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乌鲁木齐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乌鲁木齐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乌鲁木齐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05-23 18:1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建国以来我市社会稳定经受最为严峻挑战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各族干部群众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8·25”、“9·18”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紧紧围绕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克服“7·5”事件造成的影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推动了首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着力保稳定,各项维稳工作不断强化

去年7月5日,我市发生了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和强大的专政力量,坚决制止暴力犯罪,全面加强社会管控,及时开展善后工作,依法处置涉案人员,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坚决迅速平息事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全面加强社会稳控。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健全了指挥和协调联动机制,明确现场处置原则和方式,果断处置了多起突发事件。强化重点片区、重点部位和重点线路的治安防范及稳控工作,开展大规模巡逻防控,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和威慑力,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首府安保任务。

二是迅速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紧急情况下的城市保障应急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受事件影响片区的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功能,城市水、电、油、气正常供应。迅速协调组织调运粮油、蔬菜、肉品等各种生活物资,直接投放重点市场和居民小区,确保了市场供应。动员大型商场、市场及各类商户,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全市的社会生产和市民生活很快全部恢复正常。

三是依法有序开展善后工作。及时制定“7·5”事件无辜死亡、伤残群众抚恤和财产核损办法,抽调近千名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各项服务措施,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逐事、逐户、逐人地研究解决各类问题。群众来访接待服务,无辜死亡群众安葬抚恤,受伤人员救治、心理疏导和伤残等级鉴定,财产核损修复等一系列善后工作依法有序稳妥开展。

四是坚决依法处置涉案人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大“7·5”事件及针刺案件侦破、追逃、抓捕和甄别力度。对那些危害极大的幕后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对那些罪大恶极的暴力恐怖分子,依法进行公开审理,严厉打击了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法律尊严。

五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市共抽调9455名干部,组成877个工作队,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面对面群众思想工作,排查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针对“7·5”事件给不同民族群众之间造成的心理隔阂,我们突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爱国宗教人士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切实改善民生。积极发动各区(县)、各部门和工作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千方百计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突出的灯不亮、水不通、路不平等生产生活方面问题。针对受“7·5”事件影响区域商户经营困难问题,认真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共计减免相应税收6.18亿元。积极做好业主和商户工作,努力赢得社会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七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在天山区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大湾和沙依巴克区雅玛里克山等5个重点片区成立了管委会,增设4个派出所。在各区(县)、街道、社区组建专职巡逻队,在社区实行“一区两警”、“一区多警”的警务管理模式,配备社区治安巡逻、便民服务用车555辆;在公交运营车辆、车站增配安保人员,切实加强了基层稳控力量。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台了房屋租赁管理暂行办法。对治安乱点进行集中整治,完善了重点敏感复杂区域的维稳工作措施。

八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帮助各族群众认清“7·5”事件性质和“三股势力”反动本质,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

“7·5”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国际背景和政治背景,其罪恶目的就是要挑起民族仇恨、制造社会动乱、分裂伟大祖国。“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内外策应的分裂破坏活动,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7·5”事件的迅速平息,充分展示了党和人民的力量,充分展示了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全市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决心。在这场关系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严肃政治斗争面前,我们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的道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7·5”事件告诉我们,在新疆,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是十分激烈的,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做好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始终把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为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时刻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时刻牢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着力保增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预计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5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1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45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627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例为1.46∶41.28∶57.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5亿元,增长12.43%;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增长6.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66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人口出生率为7.62‰。

一是重大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落实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建设补助资金近11亿元,重点建设(支持)项目开工190个,完成投资268.6亿元。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大西沟水库、甘泉堡工业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7亿元,增长1.48倍。加快城市“三纵四横”主干道建设,光明路等13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已完工通车。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安装供排水管道204公里,卡子湾等3个调蓄水池、河西等5个污水及中水处理项目顺利建成。

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1.5%。百万吨大芳烃、可口可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投入资金22.09亿元,加快了“三区四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有所提升,全年引进项目1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与农十二师园区合作开发不断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投入工业专项资金9805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技改创新、特色轻工、节能减排和信息化产业等项目。成立了5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6.47亿元,支持了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银企协调,帮助中小企业争取银行贷款8.8亿元。工业节能减排和“企业节能行动”有序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4%。

