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一、基础知识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所导致的疾病,简称人禽流感。

(二)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种,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所有的禽流感病毒皆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三)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尤其是水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

2、传播途径

人传染人的可能性较小,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两种:

(1)呼吸道传播

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3、易感人群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然而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4、潜伏期

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5、传染期

病人在潜伏期末至症状消失前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四)临床特征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五)临床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生化检查

出现酶学指标异常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3、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六)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给予鼻导管吸氧,。对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止咳祛痰等,有肝肾功能损伤者采用相应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保护消化道粘膜,避免消化道出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给予适当抗凝治疗。

2、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达菲)是抗病毒治疗的推荐首选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胸腺肽、干扰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等。

(3)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3、氧疗和呼吸支持

对重症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管或面罩吸氧、无创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包括辩证治疗和中成药应用。

(七)预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预后较差,病死率超过60%。

二、人禽流感病例的监测及报告

目前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现主要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来实现的;同时此监测也应用于SARS病例的排查。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1、临床问诊与检查

临床医生在接诊呼吸道就诊病例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外周血白细胞、胸片检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应主动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

(1)聚集性发病的现象

(2)特殊职业暴露情况

(3)动物和禽类接触史

(4)旅行史

特殊关注对象包括:

(1)传染性、聚集性或特殊职业暴露;

(2)重症、抗生素疗效不好;

(3)具有全身症状重而肺炎症状或体征轻等非典型肺炎表现者

(4)肺炎进展很快,既往体健的人突然得了重症肺炎等。

2、病例的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1)临床医生怀疑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内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保留病例会诊记录

(2)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会诊后不能排除人禽流感或SARS,则立即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网络直报,并报告区县卫生局和区县CDC;一级医院会诊后不能排除人禽流感或SARS,应立即报告区县卫生局和区县CDC,由区县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会诊,若仍不能排除,由区县CDC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网络直报。

(3)区县卫生局和区县CDC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级

专家组会诊,并报告市卫生局和市CDC。区县CDC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进行采样(二级以上医院由本院采样,二级以下医院由区县CDC负责采样),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人禽流感和SARS的病例,订正报告卡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4)区县专家组不能明确排除人禽流感或SARS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会诊。

(5)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人禽流感、SARS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须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卫生部负责诊断“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和“首例、散发、感染来源不明SARS病例”。

(6)经市级专家组会诊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明确排除人禽流感和SARS,应立即将市级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卡。

(7)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管理

(1)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2)一级以下(含一级)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人转至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4、感染控制原则

(1)病区内空气定向流动

(2)设立缓冲间

(3)病人的诊疗、护理和生活活动在病室内完成

(4)限制人员出入,进行出入人员登记

(5)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

(一)标本的采集

1、采集要求

(1)区县CDC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密切配合进行采样,二级以上医院由本院负责采样,二级以下医院由区县CDC负责采样。

(2)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后,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3)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2、标本种类

(1)采集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其中以下呼吸道标本最为重要。

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深咳痰液。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

2)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3)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采集量要求5ml,以空腹血为佳。(2)如病人死亡,应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肺、气管组织等标本。没有条件进行尸体解剖的,可采集呼吸道灌洗液或经皮穿刺采集肺组织标本。

(二)标本的保存及运送

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三)标本的检测

1、病毒核酸检测:通过RT-PCR或实时荧光PCR进行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和H5亚型基因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质蛋白(M1)和H5亚型抗原检测。

3、病毒分离及鉴定:通过SPF鸡胚和MDCK细胞分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微量中和试验、RT-PCR或实时荧光PCR、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H5亚型病毒鉴定。

4、血清学检测: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微量中和试验、单扩溶血试验等进行H5

亚型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人禽流感病例报告

对于明确诊断为人禽流感的病例,需在2小时内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并在报告后2小时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同时启动人禽流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开展疫情调查处置。

五、流行病学调查

(一)背景资料收集

1、疫情发生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的收集

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气象资料、农林业、人口资料、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其它相关资料,如特殊风俗及生活习惯等。

2、疫情发生地动物养殖及禽流感疫情情况

了解当地禽类养殖业情况(种类、饲养方式、饲养规模、禽流感疫苗免疫接种等)、禽类喂养和处理操作的习惯、历史上的禽流感疫情、当年的动物禽流感疫情、动物尤其是禽类异常死亡情况、候鸟迁徙情况及禽流感监测情况等。

