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批次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大批生产的产品。

2 职责

2.1 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监督抽查。

2.2 生产厂生产科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具体管理工作和定期检查考核。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批次管理工作并执行管理要求,严格按批次管理要求组织生产,认真做好上下道工序之间的交接,并对正确性负责。

2.3 生产厂检验科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日常检查。

2.4 市场营销部负责按产品批次管理规定,做好产品储存和进出库管理。

3 工作程序

3.1 总则

实行批次管理的产品在生产中应做到:产品批次清、质量状况清、原始记录清、数量清、批次清;分批投料、分批生产、分批交验、分批入库、分批出公司。

3.2 按批次建立随工序流通卡或工序控制记录,详细记录投料、工序生产、数量、质量、责任者、分析检验者等内容。

3.3 分批投料

3.3.1 产品主要原材料在发放前,仓库保管人员必须验证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及原始合格证、入公司检验合格证或准

用证等,凭证不齐、不得发放。

3.3.2 产品原材料必须按生产部门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和技术部门核定的消耗定额发料,且必须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分批依次发放,并做好记录。

3.4 分批生产

3.4.1 生产单位按照日班、晚班各为一批的原则进行组批,由调度员和检验员组织实施。

3.4.2 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生产厂生产科下达的品种规格计划组织生产、产品必须分批加工生产、批与批之间应严格控制和区分,严防混批。

3.5 分批交验

3.5.1 产品必须按批交验,按批检验,按批开具分析检验合格证。生产厂按批号、各批数量交市场营销部。

3.5.2 市场营销部按批与批之间区分库存。

3.5.3 对分析检验不合格原材料的产品,严格按批隔离。

3.6 标志管理

3.6.1 产品在整个过程中和交付阶段应执行QG/HNMB.QC

-7-07-2003《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要求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3.6.2 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各个工序环节的管理台帐和卡片(如产品收发台帐、入库单、领料单、合格证等),保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3.7 批量确定同上

批量的大小,依据供货合同并结合本厂上、下午各为一

批的原则确定。同一批号允许有不同规格的产品。小批量的产品可依据供货合同以一次交验的数量为一批。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质量科技部提出。

本标准由生产安全部起草。

本制度委托生产安全部负责解释。

物料批次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生产计划过程的管理,生产进度的追踪和对物料的退补换管理,同时为了使产品异常有更好的追溯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计划及物料准备过程,生产过程控制,物料及成品出入库,物料检验和成品检验等各生产管理过程。 3、定义 3.1生产单号:指在企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为了事后追踪这批产品的责任,避免混杂不清,所以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生产单号。 3.2批次:指的是同一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序列号。 3.3批次标识:为区别不同批次而做的具有追溯性的标识。 3.4批次记录:对台帐、标签、各种单据中记载的具有批次追溯性的信息。3.5可追溯性:能对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数据、记录情况进行跟踪的能力。 4、职责 4.1业务部门根据生产订单下达生产指令给PMC。 4.2 PMC负责根据生产指令原材料、配件、包装材料等物料。采购申请单必须标注该批物料用在那个产品上(生产单号)。 4.3生产部门根据PMC下达的图纸生产并负责落实生产过程中的批次标识。4.4仓库根据《成品入库单》上的信息和生产指令与相关部门对接并负责成品的储存、周转,同时做好相应的出入库记录。 5、实施程序 4.1在固定的生产周期内所得的质量均一的一组产品定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要具有质量的代表性,并可通过批号查明该批的生产日期和检验记录,进行质量追溯。 4.2成品生产单号的编制:

(一)订单分类:用A、B、C代表订单级别,A代表有正式合同的订单,B代表样品,C 代表其他散件; (二)年份:16代表2016年,以此类推; (三)月份:从“01”到“12”递增,分别代表相应月份; (四)日期:从“01”到到“31”,分别代表相应日期; (五)系号:从“001”到“999”分别代表订单下单序号。 6、工作流程 6.1.1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原材,配件等需填写《领料单》,仓库会根据《领料单》上的生产单号与采购申请单上的生产单号发放相对应的物料。生产合格的《成品入库单》上的产品编号,数量,生产单号与产品外包装上的标签内容一致。 6.1.2生产产车间按计划组织生产,领料、加工、转序要做到先进先出,批次清楚。每一批次附一个《工艺流程卡》随工序流转,卡上先后记录上物料名称、物料编码、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批量、质量状态等可追溯批次的质量的信息。 6.1.3以黄、绿、红不干胶标贴区分待检、合格、不合格三种质量装态。完成品出来,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放置检验结果标识并记录合格数量。 6.1.4在产品上下工序交接时生产车间要及时填写《产品交接清单》,如客户名称、加工日期、产品生产编号、产品名称、交接数量、图纸版本、移交人、接收人等信息。 6.1.5出现不合格品后,将不合格品分离并按《不良品管理制度》处理,经返修合格的产品可纳入原批次。 6.1.6外协物料出厂时需填写《委外加工单》、《送检通知单》,需做好可追溯性标示。 6.1.7对于上一批次生产过盈物料在与现送货批次合并运输前应报质检进行批次合并并进行质量确认,质检确认后还需在产品的最大外包装上进行标识,即同一物料不同批次的状况需在送货的物料标示牌上进行体现。例如主控挡板送货100件,生产单号为A160802014的产品共95件,生产单号为A160802025的产品共5件,具体标示牌填写见以下示意图: 7、相关文件

