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_姜润喜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_姜润喜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_姜润喜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y

姜润喜1,周洪梅2,韩克清2,王 恒1,余木火2

(1.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仪征211900; 2.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

摘要: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 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 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关键词:长玻璃纤维;PE 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3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5)07-0017-03

S 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ET Composite JIANG Run-xi1,ZHOU Hong-mei2,HAN Ke-qing2,W ANG Heng1,YU Mu-huo2

(1.Technical Center of Yiz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SINOPEC,Yizheng211900,China;

2.State Key Lab of Chemical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Donghua Universi ty,Shanghai200051,China)

Abstract:Long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E T composites(LGF/PE T)produced by a ne w melt impregnation pro-cess were injection molded to testing bars,in which long glass fibers were impregnated with PE T by a sel-f made im-pregnator,and the impre gnated fibers were pelleted into LGF/PE T flake materials with a length of6mm The effect of the glass fibre content in the testing ba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lass fibre length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and SE M was used to investigating the section surface of the testing b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GF/PE T 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lass fibre content,and the mechan-i cal properties were the best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glass fibre was between40%to50%,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GF/PET composites produced by the ne w melt impregnation method had attained to and e xceeded those of the sa me products from other countries

Keywords:Long Glass Fiber;PE T Composite;Mechanical Properties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高冲击强度、可回收性等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短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已商品化且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商品化的短纤增强复合材料在抗冲击性能等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玻纤含量,而且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提高。但传统的制备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工艺[1,2],如熔融浸渍法、悬浮液浸渍法、溶液浸渍法、流态化床浸渍法等以及一些新型的生产方法,如反应注射拉挤成型法等[3],都存在一些缺点。本文针对传统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缺陷,采用新的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纤增强PE T复合材料,对注塑样品的力学性能及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 1 长玻纤增强PET切片的制备

采用自制的长玻璃纤维浸润装置,以PE T树脂浸渍长玻璃纤维,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玻璃纤维增强PE T预浸料切片,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

1 2 长玻纤增强PET切片的注塑成型

将上述热处理的切片按表1的工艺条件注塑成型,注塑后的样条置于干燥器中待用。

17

第33卷第7期2005年7月

塑料工业

C HINA PLASTICS INDUS TRY

y 作者简介:姜润喜,男,1956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聚酯改性结构性能研究和分析检测技术与管理工作,已在发表论文20余篇。wangheng1211@163 com

1 3 长玻纤增强PET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包括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及热变形温度测试,其测试方法均按照ASTM 标准进行。

表1 长玻纤增强PET 的注塑条件

Tab 1Injection condi tion of long glass fi bre reinforced PE T

工艺参数数值工艺参数数值料桶温度/

喷嘴温度/ 250~260前部

270~290模具温度/ 85~120中部270~285注射压力/MPa

60~70

后部

265~280

1 4 纤维长度分布的测定

将注塑样条经烧蚀去除基体树脂后,将纤维分散到1%的丙三醇水溶液中,滴数滴悬浮液在载玻片上,干燥后,将载玻片放在OLYMP US BH2-UMA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计算得出数均纤维长度L n 及重均纤维长度L w [4]。

L n = N i L i N i ;L w =

N i L 2

i

N i L i

1 5 扫描电镜(SEM)观察 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SM -5600LV 型扫描电镜观察长纤增强PE T 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 1 玻纤用量对长玻纤增强PET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1 玻纤用量对长玻纤增强PE T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

弯曲强度的影响

Fig 1Effect of fiber content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 gth of LGF/PET composi tes

图1是玻纤用量对长玻纤增强PET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从图1可看出,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不断增大;当玻纤

用量达50%时,注塑样条的拉伸强度比玻纤用量为20%时的提高了约22%、而且玻纤用量在20%~50%之间时,每增大10%,其拉伸强度平均提高7%。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也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

玻纤用量达5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可达292MPa,远远高出采用熔融浸渍法生产的同类产品。

图2 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影响

Fi g 2Effect of fiber content on impact strength and

flexural modulus of LGF/PET composites

图2是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影响。从图2可看出,在玻纤用量为40%时,

长玻纤增强PE T 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但继续增加玻纤用量,冲击强度反而下降。

界面的完整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加载荷时,产生的应力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界面的某些结合较强的部位常会集中比平均应力高许多的应力、界面的不完整性和缺陷同样也会引起界面的应力集中。界面的应力集中首先会引起应力集中点的破坏,形成新裂纹,并引起新的应力集中,从而使界面传递应力的能力下降。玻纤的大量加入,破坏了PET 树脂的均一性,形成了更多的应力集中区,当材料受到冲击时,应力集中区首先受到破坏;因此,冲击强度不是简单的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是在某一用量时达到最大值。

