业痛点充分了解,线下地推强大,后端能力强,辅以互联网的工具,将获得更大机会。如果说原先传统领域的客观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做大,现在优秀的管理团队+优势资金卡位+互联网会使得企业能量指数级放大,这类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他们面临绝地反转的机会。

互联网重构之后,中国将迎来继人口红利后的下一个红利——大数据红利,引领世界互联网体验升级潮流。可以乐观

的预计,如果说制造业的中心在德国,创新的中心在美国,那么下一代互联网数据&服务的极致中心在中国。

二、资本重构:良性泡沫刺激创新,培育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这次将是人民币资本盛宴的主场。当前,处于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第一轮真正经过沉淀的产业资本亟需出口。互联网是最确定有未来的产业方向,因此成为资本最追捧的投资方向,在二级市场的反应则更为剧烈,泡沫化的言论和恐惧也因而层出不穷。我们认为这种剧烈的财富效应不是坏事,反而会刺激创新、助长全民创业潮,最终培育出经济转型的模式。不同于美元资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联网,人民币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将给予第二代互联网更强大的动量。同时,第二代互联网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使中国不会完全重蹈美国互联网泡沫的覆辙。产业资本的心态,以及资本市场的人员结构决定,二级市场将率先享受这场资本盛宴。

三、估值重构:带来三阶段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尽管技术层面中短期会出现波动,但长期坚定看好“互联网+”的牛市盛宴,本轮互联网投资将经历三个阶段:1)目前我们正处在的“血拼扫货抢筹码”阶段,互联网标的稀缺供给无法满足资本炽热的追逐需求,标的普涨,板块狂欢。2)“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们看不穿”,由于A股的二级市场之

前并没有真正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我们还在学习第一轮互联网时代,美资主导的高大上PV、UV、DAU的估值体系时,已经跑出赛道的真正龙头被狂欢和惊恐同时淹没,在没有形成安全边际一致预期的情况下,人心狂欢后短暂的休息,泥沙俱下时,会给看清大势的投资人提供介入龙头的绝佳机会。3)“早已辨你是雌雄,详细跟踪最重要”,曾经的创新企

业变得“传统”而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估值达成一致预期。我们判断,注册制落地前后,A股或将逐渐迈入第二阶段,

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通过市场空间、企业卡位、管理

团队三个维度进行公司筛选出明日龙头,坚定买入,长期持有,会享受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一、产业重构:全民创业潮背后的逻辑

当下的中国正被一股全民创业的浪潮席卷。“互联网+”的

提出更是犹如一针兴奋剂,打在了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身上。这一切像极了90年代的全民下海风潮,它们的背后都

蕴含着深刻的产业转型逻辑。我们不愿像很多人一样仅仅把这现象看做一阵风,因为风会停,但现象背后的产业逻辑还在演绎。

让我们直面创业潮背后的产业逻辑,揭示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重构的互联网,以及转型浪潮中的输者与赢家。

图 1:国内互联网发展历程:从媒介到服务到场景的延伸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1. 第一代互联网:流量、流量、流量

第一代互联网是门户的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搜索、社交的时代,更是过去的时代。

它有三个显著特征:

1)核心价值是供给创造需求。1996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建立,互联网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以一系列技术为驱动,第一代互联网精英为几亿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线上体验:即时通信技术使得跨地域交流触手可及,一时间电脑里滴滴声此起彼伏,多少年轻人因为“网聊”而学会打字;搜索引擎技术改变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深入人心。

2)核心模式是流量变现,产业链短。第一代互联网继承了美国90年代互联网大潮的“免费思想”,即通过免费提供服务聚集线上流量,再将流量导入广告或游戏来变现;产业链短。参与方少,主要包括CP(内容提供商),渠道,以及广告主/用户,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供需均在线上完成。3)核心规则是赢家通吃,流量即是一切。流量变现模式下,企业的胜出在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垄断,掌握了流量的定价权,所以第一代互联网的商业原则是流量为王,赢家通吃。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新浪这类流量产生广告收入的门户网站,和腾讯此类QQ流量导入游戏收费的社交巨鳄。

所以,第一代互联网的赢家是技术大拿,是用IT技术打造互联网产品的极客。一行“Hello World”代码是他们征服虚拟世界的宣言。

图 2:互联网广告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 3:互联网游戏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变现近,眼看它掉队了

细数过往,第一代互联网已经基于线上构建起了千亿规模的互联网广告市场(2014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1540亿,同比增长40%),和千亿规模的网络游戏市场(2014年游戏市场规模1150亿,同比增长38%);核心驱动力是伴随经济发展,广告主广告支出&人均娱乐费用支出的提升。伴随着年

均30%左右的线性增长和万亿规模天花板,第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已趋常态,中规中矩却不性感。

图 4: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 5:互联网游戏市场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