生产批次管理办法

恒科精工批次管理标准 批次管理办法 1.批次管理目的: 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质量、配件以及原材料采购质量的可追溯性和确实实施先进先出,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批次管理范围: 本办法实用于公司产品用的原材料采购、外协、外购件、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的入库、制造、保管、包装、运输等各环节的可追溯性管理。 3.批次管理职责: 3.1 品质部:负责所有批次的归口管理;负责监督车间生产的产品批次的填写;质检人员对自己填写批次的准确性负全责。 3.2 采购部门:负责推动供应商进行批次管理,送货时需在送货单,包装箱标签相应栏中填写批次,登记备查; 3.3营业部:负责发出产品批次内外包装一致性的最终确认、发货和批次的准确记载;对退回产品批次的确认和协助品质部对质量的追溯; 3.4各生产部门:各部门主管是推动批次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冲压、注塑、组装、资材负责本部门产品的批次管理。作业人员对自己填写批次的准确性负责。 3.5 资材人员:负责检查购入材料、入库和发出产品批次是否完整:无批次、批次不对应、批次不清楚、内外包装批次不符,库管员拒绝入库;对库存材料、产品批次的管理,做到:货架、托盘上的材料、产品分批次摆放,分批次挂牌,批次标识醒目,先进

先出,不混放、错发。无批次入库、无批次出库由责任库管员负全责。 3.6 财务部:负责ERP系统加入批次内容,并对各车间编制生产流转卡,材料入库单、领料单,成品入库单、出库单的收集、整理、核算、存档管理负责。 4.产品批次编制规则: 4.1冲压部、注塑部、组装部装配产品批次编制规则:操作人员按“年2位+ 月2位+ 日2位+ 生产班次1位+ 生产线(机台编号)2位”共9位数进行编号:其中,班次中“1”代表早班,“2”代表晚班; 如:A、年+ 月+ 日+ 生产班次+ 生产机台号 13 07 14 1 01 为2013年7月14日早班1号机台生产的产品。 B、当班没用完的材料退回库房,退料批次与领出时批次一致。 C、注塑部当班没用完的材料经过加工或烘热,材料质量、性能已经改变,退 料时在原批次后面加上“R”后缀符号作为新批次加以区别。 D、注塑部车间粉碎的回料:入库时,由车间根据批次编写规范“A”为原则, 重新编一个批次,并在新批次后面加上:“K”后缀符号作为新批次加以区 别。 4.2料房粉碎批次编制规则:人员按“年2位+ 月2位+ 日2位+ 生产班次1位+ 机 台号2位”共9位数进行编号:其中,班次中“1”代表早班,“2”代表晚 班; 如:A、年+ 月+ 日+ 生产班次+ 机台号 13 07 15 1 01 为2013年7月15日早班1#机台粉碎的粉碎料。 4.2.1搅拌料批次:搅拌人员按“年2位+ 月2位+ 日2位+搅拌班次1位”共7位数进行编号: 如:年+ 月+ 日+ 搅拌班次 13 07 15 1 为2010年1月18日早班加工的备件。 其中,搅拌后发出时在批次号后面1或2,“1”代表早班,“2”代表晚班;

生产批号管理规定(修订版)

生产批号标识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规范出厂成品的唯一性标识,保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制定本规定 2. 产品标识范围: 本公司所有正常出货的成品全部在标识范围 3. 生产批号编码: 3.1冲压车间采用排列阿拉伯数字的方法进行生产批号标识,排列顺序从左到右如下 : 年代(2位)月份(2位)日期(2位)-产品编号W 位)-分批生产批次辺位) 其中 第一部分:年代至保留后2位,月份、日期不足2位的前面加“ 0”补齐; 第二部分:产品编号请参照《产品批号设计文件》; 第三部分:按照每种材料的批次进行编排分批生产,如 54408 3DB0A 每天一批次为2200 件,2012年2月1日受入该材料为4400件,即为两天的生产量,可分为两个 生产批次,即产生两个生产批号: I 〉第一个:120201-3002-01 I > 第二个:120201-3002-02 如戈血年2月1日只来料毙00件时,即如下: 120201-3002-00 4. 批号作成和使用流程: D t 右 r? / —' io yv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1受入材料时,品质人员进行受入检查,物流人员必须确认好材料数量后,并予以记录后,入库; 4.2物流员将受入记录交由生产管理系担当,担当确认后,对材料进行批号标识; 4.3标识完毕后,下发《生产指示单》到各相关生产线班长手上,插到看板上,正式开始进行生产; 生产批号标识管理规定 4.4各相关物流人员和品质人员按照该生产部品的看板进行文件登记、料箱标签登记、入库,进 行管理; 4.5生产完毕后,各相关冲压生产线班长在《生产指示单》上签名,交回到生产管理科担当处,确保指示单的 回收,再进行下一个生产。 5. 批号使用要求: 5.1每次使用标识(打印,手写纸片时),应重新核对批号是否正确,标识应着色清楚、用力均匀、排列整齐; 5.2料箱标签登记时,应做到分清批次,不得遗漏。发货时,在《成品出库管理表》中登记各批号范围; 5.3如需抽取产品材料进行各种检验或试做时,检验人必须到物流人员处登记批号,以备查看。 6. 检查监督: 物流人员负责对生产车间入库成品生产批号标识的准确性检查监督,发现标识错误(包括乱涂、乱画)一律不准入库,责令必须重新标上正确的批号标识。 7. 附表: 《产品批号设计》 《生产指示单》