三是服务业稳步发展。市场供需保持平衡,物价水平保持平稳。以铁路、民航为节点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新格局初步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成效明显,建成了达到国家标准的43家农牧区日用消费品店和1个商业示范社区。启动放心便民早餐工程,建成示范点103个。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推动旅游业走出困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03亿元。举办了中国(新疆)国际汽车博览会、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等47个大型展会,成功申办了第二十届中国厨师节,会展业层次不断提升。

四是农业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资金7479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79.52万亩,牲畜存

栏69.97万头(只)。投入设施农业专项资金4000万元,新建温室和大棚5550亩,蔬菜节水示范基地8000亩,农村户用沼气池4000座,完善了7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14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55亿元,完成了农牧民定居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等一批基础建设工程,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体系。加大农牧民实用技能和就业培训力度,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共培训农牧民1.97万人,转移劳动力9760人。

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乌昌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国企改制和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工作有序开展,以城投公司为平台的城建投融资新体制初步形成。供热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按面积和热量“两部制”供暖计价逐步实施。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绩效评价考核,强化公用服务企业的服务保障和安全职责。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60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61.58亿元,增长32.81%。在乌洽会等4个主要展会中,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97个,签约金额539.95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家,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长24%。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0家,投资总额1.91亿美元,增长4.49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6720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帮助中小外贸企业稳定生产。建设5个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组织我市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参加了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哈萨克亚洲商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

(三)着力保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加强

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安置就业5.93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5个,启动了全国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大中专学生示范性创业培训和5个重点片区未就业人员职业培训,完成各类培训8.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162万元,带动6847人实现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分别净增4.02万人、7.2万人、3.44万人、3.62万人、2.7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参保覆盖率达95.6%。城镇居民门诊统筹、门诊大病和大额医疗救助金制度初步建立,8581名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被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全市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达14.44万人。加大对低保人群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力度,发放低保金4596万元,支付各类专项救助金934万元。建成了39个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和8个社会保险经办延伸点,成立了560个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清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1.4亿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和法律援助。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

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增绿化面积4.4万亩,河滩路、乌板乌水公路景观绿化及达坂城“绿园”工程顺利完工,81.5万亩公益林管护成效显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耕地保护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持续推进。集中供热面积不断扩大,拆并分散燃煤锅炉2647台,增加天然气用户

8.49万户。完成地源热泵、太阳能及电采暖等清洁能源示范工程33.7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77万平方米。对20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高效脱硫除尘设备改造,减排二氧化硫1.6万吨、化学需氧量2100吨。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62天,占全年的71.8%。建设廉租房3006套,经济适用房2550套;完成抗震安居房32882户,棚户区改造2027户。房产交易活跃,完成商品房交易面积562.74万平方米,增长50.31%。

三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乌昌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和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被国家列为试点城市。市政道路和设施科技管养水平明显提高,冬季道路冰雪清除实现交通“零管制”。启动了新型立体停车场建设。新增照明设施2.17万盏,实施了北京路、南湖路等主干道及30处标志性建筑物夜景亮化。完成了18条城市主、次干道和308条背街小巷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功举办了乌鲁木齐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加大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拆除各类违法(临时)建筑物69.5万平方米。