3、疫情发生地禽类交易情况

调查当地农贸市场尤其是活禽交易情况。对市场内的活禽及禽类制品经营者进行调查、登记,了解货物来源、加工及交易方式、现场屠宰、防护情况、近期是否有异常表现等情况。

(二)病例一般情况

1、病例基本信息

病例性别,年龄,家庭地址、职业,联系方式、既往病史、疫苗接种、购物习惯,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等。

2、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

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环境、居住地及周围环境中家禽及家畜饲养和交易情况、病死家禽及家畜情况。

(三)发病就诊过程

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家属和病例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等情况。具体包括:

1、时间:发病时间,首次及各次就诊时间,入院时间

2、症状和体征:

(1)入院前症状和体征:发病时和最初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

(2)入院时症状和体征

(3)住院过程中症状和体征

3、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

(1)胸部X光片和CT检查

(2)生化检查

4、并发症

5、治疗信息

(1)抗病毒治疗

(2)其他治疗(例如吸氧、气管插管、抗生素、激素等)

6、病例转归:好转、痊愈、死亡。

(四)感染来源调查

通过询问病例、家庭成员、同事同学或医务人员,了解病例发病前的暴露史,明确首次和末次暴露时间。

1、病例发病前2周内禽类、其它动物及污染环境暴露史

(1)禽类/动物暴露的方式

家中或相邻的地区是否有病死禽、有无猫、狗、猪或者其他动物发病或死亡

是否接触过禽类或其它动物,例如饲养、贩卖、煺毛、屠宰、宰杀、分割、烹饪、食用、清洁笼舍、共同生活、处理/使用粪便并将其作为

肥料、玩耍或其他方式,尤其是病死禽;接触时的防护情况。

(2)污染环境

房子和周围的环境,查找家禽的迹象(例如羽毛、鸟粪、笼子、家禽骨骼/尸体)

注意是否家禽和其他动物能够进入房子,能接触家庭用水和食物存储的地方。

暴露于禽类或其它动物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肥料或污水)、在家禽和野禽活动的池塘/河渠内洗澡等。

(3)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职业暴露

例如是否为宰杀者、农场工人、工厂工人,贩卖家禽、兽医、挑选屠宰的动物或家禽者

(4)生食或者食入半生不熟的动物产品

例如肉、蛋、血、肝脏

2、病例发病前2周内活禽市场暴露史

了解活禽摊点数量及分布情况、禽类检疫情况、禽类来源、日交易量、日常卫生、消毒情况、宰杀方式,售禽种类、废弃物处理、禽类发病死亡情况等。活禽市场停留时间、行走路线、接触方式等。

3、病例发病前2周内与人禽流感病例或不明原因呼吸道发热病例暴露史

具体了解接触时间、接触方式、接触频率、接触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4、病例发病前2周内的旅行史,是否去过禽流感疫区或其他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

5、病例发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过含有禽流感病毒的人禽流感病例或动物相关标本,或其他潜在的实验室感染性材料。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时科学地判定人禽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并发现可能的人传染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如下:

1、在人禽流感病例出现症状后至隔离治疗前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护理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

2、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对可能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采样、处理标本、检测等实验室操作或者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工作人员。

3、曾暴露于人禽流感病例接触过的禽类及环境等可疑感染来源的人员,如活禽市场贩卖、宰杀人员,其他购买或食用人员等。

4、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六、疫情防控措施

(一)对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隔离治疗

对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病例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二)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

1、医学观察原则

(1)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由区县卫生局组织实施。

(2)根据密切接触者数量、接触程度等可采取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的措施。

(3)观察期限暂定为7天(自末次暴露计算起)。

(4)医学观察开始前,根据确定的观察期限判断实际观察时间。

2、处理措施

(1)医学观察开始前,由区县卫生局指定的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专业卫生人员必须通过口头或以告知书的方式,告知被观察对象以下内容:

①人禽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

②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联系人、联系方式,以便出现相关症状后进行报告。

(2)开展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

(3)医学观察期间,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的专业卫生人员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试2次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也可由患者自行测量体温,专业人员每天两次通过电话询问情况),并做好个案登记和上报。

