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了解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

(2)学习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酵母和细菌的生长曲线。

2 基本原理

生长曲线是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测定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纯菌种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已灭菌的适宜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菌的数量,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得到生长曲线。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曲线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亦不同。但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规律基本相同,生长曲线一般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测定一定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科研和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测定生长曲线时需要对生长的单细胞微生物定时取样计数,对于酵母细胞和比较大的细菌细胞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计数,亦可采用比浊法计数,但对于小的细菌细胞一般采用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培养液中菌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来代表培养液中的浊度即微生物量,然后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出生长曲线。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迅速。

血球计数板法是利用一块血球计数板来进行计数的。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中央平台比两边平台低0.1mm,上有两个被精细刻化为400个小方格的格网,面积为1mm2,加盖盖玻片后即构成0.1 mm3体积的计数室。血球计数板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1 mm2面积的网格划分为25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成16个小格,既25′16;另一种为16′25。计数时只需无菌操作将稀释到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一滴从盖玻片一侧渗入到计数室,待静置平衡后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计数,用下面公式算出菌液中细胞数。

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数/mL=5个中格内细胞数?5′25(或16)′104′菌液稀释倍数

3 实验材料

3.1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3.2 培养基豆芽汁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倍浓缩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3.3 器材 722光电比色计或752紫外分光光度计、血球计数板、灭菌移液管或滴管。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 用血球计数板法测定酵母的生长曲线

(1)将酵母菌接种到豆芽汁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18h作为种子液备用。

(2)取装有 200mL灭菌豆芽汁培养液的500mL三角瓶2个。每瓶各接入种子液20mL,28℃振荡培养。

(3)于接种后的第0、2、4、6、8、10、12、14、16、18、20、22、24、28、32、36、40、44、48h分别用无菌移液管从发酵三角瓶中取样1mL,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4.2 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1)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于37℃振荡培养18h备用。

(2)调节光电比色计的波长至420nm处,开机预热10~15min。

(3)以未接种的培养液校正比色计的零点(注意以后每次测定均需重新校正零点)。

(4)取装有200mL灭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500mL三角瓶六个,分为两组,第一组三瓶中各接种20mL的大肠杆菌种子液,于37℃振荡培养,分别于0、1.5、3、4、6、8、10、12、14、16、18、20、24h取样,以未接种培养液调零,在光电比色计上比色。测定各样品的OD值。第二组三瓶区别第一组的是在接种培养6h后,无菌操作加入浓缩5倍的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20mL,摇匀后继续培养。同样条件培养后同样时间间隔取样测定OD值。

5 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培养时间(h)0 1

.5

3 4 6 8 1

1

2

1

4

正常生长OD

补料培养OD

(1)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菌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出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

(2)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大肠杆菌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出大肠杆菌在正常生长和补料培养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6 注意事项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菌液太浓时需作适当稀释后计数,稀释倍数一般不超过100倍。

7 思考题

(1)比较酵母和细菌生长的曲线图。

(2)比较大肠杆菌在正常生长和补料培养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有何不同?

微生物实验报告: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 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 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 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 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G=(t2-t1)/[(lgW1-lgW2)/lg2] 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 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 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活化菌种 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 2.接种 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表1.各培养基接入菌种及培养条件

实验七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七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 性认识。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染色标本片。 2.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细胞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通常,刻度的总长是1mm,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接目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经安放好了接目测微尺。 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 图7-1测微尺的安装 图7-2目镜测微尺图7-3用镜台测微尺校正接目测微尺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篇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 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 1. 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 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 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篇三: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实验材料: 1,5%FBS-L-DMEM, 5x104个/ml细胞悬液,5mg/mlMTT溶液,DMSO,0.01M PBS,2, 96孔板共7个,酶标仪,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0.22μm滤膜,锡箔纸,MTT工作液 实验步骤: 1,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 细胞悬液进行培养。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方案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1 目的 1.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 1.2 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2 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3 材料 3.1菌种 某细菌 3.2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3.3 仪器和器具 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试管,三角瓶。 4 流程 种子液→标记→接种→培养→测定 5 方法 5.1种子液制备 取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液体培养基接种法),静止培养24h作种子培养液。 5.2标记编号 取盛有50mL无菌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11个,分别编号为0、1.5、3、4、6、8、10、12、14、16、20h。

