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为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当今各国的行政改革, 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成为其追求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更是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念与方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建立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和具有责任感、回应性的政府, 以最经济的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服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和难点。在学习参考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分析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 以使其引导我国地方政府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技术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政府绩效日益关注, 要求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 是从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 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前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具有强烈的行为引导功能, 它明确并强化了评估对象的工作要点和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曾长期集中于经济发展指标, 各地GDP崇拜之风盛行, 经济发展成为政绩评价和官员职位提升的主要依据。这种用单一经济指标评估政府绩效带来了诸多弊端。一是使官员重经济发展, 而忽视社会其它方面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社会公共事业没有同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普遍提高, 贫富分化严重。二是专注于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依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来获得暂时的经济发展, 导致环境严重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早期的政府绩效指标只考核结果而不考核过程, 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违法行政, 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为取得所谓政绩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四是早期的政府绩效评估着重评估政府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而把政府本身作为一个黑箱, 不去关注政府内部的运作过程。由于缺乏对政府内部运作过程的绩效评估, 政府内部的人浮于事、官僚作风、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1.2、选题的意义

总体来讲,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摆脱了宏观抽象、结构单一的缺陷, 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具体化、综合化, 进一步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探索和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善,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相当薄弱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局限,客观要求尽快切实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其次,有利于地方政府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加入WTO,

必然要求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适应国际规范的新要求,适应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再次,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创新和改革的深化。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找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评价政府改革之后的管理水平及改革的效果,有利于深化行政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最后,有利于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来说,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正确的绩效观,要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科学评价政府的绩效。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在“结果导向”和“公众满意导向”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方式对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评价与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全面发展,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做好这一工作,对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和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目前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因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探索过程中国内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绩效评估这一宏观领域,以期通过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来指导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2.1、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界定

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领域,政府绩效评估是个近乎全新的探索。对其的研究多是首先从对政府、绩效、评估三个主题词分别进行内涵界定。从单纯语义学的角度看,“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于某个区域订立、执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来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一个国家的政府又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绩效”表示“成绩;成效”。“成绩”指“工作或学习的收获”,强调对工作或学习结果的主观评价。“成效”指“功效或效果”,强调工作或学习所造成的客观后果及影响。“绩效”则是对二者的综合。但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绩效是对组织的成就与效果的全面、系统的表征,它通常与生产力、质量、效果、权责等概念密切相关。“评估”表示“评议估计或评价”,与之相近的“评定”(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和“评议”(经过商讨而评定)皆为“评估”所采用的方式和途径。“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政府绩效评估在本质上是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市场化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在政府公共部门与公众关系基本定位的前提下由民权运动和科学技术推动下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

2.2、国外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靡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各国政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适应社会需要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如何提高政府绩效以回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责任理念和民主理念等政治价值的驱动下再加上更为直接的公共财政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以督促政府绩效的改善,从而间接地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以积极姿态回应社会各界对公共部门低效的批评。

美国,作为这场运动的重要代表国家之一,政府对公共部门生产力和绩效的重视,自20世纪初便已经开始。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40),人们测评政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效率;第二阶段(1940-1970),人们对于腐败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而预算作为政府财政开支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所当然地进入人们重新组织设计的过程,同时,促进了绩效预算在政府部门的兴起;第三阶段(1970-1980),重视结果固然重要,但如果服务的结果并不具有有效性,那么政府的服务依然不能达到自身设定的目标,因此,美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逐渐转入对效率和有效性的考评;第四阶段(1981-1992),民营化的兴起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具;第五阶段(1992至今),在克林顿政府的推动下,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以《政府绩效和结果法》等法律的指导下,美国政府评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估体系。将公众纳入到评估主体的范畴,不仅是适应新公共管理运动中顾客导向的需要,更促使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体现了民主化的要求。在吸取公众参与基础上形成的评估程序,多元的评估标准,结合标杆管理的过程,无疑促进了绩效评估能够有效地起到有效改善政府绩效的目标。

政府绩效评估应用最持久、最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当属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与此同时,理论界也出现了新右派体系,它相信市场力量,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采用管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资金的价值。作为新右派代表的撒切尔夫人的上台,使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改进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被引进公共部门。总的来说,根据评估的侧重点的不同,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效率优先阶段和质量优先阶段。在1979年至1985年,侧重点是经济和效率,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如雷纳评审和部长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新方案都是在“效率战略”下进行的,在节省开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86年开始,随着效益和质量被重视,其侧重点转向效益和顾客满意,质量逐渐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期间推行的“下一步行政方案”、“公民宪章”运动和“竞争求质量”运动,开创了质量和顾客满意的新方向,绩效评估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侧重从公民的角度测评绩效,也就是说绩效评估是从公民的立场和角度来测评政府服务的经济性、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和公民满意度等。同时,将绩效评估与其他管理技术相结合,如在英国政府中广泛应用的“地方政府改善计划”、“最佳实践”、“最高价值”、绩效审计、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将绩效评估与其他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大大改进了政府部门的绩效。

除了英、美两国外,其他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也颇具特色,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其中,作为前英殖民地,新西兰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演进过程受到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深刻影响。总体来说,新西兰的评估指标和手段较为规范,包括八项内容:月度和季度报告、年度财务报告、绩效协议、战略结果域和关键结果域、业绩声明报告、服务绩效报告、企业业绩报告、权责发生制预算制度。澳大利亚属于联邦制国家,其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构过程遵循务实主义的原则和实践,采取集权性质的管理技术,它的评估手段或依据是“联邦政府服务宪章”、行为手册、绩效合同、基准测试、程序管理和预算方案、部长预算措施报告、部长评估计划、部门年度报告、滚动预算和审计长报告等十项;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产出、质量以及结果三大类,而衡量维度主要有一致性、效率、效果或质量、成本-收益分析四项内