从图2还可看出,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其弯曲弹性模量不断增大。其中,玻纤用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比玻纤用量为20%时提高了一倍多。

众所周知,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主要起承载作用;因此,一般来说,基体中纤维的含量越高,其增强效果越显著。综合实验结果及实际材料的制备工艺考虑,玻纤用量介于40%~50%之间较为适宜。

2 2 长玻纤增强PET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表2对自制的长玻纤增强PET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商品化的采用熔融浸渍法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

由表2可看出,与相同玻纤用量的采用熔融浸渍法生产的长纤增强PE T 商品相比,本实验产品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0%,弯曲强度提高了7%,而冲击强

18 塑 料 工 业2005年

度提高了27%,这主要得益于基体树脂与玻纤之间形成的良好的界面粘合。

表2 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1)

Tab2M 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E T composites

项目自制LGF/PET

(玻纤质量分

数30%)

LGF/PET

B1030

SGF/PET

B3030ASTM

拉伸强度/MPa171125~145120~125D638断裂伸长率/%2--D638

弯曲强度/MPa235190~220185~195D790弯曲模量/MPa7629--D790冲击强度/J m-117190~13545~50D256热变形温度/ 250242238D1525 注:1)LGF/PET B1030及SGF/PE T B3030分别为采用熔融浸渍法生产的玻纤用量为30%的长纤及短纤增强PE T商品。

2 3 玻纤用量对制品中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

理论上讲,长纤维的增强效果远远好于短纤维。对界面强度相等、纤维长度不同的增强体系而言,纤维长度越长,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力就越大,树脂所受的负荷就能很好地传递给纤维,因此复合材料的强度也就越高。从复合材料断口形貌也可以看出(见图3),断口拔出的纤维很长,需要消耗越多的拔出功。由于纤维需要承受来自基体的载荷,因此,长度增加,承受的载荷越大。

表3是不同玻纤用量的PE T复合材料注塑样条中纤维的长度及其分布。表3可以看出,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长度呈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纤维用量增加,纤维之间、纤维与机械及纤维与树脂之间的摩擦增大,纤维的磨损也随之增加。本实验的复合材料注塑样品中的纤维平均长度明显低于文献[5,6]中长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平均长度。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原始纤维长度较小,仅为6 mm;第二,由于注塑设备限制,注塑采用了短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条件。但由本工艺制备的长纤增强PE T 的力学性能仍优于熔融浸渍法制备的长纤增强PE T。

表3 不同玻纤用量的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

注塑样品中的纤维长度

T ab3Fiber length in LGF/PET composites with di fferent fiber content 玻纤质量分数/%数均长度L n重均长度L w

200 60700 9806

300 68531 3062

400 47280 8087

500 49700 8406

2 4 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要求纤维与基体材料之间能够形成具有

一定结合强度的界面。适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更重要的是便于将基体所承受的载荷传递给纤维,以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

从图3各断面的SEM照片可以看出,包埋在树脂中的单根玻璃纤维表面均覆盖有一层基体树脂,这可能是由于玻纤与树脂间在长玻纤增强PE T制备过程中已发生了化学接枝,形成了良好的界面、从而使应力能够通过界面有效传递,并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a-冲击断面 b-拉伸断面

c-弯曲断面

图3 长玻纤增强PET注塑样条断面的SE M照片Fig3SE M i mages of fracture surface of LGF/PET composi tes

3 结论

1)采用本文提出的工艺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良好的界面粘合性及力学性能优良的长玻纤增强PE T 复合材料。

2)玻纤用量对长玻纤增强PET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玻纤用量在40%~50%之间时,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3)长玻纤增强PE T注塑样条中,玻纤长度随纤维用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 Susumu T,Shuji C,Katsuya T Polymer,1996,37(19):4421

2 Hiscock D F,Bigg D M Polym Compos,1989,10(3):145

3 Cho B G,McCarthy S P Polym Compos,1996,17(5):673

4 Yilmazer U,Cansever M Polym Compos,2002,23(1):61

5 赵若飞,周晓东,戴干策 纤维复合材料,2000,(1):19

6 Feng W,Ai-t Kadi A.Polym Compos,2003,24(4):512

(本文于2005-03-31收到)

19

第33卷第7期姜润喜等:长玻纤增强PE 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力学上机编程作业(计算层合板刚度)要点

