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实验诊断学习题

第七版实验诊断学习题
第七版实验诊断学习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2.贫血、RDW、MCV、MCH、MCHC、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

3.全能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粒红比例

4.内源凝血系统、外源凝血系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5.隐血试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尿管型

6.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渗尿、自由水清除率、肾小管性酸中毒

7.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8.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标准碳酸氢盐、剩余碱、阴离子间隙

9.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10.Tumor marker, TAA, TSA,AFP,ANA,RF,Westernblotting,ENA

11.性传播性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MRS、PRSP、VRE、ESBL

1、出血时间检测目的在于( )等;其检测值为12min,可能是或( )等。

2、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查试验包括( )、( )、( )和( )等;其中与体内凝血过程相似的体外检测项目是( ) ;该试验还可用于对( )药物治疗的监测。

3、骨髓涂片检查具有诊断价值的疾病包括( )、( )和( ) 等。具有造血作用的人体组织器官是( )、( )和( )等。

4、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法是( )+ ( )的检测。

5、基因突变主要包括( )、( )和( )。

6、基因检测对多基因病的应用价值是( )。

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的融合基因是( )。

8、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有:( ),( ),

( ),( ),( )。

9、诊断肺癌选择的肿瘤标志有:( )、( )、( ),其中针对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标志是( )。10.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 )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 )观察。

11.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 ),( )和( )等。

12.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 )和( )。

选择题

1、在诊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最没必要做的检测是D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

C.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D.异丙醇沉淀试验

E.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2、血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下列那项不符合发育规律:C

A. 细胞体积由大到小。

B. 细胞质由少到多。

C. 细胞核由小到大。

D. 细胞质由蓝到红。

E. 细胞核由松到紧。

3、正常骨髓象中,粒细胞系统一般可占有核细胞的:D

A.10~30%

B.20~40%

C.30~50%

D.40~60%

E.50~70%

4、被称为中性粒细胞标志性酶是下列那一个细胞化学染色:E

A.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C.糖原染色(PAS)。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

E.特异性酯酶(SE)。

5、一患者骨髓象呈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明显增高;粒细胞系极度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粒细胞常见大小不一,核质发育失衡,和分裂象易见;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受抑,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增多。NAP活性明显减低。该患者可考虑 D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以上都应该考虑

6、血浆APTT明显延长常做为A

A.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异常筛选

B.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异常筛选

C.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异常筛选

D.纤溶异常筛选

E.病理性抗凝物质筛选

7、下列与血小板黏附功能有关的项目是C

A.β-TG

B.Fg

C.vWF

D.肌球蛋白

E.肌动蛋白

8、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D

A.肝

B.脾

C.骨髓

D.卵黄囊

E.胸腺

9、下列不宜做骨髓检查的是D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ITP

D.妊娠中晚期妇女

E.多发性骨髓瘤

10、下列不符合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E A.胞体由大到小

B.核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由细致稀疏到粗糙致密

C.核仁从有到无

D.颗粒从无到有

E.核浆比例由小到大

11、POX染色呈阴性的细胞为D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

12、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C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各种白血病

D.溶血性贫血

E.正常骨髓象

13、严重感染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

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

B.中性粒细胞出现左移及毒性病变

C.淋巴细胞总数常增加

D.嗜酸性细胞常轻度增加

E.白细胞总数可不升高

14、消化道出血粪便检查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A.消化道出血、粪便外观检查就可以查出

B.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可呈暗红色或柏油样便

C.鲜红色便可为小肠下段出血

D.溃疡性结肠炎常为粘液血便

E.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免疫法检测因滞后现象而出现假阴性

15、中性粒细胞胞核常分叶为B

A.1-2叶

B.2-3叶

C.3-4叶

D.4-5叶

E.5-6叶

16、核常呈肾形、扭曲、折叠的细胞B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嗜硷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7、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D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球形红细胞