四是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活动,60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励,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1065件和631件。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440万元,重点支持了120项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专项,带动社会科技投入2.9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稳步实施,办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覆盖面不断扩大,圆满通过国家“两基”验收。投入12.5亿元,新建教育设施35.35万平方米,校舍抗震加固改造面积47.93万平方米。投入1.89亿元,更新了教学仪器和设备。落实“两免一补”专项资金5898.87万元,累计16.49万人次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施行“学生饮用奶计划”,惠及全市近28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五是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疫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大幅度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无差别的目标,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7.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2个“120”急救站、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和改扩建社区文化室40个,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60场(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面整治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强化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建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进直播卫星覆盖工程,解决了35个村(点)、1319户农牧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群众体育活动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承办了自治区速滑、柔道等赛事。工商、税务、质监、气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海关、商检、民航、铁路、电力、电信、邮政等为首府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的“三项行动”,强化对消防、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投入1.11亿元,加大了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基层安监体系建设,及时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我们在着力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同时,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全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清理行政审批项目147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深化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开展了“进厂入企送服务”活动,实施了项目联审和督办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启动“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完善了“大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查处腐败案件、治理商业贿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支持驻乌部队在驻防、执勤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拥军爱民活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驻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援疆特警、兵团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首府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维护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维稳力量不足,群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等问题依然存在。社会管理服务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和社会乱点管理有待加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7·5”事件对我市招商引资、商贸旅游、外贸出口等方面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增大。四是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任务依然较重,市区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还很突出,与各族市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五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和行政效率、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全力维护稳定、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尽管“7·5”事件对我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造成严重干扰和影响,但它动摇不了乌鲁木齐繁荣稳定的大局,动摇不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动摇不了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建立起来的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感情,更阻挡不了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7·5”事件发生后,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新疆视察并先后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新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全力稳控首府形势、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着力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市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都为我们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开创首府发展与稳定的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8·25”、“9·18”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重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坚持民生是硬指标、是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关注改善民生,确保首府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45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470亿元,增长14%;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坚定不移地维护首府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反分裂斗争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稳定压倒一切”、“平时多投入、低成本抓稳定”、“抓稳定是为了发展”、“处理一切问题以有利于稳定为重”和“政治敏锐性”五种观点,全面落实好社会稳控各项措施,确保首府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一是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处置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公安机关在任何时候都要充分发挥好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不断充实力量,提高能力。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及时掌握具有现实威胁的境内外敌对组织动向,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坚决抵御民族分裂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和颠覆破坏活动。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有效封堵和查处民族分裂思想传播的途径和渠道。防范和打击黄、赌、毒及黑恶势力,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是继续加大社会面防控力度。强化安全防范和社会稳控措施,提高基层管控工作水平。加强重点目标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进一步整合各种维稳力量,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合力。加大对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乱点和敏感复杂区域的集中整治力度,加强对刑

释人员、重点可疑人员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压缩敌对势力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高在第一时间处置第一现场的能力。

三是切实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围绕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两大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区(县)、街道、社区三级专职巡逻队伍规范化建设,充实社区维稳力量,打牢基层维稳基础。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投资4亿元,做好社区(村)办公及活动场所规划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不足的困难。建立和完善社区与驻地单位协调沟通机制,有效提升社区对社会面的管控能力。认真研究驻地部门单位长期包扶社区维稳工作机制,明确细化包扶的目标任务,形成部门单位联系社区、维护社区稳定的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服务工作。

四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保证宗教活动依法规范有序进行,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宗教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坚决取缔和查处非法讲经点及宗教宣传品,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帮助和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和完善爱国宗教人士培养、聘用、管理、培训、生活照顾等制度。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正确认识民族、宗教、国家的关系,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五是继续做好群众工作。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针对性地加强面对面的宣传疏导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疑虑。从各族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着重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巩固“大接访”工作成效,继续实施信访联席会议、领导包案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及时、有效解决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努力把各类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定不移地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树立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是全市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倍加珍惜和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努力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过程,通过手拉手、结对子、扶贫济困等深受各族群众欢迎的载体和形式,努力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使各民族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蔚然成风。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不断深化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国家意识,不断增强各族市民“热爱首府,建设首府,自觉维护首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窗口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继续做好机关单位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良好风尚。建立和完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使民族团结进教材、进课堂,并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突出群众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模范家庭和模范个人活动,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弘扬典型,发挥先进典型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带动各族群众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三是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自觉抵制有损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行。从扩大各民族交往与交流、加强各民族互助与合作、深化各民族理解与信任等具体工作入手,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积极营造珍视民族团结,珍视发展稳定的宣传舆论氛围,使各族群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澄清各种虚假信息,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以我们坚如磐石的民族团结基础,彻底粉碎一切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三)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由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产带动向依靠二产、三产协调带动转变,做精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以扩大消费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研究制定出台我市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区(县)特色优势产业,完善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着力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切实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培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数码通讯等新兴消费热点。鼓励引导企业创新销售模式,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按照“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开发多元化社区商业服务网点,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各族群众提供多样化、便利化的服务。积极支持商贸流通业技术升级、设施改造和网点建设,完善粮食、肉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体系。保持物价平稳运行,除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外,今年我市不出台新的调价政策。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中心城区改造,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好现代化商务楼宇的综合开发,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发挥空港、铁路、公路枢纽优势,

