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优秀篇〕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

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

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2.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教学难点】1.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2.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跷跷板、大象、小象、钉锤、天平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这些力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人们在用力的同时经常会借助一些简单的机械,,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并展示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瓶起子、螺丝刀、滑轮。然而,所有复杂机械都是简单机械组成,我们今天就从最简单的机械——杠杆开始学习。

教师展示瓶起子、剪刀等一些实物,然后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9-1中所示的各种工具,通过讨论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启发学生了解杠杆的特征:(1)杠杆必须是根硬棒,否则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变;(2)杠杆受力均能绕固定点转动。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杠杆

的定义。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起形状各异,但必须是硬的。

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古代杠杆及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杠杆的应用很广泛,但杠杆有什么作用呢?为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名词术语:支点:杠杆绕着转动固定不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二、杠杆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

如果大、小物重分别为F1和F2,距中间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F1、F2、L1、L2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猜测一下。教师鼓励学生去大胆猜测、去探究。

2、【猜想与假设】

各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大胆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利用所给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在杠杆左右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将右边的钩码重作为动力、左边的钩码重作为阻力,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阻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上的刻度读,改变钩码数目移动其挂钩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小组内分工、设计表格并进行记录,有利的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分析与论证】

讲述: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6、【评估与交流】:

①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有何经验和教训?

②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三种类型的杠杆

我们知道利用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那么是不是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呢?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观察。

应用实验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三次拉力大小。

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次拉力大小一样吗?哪次力最大?哪次力最小?为什么?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呢?

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从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的角度来定义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l2 ,杠杆平衡时,F1

在杠杆的C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N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F2 。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2N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l2 ,杠杆平衡时,F1=F2 。

在杠杆的B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9—4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各类杠杆在生活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不过省力杠杆的优点很明显的,但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呢?

省力杠杆(动力小于阻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大于阻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等于阻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省力杠杆的特点: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费力,但省距离。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9—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四、杠杆的应用

补充天平和秤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是不是它就没有用处了?

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杠杆?举例说明。

介绍古人使用杠杆的事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杠杆的概念

2. 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

3.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不是!)

4.杠杆是否都是直的?(可直,也可弯)

5.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一般要改变)【板书设计】

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定义

2.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天平

4.应用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158页的题目,

2.同步探究本节知识部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习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习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 (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标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 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标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为什么实验时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动力臂、阻力臂该如何测量呢?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自行讨论设计实验,过会我会请每组的代表交流设计方案。同时操作,并进行适当的纠正。(多次实验)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全国一等奖】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唐山市第十六中学岳晓丽 设计理念: 突出体现物理习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现在的学生劳动机会少,生活经验少。要他们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物理就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再通过受力分析、力臂大小关系、结合杠杆平衡原理得出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并对杠杆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及处理: 本节内容属于教育科学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的第一节《杠杆》,三维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杠杆及其分类,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二是探究性,《课标》要求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达到独立操作水平。三是基础性,杠杆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杠杆》十分重要。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感受和理解的时间,将本课处理为两部分。此部分利用杠杆平衡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介绍给学生解决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采用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历了半年多的物理学习,通过力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力、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天平的调节及使用,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及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而且八年级的学习对解方程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我大胆设计,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带进课堂,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能力,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杠杆平衡原理利用实便演示生动地引入杠杆分类,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公开课)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 节内容,在学习本节之前,教材已经在第六、七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从知识的角度分析,本节内容在不同层次上研究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杠杆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涉及力与平衡问题了,本节是知识的延伸,同时学生在数学上已经有点到线距离的知识,动力臂与阻力臂是点到线知识的迁移应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储备为学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但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还不十分清楚,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及时学以致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降低学习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与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正确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 4.通过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教学教学目标设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通过科学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1.让学生掌握力臂正确的画法 2、能准确引导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学准备 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每4-6人共1组) 六、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放手学生实践,从概念的得出到课堂实验,教师关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指导者。只有完成这种转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教学是物理思维活动的教学,本节课力求做到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综上所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做实验,对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本章内容为力和机械,杠杆是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而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应用杠杆的基础,所以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基本力,对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杠杆,学习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既是上述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又为高中力矩及力矩平衡的学习作好铺垫。 2. 教学内容的背景: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即杠杆平衡条件)。古代埃及人就曾经运用过杠杆修建金字塔,我国古代也有许多运用杠杆的实例,这些背景将成为本节课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内容编写意图:杠杆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教材编者以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图片作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先行者材料,然后,编者以探究的方式逐步展开“杠杆的平衡条件”内容,虽然教材并没有强调科学探究每一步骤,但浅显易懂的叙述语言能对学生进行探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最后编者以栏目:科学世界——杠杆的应用,将杠杆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杠杆,学习了杠杆的五要素。 2. 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有极大兴趣,并乐于对物理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3. 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丰富的具体形象材料支持,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科版(2021学年)

