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五 频域分析法

2-5-1 系统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输出)0(8.08.11)(94≥+-=--t e e t c t

t ,求系统的频率特

性表达式。

【解】: 9

8

.048.11

)]([L )(1++

+-==-s s s t c s C 闭环传递函数

)9)(4(36

198

.048.11)()()(++=++

+-==s s s

s s s s R s C s G

)

9

tg 4

(tg 221

181

1636

)9)(4(36)(ωω

ωωωωω--+-+?+=++=j e

j j j G

2-5-2

环系统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1))30sin()(0+=t t r ; (2))452cos(2)(0+=t t r ;

(3))452cos(2)30sin()(00--+=t t t r 。 【解】: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5

tg 2125

4

)5(4)(5

4)(1)()()()(1

4

)(ω

ωωω--+=+=+=

+==

+=

j B K K B K e

j j G s s G s G s R s C s G s s G

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以及线性系统的迭加性求解如下:

(1)?===30,1,11θωr A

?

--===

=-3.115

1tg )1(178.0264)1()(1

j j j B e e

e A j G θωω

[])7.18sin(78.0)1(sin )1()sin()(12?+=++=+=t t A A t A t c r c s θθθ

(2)?===45,2,21θωr A

?--==+=

-8.215

2tg 274.025

44)(1

j j B e e

j G ωω

)2.232cos(48.1)(?+=t t c s

(3))8.662cos(48.1)7.18sin(78.0)(?--?+=t t t c s

2-5-3 试求图2-5-3所示网络的频率特性,并绘制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解】:(1)网络的频率特性

1)(111

)(212212+++=+

++

=ωωωωωC R R j C jR C j R R C j R j G

(2)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

tg (tg

2

221212111

1

)(1)(1

1

)(ωωωωωωωT T j e T T jT jT j G ---++=

++=

其中1221221,)(,T T C R R T C R T >+==。 起始段,?===0)(,1)(,0ωθωωA 。 中间段,由于12T T >,)(ωA 减小,)(ωθ先减小后增加,即曲线先顺时针变化,再逆时针变化。

终止段,?→<=

∞→∞

→0)(,1)(lim ,

2

1

ωθωωωT T A 。 网络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3解图所示。 【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K

s Ts K

s G s G s R s C s G K K B ++=+==

2)(1)()()()( 10=ω时系统频率特性为

())

(10010tg 210

210)(100

)100(10

100)()(1

ωθωωωω

ωωj T

K j e A e

T K K

j T K K

j T K K j G =+-=

+-=

+-=

--==-

题2-5-3图 1

R ++-

-

题2-5-3解图

由已知条件得2)(,1)(12π

θθωθω-=-===

r c A A A ,则有 ?

?

?==??

????

=-=+-1.010

1001100

)100(2T K T K T K K

【解】:对于开环增益为K 的系统,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有两种情况:0>K 和0

下面只讨论0>K 的情况。0K 的曲线绕原点顺时针旋转?180得到。

(1))tg tg (222121211-1]

1)][(1)[()1)(1()(T T j e T T K

T j T j K j G ωωωωωωω=+-++=++=

)

1)(1()

()1(2

22

2

12

21212+++--=

T T T T jK T T K ω

ω

ωω

0→ω时,?∠=→0)(lim 0

K j G ωω ;

∞→ω时,?∠=∞

→1800)(lim ωωj G 。

特性曲线与虚轴的交点:令 0)](Re[=ωj G ,即

2

1212101T T T T =

?=-ωω

代入)](Im[ωj G 中,

2

12

1)](Im[T T T T K

j G +-=ω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1)解图所示。

题2-5-5(1)解图

-

(2)

)

1()()1()(2++-=

+=

ωωωωωωj K j j K

j G 0→ω时,?-∞∠=→90)(lim 0

ωωj G ;

求渐近线

K K j G -=+-=→→)

1(lim )](Re[lim 200ωωω

ωωω ∞→ω时,?-∠=∞

→1800)(lim ωωj G 。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2)解图所示。

(3)

)

1()

()1()

1()1()(2

22

22121222

1+--+-=

+-+=

T T T Kj T T K T j T j K j G ω

ωωωωωωω

0→ω时,?-∞∠=→90)(lim 0

ωωj G ; 求渐近线

0)()1()

(lim )](Re[lim 2122

22100<-=+-=→→T T K T T T K j G ωωωωωω ∞→ω时,?-∠=∞

→900)(lim ωωj G 。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3)解图所示。

(4)

1-tg 22

222

1222111)1()1()(j e

T T K T j T j K j G ++=+-+=ωωωωωωω 0→ω时,?-∞∠=→180)(lim 0ωωj G ;

(21T T >时,曲线始于负实轴之上;21T T <时,曲线始于负实轴之下。)

∞→ω时,?-∠=∞

→1800)(lim ωωj G 。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4)解图所示。

(5)

题2-5-5(3)解图

题2-5-5(4)解图

题2-5-5(2)解图

)

15)(5()75(2505000)15)(5(250

)(22222++---=

++=ωωωωωωωωωj j j j j G 0→ω时,?-∞∠=→90)(lim 0

ωωj G 。

求渐近线 89.0)15)(5(5000lim )](Re[lim 222200-=++-=→→ωωωωωωωj G ∞→ω时,?-∠=∞

→2700)(lim ωωj G ,曲线顺时

针穿过负实轴。 求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 令0)](Im[=ωj G ,得75=ω。

