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的基本性质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的基本性质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的基本性质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

一、复习

1、364=()8=()2

2412=48()=12()=6()

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

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授

(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题3

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

3、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4、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教师板书)

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

板书中补充:(0除外)

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5、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6、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

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

(二)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出示例题4

提问:这三个比分别是怎样的比?

整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先自己独立尝试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追问:为什么要除以6?体会到要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2、巩固:化简比: 21:35 24:36 85:68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3、出示第二个比,提问: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你们是否在想: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就也可以化简了,对吗?那怎样将它们变成整数比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6:3/4=(5/6╳12):(3/4╳12)=10:9

师:这里为什么要同时乘以12

引导学生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不乘最小公倍数会出现什么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巩固:化简比: 1/2:1/3 3/5:4/7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5、出示1.8:0.09

师:这是一个什么比?那应该怎样化简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8:0.09=(1.8╳100):(0.09╳100)=180:9=20:1

师:为什么要乘以100呢?

师:那我乘以10可不可以?为什么?那为什么不乘1000?那看什么来确定乘的数是10还是100、1000-------?(小数位数多的哪个数是几位小数)

6、巩固:0.32:0.24 1.5:45 3:0.6

7、谁来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在化简比时,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只要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是分数比,要把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小数比,先要把小数比根据小数的位数(以一小数位数多的为标准),乘以10、100或1000化为整数比,如果还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则要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

四、布置作业:第73页第6题: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组织交流。

课前思考:

高教导设计的这一课时的教学预案思路非常清晰,我会认真学习并内化。

在复习部分,我想是否可增加分数的通分和约分,让学生能以此来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3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教学活动从写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求出比值开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

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尤其是提示了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学生理解比的性质应该是顺利的。教材编写放得很开,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旧知来验证、领悟比的基本性质。

结合比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两个比简单,体会它的前项与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只有公约数1,不能再化简了。学生由此能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更能自然地过渡到化简比的教学中去。

例4教学化简比,三小题分别是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在教学这三小题化简比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小结不同的方法,尤其要让学生加深对最简比这一概念的理解。高教导的教案中已体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

课前思考:

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化简比。例题的3道小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1)是整数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是分数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化简;(3)是小数比,第一步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法化成整数,再化简。练习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么想,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学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教学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在化简比这一环节上教学时有点粗糙,没有充分利用例题4向学生讲清化简比的基本思路。例题呈现的三个比是比较典型的,分别是由两个整数组成的比、由两个分数组成的比、

由两个小数组成的比。在进行化简比的过程中,遇到第一种情况是寻找这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进行化简;第二种情况是找到这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乘这个最小公倍数,得到两个整数组成的比,再用第一种情况的方法进行化简;第三种情况先将这两个小数扩大相同倍数变成两个整数,再化简。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但实际练习中还遇到更复杂一些的情况或是需要选择最佳方法,由于刚学习这一新知识,还不能达到这一水平,需在下节练习课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课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比、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自己完全可以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这节课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猜测、验证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课时先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猜一猜比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猜测出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猜测是正确的。学生出现以下几种验证的方法:

1、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验证:

2、用商不变性质来验证:

3、通过计算比值来验证

我认为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因为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验证的方法各有不

