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战争

全球文化战争
全球文化战争

一、什么是全球文化战争?

文化战争既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而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斗争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不是强力压服,而是利用精神手段来同化的一种战争形式。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有何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文化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文化战争中,为赢得这场战争,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按照世界文化专家曹世潮的观点“文化决定命运”,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一种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中,唯有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其根本目标的,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所以我们要发展的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时,坚定立场、明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理想使得在全球文化战争中更有竞争力在多元文化中,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共识。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

驳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凝聚着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最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坚持这条道路,在文化战争中确立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我们一定能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面对全球的文化战争中,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保护我国的文化主权或文化安全,另一方面就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保护我国的文化主权或文化安全就是要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抵制其他文化侵蚀和渗透。发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就是要广大人民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来丰富和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强大的吸引力,从而立足于全球文化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球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人民是文化的创造主体,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全球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为什么说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而不搞多元化?

(一)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是什么。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就要多元。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它占支配地位,必然要求通过一元去引领多样。其次,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起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但是,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

(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在任何社会,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在阶级社会,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因此,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科学的,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四、我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和建设

(一)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增加主流意识的感召力。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我国主流文化的建设

一个国家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尤其是该国的主流文化对公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化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就必须立足于强大经济硬实力的基础之上。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先进文化的基础。

2.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

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实施“请进来”战略。因此,我国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和文化国情出发,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的借鉴和吸收文化成果、管理方式。(二)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首先,树立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挖掘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提高我国文化传播能力,主动对外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文化沟通传播力决定该国文化影响力,谁的传播能力大,谁也就能掌握话语权。(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制度的影响力。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而且要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实践。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文化发展需要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往往取决于其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而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又往往取决于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历史所有战争时间列表 (2)

近代时期战争年表(简)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2年(清咸丰二年)12月至1853年1月武汉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至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6年(清咸丰六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4年7月天京之战 1883(清光绪九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 1884年(清光绪十年)8月马尾海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黄海海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义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至1916军6月护国战争 1917年(民国六年)9月至1918年11月护法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简)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6年(民国十五年)7月至1928年12月北伐战争 1926年(民国十五年)8月汀泗桥之战 1926年(民国十五年)8月30日贺胜桥之战 1926年(民国十五年)9月至10月武昌战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简)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1937年7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南昌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秋收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12月广州起义 1929年(民国十八年)12月百色起义 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至11月中原大战 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至1933年春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3月淞沪抗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1945年8月东北抗联游击战争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秋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月至5月四渡赤水战役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遵义战役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5月泸定桥之战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历史的改革离不开战争,其中有一些经典的历史战争事件流传至今。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

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篇2:垓下之围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最后,项羽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项羽笑道:“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能生还,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篇3:武王伐纣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

中国古代史知识精讲: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一)

第 1 页 共 1 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精讲: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一) 1、鸣条之战: 商的首领汤率众伐夏,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桀战败逃走,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夏朝遂亡,商朝建立。 2、牧野之战: 约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率领西方、西南诸多方国部族组成的联军大举伐商。联军进至牧野(今河南汲县北),逼近商都,纣王调集军队迎战。商军人数很多,《诗经·大雅·大明》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但他们士气低落,一接战就倒戈迎降。武王乘胜进入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一次战争。前632年,楚因宋国附晋,率陈、蔡、郑、许之兵伐宋。晋则率宋、齐、秦之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诱楚北上。晋楚两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军战败。城濮大捷使楚国向北发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荥泽)会盟诸侯,周襄王正式册封他为侯伯。至此,晋文公“取威定霸”,成为中原霸主。 4、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5、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魏、齐之间发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54年,魏攻赵,围邯郸。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孙膑认为魏以精锐伐赵,内部空虚,如“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必然回救本国,齐可攻其疲惫,并能解邯郸之围。于是齐军向大梁急进,魏将庞涓闻讯果然匆忙回师。齐军以逸待劳,在魏军必经之地的桂陵(今河南长垣)大败魏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例。