17.0)](Re[75

-===

ωωj G V x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5)解图所示。

(6)

])1([)]1([50)1(50)(2

2222ωωωωωωωωω-+-+-=++-=j j j j G 0→ω时,?-∞∠=→90)(lim 0ωωj G ;

求渐近线

50]

)1[(50lim

)](Re[lim 22

200

-=+--=→→ωωωω

ωωωj G

该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上有一个振荡环节,其1=T ,5.0=ξ。所以当r ωω=时有最大值。

71.0211

2=-=

ξωT

r 频率特性的最大值 ?∠==3.2157.66)(71.0ωωj G

∞→ω时,?-∠=∞

→2700)(lim ωωj G ,曲线顺时针穿过负实轴。

求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 令0)](Im[=ωj G ,得1=ω。

50)](Re[1-===ωωj G V x

题2-5-5(6)解图

题2-5-5(5)解图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6)解图所示。

(7)

)

1()1()(2++-=

-=ωωωωωωjK K j j K

j G 0→ω时,?∞∠=→90)(lim 0

ωωj G ;

求渐近线

K K j G -=+-=→→)

1(lim

)](Re[lim 2

00

ωωω

ωωω

∞→ω时,?∠=∞

→1800)(lim ωωj G ,传递函数分母上有一个不稳定环节,曲线逆时针变

化,不穿越负实轴。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7)解图所示。 (8)

1)()1(1

111

)(22221212)tg tg 180(222212212111+++-=++=+-=----?T T T j T T e T T T j T j j G T T j ωωωωωωωωωω 0→ω时,?∠=→1801)(lim 0

ωωj G ;

随着ω的增加,分子上的不稳定环节先起作用,幅值增大,相角减小。之后,分母

上的稳定环节再起作用,幅值增加速度减慢,相角继续减小。

∞→ω时,?∠=∞→0)(lim 21T T j G ωω。

特性曲线与虚轴的交点:令 0)](Re[=ωj G ,即

2

1212101T T T T =

?=-ωω

代入)](Im[ωj G 中

题2-5-5(8)解图

2

1

)](Im[T T j G =

ω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5(8)解图所示。

题2-5-5(7)解图

【解】:(1)

① 2=K ,02.6lg 20=K 。 ②转折频率

125.081

1==

ω,一阶惯性环节;5.02

12==ω,一阶惯性环节。 ③ 0=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0。 ④ 系统相频特性按下式计算

ωωωθ2arctg 8arctg )(--= 得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题2-5-6解图(1)所示。

(2)

① 10=K ,20lg 20=K 。

② 转折频率

11=ω,一阶微分环节。

③ 2=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B 40-,且过(1,20dB )点。 ④ 系统相频特性按下式计算

?-=180arctg )(ωωθ

(1) (2)

题2-5-6(1)(2)解图

(3)

① 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

)

110()15(20)(2

++=

s s s s G

② 20=K ,0.26lg 20=K 。

③ 转折频率

1.01=ω,一阶惯性环节;

2.02=ω,一阶微分环节。

④ 2=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B 40-,且其延长线过(1,26dB )点。 ⑤ 系统相频特性按下式计算

ωωωθ5arctg 10arctg 180)(+-?-= 得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题2-5-6解图(3)所示。

(4)

① 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

)

11.0()

102.0(50)(+-=

s s s s G

② 50=K ,0.34lg 20=K 。

③ 转折频率

101=ω,一阶惯性环节;502=ω,不稳定的一阶微分环节。 ④ 1=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ec dB 20-,且过(1,34dB )点。 ⑤ 系统相频特性按下式计算

ωωωθ02.0arctg 1801.0arctg 90)(-?+-?-=

(3) (4)

题2-5-6(3)(4)解图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题2-5-6解图(4)所示。

【解】:

(1)

① 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 )1)(125

4251()

1.0(03

2.0)(22+++++=

s s s s s s s G

② 032.0=K ,9.29lg 20-=K 。 题2-5-7(1)解图 ③ 转折频率

1.01=ω,一阶微分环节;12=ω,二阶振荡环节;53=ω二阶振荡环节。 ④ 1=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ec dB 20-,且过dB)9.29,1(-点。

该传递函数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题2-5-7(1)解图所示。

(2)

① 10=K ,20lg 20=K 。 ② 转折频率

11=ω,不稳定的一阶惯性环节;52=ω,一阶惯性环节。

1=ν,低频渐近线斜率

dec dB 20-,且过dB)20,1(点。

该传递函数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题2-5-7

(2)解图所示。

(3)

① 200=K ,46lg 20=K 。

② 转折频率

1.01=ω,一阶惯性环节;12=ω,一阶惯性环节。 ③ 2=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B 40-,且其延长线过(1,46dB )点。

2-5-7(3)解图

题2-5-7(2)解图

该传递函数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题2-5-7(3)解图所示。 (4)

① 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

)12

221()1(5)(22+++=

s s s s G

② 5=K ,14lg 20=K 。 题2-5-7(4)解图 ③ 转折频率

11=ω,一阶微分环节;4.122==ω,二阶振荡环节。 ④ 0=ν,低频渐近线斜率为dB 0,且过(1,14dB )点。 该传递函数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题2-5-7(4)解图所示。

【解】:

)

116)(1()14(5)154)(1()(222++-+-=

++=ωωωωωωωωωj K j j j K

j G 0→ω时,?-∞∠=→90)(lim 0

ωωj G 。

求0→ω时的渐近线

K K j G 5)