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杠杆第1课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教案(新版)教科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杠杆第1课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杠杆第1课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认识力与功,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共分5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 3.第3节“功、功率",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然后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最后认识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一切机械都不省功. 4。第4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5.在学习了杠杆和认识了功的原理的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认识现代生活离不开机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优秀篇〕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 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 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2.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教学难点】1.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2.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跷跷板、大象、小象、钉锤、天平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这些力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人们在用力的同时经常会借助一些简单的机械,,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并展示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瓶起子、螺丝刀、滑轮。然而,所有复杂机械都是简单机械组成,我们今天就从最简单的机械——杠杆开始学习。 教师展示瓶起子、剪刀等一些实物,然后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9-1中所示的各种工具,通过讨论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启发学生了解杠杆的特征:(1)杠杆必须是根硬棒,否则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变;(2)杠杆受力均能绕固定点转动。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杠杆 的定义。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起形状各异,但必须是硬的。 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古代杠杆及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杠杆的应用很广泛,但杠杆有什么作用呢?为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名词术语:支点:杠杆绕着转动固定不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二、杠杆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 羊角锤、起子、核桃钳、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杠杆:

活动一、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玩游戏吧,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三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和三个力气小的女同学到计台前比赛,老师拿出: 木板(有钉)、一瓶啤酒、一个核桃,先让男同学们徒手来做,再让女同学使用工具完成。 提问: 是女同学的力气大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游戏中使用工具的过程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工具讨论: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 老师巡回启发得出杠杆的定义: 杠杆: 提问在生产、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同学举例: 观看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工具由学生分析这些杠杆工作时绕一个固定点而且还要受到力的作用,以撬棒为例,让学生讲解找出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的方向。总结: 支点、动力、阻力的定义。 老师总结: 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并不是理想的直硬棒,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要学会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杠杆这种方法常称为“模型法”。 活动二、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析板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模拟跷跷板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案上的内容,完成实验1,并由学生解释处于水平静止位置由哪些因素决定?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 理性思维是科学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探究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从科学探究层面上分析,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实验到初步结论到验证再到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方式对学生还是初次经历,理解体验验证工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成了本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种敏感的捕捉数据、发现规律本领,也是本课教学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发展,相信这种素养将对学生今后的更多实践活动提供“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大胆对原教材进行取舍,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构建一个典型的科学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

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悉心引领学生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针对问题寻找实验,感受结论与定论的发展关系,理解验证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学是可以反复验证的。这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现实中很多孩子不习惯于实验后的验证活动,或者验证活动十分马虎。因此,让孩子理解验证活动的重要性是本课一大特色,强烈渗透着科学实证思想。这,或许就是我们期盼看到的有科学味。 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桌面一个杠杆尺装置,一盒钩码。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么一个装置,谁能说说这个装置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装置像一个十字架,横着的是可以动的。 师:怎么动? 生:绕着中间的一个地方转动。 生:这个装置应该可以用来测两边的物体是否相等。 生:这个装置上面有很多孔,4个大孔,10个小孔。 生:小孔在下面,大孔在上面。 生:我还发现10个小孔都是平均排列的,它们的上方有1、2、3、4、5的数字。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具体目标: 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5.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杠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最基本的内容。从原始的、简单的撬棒的应用,到现代的、复杂的各种机械装置中都能够找到杠杆原理的应用;它为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打下了基础。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例,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再结合教材图10-2,明确有关杠杆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点拨中突出了“评估”的方式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杠杆的知识对三类杠杆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鉴于课标要求及对于本节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重难点如下: 重点: 对杠杆的认识和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使用杠杆的重要知识储备,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1、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定为本节内容的难点。 2、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 认知目标所需的知识基 础和生活经验 (学生已知) 学生自 己能解 决与否 教学中需要补充 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需教师指导)

