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麦子导读:

之前麦子发过北大考试研究院秦院长的一篇文章《考上了哈佛北大,然后呢?》(可点文末原文链接查看)表达了对名校学生没有人生方向的忧虑与思考。

而这一篇,是哈佛学子现身说法,90后的李柘远认为:人生方向,不是空想出来的,是用一个个小目标拼出来的;别着急,别焦虑,把眼下的每一步走实,我们都会走得很好。文| 李柘远Leo 授权发布

前段时间读到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秦春华院长写的《这些“牛孩”的人生方向呢?》(刊登于《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后来被换成《考上了北大哈佛以后,就走向人生巅峰了吗?》等标题,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转发和热议。

文中,秦院长对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他称为“牛孩”)有几个担忧:

他们的死板和拘谨太像了(从面试现场表现看出),成长模式和优秀的方面太像了,就连进大学以后的问题点也太像了——入读一所好大学似乎成了追梦的终点,然后便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了。

我算是秦院长说的那类“牛孩”:一路读着重点小学和中学

长大,然后到世界名校拿到本科学位,再攻读硕士学位。在感谢秦院长撰文关心学生之余,我想以一个“牛孩”的身份,围绕“大学生与人生方向”这一点,聊聊自己的感受。一些看法可能同秦院长的观点相左,但也可能获得大学生的共鸣。

没找到人生方向——这有多可怕?

秦院长在文中最大的担忧,是年轻人的“共同迷茫”——哪怕是很多拼进了北大、哈佛的“牛孩”,也不知道自己接下去的“人生方向”了。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们(被面试学生—笔者注),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呢?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但有一天当他们(北大、哈佛学生–笔者注)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

如果长大后仍能像童年时那般无忧无虑、天马行空地幻想,该有多好。

可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磨练,我们早已变得更缜密、更谨慎,有了更多思虑,不再能一拍脑袋说出“我要

当医生”“我要盖楼房”了。所以,将“幼年时能脱口而出远大理想”与“长大后的方向暂缺状态”做直接对比,我认为略欠周密。

秦院长文中所述的“人生方向”,是指能让人充满热情的一项事业、能为之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横跨人生未来几十年,是一个大而广的概念。

暂时没找到这样的“人生方向”,对牛孩们、大学生们、年轻人们而言,是一件该深感恐慌的事吗?

作为一个仍在摸索但未曾停止过努力的90后,我不这么认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方向,就像是千里之外的广阔大海,必然是需要花费时间,经过一步步思考和实践才能悟出、确立的。哪怕是顿悟,也得有前期摸索作铺垫。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人生方向是什么”,我想可以这么写:

人生大方向= 小目标1 小目标2 …小目标n.

即:宏观的人生方向,是由微观的“小目标”累积而成的。n的数值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找到人生方向花费时间较少,有的人会慢点——这都很正常,无需因为自己还在摸索而别人已经有了长远方向,就感到焦急。

试问秦院长、大学教授们:你们二十多岁时,就已经精准无

误地找到人生方向了吗?

很多改变了世界的人,年轻时都经历过相当长的一段探索期。有的人可能比现在的大学生更摸不清未来方向。

缔造了苹果帝国的乔布斯开始科技领域创业前,曾在二十多岁时只身去印度踏上一段宗教苦旅,还当过嬉皮士。奥巴马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芝加哥穷人区干了三年义工,然后进入哈佛法学院读博士。彼时的他,很可能并没把“人生方向”定为有朝一日当选美国总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年轻时曾教英语,后来开翻译公司。当年的马总肯定也没想过,未来的人生都将和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公司密不可分。秦院长自己也在文中提到了美国的摩西奶奶,77岁时才发现对绘画的热爱,正式开始创作。

所以我想,我们不能把“这些‘牛孩’的人生方向呢?”渲染成一个会让年轻人焦虑的严重问题。二十多岁的年龄,尚有太多上升和可塑空间,没有定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在鼓励大家可以仗着年轻资本而不怕迷茫、“悠着来”。

比早早找到关乎未来几十年“大方向”更重要的,是现在行动起来,确立好这个月、这半年、这一年、这两年……的一个个小目标,并坚决执行,让每个被完成的小目标都成为人生大方向上不可或缺的基石。哈佛校园

我们真的对下一步的目标一无所知吗?

如果把“是否确立了现阶段和近期目标,并付诸实践”作为判定一个年轻人是否“迷茫”的标准,大学生们(不管是牛孩还是非牛孩)仍像秦院长描述的那般情况堪忧吗?

我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其实没有那么“惨”。

先说身边的哈佛“牛孩”们。前几天,我同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特别助理、哈佛研究生院国际战略发展主任H.P. Tian 博士聊天。当问到中国留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和未来规划时,她给予了很正面的评价(以下为原话大意):

“我了解的不同院系的中国学生都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他们头脑清楚,很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我认识的哈佛中国学生们确实如此。他们充满正能量,把学习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条理。虽不是每个人都确定了“人生大方向”,但都有清晰的小目标小规划正在执行着。

朋友何江(哈佛历史上第一位毕业典礼中国籍学生演讲人)便是生活得“很明白”的一位年轻人。他从湖南农村考进中科大生物系,再凭优异成绩进入哈佛生物系读博士,如今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生物学博士后研究。

虽然何江还没确定未来是扎根实验室做学术,还是走出校园去探索技术创业道路(即“人生方向”待定),可你一定能看出,何江如今的优秀是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

抓准“生物”这个自己喜爱又擅长的领域,完成一个接一个成长途中的“小目标”。不去好高骛远,只求脚踏实地——对年轻人而言,这难道还不够吗?