5.3接种培养 用2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2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11个三角瓶中,于37℃下振荡培养。然后分别按对应时间将三角瓶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待培养结束时一同测定OD 值。 5.4生长量测定 将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空白对照)倾倒入比色杯中,选用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并对不同时间培养液从0h起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6 结果 6.1 将测定的OD值填入下表: 时间(h) 对照 0 1.5 3 4 6 8 10 12 14 16 20光密度值(OD600) 0 6.2 以上述表格中的时间为横坐标,OD600 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 Point: 1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 2无菌操作技术 3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 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 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 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⒉接种与稀释 所加菌液得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得1%、为确认供试品中得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得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模拟曲线测设实验报告PDF.pdf

工程测量学 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实验名称:模拟曲线测设 实验时间:2014年5月10日 实验地点:临潼校区 指导教师:段虎荣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102 姓名:张少博杨勋杜少鹏武兴盛陈小亮谷金杨庆玲学号:1110020221 222 223 224 235 207 208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系(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已知某基本型线路曲线交点(JD)里程为DK8+449.140,转向角α右=40°18′40″,圆曲线半径R=100m,缓和曲线长20m,进行曲线主点测设。 三、实验要求 (1)在校园内15号公寓楼西北方向空地上定义JD点,坐标为(0,200),ZH点切向上点,测设转向角,确定一点,使得,测设精度<15″。 (2)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详细叙述(并绘制草图)ZH、HZ、QZ点的测设步骤。 (3)按切线支距法及偏角法放样HY、YH点。两者差异<5cm. 四、仪器设备 全站仪一套 五、实验步骤 1、曲线要素计算 1.1、常数计算 缓和曲线切线角 切垂距

内移距 1.2、基本型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 曲线全长 外矢距 切曲差 1.3、主点里程计算 ZH里程= +449.140-46.76263 = +402.37737 HY里程= +402.37737+20 = +422.37737 QZ里程= +422.37737+(90.35463/2-20) = +447.554685 YH里程= +402.37737+90.35463-20 = +472.732 HZ里程= +472.732+20 = +492.732

(完整版)酵母菌实验

7.2 用酵母菌研究一个种群 实验原理 酵母菌繁殖快,是单细胞个体,常被用来研究种群。我们将观察在试管内肉汤培养基中的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 酵母菌的种群属于封闭种群类型。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种群的大小会随着生物个体的迁入或迁出而变大变小。在开放种群中,各种物质可通过种群进行循环。但在封闭种群中,情况有些不同,测定封闭种群的增长率比开放种群的增长率要容易得多。用浊度计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就能知道酵母菌种群是如何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通过细胞计数就可以知道酵母菌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浑浊度之间的关系。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说明种群是如何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 学习酵母菌计数的方法以及取样法。 材料用具(2人一组) 2副护目镜;2支16mm×150mm有螺旋盖的试管,每支盛有10ml无菌肉汤培养液;2支18mm×150mm试管;盖玻片;有标尺的载玻片(2mm×2mm方格);有刻度的吸量管(1ml);滴管;比浊计或比色计;显微镜;试管架;玻璃标记笔;米尺;4张半对数坐标纸。 实验方法 请仔细阅读实验并提出3种假设,说明种群如何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把这些假设记在你的记录本上,并用你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对它们做出评价。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叫取样法—通过对样品中的酵母菌计数以估计试管中的种群大小。还可根据试管中培养液的浑浊度获得这一估算值。 实验步骤 实验从第0天—第7天。 (一)第0天: 1、在你的记录本上画好与表2.1类似的数据表。 2、用标记笔把两支螺旋盖的试管标上A和B,并在每支试管上标上你的组别。 表2.1酵母菌细胞的数目

