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A.1 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A.1.1 导水裂缝带法 A.1.1.1 一般经验公式 导水裂缝带高度应当依据开采区域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实测数据分析确定;对于无实测数据的,可参考类似地质采矿条件矿井的实测数据、水体下开采成功经验或者依据表C.1的公式计算。近距离煤层的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必须考虑上、下煤层开采的综合影响。 表A.1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A.1.1.2 综采放顶条件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可采用表C.2的公式计算。 表A.2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单位为米 表C.2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续)

A.1.1.3 导水裂缝带法危险评价分区的建议 导水裂缝带法进行危险评价时,建议采用如下分区: a) 安全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加上保护层厚度的标高小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 标高; b) 过渡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加上保护层厚度的标高大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 标高,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标高小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标高; c) 危险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标高大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标高;根据顶板 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或单位面积静涌水量分为3个等级: 1) 一般危险区:q ≤0.01或Q 单静j ≤5 2) 中等危险区:0.01<q ≤0.1或5<Q 单静j ≤10 3) 高危险区: q >0.1或Q 单静j >10 d) j 单元单位面积静涌水量(Q 单静j 静)采用式(C.1)计算: Q ij ij H μ=∑n 单静j i=1 ................................... (A.1) 式中:Q 单静j —j 单元单位面积静涌水量; n —直接充水含水层层数; μ—给水度; H —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 A.1.2 三图双预测法 “三图”是指通过多元信息的空间分析生成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在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其中: a)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是通过矿层回采过程中诱发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加保护层总 高度与上覆充水水源之间关系的空间分析图。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一般可采用经验统计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 b) 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是反映含水层富水性的多元信息(一般有含水层厚度 和岩性、地质构造分布特征、水文地质参数、单位涌水量、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水化学特征、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等)空间分析成果图。 c)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是由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与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 性分区图空间分析成果图。 d)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是根据研究矿井 具体的充水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流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反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 5.9.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 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 雷厄姆 (K·J·Graham)和金尼 (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 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的大小: 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 用,效果较好。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 整改措施的实施。评价步骤如下: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 、E、C 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 、E、C 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 D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 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1 / 2

3不经常,但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表 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 6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 (C)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 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表 4危险性分值(D) 分值危险程度分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 / 2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参加评估人员 2019年3月22日

目录 1.前言 (1) 2.矿井概况 (2) 2.1地理概况 (2) 2.2井田境界 (3) 2.3 矿井开拓及设计生产能力 (4) 3.矿井地质 (5) 3.1 地质构造及特征 (5) 3.2 地质构造 (7) 3.3 煤层及煤质 (9) 3.4 矿井瓦斯 (18) 4.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 (19) 4.1 评估范围 (19) 4.2 评估依据 (19) 4.3 评估方法 (19) 4.4煤层瓦斯含量测算 (19) 4.5煤层瓦斯压力测算 (21) 4.6 煤层突出危险性认定 (21) 5.评估结论 (22) 1.前言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开采井田的煤系地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3层(C1、