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对于化简1.25:2这题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同时乘100,全班只有一个学生想到同时乘4更简便。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最新苏教版数学下册六年级各单元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1435.020 === 2、( )千米增加25%后是120千米 200的80%是( )。 5千克减少20%后是( )千克。 3.6千米增加20%后是( )千米 4是5的( )% 5是4的( )% 5比4多( )% 4比5少( )% ( )千米比5千米多20%; 72千米比( )千米多20% 6千米比8千米少( )% 3、6 : 5 2 化成最简单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 A:B 的比是4:5,那么B 比A 多( )%;A 比B 少( )% A 是B 的 52 ,A 比B 少( )%,B 比A 多( )% 5、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 )。取款时多支取的钱叫( )。 6、一件衬衣打七折就是按( )的( )%出售。 7、2000千克花生可以榨油760千克,花生的出油率是( )%。 8、2007年我国完成的造林面积比2006年增加17.3%,2007年完成的造林面积是2006年的( )%。 9、实际销售额是计划的125%,实际比计划超额完成( )% 10、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女生比男生多( )%。 11、水结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12、学校新建教学楼,原计划投资80万元,实际用了72.8万元,这样节约了( )% 二、判断题。 1、如果男生比女生多20%,那么女生比男生少20%。………………………………………………( ) 2、2米的5 1是40%米。…………………………………………………………………………………( ) 3、学校今年春天载了102棵树苗,全部成活,成活率是102%……………………………………( ) 4、把3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3%………………………………………………………( ) 5、按2.25%的年利率存入1万元,定期一年,实得利息是10000×2.25%×1。…………………( ) 6、某商品先降价10%,又涨价10%,现价与原价相等。……………………………………………(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圆锥的特征:由2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利用转化的策略。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

比例 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放大:对一个确定的长方形,将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对应边长之比是2:1,即称为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1,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2、缩小:对一个确定的长方形,将长方形的每条 边都缩小到原来的22的比缩小。1:2,即称为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形对应边长之比是注意:放大或缩小是指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发生变化,图形的形状及各个角的度数不发生变化。 3、在方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可以分为3步: 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占几格; 二算,按给定的比计算出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的格数;三画,按照计算的结果画出原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练习: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这张图片()不变,大小()。(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

二、比例的意义 1、比值 比号、除号以及分号(“:”“÷”“—”)的意义是相同的,求比值时,直接将比号看成另外两种符号,计算即可。 如: 6.4:4=1.6

9.6:6=1.6 2、比例的意义 如:6.4:4=9.6:6 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练习: (1)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把一个长是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各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是() (3)15:12的比值是(),5:4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组组成比例为() (4)判断: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三角板上的直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也放大到原来的10倍。() (5)判断:把一个正方形按1:3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1、放大和缩小的图形,变化前后长的比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反之,则不能。 练习: (1)(2)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2)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3)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从12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5)用5根相同的小棒摆成五边形,若用长度相同的小棒摆一个边长放大到原来4倍的五边形,还需要小棒多少根? 倍,它的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怎3厘米的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1厘米,宽3)把一个长6(. 样的变化?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3=4:2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扇形统计图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2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数据特点。能联系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做出解释和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旁注 一、据案自学 1.知识准备 (1)我们以前学过了__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 (2)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是__________ 统计图。 (3)既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还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是______统计图。 2.阅读课本例1 3.整个圆表示我国的陆地__________,每个扇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种图形叫____________统计图。一、回顾复习,揭示课题 1.师: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特点。 2.出示例1扇形统计图 检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提问:你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展示,学习新知 3、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 师:相机说明整个圆代表我国陆地总面积。 师:问怎样从图中看这样的信息。生: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 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出来的,4、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吗?它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 5、提问: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学生计算,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知识点一、“求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A、数B;求:两数差的百分数 解题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原计划造林 ( 20 - 16 )÷ 16 =25%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例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实际造林 ( 20 - 16 )÷ 20 =20%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少20%。 知识点二、“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A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B、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数A(非单位“1”) 解题方法:数B×(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B×(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16 ×(1+25%) =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20 ×(1-20%) =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三、“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B是多少?”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A、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数B(单位“1”) 解题方法:数A÷(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A÷(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比实际造林少20%,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比实际造林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16 ÷(1-20%) =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比原计划多25%,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20 ÷(1+25%) =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分解题目: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题方法: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例1: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

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等同学成绩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郑鑫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能初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 全面析学情: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中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学习、分析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打下了知识基础。除此之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萌芽,他们喜欢对教师提供的图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恰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心理基础。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作用。 数学思考: 经历数据的分析探究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量的数学信息,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认识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解题。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巧划分: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统计图的比较…………………………………………………………1课时