116)(1(5lim

)](Re[lim 22

00

-=++-=→→ωωωωωωω

∞→ω时,?-∠=∞

→2700)(lim ωωj G ,曲线顺时针穿过负实轴。 题2-5-8解图

求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

令0)](Im[=ωj G ,得5.0=ω。

K j G A g 25

.11

)](Re[)(5.0=

==ωωω 该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当1)(=g A ω即25.1=K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2-5-9 已知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5-66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闭环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其中p 为开环传递函数在s 右半平面极点数,ν为开环积分环节的个数。

【解】:

(a )0=a ,1=b ,2)10(2)(2=--=--=b a p z

系统不稳定,s 右半平面有2个闭环极点。

(b )作辅助线如解图(1)所示,曲线经过(-1,j 0)点一次,虚轴上有2个闭环极点,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系统临界稳定。

(c )作辅助线如解图(2)所示,1=a ,1=b ,

0)11(2)(2=--=--=b a p z 系统稳定,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

(2) (3) (4)

(5)

题2-5-9解图

e

R

)

(a ν)(b e

R

)

(c e

R

e

R )

(e e

R )

(d

)

(f e

R

e

R =νp )

(g

e

)

(h

==νp )

(i e

R

e

R

题2-5-9解图(1)

(d )作辅助线如解图(3)所示,0=a ,21=b ,2)210(21)(2=--=--=b a p z 系统不稳定,s 右半平面有2个闭环极点。

(e )作辅助线如解图(4)所示,1=a ,0=b ,0)01(22)(2=--=--=b a p z 系统稳定,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

(f )作辅助线如解图(5)所示,0=a ,1=b ,2)10(2)(2=--=--=b a p z 系统不稳定,s 右半平面有2个闭环极点。

(g )21=a ,0=b ,0)021(21)(2=--=--=b a p z 系统稳定,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

(h )21=a ,0=b ,0)021(21)(2=--=--=b a p z 系统稳定,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

(i )1=a ,1=b ,0)11(2)(2=--=--=b a p z 系统稳定,s 右半平面没有闭环极点。

【解】:(1)

令 145tg 180180)(1801=??=+?-?=∠+?=-c c c j G αωαωωγ

由 84.011)()(2

22=?=+=

=αωωαωωc

c c c j G A

(2)

令1004501.0tg 3180)(1801=??=-?=∠+?=-c c c j G ωωωγ 由 ()()

83.22111101.0)()(5.13

3

2==?

=+=

?

?

? ?

?

+=

=K K

K

j G A c c c ωωω

(3)

令10180100tg 90)(2

1

=??-=--?-=∠-g g g

j G ωωωω

db j G K g 20)(lg 20=-=ω

(

)

101.0100

100)(2

2

2=?==+-=

?

K K

K

j G g

g

g g ωωωω

2-5-11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5-67所示,试求相应的开环传递函数。

【解】:(a ) ① 0=ν ② )

1)(1)(1()(321+++=

s T s T s T k

s G k

③ 11=T ,10

12=

T ,30013=T

④ 100010

100lg 40110lg

20lg 20=?+=K K )

1300

1

)(1101)(1(1000

)(+++=

∴s s s s G k

(b ) ① 2=ν

(L

/(ωL .26.27

L -

② )

1()1()(22

1++=s T s s T K s G k ③ 1

11

ω=

T ,2

21

ω=

T

④ c c K K

ωωωωω11

1lg 40lg

20=?

=

)

11

(

)

11

(

)(2

2

1

1++=

∴s s s s G c k ωωωω

(c )

① 0=ν ② 1

2)(2

2++=

Ts s T K s G k ξ

③ ???==?=-?=--=5

.087.0866.01225.112lg 20(dB)2122(ξξξξξξ舍去)

r M

1.007.7211

2=?=-=

T T

r ξω ④ 2002.26lg 20=?=K K

1

1.001.020)(2++=

∴s s s G k

(d ) ① 1=ν

② )

12()(22++=Ts s T s K

s G k ξ

③ 2.0821

lg

20≈?=ξξ

4.05

.21

==T

④ 1020lg 20=?=K K

)

116.016.0(10

)(2++=

∴s s s s G k

(e ) ① 0=ν

② )

1)(12()12()(32222211221+++++=s T s T s T s T s T K s G k ξξ

32.01

16.340lg 10lg 201111==?=?=-ωωωT

032.01

6.314010lg lg 202

222==?=?=-ωωωT

025.0400

1

3==

T 2.0821

lg 2011≈?=ζζ 1621lg

2022

≈?-=ζζ

④ 1.020lg 20=?-=K K

)

10025.0)(1064.0001.0()113.01.0(1.0)(22+++++=

∴s s s s s s G k

【解】:

(1)

504.12lg 2021===ωνK 其伯德图如解图(1)所示。

剪切频率

204.121

lg

40≈?=c c ωω

相角裕量

?-≈?-??-?=-8.2122.0tg 9021801γ

系统不稳定(特征方程漏项),相角裕量为负数。

(2)系统传递函数为

(1)

(2) 题2-5-12解图

)

12.0()1(4)(2

++=

s s s s G

其伯德图如解图(2)所示。

剪切频率

404.121

lg

20≈?=c c ωω

相角裕量

?≈?-=-??-+?=----3.3742.0tg 4tg 2.0tg 902tg 1801111c c ωωγ

系统稳定。

(3)一阶微分环节的介入,增加了剪切频率附近的相位,即增加了相位裕量,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4)希望中频段折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程,且该斜线的频宽越大越好。