加快推进乌鲁木齐铁路国际物流园建设,抓紧研究启动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组织型物流园、乌鲁木齐亚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建设项目,构建商品中转集散及物流基地的基本框架。促进现代金融业发展,吸引优秀金融企业进驻,增强金融业的服务和辐射功能。尽快提振旅游业,认真研究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我市观光旅游。支持重点景区项目建设,开发民俗风情游、冬季冰雪游、生态观光游等系列旅游线路和产品,促进城市周边旅游、休闲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协办承办好乌洽会、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新疆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高质量办好“第二十届中国厨师节暨首届中国清真美食之都文化节”活动。

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推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新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家具制造和食品加工业、现代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特色产业。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级风电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示范基地。突出“三区四园”产业特色,推进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光伏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甘泉堡工业区道路、电力、供排水、污水处理、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地。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征信企业50家,新增信用评级及辅导企业20家。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企业,新建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产学研技术联盟,实施10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产业。

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建温室、大棚8000亩,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及奶站25个,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区8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3个。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农业节水工作,加快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改造工程,完成大田节水灌溉1.2万亩,设施节水示范建设500亩。完成草原围栏50万亩。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检验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资12.4亿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特别是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通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广泛开展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农牧民增收。

五是做好项目投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263项,年度投资224亿元,比2009年增长30%。重点实施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城市路网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认真抓好国际会展中心、大西沟水库、东外环路等建设项目,支持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和3G 改造扩网工程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库,争取一批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符合我市总体发展战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工作,争取国家、自治区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市发展。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促进银政、银企合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坚决把好规划、土地、环保、资金、工程质量等审核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及时跟进,全程监督。进一步改善招商环境,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模式,把招商重点投向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等领域,力争引进到位资金增长15%。

六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理顺国资经营管理体制,重点解决好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国有企业政策性亏损等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利用国内外各种展会,组织引导企业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亚、南亚等市场。扩大地产品出口规模,加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我市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外包。

七是加强财税管理。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财税政策,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以增大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促进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切实增加可用财力。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

八是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工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消防、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加强药品监管,有效控制突发性公共食品安全事故。加快推进城乡重要建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继续对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公共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平台,加强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九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在认真总结、全面评估“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协调,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一是狠抓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全年计划投资33亿元,实施21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72%以上。继续做好冬季大气污染成因及对策研究,抓好供热节能空间调查与节能途径研究,增强治理的实效性。调整以燃煤为主的城市能

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三期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天然气覆盖率。推进沙依巴克区、米东区和苇电三期三大热网建设,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左右。推进燃煤锅炉“煤改气”试点工程建设,实现煤改气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左右。出台清洁能源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力度,完成地源热泵示范工程43万平方米,电热采暖示范工程30万平方米左右。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等中心城区实现“禁煤区”。积极推进供热资源整合、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管网设施改造和热计量推广应用四大工程,拆并改造燃煤小锅炉2000台,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95公里。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改造面积25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严格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继续抓好中心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汽车尾气超标排放治理工作,完成4个空气监测点、20套在线监测设备以及机动车污染排放检测线建设。加强重点企业脱硫除尘设施改造和污染治理,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以上,化学需氧量5000吨。

二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全面推进”的原则,启动和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力争“三年改完、五年完善”。全年计划投资35亿元,重点实施黑甲山、跃进街、碱泉街、青峰路、六道湾煤矿等2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棚户区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拆迁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万户。完善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背街小巷改造,完成324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建设廉租房6000套,经济适用房2000套;完成抗震安居房2.1万户。

