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

2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
2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

第二章单元测试(B卷)

(测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我能做得最棒,老师,看我的!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一种是()

A、十万分之一

B、1:40000

C、1/500000

D、二万分之一

2、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的是()

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

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

D、土耳其海峡,台湾海峡

3、太阳直射最南的地方是()

A、南极点

B、南极圈

C、南回归线

D、赤道

4、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的化石,说明了()

A、古时候的鱼是陆生动物,可以爬山

B、这里曾经是海洋

C、人类曾把鱼带上山去

D、有人把鱼化石藏到山上

5、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B、所有经线的形状都是圆圈

C、所有经线的长度不相等

D、所有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珠穆朗玛峰最高处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8694米

B、9002米

C、10000米

D、8000米

7、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云南地图

D、学校地图

8、某地图的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二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二十分之一

B、五十万分之一

C、二万分之一

D、二十万分之一

9、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0、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A、亚洲、非洲

B、欧洲、北美洲

C、欧洲、亚洲

D、南美洲、非洲

1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

12、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

B、陆地占2/3

C、海洋占1/4 法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尼西亚

D、美国

14、在某地形图上,等高线为封闭线,且数值外大内小,这地形是()

A、山顶

B、盆地

C、山谷

D、鞍部

15、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二、填空题(28分)

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提出的。

2、东西半球是以和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南北半球是以划分的。

3、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和河和山脉。

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

5、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半球,所在的板块是板块。

1、读半球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判别图中“+”号是(南、北)极。

(2)、地球自转方向是。

在极点附近的线段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

向的箭头。

(3)、A点位于B点的方向,C点位于

B点的方向,B点位于D的方向。

(4)、从从东西半球来看,C点位于半球,而

D点位于半球。

(5)、从纬度位置来看,A点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B点位

于(高、中、低)纬度地区。

(6)、图中纬线的形状是,指示的方向是向;所有纬线中

最长的是度纬线,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2、请写出下列四个点的坐标:(每空4分)

A:;B:;

C:;D:。

B卷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魏格纳。

2、20O W、160O E;赤道。

3、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4、南极洲、欧洲。

5、东、亚欧。

6、大洋洲、青藏高原、撒哈拉大沙漠、安第斯山脉。

三、综合题

1、(1)北(2)自西向东、略(3)正北、西北、西南(4)东、西(5)高、中(6)弧线、东西、0。

2、A:70O N、150O E;B:50O N、150O E;

C:60O N、120O E;D:65O N、165O E

初中-地理-湘教版-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一)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一) 一、单选题 1、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 亚洲 B. 南极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A. 地势大致西高东低 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 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 D. 悬崖顶部海拔300多米 (2)图中关于①①①①四点,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处比①处坡缓 B. 站在①处看到了甲、乙两村 C. 在①处看到悬崖和北流的河水 D. 到①处考察了河流上游的植被 3、本初子午线是() A. 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正球体;①地球是不规则球体;①地球的平均半径是4万千米;①地球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o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 18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0o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6、在陆地五种地形中,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盆地 7、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A. 麦哲伦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乌拉尔河 D. 巴拿马运河 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在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欧亚板块 D. 非洲板块 (2)喜马拉雅山是由以下哪两个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 A. 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9、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①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①东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0、当地时间2012年4月1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据右图分析,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单元试卷 教科版(无答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二、判断: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A、月亮B、北斗星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B、纬线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A、12 B、24 C 、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湘教版) 一、选择题 1.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是 A.a→b→c B.b→a→c C.c→b→a D.b→c→a 2.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3.地球仪上的经线是() A.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B.长度不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4.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为() A、6:4 B、7:3 C、4:6 D、3:7 5.用等深线表示海底起伏,某处等深线密集,说明该处() A.平坦 B.陡峭 C.起伏和缓 D.为海底盆地 6.下列数据中,错误的一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4万千米 C.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短21千米 7.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称为() A.大陆 B.大洲 C.半岛 D.岛屿 8.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约154米,两者的相对高度是() A.8693米 B.9099米 C.8690米 D.8998米 10.一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南行④向北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关于我们鞍山胜利广场位置(41°N,123°E)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B.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C.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读图,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关于a、b、c线描述正确的是 A.b线是南极圈,南极洲全部位于b线以内 B.c线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a线与b线间无太阳直射 D.c线与b线之间是南温带 13.当太阳直射b线时,无锡市可能出现的现象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草长莺飞二月天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得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得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得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得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得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与速度等,分析各自得特点及产生得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得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得昼夜长短状况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得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得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得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得价值观。 教学重点1、自转与公转得特征、黄赤交角得产生及其引起得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得计算、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 3、带范围与天文四季得划分。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太阳日得概念,时差得计算。 2、黄赤交角得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得影响、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得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光球 耀斑色球 太阳风日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太阳光球上得暗黑得 斑点 它得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她 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得主要标 志;活动周期为11年 光球 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得 突然增大、增亮得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 能量造成得 耀斑爆发就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得显示 色球 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