18、关于血尿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C

A.肾小球肾炎常见

B.肾肿瘤可见

C.过敏性紫癜不会出现

D.尿道结石可引起血尿

E.尿路畸形可引起血尿

19、大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B

A.胞浆的颜色深浅

B.核染色质的松紧与胞浆含量的多少

C.核的形状

D.有无嗜天青颗粒

E.细胞的大小

20、成熟白细胞中核主要呈圆形的为A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硷性粒细胞

21、WBC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什么部位有秩序地检查B

A.涂片头、体部染色较好处

B.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较好处

C.涂片体部染色较好处

D.涂片尾部染色较好处

E.涂片的两侧染色较好处

22、骨髓穿刺的禁忌症为C

A.血小板减少

B.重度贫血

C.血友病

D.严重肝病

E.骨质破坏

23、下列哪种疾病不能仅依据骨髓细胞学检查而确诊B

A.多发性骨髓瘤

B.淋巴瘤

C.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虽然可以有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系统受累或全身症状。临床上怀疑淋巴瘤时,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切片检查(活检)以确诊。

24、发育成熟过程中胞体由小变大的是C

A.红细胞

B.粒细胞

C.巨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25、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是指C

A.增生轻度活跃

B.增生明显活跃

C.增生活跃

D.增生减低

E.增生轻度减低

26、一张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数的正常范围是C

A.2-7个

B.7-20个

C.7-35个

D.20-35个

E.35个以上

27、胞浆出现血红蛋白而呈紫蓝色为` C

A.原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28、粒细胞中特异颗粒出现于B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细胞

29、健康人的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见到的白细胞中最多的是哪种B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分叶核细胞

C.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30、核常偏于一侧,染色质呈车轮状的C

A.淋巴细胞

B.嗜硷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组织细胞

E.单核细胞

31、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见于E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慢性白血病

C.急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减低见于A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类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化脓性感染

33、细胞过氧化酶染色主要用于D

A.诊断类白血病

B.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

C.诊断慢性骨髓病

D.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E.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34、五种白细胞中,下列哪种细胞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D

A.中性粒分叶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35、在胞浆中出现粗大、圆而均匀,呈桔红色颗粒的白细胞为B

A.中性粒分叶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36、骨髓增生减低见于D

A. 各型白血病

B. 各型白血病

C. 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

D.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E.增生性贫血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

(1)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红细胞系多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左右);或增生活跃但以淋巴细胞为主。

(2)粒细胞系以成熟粒细胞为最多见。

(3)有核红细胞中以晚幼红为最多见,成熟红细胞形态多无明显变化。

(4)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5)除个别病例,骨髓中找不到巨核细胞。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呈局灶性增生,表现为部分骨髓增生不良。部分骨髓增生良好(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增生不良部位似急性型的骨髓表现,但一般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较急性型为少。增生良好的部位,粒细胞系正常或低干正常,红细胞系增多,以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有少量嗜多色性红细胞。淋巴细胞轻度增多。网状细胞及桨细胞亦常增多。巨核细胞减少,此有利于与其他增生性贫血的骨髓象鉴别。

37、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主要用于鉴别:(D)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见于:(C)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正常或降低)

E.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39、24h尿量少于多少ml时,称少尿:(A)

A.400

B.300

C.200

D.100

E.50

40.做化学法粪隐血试验时,服用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都易出现假阳:(E)

A. 肉类

B. 含有动物血的食物

C. 维生素c

D. 铁剂

E.生食蔬菜

41、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采用的染色方法是:(C)

A.煌焦油蓝染色

B.抗酸染色

C.瑞氏染色

D.活体染色

E.荧光染色

42、下列有配伍正确的是E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Ham 试验阳性可确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冷热溶血试验阳性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C.PNH——蔗糖溶血试验阳性可确诊筛选

D.G6PD缺陷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增高

E.PK缺陷症——自身溶血试验溶血不能被葡萄糖纠正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简称PK)缺陷症是无氧糖酵解途径中最常见的遗传性酶异常疾病。过去称为先天性非球形性细胞溶血性贫血Ⅱ型。

43、下列用于诊断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的指标中,何项除外E

A.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介绍:

在无菌条件下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在37℃环境下放置24-48h后,红细胞因能量消耗最终被破坏,即发生轻微溶血。当加入葡萄糖、三磷酸腺苷(ATP)后,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纠正。

该项试验是筛查和鉴别由于红细胞膜缺陷而产生溶血性贫血的较为灵敏的检查。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D.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E.冷热溶血试验

当甘油存在于低渗溶液氯化钠磷酸缓冲液时,可阻止其中的水快速进入红细胞内,使溶血过程缓慢。但甘油与膜脂质又有亲和性,可使膜脂质减少。当红细胞膜蛋白及膜脂质有缺陷时,它们在pH6.85甘油缓冲液中比正常红细胞溶解速度快,导致红细胞悬液的吸光度降至50%的时间(AGLT50)明显缩短。