物料齐套管理制度

物料齐套管理制度,生产前物料齐套、生产后收尾管控规定 一、目的 为确保订单工单齐套信息及时、准确和开工,严格执行订单工单整体管控,保障生产工单产成品顺利出运,特制定本管理制度,试行期3个月,满3个月后根据试行情况做调整重新修订。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杭州一楠五金工具厂各班组车间生产前物料齐套、生产后的收尾管控。 三、定义 1.订单工单齐套:指所需工单BOM用料满足订单工单需求; 2.自制半成品指:冲压班、喷涂班、精加工班、注塑班、底板装配班等; 3.外购件物料是指:外购采购件、委外加工件、客供料等; 4.组装产品是指:在切割机组装车间及综合班生产的产成品。 四、部门主要权责 1.PMC部 1)负责订单工单齐套全程监管工作;并按月汇总发布该制度的执行结果。 2)依据订单出运计划,负责生产计划指令下达到采购、仓库、车间; 3)负责提供订单工单齐套欠料报表并负责更新每日欠料数据; 4)仓库:负责订单物料收、发、存保管工作,并依据计划工单进行备料管控。 2.生产车间 1)负责计划工单指令的执行及工单完工及时入库; 2)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工单物料管理; 3)负责超领、不良品退、补料、异常工单的申请。 3.采购部采购员 1)按照PMC指令,负责订单物料交期和物料齐套工作; 2)负责物料超买、不良品退补料的处置及跟进; 3)负责紧急物料处理工作。 4.品管部检验员 1)负责进料、制程、成品检验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生产车间的物料标识,防止工单混料现象。 5.技术部 1)负责处置产线异常; 2)负责设备保养维护执行; 3)负责产品组装操作的SOP制作。 五、作业内容 1.计划员根据订单工单生产计划排产日期,提报3日内以及3日---10日订单工单K3系统欠料数据; 2.对应的生产班组的计划欠料报表,由各车间经理、班长在每日的“物料追踪齐套会议”欠料报表上签字确认; 3.因生产车间工序欠料问题,在本(班组)车间保证完成欠料时,必须由上一道车间(单

国军标批次管理规定

XXXX 版本批次管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批次管理的详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事业部产品实现全过程的批次管理。 2 引用标准 XXXX 记录管理 3 职责 一部负责球头和母合金的批次管理。 二部负责铸件的批次管理。 研发部负责铸件、母合金批次的组编。 质保部负责外购原材料的批次管理。 4 详细要求 工作流程 铸件的批次管理 4.3.1 批次管理要求 铸件生产过程直至交付均实施批次管理。 4.3.2 组编批次 a) 组批:一般由研发部相关技术人员依据合同、订单、产品技术要求、试验计划组批;批产产品中由二部组织投产的产品,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依据订单和技

术要求组批。 b) 批次编号规则:如下图所示。 P ╳╳—╳╳—╳╳ 投产日期 投产月份 年度 批产民品 批产民品: (二部组批) CM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批产民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批产民品 批产民品: (研发部组批) J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试制特种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试制特种产品 试制特种产品: T ╳╳—╳╳—╳╳ 批产特种产品: (二部组批) 投产日期 投产月份 年度 批产特种产品 CJ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批产特种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批产特种产品 批产特种产品: (研发部组批)

c) 确定批次号:由研发部组批的产品,项目负责人在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处办理登记、编批手续,填写“年度(产品类型)投产目录”(),按投产顺序确定批次号。由二部组批的产品,批次号按照编号规则直接确定。 4.3.3 下达批次 a) 研发部项目负责人编制“生产(试验、试制、批产)任务单”(),向二部生产管理中心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b) 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编制“主生产计划表”(),对其组织投产的批产产品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4.3.4 批次传递 a) 造型、熔炼、精整车间:产品转序到各工段时,由各工段生管/操作者依据生产任务单和产品标识填写产品专用生产流程卡,注明产品批次(炉号、件号)。流程卡随产品传递,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b) 二部精整车间:精整专项负责人确保各项检验报告与流程卡批次一致。检验报告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c) 库房:库管员在产品入库、保管、出库时填写铸件完工产品库台帐,确保记录中批次与流程卡一致。 d) 产品必须按批次(炉号、件号)填写生产流程卡,生产流程卡按照工序顺序随产品传递,保持每一批次的可追溯性。 e) 所有质量记录和产品标识都必须表明产品批次并保持批次的可追溯性。记录应与产品的批次标识相一致。 4.3.5 记录归档 M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试制民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试制民品 试制民品:

产品批号管理规定

产品批号管理规定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目的: 建立产品批号的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保证批号的正确划分,用以控制产品质量并实现可追溯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半成品(组份)和成品批号的编制和管理。 3. 职责: 生产部负责编制、管理半成品(组份)和成品批号。 质量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4.内容: 批的定义:是指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用同一方法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一批均一的制品,在规定限度内,它具有同一性质和相同的质量状况。批号的定义: 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 半成品(组份)的批号管理: 组份批的划分原则: DNA提取液的批定义:经过最终的配液操作后,用同一容器总混所生产出来的均一制品为一批; PCR反应液的批定义:经过最终的配液混合操作后,用同一容器总混所生产出来的均一制品为一批; Taq酶的批定义:同一厂家外购回同一批号的Taq酶,经过一次总混分装后制成的Taq酶为一批; 质粒的批定义:以相同方法,同一次提取的均一制品为一批。 组份批号编码规则:总共由8位数字组成,前四位为四位数的年份,第五位至第六位为两位数的月份,最后两位为当月批次的流水号。例:,表示2007年06月第5批产品。 成品的批号管理:

成品的定义:成品是指分装后密封在最终包装中,再经过贴签和最终包装后,经过全面质量检测判定合格、可以签发上市的制品。 成品批:即同一批成品的每一个组份的来源和质量都相同。 成品批号编码规则:成品批号编码规则:8位,前四位为四位数年份,第五位至第六位为两位数月份,最后两位为当月批次流水号。例:如检测试剂盒的批号为,表示2007年06月第一批生产的该产品。 生产部在下达生产指令性文件中必须明确产品批号,批号不得随意更改。生产指令中应明确对应产品标签打码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有效期等。 组份标签打码: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具体规定如下: 生产批号是批生产指令中给定批号;有效期至应明确标注到具体月份,从生产日期开始计算,到产品保质期的前一个月:如2007年01月05日生产的DNA提取液,其检定合格日为2007年01月17日,有效期为6个月,则标签应打印为:“有效期至 2007年06月”。 成品包装盒打码: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具体规定如下: 生产日期即产品开始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为批包装指令中给定批号,有效期至:应明确标注到具体月份,从生产日期开始计算,到产品保质期的前一个月:如2007年01月05日生产的DNA提取液,其检定合格日为 2007年01月17日,有效期为6个月,则标签应打印为:“有效期至2007年06月”。同一包装盒中由各个不同组分产品的,有效期取最靠前组分的有效日期。 对于同一个品种批号不得重复使用。 批号的记录 批号记录本:《产品批号登记表》必须按顺序编制于一装订册内。当某一成品给予一批号时,必须将该成品的代号和名称登记在册内,并署上日期和姓名。 产品试制批号给定:与正常生产的产品批号前加“S”以示区别。

物料标识管理规定

物料标识管理规定版本记录

物料标识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公司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辅材料的接收、工序生产、成品入库,直至出厂,都保持相应的标识,以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规定相应检验状态的标识种类和管理办法,确保合格的原料才能使用,合格的成品才能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包括进货物资,生产过程,直至产品出厂全过程标识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3.1.1 负责制定对生产全过程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实施严格管理,若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时,生产部参与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 3.1.2 仓库负责对所有原材料的标识控制; 3.1.3 生产车间和仓库负责对工序产品及成品的标识控制; 3.2 技术部负责产品质量跟踪活动的控制,发生需要追溯时,组织并协调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并 监督检查各执行部门的实施。 3.4 各部门应熟悉并掌握各类物品检验状态标识方法和意义,严格执行不同状态标识的规定,发现问 题及时进行追踪复查。成品仓库负责产品其标识的核对。 4.工作程序 4.1 原料仓库标识控制 4.1.1 原料仓库管理员根据《采购控制程序》进行收货,并在包装袋/桶上,用标贴的方法进行码堆标识,在检验中的原材料不贴标识或写上“待检”字样,根据原料检验报告,分别使用PASS和UNPASS 标识贴在包装袋/桶上。备料区的零头原料,可直接在所盛放的容器贴上“合格”标识及原 材料编号。根据不同物资进行分开码堆存放。 4.1.2 标识时应注明批次信息,批次编号方式为原料编号+采购批次,标识卡还应有注明原料编号、 产地、合格或到货日期、若该原料具有有效期限的,则需注明,并标明检验状态。 4.1.3 当原料被领入生产时,送料人员应在所领用的每板原料上用笔注明产品编号、生产批号、原料 名称、数量、送料日期等。 4.2 成品仓库标识控制 4.2.1 成品完工后,应在成品包装贴上批次信息,批次信息以生产指令单上为准,检验前应贴上“待检中”标识,待合格后由质量部通知产品合格,摘除“待检中”标识。 4.2.2 成品仓内经检验和试验(复检)判定合格的产品,技术部在“产品送检单”中,填写检索结果并签名。合格的存放于规定的“合格品区”内,并准予出厂;当判定不合格的成品,在没有进行适当处置之前,

生产批次号的管理规程

标签及生产批号的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产品标签及生产批号管理规程,规范、指导产品的分批,对加工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确保产品在有要求可追溯场合中实现可追溯性的目的。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对标识和生产批号的控制盒管理活动: 一、产品标签操作内容 1.原料标识 采购部在收获原料时,应同时确认原料的标识、批号并做记录,原料到厂后,应将此标识传递给原料检验人员,由原料检验人员依据接到的标识填写标识牌,并将标识牌挂于明显能看到的原料处,不同标识的原料不得混放,标识牌上应注明检验状态。 2、生产加工 初加工在对原料处理前,应当由当班生产管理人员与品质管理人员首先对原料标识进行确认并记录。 包装车间在包装产品时,应依据标识进行包装,不得将常规大米和绿色大米产品混合包装,每一标识的包装原料在包装时,对应的成品包装袋上都要有相应的标记号与之相对应,生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标识的控制管理,确保标识正确无误,品质管理人员要对标识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成品标识可以实现追溯的目的,要记录成品标识情况,以便实现可追溯性。 3、绿色标识管理 绿色标识要到正规的机构购买,具有防伪标志,一品一码,绿色标识专人管理,做好使用记录。建立绿色标识使用记录,记录中涵盖绿色标识购买日期、购买数量、标识的规格、使用日期、使用量、使用规格、剩余数量、经手人等信息 二、生产批号: 1、生产批号的用途 1.1、绿色产品的每一生产批次都要制定批号。 1.2根据批号、时间,应能查明该批绿色产品的原料收获时间及批记录,可追溯该批绿色食品的生产历史。 1.3批号应明显标于批记录的每一部分,以及绿色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包装物上。 2、分批的原则 在规定的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绿色产品为一批,以一组数字作为识别标记。 2.2生产批号的编制方法 绿色水稻:采用收获日期+基地号,绿色大米:采用加工日期+班次 返工批号:因故返工的产品,返工后原批号不变,只在原批号后加一个代号“R”以示区别。