3、教师将把0.1ml酵母菌贮存用培养物注入试管A中,轻轻倒转试管几次使酵母细胞分布均匀。试管B不加任何东西。将试管盖稍微拧松并将两支试管放在教师指定的地方。设置试管B的目的是什么? 4、试管A中为刚开始增长的酵母菌新种群。就下周期间你认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评论你的假设。 5、为了确定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拧紧试管盖将试管A轻轻倒转几次使酵母菌细胞分布均匀,然后用滴管从试管A中取出一滴培养液移到载玻片方格上,小心盖上盖玻片,不要有气泡。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进行镜检。 注意: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光线不要太强。 6、为了计算中央方格内酵母菌细胞的数目,先将方格左上部置于高倍镜下并记下酵母菌细胞数目,接着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统计方格右上部、右下部和左下部的酵母菌数,直到把整个方格内全部酵母菌数量统计完为止。要确保你所观察到的是酵母菌细胞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酵母菌细胞常常粘附在一起,但可以数出任何一个分离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酵母菌出芽时的芽体也应算为独立的个体。 7、至少要数300个细胞,如果少于300就应在原方格周围的另一方格内进行计数,直到达到300为止。用细胞数除以方格数即可得到每方格内的平均数。 8、为了知道每立方厘米(cm3)体积(1ml)内的细胞数,可用计得的细胞数乘以2500。这是因为每方格的面积是2mm×2mm,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是0.1mm,所以每方格的体积就是 2mm×2mm×0.1mm=0.4mm3,而1cm3=1000mm3,因此:细胞数 1000mm32500×细胞数 为了知道试管A中的细胞总数,可将最终获得的细胞总数乘以10,因为试管A中含有10ml 培养液。 9、让同组的另一人对一个新样品做同样的工作,将结果写在记录本上并计算两次计数的平均值。把第0天观察到的种群大小填写在你的数据表中。 10、对试管B重复步骤5—9。 11、使用比浊计测定两试管的浑浊度。算出读数的平均值,并将第0天的平均值写入你的资料表和班长的表格中。当酵母菌种群增长时你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把你的预测写入记录本。 (二)第1—7天 13、多次倒转试管A使酵母菌细胞分布均匀,测定浑浊度,将第1天的平均值记在你的资料表和班长的表格中,对试管B重复同样的工作。 14、分别使用试管A和试管B中的一滴培养液重复步骤5—9的计数工作,并将第1天的结果写入你的资料表和班长的表格中。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 1.实验材料 (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三角瓶x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 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个;1ml或4ml

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微生物实验全

微生物学实验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研究所 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单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法 三.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四.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定微生物显微镜 直接计数法 五.培养基的配制及干、湿热灭菌法 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七.微生物培养特征的观察 八.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九.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十.糖发酵试验 十一. IMViC试验 十二.实验综合技能测试 目录 微生物学实验卡 注意事项:1.本实验课选用统编教材15个实验内容,学时共计36学时。 2.本卡为便于学生预习,搞好平时考核而设计,所以学生必须妥善保存,学期结束交回,以作实验平时的考核参考。 3.学生每次上课时必须随身携带本卡,试验每次结束后,老师签字后方能离开

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卡 级班20年月日 显微镜的使用 细菌的单染色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对细菌进行进行涂片 染色的技术 3.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 物镜转换器 2. 接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 彩虹光阑 7.光源 8. 镜座 9. 电源开关10. 光源滑动变阻器11. 粗调螺旋12. 微调螺旋13. 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 2.油镜的使用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加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香柏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单染色法 是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使其着色。 当在中性、弱碱性、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三、材料仪器 1.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等 2.实验材料: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四联球菌 染色剂:齐氏石碳酸复红染液 碱性美兰染液 四、内容及方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是油镜) 1.用前检查: 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 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 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 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 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 用擦镜纸沾取少量洗液(无水乙醇∶ 无水乙醚=7∶3)擦去残留的 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洗液,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 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

