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技能,我在复习工作中,采用以下策略。

一、统筹安排,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三月底结束新课后,四月初开始总复习,复习过程中要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1、怎样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常言教无定法,同样复习也无定法,但还是有踪可寻,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适合学生特点、能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复习措施都是好方法。但是复习中还是要安排一个合理的进度,及可行的计划,让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整个复习过程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切忌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我对复习时间、内容分三个方面安排。一诊后二诊前,进行单元复习,期间每周做一次中考综合训练,同时进行实验操作强化训练迎接实验操作考试;二诊后到5月底,板块复习及相应重点题型训练;6月初到中考前,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及考试技巧训练。

二、抓好每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基础

对上、下册课本个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产生系统性、整体感。有许多学生会认为,新课学习结束,完全可以撇开课本和基础,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双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这将是中考命题不变的主线。对于“双基”的教学不仅不可削弱,还要加强,但一定要与社会、生活、科技等信息联系起来,不能孤立、机械、单纯的进行记忆性教学,否则考题加入背景材料,学生一看就懵。“双基”的教学要在充分理解内涵、外延及把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对于一些规律性知识,要让学生在所提供的资料中自己去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也理解了规律,还学会解此类题的思路。回到基础,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已

学内容引申、扩展,对每部分知识进行归纳,加强横向联系,拓展纵向思路,使学生既感觉熟悉又有点不同,达到深化和提高的目的。

第二轮板块复习和重点题型训练。是针对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在复习时要精选练习题和资料,题型要上对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探究式各有涉及,力求增加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内容上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巩固知识,训练运用知识的方法,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长分点,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终目的。控制习题数量,课内练习1-2道较灵活的典型题,课外练习不宜太多,学生完不成或照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会降低复习效率。我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因为无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题型分析时,既要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的方法,又要考虑对各种知识重新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上永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习题评讲前教师要多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讲解时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特别注意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要让学生主动与,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灵活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三轮综合训练和迎考训练。选择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进行仿真测试,认真讲评,让学生体会不认真审题及思考不全导致的懊恼。同时找出不足,查漏补缺,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的能力,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和正确率。

中考时学生的非知识性失分很严重,主要原因就是考试技巧的缺乏。在平常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渗透迎考意识,每次练习都要训练得分技巧。如选择题部分审题时应在关键词下面留下的痕迹,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非选择题部分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不能偏离核心。并按逻辑顺序分析做答,分析思考要有时间、空间顺序,不能前后矛盾,答非所问。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来的信息,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相符合,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复习的成效。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知识上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对复习安排的建议。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这些情况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哪些仍含糊不清或是存在疑问?从而调整讲解的速度或难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课后要及时收集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使学生难以接受。

4、分析定时练习的反馈信息

定时、定量、定要求的练习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详细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各主要知识点存在的问题,分析考试技巧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每阶段的复习教学得失,及时调整复习安排,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总之,复习过程中要以课标、考点为导向,基础知识为依据,能力培养为宗旨,突破重点和关键,从而取得优异的教学业绩。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逐步提高。所以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方向,学生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过好教材关 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一些偏题怪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历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总复习中的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复习时化学基础知识要“细”、“实”、“到位” ,粗糙就是“空”、不实等于“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要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的系统化,更主要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迫学生们回归教材。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再配以适当的习题加深知识的巩固。题中空白填写完后,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具有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决战中考的武器,必须磨光擦亮,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四类知识复习好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化学用语掌握,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归结到最后,要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出来,而且能规范地书写。因此,能熟练、正确、规范地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发兴趣;引导乐学;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72-01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姜堰市桥头初级中学戴玉萍 [摘要]初中化学不仅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且需要理解、归纳综合的也比较多。化学复习课,不仅有大量的琐碎知识点要学生去记,更重要的是在熟记的基础上还要去灵活运用;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 关键词: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在新课标和“五严”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教学、复习模式已经行不通,所以面对中考复习许多老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复习课真难上,尤其是而且化学复习课既不象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象习题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高。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下面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就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模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一切的根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这句话对于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化学中考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型”更注重的是“知识——能力型”,而且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在中考化学复习中,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去熟记基础知识,更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复习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模式把学生当“电脑”,自己在复习教学处于绝对的核心位置,将最大量的、既成系统的知识程式化的传输给学生,致使部分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硬盘”。这种复习教学模式不仅我们教师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最终的成效也并不是很理想。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看,中考复习的核心是初三学生,老师在这一特定过程的作用是引导、指导和辅导。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必须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考”的复习模式,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复习的主人。例如,我在任教的初三(2)班进行化学实验基