【解】:方法一

[]

)1()1()1()1()

1)(1()1)(1(1)

1)(1()

1(1)(3123121232131

1+++-+=-+-++-++=+=s T K s T s T s T K K s T s T s T s T K s T s T s T K K GH G K s G k

二阶系统,有一个右半平面的开环极点,0,1==v p 。由开环幅相曲线可知2

1,1=

=b a 。 0)211(21)(2=--=--=b a p z

系统稳定,复平面左半平面有两个闭环极点,右半平面、虚轴上均无闭环极点数。

方法二

利用动态结构图等效变换方法,将第二个比较点移至1K 的输入端,有

题2-5-13图

)

(a e

R

()()[])1()1()1()

1(1)1()1(111)()(3123112213111+++-+=?

?

????+--++=??????+=s T K s T s T s T K K K s T s T s T s T K K K H s G K s G k ,0,1==v p

0)5.01(21)(2=--=--=b a p z

结论同方法一。

2-5-14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期望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串联环节的传递

函数)(s G c ,并比较串联)(s G c 前后系统的相位裕量。

【解】:期望传递函数

84.1524lg 20=?=K K )

120

1

)(11.0()

131

(84.15)(2+++='s s s s s G 串联环节的传递函数

1

05.0)

131

(99.0)()()(++='=s s s G s G s G c 串联)(s G c 前

101.11.2416lg 20lg 201====ωK

424lg 40=?=c c ωω

?-=?-?-?=-8.2141.0tg 1801801γ

系统不稳定。

串联)(s G c 后

28.5241

3

lg

403

lg 20=?=+c c ωω ?=?-?-?-?+?=---8.1728.505.0tg 28.51.0tg 18028.53

1tg 180111γ

系统稳定。

2-5-15 某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1)绘制系统的奈氏曲线;

(2)用奈氏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在s 平面右半面的闭环极点数。

(ωL dec

/

【解】:(1)

)

1()

101.0(10)(-+=

s s s s G k

)

1()

01.01(101.10)1()101.0(10)(22ωωωωωωωω+-+-=-+=J J J J j G k 0→ω时,?∞∠=→90)(lim 0

ωωj G ;∞→ω时,

?∠=∞

→2700)(lim ωωj G 。曲线逆时针穿过负实轴。

求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 令0)](Im[=ωj G ,得10=ω

1.0)](Re[10-===ωωj G V x

奈氏曲线如解图所示。

(2)做辅助线如解图所示,1=p ,0=a ,21=b 。s 平面右半面的闭环极点数

2)21(21)(2=--=--=b a p z 系统不稳定。(可以用时域分析法验证)

2-5-16 已知三个最小相位系统(1)、(2)、(3)开环传递函数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图所示。

(1)定性分析比较这三个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2)计算并比较这三个系统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 (3)分析并比较系统(1)、(2)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解】:(1) 对于系统(1)(2),%%2121σσγγ<∴> 。一般情况21r r t t >。系统(3)不稳定。

题2-5-16图

题2-5-15图

(ωL ω

题2-5-15解图

(2)因为12k k <,且(1)(2)均为Ⅰ型系统,所以21ss ss e e <。系统(3)不稳定,稳态误差无意义。

(3)因为系统(1)的中频(-20db/十倍频程)带宽于系统(2),所以12γγ<。但增益裕量均为无穷。

【解】:(1)

51.03011.0tg 60tg 1.0tg 901802

1

11≈??=-+??=--?-?=---c c

c

c c c ωωωωωωγ

57.011

1

)1.0(22

=?=++K K

c

c c ωωω

(2)

101801.0tg tg 90)(11=??-=--?-=∠--g g g g j G ωωωω

()

1.1201

1.01lg

20)(lg 2010

2

2

≈?

=+?

+?-=-==K K

j G K g g g g g g ωωωωω

(3)

?≈?=≈

58.454.1sin 1

γγ

r M ?=--?-?=58.45arctan 1.0arctan 90180c c ωωγ

83.0098.01.1098.042.44tan 1.011.02

2

=?=-+??=-+c c c c

c

c ωωωωωω

1

.11

101.011

1

01.083

.02

22

2

=++==++=c c c c c

c

c

K K

ωωωωωωω

2-5-18 小功率随动系统动态结构图如题2-5-18图所示,试用两种方法判别其闭环

稳定性。

【解】:

方法一:时域分析法得特征方程为

015001201.00)

11.0(1201)

11.0(30

501232

2

=+++?=+++?+s s s s s s s s

1.01500120?< ∴系统不稳定。

方法二:采用频域分析法计算。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0()

108.0(1500)(2

++=

s s s s G k 计算幅值穿越频率

64.3401.008.01500lg

20)5.12(1.008.01500lg 20)5.1210(1.01500lg 20)10(1500lg 20)(22

22

=?=???

????

?

?

???