物料批次管理规定

物料批次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1、目的 为了加强生产计划过程的管理,生产进度的追踪和对物料的退补换管理,同时为了使产品异常有更好的追溯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计划及物料准备过程,生产过程控制,物料及成品出入库,物料检验和成品检验等各生产管理过程。 3、定义 生产单号:指在企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为了事后追踪这批产品的责任,避免混杂不清,所以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生产单号。 批次:指的是同一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序列号。 批次标识:为区别不同批次而做的具有追溯性的标识。 批次记录:对台帐、标签、各种单据中记载的具有批次追溯性的信息。 可追溯性:能对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数据、记录情况进行跟踪的能力。 4、职责 业务部门根据生产订单下达生产指令给PMC。 PMC负责根据生产指令原材料、配件、包装材料等物料。采购申请单必须标注该批物料用在那个产品上(生产单号)。 生产部门根据PMC下达的图纸生产并负责落实生产过程中的批次标识。 仓库根据《成品入库单》上的信息和生产指令与相关部门对接并负责成品的储存、周转,同时做好相应的出入库记录。 5、实施程序 在固定的生产周期内所得的质量均一的一组产品定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要具有质量的代表性,并可通过批号查明该批的生产日期和检验记录,进行质量追溯。 成品生产单号的编制:

(一)订单分类:用A、B、C代表订单级别,A代表有正式合同的订单,B代表样品,C代表其他散件; (二)年份:16代表2016年,以此类推; (三)月份:从“01”到“12”递增,分别代表相应月份; (四)日期:从“01”到到“31”,分别代表相应日期; (五)系号:从“001”到“999”分别代表订单下单序号。 6、工作流程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原材,配件等需填写《领料单》,仓库会根据《领料单》上的生产单号与采购申请单上的生产单号发放相对应的物料。生产合格的《成品入库单》上的产品编号,数量,生产单号与产品外包装上的标签内容一致。 生产产车间按计划组织生产,领料、加工、转序要做到先进先出,批次清楚。每一批次附一个《工艺流程卡》随工序流转,卡上先后记录上物料名称、物料编码、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批量、质量状态等可追溯批次的质量的信息。 以黄、绿、红不干胶标贴区分待检、合格、不合格三种质量装态。完成品出来,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放置检验结果标识并记录合格数量。 在产品上下工序交接时生产车间要及时填写《产品交接清单》,如客户名称、加工日期、产品生产编号、产品名称、交接数量、图纸版本、移交人、接收人等信息。 出现不合格品后,将不合格品分离并按《不良品管理制度》处理,经返修合格的产品可纳入原批次。 外协物料出厂时需填写《委外加工单》、《送检通知单》,需做好可追溯性标示。 对于上一批次生产过盈物料在与现送货批次合并运输前应报质检进行批次合并并进行质量确认,质检确认后还需在产品的最大外包装上进行标识,即同一物料不同批次的状况需在送货的物料标示牌上进行体现。例如主控挡板送货100件,生产单号为A4的产品共95件,生产单号为A5的产品共5件,具体标示牌填写见以下示意图: 7、相关文件

取消物料主数据的批次管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对于物料主数据的批次管理,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一旦一个物料设置了批次 欧阳家百(2021.03.07) 管理,并已经产生了业务数据,但是发现当初业务主数据搞错了,此物料不需要在 SAP系统进行批次管理,这个对于大家应该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吧?遇到一般偷懒的 顾问(我在前几年一般也是这样的)会告诉你,一旦进行批次管理了,那么就无法 取消其批次管理了,因为如果要取消此批次管理,非常麻烦,但是在实际的业务 中,此问题真有可能会发生,那怎么办呢?下面我就介绍取消物料主数据的批次管 理的方法,并一步一步开始我们的实验,Let's Go! 思路: 1.处理所有未清单据 2.清空当期库存和前期库存 3.删除并归档已有批次 4.mm02删除批次管理标识 前面两步应该不用我多做解释和实验了,作为一个MM顾问,如

果对于修改物料主数 据,此两步都不会的,那么先撞墙再说(做鬼你可别来找我撒,\(^o^)/~) 言归正传,我们从第三步开始我们的实验吧。。 在做第三步前,我们看看如果取消物料主数据的批次管理的话,系统会报什么错误。 报错信息: Batch management requirement cannot be changed; choose "Display errors" 好吧,在我的掌控之中,提示 Batches already exist. 那我就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们(Batches ) 直接进入正题: 批次归档的事务代码为MM74,路径为:后勤->物料管理->物料主数据->其它->归档->特殊库存/批次->归档/删除 系统对于批次归档操作采用后台作业的形式,所以首先需要定义一个归档的后台作 业变式。在此定义变式名为:ZBATCH_DET 对变式进行维护,点击旁边的“Maintain”按钮,之后弹出更改屏幕分配界面,我 们选择“for all Selection screens” 进行变式参数维护,见下图 点“Attributes”,输入名称,保存 变式维护OK后,然后维护 start date ,我们选择立刻执行,即可

07-生产批次管理办法

江苏常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CCC/ZZB-SCPCGL-2008-005 文件名称:生产批次管理办法 版次:E/0 责任单位:制造部 管制类别:管制文件 相关单位(以√勾记) 企管部√研发部√销售部制造部√质保部√采购部√财务部物控部工模中心√ 发布批 准 审 核 作 成