C2、C5、C6、C8、C9、C10、C12、C13、C18a、C18b、C66、C67-69煤层),其中,设计开采的C1、C6、C12、C18煤层中,C1、C12、C18煤层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7日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6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于2013年4月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余的C2、C5、C8、C9、C10、C13、C66、C67-69等8层煤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一百九十一条“突出矿井的新采区和新水平进行开拓设计前,应当对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内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设计的依据”的要求,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矿井开采范围内未鉴定突出危险性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2.矿井概况 2.1地理概况 1)位置及交通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位于水城县阿戛镇境内,属于贵州省格目底向斜北东翼东段,行政区划属水城县阿戛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4′18″~104°54′42″,北纬26°30′05″~26°30′29″。距水城县25km,矿山有乡村公路接S314省道与水城县城相通。水城县城有贵(阳)昆(明)铁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好,矿井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 井田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是以仲河为界,南北两侧高,并由北西向南东倾斜,最高点位于南西部的飞仙关地层山脊,标高1875.5m,最低点在仲河河谷,标高1570m左右,相对高差305.5m。 区内地形起伏大,多呈斜坡,坡度10°~65°,一般坡度在20°~35°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 产损失 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 失 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 产损失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D = L E 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三个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的办法,计算出危险性分数值,对照危险程度等级表将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各因素的值分别见表1-1,1-2,1-3。 表1-1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A.1 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 A.1.1 三图双预测法 “三图双预测法”是一种解决矿井顶板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三大关键技术问题的顶板涌(突)水预测评价方法。“三图”是指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在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A.1.2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是指矿层回采过程中诱发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加保护层总高度与矿层至含水层之间覆岩厚度之差图,它是矿层回采过程中顶板突水灾害发生的前提。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受控因素多,具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除了受控于矿层覆岩岩性组合、塑与脆性岩沉积厚度比值和其沉积位置、倾角和构造条件以及原岩地应力分布等自然影响因素外,开采工艺、采高和工作面斜长以及具体的顶板管理方式等人为影响因素也同等重要地控制其发育总高度。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一般可采用经验统计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 A.1.3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可通过影响控制含水层富水程度的厚度和岩性、地质构造、渗透特性、单位涌水量、钻孔岩芯描述和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抽(放)水试验和井下涌(突)水形成的地下水流场分析、地下水水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勘探场分析等资料,根据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应用叠加功能编制形成。 A.1.4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是应用GIS的多源信息复合叠加功能,将前述的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与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复合叠加处理后编制而成。 A.1.5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是根据研究矿井具体的充水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流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反演识别基础上,根据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骤,分别预测在天然和人为改造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 A.2 底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脆弱性指数法” A.2.1 根据对矿井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煤层底板突水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 A.2.2 确定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 A.2.3 采集收集各突水主控因素基础数据,并进行归一化无量纲分析和处理。

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修改稿)