≥??≤≤?≤=c c

c c

L ωωωωωωωω

ωωωωωω

计算相角裕量

01.14464.3408.0tg 64.341.0tg 90218011

结论:系统不稳定。

2-5-19 设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

(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G ; (2)计算开环截止频率c ω;

(3)计算系统的相角裕量;

(4)若给定输入信号t t r 5.0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多少? 【解】:(1)

题2-5-18图

题2-5-19图

ω

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五 频域分析法 2-5-1 系统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输出)0(8.08.11)(94≥+-=--t e e t c t t ,求系统的频率特 性表达式。 【解】: 9 8 .048.11 )]([L )(1++ +-==-s s s t c s C 闭环传递函数 )9)(4(36 198 .048.11)()()(++=++ +-==s s s s s s s R s C s G ) 9 tg 4 (tg 221 181 1636 )9)(4(36)(ωω ωωωωω--+-+?+=++=j e j j j G 2-5-2 环系统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1))30sin()(0+=t t r ; (2))452cos(2)(0+=t t r ; (3))452cos(2)30sin()(00--+=t t t r 。 【解】: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5 tg 2125 4 )5(4)(5 4)(1)()()()(1 4 )(ω ωωω--+=+=+= +== += j B K K B K e j j G s s G s G s R s C s G s s G 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以及线性系统的迭加性求解如下: (1)?===30,1,11θωr A ? --=== =-3.115 1tg )1(178.0264)1()(1 j j j B e e e A j G θωω [])7.18sin(78.0)1(sin )1()sin()(12?+=++=+=t t A A t A t c r c s θθθ (2)?===45,2,21θωr A

?--==+= -8.215 2tg 274.025 44)(1 j j B e e j G ωω )2.232cos(48.1)(?+=t t c s (3))8.662cos(48.1)7.18sin(78.0)(?--?+=t t t c s 2-5-3 试求图2-5-3所示网络的频率特性,并绘制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解】:(1)网络的频率特性 1)(111 )(212212+++=+ ++ =ωωωωωC R R j C jR C j R R C j R j G (2)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 tg (tg 2 221212111 1 )(1)(1 1 )(ωωωωωωωT T j e T T jT jT j G ---++= ++= 其中1221221,)(,T T C R R T C R T >+==。 起始段,?===0)(,1)(,0ωθωωA 。 中间段,由于12T T >,)(ωA 减小,)(ωθ先减小后增加,即曲线先顺时针变化,再逆时针变化。 终止段,?→<= ∞→∞ →0)(,1)(lim , 2 1 ωθωωωT T A 。 网络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题2-5-3解图所示。 【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K s Ts K s G s G s R s C s G K K B ++=+== 2)(1)()()()( 10=ω时系统频率特性为 ()) (10010tg 210 210)(100 )100(10 100)()(1 ωθωωωω ωωj T K j e A e T K K j T K K j T K K j G =+-= +-= +-= --==- 题2-5-3图 1 R ++- - 题2-5-3解图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 教育调查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它与一般的社会调查不同,它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 (二)教育调查的类型 关于教育调查的类型,目前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普遍调查也叫全面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的优点是具有普遍性,能全面地反映教育的许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情况,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但是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往往比较肤浅和简单,有些问题无法深入了解,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广,往往耗资大费时长。 抽样调查,即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围(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断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现状调查,即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其时间特征是“现在”或“当前”,是进行“现状状况”、“当前情况”的调查。 相关调查,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分析与考察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调查,即对教育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以找出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预测调查,主要揭示某一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这类调查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高。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问卷调查,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访谈调查,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测量调查,指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自编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从而搜集数据资料进行量化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表法,指通过向相关的调查对象发放研究要求设计好的各种调查表格来搜集有关事实或数据资料的调查。调查表主要用于搜集各种形式的事实资料,尤其偏重于搜集数据资料。 (四)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一次调查所选的课题应具备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而且应该是可行的。 2.选择调查对象 选取调查研究的对象的一个重要环节,选出的调查对象对总体的代表性程度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选好调查对象,就必须系统地考虑调查的总体、样本数量、抽样方法等问题。就调查对象而言,应严格界定总体的范围和属性,对调查总体的界定应包括对象总体中个体的单位、对象的年龄范围、职业种类、地域分布等内容。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研究者在确定了调查的目的和对象之后,就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与不同的研究对象来选择具体的调查手段。调查法还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搜集资料,都必须借用一定的工具,这就涉及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是研究者对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工程所作的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制定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调查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以提高研究工作的实效。 调查计划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法理学第五章