再说更广范围的大学生们。9月22日,我发微博邀请大家分享“2016年最后100天的3个目标”,两天内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的几千个“小目标”:有要通过一场重要考试的,有要看完x本书的,也有要坚持每天跑步的。

我想,我们不能轻看了这些小目标。纵使它们再微不足道,也是寻找人生方向的基石。秦院长、教授们,我们虽不能一步登天,但那么多年轻人都在为当下能做好的事不懈努力着呢。这就特别好,不是吗?

“独处”和“试错”,就是找到人生方向的最佳办法吗?

文章末尾,秦院长分享了两个找到人生方向的办法:独处和试错。

“每天抽一点时间独处,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点儿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有时候,也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无论这些想法看上去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甚至骇人听闻也没关系,反正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与他人无关。”

“一个好办法是试错。不停地尝试所有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失败的成本很小,只要没有被开除或退学,大不了

还可以重新回到课堂,一切从头再来。”

谢谢秦院长的建议,但请允许我分享一点不同想法。

“独处”那段话,(恕我失礼,)越读越觉得像鸡汤书里“知心大叔”/“知心姐姐”常说的话。

这个方法无伤大雅,可也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帮助。

试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拿出一张纸天马行空地涂鸦狂写,真能灵感迸发、找到奋斗方向吗?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牛顿那样,被苹果砸了头就发现了引力;或者像阿基米德那样,泡个澡就找到了浮力。

年轻人之所以迷茫,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脑子里没有idea. 在这种想法缺失的状态下独处,几乎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收获,反而可能越写心越乱,适得其反。

关于“试错”:诚然,人都是在尝试——跌倒——爬起——再尝试的循环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确立短期目标和探索长期方向的过程,一定少不了试错,这点我非常赞同秦院长。

但我不得不说,当读到“失败的成本很小,只要没有被开除或退学,大不了还可以重新回到课堂,一切从头再来”这句话时,我被冷不防震了一下。想法固然美好,现实却很忧伤。如果年轻人的生活能像秦院长描述的那般简单洒脱,就完美了。

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真的输不起。

十年寒窗,我们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和家人明了。这么多年的拼搏都是前期投入的成本,如果因为一次大胆试错就放弃大学学业,所有时间和金钱成本就可能瞬间变为沉没成本,无法收回了。

社会给我们年轻人的机会很多,但给我们的挑战和压力也“山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比尔盖茨那样辍学后成功创业。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先好好在学校里读书涨技能拿学历,仍是当下最稳妥的方式——我不是在说年轻人不能试错冒险,只是这“险”,最好在可控范围内“冒”,实在不可太激进。

那么,帮自己寻找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的方法有哪些?

下面的建议你也许不陌生,但确实都是我自己用过、觉得好的办法,分享给所有年轻人——不管你是否正在迷茫。

1、读书,读书,再读书(所有非教材教辅的好书)

与其去想,不如去读。智慧和Idea不是凭空蹦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攒出来的。

在移动社交工具肆意侵占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真的太容易分心了,很多人不知不觉就能在朋友圈和直播app上花掉一小时。

放下手机,重拾书本,静心读几页书、几篇文章,你获得的将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帮你找到目标和方向的灵感。

在大学里读完有关华尔街和高盛的几本书后,我对投资银行

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进而确定了毕业后第一个奋斗步骤:去投行苦干两年,夯实基本功。不管未来落脚于哪个行业,投行给我的各种基本技能都会让我受益终生。

我还喜欢读自传。这类书的一大魅力,是作者生活到第50页的时候,还不知道第300页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循着他们的奋斗足迹读下去,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规避教训,学习成功方法,再思考和设计自己的人生路线。

2、拜师求教

与其去想,不如去问。我们可以找的老师至少有两种:教授和学长。

大学生最该避免的事情之一,就是只在课堂上和教授发生交集,下课铃一响就“各奔东西”,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教授们是过来人,比我们有见识见地;很多教授也愿意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我们的苦恼和迷茫,帮我们出谋划策,还可能给我们介绍各种资源和机会。

读大学时,我有幸和几位教授成了好友,经常在下课后同他们hang out:周末到教授家一起做饭,跟他们体验各种好玩事儿(学日本剑道,在农场上种菜)。

和教授们的聊天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我听他们讲自己年轻时的打拼故事,也让他们为我毕业后的规划支招。

一位赏识我的经济学教授,更写信力荐我去摩根士丹利纽约总部实习。每次跟出色的长者交流,我都感到充实和喜悦,

心中的迷茫和困惑也往往能被驱散无踪。

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更应该是必修课。他们刚走过我们正在走的路,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热腾腾的经验,包括我们正经历着的挫折和疑惑。他们可能是比父母更能体会我们感受的人。

缺乏方向感和上进心的时候,不妨和学长打场球(和学姐逛个街)、吃顿饭,抒发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让他们开导一下。虽不一定能立刻豁然开朗,但也会帮你减压、重拾一些动力。

3、不要宅在宿舍和家里,走出去看看世界

与其去想,不如去闯。感到无力和迷茫的时候,切忌把自己关在宿舍和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任凭自己在狭小空间里独自疗伤或苦想,那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越发消沉和自卑。

有意识地让自己走出每天两点/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去完全不同的地方看一看,呼吸不一样的空气,到别人的生活里走一走。

在旅行途中,太多人收获了灵感,甚至找到了奋斗目标。

还是说乔布斯——他到了印度后,发现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些人所宣扬的宗教净土,而是处处皆贫穷和饥饿。印度之行让乔布斯意识到,比起宗教,也许科技与创业才能更好地改变世界,继而在之后开始创办苹果品牌。

4、提高执行力

与其去想,不如去做。定好的目标就是要去完成的。如果不立马卷起袖子付诸行动,还不如压根没有目标。提高执行力和效率的好办法之一是给自己列To-do list(任务清单)。

我从读中学开始列To-do list,从最初在小笔记本上手写任务、逐一打钩,到大学以后在电脑和手机上填写自造的To-do list,我的记录几乎从未间断过。

如果按每天10项To-do来算,十年下来也完成超过36,500个任务了。做完这几万个任务,就是实现了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小目标,也同时使我的“人生方向”更加清晰。