战争对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

战争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姓名:覃斌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 201110700019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服饰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特定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与社会背景相对应的现象。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人类由蒙昧经历野蛮而走向文明的漫漫历程,和人类有着其它物品无法比拟的亲密关系。其中影响服装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经济的、政治的、环境的、艺术的等,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分配不均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带来的战争,在征服与被征服中改变着服饰文化。 一、促进了服饰文化的传播 战争对国内外服装的影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通商口岸外商云集,西方的服饰文化传入了中国。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剪辫易服”的风潮,纷纷剪去辫发,穿起西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20世纪30年代,海禁开放以后,外国衣料、西方款式源源输入我国,随之西方的工艺方法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服装品类。后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由西式服装改革成的中山装,对西式服装在中国的生存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革命者首先穿起了西式服装,一大批年轻人也纷纷改变自己的服装打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战时的紧张生活,无论是爱讲穿戴的女性还是男性都不去赶“时髦”了,而是穿上了方便、耐磨的衣服。许多妇女的工作生活,穿上了短裙、宽松的外衣,干又脏又重的工作的妇女索性穿上了马裤,和男工一样,这是实用至上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等诸多因素带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装业又一次受到战争的摧残,浪漫和女性的风格被战争期间的别要求实用、耐磨、经济、方便所取代。材料短缺是由于战争,配给和作风影响加工的面料,尤其是服装,为了节省料,裙子变得更加合身,裙长也缩短到了膝盖。休闲服装的明显影响呈现出帅气和简练的特点。 二、促进服饰造型的功能化、推动服饰改革 战争要求服装方便、快捷、具有保护功能。军服的发展对民用服饰的改革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领带、纽扣、裤子、靴子、风雨衣等民用服饰都始于军事斗争的特殊需要或与之有关,在西洋服饰的发展历程中,男服的款式形成主要来自于军服,而女性服装的现代化、功能化的形成,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女性功能化的服装主要是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完成的。战争迫使女性走向社会,战乱中女性主要穿“工作服”与“制服”,女性体验了合理的机能主义服饰的优点,衣着的单纯和便于活动等使用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女装向男性方向发展,便于活动的服装逐渐发展成熟。在20年代后期出现的“男孩造型”和60年代出现的“无性别装”以及现在的休闲装、制服也大量借用了军服的款式,充分显示了战争对服装的巨大影响力。战争对于服装的改变不只在造型上,还触及到装饰形式上。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裂口装饰,主要来自与战争期间服装上的划痕,后来逐渐被一般人采用,成为一种流行装饰。除此之外具有保护作用的头盔也与战争密不可分。在一战时,一个伤兵在战斗中急中生智用铁锅扣在头上,从而保住了生命,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受到启发,领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金属材料头盔,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大大提高了头盔的防护性能。 三、大量科技运用到服饰上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至七年(624年)三月唐统一的战争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太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之女李氏等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西河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张纶攻离石等郡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河东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仁杲击唐弼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举击刘世让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王师仁击稽胡富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窦轨击稽胡宜君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仁杲攻唐宁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刘感与薛仁杲泾州、细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常达击薛仁杲宜禄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二月马元规攻取安陆、荆州、襄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蔺兴粲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庞玉击旁企地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末宇文化及攻魏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击宇文化及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张孝珉袭汜水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至三月王世充攻谷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攻邢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李厚德兄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杨则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邓暠击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五月王世充攻义州之战

中国历史重大战役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八·一三事变,是 中日战争中淞沪会战 的开端和导火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 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 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 13日大举进攻上海。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 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 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 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 沪战场。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 想速战速决的方针 太原会战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 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 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平型关战役是首次大捷【高阳大同五 台山忻口榆次平定蔡家 峪 】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是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是1938年1 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 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 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 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 的津浦(天津至浦口), 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 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 防御战役。其中,三四月 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 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 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枣庄济宁沛县宿县 双沟】 武汉会战标志着进入了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河南湖北汉江长江宜昌江陵襄阳 新野邓县荆门汉口孝感】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全球文化战争

一、什么是全球文化战争? 文化战争既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而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斗争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不是强力压服,而是利用精神手段来同化的一种战争形式。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有何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文化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文化战争中,为赢得这场战争,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按照世界文化专家曹世潮的观点“文化决定命运”,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一种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中,唯有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其根本目标的,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所以我们要发展的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时,坚定立场、明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理想使得在全球文化战争中更有竞争力在多元文化中,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共识。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