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压力、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地应力较大、瓦斯压力较高、煤体强度低和结构遭破坏层理紊乱的区域,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在井下采掘过程中,根据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危险性因素,选取相应的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科学地预测开采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即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治理煤和瓦斯突出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现场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种种假说和经验公式[1][6],但由于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相当复杂,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因此在现场应用中常常会出现预测准确性较低的情况。本文结合煤层特性[2],构建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现场瓦斯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物理特性 煤的物理特性是决定煤层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的基本参数。对于煤的破坏类型,由于地质构造或采动影响,同一区域内的煤层赋存形式有很大不同,我们按照不同破坏类型的煤层在该区域内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相应的突出危险程度;对于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煤的坚固性系数的评价,可在本区域内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实验室分析并与指标临界值[5] 进行对照来确定其相应的突出危险程度;对于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评价可选择不同钻孔并测量对应的参数值,然后依据钻孔数量和指标标准值来计算其相应的突出危险程度。1.1 煤的破坏类型 煤的破坏类型指煤体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后,由于其受破坏的程度不同,在物理、力学性质和特征方面产生的变化,因而形成的类别。煤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的光泽、煤的构造与构造特征、煤的节理性质、煤的节理面性质、煤的断口性质以及煤的强度。煤的破坏程度越大,发生突出的危险性也会越大。依据以上煤的特性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3]的规定,我们用煤的破坏类型来表示煤体的破坏程度大小,可将煤划分为五种类型,即非破坏煤、破坏煤、强烈破坏煤、粉碎煤和全粉煤。 1.2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是表示含有瓦斯的煤体在完全暴露的条件下,所含瓦斯从吸附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快慢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反映了煤层瓦斯放散的快慢程度,其大小与煤的瓦斯含量、孔隙结构和孔隙表面性质有关。在瓦斯含量相同的条件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煤的破坏程度越严重,越易于形成具有破碎能力的瓦斯流,越有利于突出的发生和发展。该指标是通过现场采取煤样,在实验室经破碎、筛取并装入特定仪器内真空脱气,然后使其在一定的压力下吸附瓦斯,最后吸附有瓦斯的煤样与真空小球相连使瓦斯放散,通过测定 1min内瓦斯压力的变化值来确定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其单位为mmHg。 1.3 煤的坚固性系数 煤的坚固性系数是表示煤抵抗外力大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反映了煤的力学特性(煤的强度、硬度及脆性等),煤层越坚固,其自身抵抗突出的能力就会越高。通常在实验室采用落锤法来测定该系数,该测定方法是建立在脆性材料的破碎遵循面积力能说的基础上,即认为破碎所消耗的功与破碎物料所增加的表面积成正比,当破碎功和破碎前物料的平均直径一定时,破碎后物料的平均直径越小,则物料的坚固性越低,反之亦然。 1.4 煤层瓦斯压力 煤层瓦斯压力是煤层孔隙内气体分子自由热运动撞击所产生的作用力,它在某一点上各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城市较多地消耗各种能源,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气污染,从而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各地环境卫生工作者对此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陈秉衡教授近年来结合我国国情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运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各地从事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读者提供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以期使此类研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行,从而促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居民健康协调发展,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第一讲绪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报道已证实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并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尚无成熟和规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对严重大气污染事故与居民超死亡关系的定量认,和嗣后政府决策部门对大气污染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伦敦大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国内外又相继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次系列讲座的目的拟介绍国际上近年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系统阐述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肯定。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接受。我们认为,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应遵循这一框架的精神并加以具体化(图1).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大气污染即使是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也和居民的超死亡数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的死亡和460万寿命损失年(lost life years)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WHO2002)。但是大气污染的这项健康负担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项负担主要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承担了全球大气污染相关的死亡和寿命损失年60%。问题在于,由于目前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资料的欠缺和不足,对亚洲所作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北美、西欧的研究结果及暴露/ 剂量-反应关系。而这些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特征及浓度,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谱,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世界银行出版的《蓝天碧水》(Blue skies Clean Waters)中曾以国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超死亡数作了初步估计。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开端,但需要进一步从中国资料出发,作出更为准确和结合我国实情的判断,并为相关环境和能源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行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时,必须搜集和分析以下重

作业现场常用危险源评价方法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宜按表3的规定确定。表3 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宜按表4的规定确定,D值大于70时为重大危险源。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b.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M按下式计算: DM=LM×EM×CM×M 式中:DM——危险性大小值;

LM——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M——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M——危险严重度; M——管理因子。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LM与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有关,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3分;取值标准宜参照相关标准确定。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对照表 危险严重度因素CM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 管理因子M值与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全面查评10分至3分值的条款,列出每个分值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若同时存在高分区域和低分区域的数条问题,M值应取高分区域的分数。 表6 管理因子M取值表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 一、受限空间危险分析及目的 受限空间指是有一定的空间,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守成指定的工作,但基出入口较为狭窄或空间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状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存在缺氧或易遭受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氯化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或发生气体(粉尘)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主要有人工挖孔桩作业、深基坑及管、罐、沟、槽、巷、井、漏斗、漏仓内作业等。 为了加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缺氧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消减措施。 二、受限空间辨识 1、应对丁二烯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受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不断更新。 2、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受限空间,预先制定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每年应对所有的安全工作方案进行评审。 3、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受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无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受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4、经辨识为特殊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属地及作业单位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有组效落实,在作业前织模拟演练后方可实施作业。

5、一未明确定义为“受限”的空间,如把头伸入30厘米直径的管道洞口、氮气吹扫过的罐内。 6、受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清理、清洗受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清空。(2)清扫(如冲洗、蒸煮、洗涤和漂洗)。 (3)中和危害物。(4)置换。 三、进入受限空间采样分析 1、取样和检测 (一)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结果报出30分钟后,仍未开始作业,应重新进行检测。如作业中断,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二)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必须使用国家现行有效的分析方法及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 (三)由工艺技术人员安排当班人员带领采样分析人员到现场按确定的采样点进行取样。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意作业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应是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四)取样长杆插入深度原则上应符合在一般容器取样插入深度为1米以上;在较大容器中取样插入深度3米以上;在各种气柜、储油罐、球罐中取样插入深度4米以上。 (五)色谱分析必须用球胆取样,并多次置换干净后送化验室做分析。样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编制:李金龙 二O一一年二月廿八日

