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够,使受教育者存在知识漏洞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教育体系有待发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教育,接受教育,帮助自己完成一个合格的人生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标签:栏目]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1、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2、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3、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4、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灾难的教育。——英狄斯雷利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7、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8、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 9、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10、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11、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爱比克泰德 12、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柏拉图 13、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 14、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埃默森 15、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人才会变得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蔡元培说过:“良好的社会需要良好的个人。良好的个人需要教育。”这边说命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他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但不论哪一种教育,都会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分繁杂的社会,所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作用,有负面的作用。而教育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筛选、过滤和调控的作用,以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障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所以说,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使人们能明辨善与恶,对与错,朝着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教育,但其中较普遍的也是较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的和系统的。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父爱母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爱母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父爱和母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其实这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父爱和母爱的两种形式。父亲的爱更多的是无言的,而母亲的爱是唠叨的,对孩子成长的各个细节都一一到位却又区别于父爱的深沉。 原来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很好的诠释了父爱的深沉和母爱的宽广。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在父爱和母爱综合的培育下成长,在通过其他一些渠道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性格。 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父爱更多的是无言的。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到现在西方化的感染下还是很少有父亲会很流于口头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但是母爱却不一样,如果是同样的话是对母亲说的,她会给与同样的回应。这就是日常语言中父爱母爱的区别,只是同样的是父亲大多没有给与相应的,心里的感觉和母亲是一样的甜蜜的。 父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支持,很多的父亲给孩子的印象都是严厉的,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说过一次两次的问题不会具有耐心再去多说几次。这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男人是家里顶梁柱的思想,他们接受的和传承的都是这种思想,也在践行着这种思想。所以,沉重的负担和各种压力让他们对孩子的爱,表现的自己是一个坚强、勇敢、有担当的人,你应该向我学习。父亲,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柔弱的那一面。而他的爱,变现的也是

刚性的。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爱和母爱的表现形式调转过来的话,拿给人的感觉和对孩子的影响,在中国应该是畸形的。 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不论是从人类还是动物界。对于母亲来说,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源于骨子里的本能。母亲总希望子女是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她们会竭尽所能的给与孩子最好的,最全面的爱。从衣食住行到行走坐立,能不能吃饱、冷不冷.......各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是重严厉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来说,母爱对于大部分男孩子的性格影响低于父爱。 虽然两种爱的特点不一样,在家庭教育中。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论是缺少父爱还是母爱都是不行的。只有父爱和母爱同时影响才能塑造出孩子完整的人格。同时,从几年的教育情况来分析,不论是缺少父爱还是母爱,孩子性格总是有所缺陷的。并且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人的性格也敏感。 所以,对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来说。家庭教育中母爱和父爱会达成孩子所能接受的一种平衡,这也是孩子所能适应的一种能力。 孩子的成长中只要却是父母双方的一种爱,他们的性格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要么缺乏安全感、自卑、暴躁,也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多疑,敏感等问题。 所以,对以一个家庭来说,在孩子性格塑造的阶段,不管父母有多忙,他们的爱总是随时陪伴着孩子。否则所造成的危害将是不可弥补的。

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

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

浅谈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8-03-21T09:27:46.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作者:韩德宝 [导读]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中心小学266000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热情关注,而不是冷眼相看。那么我们教育者怎样才能完善自己的角色呢?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与人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积极、肯定的响应;心理不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消极、否定的反应。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真诚的爱对待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热爱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可以释放学生的能量,爱可创造力量。一个社会学院的教授让他的学生到一个贫困地区调查200名孩子的情况,并预测一下他们的前途,学生的预测结果是:他们不会成功。事隔25年,另一个教授让他的学生去做后续调查,结果表明200人中有176人获得了成功,他们大多是从事律师、医生、商人等职业。调查者觉得很奇怪,他们采访了那些成功者,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有一个改变我们一生的老师。”他们又采访了仍健在的老教师,当问及她教育成功的秘诀时,她微笑着说:“我只是爱那些孩子。”由此可见师爱的魅力。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贯彻教学相长的动力,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去教他们;在学生方面,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 二、以情与每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直接感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应该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学生,以满腔热忱和真挚情感来感染学生,而且还要发挥集体的情感力量,让学生体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是一个乐观、开朗、感情丰富的人。特级教师于永正强调要“以人为本”,有一次下课他不小心踩到了孩子的脚,便立即说:“对不起!”接着他又伸出自己的脚说:“要不,你也踩我一脚吧?”这让我们看到这位老教师童真的一面,他把孩子当成了与自己平等的朋友,在孩子面前他完全是一位大哥哥。在这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师面前孩子怎能不快乐,怎能不高兴,又怎会不爱上他的课呢?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脸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在学生面前,情感的流露一般都应该有教育的目的性。大多数教师非常喜欢那些“听话”的学生,对那些思想表现好、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宠爱有加,甚至视为掌上明珠。爱这些学生是应该的,爱护他们,鼓舞他们,会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的动力。然而对学生的爱如果存在偏爱,教师只对优等生问寒问暖,而对所谓的“中差生”漠不关心,这实际上就是不能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长此以往,会使“中差生”觉得低人一等,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这样,往往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严格要求优秀学生,热心引导中等生,高度重视后进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师生关系永远处于一种平和而平等的状态。 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困难、遭到一些挫折,产生失败的体验,但是学生更需要成功,需要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我碰到过一位说话结巴的学生,每次读书同学都笑他,他也极不愿在课堂上朗读。有次我请他念一首小诗,由于只有二十几个字,他读得比平时顺畅,我就随口说了句:“你真棒!读得真好!”没想到第二天上课他竟然举手要朗读课文。在学生成功之时,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哪怕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丝善意的微笑,都能激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促使其主动求知、主动发展,这往往能成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突破口。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构思、与众不同的见解、违反常识的提问、新颖独特的思路,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该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争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四、以发展的观点民主地看待每个学生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向成熟迈进。小学生认识能力差,易冲动,易犯错误,而他们的“幼稚”也正是他们的优势,一切都未定型,一切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教师的真诚期待和关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的错误定性,更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而应当帮助、鼓励这些学生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宽容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评价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小学生性格正处于被塑造尚未定型阶段,因此随年龄增长他们会不断发展进步,也会犯错误。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是常犯错误,如爱迪生和牛顿童年期甚至被老师认为难以教育,但后来他们成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科学家。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学生看得一无是处。 总而言之,教育者都应该具有一颗爱教育、爱本职工作、爱学生的心灵。教育要向每一个学生洒满爱,让爱充满人间,人间处处有真情,世界处处都有爱,使学生最终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以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在知识创新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在知识创新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 在关于知识经济的著述中,大都会提及教育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传播知识,认为教育可以把科学系统创造的知识传播开来,广为人知;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知识的生产,即知识的创新,认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科学系统的核心,可以不断的发现和提供新知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无疑,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偏颇之处,前者与知识经济的要求不适应,因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跻身于科学前沿领域,站在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上。如果把教育的作用仅仅看作是传播知识,势必忽视对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教育在知识生产中的效用。与前者相反,后者仅把事业集中在知识生产上,从而忽视了教育在知识传播中的独特作用。应该看到,教育在知识传播中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教育可以对知识加以选择、整理和融合,并且以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教育过程可随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反馈,进行不断的修正;传播者往往“闻道在先”,值得信赖,受教育者在与