三是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管理水平。完成乌昌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的报批工作,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率,重点做好风电风能产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以及东绕城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建设,投资49亿元,新建续建天津路北延、南湖路北延、新医路西延等道路,重点抓好骨干路网及国际会展中心、高铁车站周边区域路网建设。新建续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大公共绿化、道路绿化、荒山绿化和庭院绿化力度,新增绿化面积3.14万亩。切实抓好乌拉泊水源地和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加大水磨河、青格达湖污染治理力度,继续实施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中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形成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监管,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强化服务”的方针,建立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城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大城市行政综合执法力度,及时纠正和查处乱搭乱建等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强化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认真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公交管理服务水平,严格治理非法营运车辆和非法改气车辆。加快中心城区专用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秩序。采取机动车辆分流疏导、高峰期限行禁行等措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市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严格

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开展建筑、房地产、客货运输等市场的规范整治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物业管理条例,加强物业市场监管,建立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组织“三位一体”的小区物业管理体制。

四是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市场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50个,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搭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平台,为6000名毕业生提供1至2年的见习机会。继续抓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完成创业培训3500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由创业,并在社会保险、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7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7.8万人。建立社区就业援助金制度,积极为小额担保贷款申办人提供创业服务。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工程,指导企业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切实解决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制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保险制度之间的流转衔接办法,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城镇职工统筹为主向城乡居民统筹的转变。认真组织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积极做好“老工伤”纳入社会保险的后续动态管理服务。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做好老龄工作。

(五)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5.3亿元,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中小学35所,实施校舍抗震加固改造38万平方米。巩固和发展民汉合校成果,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继续办好区内初(高)中班。解决好贫困学生和农民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完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校区一期、市技工学校新校区二期建设。推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关心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区(县)域内教师轮岗交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切实做好本地人才的稳定和培养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性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制定和实施乌鲁木齐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进专科医院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投资3.1亿元,进一步加强市属医疗机构基础

设施建设,新建7个“120”急救站点、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提高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城市低保人群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和医疗卫生监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提高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和医药市场监管,狠抓医德医风建设,规范药品价格,切实降低各族群众的看病就医成本。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三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实施区(县)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等骨干文化项目,投资建设覆盖全市街道办事处的电影放映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充分挖掘文化特色,精心培育文化创意、文化节庆等文化产业,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开发群众性文化娱乐项目,丰富各族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树立各行各业的文明典型、文明标兵。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建立封堵查处非法出版物联防工作机制。继续推进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加快解决困难群体收看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体育进社区”和“新农村体育”工程。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承办工作。

四是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乌部队建设。完善军地情况通报协调机制,做好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工作。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巩固和扩大“双拥”创建成果,争创“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六)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要求,把政府工作重点、政策支持重点、财力保障重点逐步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倾斜,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群众生活倾斜,向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倾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力争缩短50%左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和行政复议工作。更加自觉地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研究政策和解决问题。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推进“划句号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量化考核内容,严格责任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落实机制,促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保持清正廉洁。深入开展廉洁工程,毫不松懈地加强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切实解决工作中不作为的问题。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公仆意识,切实做到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肩负的责任神圣而重大。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乌鲁木齐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1、一区两警、一区多警:是指在一个社区配备两名或两名以上民警的警务管理模式。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指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农家店”,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3、双进工程:是指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4、“老工伤”人员:是指2003年12月31日以前发生工伤的国有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且工伤待遇由职工所在企业支付的工伤人员。

5、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氧化分解,根据残留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6、交通“零管制”:是指在冬季道路冰雪清运过程中不再实行交通管制。

7、两基:是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8、两免一补:是指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学生实行免杂费、免课本费,对贫困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贴。

9、大接访:是指区(县)委书记、委局办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集中接访下访活动。旨在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10、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四个认同”是指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1、家电下乡:是指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

12、双百市场工程:是指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13、征信企业:一般是指由企业征信机构采集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汇总、加工、存储,形成企业征信数据库,采取一系列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产生相应的数据产品,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14、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15、双拥:是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16、“划句号”工程:是指严格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工作机制,旨在完善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7、一岗双责:“一岗”是指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