容。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绩效评估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地发展,以上四个国家进行绩效评估共同的背景,无非是政府严峻的财政危机导致了政府部门不得不在减少公共支出的同时提高绩效,但是这四个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也各有特色,这是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情况相联系的。

与政府部门政府绩效评估构建的探索相比,学术界及专家学者也对政府绩效评估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国外学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包括了两个方面。其一, 在效率方面: 威尔逊认为“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制度设计, 在该制度框架下所取得的结果而不是以投入要素作为判断政府公共部门的标准。”奥斯本与盖布勒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 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论组把政府绩效评估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 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其二, 在公共责任方面: 政府绩效评估决定了政府角色和其职能的内容。政府公共部门的角色成为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对政府职能范围内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 也就是要对政府在确定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抓好绩效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 以保证供给者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等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政府绩效评估所包含的重塑政府角色和界定其职能为公共服务供给部门, 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展开竞争、创造市场动力、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力的途径。随着政府角色和职能的重新界定, 促使了政府管理所隐含的政府部门的基本运

行方式、政府与市场和公众之间关系基本定位的变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变为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顾客之间的关系。政府行使公共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主动为公众谋福利。效率和公共责任是政府绩效评估内涵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政府公共部门在社会竞争中提供公共服务,既有助于提高效率、打破垄断和降低成本;又以严明的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保证其在竞争中对公众负责、提高服务质量。在这两个方面中, 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是第一位的, 效率则是第二位的, 效率只有用来满足公众的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时才有意义。

2.3、我国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目标责任制和效能检查为代表;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以社会服务承诺制与组织绩效评估、目标责任制和以市民为主体的绩效评估制为代表;90年代末至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绩效评估体系。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历程表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基本上走过了由单位自发评估到自觉评估、再到整个国家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化评估建构过程。同时,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绩效评估六种模式,即: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结合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以监督验收重点工作为主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目标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以公众评议为主要方式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政府绩效的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政府管理工具,实践证明,在提高政府绩效、改变政府工作作风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中也带有盲目性,缺乏公众的参与,多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评估。孟华分析了以机构为重心的绩效评估存在诸多缺陷, 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心应该转向公共服务, 重视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与效果, 这种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能相应解决机构绩效评估的四大缺陷, 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对改善公民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以及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进一步完善,实现政府绩效评估良性发展的作用。盛明科、彭国甫从议题的现实基础、理论基础、评估体系研究的基本框架、以及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来阐述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论纲, 阐释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框架, 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制度体系以及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考察, 最终探寻适合我国政治体制、管理制度和文化背景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宏观思路。陈通、王伟从我国目前各地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的困境出发, 探讨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公民导向, 一方面要强调公民参与,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公民对政府各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盛明科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应该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角度, 综合运用主观评议和多指标量化综合评价的方法。客观定量测评方法能全面、直接、客观地衡量出政府一段时间内的绩效, 但忽视了政府服务接受者-- 公众的满意程度。主观定性评议方法虽可以衡量出政府服务接受者的满意程度, 但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绩效水平。在实践中, 理想的做法是将两者整合统一起来。作为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项制度设计, 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必然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民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现的一项重要治理工具, 将其引入我国并期望对我国公共管理和政府运行产生有效的作用, 就必须立足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实践,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和相关制度体系。

2.4、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评估

近年来, 国内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 人事部课题组于2004年提出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3 大类, 共33个具体指标;范柏乃提出的包括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科技、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6个领域37个评估指标;卓越运用部门指标与通用指标、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正数指标与负数指标、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于公共部门的指标体系。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从政府职能出发, 力图构建一种普适性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从当代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一般原理出发,认为影响政府绩效评估的因素是多维和复杂的, 除了政府职能外, 还包括政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政府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公民参与状况、文化传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整合等方面。而且, 不同地方政府面临的管理环境不一样,工作重点也不同,因而不存在普适性的指标体系设计。

上述已有研究成果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有意义: 一是某一级政府对其下属部门的绩效评估, 如市政府对其下属区( 县) 政府的评估, 或市公安局对区( 县) 公安分局的评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不同的被评估单位面临的管理环境大体相当, 可以使用同一评估指标, 以便进行横向比较。二是上级政府实施的专项评估。但对分别隶属于不同上级政府部门的各地方主动实施的绩效评估,这种

研究结论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原因就在于影响政府绩效评估的因素非常复杂, 如果使用统一的指标体系, 将脱离各地的管理实际。为此,需要开展对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多维因素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政府绩效评估指

标体系的方法。

3、基本内容和框架

3.1、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

一个地方政府高绩效总体表现为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稳定和谐、不过度耗用资源、环境友好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方面,政府在其中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关注地方政府在促进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要关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考察当地收入状况及资源环境的保护。

根据政府绩效评价领域,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构建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设计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行政能力三个维度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行政能力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政府在营造与外部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绩效状况。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对政府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衡量,三个方面的细化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指标出了问题,都可以从其他方面指标里面找原因。绩效评估一级标准的确立应跳出以往忽视本源的思路,亦即政府绩效评估不只是对组织或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而是要对政府这种组织形态运转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设计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具体指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行政能力三类指标作为一级指标框架,在一级指标框架下,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一、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一、二级指标主要是分类的逻辑框架,三级指标是有具体指向的指标。其中,经济发展是政府职能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体现,社会和谐是政府在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生活作用的体现,行政能力是政府行为的保障。

3.2、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指标是将目标逐级分解,使之成为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和可操作的分目标。它受到目标的制约,而指标体系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指标体系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促进政府的高效运转和改革的顺利进行。虽然不同的评估对象有不同的指标体系,但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原则上是一致的。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3.2.1、一致性