44、典型的缺铁性贫血属于D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5、女性,18岁,Hb80g/L,属于C

A.正常

B.轻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重度贫血

E.极重度贫血

46、血管内溶血的特征不包括A

A.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

B.尿胆原升高

C.血清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D.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E.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复合物出现

47、下列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疾病是D A.G6PD缺陷症

B.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D.PNH

E.异常血红蛋白病

48、贫血的Bessman分型是按照以下何项指标进行的B A.MCV、MCH和MCHC

B.MCV和RDW

C.MCH和RDW

D.MCHC和RDW

E.Hct和MCV

49、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属于A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50、判断是否贫血,应该看以下何项指标C A.MCV、MCH和MCHC

B.Hct和RDW

C.RBC、Hb和Hct

D.RBC、WBC和BPC

E.网织红细胞数和Hb

51.RDW是A

A.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B.红细胞比容

C.平均红细胞体积

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52、通常用于判断贫血严重程度的指标是B A.RBC

B.Hb

C.Hct

D.MCH

E.MCHC

53、正常成年人体内Hb种类主要为A

A.HbA

B.HbF

C.HbA2

D.HbH

E.HbS

54、从其发病机制来看,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C A.红细胞破坏增加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D.红细胞丢失过多性贫血

E.营养元素缺乏性贫血

55、PNH属于D

A.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贫

B.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贫

C.血红蛋白病

D.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病

E.自身免疫性溶贫

56、下列哪项检查不能反映红细胞破坏增加D A.红细胞寿命测定

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C.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D.网织红细胞计数

E.Rous试验

57、下列哪组物质属于初级胆汁酸(D)

A.胆酸、脱氧胆酸

B. 甘氨胆酸、石胆酸

C. 牛磺胆酸、脱氧胆酸

D. 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E. 石胆酸、脱氧胆酸

58、下列对直接胆红素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D)

A.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

B. 水溶性较大

C. 不易透过生物膜

D. 不能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E. 与重氮试剂起反应的速度快,呈直接反应

59、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D)A.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结合反应

E. 加成反应

60、正常人在肝合成血浆蛋白质,量最多的是C

A.凝血酶原

B. 纤维蛋白原

C. 清蛋白

D. 球蛋白

E. 脂蛋白

61、肝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E

A.7α-胆固醇

B. 胆色素

C. 胆酰CoA

D. 维生素D3

E. 结合胆汁酸

62、最普遍进行的生物转化反应第二相反应是代谢物与B A.乙酰基结合

B. 葡萄糖醛酸结合

C. 硫酸结合

D. 谷胱甘肽结合

E. 甲基结合

63、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D

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

B. 血中胆素原剧减

C. 尿中胆红素增加

D. 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E. 粪便颜色变浅

64、下列哪种物质是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E

A.胆红素

B. 鹅脱氧胆酸

C. 胆红素-阴离子

D. 硫酸胆红素

E. 胆素原

65、阻塞性黄疸尿中主要的胆红素可能是C

A.游离胆红素

B. 胆红素-Y蛋白

C.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D.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E. 胆红素-Z蛋白

66、下列哪项会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D

A.肠梗阻

B. 溶血

C. 碱中毒

D. 胆道梗阻

E. 肝细胞性黄疸

67、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D

A.它在肝脏由胆固醇合成

B. 它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

C. 它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D. 它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

E. 它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68、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D

A.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

B. 大量红细胞破坏

C. 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D. 肝内外胆道阻塞

E. 以上都不是

69、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E

A.使胆红素与Y蛋白结合

B. 使胆红素与Z蛋白结合

C. 使胆红素的极性变小

D. 增强毛细胆管膜上载体转运系统,有利于胆红素排泄

E. 主要破坏胆红素分子内的氢键并进行结合反应,使极性增加利于排泄

70、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黄疸的机制主要是A

A.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

B. 使肝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C. 肝血流量增多

D.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加强

E. 使Y蛋白的含量增加

71、下列关于摄取、转化胆红素的机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肝细胞膜能结合某些阴离子