复合材料力学上机编程作业 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专业:Engineering Mechanics 小组成员信息:James Wilson(2012031890015)、Tau Young(2012031890011)复合材料力学学了五个星期,这是这门课的第一次编程作业。我和杨涛结成一个小组,我用的是Fortran编制的程序,Tau Young用的是matlab编制。其中的算例以我的Fortran计算结果为准。Matlab作为可视化界面有其独到之处,在附录2中将会有所展示。 作业的内容是层合板的刚度的计算和验算,包括拉伸刚度A、弯曲刚度D以及耦合刚度B。 首先要给定层合板的各个参数,具体有:层合板的层数N;各单层的弹性常数 E1、E2、υ21、G12;各单层 对应的厚度;各单层对应的主方向夹角θ。然后就要计算每个单层板的二维刚度矩阵Q,具体公式如下: υ12=υ21E2 E1;Q11=E11-υ12υ21;Q22=E21-υ12υ21;Q12=υ12E1; 1-υ12υ21Q66=G12 得到Q矩阵后,根据课本上讲到的Q=(T-1)TQ(T-1)得到Q。 然后根据z坐标的定义求出z0到zn,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根据下式计算A、B、D。 n??Aij=∑(Qij)k(zk-zk-1) k=1??1n22?Bij=∑(Qij)k(zk-zk-1) 2k=1??1n33?Dij=∑(Qij)k(zk-zk-1)3k=1? 一、书上P110的几个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 1 页共 1 页 (4)6层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T5-10)第 2 页共 2 页

玻璃钢复合材料GFRP

玻璃钢复合材料 GFRP 在游艇船舶上的应用 在工业部门中,船舶是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 简称CM )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目前船舶中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复合材料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简称GFRP )。 船用GFRP 具有下列优点: (1) 质轻、高强。 (2) 耐腐蚀,抗海生物附着。 (3) 无磁性。 (4) 介电性和微波穿透性好。 (5) 能吸收高能量,冲击韧性好。 (6) 导热系数低,隔热性好。 (7) 船体表面能达到镜面光滑,并可具有各种色彩。 (8) 可设计性好。 (9) 整体性好,船体无接缝和缝隙。 (10) 成型简便,批量生产性特别好。 (11) 维修保养方便,全寿命期的经济性能好。 由于GFRP 具有传统造船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故倍受造船界的重视。经多年的开发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船用材料。但因其弹性模量低和受成型技术等的限制,尚不能建造太大的舰船,加之价格较贵,故在整个造船工业中的用量比钢材少。 自40 年代中期第一艘GFRP 船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始研制各种GFRP 船舶,25 年间CM 船舶开发的业绩超过了钢质船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美、英、日、意等国迄今仍保持强劲的势头。美国的GFRP 造船量居世界首位;日本1993 年GFRP 渔船的数量已超过32 万艘,GFRP 游艇则超过了20 万艘;据统计英国20 米以下的船有80 %是采用GFRP 制造,而且还批量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GFRP 反水雷舰;意大利和瑞典也分别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新颖硬壳式和夹层结构的大型GFRP 猎扫雷舰。中国从1958 年开始试制GFRP 船,迄今也已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各种GFRP 船艇。下面对一些主要国家GFRP 船艇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情况作一概述。 美国是使用CM 最早和最多的国家,40 年代初就宣告GFRP 研制成功。1946 年美国海军建成了长米的世界第一艘聚酯GFRP 艇,拉开了CM 造船的序幕。1954 年前

复合材料力学设计作业1

1、为什么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形态主要为纤维? 2、简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3、为什么新一代客机中复合材料用量会大幅提高?其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用到复合材料的哪些优点? 4、为什么卫星中采用了较多的复合材料? 答:1、利用复合材料的各种良好的力学性能用于制造结构的材料,称为结构复合材料, 它主要有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增强材料承受主要载荷,提供复合 材料的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其力学性能;基体材料固定和保护增强纤维,传递纤维 间剪力和防止纤维屈曲,并改善复合材料的某些性能。用以加强制品力学性能或其他 性能的材料,在橡胶工业中又称补强剂。分纤维状和粒状材料两种。增强材料的增强 效应取决于与被增强材料的相容性,为增进相容能力,有些增强材料在使用前需要进 行表面处理。对粒状增强材料,尚需考虑其表面积(决定于粒径、形状和孔隙度)。 据报道,平均粒径在0.2μm以下的增强材料,随粒径的减小,制品的模量、抗张强度、 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有所增加。平均粒径较大的增强材料,由于粒径分布的不同其结 果不一致。所以,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难以控制。增强材料就象树木中的纤维, 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是承受载荷的组元,纤维的力学性能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 能。所以说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形态主要为纤维。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1)比强度高、比模量大2)耐疲劳性能好3)阻尼减震性 能好4)破损安全性好5)耐化学腐蚀性好6)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优良的电气绝缘 材料,电性能好7)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小,优良的绝热材料,热 性能良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缺点: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较低2)材料的性能 分散性大。 3、用复合材料设计的飞机结构,可以推进隐身和智能结构设计的发展,有效地减少了 机体结构重量,提高了飞机运载能力,降低了发动机油耗,减少了污染排放,提高了 经济效益;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和耐介质腐蚀性能,提高了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和 安全性,减少了飞机的维修成本,从而提高了飞机结构的全寿命期(是指结构从论证 立项开始,有设计研制、生产研制、销售服务、使用运行、维护修理,一直到报废处 理的整个寿命期)经济性;复合材料结构有利于整个设计与整体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 减少结构零部件的数量,提高结构的效率与可靠性,降低制造和运营成本,并可明显 改善飞机气动弹性特性,提高飞机性能。 4、正火箭导弹与航天器均要求结构重量轻,强度高。复合材料不仅兼备这两种优点,而 且还具有一些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卫星结构用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刚 度、比强度高等特点。其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还具有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可设计等 特点,对卫星结构件的应用具有材料可设计的特色。