最新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二、判断: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 ×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B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B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B )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B )个时区。 A、12 B、24 C 、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 B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 2、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疑问: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如果在地球以上粘贴一个“气门芯”标记,能确定出气门芯的位置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用经纬网定位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纬网? (2)经纬网有何用途? (3)给出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位置: 40°N120°E、 25°S90°W、 72°N20°W、 55°S120°E (4)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纽约、伦敦、悉尼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肥城某中学李明同学想分别邀请巴西、法国和美国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会在一起吗? 【教师精讲点拨】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错。 【探究结论】不会聚会在一起。可能会有(40°N,160°E)、(40°N,160°W)、(40°S,160°E)、(40°S,160°W)四个地点。 学习任务(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1、自主学习:自己制作小地球仪,要求 (1)在小乒乓球画出:南北两极、赤道,并且每隔30°画一条经线和纬线。 (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3)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 2、小组交流:在小组间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各纬线之间的平行、经线之间的匀称。地球仪的倾斜角度。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 【想一想】假如一架飞机从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为什么? 2、【是真是假】家住的小民,一天接到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民的爸爸电话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以及经纬网的使用。1. 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

2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图 1 七年级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 1.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 ,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500km ,该图的比例尺是( ) A 、1:300 B 、1:30000000 C 、1:3000 D 、1:300000 读右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小河的流向是 A .由南向北流 B .由东向西流 C .由北向南流 D .由西向东流 3.图中河流与公路相交处的符号 表示的是 A .铁路 B .桥梁 C .隧道 D.公路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o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 .18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5.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 A .赤道 B .北极圈 C .南极点 D .北回归线 6.下列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大洲正确的是( ) A 刚果盆地—大洋洲 B 青藏高原—亚洲 C 落基山脉—非洲 D 安第斯山脉—北美洲 7.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 ) A 大洋中脊 B 大陆架 C 海沟 D 洋盆 8.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9.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的国家常产生的问题有 ( ) A 、劳动力短缺 B 、就业困难 C 、自然环境恶化 D 、交通堵塞 10.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差异主要是由于 ( ) A 、建筑风格 B 、生活方式 C 、社会制度 D 、劳动生产方式 二.综合题 1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 、 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 _________ D 、________ (2)EF 、FG 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 ,判断 理 由 是 _____ 12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7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 F________ (2)判断方向: A 点在D 点的_______方向,F 点在H 点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 (4)请把图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描出来 13.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地球的运动

第四单元测试题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 古希腊天文学家()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摆具有()的特点,()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是()的,倾斜度大约是()度 2.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3.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西边()。在地图上越是()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4. 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5. ()视差证明()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是()发现的,地球自转一周是()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度。地球公转一周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在北半球向()偏,在南半球向()偏。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人们以()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将通过()的经线,定为()。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向西180度属西经。 6. 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和(),阳光的()与()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7.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经线每隔()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和()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自转的依据:()、()()。地球公转的依据:()、()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把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2~3题。 2.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广州亚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4~6题。 4.咸蛋超人住在(20°W,23.5°S),有 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 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 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过地心到面包超人家。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 A.(20°W,23.5°S ) B.(160°W ,23.5°S ) C.(160°E,66.5°N ) D.( 160°E, 23.5°)N 5.判断图中E点位于F点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6.图中各点符合下列条件:它的东部是东半球,西 部是西半球,北部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有太阳直射 现象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读右图,判断7~8题 7.在该图中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 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8.如图中所示,北京 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正 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白天短,黑夜长 D.是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读图l完成第9~10小题。 9.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湘教版高中必修1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之“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有两条,表述为: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教材只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先讲述了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的运动特点。之后教材再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两段教材,堪称是姊妹篇。这种分述,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并有助于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运动特征进行比较。 本节教材内容在组织和表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相同知识点的衔接。初中地理课已经学过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但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地理的这部分知识比初中地理有了进一步深化,体现在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接近实际,并注重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2.注意用图来说明问题。教材中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3.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地球公转这节教材主要包含上述两条课程标准。 在学习地球公转本节知识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归纳等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还使用列表比较、课堂检测等方法,以实现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准确掌握。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公转”,通过本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且在初中阶段也学过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因此,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学起本节课不会太陌生,应该比较流畅。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基础夯实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A卷基础夯实 1.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己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宇航员爸爸的年龄为( ) A.30岁 B.45岁 C.60岁 D.90岁 (2)图中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2.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甲点的地方时是( )