浅论二十世纪美国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浅论二十世纪美国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摘要]二十世纪的美国经历了数次战争的风风雨雨,对美国的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本文将回顾美国所经历的几大主要战争,从价值观念、文学方面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价值观念词汇文学文化 肖恩·霍利曾言:“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往何处去,先要知道他曾到过哪里。”美国,一个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新生国家,却已成功地把它的文化、价值观传达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在很多地区与领域已是根深叶老了。事实上,美国流行文化自身已成为一种现象,不同历史时代下涌现的不同流行文化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漫延到各个角落,并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文化。因此,研究美国的文化现象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看得更清晰更透彻,并且了解到一些能激发我们见解和行为的微妙处,避免我们重复他们曾走过的弯路。本文将讨论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伴随文化现象。 一、一战:迷惘的一代 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灾难,却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美国成了协约国最大的债主。和欧洲各参战国相比,美国的士兵牺牲人数最少,不仅未损失财产,还赚取了巨额利润。美国凭藉由战争中增长起来的政治经济地位,开始建立自己的霸权。 但是战争带给美国人民的伤害,却是不可弥补的。一战期间200多万美国士兵奔赴欧洲大陆参加战斗,但是有116,500名士兵再也未能返回家园,而活着回来的士兵们在战争中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所以他们变得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总之,他们万念俱灰,认为一切都是虚空。这些年青一代的共同特征使他们成为有别于常人的群体,这些特征体现在当时美国的青年作家身上最为明显。女作家格特鲁·斯坦称他们都是“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他们带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的精神残疾,以反抗和理想幻灭为主题,写了大量颇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表达了大战后的知识分子的情结。他们反抗过去的观念和价值,取而代之的是悲观失望和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他们的作品总是难以摆脱失望情绪和失败主义的阴影。其中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海明威看来,以流血、混乱、黑暗、背信弃义为特点的现代战争,充斥着残酷和不义,是现代生活的空虚状态的最高体现,他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主人公在战争中阴部受伤,不能爱其所爱,不能接人他人的爱,他形单影只,内心一片空虚、凄凉,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中国古代的一次海战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中国古代的一次海战 南宋末年,宋元水军在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零丁洋海面实行了一次 堪称历史之最的大海战,结果宋军大败,南宋王朝就此覆灭。 公元13世纪。元朝向南宋发起进攻。1273年,元兵夺取了南宋的战略重镇襄樊,控制了长江中下游。1274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发兵20万,分两路南下,一路攻打扬州以牵制宋军。另一路为主力攻打鄂州(武昌),至12月,夺取鄂州。1275年,元军攻陷南宋的都城杭州。南宋朝廷在当朝太后的率领下向元军投降。几次大战役过后,元军夺得 大量战船,组建了强大的水军。 南朱的小皇帝赵正在部分主战派大臣、将领的支持下,向南撒逃。即使受到南宋军民的一路抗击,元军仍步步南逼,1277年。赵正病亡,丞相陆秀夫辅佐赵日丙登基。1278年南宋朝廷在元朝大军的追逼下退 到了广东新会、崖山一带,宋军元帅张世杰和丞相陆秀夫辅佐幼帝赵 日丙及二十多万人马驻扎于此,另有战船一千多艘。元朝皇帝忽必烈 为了最终消灭南宋,任命张弘范为主帅、李恒为副帅,率水、陆兵马 二万五千,在分别攻取了漳,潮,惠三州和广州后,分海、陆两路向 崖山进逼。 宋军主帅张世杰之所以选中崖山驻扎,是认为崖山一带濒临大海,其南面有易守难攻的崖门水道,而且这个带海域风平浪静,便于驻守。不过在大陆几乎全部落入元军之手的情况下,背海驻守无疑是一大失策,而且张世杰还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下令将一千多艘战船用铁 索相连,分几排沿崖山排开阵势,完全丧失了机动性。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李恒带领元军在崖山东侧偷袭登陆,将山上的宋军行营兵寨悉数烧毁,并切断了宋军的淡水来源和粮 草供应,迫使宋军全部退至海上。宋军为夺回水源和粮道,多次反攻,均难以奏效,宋军就此陷入了粮、水、柴断绝的绝境,在饥饿和伤病 的侵扰下,宋军的战斗力大为降低。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古代常考战争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古代常考战争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汇总,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战争。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部在牧野(今河南境内)灭商纣王的战争,最后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同赵括率领的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赵国战败,秦军攻占长平并坑杀赵军40万。