法律: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例如,就我国现在的法律而论,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为了加以区别起见,学者们有时把广义的法律称为法,狭义的法律称作法律。但在很多场合下,仍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把所有的法统称为法律。 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创立方式: 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创制出新的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传统下,国家制定法的方式有所不同。国家制定法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的方式表述出来,所以被称为“成文法”。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前一种情况如,国家司法机关在法律没有相应规范的情况下,依据社会的风俗习惯、一般道德规范来审判案件,实际上就是认可这些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为法。后一种情况仅仅存在于英国、美国等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要遵循本司法机关或者上级司法机关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实际上就是认可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为法。 10.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D)。 A.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1.以下哪些表述是非马克思主义的(ABC)。 A.“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B.“法者,刑法也,所以禁强御暴也” C.“法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第五章 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五章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 内容概述:本章引用大量调研数据对网络用户的基本现状、网络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营销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因素,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在网络营销中制定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提供了依据。 授课时数:4 本章重点、难点: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动机,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 案例分析:卓越网:“突发商机”前的典型运作 思考: 影响目前网络购物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你如何看待网络营销BtoC模式的未来 第一节网络消费者行为概述 一、网络消费者类型 传统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是营销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公司是否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关键在于有没有消费者购买。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浩瀚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了因特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消费者。 网络消费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指在网上购买网络产品的人。广义的理解指所有上网的人(网上购物者和网上冲浪者),即全体网民。虽然网上冲浪者更多的是浏览网页玩玩游戏并不是真正的去购买多少网络产品,但他们的存在刺激了网络的运用,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络营销,进而成为网络消费者。 对网络消费者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果按照上网目的来分类,网络消费者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简单型、冲浪型、接人型、议价型、定期型和运动型。 从影响网络消费者上网的主要因素入手,对网络消费者进行了界定。这一分析方法总结了影响人们上网的三个主要因素,即:网络消费者对科技的态度、网络消费者收入高低和高科技产品使用多寡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上网的动机等。根据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和科技消费学的特点区分各消费群体,得到了网络消费者的分类方法。要想确定网络上属于自己企业的消费者,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锁定消费者现在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了解消费者是哪一类的人:是科技的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人者;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动机。 二、网络消费者上网动机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机,动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它能产生一股动力,引起人们的行动,维持这种行动朝向一定目标,并且能强化人的行动,因此在国外也被称为驱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内在条件就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而且只有需要的愿望很强烈、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才能引起动机。 外在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诱因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 个体的内在条件——需要、个体的外在条件——诱因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因素。在个体强烈需要、又有诱因的条件下,就能引起个体强烈的动机,并且决定他的行为。

第五章 课堂管理方法

第五章课堂管理方法 一、课堂管理目标 1.优化结构 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第一,优化组合结构。教师与学生共处在同一个教学协作系统中,组合便是这个系统的核心。教师与学生属于这个系统中的两个层次,其功能、任务和职责是十分明确的。但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差异,又可把教学班众多学生,分为两个以至多个层次。由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不仅靠自己的钻研与思考,还需要群体合作进行智力启迪与互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群体组合结构必须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同桌相邻组合,即以邻座同学之间组合进行课堂中的充分议论,协同完成实验与作业等;可以“学科座位”组合,即上某一学科课时,按某学科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实际,另行组合,可以实行“小先生”或“小助手”制,即让学生中的学习带头人,主持或协助教师负责某项学习活动等,有的学校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实际出发,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将某些课程分为A、B、C三个层次,对每一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到其中一个层次的教学班上课等等。教师灵活运用多种组合结构,通过多种分工协作充分发挥群体作用,有效地使教与学密切结合,促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它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泽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激励学习激情 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引发“兴奋点”。要善于抓住学习内容本身的新、奇、美、妙、趣,直接引发学生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思想内容,把教育内容主动、适度、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中,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运用介绍知识的实际应用,举行讲座,进行模拟生产实验,实地参观,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不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频率响应分析法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习题与解答5-1试求题5-1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u r R1 u c R2 C R2 R1 u r u c (a) (b) 题5-1图 R-C网络 解(a)依图: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2 2 1 )1 ( 1 1 ) ( ) ( R R C R R T C R R 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τ τ ω ω τ ω ω ω ω ω 1 1 1 2 1 2 1 2 1 2 1 ) 1( ) ( ) ( ) ( jT j K C R R j R R C R R j R j U j U j G r c a+ + = + + + = = (b)依图: ? ? ? + = = + + = + + + = C R R T C R s T s sC R R sC R s U s U r c ) ( 1 1 1 1 ) ( ) ( 2 1 2 2 2 2 2 2 1 2τ τ ω ω τ ω ω ω ω ω 2 2 2 1 2 1 1 ) ( 1 1 ) ( ) ( ) ( jT j C R R j C R j j U j U j G r c b+ + = + + + = = 5-2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2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t c s 和稳态误差) (t e s (1)t t r2 sin ) (= (2)) 45 2 cos( 2 ) 30 sin( ) (? - - ? + =t t t r 题5-2图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

频率分析破密

使用频率分析法,尝试破解密文、概率统计密码、信息安全 WB WI KJB MK RMIT BMIQ BJ RASHMWK RMVP YJERYRKB MKD WBI IWOKWXWVMKVR MKD IJYR YNIB URYMWK NKRASHMWKRD BJ OWER M VJYSHRBR RASHMKMBWJK JKR CJNHD PMER BJLR FNMHWXWRD MKD WKISWURD BJ INVP MK RABRKB BPMB PR VJNHD URMVP BPR IBMBR JX RKHWOPBRKRD YWKD VMSMLHR JX URVJOKWGWKO IJNKDHRII IJNKD MKD IPMSRHRII IPMSR W DJKJB DRRY YTIRHX BPR XWKMH MNBPJUWBT LNB YT RASRUWRKVR CWBP QMBM PMI HRXB KJ DJNLB BPMB BPR XJHHJCWKO WI BPR SUJSRU MSSHWVMB WJK MKD WKBRUSURBMBWJK W JXXRU YT BPRJUWRI WK BPR PISR BPMB BPR RIIRKVR JX JQWKMCMK QMUMBR CWHH URYMWK WKBMVB 翻译为: it is not an easy task to explain each move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some must remain unexplained to give a complete explanation one would have tobe qualified and inspir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he could reach the state of enlightened mind capable of recognizing soundless sound and shapeless shape i donot deem myself the final authority but my experience with kata has left no doubt that the following is the proper applicat ion and interpretation i offer my theories in the hspe that the essence of okinawan karate will remain intact