B. 肝细胞膜上存在有特异载体系统

C. 肝细胞浆中存在有特异载体系统

D. 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尿胆素原

E. 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72、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 A.UDPGA

B. UDPG

C. ADPG

D. CDPG

E. CDPGA

73、胆固醇结石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C

A.胆盐浓度

B. 卵磷脂浓度

C. 与胆盐和卵磷脂的比例

D. 胆固醇难溶于水

E. 以上都不是

74、下列物质中哪一个不含血红素B

A.肌红蛋白

B. 铜蓝蛋白

C. 血红蛋白

D. 过氧化氢酶

E. 过氧化物酶

75、血红素加氧酶系催化血红素原卟啉Ⅸ上哪个键断裂A A.α-次甲基桥

B. β-次甲基桥

C. γ-次甲基桥

D. δ-次甲基桥

E. 以上都不是

76、下列关于胆红素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其乙烯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B. 在生理pH下,其双葡萄糖醛酸酯有两个阴离子基团

C. 葡萄糖醛酸酯在肠中转化

D. 在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E. 血胆红素易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77、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B

A.未结合胆红素

B. 结合胆红素

C. 肝前胆红素

D. 间接反应胆红素

E. 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78、对胆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C

A.胆汁酸具有疏水性

B. 羟基与羧基的空间配位为α型

C. 因为疏水基团在分子内部,所以只表现亲水性

D. 能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

E. 能使脂类在水中乳化

79、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E

A.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中水解为游离型

B. 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

C. 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

D. 人体每天进行6-12次肠肝循环

E. “肠肝循环”障碍不影响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80、影响胆素原排泄的主要因素下列哪一项除外A

A.肾功能状态

B. 胆道梗阻

C. 胆红素生成量

D. 尿pH

E. 肝功能状态

81、下列有关尿胆素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溶血性黄疸时尿和粪中尿胆素原增加

B. 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素原减少或为阴性

C. 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素原常常增加

D. 尿胆素原是黄色的

E. 能氧化为尿胆素----尿液颜色的主要来源

82、激活脂蛋白脂酶的载脂蛋白为E

A.AⅠ

B. B48

C. B100

D. CⅠ

E. CⅡ

83、LDL主要含C

A.apoAⅠ

B. apoAⅡ

C. apo B100

D. apoC

E. apoE

84、关于LDL叙述错误的是E

A.在血浆由VLDL经IDL降解产生

B. 能与apoB,E受体识别结合

C. 其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最高

D. 其载脂蛋白主要为apoB100

E. 能逆向转运胆固醇

85、动物机体细胞外胆固醇主要来自B

A.VLDL

B. LDL

C. HDL

D. 清蛋白

E. γ-球蛋白

86、血浆内催化脂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E A.脂酸合成酶

B. 脂酰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C. 脂酰转移酶

D. 肉碱脂酰转移酶

E.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87、脂蛋白依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A

A.HDL、LDL、VLDL、CM

B. LDL、HDL、CM、VLDL

C. HDL、CM、LDL、VLDL

D. HDL、LDL、CM、VLDL

E. CM、VLDL、LDL、HDL

88、含甘油三脂最多的脂蛋白为D

A.VLDL

B. LDL

C. HDL

D. CM

E. IDL

89、含apoB100最多的脂蛋白是B

A.VLDL

B. LDL

C. HDL

D. CM

E. IDL

90、转运内源性甘油三脂的脂蛋白是A A.VLDL

B. LDL

C. HDL

D. CM

E. IDL

91、血浆中胆固醇酯主要来自C A.VLDL

B. LDL

C. HDL

D. CM

E. IDL

92、HDL主要合成部位是C

A.肠黏膜细胞

B. 脂肪细胞

C. 肝细胞

D. 肾小管上皮细胞

E. 血浆

93、apo CⅡ激活D

A.HL

B. LCAT

C. ACAT

D. LPL

E. CETP

94、新生HDL中胆固醇酯化需B A.HL

B. LCAT

C. ACAT

D. LPL

E. CETP

95、胞液内催化胆固醇酯化的酶是C A.HL

B. LCAT

C. ACAT

D. LPL

E. CETP

96、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的脂蛋白是D

A.VLDL

B. LDL

C. HDL

D. CM

E. IDL

97、有关血浆脂蛋白不正确的是A

A.颗粒最大的是VLDL

B. 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LDL

C.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HDL

D. 脂类含量最高的是CM

E. 密度最小的是CM

98、正常人血液pH为D

A.7.50±0.05

B.7.30±0.05

C.7.60±0.04

D.7.40±0.05

E.7.20±0.05

99、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C

A.Na+

B.Mg2+

C.K+

D.Ca+

E.Mn2+

100、血浆内下列哪一种阳离子浓度相对恒定是维持血容量恒定的关键?D A.K+

B.Mg2+

C.Mn2+

D. Na+

E. Ca2+

101、下列哪一种情况下血浆钾离子浓度会降低D

A.创伤

B.高烧

C.饥饿

D. 饱食后

E. 缺氧

102、正常人血钾浓度(mmol/L)为B

A.3

B.5

C.6

D. 7

E. 7.5

103、下列关于正常人血浆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A. [H+]>[K+]