养成用To-do list的习惯后,你就会逐渐患上“任务完成强迫症”。如果哪天没做完某个任务(没法在任务清单上打钩),就可能感到浑身不舒服——这是一种好的“不舒服”,因为它能督促你提高效率。

前几天,我调查和制作了几种哈佛同学常用的To-do list模板,发布在新浪微博上(请前往@李柘远LEO查看详情和讨论),在这里再次同大家分享。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最适合的模板。然后,就开始尝试一下每天有To-do list监督的生活吧。想跟国内大学教授们说——

在大学里,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出色的教授。他们不但传道受业解惑,更给了我胜似亲情的师生友谊。我把大学母校看作the home away from home(故乡之外的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授们给的关怀,让我能在漂洋过海求学的几年里一直感

到温暖。

我只想以一个普通学长身份,替所有离家求学的学弟学妹向国内大学教授们提一个请求,希望不算苛刻:

请多给学生们一些尊重、耐心和鼓励,不论是在招生面试时还是学生入校后。

下一次,能否将心比心,多理解一下他们在面试时“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的拘谨,不再在面试时随意打断他们?当他们遇到困惑想找你们探讨和倾诉时,能否多为他们敞开办公室和家的门,为他们出出主意,而不只是隔靴搔痒地送一段通用鸡汤话?

你们的一次悉心帮助,真的会让很多学生感恩一生。

以一句话作为文章结尾,送给所有正在为未来努力着的大学生、年轻人:

人生方向,不是空想出来的,是用一个个小目标拼出来的;别着急,别焦虑,把眼下的每一步走实,你会走得很好。

*作者介绍:李柘远Leo,哈佛商学院MBA新生,耶鲁本科毕业,曾任职高盛也曾试水创业的90后。LinkedIn领英专栏作家,行动派、灼见、外滩教育特约作者,壹学者入驻学者。本文原题《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与其纠结人生方向,不如定好小目标》。

后悔死了两年半前我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后悔死了!两年半前,我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后悔死了!两年半前,我考上了北大研究生2008-12-11 2002年7月,也就是六年多前,我是山东的一名高考生。全国人名都知道,山东的高考有多激烈,山东的考生有多苦。每个人都是拼死拼活的12年寒窗苦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挤上大学的独木桥。那时候我很有野心,因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好的时候还考过县里第二名。 可那年的高考,我却发挥失常,最终只考了590分,这样一个分数,仅仅比山东的一本线多了十几分。 对我而言,这是个不可原谅的成绩,自己和家人的失望,老师的叹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要知道,我曾一度将清华作为我的目标。 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在家人的建议下,走上了先上学后考研的道路。很顺利的,我被山东一所普通高校录取。由于抱着考研的决心和高中时不错的底子,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系里的第一名,还在几次全国竞赛中得过奖。由于成绩优异,我获得了系里为数不多的保研资格。那时候,当地还有一家不错的单位愿意以不错的薪水接纳我,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继续考研,并且以全国前几名的初试成绩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

来到北大,来到北京,终于体会到了这所百年名校的美丽和祖国首都的魅力。研究生的生活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呆在实验室里的时间多了起来。没有了继续深造的决心,再加上班上全是各地的出类拔萃者,我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幸运的拿了一次奖学金,就再也没有别的成就。谈了次恋爱,然后稀里糊涂的分了手。慢慢的,在校园里呆得时间久了,觉得北大也不过如此——同样有逃课,同样有挂科,同样有抄袭,同样的讨论女人,同样的看毛片。就这样,时间不经意的从指尖悄悄溜走,转眼间,今天的我就要毕业了。 可是偏偏遭遇就业寒流。雷曼兄弟的倒闭,华尔街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危机,本以为有北大研究生这个招牌作为靠山的我,却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遭遇滑铁卢,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求职失败过程中消磨殆尽。 与我读研不同,如今在北京的大学同学都是工作两年多的人。不过无奈的是,到现在全部是京漂一族,居无定所,每天为了房租和吃穿劳碌奔波。有三四个工作都没有固定下来,还有两个因为今年的特殊形式刚刚被裁了员。最近一次同学聚会,大家都对自身的处境叫苦不迭,却惊奇的听见一人说自己是有车一族,而且还很高档。在大家不可思议夹杂嫉妒的注视下,她才没有继续卖关子。

哈佛大学录取条件(中文完整版)

哈佛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录取条件 一、基本资料 哈佛大学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2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 文理学院分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科学部、应用科学部、地质学系、化学系以及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等。 医学院分为细胞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药物学系、免疫学委员会、与MIT合建的健康科学部等。 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系。 设计学院的建筑系和设计专业等。 教育学院分为计划、管理和社会政策专业,教学、课程和学术环境专业,阅读、咨询心理专业和人的发展等。 二、硬性条件 (一)哈佛商业管理学院博士生项目(Harvard Business School-Doctor Program) Doctor Program(即博士课程)分两种,一种叫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博士),

另一种是PHD Program(即哲学博士学位) 材料要求: 1、完整的在线申请 2、简历 3、Statement of Purpose(即意向声明) 4、所有大学期间的课程的官方成绩单,要求在线上传(DBA:工商管理学博士的申请人可以自己汇报成绩,无需官方成绩单) 5、GMAT或者GRE成绩(成绩的有效期有规定,具体可查询官网) 6、TOEFL成绩不低于100分 7、三封推荐信--至少一封来自学术方面,只接受在线提交,不接受纸质版。 8、105美金的申请费(只接受信用卡支付) (二)哈佛文理学院研究生院 材料要求: 1、TOEFL成绩不低于80,只接受iBT(新托福)考试成绩 2、三封推荐信,至少一封来自以前就读的全日制大学的教师 3、GRE成绩单,部分专业也要求GRE subject(即单项成绩单)