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便是赵括。 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截击战,当时魏国强大起来后对外军事扩张,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将领田忌、军事孙膑率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使魏国将领庞涓撤军返回应战,孙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击魏军并擒拿庞涓。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法。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为救宋国,在城濮(今山东甄城)击败楚军的一次作战,开创“兵者,诡道也”“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之先河。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在秦朝末年的大起义中,西楚霸王项羽联合各大诸侯,与秦将章邯、王离所率的四十万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经此一战,秦军主力尽丧,秦王朝名存实亡。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被称为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战,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阵营为夺取天下而进行的一场长达四年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境内)一举灭了项羽,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滑铁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要搞一个“古往今来最不爱侵略民族大评比”中华民族可能能进前十名,但是,和外族的战争还是打了不少次。打算写一个十大中外战争,把那些怎么“虽远必诛”怎么“封狼居胥”全写出来。当然,也有那些“无定河边骨”也写出来。 今天是第一篇,大唐VS阿拉伯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大唐天宝十年四月,一支唐帝国的军队由安西都护,向葱岭(帕米尔高原)西行而进。如果你知道这支队伍行军的目的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相信会让你感到吃惊。 即使是现在,翻越帕米尔高原对一支军队来说,也非易事,高海拔地区行军的艰难,以及后勤补给的匮乏。都会给行进和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战斗带来巨大的困难。 然而,就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丽人高仙芝却带领着两万多唐朝士兵,以及西域盟国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一万多人日以继夜的往西前进着。 这支可畏的唐朝联军军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手执陌刀的轻步兵,重步兵,轻重骑兵以及弓弩手。 其中步卒是战斗主力,他们并不是今天纯粹意义上的步兵。每个人都拥有一匹马。而这些马是属于他们个人的。行军时用来装载给养以及代步。这种灵活和个性化的军队配置保证了部队的供应和行军的速度。 前面提到了步兵的主要武器:陌刀,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肉搏利器。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他们手执的就是这种长1丈,双刃,重大约50斤的陌刀,一般以密集队形列于阵前。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这次率军出征的将领之一,副将昭武校尉李嗣业就是一员使用陌刀的猛将。 这支精锐尽出的安西都护军即将面对的敌人,同样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存在——阿拉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统率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以及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数为十五到二十万之间的庞大军队。 四月的帕米尔高原,虽不如严冬时的苦寒,但也荒凉干燥,了无人烟。虽然被冠以葱岭的名字,但它和郁郁葱葱却没有什么关系。 葱岭,相传周穆王八骏西游,一路沙漠戈壁,有一天突然来到了一个地方,满山遍野郁郁葱葱。 周穆王惊奇地问驾车的造父,这是什么地方。造父不知,但又不能不回答国君的问话,但见满山郁郁葱葱,随口说道:“这里叫葱岭。”周穆王深以为然。葱岭,因而得名。 但现在高仙芝面对的是却是没有半分浪漫意味的高原。很多问题摆在他面前。以至于这位史书记载“美姿容”,也就是长得很英俊的美男子常常眉头不展。他并不知道,自从他决定西征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注定了烦恼,纠结,以至于恐惧,悲痛的命运。 750年,大唐天宝九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而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在经唐廷允许后领兵征讨。 唐军一到,石国便随即请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唐军不但俘虏了石国国王,而且捋走男丁,屠杀老人、妇女和儿童,大肆掠夺财物。 高仙芝在此时表现出了贪婪残忍的一面,许多战利品都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751年正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1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组图) 第一位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 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