复合材料有关习题

复合材料习题 第一章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复合材料是由两个组元以上的材料化合而成的。(?) 2、混杂复合总是指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基体。(?) 3、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料增强的复合材料。(?) 4、最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5、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6、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 7、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 8、玻璃钢问世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B、D) A、以重金属作基体。 B、延性比金属差。 C、弹性模量比基体低。 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 2、目前,大多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为(B) A、低于100℃。 B、低于200℃。 C、低于300℃。 D、低于400℃。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为(B) A、低于300℃。 B、在350-1100℃之间。 C、低于800℃。 D、高于1000℃。 4、混杂复合材料(B、D) A、仅指两种以上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B、是具有混杂纤维或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 C、总被认为是两向编织的复合材料。 D、通常为多层复合材料。 5、玻璃钢是(B) A、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 B、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碳纤维增强塑料。 D、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6、功能复合材料(A、C、D) A、是指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B、包括各种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C、包括各种电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D、包括各种声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7、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A) 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B. 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三、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 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效果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形态等。例:TiC颗粒增强SiN复合材料、碳化钨/钴复合材料,切割工具;碳/碳复合材

复合材料力学大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上机作业 (2013年秋季) 班级力学C102 学生姓名赵玉鹰 学号105634 成绩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2013年12月30日

作业1 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参考教材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玻璃/环氧树脂单层板材料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MPa 1001=σ,MPa 302-=σ,MPa 1012=τ) ●Maple 程序 > restart: > with(linalg): > E[1]:=3.9e10: > E[2]:=1.3e10: > G[12]:=0.42e10: > mu[21]:=0.25: > mu[12]:=E[1]*mu[21]/E[2]: > Q[11]:=E[1]/(1-mu[12]*mu[21]): > Q[12]:=mu[12]*E[2]/(1-mu[12]*mu[21]): > Q[13]:=0: > Q[21]:=Q[12]: > Q[22]:=E[2]/(1-mu[12]*mu[21]): > Q[23]:=0: > Q[31]:=Q[13]: > Q[32]:=Q[23]: > Q[33]:=G[12]: >Q:=evalf(matrix(3,3,[[Q[11],Q[12],Q[13]],[Q[21],Q[22], Q[23]],[Q[31],Q[32],Q[33]]]),4);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十大应用领域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十大应用领域 玻璃纤维(英文原名为:glassfiber或fiberglass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 ,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一、船艇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性、重量轻、增强效果优越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造游艇船体、甲板等。 二、电子电气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方面的运用主要是利用了它的电绝缘性、防腐蚀性等特点。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电器罩壳:包括电器开关盒、电器配线盒、仪表盘罩等。 2、电器原件与电部件:如绝缘子、绝缘工具、电机端盖等。 3、输线电包括复合电缆支架、电缆沟支架等。 三、风能

风能是无污染、可持续的能源之一,采用风能发电是开发新能源的一种途径。玻璃纤维具有优越的增强效果、重量轻等特点,是用于制造玻璃钢叶片和机组罩的一种良好材料。 四、航空航天、军事国防 由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对材料的特殊要求,玻纤复合材料所具有的重量轻,强度高,耐冲击及阻燃性好等特色能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广泛的解决方案。 复合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如下: --小飞机机身 --直升机外壳和旋翼桨叶 --飞机次要结构部件(地板、门、座椅、辅助油箱) --飞机发动机零件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答案