(4)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时,将其送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诊治,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5) 采集密切接触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分别为末次暴露后7天内和3-4周内,检测禽流感病毒抗体,判断是否有人传染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并根据其具体接触方式、频度、时间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6)对于输入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

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

(7)若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原地,将密切接触者信息横转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

(三)开展消毒并加强个人防护

1、对发生人禽流感的疫点、疫区进行现场消毒,消毒重点应包括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等。

2、医院应同时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要求对人禽流感病例诊疗过程中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3、对人禽流感病例的可疑感染来源进行消毒。

4、接触人禽流感病例的所有人员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应包括隔离服、医用防护口罩、帽子、医用手套或橡胶手套、护目镜、鞋套、必要时使用面罩;进行有创操作或尸体解剖的人员,在以上防护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正压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四)加强常规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

(五)在人禽流感病例影响的区县开展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区县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登记,并报告区县CDC,区县CDC对报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区县CDC需进行入户搜索、排查居民中是否有流感样病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监测始于疫情发现之日,止于病例的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结束之日。(六)加强联防联控

在启动人禽流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期间,加强与农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密切关注的禽类疫情情况。

(七)加强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人禽流感防治能力和鉴别能力,做到人禽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八)开展风险沟通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增强公众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做好公众的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引起公

众恐慌。

七、健康教育知识

(一)普通人群尽可能减少与禽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不必要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二)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禽类或野生动物者,工作期间应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尤其是在接触病死禽时;与禽类或野生动物接触后应注意洗手或洗澡。(三)禽类养殖人员应按照农业部门的有关要求对禽类进行免疫接种。

(四)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未熟的禽肉及蛋类,坚决不食用病死禽。

(五)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1 调查目的 1.1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发现和追踪病、死禽类及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3 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2 组织与准备 2.1 启动条件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发生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 (2)发现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 (4)发现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或需要开展调查的相关情况。 2.2 组织及实施 2.2.1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

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2.2.2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前往疫区指导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 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有关领导、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它相关人员等。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背景资料收集 3.1.1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的收集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等方法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如地理位置、流域、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湖泊、河流、交通状况等)、气象资料(如年均气温、年均月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月降雨量、年均湿度、当年月均气温及月均降雨量及月均湿度等)、农林业(土地使用、农业种植、养殖业、野生动物、候鸟迁徙情况等)、人口资料(最新的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流动人口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产值、医院数量及床位数、学校数量等)、其它相关资料如特殊风俗及生活习惯等。 3.1.2历史及横断面相关资料调查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疫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3年冬、2004年春在泰国、越南、日本、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2004年,我国16个省份的40多个疫点,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扑灭。但禽流感传染源的威胁依然存在,今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突然发生的可能,以冬春季节多发,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症状: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病鸡可见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变:头、颈及胸部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消化道病变明显,喉头、腺胃粘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粘膜、泄殖腔充血、出血;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出血斑;胰腺表面有针头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 二、认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染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可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因此,我国把该疫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2、野生禽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野生水禽,他们都是禽流感病毒的正常带毒者,要彻底地消灭这些带毒者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野生禽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对家禽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野鸟迁移是造成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可能与野鸟迁移有密切关系。 3、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血清型众多且变异频繁。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属H5N1亚型。 4、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传染给人类,使人发病甚至死亡,证明禽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的防制工作 1、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使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对其都有深刻的认识,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家喻户晓,使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成为大家自觉行动,上上下下齐心合力把预防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属首次发生,许多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型养禽场和养禽户,还比较重视。但农村散养家禽户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不防疫,又不消毒,总认为既是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从不考虑社会经济意义,也不考虑公共卫生意义,这样的散养户还很多。在禽流感防制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因此,必须搞好科普宣传,使大家都认识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禽场(户)。养禽场要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员密集的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彻底清扫冲洗,定期消毒),限制饲养人员流动,禁止车辆、杂物进入饲养场等,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养禽场的一切渠道,确保家禽安全。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防止多种家禽混养。 3、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检验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搞好进出口检疫工作,尤其是禽类及产品、观赏鸟、生物制品、各种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要加强,严格各项入境检验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同时要及时掌握世界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清况,禁止从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各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家禽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尤其是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进行重点检疫和监督检查,必须尽快健全农村兽医防疫检疫机构。确保机构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除了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外,搞好高致病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渠县渠北乡第二中心学校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H5N6和H7N9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主要症状 1.流感样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咳嗽、喉咙痛、肌肉痛、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2.眼部感染:结膜炎; 3.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或死亡。 (二)感染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所以有以下感染途径: 1.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活鸟或死鸟) 2.密切接触染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3.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 (三)高危人群 1.与活禽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士,如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或加工业者。 2.老人、儿童及长期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四)家禽处理 1.食用和购买正规屠宰厂家的产品,切勿食用病死的鸡、鸭、鹅等禽类; 2.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死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3.应彻底煮熟禽类及其蛋类,如家禽在烹煮后仍有粉红色肉汁流出,或骨髓仍呈鲜红色,应重新烹煮至完全熟透。 (五)个人卫生 1.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处理食物前、进食前或触摸口、鼻、眼睛前,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手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把用过的纸巾弃置到有盖垃圾桶,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3.倘若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症,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与其密切接触者,均应戴上口罩; 4.如出现流感样病症,应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增强个人抵抗力,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舒缓精神压力。 (六)环境卫生 如家中疑似有禽流感病毒存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每星期必须彻底清洁家居一次,可使用1:99稀释家用漂白水来清洁家居。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一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常用消毒液都非常敏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全院各科室: 为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根据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特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请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一、基本要求 1、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按要求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做好疑似病人的就诊工作,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3、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措施 1、在门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处,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疑似患者及陪同者应佩戴外科口罩。 2、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留观室内进行。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 (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4、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3、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着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2.0% [1]。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6.7%[1]。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A(H5N1)流