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 宏历史画卷。 第二位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 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

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第三位利格尼茨与邵约河之战 时间:公元1241年4月

博弈:蒙古军(速不台)vs 波兰联军马札尔 军(贝拉) 结果:蒙古军大胜,斩杀10万欧洲精锐 评价: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战役 波兰联军统帅亨利力战身亡,圣殿骑士团无一生还,条顿骑士团首领奥施特恩重伤故去,马札尔国王贝拉远遁亚德里亚海;今日的波兰、匈牙利地域沦丧... ...这是一次令欧洲贵族与民众们,在久远的时段里谈虎色变的战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数劣势、远离后方支援的蒙古骑兵以极少的伤亡,缔造出了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杀伤率。成就这一奇迹,肇因于胜利方全面领先的军事技术、组织战略、战术思想、激励体系,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是一次对世界文明进程带来重大影响的远征,东方文明首次以这种另类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于西方,催生出了日后的奥斯曼与俄罗斯帝国,更对欧洲人文主义的苏醒功不可没。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B.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汉景帝 C.八王之乱:苻坚、谢玄 D.安史之乱:郭子仪、史思明 【解析】3.选非题。A项正确:康熙帝平三藩,灭吴三桂。B项正确:汉景帝代表中央政府,诸侯以吴王刘濞为首。C项错误:苻坚谢玄对战的是淝水之战。D项正确:郭子仪、李光弼是政府军,史思明是叛军。【选C】 【思维导图】 【梳理】

1.涿鹿之战: (1)炎黄二帝斗蚩尤。 (2)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有争议,一般不考)。(3)符号:风伯雨师。 (4)阪泉之战:该战争属于内斗,发生在涿鹿之战后。 (5)人物:仓颉造字,嫘祖养蚕。 2.鸣条之战: (1)人物:商汤灭夏、伊尹。 (2)伊尹调和五味治天下,老子发展成“治大国如烹小鲜”。 3.牧野之战: (1)人物:武王伐纣。 (2)典故:阵前倒戈、抚梁易柱、倒曳九牛。 (3)以少胜多。 (4)建筑:鹿台(纣王自焚)。 4.武庚之乱和国人暴动考查不多。 5.长勺之战:典故: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城濮之战: (1)人物:晋国和楚国。 (2)典故:退避三舍(1舍=30里),诱敌深入。 7.桂陵之战: (1)人物:齐国孙膑和魏国庞涓。 (2)典故:围魏救赵。 8.马陵之战: (1)人物:孙膑和庞涓。 (2)典故:减灶诱敌。 9.长平之战:常考典故:纸上谈兵。 10.巨鹿之战: (1)人物:项羽攻打章邯、王离。 (2)典故:破釜沉舟。 (3)以少胜多。 11.垓下之战: (1)典故: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2)楚河汉界源自于鸿沟合议。 (3)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2.白登之围: (1)时间:西汉初年。 (2)人物:高祖刘邦。

何为战斗文化

战斗文化 战斗文化的定义 战斗文化是在战斗或战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用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昂扬精神的一种亚文化,是军事文化战斗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广义战斗文化的内涵可以延伸到战斗的物质文化、战斗的精神文化和战斗的制度文化。狭义的战斗文化包括战斗口号、战斗歌曲、战斗诗词、战斗影视、战斗书籍和战斗信息等文化形式,是军事文化的重要分支和最精彩的部分。 战斗文化平民化 战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军营里面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部队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等快速发展和进步,专属于军营的战斗文化也越来越平民化、社会化、个性化,例如现在很多户外用品的品牌,很多户外活动俱乐部、培训机构,前两年流行起来的真人CS运动,专业的战术射击培训机构等等,这些都是战斗文化平民化的体现,那么这些产物大多都是因非现役军人或者军迷军事爱好者而产生出现的,那么真正导致战斗文化平民化的主力也就是这一类人,战斗文化的产生机制——军营反而没有贡献出太大的力量。 华兵战斗文化课程 随着战斗文化的普及,接触和学习的人和团队越来越多,战斗文化所涵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方向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对当中某一项内容感兴趣而开始接触,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更多的都是零零散散的以兴趣为导向的自主学习,好的地方就是多元化、个性化,不好的地方就是缺乏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对这一方面感兴趣、想要了解战斗文化的同时能够得到专业系统科学的培训,华兵特训成立华兵战学院,将所有能够进行培训的项目加以整理,邀请各界专家及教练,聘请国内特种部队教官,科学编排培训课程,在培训个方面专业的同时,还能达到增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战斗文化学习 那么对战斗文化毫无兴趣的普通人有没有必要进行学习和培训呢? 首先战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所以是可以学习甚至深入了解的,那么因为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并不是像中国传统文化那样被所有人所熟知,不在圈子里的人不知道,甚至有些在圈子里面的人都不是很清楚,只是在盲目的跟风,还有还有一些人觉得这些对自己根本没有价值,不需要,比如一些反恐的常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安稳太平的国家和社会,有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那些看似可怕的事件离自己的生活特别遥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很多时候意外都是发生在我们没有心理和能力准备的时候,都是发生在我们以为很安全其实危机四伏的时候,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那些当事人之前有接受过一些培训和学习,那么是不是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挽救生命。当然这里也并不是泛指部队里的战斗文化,而是更倾向与实用性,能够经受实战和生活的考验,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篇一: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完整版 1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b、欧罗巴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b、文化c、地域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b、字忠清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b、顾炎武c、严复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b、中国c、朝鲜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 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b、梁思永c、李济D、王巍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之一原始社会与夏、商朝战争 一、原始时期 年表 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阪泉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涿鹿之战 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与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3世纪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舜攻三苗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三苗之战 1.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相传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部落进攻斧燧氏部落的作战。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族集团。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于今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已在冶陶手工业及交换市场。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称补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冲突。斧燧氏部落不肯屈服。神逐氏遂北上进攻斧燧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 2.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落集团。姜姓古羌人集团生活于今关中、豫西及晋南;古戎人集团生活于今豫中、豫北及冀南;古夷人集团生活于江、淮之间及山东;古苗蛮人集团生活于江、汉之间及豫南等地,相继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