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程考试 《复合材料》本科 试卷(B 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2.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得分: 】 1.复合材料中的“碳钢”是( ) A 、玻璃纤维增强Al 基复合材料。 B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 、碳纤维增强塑料。 D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2.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 ) A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B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 C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3.在体积含量相同情况下,纳米颗粒与普通颗粒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 A 、前者成本低 B 、前者的拉伸强度好 C 、前者原料来源广泛 D 、前者加工更容易 4、Kevlar 纤维( ) A 、由干喷湿纺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1000℃以上。 D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5、碳纤维( ) A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3000℃以上。 D 、由先纺丝后碳化工艺制成。 6、聚丙烯增强塑料的使用温度一般在:( ) A 、120℃以下 B 、180℃以下 C 、250℃以下 D 、250℃以上 7、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吸湿影响,原因之一是( ) A 、环氧树脂吸湿变脆。 B 、水起增塑剂作用,降低树脂玻璃化温度。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_姜润喜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y 姜润喜1,周洪梅2,韩克清2,王 恒1,余木火2 (1.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仪征211900; 2.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 摘要: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 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 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关键词:长玻璃纤维;PE 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3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5)07-0017-03 S 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ET Composite JIANG Run-xi1,ZHOU Hong-mei2,HAN Ke-qing2,W ANG Heng1,YU Mu-huo2 (1.Technical Center of Yizheng Chemical Fibre Co ,Ltd ,SINOPEC,Yizheng211900,China; 2.State Key Lab of Chemical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Donghua Universi ty,Shanghai200051,China) Abstract:Long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E T composites(LGF/PE T)produced by a ne w melt impregnation pro-cess were injection molded to testing bars,in which long glass fibers were impregnated with PE T by a sel-f made im-pregnator,and the impre gnated fibers were pelleted into LGF/PE T flake materials with a length of6mm The effect of the glass fibre content in the testing ba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lass fibre length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and SE M was used to investigating the section surface of the testing b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GF/PE T 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lass fibre content,and the mechan-i cal properties were the best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glass fibre was between40%to50%,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GF/PET composites produced by the ne w melt impregnation method had attained to and e xceeded those of the sa me products from other countries Keywords:Long Glass Fiber;PE T Composite;Mechanical Properties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高冲击强度、可回收性等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短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已商品化且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商品化的短纤增强复合材料在抗冲击性能等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玻纤含量,而且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提高。但传统的制备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工艺[1,2],如熔融浸渍法、悬浮液浸渍法、溶液浸渍法、流态化床浸渍法等以及一些新型的生产方法,如反应注射拉挤成型法等[3],都存在一些缺点。本文针对传统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缺陷,采用新的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纤增强PE T复合材料,对注塑样品的力学性能及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 1 长玻纤增强PET切片的制备 采用自制的长玻璃纤维浸润装置,以PE T树脂浸渍长玻璃纤维,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玻璃纤维增强PE T预浸料切片,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 1 2 长玻纤增强PET切片的注塑成型 将上述热处理的切片按表1的工艺条件注塑成型,注塑后的样条置于干燥器中待用。 17 第33卷第7期2005年7月 塑料工业 C HINA PLASTICS INDUS TRY y 作者简介:姜润喜,男,1956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聚酯改性结构性能研究和分析检测技术与管理工作,已在发表论文20余篇。wangheng1211@163 com

2013秋复合材料力学上机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上机指导书(力学101,力学C101-2)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 2013年9月

目录 作业1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2学时) (1) 作业2单向板的应力、应变计算(2学时) (2) 作业3绘制表观工程常数随 的变化规律(3学时) (3) 作业4绘制强度准则的理论曲线(包络线)(3学时) (4) 作业5层合板的刚度计算(3学时) (5) *作业6层合板的强度计算(4学时) (6) 附录作业提交说明……………………………………………. . 7 注:带“*”的题目可作为自愿选做题。