参加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 矿井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1) 1.2 含煤地层 (2) 1.3 地质构造 (4) 1.4 水文地质情况 (7) 1.5 岩浆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 (11) 1.6 煤层赋存特征 (12) 1.7 煤层工业分析 (13) 1.8 生产情况 (13) 1.9 矿井通风情况 (14) 1.10瓦斯、煤层自燃及煤尘情况 (14) 1.11矿井地温 (15) 2. 矿井瓦斯地质情况 (15) 2.1 近5年瓦斯鉴定情况 (15) 2.2 矿井瓦斯分布规律 (15) 2.3 煤层瓦斯风化带情况 (16) 2.4 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 (16) 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 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 3.2 对瓦斯防治工作的建议 (16)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1. 矿井概况 1.1 地理位置 河北省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城东北方向20km,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西南7.5km,矿区范围由1-14号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1,面积1.973km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7°35′22″,北纬40°29′34″。 本矿井为古生代和元古代地质组成,受燕山运动而形成的高山地带,地面海拨在+500m—+895m之间,气温在-20?—36.5?之间,井田内有柳河自南向北从中部流过,年平均流量320.8平方米/秒,历史最大流量为510立方米/秒。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045-95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受限空间危险分析及目的 受限空间指是有一定的空间,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守成指定的工作,但基出入口较为狭窄或空间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状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存在缺氧或易遭受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氰化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或发生气体(粉尘)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主要有人工挖孔桩作业、深基坑及管、罐、沟、槽、巷、井、漏斗、漏仓内作业等。 为了加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缺氧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消减措施。 二、受限空间辨识 1、应对丁二烯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

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受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不断更新。 2、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受限空间,预先制定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每年应对所有的安全工作方案进行评审。 3、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受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无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受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4、经辨识为特殊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属地及作业单位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有组效落实,在作业前织模拟演练后方可实施作业。 5、一未明确定义为“受限”的空间,如把头伸入30厘米直径的管道洞口、氮气吹扫过的罐内。 6、受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清理、

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最新)

六盘水市钟山区兴鑫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贵州易通矿山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 六盘水市钟山区兴鑫煤矿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贵州易通矿山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委托书为了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我矿特委托贵州易通矿山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矿山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评估,并编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特此委托。 委托单位:六盘水市钟山区兴鑫煤矿(盖章) 年月日 工程设计项目表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7) 第一节地理位置 (7) 第二节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8) 第三节矿井建设、生产和安全情况 (23) 第二章矿井煤层突出危险性基础资料 (29) 第一节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 (30) 第二节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 (31) 第三节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 (33) 第四节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煤样的破坏类型等指标 (35) 第五节瓦斯地质图 (36) 第六节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36) 第七节勘探过程中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 (37) 第八节邻近煤矿的瓦斯情况 (41) 第三章突出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42) 第一节突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42) 第二节主要突出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 (44) 第四章突出危险性评估 (45)

第一节预先危险分析法 (45) 第二节安全检查表法 (50) 第五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对策措施及建议 (73) 第六章评估结论 (77) 第一节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估结论 (77) 第二节安全检查表法评估结论 (77) 附图目录

煤矿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报告

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 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距迎头延伸 40m 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编制人:唐成现 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 2011年6月8日 审批栏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防突队长: 技术负责人: 总述 根据金沙县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掘进工作面安排,我矿计划开展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该工作面(距地表相对高差113-185m)布置在13#煤层,由于我矿13#煤层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按突出煤层管理,从6月1日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专项设计》要求,已施工布置瓦斯条带预抽钻孔进行预抽煤层条带瓦斯。 为了保证工作面在掘进期间的安全,故对掘进前进行突