战争中的中国文化

战争中的中国文化 时间:2016-07-20 09:41:52 | 作者:田欣欣 你是中华不屈的儿女,悲哀兮,感慨兮,泪沾裳,桃园中我将种下一棵桃树,领略你走向成功的点点滴滴。 ——题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在乱世称雄,可叹天不惜才,乌江自刎,当年鸿门不是不听亚父良言,而是我项羽博大胸襟,不畏刘邦凶险,义放刘邦小儿,今而在此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成就了大汉起兮云飞扬,霸王血,男儿泪,乌江情,从此中国走向汉世鼎力时期。我是乌江边上的一朵浪花,为你留下了簌簌泪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留下壮士豪言,百官惧,秦王绕柱走,却不料被小人所伤,壮士逝,成就秦王扫六国以血和火创建了大秦帝国,壮士情,男儿血,我在易水边上插一朵白菊,领略走向死亡的你大无畏,风在吹,易水啸,此时无言。 七进七出救出幼主,何等忠义。乱世群雄,谁与我吕布争锋,何等狂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伤”何等无谓。“败走麦城”何等凄凉。“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七纵”何等智勇。“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何等感人。“挥泪斩马谡”何等无奈。“白帝城托孤”何等信任。你是中华不屈的儿女,悲哀兮,感慨兮,泪沾裳,桃园中我将种下一棵桃树,领略你走向成功的点点滴滴。 训练岳家,手持龙胆枪,身骑追风马,背刺精忠报国,杀金人,取首级,无视金军种种诡计,万军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报国之心终不改,何惧小人排挤,怎怕小人诽谤,为国捐躯,死而后已,写下壮志豪篇《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战争也给文人,骚客一个闪亮的舞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是何等的悲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何等豪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将胡马度阴山”何等威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忠义。“持节云中终归汉”何等凄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爱民。一曲《吓蛮书》吓退蛮族几万精兵何等力挽狂澜,千古的古风不会忘记他们把他们的精神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世,盛给人们以精神的盛宴,历史不会把他们的名字从史册中抹去,你是中华不屈的儿女,不屈兮坚忠兮,我是那飒飒古风,望着你们走向登峰造极。

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中国清朝VS 英国 2.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赔款割地。 3.历史意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双方:英国、法国VS 清朝 2.结果: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历史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三、中法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刘永福、冯子才、刘铭传)VS 法国 2.结果:“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新约》。 3.历史意义:法国实现了据越侵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四、甲午战争 1.战争双方:清政府VS 日本 2.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

3.历史意义: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五、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战争双方:英、俄、德、法、美、日、意、奥VS 清政府 2.结果:中国战败,与11 国签订《辛丑条约》。 3.历史意义: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山革命 一、辛亥革命 1.时间:1911 年 2.标志:武昌起义 3.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指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 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 三、护国运动 袁世凯在1915 年12 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玁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玁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玁狁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