B. 蛋白质带正电荷

C. [Na+]与[Cl-]大约相等

D. [HCO3-]与[Na+]大约相等

E. [HCO3-]与[K+]大约相等

104、血浆阴离子间隙(AG)指E

A. 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

B. 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

C. 血浆阴离子总和

D. 血浆[Cl-]与[HCO3-]之和减去[Na+]

E. 血浆[Na+]减去[Cl-]与[HCO3-]之和

105、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最易引起高血钾C

A. 食入较多钾盐

B. 蛋白质及糖代谢增强

C. 输入钾盐过多

D. 长期不能进食,由静脉补充营养

E. 严重呕吐病人

106、严重腹泻病人常引起D

A. 血[Na+HCO3-]上升

B. 代谢性碱中毒

C. 血中CO2结合力上升

D. 低血钾

E. 血液pH增加

107、HIV感染确认试验是试验B

A. IFA

B. WB法

C. RIA

D. RIP法

E. ELISA

108、下列缓冲对中哪一对缓冲能力最强E

A. [HPO42-]/[H2PO4-]为2mol/L/0.5mol/L

B. [HPO42-]/[H2PO4-]为1.6mol/L/0.4mol/L

C. [HPO42-]/[H2PO4-]为1.2mol/L0.3mol/L

D. [HPO42-]/[H2PO4-]为1.0mol/L0.25mol/L

E. [HPO42-]/[H2PO4-]为2.4mol/L/0.6mol/L

109、肺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E

A.排出CO2是肺的唯一的功能

B.对固定酸没有作用

C.通过调节CO2排出,肺可恢复HCO3-浓度

D.可直接呼出酮体

E.对付气化酸和固定酸都起作用

110、肾在维持酸碱平衡中最主要的作用是C

A.直接排出酮体

B.排H+保Na+

C.重生HCO3-以恢复血中HCO3-浓度

D.对付气化酸

E.排出铵盐

111、判断代谢性酸中毒较好的指标是C

A.pH

B.PCO2

C.CO2结合力

D.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

E.H2CO2

112、pH=pka+log[HCO3-/[H2CO3]公式中的pka值等于C A.7.1

B.7.45

C.6.1

D.5.4

E.7.35

113、代谢性碱中毒时B

A. 血浆pH值增高, Pco2代偿性增高, [HCO3-] 下降

B. 血浆pH值增高, Pco2代偿性增高, [HCO3-]增高

C. 血浆pH值增高, Pco2下降, [HCO3-] 下降

D. 血浆pH值增高, Pco2代偿性增高, [HCO3-]不变

E. 血浆pH值下降, Pco2代偿性增高, [HCO3-] 下降

114、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Pco2为B

A.<50mmHg

B.<35mmHg

C.>50mmHg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实验诊断学习题题库

实验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血沉加快见于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绞痛 C.高原居民 D.妇女妊娠期 E.多发性骨髓瘤 2.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多为 A.降低 B.增多 C.正常 D.早期不正常 E.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临床上患者脱水时计算补液量通常依据 A.RBC B.HGB C.ESR D.HCT E.WBC 5.正常人尿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6.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7.下列哪种疾病禁忌腰椎穿刺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寄生虫病 D.化脓性脑膜炎 E.颅内压增高 8.消化道恶性肿瘤筛选指标是 A.便外观为泊油样便 B.便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 C.便OB持续强阳性 D.便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持续减低 E.便中查到大量红细胞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态学表现为 A.正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是 A.血便 B.稀汁样便 C.米汤样便 D.冻状便 E.柏油样便 11.尿中管型的形成是: A.变性蛋白质脱落 B.蛋白质在肾小管聚集 C.蛋白质在泌尿总浓液 D.肾小管中的内吞物质 E.肾曲小管炎性分化物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32:10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考查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它更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入门,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因此,我教研室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特制定了科学、全面、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教学时数: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0 学时。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教研室 授课对象:12级本科麻醉学专业1-8班、口腔医学专业1班。 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 (一)考核内容: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2、理论考核内容即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内容:包括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验、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其它检测等方面内容。 (二)考核方式:《实验诊断学》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三)考核题型: 1、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5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5分。 2、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四)考核时间:《实验诊断学》的实践考核时间为100分钟,课程结束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成绩构成 《实验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教研科负责考核。 医学检验教研室 2014年8月15日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实验诊断学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96~105g/L B. 120~160g/L C. 110~150g/L D. 125~155g/L E. 90~110g/L 2. 网织红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寄生虫疾病 D. 过敏性疾病 E. 梅毒 4. 用Wintrobe-Landsberg或Westergren法测血沉,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 A. 0-9 mm/1h末 B. 0-20 mm/1h末 C. 10-20 mm/1h末 D. 15-25 mm/1h末 E. 15-20 mm/1h末 5. 外周血中靶形红细胞占20%以上,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首选项目是: A.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B. 血红蛋白量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 红细胞数 E. 红细胞压积 7.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硬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 流感 B. 伤寒 C. 再障 D. 心肌梗塞 E. 脾功能亢进 9. 下列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 影响RBC聚集的因素存在于RBC中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多使血沉减慢 C. 血浆卵磷脂增多,血沉加快 D.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血沉减慢 E. 