作业1 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参考教材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玻璃/环氧树脂单层板材料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 MPa 1042.0412?=G ,25.021=μ, MPa 1001=σ,MPa 302-=σ,MPa 1012=τ) 2、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M P 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作业2 单向板的应力、应变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参考教材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向板的应力x σ、y σ、xy τ,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求x ε、 y ε、xy γ;1σ、2σ、12τ;1ε、2ε、12γ。 (知?=30θ,应力MPa 160=x σ,MPa 60=y σ,MPa 20=xy τ,工程常数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2、已知1σ、2σ、12τ,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求1ε、2ε、12γ;x ε、y ε、 xy γ;x σ、y σ、xy τ。 (知MPa 1001=σ,MPa 302-=σ,MPa 1012=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 金敏善,李贺,曲凤书,鲁建春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132021, Email: sunnyjin327@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526327.html, 关键词: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三元共聚物玻璃纤维玻纤增强复合材料ABS是一种以聚丁二烯链为骨架的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而成的多相聚合物。ABS以其突出的综合性能如: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加工流动性以及较高的表面硬度、耐热性、韧性、抗冲击性能和刚性已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各种机械、仪器设备的零部件,及电器、仪表的外壳上,但是,ABS较大的成型收缩率给其制品的加工和后组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以玻纤为增强材料而制成的复合材料。它综合了塑料基体和玻纤的综合性能,已成为一种具有优越性能和广泛用途的工程材料。玻纤增强的复合材料还可以按纤维的长度分类,分为长纤维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按化学组分可分为无碱铝硼硅酸盐(简称无碱纤维)和有碱无硼硅酸盐(简称中碱纤维)。玻纤增强塑料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隔热、成型收缩率小等优点,此外利用玻纤增强可以使塑料材料的拉伸性能大幅度地提高[1~6]。本文以通用ABS树脂为基体,利用短切玻璃纤维(事先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与玻纤的含量,玻纤的长径比及螺杆挤出温度的关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ABS/玻纤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高模量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而ABS/玻纤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随玻纤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缺陷也增多,从而导致材料的应力集中点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当受到外力冲击时裂纹可以沿着玻纤迅速扩大,所以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显著降低。此外,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材料中能够吸收大量冲击能的橡胶粒子浓度也相对降低,所以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进一步降低(Fig.1.)。当玻纤含量达到30%时,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由空白ABS 树脂的18(g/10min)下降到10(g/10min)以下(Fig.2.)。这是由于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玻纤与玻纤之间,玻纤与高聚物分子之间,以及玻纤之间的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阻力变大,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链之间的相对运动困难,所以在同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第一部分简单层板宏观力学性能 1.1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的广义虎克定律可以用简写符号写成为: (1—1) 其中σi为应力分量,C ij为刚度矩阵εj为应变分量.对于应力和应变张量对称的情形(即不存在体积力的情况),上述简写符号和常用的三维应力—应变张量符号的对照列于表1—1。 按表1—l,用简写符号表示的应变定义为: 表1—1 应力——应变的张量符号与简写符号的对照 注:γij(i≠j)代表工程剪应变,而εij(i≠j)代表张量剪应变 (1—2)

其中u,v,w是在x,y,z方向的位移。 在方程(1—2)中,刚度矩阵C ij有30个常数.但是当考虑应变能时可以证明弹性材料的实际独立常数是少于36个的.存在有弹性位能或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弹性材料当应力σi作用于应变dεj时,单位体积的功的增量为: (1—3) 由应力—应变关系式(1—1),功的增量为: (1—4) 沿整个应变积分,单位体积的功为: (1—5) 虎克定律关系式(1—1)可由方程(1—5)导出: (1—6) 于是 (1—7) 同样 (1—8) 因W的微分与次序无,所以: (1—9) 这样刚度矩阵是对称的且只有21个常数是独立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 (1—10)

其中S ij是柔度矩阵,可由反演应力—变关系式来确定应变应力关系式为 (1—11) 同理 (1—12)即柔度矩阵是对称的,也只有21个独立常数.刚度和柔度分量可认为是弹性常数。 在线性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表达式为: (1—13)实际上,关系式(1—13)是表征各向异性材料的,因为材料性能没有对称平面.这种各向异性材料的别名是全不对称材料.比各向异性材料有更多的性能对称性的材料将在下面几段中叙述.各种材料性能对称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的证明由蔡(Tais)等给出。 如果材料有一个性能对称平面应力—应变关系式可简化为 (1—14)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作业

一. 对材料AS4/3501-6进行设计 已知61.1,134.0,3.0, 86.6,65.9,2.147======ρυmm t GPa G MPa E MPa E T L MPa S MPa Y MPa Y MPa X MPa X C T c T 105,186,4.49,1468,2356=-==-== 最大正应力准则为pi pi T pi T pi C pi T S Y Y X X R 12 222211 11 , , min σσσσσ= 1 2 STEP I Special Stacking Sequence (SSS) (一) 在Task I 载荷作用下 已知Longitudinal Load =100 kN ,Transverse Load =-5 kN , Shear Load =30 kN 外加载荷可等效为{}{}m kN N N N N T T /600502000 1222 11-== 对[]0n S 度铺设层合板, {}MPa T 4478373 14925 }{-=σ,带入最大正应力准则得 N=max{,,}=,所以[]0n S 所需的最小层数为层,且12σ先破坏 对[]90n S 度铺设层合板 {}{}MPa T 447814925 373 --=σ N=max{,,}=,所以[]90n S 所需的最小层数为层,且22σ先破坏 对[](45)n S ±度铺设层合板 45度 { }{}MPa T 3.19125.1801.5496-=σ, N=max{,,}= -45度 { }{}MPa T 3.19127.3808.1218=σ, N=max{, ,}= 所以对[](45)n S ±度铺设层合板,共需要*4=层,且12σ先破坏