初三化学中考备考方案

初三化学中考备考方案 进入初三阶段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中考而进行,在备考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在复习中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诱导学生对化学的直接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3月底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时间约为两个月,包括第一二轮的复习。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初步制定如下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已经较熟悉。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缺乏信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问题不问,遇难题绕道,作业的抄袭现象较重,整体的学习风气不浓。所以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要分层进行教学与复习。 二、化学中考备考复习的思路与策略 1 、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标准中的考点。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 、做到全面复习。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 、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具体备考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为新课教学阶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对尖子班要有高要求。对普通班,学习上尽可能降低难度,作业、测试尽量由浅入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1至10周完成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期中考试。 第11至17周完成上册第五至七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12周开始第8节的尖子生辅导,辅导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练习题由备课组集体挑选,难度以中等为主。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李俊娥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李俊娥 发表时间:2013-07-02T14:55:40.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4月供稿作者:李俊娥 [导读]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 李俊娥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五中初中化学 摘要:化学概念不管叙述长短,其字、词、句、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消化、运用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运用、理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穿插在整个教材中几乎每节都有,虽然现在教材对化学概念进行了适当的淡化,但是化学概念仍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从关键字、词入手剖析概念 首先,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化学概念中的字和词都是很严密的,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电离时生产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全都”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硫酸氢钠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解酸的定义时,要突出“全部”二字。其次,剖析词语含义。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起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不讲情这三层意思,就显得抽象、不透彻。又如溶解度的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是在一定温度下;其二是指在100克溶剂中;其三是指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四指在上述情况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 二、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三、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实验中若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反应时看不到任何现象,学生难以感知,若事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使溶液变红色,然后再逐渐加入盐酸。直至红色刚好消失为止,现象非常鲜明。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映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总之,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化学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学生学习起化学来才会融会贯通,出神入化。也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学,才是健康科学高效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 习策略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习策略 我们从2005年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程秉持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清晰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都发生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目前,初四化学教学面临的就是总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打算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研究课标,心中有数。 每年中考不会有重复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哪些知识作为一般性常识哪些知识作为基本了解哪些知识属于应用掌握的这些问题在《课标》的第三部分说得很清楚,所以在复习前一定要细细研究,制定出复习的策略和计划。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二、制定计划,有序复习。 复习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情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章节复习;要坚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将所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5个专题,目的在于综合知识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试能力。 三、充分利用、研究、挖掘教材。 “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永远是中考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一切题目的变式、拓展、深化,其“根”在教材之中,离开教材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落点必须放在研究教材上,一是研究现行教材中的表格、图形、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和小实验,从中提炼有用信息编拟试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二是研究教材,了解一些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想、与

浅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有效策略 摘要: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一年的化学就要面临中考的激烈竞争,心理承 受的压力是很大的。要想在中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 同努力。在总复习阶段,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复习的质量,争取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复习;统筹安排;有效策略 部分学生觉得九年级化学难学,知识点又多又碎,知识点前后又不能联系 起来,不懂得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复习是提升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 力的过程,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一些策略,与大家 共勉。 一、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在复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我的复习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单元复习(从 3 月 1 日至 4 月 25 日) 在这阶段的复习应立足教材,落实好双基,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回顾课本 内容后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做到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各个板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知 识的生长点,注意知识在习题中的延伸和巩固的功能。从每年的中考题目来看,都有一些是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现的知识,如去年中考试题 26 题氯化亚铁与氢 气的反应等,但是不能拓展过大,那样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接受。 然后精选出复习资料中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先做后评,重点讲学生易错的题 目和跟中考相接近的题型。在各个板块复习完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根据 考试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二)专题复习(从 4 月 26 日至 5 月 25 日) 按照课标,按中考题型划分出:“常见气体制备”“物质鉴别、除杂和共存”“化学用语”“物质的推断”“实验探究题”等小专题进行复习,这一轮 是专题综合性复习,让学生把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借鉴一些名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冰雪融化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之前是固态水,融化之后是液态水,组成没有变,只不过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注重实验,利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研钵研碎块状胆矾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研碎块状胆矾的过程中胆矾的形状变了,但其成分没有变;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竹山中学陶爱玲 【摘要】 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实质是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以此为训,努力探求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期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经常感叹化学“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而许多教师则感叹,为什么我讲得越来越多,而学生掌