北大和哈佛之间的真正差距

北大和哈佛之间的真正差距 刘瑜 | 大学的本质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Harvard University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Harvard College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

三件法宝助我考入北大

三件法宝助我考入北大 文/周成刚 我可不是看破红尘的老者,高中当然不可能过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的生活,也出去竞赛,也偷偷恋爱,但也有一些秘密的小兵法。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考上北大! 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非结果 曾听一个学理的好友谈到竞赛的乐趣,他认为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不 在结果,享受生活的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当时很不解,但是后来仿佛在刹那间明白了个中道理。 我从高一开始参加企业决策实战模拟(mese)的比赛,即北京商业挑战 赛(bbc)和全球商业挑战赛(gbc),四五个人组成一家公司,与其他7家公司,在某种市场宏观条件下进行各公司绩效(mpi)的较量。 回顾备战比赛和参赛的过程,从当初8家公司中唯一一个女ceo, 到练习赛上期期的倒数第一,到一张张写满算式的报表,到与队友关于决策的争吵,到北京赛的小组第二,到自己的队伍成为全球的64强中的一支曾问过很多人,在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收获,答案惊人的雷同一一认识了一堆哥们儿。还记得大家一起刷夜反复练习,置身于个性迥异而又真诚友好的人之间,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通过比赛,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分析报表,学会团队合作,更让我欣慰的是,为此而获得了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及俄罗斯、阿塞拜疆、立陶宛的朋友们。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与人相处的快乐。

在我的同学之间,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竞赛,一味地追求着其附加的加分、保送的机会,为之削尖了头,其至不惜勾心斗角,不惜动用父母的各种关系,我想这样未免太过势利了点,有些荣誉只是暂时的, 而有些朋友、有些经历、有些人生道理是一辈子的。 善于权衡恋爱、学业轻重安排好时间 追逐一个目标,不仅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动力,动力能在你刚想要为自己开脱、放慢脚步的时候推动你继续前进。回望我的高三,那个约定成为我动力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有个说法称大学之前没谈过恋爱的人,人生就遗憾了。我不是遗憾的人,我也并不遗憾在高一就加入所谓的〃早恋大军〃,因为我们之间的那个北大清华的约定在不知不觉中促使我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父母从上高中起便频频与我聊到早恋,同当下的许多父母一样,把一男一女之间的某种较为亲昵的关系说得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敢苟同。 其实大多数人在此阶段对异性的喜欢只是单纯出于对其某方面的好感或欣赏,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关心的伙伴,有时候只是想在无助、难过时找人倾吐或借个肩膀靠靠。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得不承认,恋爱也有许多弊端,比如卿卿我我耽误时间。但恋爱的利弊,我们不应逃避,而要正视。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他(她)的一句鼓励或祝福胜过父母的T万句唠叨。不在少数的父母们对于此事一概而论的令行禁止,也许会使某些逆反的孩子走一段弯路。 我的体会是,身为一个学生,权衡恋爱、学业与其他诸多事情,要看重

从北大到哈佛——四位北大学子的毕业寄语

从北大到哈佛——四位北大学子的毕业寄语 (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8月27日12:26:21 星期三), 转信 【以下文字转载自SMS 讨论区】 【原文由 jingtianren所发表】 陈大卫、刘京辰、姜薇、张婷婷,数学科学学院1999级的4位本科生,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即将赴美继续攻读学位。离别之际,情系燕园,他们深深感谢燕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他们开始了新的起飞。 北大是实现梦想的殿堂——陈大卫 仿佛是一转眼,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时常会问自己,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北大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还记得高中时第一次来北大,亲眼目睹了富有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教学楼,气势恢宏的图书馆,挺拔秀丽的博雅塔偎依着碧波荡漾的未名湖。从那一刻起,这一切就深印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明白今生我跟北大注定有个约会。在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冬令营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后,面对北大、清华、复旦、科大等诸多国内著名学府的青睐,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选择了数学科学学院。 1999年的秋天,作为一名新生,我正式踏入了北大校园。经历了短时间的适应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和课余生活比我所能想象的还要精彩。 北大绝对是学术的天堂。这里有亚洲高校中数一数二的图书馆,汇集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生,众多学科都拥有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学者。无论你的学习兴趣是什么,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指引方向的老师。以数学科学学院为例,院内开设五个系:数学系、概率统计系、金融数学系、信息科学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这五个系几乎涵盖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理论分支及应用领域。在入学学习三学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系。即便在同一个系,学习方向还是可以分的很细,比如数学系,教授就有近百人,这种的条件在国内恐怕是绝无仅有。只要认真踏实地学习,将来的出路根本不用担心。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在北大文化氛围的浸润中,大学四年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在即将离开北大的时候,我想对每个憧憬未来的学子说:“大学是追寻梦想的地方,而北大是最能够帮你实现梦想的神圣殿堂。” 这里有自由的学习空间——刘京辰 记得初进北大一个星期之后,从中学带上来的锐气,几乎消失殆尽。这种失落对我刺激很大,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学习,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让自己找回来一点自信。当时我只能相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事实也是如此。对200年前的数学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豁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能施展自己潜能的世界。 谈到北大,我心中总是产生一种莫名的自豪。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中国的学术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 无机化学 答案P02A作业4-2

1、用H3PO4(pKa1= 2.16,pKa2= 7.21,pKa3= 12.32)和NaOH所配成的pH = 7.35的缓冲溶液中,抗碱成分是()(4 分)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我的答案:B 得分:4分 2、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 分)

A.越负,反应速率越大 B.越负,反应速率越大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3、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4 分)A.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B.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发生了变化