所谓一致性就是指标与目标的一致,就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被评估对的战略目标的一致。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估对象实现其战略目标,检验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在设计确定绩效指标时, 可将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手段作为二级目标和二级评估指标,将实现二级目标的关键手段作为三级目标和三级评估指标,按照这一思路,将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形成一个评估指标的有机链条。各个指标之间既有联系性, 也有独立性, 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体现了各个指标之间的一致性。

3.2.2、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标体系全面地体现要达到目标的一个整体,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地方政府绩效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例如, 各级地方政府要推进所辖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就必须系

统反映政府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的作为和表现, 而不是只看GDP增长的唯经济思想。同时,由于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 指标体系不可能涵盖所有因素, 因此只能抓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各个具体指标的涵义、计算、时间空间范围等方面必须是统一的, 既体现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也体现指标集合体的完整性。

3.2.3、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标体系内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不相互包含、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指标应反映地方政府绩效的共同属性,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比较,才能比较两个具体评估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差别。在设计指标时,必须认真分析每个指标的内涵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抓主要因素,保证指标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使指标简易可行。

3.2.4、可测性

所谓可测性是指标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实际测量或观察,以获得明确的结论,它包括绩效评估指标的可测性和指标在评估过程中的现实可行性。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定量化指标,另一类是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对可以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 对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 应采用定性指标, 或者对定性指标进行二次量化。绩效评估指标的可测性是指评估指标可以用操作化的语言定义,可以运用现有工具测量得出明确结论,如对地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收入水平的增长比率等。获取充足的信息是保证指标现实可行性的重要前提,高素质的评估主体是保证评估指标具有可测性的重要基础。

3.2.5、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应从政府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可行,每一个指标都有实际意义。要做到有的放矢, 既要全面反映地方政府的职能和绩效目标,又能突出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的重点、特色和优势。设计出的指标既要有高度, 又能够切实可行, 能够被领导和广大工作人员所接受,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为实现预定目标创造条件。

3.3、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政府发挥作用及其行为结果,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依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估绩效的前提。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绩效观为知道,以构建社会为目标,注重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和提高,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协调,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的整体推进,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3.3.1、坚持结果导向

相对于单纯的企业经济指标、学校教育指标、社会与经济指标而言,地方政府评估指标总体上难以测量,有的指标可以数值化,有的指标只能定性化。为了全面反映政府绩效整体状况,体现地方政府管理效果,应坚持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导向,不仅要关注政府应该做什么,还要关注所做工作的效果,以此来指导整个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全过程。通过结果导向,使政府把精力真正放在转变职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上。

3.3.2、注重公众导向

政府对公众的回应程度与满足程度,政府管理的效果好坏、政府执法是否公正严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部门及其人员的廉洁奉公与否,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公众也有向政府部门表达诉求的意愿,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回应。绩效评估要倡导公众导向,使他们能够成为政府评价的一个主体,才能真实反映政府绩效的社会效果。在指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突出指标的公众导向性。

3.3.3、指标完整性

尽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反映现实的政府管理活动及效果,只能选择关键绩效指标,但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具备完整性,才能全面真实反映政府绩效,也使评估活动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和被评政府的认同。首先,评估指标在范围上应覆盖政府主要活动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生态等领域。其次,评估指标既要结合评估主体所确定的领域和项目,又要体现出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基本上反映评价主体的价值追求与评价对象的客观存在,使两者有机结合,尽可能确保评价活动的公正、公平和客观。

3.3.4、指标的可行性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到指标的价值取向和指标的代表性,又要兼顾指标的可行性。地方政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具体操作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系设计更多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导向基础上的,而实际操作则必须可行,哪怕是设计最完备的指标体系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且只有适用于地方政府当前的管理活动、能够真实反映政府实际活动,才能产生评价的预期效果。为做到可行性,各指标值设置需清晰、明确和具体,避免过于笼统抽象或过细过繁,能量化的指标要数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应有明确的定性要求,使各指标体系趋于科学,便于操作。

3.4、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设计思路和遵循的原则,可探索把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分为八个方面:

3.4.1、经济推动指标

经济推动指标包括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经济规模主要是从整个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规模考虑,反映经济发展的总量。主要指标有地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等。发展速度是指经济发展的纵向对比,主要反映经济增长状况。主要指标有GDP、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外来投资增长率等。经济效益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主要反映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成效。其指标有税收增长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等。

3.4.2、市场监管指标

市场监管,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方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执法活动。主要指标有地方法规的完善度、法律法规执行度、市场主体诚信度、企业满意度等。

3.4.3、国有资产管理指标

地方政府管理国有资产,不仅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其保值,更重要的是使其增值,壮大国有资产。主要指标有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长率、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等。

3.4.4社会管理指标

社会管理,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指标有贫困人员降低率、人口自然

增长率、计划生育达标率、生产和交通事故死亡率、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财政供养人员比率等。

3.4.5、公共服务指标

公共服务,是地方政府赵立加强的职能。主要指标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地方财政负债率、公民满意率等。

3.4.6、资源环境保护指标

资源环境保护,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主要指标有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变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率、引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三废”治理达标率、地区大气综合指数、GDP能耗、水和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等。

3.4.7、社会公平指标

社会公平,是地方政府构建和谐地区的前提。主要指标有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公平度、司法公正程度等。

3.4.8、社会稳定指标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主要指标有刑事案件发案率、刑事案件破案率、群众安全感等。

4、研究方法

构建科学完善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运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利于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立体化、评估方法科学化、评估行为规范化、评估结果公开化。以下介绍两种主要的政府绩效指标的研究方法。