《数学实验》曲线绘制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曲线绘制 【实验目的】 1.了解曲线的几种表示方式。 2.学习、掌握MA 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 【实验内容】 绘制下列四种曲线: 1.以直角坐标方程y=sin x,y=cos x表示的正、余弦曲线。 2.以参数方程x=cos t,y=sin t,t∈[0,2π]表示的平面曲线(单位圆)。 3.以参数方程x=e?0.2t cosπ 2t,y=π 2 e?0.2t sin t,z=t,t∈[0,20]表示的空间曲线。 4.作出摆线的图形。 5.做出以参数方程x=e?0.25t cosπ 2t,y=e?0.25t sinπ 2 t,z=t,t∈[0,30]表示的空间曲线。 6.以极坐标方程r=a(1+cos?),a=1,?∈[0,2π]表示的心脏线。 7.绘制极坐标系下曲线 ρ=acos (b+nθ)的图形,讨论参数a、b和n对其图形的影响。8.(曲线族绘制)三次抛物线的方程为y=ax3+cx,讨论参数a和c对其图形的影响。 【实验方法与步骤】 练习1做出函数y=sin x,y=cos x的图形,并观察它们的周期性。 MATLAB代码及结果如下: >> x=0:0.01*pi:4*pi; y1=sin(x); y2=cos(x); plot(x,y1,'b',x,y2,'r'); legend('y=sin(x)','y=cos(x)','location','best'); axis([0 4*pi -1 1]) 绘制结果如下图:

y=sin x,y=cos x的图形如上图,两个函数的周期皆为2π 练习2设y=√3 2e?4t sin(4√3t+π 3 ),要求以0.01秒为间隔,求出y的151个点,绘出y及 其导数的图形。 MATLAB代码及结果如下: dt=0.01; t=0:0.01:1.5; w=4*sqrt(3); %设定频率 y=sqrt(3)/2*exp(-4*t).*sin(w*t+pi/3); Dy=diff(y)/dt; %求导 for i =1:length(t)-1 t1(i)=t(i); end subplot(2,1,1); plot(t,y); xlabel('时间t'); ylabel('y(t)'); grid subplot(2,1,2); plot(t1,Dy); xlabel('时间t'); ylabel('Dy(t)'' '); grid 绘制结果如下图:

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 1.实验材料 (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 三角瓶X 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 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 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 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个;1ml或4ml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 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G=(t2-t1)/[(1gW1—lgW2)/lg2] 式中tl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或OD。 [实验步骤] 1.准备菌种: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分别接种到装有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14-18h.另外准备大肠杆菌单菌落平板l块(37'C培养24h)。 2.接种:分别将1.5ml(1%接种量)和4-5ml(3%接种量)大肠杆菌菌液和一个大肠杆菌单菌落接人含150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把4.5ml枯草杆菌(3%接种量)接入含150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 3.测量;每培养1h取样一次.净培养(不包括取样时间)10h结束培养,测量培养液pH值。零小时也要测。 如果选用4ml比色皿取500μl培养液到2000μl蒸馏水中(稀释5倍),以蒸馏水为对照,测OD6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任选一波长),如果选用lml比色皿,可以取1000μl培养液,以蒸馏水为对照,直接测OD620 、OD600或OD420(任选一波长),当OD值大于0.6时,下一样品要稀释1倍测量. [实验结果].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了解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 (2)学习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酵母和细菌的生长曲线。 2 基本原理 生长曲线是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测定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纯菌种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已灭菌的适宜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菌的数量,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得到生长曲线。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曲线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亦不同。但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规律基本相同,生长曲线一般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测定一定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科研和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测定生长曲线时需要对生长的单细胞微生物定时取样计数,对于酵母细胞和比较大的细菌细胞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计数,亦可采用比浊法计数,但对于小的细菌细胞一般采用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培养液中菌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来代表培养液中的浊度即微生物量,然后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出生长曲线。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迅速。 血球计数板法是利用一块血球计数板来进行计数的。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中央平台比两边平台低0.1mm,上有两个被精细刻化为400个小方格的格网,面积为1mm2,加盖盖玻片后即构成0.1 mm3体积的计数室。血球计数板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1 mm2面积的网格划分为25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成16个小格,既25′16;另一种为16′25。计数时只需无菌操作将稀释到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一滴从盖玻片一侧渗入到计数室,待静置平衡后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计数,用下面公式算出菌液中细胞数。 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数/mL=5个中格内细胞数?5′25(或16)′104′菌液稀释倍数 3 实验材料 3.1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3.2 培养基豆芽汁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倍浓缩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克川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炼制)班级:化工11203 学号:201202681

