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指导

浅议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有效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呢?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充满兴趣,才会乐于去读。而且,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换朗读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通过个别学生朗读,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尽情施展他们的才华,让

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

2、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

3、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读出自己,读出人生,让阅读成为很美好的一件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进而爱上读书。

二、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指导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畅,然后再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其中的某段,

读出感情,进而扩展至整篇课文。

这样不仅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不仅指导学生读一段话,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读通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运用体态语言--提示读

学生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指导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情感的流露除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体态语言作辅助表达。身体语言学认为:人们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现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

朗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体态语提示学生读,用目光激发学生朗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示朗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

这样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而且提示朗读技巧;不仅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四、巧用朗读评价--引导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读的反馈。从这个意义上说,检测学生读,并对读进行评价可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就对朗读的评价来看,大体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读所反馈的信息,与训练目标进行比较,得到目标差距信息,再将差距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输送给学生,并启发学生调整原有信息,逐步缩小原有信息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因此,评价时既要“惜‘墨’如金”,又力求能“指点迷津”。

五、借鉴述说--迁移读

读能促进说,说又能影响着读,因为读需要借鉴说。

1、从说读的发展来看,一个人的口语训练,说早于读。人在不会读时,已经学会了说。

2、从说读的目的来看,说是为了表情达意,人们说时既注意语意连贯--停顿合乎语言规范,又注意语气恰当--语调、速度、节奏合乎情理。小学生的读往往只注重读出文字,而不考虑每句话的意思,也不考虑如何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3、从朗读训练的要求来看,“朗读要近于口语,像说话一样。”综上所述,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吸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首先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进行心理的移情体验,然后再用假想向别人介绍的方式说出课文的内容。

通过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而且创设让学生表达情感的时机;不仅引导读,而且又训练了说,一举两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凭借教师--示范读

从情感的角度说,朗读的过程是读者通过价值认识感受作品的情感信息,从而形成自身情感信息的过程。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或有感受而自己又产生不了情感的体验,或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教师的范读要以技巧启发人,以情感感染人。学生通过听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不知不觉地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取得意想不到的双倍效果。

七、敢于超越--创造性读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摒弃以前的教学满足于学生“依葫芦画瓢”、记正确答案的做法,爱护学生的创造性热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独立地思考,大胆想、大胆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敢于超

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有所创造。

总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我们要彻底转变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以身作则,做好示范,适时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浅议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许多语文教学专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读得不充分、读得不深入、读得不忘我。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 一、兴趣先导———吸引学生读 “兴趣先导”指的是改变教材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例如讲授《从现在开始》一课,让学生们猜几个谜语,分别用了谜面猜谜、动作猜谜等,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间接渗透了动物的生活特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一举两得。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说,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迫在眉睫,这正是解决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的根本所在。 1.创设情境,投入读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文如出我口,情如出我心。”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初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