4.1、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在设定政府绩效指标时,可以借鉴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绩效指标设定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ion,KPI)是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 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KPI 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0/80 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组织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组织成员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绩效评估的重心。关键业绩指标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其中定量指标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计算出指标的数值,如财务指标、服务指标和经营运作指标等。定性指标是那些难以用数学手段进行计算的指标,它们主要由评价者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做出模糊判断(如,很好、好、一般、差或很差),如职能部门的部分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将KPI 技术运用到政府绩效评估中,通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为评价政府组织绩效提供客观的依据,有力地推动组织整体战略的执行。政府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确定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政府在初步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后,需要征求各方面意见,对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才能最终确立相对稳定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2、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管理系统,而非仅仅是一个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及员工学习成长来实施策略管理。平衡计分卡在政府部门应用的可行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与政府部门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它

使政府组织能够清晰地规划远景和战略,并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它既为内部业务流程又为外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反馈,以持续改进战略绩效和成果,使政府绩效评估趋于平衡和完善,以利于政府组织的长期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平衡计分卡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组织的一个标准模式,因此,平衡计分卡引入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及评估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即要进行再开发。平衡计分卡在运用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中,可以用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分别反映评价政府的四个纬度,用财务层面反映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服务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强调政府工作的规范性与否,防止“缺位”与“越位”;客户层面反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反映政府行政能力等。政府一切工作做得好不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更要看其是不是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提供的;内部流程反映政府内部管理、流程再造、政府反腐败能力等;学习与成长反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和组织程序,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可以据此提炼,如公务员培训与开发等。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技术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指标体系设计等环节上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要通过详细的调查,收集政府工作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料,对政府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掌握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而充实的情况,明确本地区现有的发展水平、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府战略规划、战略目标以及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

5、创新与不足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我国在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难。

5.1、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初步改变了以前的评估指标宏观抽象、结构单一的缺陷, 评估指标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具体化、综合化。

5.1.1、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已由单一的经济绩效评估转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的多元综合指标评估。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从自发到自觉再到科学化的历程,表明正逐渐实现它的多元化历程,正在逐渐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正在逐渐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正在逐渐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5.1.2、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由单一的现状考核指标转变为同时重视政府发展潜力指标。

现状考核指标只是考核政府已经做了什么, 取得了哪些成绩, 而发展潜力指标则关注未来政府能力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国家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 把政府绩效指标分为影响指标、职能指标、潜力指标三类, 不仅考核当前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 还考核未来政府能力的发展潜力。在该指标体系中, 潜力指标分为人力资源状况、廉洁状况、行政效率三个方面。

5.1.3、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由重视结果指标转向综合考核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为了校正结果指标所造成的偏差,在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 不仅要考核结果, 还要考核政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以确保地方政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5.1.4、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由单一的外部指标走向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综合。

综合评估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不仅有助于解决政府内部的效率问题, 而且有助于在政府行为与外部绩效之间建立逻辑联系, 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政府绩效。

5.1.5、在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增强了绩效指标的科学性。

比如运用平衡记分卡技术来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 运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来确定绩效指标和指标权重等,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2、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5.2.1、绩效指标过于宽泛地看待政府绩效, 对政府的职能缺乏准确界定。

政府职能规定了政府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发挥的功能,政府行为必须有助于实现其职能, 而不能超越其职能范围之外, 因此, 设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必须以政府职能为基础, 着重评估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和效率, 而不能把一切社会责任都推向政府。也只有深入分析政府职能的真正内涵, 才能准确确定政府绩效指标。

5.2.2、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大多缺乏对政府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 而倾向于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都归于政府绩效。

政府只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 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起到次要作用, 甚至有时候还起负面作用。因此,必须具体分析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具体考察政府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进而才能科学确定政府活动的绩效水平, 而不能把一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都纳入政府绩效之中。这就要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要把政府行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同纳入评估范畴, 即要评估结果, 又要评估政府活动过程, 并且在政府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逻辑联系。

5.2.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行政成本关注不够, 没有把效果与成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政府活动是要耗费成本的, 绩效评估指标仅考察政府活动成果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许多学者设计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根本没有政府成本方面的指标, 有的对于政府成本的考察不很科学。实际上, 我们关注的仅仅是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而公共事业开支的多少与政府绩效高低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而应把公共事业开支与其所发挥的功能综合考察才能对政府绩效做出判断。

5.2.4、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关注存量指标, 而忽视增量指标。

在学者们所设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大多关注于对政府绩效现状的测评,而忽视对绩效改进程度的测评。实际上,现有的政府绩效水平都是建立在政府绩效水平的基础上。因此, 对某一时期政府绩效水平的评估应着重评估在这一阶段政府绩效水平的改进状况。比如,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基尼系数、人均居住面积等都属于存量指标, 对于评估某一时期的政府绩效水平而言

并不是恰当的指标, 而应考察在这一时期通过政府的努力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才能比较准确地评估政府在这一时期的绩效水平。

5.2.5、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普遍缺少维护社会公平、推进政治民主与行政公开、促进公民参与、改善政府与公民关系等相关领域的指标。

维护社会公平和提供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核心使命, 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不容回避的领域。虽然社会公平度、行政公开和民主化程度、公民参与度、政府与公民关系等指标均不易测量, 但这正是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5.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努力方向

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状况, 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今后,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5.3.1、加强政府职能研究, 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各领域的功能。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并不是要求政府做的事情越多越好, 而是推动政府做好自身职责范围以内的事, 即不能逃避职责, 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因此,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政府职能, 既不能忽略某些职责, 也要避免运用政府职能以外的指标来评估政府绩效水平。

5.3.2、建立政府行为与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模型, 明确政府活动与经济社会成就之间的对应关系。