C.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D.蛋白质上基团的解离情况发生了变化我的答案:A 得分:4分 4、已知某蛋白的pI = 5.6,欲使该蛋白移向正极,则电泳液的pH应()(4 分)A.<5.6 B.=5.6 C.>5.6 D.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C 得分:4分 5、聚沉As2S3负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4 分) A.Ca(NO3)2 B.K2SO4 C.Na3PO4 D.AlCl3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6、溶胶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而不聚沉,主要原因是()(4 分) A.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很小 B.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很大,扩散速度慢C.溶胶的胶粒呈均匀分布,是均相系统D.胶粒带电,相互排斥;胶粒带有水化膜保护,阻止彼此碰撞时聚结沉淀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7、溶胶的丁铎尔(Tyndall)现象的本质是胶粒对光的()(4 分) A.透射作用

差生如何考上北大

我是如何考上北大张春风我高中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县级重点中学。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始终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学时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学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学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学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等生?。 高三开学的时候,我们新换了班主任,姓景,是我们学校抓高三的资深老师,按成绩档次分批找学生单独谈话,我是最后一批倒数第五个人。他虽然刚接任,但对每个同学的情况已摸得比较透,他和我谈了一个小时,很能切中要害,也非常会鼓励人;但我并不服气,因为我当时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篮子计划,我相信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将我定位在努力争取考上个大专。整个谈话过程中,我除了回答?是?、?嗯?,其余一声不吭。谈话结束了,我问:?景老师,像我这样的,最后有没有能上重点的???嗯——?他犹豫了一下,不情愿地说:?能考上的,还是有的。?他指的还是大专。我的心顿时一空,但马上我又恢复了自信,天底下只有一个张春风,我干嘛只有看到别人能否做到才能自信呢?我脸憋得通红,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惊的心里话:?我要考北大!?我顿时感到办公室的老师都抬起头来看着我。我们这个县,恢复高考这么多年来,只有两个高中生上了清华,还从没有人上过北大,而这个扬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呢?肯定是全年级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们肯定会这样问景老师。景老师微张着嘴看着我,继而盯着桌面,好久没讲话。?景老师,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转身离去,景老师说:?你这样想对你没好处。?我没回头,接着走自己的路,只听到办公室里一片哗然……

在后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我先不说。 1997年8月12日晚,我骑自行车从邻村的姑妈家回来,咦?院子里哪来的两辆轿车?屋里哪来这么多人?出什么事了?我疑惑着推车进院子,这时全屋的人都拥了出来,?状元郎回来了……??考上了……?啊?!我的心在狂跳,这能是真的吗??小风,毕县长和王书记给咱送通知书来了。?妈在人群中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在前面来和我握手,?张春风同学,恭喜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后面的话我全听不见了,我只记得自己那时心是那样的紧,呼吸是那样难,脑海里一片空白,竟然真的倒了下去……人们把我扶住,我接过那只大信封,盯着它,盯着它……我的双膝跪了下去,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多好啊!这个诱人的名字,这个神圣的名字,终于属于我了,我成功了,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满眼是泪,抬起头来,凝望着我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给了我力量啊!我抽泣,抽泣,只有抽泣……?这孩子,这一年来受的苦太多了。?是景老师的声音,他的手放在我的肩头,我反过来与他相握:?景老师,‘差等生’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要请你给全县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不,我要给全国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我要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奋起,都能创造奇迹!? 我快二十岁了,借这个机会,从头说起,做个二十自述吧。 1978年12月2日,我出生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在家中是长子,四年后有了妹妹。我爷爷去世早,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由于奶奶、外婆都在身边,所以,虽然我家并不富裕,但我小时候还是很受娇宠的。

哈佛耶鲁网络公开课走红 清华北大生优越感不再《不下载真的会后会》

名校公开课,今天你淘了吗 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你知道2006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是谁,去年最火爆的新生公共课又是哪门吗?你知道耶鲁大学那个半仙一样盘腿坐在讲台上大谈死亡哲学的大胡子老头吗?你知道即便不能 坐在鼎鼎大名的常青藤院校课堂里,在家照样能够免费聆听大师的授课、理化工商文哲医史任君选择吗?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嗅觉敏锐的人惊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令人激动的创举! 果然,麻省理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会的陆续加入,犹如水滴汇成浪花,将“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推向了正轨,并且一发不可收。 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大家都来OER 200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50万人次在YouTube上浏览过戴蒙德教授的网络课程“综合生物”。除了她以外,还有许多世界顶级学校的大师——比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罗伯特·希勒、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的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耶鲁大学的哲学“大仙”雪莱·卡根等,都成了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的网络新一代学术明星。 麻省理工学院72岁的物理学教授瓦尔特·勒温同样因为网络开放课程成为千万学子顶礼膜 拜的对象。这位身高188厘米,满头白发的教授,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 无关,曾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让自己像钟摆一样摆荡。“各位请看,这可是钟摆之母。”接着他在讲台上荡来荡去,然后喊道:“物理学果然不假!”教室立时爆出欢呼声,这 段画面也通过网络传遍全世界 以欧美高校为主的公开课免费传播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分门别类的讲座录像、教学大纲、课堂笔记就这样大方地摆在各校的官网上,任人分享。而自从2006年苹果公司开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学)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 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集中起来后,更像是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自由市场,截至去年年底,iTunes U已经突破了1亿的下载量。 英国公开大学(Open University)的开放课程经常出现在iTunes U下载排行榜前五位中,课 程依难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该校名誉副校长玛丁·比恩说,公开大