握的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呢?……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我们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表现就是“满堂灌”、“填鸭式”,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不仅要“授之与鱼”,而且更要“授之与渔”。也就是要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与教学优势 1.思维导图简介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顾太明: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初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邀兼职教师,学大全国十佳教师。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浅谈初中化学用图示的好处

浅谈初中化学用图示的好处 发表时间:2012-11-28T09:01:27.68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11期供稿作者:花甜 [导读] 化学基本概念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各个概念是形成化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单体 花甜河北省灵寿县寨头中学 化学基本概念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各个概念是形成化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单体,各个概念单体经过一定的组织化就构成了中学化学学习内容的基本结构,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既是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要求的改变,我们普遍感觉到化学概念复习很吃力,而且掌握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九年级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但是新课改前的化学人教版,还是现在新课改后的化学人教版以及其它版本,论述元素概念、元素符号、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时,都遇到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力不足、容易懈怠、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含糊,也容易混淆,造成学生生搬硬套,影响学生以后对化学的学习。经教学实践发现,适当运用图示教学法,对于这一难题的解决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元素概念的理解 由上图可直观得出,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硫酸分子由硫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氧化汞分子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由于上述不同分子里的氧原子都有8个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在化学上把核电荷数为8的一类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可见元素是对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并且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二、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上图是装有氧气的集气瓶,由图示可直观得出: 1.元素符号“O” 表示的意义:宏观方面:表示氧元素;微观方面:表示1个氧原子。 2.化学式“O2” 表示的意义:宏观方面:表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微观方面:表示1个氧分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三、元素符号、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常见情况用图示法进行分类、对比、推理和归纳如下: ⑴正前方的数字:只有微观意义,即某种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共有三种类型: ①元素符号正前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3Hg表示3个汞原子,用图示可表示如下: ②离子符号正前方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例:4Mg2+表示4个镁离子。 ③化学式正前方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例: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用图示可表示如下: ⑵化学式中右下方的数字:表示该物质分子中的某元素的原子个数。例:H2O2中的“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如上图所示。) ⑶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例:中的“-2”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中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⑷离子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例: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个3单位的正电荷。CO32-中的“2”表示1个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综上所述,用图示法一表示出元素概念、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它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时,使学生容易理解,又不容易遗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在中考中,试验设计与实验探究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探究性试题一般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试题展开研究。试题通常按问题情景、知识视野和探究过程构建。此类试题往往具有三个特征:开放性(体现在探究主题视角的多样性、探究过程或研究手段的多样性以及研究结果表述的多样性)、过程性(探究过程强调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对课题实行猜想与假设、研究与论证、评价与应用等)和综合性(综合使用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解决探究的问题)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命题热点主要有: 1、利用给出的一些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连接仪器、叙述现象、说明理由,或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和化学反应。 2 、给出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或补全部分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实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药品、仪器(或使用指定的仪器)完成次指定的实验操作。 4、利用限定的仪器装置、药品,融气体制备、除杂、收集、检验等设计操作程序、仪器连接、定量计算于一体。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水平。 5、针对题目所给出的小题目,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针对题目所

给的情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对该问题或猜想实行探究;对题目所给的探究方案或猜想实行改进或评价;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探究的结论推广与应用。 解答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 明确目的原理,即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选择仪器药品,即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步骤,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记录现象数据,即全面而准确地及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即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度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准确结论。 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是: 分析题给信息,即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的明确的信息,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提出合理假设,即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尽可能多的有一定依据的合理的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记在假设和猜想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知识与技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指定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证据、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技能,我在复习工作中,采用以下策略。 一、统筹安排,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三月底结束新课后,四月初开始总复习,复习过程中要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1、怎样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常言教无定法,同样复习也无定法,但还是有踪可寻,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适合学生特点、能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复习措施都是好方法。但是复习中还是要安排一个合理的进度,及可行的计划,让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整个复习过程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切忌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我对复习时间、内容分三个方面安排。一诊后二诊前,进行单元复习,期间每周做一次中考综合训练,同时进行实验操作强化训练迎接实验操作考试;二诊后到5月底,板块复习及相应重点题型训练;6月初到中考前,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及考试技巧训练。 二、抓好每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基础 对上、下册课本个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产生系统性、整体感。有许多学生会认为,新课学习结束,完全可以撇开课本和基础,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双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这将是中考命题不变的主线。对于“双基”的教学不仅不可削弱,还要加强,但一定要与社会、生活、科技等信息联系起来,不能孤立、机械、单纯的进行记忆性教学,否则考题加入背景材料,学生一看就懵。“双基”的教学要在充分理解内涵、外延及把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对于一些规律性知识,要让学生在所提供的资料中自己去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也理解了规律,还学会解此类题的思路。回到基础,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已