技术经济学第五章评价方法

第五章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技术方案的相关性 (2)技术方案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 (3 (4 (5 【计划学时】:6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正确的理解方案间的不同关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 (2)何谓互斥方案关系? (3)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基本原理? (4)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及其适用范围? (5)对于独立方案群,受资金限制时,用何种办法决策才能保证最优? 第一节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 一、技术方案的相关性 在一个评价系统之内,参与评价的诸多方案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这些关系对评价与决策过程的影响极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1、技术方案的经济相关性 项目方案的经济相关有三种类型: ①经济互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完全排斥其他方案的接受。 ②经济依存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需要其他方案为前提。 ③经济互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提高另一方案的效益或费用。 2、资金(资源)的有限性: 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是有限的; 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用的有限性。 使问题复杂化----方案间的关系复杂。 3、技术方案的技术不可分性 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资产,决策时总是完整地被接受或是拒绝,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执行和实施。 二、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 1、完全独立方案关系 独立方案(independent alternatives)是指一系列方案中接受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换言之,只要投资者在资金上没有限制,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要投资的任何方案。单一方案的评价问题

第五章社会调查方法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观察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研究变量通过对概念的界定和具体化而转化来的,在研究中,它是分析单位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 测量时得到的一定数值可作为某一现象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符号仅在我们给它赋予具体含义时,它才会具有意义。 确定分派数字的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测量是将各个分析单位与它们的特征或属性用数字分派规则联系起来。 所谓规则就是操作的方法或索引,它指导研究人员如何实施测量。 测量是将分析单位的集合与某种符号系统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视为函数关系。任何测量程序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序配对的集合,它的函数公式是: 它可表述为:测量函数F等于对象集(N)与政治兴趣(Y)的有序配对的集合;测量的数字界限为1-5,F的数字分派规则为: 二、有效测量的条件 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准确性。指所分派的数字或符号能真实、可靠、有效地反映调查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2.完备性。是指分派规则必须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 3.互斥性。是指每一个观测对象(或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以一个而且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即研究变量的取值必须是互不相容的。 第二节 测量尺度

从测量的角度看,可以将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一、定类尺度或名义尺度 1.标记。可作为一个识别的记号,当数字被用作标记时,它并不表示数量的多少,也不能对它做数量运算。 2.类别。可作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如性别可分为男、女,宗教可分为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类别。类别也可用数字来表示,如将男性记为1,女性记为2,但与标记一样,这种数字仅用于区分而已,不能运算。 3.定类测量是一种分类体系,所分的类别既要穷尽,也要互斥。 4.定类测量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对称性是指若A与B同类,则B一定与A同类。传递性是指A与B同类,B与C同类,A与C一定同类。 5.定类测量是所有测量层次中最低的测量,在社会现象的测量中,大量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二、定序尺度或等级尺度 一个变量如果能够依操作定义所界定的明确特征或属性而排列等级大小、高低、先后的次序,这时就适用于定序尺度进行测量。 定序变量既能区分事物的类别,还能反映事物的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是比定类测量层次高的一种测量。 研究设计的时候,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往往将这种有高低、大小、强弱不同的序列转化成大小不等的数字。这数字仅仅显示等级顺序而已,并不显示属性的真正量值,并且等级之间的间隔也不一定相等。 三、定距尺度或等距尺度 定距尺度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确定不同等级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定距测量是智商测验(IQ)。在智商分数中,95分与100分间距相当于105与110分之间的间距,这是通过大量观测所确定的。 四、定比尺度或比例尺度 定比尺度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它除了含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和定距尺度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定比尺度下的数字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的结果都具有实在的意义。如年龄、身高、体重。 定类尺度处于最底层,定比尺度处于最高层,高层次尺度都具有低层次尺度的一切特征,反之则不然,定序尺度也必然是定类尺度,但反过来却不能成立。 在选择测量尺度时,要注意:

第五章具体内容及技术参数明细表

第五章具体内容及技术参数明细表 项目名称:开鲁县清河牧场卫生院医疗设备项目 采购文件编号:KG2015B010094号 自动血细胞分析 仪1、整机功能:全自动、白细胞三分群 2、工作原理:电阻抗法计数、无氰化物(环保型)溶血素、比色法测血红蛋白 3、23项测试参数:WBC,LYM#,MID#,GRAN#,LYM%,MID%, GRAN%,RBC,HGB,HCT,MCV,MCH,MCHC,RDW-SD,RDW-CV,PLT,MPV,PDW,PCT,P-LCR以及WBC、RBC、PLT三个直方图 4、进样方式:可选择静脉血、抗凝末稍血、预稀释末梢血三种方 式 5、检测速度:≥70测试/小时(<50秒/测试),可24小时连续开机. 6、标本用量:抗凝全血(静脉血)≤9.6μl,抗凝末梢血≤9.6μl,预 稀释末梢血≤20μl。 7、工作模式:双计数池,全自动进样,检测全程自动测量,并配 有内置稀释器,无需机外稀释,主机自动加入溶血剂,并自动进行二次稀释 8、排堵方式:浸泡、正反冲洗、实时监控等多种智能化自动排堵 功能,有不完全堵孔监测功能 9、报警功能:全自动系统诊断,具有自检功能、故障报警提示、 试剂余量不足等多种报警提示 10、自动维护:仪器自动进行维护清洗保养,开机、关机后清洗液 自动浸泡管路,减少堵孔几率 11、结果存储:自动存储10万份以上样本的全部参数及三个直方 图,可用USB无限扩展。 12、校准方式:三种测量模式各自独立的自动校准及人工校准,支 持国家标准校准品及质控物质控。 13、性能指标:重复性误差线性范围 WBC <2.0% 0.0~99.9×109/L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道德不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是做人的大事。 ——柏拉图 凡是公民,谁都不能逃避责任。 ——马克吐温