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与特征,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征曲线,并确定离心泵的最佳工作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与性能以及安装方法。 4.测量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岁雷诺数R e变化的规律。 5.测量管路特性曲线。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功率N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2.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z1+++H=z2+++(1-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子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也可忽略,则有 H=(z1-z2)+=H1+H2(表值)+H3 (1-2)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 N=N电k(w) (1-3) 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0.90 2.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率,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 N e=HQ/_D_Dd__________π???_______________ 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转速改变时各参数的换算 泵的特性曲线是在定转速下的实验测定所得。但是,实际上感应电动机在转矩改变时,其转速会有变化,这样随着流量Q的变化,多个实验点的转速n将有所差异,因此在绘制特性曲线之前,须将实测数据换算为某一定转速n′(可取离心泵的额定转速2900rpm)的数据。换算关系如下: 流量(1-6) 程H’=H(1-7)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的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 曲霉的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 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的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 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 验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 释。

实验四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时间:2014年4月21日班级:食检133 学号:1201131344 姓名:袁蕊 实验四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 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细胞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通常,刻度的总长是1mm,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接目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经安放好了接目测微尺。 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 菌种:酵母菌悬液 2.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 1. 装接目测微尺: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换上专用目镜。如果没有专用的目镜,则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旋下透镜,将接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再旋上目镜透镜,将装有测微尺的目镜装回镜筒。 2. 接目测微尺的标定: 1) 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注意不可放反。 2) 标定:将低倍镜转入光路,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接目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利用移动钮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

实验二 光电比浊法测定面包酵母生长曲线

实验二光电比浊法测定面包酵母生长曲线(参照实验课本p154,实验三十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比浊法测定培养液中以单个细胞的分离形式存在的微生物浓度的方法; (2)了解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学会用光电比浊法测定面包酵母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 生长曲线是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测定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纯菌种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已灭菌的适宜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菌的数量,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得到生长曲线。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曲线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亦不同。但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规律基本相同,生长曲线一般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测定一定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科研和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在发酵液中以单个细胞的分离形式存在的微生物可以采用测定浊度方法测定菌浓。比浊法是根据培养液中菌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660nm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表示培养液中的微生物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制菌体生长曲线。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迅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面包酵母 2、培养基:YEPD液体培养基(酵母粉1%,蛋白胨2%,葡萄糖2%,pH6.0,115℃湿热灭菌20min)(注:2%为质量体积比,即2g/100ml) 3、器材:可见分光光度计、摇床 四、实验步骤 (1)将斜面保存的面包酵母菌种接种到YEPD培养液(20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中,于28℃振荡培养18-24h活化备用。 (2)将活化的酵母菌转接到新的液体培养基中(20-30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接种量5%,培养6-8小时使其处于对数生长中期,按照5%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YEPD培养基的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内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