浅谈初中化学三大难点的突破

浅谈初中化学三大难点的突破 浅谈初中化学三大难点的突破在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中,“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溶液相关知识”、“酸碱盐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这三大知识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这三大知识点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分化。因此,找出学生分化的原因,避免学生出现分化,对初中化学三大难点进行突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对三大难点进行突破呢?本文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大家进行探讨。 1.分散难点,抓住关键,防止学生在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上出现分化。 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化学第一次分化是出现在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教材中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安排过度集中造成的。初中化学大多数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集中在了前五章。此外,学生还要记住27种元素符号及其含义;学会书写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搞清楚化学式的含义,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了解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和化合价,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学习空气和水等等。这么多的内容差不多在前半年期中考试时都能涉及到,远远超过了初三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分化的现象实难避免。 为了不叫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上出现分化,让他们对化学用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在教学中应该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分组记忆、经常运用、理清含义、重视计算。具体来说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从序言课开始起步,让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用到的具体物质,结合课后习题中出现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名称,有意识地记忆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反复练习,经常检测,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这样,当课程进行到第二章第三节之前,同学们基本上就可以记住碳硫磷铁镁铝铜氢等等元素符号,记住氧化汞、氯酸钾、高锰酸钾、甲烷、酒精等等物质的化学式和十几个化学方程式。 二是从学生开始学习元素符号时,就明确坚决地要求他们书写规范,分组记忆。如第一组: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钡);第二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学生学会了第一组后,引导他们学习第二组,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化合价,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很大帮助。该法比背元素符号顺口溜更有实际意义。 三是高度重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重视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重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教学中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除了讲清他们的宏观和微观含义,讲清计算题的本质,对知识结构进行构建和重组以外,多搞一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方面的大比武等等刺激性竞赛,力争人人过五关斩六将,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和个人,对他们大肆表扬,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因为初中化学是以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为重要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编排,所以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必须抓住前五章的实验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两大关键部分的教学。具体来说做到以下几点: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转变 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学科也在迅速地发展。在新形式下要求人们能创造性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和制造新材料。这就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逐步独立地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一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培养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也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的时期,化学教师要从初三刚开始,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做好实验培养兴趣 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1]。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又特别喜欢实验。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催化剂的定义时,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抽三名学生到讲台上同时分别加热KClO3,加热MnO2,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演示实验。教师可通过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些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催化剂的性质与作用,从而引出催化剂的定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doc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做法 宝鸡市店子街中学梁怀军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来参加中考研讨会是来向大家学习的。下面就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我们在总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及思考,向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在三月底结束新课后,四月份开始进行总复习,而初中化学教学在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后,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是:怎样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优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 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说教无定法,同样,复习有法,但也无定法,贵在得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个 前提,复习中一定要安排一个合理的复习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让老师和学生人人心中有数,使整个复习过程井然有序,切忌前松后紧,虎头蛇 尾,或像踩西瓜皮那样踩到哪里滑到哪里。 我们学校复习时间与内容的安排是这样的: 二、抓好每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在进入总复习之前,我们必须研究课标,从理论上来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是执行教育方针的学科准则,是培养学生相关习惯和潜能的基本要求,学科教 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该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 从中考情况而言,我省《化学中考说明》是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制订出来的,只 是中考说明比课程标准在有些方面更加具体化,而《化学中考说明》又是中考化学命题

的具体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的体现,即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学校要求老师认真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与课本之间“纲”与“本”的关系。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和浪费时间,有利于学生分清概念层次、把握复习重点和确定复习范围。复习中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 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⑤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际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因此,在总复习中既不要随意降低要求,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把握好“度”。 复习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复习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备课组发挥集体的智慧作了一些探索。 第一轮复习时首先要围绕课本,对上、下册课本的各个单元进行梳理。我们有许多学生会认为,新课学完了,完全可以与课本说再见了。其实,复习时,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运用课本是我们老师的又一项重要的任务。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造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切不可抛开书本,用复习资料代替书本复习。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 化和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考试说明》要求,我们学校的初三化学 老师以“复习学案”的形式进行复习。上、下两册课本总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复习学案主要包括: [知识要点]……将每个单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