A.15点 B.21点 C.3点 D.9点 (2)图示日期为(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图中乙点的昼长为( ) A.12小时 B.18小时 C.10小时 D.16小时 3.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面图甲为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泰山站 (2)泰山站建成开站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下表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长度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2小时13小时56分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2)下图中,与此日太阳直射情况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18年元旦假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2)从元旦到2月4日开始放寒假,这一段时期( ) A.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北京的白天越来越长 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地球的公转速度保持不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材分析】 《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湘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 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 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1.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海陆比例约是: A、各占 B、陆地 C、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下列哪个大州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4、完全处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5、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6、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洲面积的: A、 B、 C、 D、 7、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D、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 B、南半球比北半球陆地多 C、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少 D、西半球比东半球陆地多 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是陆地 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南极地区被四大洋包围 10、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缓和的地形是平原 B、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叫高原 C、周围高,中间低,四周山岭环绕的地形叫山地。 D、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叫丘陵 11、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多佛尔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地球的运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1.3 地球的运动(一)运动形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 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 球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具设计]:模型、地球仪 [讲授过程]: 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宇宙,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提出上中天的概念):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一点?(P17图1-3-3)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题:今天晚上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恒星日的长度,故:8:56:4) 速度(用一幅地球的从北极上空向下看的俯视图): a.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据自转周期,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15°/小时。 b.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 [问题]:P点经过多长时间转到Q点的位置? (考虑南北极点的位置) 题二:图中加上两条经线~~给定两条经线的经度,西 经50和西经70度,后都改成东经)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b.线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大 远日点(7月初)较小 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xxx 时间xxx 教学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意义(一)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产生及规律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答案方向――自西向东(正视地球);逆时针(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或顺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 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24小时(太阳日) 地球作为天体的属性。

答案是行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三、开始新课 (一)昼夜交替 (学生看课件图像,说出所能看到的景象。) 昼夜的产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一个圈。 (1)晨昏线的特点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线是晨线,由昼入夜的线是昏线。或东侧为昼,西侧为夜的线是晨线,东侧为夜,西侧为昼的线是昏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仰角 太阳高度角的范围0°≤h ≥90° 直射点太阳高度h=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h=0° 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昼夜交替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 一、填空: 1.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3.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西边()。 4. 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 5.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6. 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 7.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把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c )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 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 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忆。

讲授新课: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 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 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故事,讨论,谈看法。 思考,回答、分析 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 面的;目的二是进一 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 现,需要多方考证, 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 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 别(平面、立体) 思考、回答 交流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 球,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 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分组讨论、达成意 见,各小组代表发言 举例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联系,拓展学生 的思维。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 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述相关事物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自测题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2.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长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4万千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读图完成第4、5小题。 4.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就越长 C.经线纬线长度相等 D.纬线指向南北方向 7.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A.东欧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亚马孙平原 8.赤道横穿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9.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的是() 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 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 D.土耳其海峡,台湾海峡 10.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合在一起的地形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 B.山脊、鞍部 C.陡崖、山脊 D.山谷、鞍部 13.A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14.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地 B. E地 C. A地 D.B地 15.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 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16.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 A.区分东西半球 B.定位 C.区分南北半球 D.美化地球 1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90°E和90°W B.20°E和160°W C.0°和180° D.20°W和160°E 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 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 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 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 19.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④地 D.⑤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