生产批次管理办法 版次修订日期修订人修订页次修订内容 N/02008.6.02 钟伟才初次制订 1、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中规定的“可追溯性”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整个生产过程。 3、定义: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生产批次的编制、管理及按批次组织生产。 4.2 质量部负责生产批次实施的监督及按生产批次进行质量统计。 4.3 仓储中心负责按生产批次进行限额发料。 5、作业程序: 5.1生产批次的实施 5.1.1 仓储中心仓库保管员对生产领料单按批次进行限额发料,并填写“查存单”。 5.1.2 生产部各车间在进行生产时,按生产批次建立“产品标识”。 5.1.3 生产操作工在生产时,将各自所生产的产品的名称、工序、数量、生产人填写在“产品标 识”上,不同批次的产品必须按日期分开建立“产品标识”。 5.1.4 下一车间在用到上一车间所加工的零件时,必须将上一车间的生产批次移植到“产品标识” 上,涉及到上车间不同生产批次时必须按生产批次编制方法分开建立“产品标识”。 5.1.5 生产操作人员在每一完成工序的产品周转箱内按相应的生产批次建立“产品标识”,质检员 监督执行。 5.1.6 成品最终检验合格后,成品检验员必须将生产批次号移植到“产品检验合格单”上。 5.2 生产批次的编制方法 生产批次以一位英文字母加五位数字组成: 注:M 0 X X X X X X - X X X X 产品代号 车间代号 日期代号 月度代号 年度代号

批次管理办法

批次管理办法 1目的 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防止如果产品失效,扩散范围增加和便于召回所有可疑产品。2范围 公司目前的所有产品从原材料、制造过程到成品和出货全过程控制。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原材料、毛坯、配件等外购、外协过程的批次标识。 3.2 质检部负责在相关的检验试验记录上记录所检验的产品的批次标识。 3.3 各仓库负责物流过程的批次标识。 3.4 生产部负责生产制造过程的批次标识。 4 工作流程 4.1 编号规则 BA 09 05-01 顺序号 月份号 年份号 客户代号 4.2 批次号的生成 ①生产部计划员负责按照销售部下发的订单,根据不同的客户赋予唯一的“客户代 号”按照签收订单的时间顺序生成批次号 ②生产部计划员负责在《外协采购合同清单》《车间生产计划》中标注 4.3 原材料、毛坯、外协、外购件的批次标识 4.3.1 原材料、毛坯和外协、外购件的批次标识方法: ○1直接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原材料仓管员以原材料从制造商处出厂的炉批号(如果有)或该批材料的《材质化验单》号进行登记,发出时转化为本公司的《外协采购合同清单》上的批次号作为本批材料的批次标识; ○2直接转入外协加工的材料:按○3的要求予以控制; ○3公司提供材料交外协加工的毛坯件:由原材料仓管员按本公司的《外协采购合同清单》上的批次号发外协厂分批加工,以该批次号做好批次标识,外协厂在送货时随货提交该批次号。对于没有批次号的毛坯,计划员、仓库管理员有权拒签收。

④外购的毛坯件:采购员尽可能的要求供应商提供炉批号以用于转换《外协采购合同 清单》上的批次号,如供应商不能提供炉批号,则以该批零件在《外协采购合同清单》上的批次号作为批次号。 ○5外购零配件:尽可能的要求供应商提供批次标号,如果供应商不能提供,按○4的要求执行。 4.3.2仓库管理员将已经确定的批次标识记录在产品《出入库单》上,报给质检部检验时, 质检部应该在相应的记录上作记录。检验合格后,仓库管理员将该批产品入账,同时在《产品标识卡》、账上注明该批产品的批次号。 4.3.3当该批产品需要出库时,仓库管理员应在《工序流程卡》、《出库单》以及账目上注 明出库产品的批次号。 4.4 生产过程中产品批次的管理: 4.4.1机加工:对于从仓库出库的产品在加工中应在《工序流程卡》和产品标识卡上保留 产品在出库时给予的批次号,质检部检验员在质量记录上记录所检验产品的批次号。 4.4.2产品加工完毕需要转入半成品仓库时:入库人员应将《工序流转卡》提交给仓库管 理员,仓库管理员在入库单和账目上做好产品的批次号。 4.4.3产品需要转入外协加工时:仓库管理员在相应的《出库单》和账目做好所出产品的 批次号,同时要求外协厂在加工完毕后必须提供最初从公司出库时的批次号,如果供应商提交的批次号错误或不能提供批次号,仓库管理员有权拒收该批产品。由采购部或责任采购员负责与供应商协调。 4.4.4 产品需要电镀时:仓库管理员在相应的《出库单》和账目做好所出产品的批次号, 同时要求外协厂在加工完毕后必须提供最初从公司出库时的批次号,同一种品种不同批次号的产品,不得在同一时间交给同一供应商加工,以防止“混批”(其他工序外协时参照此执行)。 4.5 成品的批次管理: 4.5.1单个零件的成品批次管理:零件包装完毕,包装工将标有批次号的产品标识卡提交 给成品检验员,成品检验员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所检验的产品的批次,然后将注明了批次号的《检验报告单》提交给仓库,仓库员按照《检验报告单》上的批次号在账目上注明。 4.5.2 产品的批次号必须在成品的出厂合格证上标注。 4.5.3成品需要出库发货时,仓库管理员应在相应的账目上注明所发出产品的批次号,同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批次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大批生产的产品。 2 职责 2.1 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监督抽查。 2.2 生产厂生产科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具体管理工作和定期检查考核。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批次管理工作并执行管理要求,严格按批次管理要求组织生产,认真做好上下道工序之间的交接,并对正确性负责。 2.3 生产厂检验科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的日常检查。 2.4 市场营销部负责按产品批次管理规定,做好产品储存和进出库管理。 3 工作程序 3.1 总则 实行批次管理的产品在生产中应做到:产品批次清、质量状况清、原始记录清、数量清、批次清;分批投料、分批生产、分批交验、分批入库、分批出公司。 3.2 按批次建立随工序流通卡或工序控制记录,详细记录投料、工序生产、数量、质量、责任者、分析检验者等内容。 3.3 分批投料 3.3.1 产品主要原材料在发放前,仓库保管人员必须验证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及原始合格证、入公司检验合格证或准