政府行为与经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有些经济社会进步主要是由政府行为所致, 而有的情况下政府只在其中起到很微小的作用。在前一种情况下, 用这种经济社会进步作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尚不为过, 但在后一种情况下, 却会导致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5.3.3、加强行政成本研究, 把行政成本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是对投入、产出、效果三要素综合评定的结果, 缺一不可。对于政府绩效而言, 投入就是指政府成本。由于政府的公共性特征, 政府投入的成本一般都来自政府无偿收取的税收,因此, 政府很少具有成本意识。研究政府成本, 不仅要研究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 还要研究政府资金投入的领域和资金分配结构, 这对于正确分析政府在社会各领域的功能至关重要; 研究政府成本, 不仅要研究政府自身所投入的成本, 还要研究政府行为所导致的其它社会主体成本的增加。

5.3.4、关注政府对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责任, 把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正确评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首先要求正确认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包括正确认识它们的含义和它们的功能。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体现在公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 因此, 评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还需要在各领域确定合适的可测评的具体指标以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程度。

5.3.5、把政务公开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

政府是公民的政府, 政府必须服务于公民并设法赢得公民的支持。政务公开是政府获得公民信任的前提, 因为只有政务公开, 公民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 也才能够从政府那里获得及时和优质的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体现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政府服务于公民, 公民参与政府过程。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 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最终体现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的程度。

6、总结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关键性工作,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该体系既包含有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收益和成本支出,也包括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尽量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化和客观化。因此,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应该反映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发展的理念,此外,在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也应该在创新中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尽量在设计时考虑到各种成本问题,寻求指标设计和成本的动态平衡。

7、参考文献

[1]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阳.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M].人民出版社,2005.

[3]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碰过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

[5]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蓝志勇,胡税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J].政治学研究,2008,(3).

[7]张岩鸿.政府绩效评估:述评、探究及改进策略[J].政治学研究,2008,(5).

[8]王建名.中国地方政府机构绩效考评目标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5,(10).

[9]颜如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探索,2005,(2).

[10]尚虎平.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悖论[J].管理世界,2008,(4).

[11]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8.

[12]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1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周郭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4][美]马克.G.波波维奇.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公共管理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美]阿里.哈拉契米.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16]孙迎春.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9,(9).

[17]盛明科,彭国甫.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论纲[J].东南学术,2008,(3).

[18]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19]倪星,余凯.试论中国绩效评估制度的创新[J].政治学研究,2004,(3).

[20]毛寿龙,李梅.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1]于军翻译.英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2]王雍君.公共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3][英]克里斯托弗.波利特,[比]海尔特.鲍克尔特.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4]夏书章.行政效率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5]何凤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8.

[26]唐任伍,唐天伟.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27]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

[28]西奥多.H.波伊斯特.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M].肖鸣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9]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政府绩效评估参考方案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 -------------------------------------------------------------------------------- 关于《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管理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形成各级政府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各级政府重新思考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实现政绩,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人民满意政府,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目前,国内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省、市进行了绩效管理探索。我市开展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推行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使绩效管理在主体、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形式、走过场等弊端。为了使我市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法制轨道,制定规范政府绩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行绩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适用范围。政府绩效管理主要依托于政府间的层级管理体制而推行,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即“下考一级”。因此,《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了,“本条例适用于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绩效管理”。根据我市多年来实际情况,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单位也一并进行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样也需要实行绩效管理,因此,《条例(草案)》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本市其他机关、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按照市委要求,本条例实施后,目前市直机关实行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过度为绩效管理。 (二)关于绩效管理机构。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难以推行。从长远看,应当成立全市统一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于机构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按市委意见,绩效管理工作暂由市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承担。因此《条例(草案)》规定了绩效管理机构这个概念。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绩效尤其是地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也逐步成为公众和政府的共识。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它对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指标构建是核心问题,指标的设定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⑴。本文首先给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以性质定位,其次针对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主要探讨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依据评估的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尝试具体设计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始终贯穿与公共行政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管理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始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胡佛委员会推动的美国绩效预算制度改革,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以企业家精神去改革政府的理念把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推向了全世界⑵。而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就是关于行政效率效能的改善,中央对行政效率效能的关注因势利导了各级地方政府对更高绩效的追求和对改善政府治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工具----绩效评估的关注。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标志着绩效管理和评估研究得到了肯定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学界和实践界更大的责任。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坚持服务导向原则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只看重工业生产总值、利税上缴、市政建设等有形绩效指标的设定,在指标设计上忽略公众的感受。在这种绩效指标的指引下,许多政府为了以大投资换得高增长的“政绩”,强行向群众集资、摊派,盲目的大开发、大建设,争取多出、快出表面政绩。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政府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政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642240.html,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张宝连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7期 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政府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更加深入,在几十年发展中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经历了几次考核。并在多次改革当中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如今绩效考核、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进度,提高公务人员专业能力。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构建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十分关键。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保持公正、客观,充分实现绩效考核价值,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一、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问题 (一)重人情,轻实情 由于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并且在组织层面也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实施,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瑕疵,但却无人指正;在互评上也带有明显的渲染和夸张色彩,却被大部分人认可。在考核当中,很多铁面无私的人员往往得不到高的分值,这是由于支持和理解的人并不多,还有很多得罪的人反对呼声很高,所以无法充分体现实情,最终导致人际关系大于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大于同事关系。 (二)重领导,轻群体 在很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领导依然是一言九鼎,绩效以领导评价为核心,领导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高,很多绩效都是以相互评分进行计算,而最终的评分值通常不大,所以领导更倾斜谁就显得更加重要,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除了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同时也产生了“唯上”思想。 (三)重形式,轻效果 在实际考核中过于重视考核形式,将书面考核作为首要任务,造成考核工作表面化严重。从部分考核形式上看,都会经历自主总结、民主评价、组织鉴定等多个环节,看似较为严谨,实则无法决定行动。过于形式化的考核无法决定考核内容,由于整个考核体系无法决定整体内容,再加上体系设计缺乏质量标准,无法做到严格把关,导致最终考核质量不尽人意,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会误导领导决策。 二、造成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问题的原因 (一)考核指标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是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下“政府再造”运动中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各级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侧重经济目标考核评比模式逐步转向社会发展全面动态的绩效评估轨道,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完善。当前学界在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评估方法、手段较少述及,以福州市为例,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视角,就绩效评估中运用统计方法评价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该领域研究视域。 标签: 绩效评估;统计方法;指标实践 F2 1政府绩效评估简述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管理层面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六个方面。评估范围对象为本级政府的党政部门和所辖的县(市)、区,或县(市)区所辖的乡镇、街道。 2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占中心地位。正如任何事物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一样,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同时充分体现对政府发展的引导作用,最终目的是直接考察政府行为,践行科学发展的真实效果及成果。最终则表现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1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内容变化,突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要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即有利于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善程度,更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为证明改善成效提供定量支持。