初中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把杠杆识别出来。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在杠杆上确定杠杆的五要素。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 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杠杆的生活实例指出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 准确找出力臂; 2. 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实例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感性知识,且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基 本的技能,对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能知道,并能正确的使用部分简单机械,但他们对它们的原理并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从生活常见的实例入手,概括杠杆的共同点。考虑到学生对力臂理解有一定困难,可首先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将 动力臂与点到线的距离联系起来,并比较力臂的大小;对实验探究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识别杠杆。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二)方法目标(认知策略) 1、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用杠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认识、解决问题)对杠杆的发展史的学生,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 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四)教育类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所需器材(分组情况):演示实验:杠杆、铁架台、核桃钳、剪刀,杆秤。 二人一组的分组实验:杠杆、铁架台、勾码。 (三)多媒体课件 五、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并且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活动,体现活动建构教学论的五 大主张,体现四个基本程序及主要策略的运用;可以运用“ 以问题探究为主 的课堂教学程序) 1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生活、生产中一些常见的杠杆,知道什么是杠杆,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够根据杠杆的使用特点和作用效果对杠杆进行分类。 4、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同学们经常看到的物体,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取出一瓶未开启的啤酒、酒瓶起子、一块钉有铁钉的木板、羊角锤、镊子、筷子等物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将啤酒瓶打开;把木板里的铁钉取出来。生:回答自己的设想方案,并完成活动方案。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用镊子打开啤酒瓶或用筷子将铁钉取出来呢?生:作简答思考,由老师导入新课。 师:这正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杠杆”的问题。自然导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二)预习交流 师:给大家5 分钟的时间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 生:5 分钟预习交流,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等问题。 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明确学习目标 师:找一同学说一下这节课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回答自己的预习(即学习目标)如:(1)知道杠杆概念;(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4)了解杠杆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等。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师:做最终补充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四)学生自主学习 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预习,进一步自主学习,并记录下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有疑惑的地方,准备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师:根据学生学情,可提示自学相关问题,如: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个要素是什么?如何画动力臂与阻力臂?(3)如何设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4)结合生活实际,看杠杆应该怎样进行分类。 (5)生活中,有哪些常见杠杆?他们都是些什么类型的杠杆?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关注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 (五)小组互助,质疑释疑师: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看看能否解决自己刚才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各小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问题如自主学习中的提示)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记录相关疑点或难点。 师:进行小组间的指导。 (六)小组展示,教师点拨(也可让学生点评) 1. 第一小组展示:“什么是杠杆?” 生: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我们就称之 为杠杆。师:请举例说明。 生:试举例,如撬钉子的螺丝刀、开瓶器、扳手、剪刀及天平等都是杠杆。师:大家再分析一下杠杆中的“硬棒”有何特点呢?比如:杠杆必须是直的吗?生讨论: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举例说明)。 2. 第二小组展示:杠杆的五个要素是什么?如何画动力臂与阻力臂?生:五个要素分别是“支 点” 、“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师:请对照图1,具体说明五个要素分别指什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导入: 以小猪和小老鼠玩跷跷板的小游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托盘天平,杆秤等),引出杠杆的定义。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杠杆,认识杠杆并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2.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找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认识杠杆,通过钉锤撬钉子、压水井、工人用棒撬石头的例子知道杠杆的定义,并引出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 (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以小猪和小老鼠玩跷跷板为例,学生知道小猪重一些,对跷跷板的压力大,可以离支点近一些,小老鼠对跷跷板的压力小一些,离支点远一些,知道这些定性关系后,那么跷跷板也是一个简易的杠杆,那么,力和距离(也就是力臂),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是缓慢匀速转动状态。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器材:带刻度杠杆,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 (2)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实验步骤 (3)再展示出实验步骤要领: 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上支架两侧分别挂钩码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 3)记录数据填入表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中需要注意: (1)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到什么作用?若杠杆不平衡,左端或右端上翘,应如何调节? (2)每个钩码重为多少?杠杆的分度值为多少?每两个钉钩间的长度为?

〖2021年整理〗《杠杆的平衡》参考优秀教案1

《杠杆的平衡》参考教案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 第2课《杠杆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知道怎样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杠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的平衡”,了解怎样才能使杠杆和天平保持平衡。教材还安排学生“制作简易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寻找使用杠杆的事例,并尝试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跷跷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波波与小胖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引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身材矮小的波波和小胖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甚至小胖反而能被波波撬得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整杠杆尺上挂钩码的位置,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活动2“制作简易小天平”,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活动,加深对杠杆知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施桥初中物理教师:宏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第五节的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 (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分类三局部组成。教材安排2课时,因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打算用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和体验杠杆,第二课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三课时杠杆的分类和应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节课认识杠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学习第三课时的必备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根底,同时也是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的必要准备,是力学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引领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对杠杆的平衡的条件的理解有个前概念,是二力平衡的条件的迁移,认为只要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所以突破这个错误的前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明确:探究杠杆的的平衡条件,细化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四个难点: 1、理解杠杆的的平衡,我准备先通过演示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的转动情况,然后展示杠杆停止时的状态,提问:为什么不动了,让学生思考到平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 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 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21 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 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9191901.html,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导学启发诱导

第1 页 (共10 页)

【课前准备】 杠杆和支架、钩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是杠杆呢?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杠杆 观察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机械,你能说出它们各自什么特点吗?

以上几种机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在力的作用下;(2)硬棒:(3)固定点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称为杠杆 2、杠杆五要素 员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 陌碍杠杆线的距离 转动的力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画力臂的方法 ⑴找准支点 (2)画出动力和组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 (4)标垂足,标力臂。 练习: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练习:巩固力臂的画法 例题:请把下图 , (二)、杠杆的平衡问: 杠杆怎么样是平衡 中的支点与力普画出来. ^3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