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

长波纤增强热塑性塑料—LFT 摘要:简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用于“一步法”、“两步法”注射成型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原理、设备及其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关键词: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 一、LFT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长玻纤增强材料指的是用长度在5 mm以上的玻纤增强的复合材料(LFT),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可通过注塑、模压、挤出等多种工艺成型,成型时模塑料的成模流动性好,可在较低的压力下成型,可成型形状复杂的制品,制品的表观质量亦优于GMT ,同时,LFT 的成本比GMT 有较大的优势。LFT中的玻纤长度较长,而且纤维长度分布更好,与GMT相比具有以下优良的性能[1]:(1)制品的力学性能高,特别是冲击强度提高显著;(2)制品刚度与质量比高,变形小,特别有利于LFT在汽车中的应用;(3)制品韧性提高;(4)制品抗蠕变性能好,尺寸稳定;(5)材料耐疲劳性能优良;(6)材料加工性能好,可用于成型形状、结构复杂的制品, GMT只能用于模压成型,因而LFT设计自由度比GMT更高;(7)可回收利用。 LFT可取代热固性的SMC、BMC及一些工程塑料在汽车及其它车辆制造、建筑、电气、包装、仓储设备、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2]。目前,LFT 已成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已开发成功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浸渍技术包括:粉体浸渍、熔融浸渍、混纤纱技术等[3~5],其中直接挤出混炼技术(在线混炼) 已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获得应用,连续玻璃纤维粗纱连续进入特殊设计的挤出机,与已经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在挤出机螺杆的剪切作用下,连续玻璃纤维切断成一定的长度并与树脂混合均匀,通过控制螺杆的剪切作用,抑制对脆性纤维的损伤,以保持较长的纤维长度。混合均匀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可挤出形成坯料,在保温的状态下经切割后置于模具中压缩模塑,亦可直接挤入注塑机的储料缸中进行注塑成型。 市场的巨大需求及加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LFT材料成型方法及设备的发展,其成型工艺及成型设备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线配混注射成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LFT的注射成型技术生产工艺。 二、LFT材料注射成型方法 目前用于LFT注射成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LFT料粒法,也称“两步法”;另一种是在注塑生产线上配混连续玻纤、塑料及添加剂后直接成型为制品,省去造粒的中间环节,也称“一步法”。由于纤维增强塑料熔体粘度高,加工困难。传统加工过程会造成长玻纤的过度折断、对设备磨损严重等问题,常规的短切玻纤增强塑料的制备方法及设备不适宜于LFT材料[6],需要相应的成型设备及工艺与之配套。 1、“两步法”注射成型 在“两步法”成型工艺中,首先采用特殊方法加工制得LFT料粒(料粒中玻纤长度大于5 mm) 。早期主要采用电缆包覆法、粉末浸渍法等制得LFT料粒。近年来国际上普遍采用一种新的工艺[7] ,即使玻纤无捻粗纱通过特殊模头,同时向模头供入热塑性塑料,在模头中无捻粗纱被强制散开,受到塑料熔体的浸渍,使每根纤维都被树脂包覆,冷却后切成较长的料粒(10~25 mm) ,使玻纤的长度得到保证。 经过造粒制得LFT料粒后,可采用传统的注射成型热塑性塑料类似的方法制得LFT制品。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纤与塑料熔体的混合效果,减少加工过程对玻纤的破坏,通常需要对常规注射成型设备进行改造,如通过减小螺杆长径比、减小压缩比、增大喷嘴及流道尺寸等来优化设备。 美国专利5773042A[8]阐述了一种通过对塑料熔体额外施加压力来提高玻纤在熔体中分散