关于中国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法综述

关于中国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法综述政府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政府管理方式,而美国更是把它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贯穿于公共行政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公共行政学具有明显的组织内部取向特征,着重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活动程序、行政原则和官僚体制,科学管理理论盛行,以效率为导向的技术视野占据了主导地位,追求行政效率成为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的最高目标。从70年代初开始,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也大规模兴起。进入90年代,政府部门的基本运行方式、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演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目前,政府绩效评估在美国被普遍接受,其过程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综合而言,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注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绩效评估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②绩效评估的主体多元化。在评估过程中有公民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由单纯的政府机关内部的评估发展到由社会机构进行评估。 ③强调评估价值取向的公民导向。 ④评估技术不断成熟,科学化程度逐渐提高。包括信息技术、量化技术的广泛使用,针对不同部门发展出不同的评估方式、方法和技术。 ⑤将绩效评估纳入整个政府管理流程之中,通过绩效评估优化政府治理体系。 ⑥重视公共支出评价和绩效审计。 在我国,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考核由来已久,然而,大规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却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加强,国外公共管理改革和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也不断传到中国,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目标责任制、社会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等方式开始试行绩效评估,理论界也围绕之进行了广泛研究。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在主导思想上摒弃以往只重经济发展硬性指标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绩效评估开始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质量、公平、责任、回应等的综合为原则选择评估要素,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管理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 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

地方政府落实创新创业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地方政府落实创新创业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应该实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考核。通过明晰政府组织创新创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绘制创新创业战略地图,明确创新创业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设定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指标等,完善创新创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机制长效运行。这一研究的重点在于设计地方政府创新创业战略地图模式,并提炼形成地方政府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战略性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5-0011-0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地方政府不仅研究并纷纷出台推进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办法,也分别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然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如何落到实处?创新创业工作绩效如何考核?这些关键问题困扰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公共管理学的平衡计分卡理论及工具,对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工作绩

效考核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战略性绩效考核: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管理实践中,不能有效平衡战略和运营实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研究表明,近25年来,60%―80%的组织无法达到新战略设定的目标。①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认为,如果组织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略,但管理者无法将这些战略转化为运营计划并执行这些计划达到组 织的绩效目标,只会举步维艰。②只有确保优秀的战略落地,才能实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而要促使战略落地,就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均表明,战略性绩效考核是推动战略实施与落地的有效途径。 所谓战略性绩效考核,就是指基于组织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为达成组织的愿景与战略目标,对组织及员工的绩效进行评定与衡量的过程及方法。地方政府实施战略性绩效考核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使创新创业战略落地,实现政策红利。地方政府依据创新创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等设定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就可以引导组织及员工朝着基于战略目标的考核内容及指标方向而努力,促使创新创业战略有效落地,从而起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红利。二是有利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7-11-13 [作者简介]廖锦亮(1983—),安徽蚌埠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府职能。 沈晓霞(1983—),安徽淮南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 廖锦亮 沈晓霞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我国地 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构建科学、完善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地方政府 绩效 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2008)01-77-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改革出现了用企业家精 神重塑政府的潮流,强调政府行政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广泛的关注,俨然成为了各国行政发展的最新主题。近年来,随着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增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已开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经验,进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的不足使得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涵义(一)政府绩效的涵义 对政府绩效的界定是研究探讨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逻辑起点。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政府业绩”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政府绩效一般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和政治绩效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绩效是绩效体系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社会绩效是绩效体系的价值目标,政治绩 效是政府绩效体系的中枢和核心。 [1]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涵义 政府绩效评估是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具体的说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及各种职能部门在履行其管理行为时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相比较,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从而对政府组织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控制,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政府绩效评估蕴涵了公共责任和公民至 上的理念,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第一评价标准,不断强化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竞争力。 [2]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一)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法律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凭,保证绩效评估工作有效的进行,并使之成为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整个绩效评估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和整体战略规划,难以在政府各部门全面系统推进。评估标准、评估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时限、评估机构方面没有规范化,也没有制度性、法律性的规定,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评估结果也难以做到客 观公正,甚至流于形式。[4] 政府绩效评估的非规范化导致评估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政府形象,评估的权威性、制约性也必将大打折扣。 (二)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多重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垄断组织,对其评估不能单方面进行,因为这样会导致地方政府评估结果的不客观、不真实。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方绩效评估主体多是政府内部的评估,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的参与。这样就导致在评估的过程中,政府往往重视自身评价,而忽视社会公众和组织的评价、支持和认可。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评估单向性和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公正,难以服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严重阻碍了绩效评估的实践,公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影响下很难对政府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有的评估主体往往与评估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存在“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利害关系,于是评估主体在评估的过程中有很强的本位色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必然难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测量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也是政府绩效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科学的指标体 7 72008年3月第10卷第1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新论)JOU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 C IPAL COMM ITTEE OF C.P.C 基层行政 March 12008Vol .10.No . 1