学习导引 学习目标 公共生活的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社会的公共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个人的公共生活素质的重要标志。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能够: 第一,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共意识、实践公的规范。 第三,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热点 本章学习重点 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的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第二,重点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难点 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学习热点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有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 学习方法 1.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2.阅读相关公共领域的法律规范,理解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用以分析现实生 活中的相关事件。 3.身体力行,做一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社会生活法律规范的大学生。

财务分析第五章测验教学内容

财务分析第五章测验

一、单选题 (共40.00分) 1.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 A. 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B.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有关的利得和损失 C.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有关的利得和损失 D. 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利得和损失 满分:4.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 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应当单独列示下列哪一项目的信息 A. 净利润 B.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C. 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D. 股东投入资本和向股东分配利润 E. 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满分:4.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3. 当期所有者权益净变动额等于() A. 总权益变动额

总资产变动额 C. 总股本变动额 D. 净资产变动额 满分:4.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 4. 下列项目中,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额的项目是() A. 净利润 B.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C. 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D. 利润分配 满分:4.00 分 得分:4.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5. ()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平均股的比值。 A. 每股收益 B. 每股股利 C. 每股金额

D. 每股账面价值 满分:4.00 分 得分:4.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 6. 2015年,好莱客股东权益增长率为()2015年好莱客财务报表数据.xlsx A. 132.02% B. 14.92% C. 149.09% D. 16.69% 满分:4.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7. 可以反映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增减变化的指标()A. 权益乘数 B. 股东权益增长率 C. 产权比率 D. EVA改善率 满分:4.00 分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分析:本单元处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5章,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这时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教材的内容分析 1. 本章的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了四个小节以及三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5.1 相交线3课时 5.2 平行线3课时 5.3 平行线的性质3课时 5.4 平移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2.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3.考试对本章的要求

A层次: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与有关对象的区别或联系; B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层次: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运算等思维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4.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分析

本章首先通过台球桌面上的角,创设有利于学习补角、余角、对顶角等的问题情景,展开相交线的有关几何事实,使学生在直观的、现实的情景中,认识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基本结论; 然后,通过设置一些探索性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并试图在探索活动和解决问题中,加深对平行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与老人教版的教材处理方式相比,本章教材在呈现具体内容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并穿插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之前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而不是孤立地处理有关内容。 这种编排方式,一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说理和初步的推理,充分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仅限一步推理)相结合。 这种设计意图,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角、相交线、平行线及其一些简单特性的理解,以及对识图和简单画图技能的掌握,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 三、本章重、难点的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学好这部分重点内容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因为直线的位置关系是通过有关角的知识反映出来的.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本章,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要求“说理”。例如“对顶角相等”性质的得出,由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得出方法2、3,由平行线的性质1,得出性质2、3,以及一些例、习题中,等等.对于说理,由于学生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应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 四、教材的优点 (一)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内容处理上,教科书加强了实验几何的成分,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论证几何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验几何则是发现几何命题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养人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几何中的结论,教科书多数是先让学生通过画图、折纸、剪纸、度量或做试验等活动,探索发现几何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为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做好铺垫,在教学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本章中的一些概念、性质、公理和定理,教科书大多是通过“留空”、设问、设置“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归纳”以及“数学活动”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

第五章:频率响应法

第五章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本章目录 5.1 频率特性 5.2 对数坐标图 5.3 极坐标图 5.4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5.5 相对稳定性分析 5.6 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小结 本章简介 在经典的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中,有两种基本方法是可以不需解微分方程而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校正的:其一是上一章的根轨迹法,其二即本章介绍的频率特性分析法。频率响应法是一种工程方法,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一种控制系统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图形直观地分析系统的闭环响应,而且还能判别某些环节或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示改善系统性能的信息。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对基于机理模型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来自于实验数据的系统进行有效分析。它同根轨迹法一样是又一种图解法,研究的主要手段有极坐标图(Nyquist图)和伯德图(Bode图)法。 与其它方法相比较,频率响应法还具有如下的特点: 1)频率特性除可以由前述传递函数确定外,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这对于难以列写微分方程式的元部件或系统来说,特别便于工程上的应用。 2)由于频率响应法主要是通过开环频率特性的图形对系统进行分析,因而具有形象直观和计算量较少的特点。 3)频率响应法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且还适用于传递函数不是有理数的纯滞后系统和部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由于上述的特点,频率响应法不仅至今仍为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它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鲁棒多变量系统和参数不确定系统等复杂系统的研究中。

本章我们将在介绍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后,着重于开环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极坐标图(Nyquist图)和半对数坐标图(Bode图),同时将应用Matlab工具分析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最后简要分析开环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与闭环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的关系,并研究它们与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 5.1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它是指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由两个方法直接得到:(1) 机理模型—传递函数法;(2) 实验方法。 5.1.1 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5—1) 对应的频率特性为 (5—2) 如果在S平面的虚轴上任取一点,把该点与的所有零、极点连接成向量,并将这些向量分别以极坐标的形式表示: 则式(5-3)可改写为 (5-3) 由上式得到其对应的幅值和相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