浅议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指导

浅议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有效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呢?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充满兴趣,才会乐于去读。而且,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换朗读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通过个别学生朗读,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尽情施展他们的才华,让 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 2、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 3、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读出自己,读出人生,让阅读成为很美好的一件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进而爱上读书。 二、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指导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畅,然后再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其中的某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朗读 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和 记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视频、 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发现朗读的重要性。教 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朗读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白良好的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愿意朗读。 二、讲解朗读技巧和要求 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讲解朗读的技巧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示 范朗读、讲解音、韵律、节奏等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标点的作用、句子成分等,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开展朗读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和要求后,教师可以组织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 上进行朗读练习。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朗读任务,如单人、小组、大组朗 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互相学习,形成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点评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 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 四、利用朗读提高阅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前朗读,提前预习文章,把握文章 的情感、语调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朗读来进行阅读辅导,指导学生如何顺读、停顿、重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效果。 五、注重情感表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不仅是声音的表达,更是情感的表达。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还需注重情感表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品味文章中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 融入作者的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 学生调动语音语调,使朗读更富有感染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及意义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及意义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朗读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朗读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四、朗读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五、朗读有利于锻炼胆量,增强自信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二、把握内容,诱发情感想象;三、激情范读,掌握基本技巧;四、尊重个性,进行朗读评价;五、形式多样,开展朗读活动。 标签:阅读教学;朗读;意义;指导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的重要可见一斑。 而多年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水平的测试往往只是通过笔试来体现,对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难以评估,即使有所反映也只能对停顿、重音等问题进行机械的解答,在这根指挥棒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忽视了朗读教学,学生忙着思考问题,做大量习题,实际的朗读训练大多被冲淡。而地处方言区的学生,因为讲不好普通话,不爱讲,于是羞于开口,越是不开口,就越讲不好,越讲不好,就越不愿讲,形成恶性循环,而教师也对此姑息置之。许多学生也认为,学语文就是会写字,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掌握文学常识,听老师讲解语文知识等,因此语文朗读的教与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讲解、分析,而朗读却被忽视或减少,学生读课文时,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课文已经学习结束,而学生读课文却还结结巴巴,即使要求背诵的文章也仅仅是唱书式的背下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的投入。 其实朗读无论是在语文教学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现在的许多学生存在着说话啰嗦,缺乏条理,语汇贫乏,文章空洞、干枯繁冗等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要纠正这些缺点,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最积极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朗读。道理很明显,因为好的作品的语言,都是准确、朴素、新颖而生动的,特别是能够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精品。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我们朗读时,字字入眼,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对于语言的形态、句式、语调、语速、语境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固定模式,经常朗读好的作品,作者的丰富而多彩的语言,可以与学生的口舌相习,使学生受到实际深刻的语言教育,能够使口头语言日渐规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益处。我们更可以从它的语言的运用上得到很多启发,来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自己的习作,从是否上口、是否符合语法逻辑等方面的检验中,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周瑞芳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周瑞芳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有效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知意,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从而学 会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朗读呢?朗读绝不是对课文内容“轻、重、缓、急”的 简单处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 价的能力”。因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和文本的对话,带上自己的情感品读感悟,立足于 课文情节的情感表达,以读传情非常重要。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中的朗读训练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首先走进文本,实现和文本的对话,在课下先练习如何范读,对于篇幅 较长的文章哪些句段要范读。朗读训练的设计不但要安排好在哪一环节进行,还要设计好哪些 词句段要重点指导、如何进行指导、采用那种形式的朗读较为合适,如何进行教师评价与学生 间评价,更要考虑好在朗读指导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如我在备课中设计《去年的树》一文的 朗读训练时,重点研读大树和小鸟的对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鸟和树的依依不舍,并且 设计了老师范读的环节。这样为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读出小鸟从南方回来寻找大树的焦急 和历尽千辛万苦找不到的忧伤做准备,更深刻体会到小鸟对朋友如此信守承诺,从而让学生 联系到生活中的自己,懂得友情和诚信的可贵。在教学设计中我还给学生安排了男女生对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一遍遍读中找到真善美,体验出 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二、朗读教学中,注意朗读前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品 味语言,读出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体验是进行朗读的前提。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不能单单凭借朗读技巧, 同时一定要在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新课伊始从学生的许多质疑中我就感觉到,长城对现代的孩 子来说,无论在情感还是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上。为了实现学生和文本的有效对话,首先在读课文之前,先交流了学生搜集的资料,从而创设 情境,把学生带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情境,借此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接着 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体会长城的长时,我采用了范读、指名 读等形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如“一万三千多里,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关键词,“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等重点句读出它的长,在体会它的高大坚固一段我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画结构图等形式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 表达方法。本课我重点指导朗读放在第三段上,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读中的感受 以批注形式写在书中的句子旁,找出作者的四个动作从而引出的联想;再指名带上自己的体验 读给大家听,读后让读的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然后全班评价他读 的情感如何,是否听出他表达出自己的什么感受,直到可以看到学生的朗读在教师指导下一步 步提高。为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每读一次第三自然段都让他们接着引读文章最后一段,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慨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朗读教学中,要适时适当的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