北京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投资银行学》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投资银行学在线作业 作业ID:13715 -------------------------------------------------------------------------------- 1.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 从事投资银行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教材第1章第3节) 答:无论在哪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都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要学会自律,而且要有毅力。资本市场并不总是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你必须保持乐观、自律、坚持完成余下工作。 第二,要对你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激情、守信和市场知识是成功的三大法宝。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对当前市场上发生的大事有所了解,投资银行就是要挑选具备这些知识的学生。 第三,具有个人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对于所有金融服务业的公司而言,沟通和团队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具有成功潜质的人沉稳而充满自信,并且能够感染其他人。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第四,具有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达成共识,并按照共识行事。要在投资银行业获得职位,领导力很重要,领导力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过周围的同事,而是说要想一个领导一样的思考问题——主动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那些可能已经运作良好的流程和制度寻求改进的方法,乐意为客户或同事提供额外帮助。 第五,诚信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在投资银行业尤其如此。无论对跟人而言,还是对职业生涯来说,信任是业务的核心。一旦你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大家对你的期望就是保持最高的道德水准,并保证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公平原则。企业只愿意雇用那些他们认为具有以上品质的人。 第六,要有被挑战的渴望。华尔街就是靠着挑战而繁荣起来的,华尔街的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更好的业务模式。你应当渴望挑战,向往那种能够让你的智力与激情到极致的工作。 --------------------------------------------------------------------------------

我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

我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一) 这是一个普通女孩记述了靠自己的艰苦拼搏在两年的时间内创造北大奇迹的。文章本来我看到文章的题目后觉得这又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奇迹故事,但静下心阅读后才体会到了很多道理。她和别的北大生不同的是,她在高一的时候是个自甘堕落、自欺欺人的学生。她迷茫、沉沦,就像刚开始吸毒的人一样,开始可能只是好奇心指使,而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子不好却抵抗不住诱-惑,任凭毒素慢慢腐蚀着自己的身体,就放弃了挣扎,习惯了这种习惯。而她高二时才开始醒悟,觉醒的理由很简单:“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这样过。”读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政治老师在第一次月考结束后跟我们说的一句话:“那些在初一二三很乖的学生在到了初四后就想,我都听了三年的话了,这一年就不要那么听话了,而那些调皮了三年的学生又想,我都皮了三年了,这一年就好好学吧。”也许只有经历过人生最颓废的时候才会得到最深的感触吧,她想要开始学习了。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级第12名。可这并不能满足她的野心。她对那个整日只知道死读书的年纪第一不屑一顾,可这时候,一次班会又让她更上一层楼,这次考试的大跨越和她平日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让她的班主任老师忍不住在班会上侧面批评了她。而这个批评,却让她心头一震。为什别人可以我就不行?本着拼一拼

的态度,她开始了一个月的努力学习。行为改变习惯,一年来养成的坏习惯想在短短几天内改掉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她仍然靠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第二次月考,她真的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了自己。就从这一次往后,她彻底改变了自己。她用行动改变了习惯。他的野心真的很大,对于她那所上三本都难的学校里,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要上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学校。”她的自信让我佩服。她也真的没有在说空话,她考上了北大。 上帝总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他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你放弃了一些东西也会得到一些东西。而你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 无论是政治老师的话还是这个姐姐的亲身经历都让我深有感触。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想我就属于那种乖了三年想在初四变坏的学生吧。还有半年我就要为我的初中生活画上句点了,这三年半来,我的成绩真的是一波三折。初一的时候,是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要好好学习,总觉得自己做的很不错了,自傲自满,可实际上还差一大截。而初二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己也懂事多了,知道开始学习了,所以那时候的成绩上了一大步。再后来,到了初三,慢慢总结出自己学习方法的我,发现了学习了乐趣,越来越爱学。直到现在我也认为那时候的学习是我初中生活里状态最好的。可是花无常开时,从初三的下半学期开始,我的成绩就走了下坡路。那段时间里我就像那个姐姐高一时一样,上课睡觉、聊天、看小说、吃零食,晚上一到家就上网,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早上去学校抄,自己也知道这样

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哈佛学生回应北大院长:考上了哈佛,然后是这样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麦子导读: 之前麦子发过北大考试研究院秦院长的一篇文章《考上了哈佛北大,然后呢?》(可点文末原文链接查看)表达了对名校学生没有人生方向的忧虑与思考。 而这一篇,是哈佛学子现身说法,90后的李柘远认为:人生方向,不是空想出来的,是用一个个小目标拼出来的;别着急,别焦虑,把眼下的每一步走实,我们都会走得很好。文| 李柘远Leo 授权发布 前段时间读到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秦春华院长写的《这些“牛孩”的人生方向呢?》(刊登于《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后来被换成《考上了北大哈佛以后,就走向人生巅峰了吗?》等标题,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转发和热议。 文中,秦院长对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他称为“牛孩”)有几个担忧: 他们的死板和拘谨太像了(从面试现场表现看出),成长模式和优秀的方面太像了,就连进大学以后的问题点也太像了——入读一所好大学似乎成了追梦的终点,然后便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了。 我算是秦院长说的那类“牛孩”:一路读着重点小学和中学

长大,然后到世界名校拿到本科学位,再攻读硕士学位。在感谢秦院长撰文关心学生之余,我想以一个“牛孩”的身份,围绕“大学生与人生方向”这一点,聊聊自己的感受。一些看法可能同秦院长的观点相左,但也可能获得大学生的共鸣。 没找到人生方向——这有多可怕? 秦院长在文中最大的担忧,是年轻人的“共同迷茫”——哪怕是很多拼进了北大、哈佛的“牛孩”,也不知道自己接下去的“人生方向”了。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们(被面试学生—笔者注),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呢?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但有一天当他们(北大、哈佛学生–笔者注)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 如果长大后仍能像童年时那般无忧无虑、天马行空地幻想,该有多好。 可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磨练,我们早已变得更缜密、更谨慎,有了更多思虑,不再能一拍脑袋说出“我要