白蛋白具有抑制RBC聚集作用使血沉减慢 10. 有关白细胞一过性增多的描述,错误的为: A. 一过性增多常指生理性增多 B. 通常伴有白细胞的质量变化 C. 正常人下午白细胞数较高 D. 饱餐、剧烈运动可使WBC暂时性升高 E.新生儿WBC也可增多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Ⅰ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Ⅲ D. 凝血因子Ⅳ E. 凝血因子Ⅴ 17. 凝血酶能激活下列何种凝血因子: A. 因子Ⅸ B. 因子Ⅺ C. 因子ⅩⅢ D. 因子Ⅶ E. 因子Ⅻ 18.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A. 维生素K不足 B. 过敏性紫癜 C.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 凝血酶原缺乏 E. DIC早期 19. 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 6分钟 B. 不超过4分钟 C. 6 - 12分钟 D. 12 - 18分钟 E. 15 - 20分钟 20. 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 > 4,C肽浓度升高,应考虑: A. 糖尿病前期 B.Ⅰ型糖尿病 C. Ⅱ型糖尿病 D. 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E. 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21. 尿中发现哪种蛋白可用于区别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 A. 低分子量蛋白 B. 高分子量蛋白 C. 中性蛋白 D. 游离氨基酸 E. 核蛋白质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 F n、W、/、X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109 C.嗜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C A.>90g/L B.90g/L~60g/LL~30g/LD.<60g/LE.<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D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E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B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C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C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 :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I09 C.喑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 ~ 300)x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呈为:C A. > 90g/L B.90g/L、60g/LL - 30g/LD. < 60g / LE. <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嵌常见的原因是: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咸少:D A.尿毒症 B.急性中希 C.化脓性感染D伤寒E.急性心肌梗死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E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塔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塔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B 扎血小板减少B.血红蛋白减少C.白细胞升高D.白细胞减少E.血小板减少壇高 I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 A?急性岀血B.急性感染C.过敏性疾病D.肺结核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C A?化脓性感染B.寄生虫病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B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大失血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岀血时间延长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D A?血友病B.严重肝病C.无纤维蛋白血症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C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C 是指:B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呈C?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A.> 10X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xl09/L为白细胞减少 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C

第七版实验诊断学习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2.贫血、RDW、MCV、MCH、MCHC、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 3.全能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粒红比例 4.内源凝血系统、外源凝血系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5.隐血试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尿管型 6.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渗尿、自由水清除率、肾小管性酸中毒 7.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8.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标准碳酸氢盐、剩余碱、阴离子间隙 9.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10.Tumor marker, TAA, TSA,AFP,ANA,RF,Westernblotting,ENA 11.性传播性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MRS、PRSP、VRE、ESBL 1、出血时间检测目的在于( )等;其检测值为12min,可能是或( )等。 2、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查试验包括( )、( )、( )和( )等;其中与体内凝血过程相似的体外检测项目是( ) ;该试验还可用于对( )药物治疗的监测。 3、骨髓涂片检查具有诊断价值的疾病包括( )、( )和( ) 等。具有造血作用的人体组织器官是( )、( )和( )等。 4、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法是( )+ ( )的检测。 5、基因突变主要包括( )、( )和( )。 6、基因检测对多基因病的应用价值是( )。 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的融合基因是( )。 8、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有:( ),( ), ( ),( ),( )。 9、诊断肺癌选择的肿瘤标志有:( )、( )、( ),其中针对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标志是( )。10.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 )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 )观察。 11.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 ),( )和( )等。 12.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 )和( )。 选择题 1、在诊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最没必要做的检测是D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 C.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D.异丙醇沉淀试验 E.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2、血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下列那项不符合发育规律:C A. 细胞体积由大到小。