其互动的过程中,就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他所传播的知识;班级授课制、远距离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将知识大范围的向外扩散,等等。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传播铺设了道路,也使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占有者和自身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总之,在知识经济中教育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两种功能都不能偏颇。在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各个环节,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是以教育为依托的。知识何以产生?知识何以传播、扩散?知识何以运用于生产过程?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教育与知识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产生新的知识,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知晓知识创新的探究过程,掌握前人在该领域所达到的成果,离开教育,显然是办不到的;要使新知识、新技术广为人知,扩大它的影响,使个人的发明创造成为众人共享的资源,离开了教育,无论是传播的受众面,还是传播的深度,都会大打折扣;新知识、新技术,还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人们只有掌握它,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它,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由间接地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基础。 二、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育的最大功能是韩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播知识。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除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外,还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2-18岁)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组成: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率2练习律3准备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强化性反射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1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策略的特征: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控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意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的类型:1感性只是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记忆系统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谈谈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要进行创新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经济、政治、教育、人口、文化等各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承袭和发展的纽带,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体制的一种综合反应,是社会主体发展自身的基本活动。教育具有它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对其它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下面我将分六个板块具体阐述教育对社会个子系统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 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 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教育的这种巨大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

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其次,通过教育,科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成为生产力要经过几个环节,贯穿这几个环节的中介是教育。通过教育,科学第一步转化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说,科学作为社会生产力是通过教育而实现的。教育在把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将愈来愈巨大。 二、教育推进我国建设政治的进程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教育制度。”这段话对于我们认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下面主要谈一下教育为我国建设政治的推进作用。 的问题成为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知道,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容。”也说过,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么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化州市平定镇东岸小学 洪小平 xx年12月5日 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任何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师爱,以提高教育效果。 一 师爱是教育中的爱,是教师对学生在教育和教学中产生的一种积极情感。它是一种自觉的、纯真的、持久的爱,表现在教师把学生看作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心。它给学生以温暖和力量。 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人类社会有了教育,就有了师爱,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师爱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师爱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没有师爱也就没有教育。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之外,未必有其他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他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就是师爱的效应。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以“爱满天下”作为他全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核心,他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

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 师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师爱是泛爱,不是偏爱。教育家陶行之倡导的“爱满天下”是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差生,甚至失足者,都要待之以爱。那种只爱优秀生或听话的学生,不能叫“爱满天下”,不是真正的纯真的师爱。 -1尊师、亲师、信道,迁移为对党对人民的热爱。 诚然,师爱并不是在教育和教学中无原则地姑息迁就学生。它既有慈母爱的纯真,又有同志爱的原则性。它是态度上和霭与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的和谐统一。“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只教书不育人,对学习好的学生倍加宠爱、处处宽容,对学习差的学生很不耐烦、训斥挖苦。凡此种种都不是师爱,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当彻底摒弃。 三 师爱是人民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是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本质体现,它关系到教育和教学的成败。为了更好地发挥师爱的教育力量,我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四点: 1、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必须首先做到。无论在困难的环境里,还是在顺利的条件下,教师在学生面前都应当是坚定的、乐观的。当然,教师也是人,也同一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等

最新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具有主导作用是必然的,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这种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内涵、对象和归宿。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考试 提示:答案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论述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跨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经济体。当然它并不是惟一进行跨国界投资的组织,在它之外还有个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所进行了的对外直接投资。但跨国公司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为主体。只要是跨国界进行直接投资并且获得控制权的企业就叫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出现,同步发展的,依照界定,跨国公司理应被视为进行跨国界直接投资的主体,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使之成为跨国公司的必要途径。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产生跨国公司,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是分不开的。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它们拥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等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扩散者,而给东道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好处,对世界经济的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