对地方政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来,各地政府都在搞年度绩效考核,以此作为评价部门年度工作的依据,实行至今,其利弊应该显现出来。根据 实践观察,对此做了一些思考,现归纳如下: 一、成效方面 1、规范了对政府部门的考核标准。各地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一般都对要考核的内容做了量化打分,然后根据这 些内容进行考核,这改变了以往考核政府部门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2、激励了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的工作热情。年度绩效考核结束后,一般会对各部门、单位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对前几名定为考核优秀,给予一定奖励。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各部门的一把手起到了激励作用,关系到他们的颜面,所以一 般会努力按照绩效考核的内容进行年度常规工作安排。 3、促进了单位职能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一般会对各部门的职能工作进行调度,并安排一定分数。到年底时候,按照各部门报送的职能工作打分表进行打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促使他们努 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弊端方面 年度绩效考核虽然有以上几点成效,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虽然规范了考核标准,但是对于一些像人数少、职能少、权力少的部门来说,某些规定就显得不太合适。主要在于这些部门因为职能关系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导致考核的时候被一刀切,所以不能在考核中得到较好名次。 2、在考核时,各检查人员大多以被检查单位的档案为准,谁干了什么工作,出了哪些成效,很难体现出来。所以,有 的被检查单位在准备检查材料时,处于应付状态,造假现象时有发生。 3、绩效考核的实行还导致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些部门的业务工作以加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为荣,使越来越多的部门将各项工作任务添加到考核标准当中,考核内容处于不稳定状态。长期、日常工作与短期、阶段性工作混合,使绩效考核 的内容出现混乱。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单位工作的开展,但是与存在的弊端相比,利小于弊,所以应该取消绩效考核,或者将绩效考核的内容固定。当然,我是赞成取消绩效考核的。

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概要

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地方政府绩 效考核机制 【内容摘要】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转变考核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建立系统完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政府绩效考核政府职能考核指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过去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天已难以为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增长已走到尽头。在当前世界各国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迫切任务,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味着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为特点的“集约型”增长模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还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 增长的政绩观,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定位依然较明显,这和我们在官员的考核上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考核机制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绩考核的重点转向加强市场监管、改善经济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来。 一、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端,如部分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不合理导致能源严重浪费,投资体制不合理导致建设规模盲目扩张等,这些现象都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的重要障碍。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不可谓不重要,但是,政府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经济领域的变革和转型依赖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的转变,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13级公共管理类一班 学号:2013335800017 宋婷婷在行政改革实践中,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机制,技术和工具,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指标建构是核心问题,绩效指标的设置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政府绩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影响指标 经济人均GDP 劳动生产率外来投资占GDP比重 社会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平均受教育程度 人口与环境环境与生态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 职能指标 经济调节GDP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财政收支状况 市场监管法规的完善程度执法状况企业满意度 社会管理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刑事案件发案率生产和交通事故死 亡率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公开程度公民满意度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其他国有资产占GDP的比重国有 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 潜力指标 人力资源状况 行政人员口本科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领导班子团队建设人 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廉洁状况 腐败案件涉案人数占行政人员比率机关工作作风公民评议 状况 行政效率 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信息 管理水平 职能指标:主体评价工具 针对职能绩效进行测量的指标就是职能指标。职能指标所检验的是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能,它是绩效指标体系的主体。一般来说,一级政府基本完成了其职能指标的任务,应算合格。 所谓职能绩效,是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所表现出的绩效水平,它有直接性和主体性,如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是政府应解决的基本问题,这方面出了问题,政府部门要负直接责任。 影响指标:体现效果为本 影响指标,是用来测量政府管理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效的影响和贡献,它具有间接性和根本性。这一指标直接考察的是政府的所有作为,反映在人民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政府的绩效最终要表现在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要恰如其分地评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政府和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保持强势政府的态势。所以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政府的绩效指标,有一定的重迭性是符合中国的实际的。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分析

2010年11月第6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N anji 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Soc ial Science) Sep,2010 N o.6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分析 赵 晖 摘 要:提高政府绩效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是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晰、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考核指标定性与定量设置不合理、片面强调考核指标的细化以及指标体系的统一化等偏差。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弊端,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施政理念存在误区。因而,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科学分析地方政府战略目标,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608(2010)06 0017 07 收稿日期:2010 04 06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ZZB004) 作者简介:赵晖,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10046 提高政府绩效,不仅是应对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更是实施当前我国政府改革重要目标的紧迫任务。所谓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履行职能的成绩和效果。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是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却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利于我国政府改革目标的实现。因而,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 考核指标要素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对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绩效考核指标做了许多改进,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在科学、合理、规范的轨道上迈进了一大步[1],但目前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2]: 1.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职能界定不清晰,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不合理的状况 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职能方面仍旧过于宽泛,牵涉的事务具体庞杂,许多职责业务超出了政府的实际执行能力,这种职能现状导致考察政府部门和干部政绩时,指标纷繁复杂,往往把一些不该列为考核指标的生产性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普遍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偏离了以政府职能为基础来确定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的正确轨道。比如,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把政府管辖区域内企业的产值、利润、税收作为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这显然是政府的越位。再如,有些地方政府把 非公经济比重和 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列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这种价值取向促使不少地方政府和干部为了应付庞杂的职能疲于奔命,不能集中精力管好政府应该管的事情。政府的职能是为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能因所有制性质不同而对 非公经济特殊照顾;虽然政府有义务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但 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完全是居民自身的消费权利,政府无权加以干预。因此, 非公经济比重和 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并不能恰当地评估政府的绩效水平。可见,只有清晰界定政府职能,才能正确设定政府绩效指标。 ! 17 !