出危险性评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本报告根据13#煤层的瓦斯地质赋存情况及本煤层瓦斯条带抽放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得出了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延伸40m已经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结论,可以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进行采掘作业,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一、工作面设计布置情况 工作面布置情况 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布置1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1.5m。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结合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实际,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见图一)。该工作面预抽钻孔满足下列要求:(1)、钻孔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米: (2)、钻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上帮20米、下帮10米(13#煤层为倾斜煤层,倾角37度): (3)、抽放半径取4米: (4)、确保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预抽时间; (5)、当煤巷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作业时,工作面距离预抽或者预抽防突效果无效的围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米。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X X 煤矿XX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XXXXXX有限公司 二O—四年二月

目录 、八 前言.........................................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地质构造、煤层及煤质............................... 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第二章瓦斯地质规律预测................................... 第一节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第二节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第三节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第四节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 第三章XX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与分析. ...................... 第一节钻孔布置................................... 第二节瓦斯含量测定.................................. 第三节煤层破坏类型.................................. 第四节瓦斯压力................................... 第五节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结果分析............................ 第四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一节开拓开采防范措施................................. 第二节通风防范措施.................................. 第三节防治瓦斯防范措施................................. 第五章评估结论.....................................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方法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煤层突出危险性分级及其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

煤层突出危险性分级及其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 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层主要瓦斯地质因素(煤层瓦斯压力P、煤层坚固性系数f及煤层瓦斯含量W)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划分突出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基础指标。本文采用煤层瓦斯地质参数与突出煤量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突出煤层突出危险程度;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突出煤量与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及煤层坚固性系数三个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对各因素显著性评价,确立了瓦斯地质参数在煤层突出危险程度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突出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贡献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P>f>w。为矿井评价突出煤层突出危险性,采用经济、合理的防突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突出危险性分级;瓦斯地质参数;回归分析;重要性评价 Classification of coal seam outburst hazard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bstract:Coal and gas outburst are major coal seam gas geological factors (coal seam gas pressure P, sturdiness coefficient of coal seam f and coal seam gas content W)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is the basis of dividing highlight the coal seam outburst danger index. Subject adopts coalbed gas 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outburst coal statistic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divides the outstanding highlight the danger degree of coal seam; Highlight was established b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coal and coal seam gas pressure, gas content of coal seam and coal seam consistence coefficient of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three factors. Significant evaluation by other factors, established the gas geology parameters in the coal seam outburst danger degree of importance, and for evaluation of mine coal seams outburst danger,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offer a scientific basis for outburst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Gas geology parameters; Coal and gas outburst risk 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1

煤矿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报告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 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距迎头延伸40m 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编制人:唐成现 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

2011年6月8日 审批栏 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防突队长: 技术负责人:

总述 根据金沙县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掘进工作面安排,我矿计划开展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该工作面(距地表相对高差113-185m)布置在13#煤层内,由于我矿13#煤层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按突出煤层管理,从6月1日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专项设计》要求,已施工布置瓦斯条带预抽钻孔进行预抽煤层条带瓦斯。 为了保证工作面在掘进期间的安全,故对掘进前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本报告根据13#煤层的瓦斯地质赋存情况及本煤层瓦斯条带抽放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得出了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延伸40m已经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结论,可以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进行采掘作业,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一、工作面设计布置情况 工作面布置情况 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布置13#煤层内,煤层平均厚度为1.5m。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结合金沙县城关镇烂窖子煤矿实际,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见图一)。该工作面预抽钻孔满足下列要求: (1)、钻孔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米: (2)、钻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上帮20米、下帮10米(13#煤层为倾斜煤层,倾角37度): (3)、抽放半径取4米:

(4)、确保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预抽时间; (5)、当煤巷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时,工作面距离预抽或者预抽防突效果无效的范围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米。 图一: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钻孔布置示意图 截止目前,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距运输石门59m,距井田边界保安煤柱321 m(见巷道布置示意图,图二). 图二:巷道布置示意图

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