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HAo经裂解后,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另一种呈蘑菇样,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称为神经氨酸酶(NA 或N)。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除此以外,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 RNPs)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目前有两类,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但在我国上市的只有奥司他韦。目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当高,几乎100%耐药,而目前对我国已经分离的人禽流感病毒H5N1

人感染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N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的: 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 (一)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3、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4、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5、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6、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禽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卫生部负责全国人禽流感疫情防控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制订人禽流感应急处置的政策、技术规范和专项预案,指导各地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卫生系统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建国家级专家组为各省(区、市)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省级师资,组 织专家组对各省(区、市)的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诊断,组织开展对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负责流感大流行及特别重大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控制的组织协调及社会动员,拟定国家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2)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地(市)县做好人 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人禽流感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省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诊断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对重大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拟定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知识培训。 (3)各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方案的制订, 组织、评估和督导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全国疫情资料的汇总分析、反馈及上报,开展技术 培训,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及各级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收集、鉴定各省(区、市)送检的人禽流感病毒标本,开展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及对省级检测结果的复核工

养殖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6264824.html, 养殖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 作者:王贵全贾文星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3期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养殖业的影响十分严重,不仅会导致大范围疫病的暴发,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能够传染给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预防此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广大养殖场(户)能更好地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笔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方案。 关键词:养殖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3-0031-01 近年来,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但局部零星暴发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毒株变化引起。2016年,农业部印发了2016~2020年《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该计划明确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目标,技术路线和防治措施等综合防控方案,为我们有效防控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技术保障。 1病毒特性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为禽流感,也叫真性鸡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禽类之间 传播的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3个类型。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最严重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被感染的鸡群通常会全部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该 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对家禽业有很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该病还能够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持续威胁人类健康,并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该病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并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 截至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为H5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如H5N1、 H5N2、H5N6、H5N8、H7N1等。每种毒株都会导致很高的发病率。 当前对禽类危害较大的低致病性禽流感是H9N2,在养殖场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年一直较高,需要加强防控。当前人感染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对禽类为低致病力,但禽类可携带病毒传染人类,所以也要加强对禽类H7N9的防控,重点开展监测和剔除工作。 2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类型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当前,正值雏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易发、高发季节。从国际疫情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在野禽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国内情况看,尽管去年全年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但禽流感等多种亚型病毒并存,原流行毒株容易发生新的变异。特别是目前,进入后年迁徙的时期,病毒随后年迁徙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大,春节后家禽开始大批补栏,育雏市场活跃,贩运频繁,疫病防治的漏洞增多,去年秋防免疫的家禽逐步超过免疫有效保护期,非常容易感染。因此,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严格执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抓免疫促效果,提升家禽免疫保护水平;抓检测促预警,提升家禽疫病风险控制水平;抓监督促检疫,提升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管理促防疫,提升养殖人员防疫灭病能力;抓应急促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广大养殖场户要严格科学执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关知识,积极科学防控,杜绝疫病发生。 1.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和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多变时更易发病,近期是高风险期。病死禽和其粪便、被污染的饮水、饲料、衣物、蛋托(箱)、运输工具等都是很危险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拉淘汰鸡的车辆,如果不严格消毒,到处乱窜,会给鸡场招致致命的打击。