对中国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的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中国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的分析 【摘要】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取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根本价值立场和基本价值选择, 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价值追求,也是以民为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升华。我国地方政府在绩效评估中,应更为重视民众的价值偏好,切实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符合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保证民众的利益,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取向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正文】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取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根本价值立场和基本价值选择,应是从民生的维度衡量政府绩效,并且强调地方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做到以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终极目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价值追求,也是以民为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升华。 一、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总体特色 (一)绩效评估框架体系构成系统化 对评估框架体系构成的研究,桑助来教授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中做了较为系统的概括,认为这一总体框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八个评估体系,这些体系有的已初步形成,有的正在建立之中,有的还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它们既代表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特色,也代表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发展至今所取得的初步理论和实践成果。这八个评估体系分别是:中国地方政府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国地方政府部门绩效指标体系;中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中国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体系;中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中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尤其第八个体系是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政府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为代表。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全国性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近些年来很有起色,每年公布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越来越引起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更广泛的空间。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多元化 总体而言,政府绩效评估“地方先行”的特点非常鲜明,且呈现了多样化的常态。同时这种多元化趋势在省、市级绩效评估的典型中,又以市级典型居多。如上海市杨浦区机关目标管理系统---杨浦模式、青岛市目标绩效管理体系---青岛模式、江苏省南通市综合绩效考评---南通模式、贵州省直机关目标绩效管理---贵州模式等。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省份不同程度地探索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在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实践中,涌现出省级、市级等不同层级的典型,它们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先行者,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诸如福建省是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在2000年初,该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乡、镇以上机关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探索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又如湖南省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坚持全面科学评估。对地方各级政府既要评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还要评估民生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府自身建设指标、行政效率指标、行政成本指标、等部门特色指标。并把改善民生作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与中央政府要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事实上地方政府的典型评估模式远不止以上这些。甘肃兰州的第三方评价、南京的万人评议政府、哈尔滨的立法先行评估模式仍然都是公认的。这些以整体推进型绩效评估模式、战略导向型绩效评估模式、目标责任型绩效评估模式、问计于民型绩效评估模式、三位一体式绩效评估模式、干部实绩型绩效评估模式等等多样的评估模式凸现了中国特色的评估模式的多样化。 二、中国特色政府绩效评估中民生价值取向界定 党的十七大以来,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改善民生,追求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充分突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各级政府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应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充分重视民生价值取向。 有人认为,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的倾向性;[1]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的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为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当今各国的行政改革, 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成为其追求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更是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念与方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建立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和具有责任感、回应性的政府, 以最经济的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服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和难点。在学习参考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分析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 以使其引导我国地方政府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技术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政府绩效日益关注, 要求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 是从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 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前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具有强烈的行为引导功能, 它明确并强化了评估对象的工作要点和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曾长期集中于经济发展指标, 各地GDP崇拜之风盛行, 经济发展成为政绩评价和官员职位提升的主要依据。这种用单一经济指标评估政府绩效带来了诸多弊端。一是使官员重经济发展, 而忽视社会其它方面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社会公共事业没有同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普遍提高, 贫富分化严重。二是专注于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依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来获得暂时的经济发展, 导致环境严重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早期的政府绩效指标只考核结果而不考核过程, 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违法行政, 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为取得所谓政绩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四是早期的政府绩效评估着重评估政府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而把政府本身作为一个黑箱, 不去关注政府内部的运作过程。由于缺乏对政府内部运作过程的绩效评估, 政府内部的人浮于事、官僚作风、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1.2、选题的意义 总体来讲,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摆脱了宏观抽象、结构单一的缺陷, 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具体化、综合化, 进一步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探索和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善,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相当薄弱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局限,客观要求尽快切实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其次,有利于地方政府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加入WTO,

政府绩效考核方法

政府绩效考核方法 篇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XX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measurement)则是识别、

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

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主要集中于经济指标类的考核,一些隐性的但是对地方经济、生态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往往被忽视,甚至是为了经济的增长而遭到牺牲。转变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考核标准的改良,评估因素的科学合理,评估手段的改革等因素都会促成地方政府科学可持续发展。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机制、技术和工具,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绩效指标的设置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可持续发展转变标准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产业结构( 或比例) 协调、经济效益提高以及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统筹起来,树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模式。[1]经济发展质量, 既是衡量经济增长好坏的标准, 又是考察政府工作优劣的尺度。但是由于社会进步、生活改善、结构调整、环境优化的考评标准不易操作,往往在考核的时候被忽略。造成地方政务为了政绩忽略其他因素,导致考核片面化。 一、定义的理解 在了解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标准之前,要先弄清什么是地方政府、什么是政

府的绩效评估、评估标准是什么。 地方政府,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意指地方或地区行政机关,通常对应于中央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政府”)的称谓,简称“地方”。有时也称之为地方政权,地方政权不属中央政府管辖,或不直接由中央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层级,自1950年开始至1980年代,除直辖市以外,实际以三级(省级、市级、乡级)为主,和四级(省级、地级、市级和乡级)并存;1980年代以后转为四级为主,和三级并存,但亦存在例外情况。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政府评估的指标:经济指标,一般指管理项目中占用资源的水准;效率,关注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效果通常指公共服务实现标的程度,是衡量公共服务的重要指标;行政能力,把效率和效益结合起来的衡量指标;公正,指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和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能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补偿机制。 二、我国当前环境 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充分认清我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目前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从评估标准上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另一种是对政府能力的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大致分为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三种类型。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不断拓宽公民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