复合材料力学笔记

《复合材料力学》沈观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论 1.1复合材料及其种类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复合材料从应用的性质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两大类。功能复合材料主要具有特殊的功能。 3、结构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起主要作用,提供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其性能。基体材料起配合作用,支持和固定纤维材料,传递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 根据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几何形状,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颗粒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层和复合材料。 (1)颗粒:非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中的复合材料如混凝土;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如固体火箭推进剂;非金属在金属集体中如金属陶瓷。 (2)层合(至少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双金属片;涂覆金属;夹层玻璃。 (3)纤维增强:按纤维种类分为玻璃纤维(玻璃钢)、硼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按基体材料分为各种树脂基体、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和碳基体。 按纤维形状、尺寸可分为连续纤维、短纤维、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 还有两种或更多纤维增强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树脂称为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5、常用纤维(性能表见P7表1-1) 玻璃纤维(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弹性模量、耐高温) 硼纤维(早期用于飞行器,价高) 碳纤维(主要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或沥青为原料,经加热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而成;可分为高强度、高模量、极高模量,后两种成为石墨纤维(经石墨化2500~3000°C);密度比玻璃纤维小、弹性模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new要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 1.力学实验方法的内涵? 是以近代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方法为手段,测量应变、应力等力学量,从而正确真实地评价材料、零部件、结构等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是用来解决“物尽其用”问题的科学方法; 2.力学实验的主要任务,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以阐述。 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面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研究新的测试手段;面向力学,为力学的理论建设服务。 3.对于单向层合板而言,需要几组实验来确定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如何确定实验方案? 共需五组实验,拉伸0/90两组,压缩0/90两组,剪切试验一组。 4.单向拉伸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5.单向压缩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6.三点弯曲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7.剪切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8.若应变片的粘贴方向与实样应变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9.若加载方向与材料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这个老师给了) 10.纤维体积含量的测试方法? 密度法、溶解法 11.评价膜基结合强度的实验方法? 划痕法、压痕法、刮剥法、拉伸法、黏结剂法、涂层直接加载法、激光剥离法、弯曲法。 12.简述试样机械加工的规范? 试样的取位区(距板材边缘30mm以上,最小不得小于20mm) 试样的质量(气泡、分层、树脂富集、皱褶、翘曲、错误铺层) 试样的切割(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 试样的加工(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加工,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 试样的冷却(采用水冷,禁止油冷) 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的几种可能破坏模式及其原因? 所有纤维在同一位置破坏,材料吸收断裂能量很小,材料断裂韧性差; 纤维在基体中拔出,吸收断裂能量很大,材料韧性增加并伴随界面开裂;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14.加强片的要求? 材料硬度低,便于夹具的咬合;材料的强度高,保证载荷能传递到试样上,且在试样发生破坏前本身不发生破坏。

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复合材料聚合物的性能对比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解释 1.1 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对于普通的,用国标GB/T1447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GB/T1458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41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进行测试。使用最多的是 GB/T1447。 国标GB/T1447,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R型、直条型及哑铃型。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从测出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MPa(兆帕)表示,1MPa相当于1N/mm2的应力。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MPa,弹性模量为(10-16)GPa;4: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MPa,弹性模量为(15-22)GPa;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弹性模量大于24GPa;SMC材料,拉伸强度为(40-80)MPa,弹性模量为(5-8)GPa;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20-60)MPa,弹性模量为(4-6)GPa。 1.2 弯曲性能 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复合材料力学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一、 层合板失效载荷计算 1、 问题描述: 已知:九层层合板,正交铺设,铺设比为0.2m =。受载荷x N N =,其余载荷均为零。每个单层厚度为0.2t mm =。玻璃/环氧单层板性能:41 5.4010E Mpa =?, 42 1.8010E Mpa =?,120.25ν=,3128.8010G Mpa =?,31.0510t c X X Mpa ==?, 2.810t Y Mpa =?,14.010c Y Mpa =?, 4.210S Mpa =?。 求解:1、计算各铺层应力? 2、最先一层失效的载荷? 2、 使用mat lab 编程求解: 将输入文件“input.txt ”经由程序“strain.m ”运行,得到输出文件“output.txt ”。求解程序见附录一。 3、计算结果:(其中R 是强度比) 求单层刚度 Q1: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2: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3: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4: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5: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6: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7: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8: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9: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求中面应变 Ez: 0.0306235*R -0.00290497*R

复合材料力学上机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上机指导书 (力学121-2)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 2015年9月

目录 作业1 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 (1) 作业2 单向板的应力、应变计算 (2) 作业3 绘制表观工程常数随 的变化规律 (3) 作业4 绘制强度准则的理论曲线(包络线) (4) 作业5 层合板的刚度计算 (5) 作业6 层合板的强度计算 (6) 附录作业提交说明……………………………………………. . 7

作业1 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参考教材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玻璃/环氧树脂单层板材料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 2、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M P 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作业2 单向板的应力、应变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请参考教材, 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层板的应力x σ、y σ、xy τ,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求x ε、 y ε、xy γ;1σ、2σ、12τ;1ε、2ε、12γ。 (知?=30θ,应力MPa 160=x σ,MPa 60=y σ,MPa 20=xy τ,工程常数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2、已知1σ、2σ、12τ,工程常数1E ,2E ,12G ,21μ及θ,求1ε、2ε、12γ;x ε、y ε、 xy γ;x σ、y σ、xy τ。 (知MPa 1001=σ,MPa 302-=σ,MPa 1012=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30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