用证等,凭证不齐、不得发放。 3.3.2 产品原材料必须按生产部门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和技术部门核定的消耗定额发料,且必须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分批依次发放,并做好记录。 3.4 分批生产 3.4.1 生产单位按照日班、晚班各为一批的原则进行组批,由调度员和检验员组织实施。 3.4.2 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生产厂生产科下达的品种规格计划组织生产、产品必须分批加工生产、批与批之间应严格控制和区分,严防混批。 3.5 分批交验 3.5.1 产品必须按批交验,按批检验,按批开具分析检验合格证。生产厂按批号、各批数量交市场营销部。 3.5.2 市场营销部按批与批之间区分库存。 3.5.3 对分析检验不合格原材料的产品,严格按批隔离。 3.6 标志管理 3.6.1 产品在整个过程中和交付阶段应执行QG/HNMB.QC -7-07-2003《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要求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3.6.2 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各个工序环节的管理台帐和卡片(如产品收发台帐、入库单、领料单、合格证等),保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3.7 批量确定同上 批量的大小,依据供货合同并结合本厂上、下午各为一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 中山易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日期:编制:日期:审核: 日期:准:批 受控标识: 受控号: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1目的 通过对产品全过程进行标识和批次管理,确保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时可实现追溯。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批次管理和标识。

3.1仓管员负责原材料的批次管理和标识。 3.2生产部由班组长负责产品生产的批次管理和标识。 3.2品质部负责产品批次标识的监控。 4要求 4.1原材料的批次管理 4.1.1原材料进公司时经检验合格,仓库保管员核对无误后方能入库。入库时仓管员须详细记录该批材料出厂时间、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数量以及该材料的牌号和批次号(没有批号的原材料以原材料进厂的时间为该批材料的批次号)。入库的材料须分类堆放、标识,并在标识卡注明其批次号。 4.1.2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要(或者销售订单)填写领料单,由生产组长带着领料单到原材料库房领料(由业务提前告知生产和仓管员在领料单上记录领出原材料的批次号,由生产组长将原材料的批次号填写在产品《工序流转卡》上 4.1.3领料时仓管员应按以下原则填写原材料批次号: A 如每批材料一次性发完,在领料单上注明该批原材料的批次号。例如:批次号为20070721的原材料一次性发完,则在领料单上写上该批产品的批次号20070721-00; B 每批材料一次只发一部分,则在该批材料的批次号后加分流号作为产品的批次号。例如:一批材料的批次号为“20070721”共分发了5次,则分别在其后加“-01~-05”即“20070721-01、20070721-02、……20070721-05”来作为每次原材料的批次号。 4. 2产品的批次管理 4.2.1 在产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即从下料开始填写产品批次号。该批次号一直跟随到产品入库及产品发交出厂。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4.2.2当产品在转序加工过程中某道工序出现了分流,则由生产组长在该批的批次号后边加序号以区分。例如:批次号20070721的产品在包装时被分成了两批,则分别用20070721-01和20070721-02表示。 4.2.3 成品入库应在入库单记录产品批次号,并对产品进行标识。 4.3 在产品的生产、检验、流转、贮存等环节,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产品进行标识并注明产品批次号。 4.4 各相关的生产、检验、出入库、发货等记录中必须记录产品批次号,以便于追溯。 4.5 批次号编写方法 批次号编写方法:生产日期+流水序号 例如:某产品生产批号为20070721-01 2007 07 21 - 01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交付在制造、周转过程中工序不漏、数量不差、产品不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迅速准确地查出原因,为追溯提供信息服务,把返修、报废的数量和产品交付用户后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料到产品售后服务过程的批次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批次管理是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实行分批次的管理; 3.2 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志追踪产品的制造过程、使用情况; 3.3 五清六分批: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责任清、生产动态清;分批投料、分批加 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保管、分批装配; 3.4 批次的形成: 3.4.1 制作条件不变: a)同一生产线所生产的为一批; b)制作数量订定——例如:以订单数量确定,当一项产品订单数量大于2000件时,车间 则将此批产品以每2000件件为一批,进行分批; c)依制作时间订定——例如:全月或全日所投数量为一批; 3.4.2生产条件或来源组成变更——以更改初期三个月内的需求量为一批。 3.4.3其他——依质检或工艺部门所指定的方式决定; 4 职责 4.1 质保部负责批次管理程序的归口管理; 4.2 质保部负责对批次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并负责质量异常产品的批次追溯及原因追查; 4.3 制造部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组织实施产品《工序流转卡》管理,协调、检查批次管理工 作,对半成品、成品、在制品、装配和周转过程中的批次管理负责; 4.4 采购部仓库负责对仓库零部件保管、发放过程的批次管理; 5 批次管理基本原则 5.1 保证可追溯性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通过产品及批次可追踪到: a.责任单位及责任者; b.产品出厂(或生产)日期;