实验诊断学习题20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一、填空题 1、血清M蛋白阳性见于、、 、 和。 2、免疫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和 3、血清中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为 含量最多的为 二、是非题 1、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为IgE。() 2、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血清可以出现IgM降低。()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 四、选择题 A型题 1、IgG降低见于:() A.病毒感染 B.肺结核 C.链球菌感染 D.慢性肝炎 E.淋巴瘤 B型题 问题3~5 A、IgG降低 B、IgE增高 C、IgD 降低 D、IgG升高. E、IgE 降低 2、各种过敏性疾病() 3、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4、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C型题 问题5~6 A、M蛋白阳性 B、IgG增高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5、多发性骨髓瘤() 6、各种慢性感染() X型题 7、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 A、体液免疫缺陷病 B、慢性肝病 C、寄生虫病 D、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E、多发性骨髓瘤 五、问答题 免疫球蛋白G增高常见于哪些情况。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半分子病 2、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3、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 二、是非题:1、√;2、√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通常是指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四、选择题:1D 2B 3C 4A 5C 6B 7AD 五、问答题: 答:①多克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链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②单克隆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性多发性骨髓瘤。 【王彦平】 第二节血清补体的检测 一、填空题 1、总补体溶血活性主要反映,它的降低很有意义,见于、 、、、。 2、补体C3的增高主要见于、、和。 二、是非题 补体C3、C4的水平可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 三、名词解释 补体 四、选择题 A型题 1、血清总补体活性增高见于:()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肝炎 C、组织损伤 D、皮肌炎 E、狼疮性肾炎 B型题 问题2~5 A、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 B、补体C3增高 C、补体C4降低 D、AP-H50 E、C3SP增高 2、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 3、反映体内补体被活化() 4、反映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的情况() 5、反映排异反应() C型题 问题6-7 A血清C3降低 B血清C4降低 C两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急性肾小球肾炎() 7、恶性肿瘤()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实验诊断学习题题库

实验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1、A1、A2 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11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得字母涂黑。 1. 血沉加快见丁 A 、镰形细胞性贫血 B 、心绞痛 D 、妇女妊娠期 E 、多发性骨髓瘤 2. 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夭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 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X109/L.异常细胞0、37 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 小体,最可能得诊断就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多为 A 、降低 B 、增多 D 、早期不正常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临床上患者脱水时计算补液量通常依据 C 、ESR D 、HCT A. RBC HGB 5、 正常人尿中偶见 A 、透明管型 B 、脂肪管型 D 、细胞管型 E 、蜡样管型 6、 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病 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 下列哪种疾病禁忌腰椎穿刺 A 、结核性脑顺炎 】 D 、化脓性脑膜炎 8、 消化道恶性肿瘤筛选指标就是 A 、便外观为泊油样便 B 、便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 阳性 D 、便胆红素检査胆红素持续减低 9、 再生障碍性贫血得形态学表现为 A.正色素性贫血 贫血 D 、嗜多性贫血 10、 霍乱病人得粪便特点就是 A 、血便 B 、稀汁样便 样便 11、 尿中管型得形成就是: A 、变性礙白质脱落 浓液D 、肾小管中得内吞物质 B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病毒性脑腹炎 E.颅内压増高 E. ffBC C 、颗粒管型 C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C 、脑寄生虫病 C 、便0B 持续强 E 、便中查到大量红细胞 B 、低色素性贫血 C 、高色素性 E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米汤样便 D 、冻状便 E 、柏油 B 、蛋白质在肾小管聚集 C 、蛋白质在泌尿总 E 、肾曲小管炎性分化物 c 、高原居民 Pt 74X109/U 骨 C 、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