本病易与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更大的死亡损失。 2.症状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在发病初期,大群精神正常,产蛋鸡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无明显变化。随后出现鸡只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然后向周边扩散,“同窝(笼)”蔓延最快。病鸡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教脚鳞出血;少数鸡出现点头、扭颈等神经症状。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非免疫鸡群,7~10天死亡率可达90%~100%. 免疫过的鸡群,在疫苗保护期内,由于饲养环境严重污染或部分鸡免疫应答低下,引起发病,呈散发性非典型症状。发病后大群采食量、精神、产蛋率及蛋壳颜色无明显变化。鸡只变现一定数量的死亡,但死亡的鸡则表现出典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发病早期,紧急接种10天以后,鸡群可停止死亡。超出免疫保护期的鸡群,发病程度好于无免疫史的鸡群,但比保护期内散发鸡群严重。 3.病理变化 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腺胃粘液增多,刮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产蛋鸡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乱跑充血、出血、萎缩、破裂、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胰脏沿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和暗红色区域。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4.防治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必须措施,再无捷径可言,更不能有侥幸心理。要从鸡场设计布局、建筑工艺、隔离饲养、消毒净化、检疫诊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试卷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禽流感传染源是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密切接触。 2、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 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体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染病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传染病。 4、H7N9禽流感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 离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5、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选择题: 1.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A C D ) A.标准预防原则。 B.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C.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D.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措施:(A D ) A.及时进行隔离。 B.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C.陪伴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D.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道卫生及手卫生。 3.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D )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B C) A.发热(腋下体温≥38℃)。 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

人感染HN禽流感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 N禽流感试题及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考试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 . 此次报道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 A 、 H5N1 B 、 H7N9 C 、 H1N1 D 、腺病毒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网络报告时限 ( ) A 、 2小时内 B 、 6小时内 C 、 12小时内 D 、 24小时内 3、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规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数每周不低于( ) A 、 5份 B 、 10份 C 、 15份 D 、 20份 4、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 D )小时内,立即对呼吸道标本开展甲、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的检测。 A 、 2 B 、 6 C 、 12 D 、 24 5、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型流感病毒。 A 、 A B 、 B C 、 C D 、 D 6、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该在()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A 、 1 B 、 2 C 、 12 D 、 24 7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网络报告时限( ) A 、 2小时内 B 、 6小时内 C 、 12小时内 D 、 24小时内 8、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9、关于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B. 现有确诊病例见于任何年龄。 C.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D.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B. 监测定义的病例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 C.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1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D.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60分)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病例定义是( ) A 、发热(腋下体温≥38℃) B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 、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材料【可编辑版】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材料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材料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材料继201X年3月2日下午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结束后,XX县县委、县府于3月6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XX县林业局认真对待,积极布置,按XX县府办发16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林业局党委领导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有效、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使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到: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稳步运行在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林业局立即成立了以X局长为组长的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禽流感疫情防控预案、疫情监测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全面开展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对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防控工作体系。局党委召开防控专题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 2、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扎实推进局党委确定了各部门人员具体任务和责任,突出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指挥,严格程序,提高效率,做到政令畅通。我们制发了《XX县林业局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确立报告制度、督查制度、举报制度,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增强了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可操作性。实行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林场,各科室包联系乡