产品 批号管理规定

广州XXXX 有限公司 批号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WI-XXB-0001 编 制 生效日期 2017-03-08 审 核 版本 A / 0 批 准 1. 目的 本规定提供了有关产品批号的管理办法,以确保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进货、最终产品的批号管理。 3、定义 批:在同一锅同一时间内按照标准工艺获得一定数量相同性质的料体为一批。 批号:单个数字,字母,或字母和数字结合的,用来指定识别一批产品的代码. 4、 职责 物料部:负责包装材料和原料生产批号的确定。 生产部、制造部:负责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的确定。 质保部:负责监督成品、半成品、包装材料、原料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确定执行情况。 5、 内容和要求 产品批号分类:产品批号分为来料原材料批号、包装材料批号、半成品批号、成品批号。 5.1包装材料批号编制规定: 包装材料入库时以来料外箱标签上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为入库批号;若来料外箱标签未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则以当天入库日期为入库批号,物料员用日期章盖上当天日期。批号由4位年份+2位月份+2位日期组成,共8位数字组成。例:2013年4月2日到货的某客户彩盒,批号应为:20130402 5.2原料批号编制规定: 原料入库时以来料外箱标签上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为入库批号;若来料外箱标签未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必须知会供应商提供。 5.3料体生产批号编制规定: 5.3.1料体生产批号由10位字符组成,此10位字符包括数字和英文字母。结构示意图如下: 5.3.2料体生产批号编码组成说明: a) X1:表示部品的生产年份,由4位数字表示。 b) X2:表示部品的生产月份,由2位数字表示。 X1 X2 X3 X4 X5 生产年份 生产月份 生产日期 生产锅号 生产批次

物料批次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生产计划过程的管理,生产进度的追踪和对物料的退补换管理,同时为了使产品异常有更好的追溯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计划及物料准备过程,生产过程控制,物料及成品出入库,物料检验和成品检验等各生产管理过程。 3、定义 3.1生产单号:指在企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为了事后追踪这批产品的责任,避免混杂不清,所以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生产单号。 3.2批次:指的是同一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序列号。 3.3批次标识:为区别不同批次而做的具有追溯性的标识。 3.4批次记录:对台帐、标签、各种单据中记载的具有批次追溯性的信息。3.5可追溯性:能对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数据、记录情况进行跟踪的能力。 4、职责 4.1业务部门根据生产订单下达生产指令给PMC。 4.2 PMC负责根据生产指令原材料、配件、包装材料等物料。采购申请单必须标注该批物料用在那个产品上(生产单号)。 4.3生产部门根据PMC下达的图纸生产并负责落实生产过程中的批次标识。4.4仓库根据《成品入库单》上的信息和生产指令与相关部门对接并负责成品的储存、周转,同时做好相应的出入库记录。 5、实施程序 4.1在固定的生产周期内所得的质量均一的一组产品定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要具有质量的代表性,并可通过批号查明该批的生产日期和检验记录,进行质量追溯。 4.2成品生产单号的编制: (一)订单分类:用A、B、C代表订单级别,A代表有正式合同的订单,B代表样品,C代表其他散件; (二)年份:16代表2016年,以此类推; (三)月份:从“01”到“12”递增,分别代表相应月份; (四)日期:从“01”到到“31”,分别代表相应日期; (五)系号:从“001”到“999”分别代表订单下单序号。 6、工作流程 7、相关文件 《外协加工流程》

产品批管理规定

产品批管理规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1. 目的 本规定提供了有关产品批号的管理办法,以确保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进货、最终产品的批号管理。 3、定义 批:在同一锅同一时间内按照标准工艺获得一定数量相同性质的料体为一批。 批号:单个数字,字母,或字母和数字结合的,用来指定识别一批产品的代码. 4、 职责 物料部:负责包装材料和原料生产批号的确定。 生产部、制造部:负责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的确定。 质保部:负责监督成品、半成品、包装材料、原料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确定执行情况。 5、 内容和要求 产品批号分类:产品批号分为来料原材料批号、包装材料批号、半成品批号、成品批号。 5.1包装材料批号编制规定: 5.2原料批号编制规定: 原料入库时以来料外箱标签上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为入库批号;若来料外箱标签未注明物料的生产批号,必须知会供应商提供。 5.3料体生产批号编制规定: 编码组成说明: a) X1:表示部品的生产年份,由4位数字表示。 b) X2:表示部品的生产月份,由2位数字表示。 c) X3:表示部品的生产日期,由2位数字表示。 生产年 生产月生产日生产锅生产批

d) X4:表示产品的生产锅号(配制锅、混合机、灌装机等确定产品批号环节的设 备),由1位字母组成,以英文字母A ……Z 表示。具体字母所对应的设备由质保部和制造部共同确定。 e) X5:表示对应锅号的生产批次,由1位数字表示。 2013年4月2日生产A ,乳化锅号是B 号锅,乳化批次是A 产品当天在B 号锅生产的第1锅,该料体的批号应为: 5.4成品生产批号管理规定: 编码组成说明: a) X1:表示产品的生产年份,由1位字母表示。字母由当年的生肖确定,具体如下: b) X2:表示产品的生产月份,由1位字母表示,字母所对应的月份具体如下: c) X3:表示产品的生产日期,由1位字母或数字表示,字母或数字所对应的日期具体 如下: d) X4:表示产品的生产锅号(配制锅、混合机、灌装机等确定产品批号环节的设 备),由1位字母组成,以英文字母A ……Z 表示。具体字母所对应的设备由质量部和生产部共同确定。 e) X5:表示对应锅号的生产批次,由1位数字表示。 f) X6:表示产品的包装班组,由1位数字表示。具体数字所对应的班组由质量部和生 产部共同确定。 生产年 生产月生产日生产锅生产批包装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