我要上北大

我要上北大 当我写下这句话时,连我自己都吃了一惊,因为在我们这所学校从来就没有出过“清华”“北大”学子,好像曾经出了一个“人大”,也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岁月的流逝,人们渐渐的淡忘了似乎还有无这种可能性。 然而,我还是在心中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让我的学生考上北大。 近几日,高考成绩揭晓,众人纷纷“解说”今年的高考,几家欢喜几家忧,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见怪不怪。对于我们学校的成绩而言,总体上是稳步上升,但透过成绩就会发现达重点线的人数不多,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也寥寥无几,难道我们真的不行吗?我一直在寻找着答案。人们不是经常说,一切皆有可能吗?为什么这种可能就不会在我们学校发生。于是,我在心里暗示自己:给我两年时间,我还你一个北大学子!有点悲壮,似乎在呐喊,抑或让别人以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而且,我要把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来实现它。 “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和我的学生。 崇高的理想是生命的风帆,我们的人生便是生命的船。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色彩斑斓,荣光无限,在生命尽头能够对着天地自豪地说——此生无憾。 人生是一段旅途,从呱呱坠地,到与黄壤共尘,我们要经历的太多太多,而高考不过是这段旅途中的一抹风景,无论成败如何,我们的人生依然精彩纷呈。 现如今,高考虽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但绝非让大家漠视高考。十数年汲汲于知识之海,苦过累过努力过,高考就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庄严检阅——既是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也是为亲人期望的践诺。我们只是希望面对高考,大家能够坦然淡然。 然而,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微笑着迎接将要来临的风雨。许多年轻的学子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迷茫、无助、痛苦、困惑,甚而走入极端。我们希望的是大家能够走出迷失的困境,能够积极快乐地面对挫折,应对失败,并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最终走向成功。 成功来自于理想,果实离不开耕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自己——我要上北大!暗示自己——我要上北大! “我能实现我的梦想,只要我积极努力!”这是北大教授孙一鸣给我们的一句话,请念一遍:我能实现我的梦想,只要我积极努力!”这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话,但有谁能够正真做到呢? 要想上北大,就要实现北大的三大黄金定律: 一、有伟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

张益唐,北大传奇天才去美国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沦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却因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

张益唐,北大传奇天才去美国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沦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却因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 他天赋过人,记忆力超群,他曾是北大的传奇天才,为专门培养他,北大还把他送到美国深造。可这个天之骄子,却在美国从此一蹶不振,沦落到四处蹭饭,送外卖、端盘子……而30年后的今天,他却用一件事,就轰动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张益唐1955年他出生在上海,父亲是电气工程系教授,母亲在机关工作。他从小就爱看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4岁就能熟练背出100多个国家的首都,历朝历代的年号和皇帝,大字还没识几个,就连问带猜看完了《西游记》等原著。然而由于身处那个年代,他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1959年反右运动,他的家庭遭受沉重打击,母亲精神崩溃,无法照顾他,便将他送到外婆家。8岁时,外婆给了他一些零花钱,在小伙伴眼里,他简直是奇葩,不买零食也不买玩具,而是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提到了几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而书中最后一段的内容是:“看来这些问题,还要留给未来的数学家去解决,读者们努力吧。”当时的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未来的数学家”,就是自己!《十万个为什么》引发了,他对数学的强烈兴趣,9岁时,他就惊奇地,自己证出了“勾股定理”。1966年,他被接回北京,当时是“越读书越反动”,可他却不顾一切,认真钻研数

学。1970年,他和母亲被下放五七干校,后来“文革”期间,大学制度被取消,他只能去北京一家锁具厂当工人,直到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他欣喜若狂,废寝忘食地,自学数学和物理,不久后,就以优异成绩,一脚迈进了中国顶级学府,北京大学的大门。他是北大的风云人物,因为他实在是太天才了,同学王小东谁都不服,唯独服他:“在我心里,张益唐是唯一一个,数学天分比我高的。”崇拜他的姑娘从学校南门排到了北门。张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边第二个之后,他又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承彪,在北大读了3年硕士。而时任北大数学系主任的丁石孙,对他欣赏已久,1984年,第一时间就推荐他去美国留学。丁石孙然后他就一个小箱子,一个挎包,一双木头筷子,还有一本《古文观止》,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雄心壮志,就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可他万万没想到,此行,非但没让他在学业上再攀高峰,反而让他沦落到送外卖、端盘子!他的兴趣是数论,可现代数学中,数论没什么实际用处,代数几何却属于应用数学。丁石孙希望他出国能学代数几何,成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为国家利益,他毅然放弃了个人兴趣,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后,转到代数几何方向,虽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可他仍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丝毫不理会异国他乡的陌生与疾苦,只为有朝一日学成,报效祖国。他的导师是美籍台裔教授莫宗坚,他跟随这位导师虚心学习,还告诉导师,自己准备把“雅可比猜

2020年(金融保险)投资银行学(教学大纲)

(金融保险)投资银行学(教学大纲)

《投资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9月修改) 课程名称:投资银行学 学时数:(1)总学时:54周数:18周学时:3 (2)总学时:36周数:18周学时:2 分院(系):金融学院 授课对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标 《投资银行学》是壹门为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中介机构,其运作基本理论和机制、发展特点和趋势;进壹步把握投资银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定位、基本功能和发展空间,熟悉和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投资技巧。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以从试验阶段走向快速和规范发展阶段,成为市场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核心.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针对目前中国投资银行业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理论和经验都十分匮乏。本课程教学是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从市场经济的推进要求,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出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银行运作的内在背景和基本功能,构筑投资银行运作的基本框架,且注重讲述投资银行的具体业务,剖析投资银行运作成功的具体案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经验,且分析投资银行运作的风险以及具体业务的拓展等。以用现代投资银行理论和运作成功的实际事例来培养学生,以造就壹大批社会急需的投资银行人才。 采用教材: 戴天柱主编:《投资银行运作理论和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 参考书目:

1.黄亚均谢联胜著:《投资银行理论和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查里斯★R★吉斯特著、郭浩译:《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陈松男著:《金融分析——投资、融资策略和衍生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吴晓求著:《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任淮秀著:《.投资银行业务和运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何小峰等著:《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Benston,GeorgeJ.TheSeparationofCommercialandInvestmentBanking:TheGlass-St eagallActReconsider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8.Hayes,SamuelL,andPhilipHubbard.InvestmentBanking.Boston:HarvardBusinessSch oolPress,1990. 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北京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并完成下列反应 答:+ + 2I-= 2Fe2+ + I2 -+ 3SO32-+H2O = 2MnO2 + 3SO42-+ 2OH— + + Zn = Cu+ Zn2+ -+3S2-+14H+ =2Cr3++3S +7 H2O -+ 5SO32-+ 6H+= 2Mn2+ + 5SO42-+3 H2O — + SO32-+ 2OH—= 2MnO42—+ SO42-+ H2O 简答题 1. 一种钠盐A,在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刺激性气体B。A的水溶液在酸性中能使KMnO4溶液腿色,得到无色溶液C。若在A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得溶液D,在D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E,若在E中加入NH3水,震荡后得到无色溶液F。指出A、B、C、D、E、F各为何物。 答:A、Na2SO3B、SO2C、Mn2+ D、Cl- E、AgCl F、[Ag(NH)2]+ 2.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和配体的配位情况(即画出中心离子杂化后价电子排布、指出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 (1)[FeF6]3-μ= . (2)[Fe(CN)6]3-μ= . 答:(1)Fe3+ 3d53d轨道有5个单电子sp3d2杂化八面体 (2)Fe3+ 3d53d轨道有1个单电子d2sp3杂化八面体 3.有四种试剂:Na2SO4、Na2SO3、Na2S2O3、Na2S,它们的标签已脱落,请设计只加一种试剂的简便方法鉴别它们,并写出有关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答:加稀HCl (略) 4.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确定下列配离子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说明理由。 (1) [Fe(H2O)6]3-(Fe3+3d 5)μ= . (2) [Mn(CN)6] 4-(Mn2+3d 5)μ= . 答:(1)μ= 则n=5 Fe3+ 3d53d轨道有5个单电子sp3d2杂化八面体 (2)μ= 则n=1 Fe3+ 3d53d轨道有1个单电子d2sp3杂化八面体 5.现有一种含结晶水的淡绿色晶体A,将其配成溶液,若加入BaCl2溶液,则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若加入NaOH溶液,则生成白色胶状沉淀C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沉淀D,再加入盐酸,此红棕色沉淀又溶解,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显深红色溶液E。指出A、B、C、D、E各为何物。 答:A、Na2SO3B、SO2C、Mn2+ D、Cl- E、AgCl F、[Ag(NH)2]+

我凭什么上北大-贺舒婷

我凭什么上北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贺舒婷 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时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迫切,目光却比你们更加迷茫。那年我高三。 我高一那年,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高二分科,我选了文科。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多么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三人,那是个什么概念?更具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然而我在大家或无奈或鄙视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班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字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去。事后很多人问我当时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从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么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理智还是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其他人远远甩在后边,第12名和第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瘦瘦小小,戴一副黑边眼镜,趴在书桌上的身影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情绪,总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全市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怎样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是属于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我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我下意识里对她的话不置可否。她继续说:“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宁可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你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承认我当时是完完全全地蒙了,反反复复回荡在我脑子里的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可是,我要承认——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晚我在目记里写:试试吧,试试努力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也的确承诺不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习到晚自习下课,动也不动坐在座位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竟然是我。 一个月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已久的期中考试。至今我都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我抱着书走在走廊上,看着人来人往,心里空空的没着落。那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后的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瞠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意料的平静。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后来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只有一个词:刻苦。我坚守着我的名字在成绩单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我始终是第一名。但是,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几十分,我知道,北大离我还是太远。所有的老师都坚信我将会是学校里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文科生,而在他们的概念里,考得最好的文科生,意味着你可以上山大,运气好点儿的话也许可以上复旦、人大。而我只要北大。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我的志愿——如果可以称之为志愿的话。

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与地理学的重生

1948-2006: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与地 理学的重生【转】 河海大学张晓祥 xiaox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11880845.html, 2012年9月于美国凤凰城 博主按:2012年7月在美国San Diego参加了美国ESRI全球用户大会(见我的系列博文:―2012年ESRI全球用户大会观感‖),会上授予哈佛大学Stephen Ervin博士为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Ervin博士发表了一个以Geodesign为主题的获奖感言,演讲中提到了哈佛大学在GIS与设计结合的一起发展历史,特别提到了哈佛大学Carl Steinitz 教授和我国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的贡献。其实,这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关于GIS与哈佛的历史,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思想史,与各位GIS同行分享一下。 一、从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谈起 哈佛大学是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其一言一行对全世界都具有标杆作用,哈佛大学地理系创立于1904年,由地貌学大师William Davis创建(https://www.360docs.net/doc/411880845.html,/wiki/William_Morris_Davis),在美国地理学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但是很不幸,这个曾经辉煌的地理系在1948年轰然灭亡【详见南大小百合网文:地理系在哈佛的灭亡与计量革命】。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建立于1903年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的灭亡。 地理学曾经是与天文学并列的学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学泛指关于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学问,地理学孕育了很多学科,如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地质学、植物学,这些学科日益专业化最后独立成新的专门学问。甚至于于现在的环境科学、旅游科学、城市规划等等学科都有着着深深的地理学烙印。但是问题出来了:―在由地理学衍生而来的各门学科都获得其存在的合法性以后,地理学独立存在的合法性在哪里?【详见北大网文,为北大人文地理学上一份悼词——中国地理学的合法性刍议】‖ 由于地理学缺乏了合法性,因此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地理学科本身的危机,欧美一流大学纷纷取消地理系,随后中国的大学地理学系1980年代以来纷纷改名,很多人当时就大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