镇,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靠前指挥,安排部署,保证了禽流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建立了局领导、科室、直属单位各级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报告,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热线咨询电话和专职预报员,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确保了信息渠道畅通,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促进了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稳步推进。二是组织到位措施得当 1、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宣传教育是防控禽流感的重要措施,以禽流感防控知识、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常识等为内容,开展了逐层分级覆盖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防控禽流感舆论氛围。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大密度、广覆盖的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人民群众认识禽流感,了解禽流感,增强防控意识。组织防控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引导林业职工、林区群众相信科学,从而稳定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形成人人参与、个个预防、干群一心防控禽流感的良好氛围。为了防止遗漏,我们进行反复宣传。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使广大职工和林区群众防控禽流感的意识全面形成。 2、注重防控细节,减少禽流感发生的机率XX县XXXX相邻,与XXX相接,防控面积宽、任务大,林业局党委按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迅速召开机关干部参加防控禽流感会议,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迅速行动,对全县林区进行全面摸底,认真分析,努力减少家禽与候鸟、野禽的接触,降低疫情风险;对林场及林区农户的养禽场地、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在林区发现死禽病鸟要按照“早、

人禽流感临床表现

人禽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症状期: H7N7—结膜炎 H9N2—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H5N1—常为重症感染。 H5N1: 早期:流感样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卡他症状少,消化道症状少。进展期:病情发展迅速,5天左右出现重症肺炎临床表现,迅速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肝、肾、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病例多继发多种细菌、真菌感染。 体征: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可闻湿罗音;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1997年香港18例人禽流感患者临床特征 ?轻症组重症组 例数7 11 WBC 11.2±5.0 3.9 ±1.9 Lym 0 11 肺炎0 11 死亡0 6 <13岁10例,9例有明确家禽和/或鸟类等接触史,16例分离出H5N1,2例抗体4倍升高。 越南人禽流感的临床情况 潜伏期:从接触禽类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天(2-4)。 临床特点: 高热及流感样症状(100%),可伴寒战,体温多可达40oC; 呼吸系统:干咳、胸痛和呼吸困难等,很快出现呼吸衰竭,但肺部体征轻; 心血管;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很快进入休克状态; 神经系统:头痛、烦躁、嗜睡及意识障碍; 其他:部分表现有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无咽痛、关节痛、流涕及皮疹。 <15岁9例,所有病例均有疫禽接触史。 泰国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 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100% 咽喉疼痛71% 肌肉酸痛53% 卡他症状53% 腹泻41% 呕吐24% 腹痛24% 我国大陆人禽流感的临床特征 8例患者(湖南2例、安徽2例、辽宁、广西、江西、福建各1例)的临床特征:

禽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禽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禽流感的易感动物有哪些?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等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 2 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也较容易感染。 3 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 传播。 4 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 5 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二禽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人类?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 1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2 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3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杀死,如果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所以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4 买活鸡回家时,如果是健康活鸡基本是安全的,但如果是病鸡就有危险。 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但它们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

含病毒的粪便。另外,鸡的翅膀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所以,鸡翅膀扑打时可能会造成病毒释放。 三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吗? 1 目前只发现经家禽传染给人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案例。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还没有证据证明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2 不过,从理论上说,如果病毒变种,就可能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春季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 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 1 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 2 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 洗净双手。 3 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 5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人感染N禽流感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考试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此次报道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 A、H5N1 B、H7N9 C、H1N1 D、腺病毒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网络报告时限(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3、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规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数每周不低于() A、5份 B、10份 C、15份 D、20份 4、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D)小时内,立即对呼吸道标本开展甲、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的检测。 A、2 B、6 C、12 D、24 5、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型流感病毒。 A、A B、B C、C D、D 6、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该在()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A、1 B、2 C、12 D、24 7.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网络报告时限()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8、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9、关于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B.现有确诊病例见于任何年龄。 C.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D.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B.监测定义的病例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 C.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1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D.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60分)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病例定义是() A、发热(腋下体温≥38℃) 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垂直传播 E、直接接触 3、以下关于H7N9实验室检查正确的说法是() A、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增加

江苏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江苏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我省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控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规定,本着“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省及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药品监督、工商、财政、宣传、公安、教育等各有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依法开展各项预防控制工作。 (一)组织机构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3、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4、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5、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省卫生厅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我省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市、县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人禽流感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省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诊断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对重大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拟定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知识培训。 (2)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订本省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和预测本省疫情,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指导、督导省内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负责本省人禽流感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并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市人禽流感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指导、督导市、县级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