最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 一、用心思考,细心填写。(每空2分,共28分) 1.只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画()统计图;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需要画()统计图;要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画()统计图。 2.为了了解某天气温的变化情况,使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为了反映某小学各年级人数的多少,使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能表示出各种果树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百分比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5.右图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的统计图。 (1)参加跑步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参加打球的 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2)已知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60,参加跳高 的有()人,参加跑步的有()人,参加打球的有()人。 6.下面是城南生态园三种蔬菜种植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城南生态园三种蔬菜种植面积扇形统计图 2020年3 月 (1)已知草莓的种植面积是126平方米,那么三种蔬菜的种植总面积是 ()平方米。 (2)根据(1)中的种植总面积,则黄瓜的种植面积是()平方米,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比草莓的种植面积少()平方米。 二、反复比较,谨慎选择。(第3题9分,其余每题3分,共l5分) 1.能清楚地反映出各车间的工业产值占全厂工业产值百分比的是()。①条形统计图②折线统计图③扇形统计图 2.张阿姨用50元钱购买A、B、C 三种物品(如图表示三种物品所用钱数占总钱数的百分比),她购买A 物品比购买C 物品多用了( )元。 ①10②15③20 六年级数学(下) (SJ 版)

3.根据下图完成选择。 某地农作物构成比重变化图 2015年2019年 (1)该地农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①玉米②谷子③小麦④大豆 (2)该地2019年与2015年相比,新增加的农作物是()和()。 ①玉米②大豆③谷子④高粱⑤小麦 (3)2019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农作物是()和()。 ①玉米②大豆③谷子④高梁⑤小麦 三、看图回答问题。(共33分) 1.下面是六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l)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分) (2)六年级一班40人中,喜欢踢毽子的有()人。(3分) (3)六年级一班40人中,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喜欢跳绳的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7分) 2.下面是某镇收人情况统计图。(20分)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 学年度第二学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方案: 探究内容:数学书第1页。 探究过程: 1.解答下列各题。 (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 (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解答第2小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阅读数学书第1页例1,看一看你的分析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分析解题过程一样吗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4.试一试:在书上完成第1页“试一试”。 5.比一比:比较例1和“试一试”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它们相同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6.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它跟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探究质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交流提升 1.课件出示: (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 (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汇报交流:这两题你们分别是怎样解答的 3.比较:这两题在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全班交流: (1)这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2)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师:这里是把实际造林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为单位“1”。 出示例1的线段图。 那么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先算什么再怎样算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0-16=4(公顷) 4÷16==25% 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板书: 20÷16==125% 125%-100%=25% 追问:这两种解题过程各是怎样想的 第一种算法是: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先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再算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另一种算法是:先算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20÷16==125%,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5.出示问题:如果把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指名汇报解题过程。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小学生六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 2. 第二单元使用 3. 第三单元使用 4. 第四单元使用 5. 第五单元使用 6. 第六单元使用 7.重点小学六年级期中检测卷 8.重点小学六年级期末检测卷 第一单元演练(扇形统计图) 一、填空题。 1.要记录一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统计图。 2.要描述5名运动员的400米比赛成绩,应该绘制()统计图。

3.要描述某村副业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应该绘制()统计图。 4.既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应该绘制()统计图。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要表示出某工厂数月来每个月的生产量,用()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医院护士要每隔4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并把体温的变化情况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应制成()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某班男、女生情况如图,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A.26% B.48% C.52% 4.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在200L空气中含有()L氧气。 A.100 B.42 C.21 5.永兴超市春节期间共运来水果420千克,其中橘子运来120千克,香蕉运来50千克,那么,橘子约占运来水果的(),香蕉约占运来水果的()。 A.28.6% B.32.5% C.11.9%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折线统计图就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数量关系更明显。() 4.为了能清楚地看出某地区各月份的降水量的多少及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条形统计图。 () 四、看图填空。 1.某中心小学2008~2011年学校图书馆购书情况如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