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你们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简介

马来群岛,也叫南洋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群。位于东半球,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它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它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总陆地面积2475249㎞2,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500千米。

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几内亚岛有时不纳入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是世界第一大群岛,在海岛世界中,是个“人丁兴旺”的群岛“家族”。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

马来群岛的“家族成员”,大大小小共有2万个以上,总面积达255万平方千米,人口众多。在这2万多个岛屿中,有名有姓的海岛,仅占总数的1/5,其余都是“无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岛,仅占岛屿总数的1/10,数目也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在整个地球所有的群岛中,无论是岛屿的数目,还是面积、人口,马来群岛都独占鳌头,其他任何群岛都不能与之相比。

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及岛群包括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巴布亚。菲律宾主要岛屿包括吕宋、民答那峨、米沙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环抱苏禄、西里伯斯、班达、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和萨武诸海。西与亚洲大陆隔有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自8100毫米以上至不足500毫米,大部地区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达20余次,向西、向北移动,常使菲律宾遭受强风暴雨侵袭。马来群岛人民多操南岛语系的语言。马尼拉和雅加达居于世界最大城市之列。

马来群岛形成分析

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是稳定区,而板块之间的会合处是不稳定区。马来群岛处在许多板块的会合处,西北部为华南—东南亚板块,它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西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东南部为澳大利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东北部为菲律宾海洋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向西运动,菲律宾海洋地壳沿着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沟消亡。印度洋

板块向北运动,华南—东南亚板块相对于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南运动。欧亚板块的东南边棱很不规则,有人指出:“引起这种不规则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伊里安岛正北太平洋板块上一个突角的向西运动”。

在构造单元上,马来群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稳定性区域,主要包括加里曼丹岛的西南部和苏门答腊岛的东北部。这里与中南半岛仅隔巽他大陆架,地壳相对稳定,缺乏火山,也少地震。另一部分属于不稳定区域,显然,除稳定性区域而外的马来群岛都属于这种不稳定性区域。这里山岭高峻,海沟深陷,地壳极不稳定,火山地震极多。印度尼西亚有400余座火山,其中的120座为活火山;菲律宾也有52座火山。马来群岛是濒太平洋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和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处。

岛弧与海沟共生,这是马来群岛地形结构的突出特征。整个马来群岛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部分都是岛弧——印

度尼西亚弧、班达弧和菲律宾弧,外临深海沟——爪哇海沟、班达海沟和菲律宾海沟。在地形上,如果说中南半岛是古老而久经侵蚀的地貌形恣,马来群岛则是由新期地壳变动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高峻地貌。

在海洋地形方面,马来群岛把东南亚海域分隔成许多形状不同的海,属于太平洋的有班达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苏禄海、马鲁古海和佛罗勒斯海等;属于印度洋的有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等。东南亚海域深浅相差悬殊,中国南海南部、暹罗湾、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爪哇海这一广大海域,深度不超过100米,称为巽他大陆架。海底有古河道和砾石、砂子、砂质壤土等沉积物,证明这里曾是大陆的一部分。除巽他大陆架而外,余者多为深海盆地或海沟,一般深度超过4000米。

马来群岛地形

马来群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多分布在岛屿中部。平原比较狭小,主

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岛北部和苏门答腊岛东部平原面积较大。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宾是东南亚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这些岛屿呈弧形自东向西延伸,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灯火走廊”,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发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最不安定”的区域。

马来群岛气候环境

马来群岛的气候分属于两种类型。印度尼西亚群岛主要是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受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气候仍有差异。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气候介于亚、澳两大陆气候之间,亦兼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色,这是印度尼西亚群岛气候与非洲和南美大陆

赤道多雨气候的不同之处。菲律宾群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炎热、湿润,年分二季,随着季风方向的更换,雨量的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此外,强大台风的频繁出现是菲律宾群岛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除菲律宾北部外,各岛都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越过2000毫米。

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制约,马来群岛的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蚀低率很大。马来群岛的自然植被分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土壤是与其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相适应的热带土壤类型;马来群岛的动物界成为亚、澳两大陆动物的分界处。

森林资源重要,提供贵重木材。石油为主要矿产,在苏门答腊、印尼婆罗洲、汶莱、巴布亚等地开采。印尼新及岛、邦加岛、勿里洞岛的锡产量约为世界产量10%。婆罗洲和廖内有铝土矿,

西里伯斯发现镍矿,菲律宾有金、铬、铁、锰和铜。煤储量有限,然而水力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马来群岛的动植物群非常丰富且种类各异。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超过2000毫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最新版地图

中国新版地图介绍 2012年6月21,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进行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的“三进”调查活动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版图是东西更宽而不是南北更长”,但正确答案却是南北更长。 该地图比例1:6 700 000,展开张贴后,宽0.86米,长1.16米。本图上中国国界线系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制。 中国新地图出版意义

我们看到竖版中国地图贯彻了陆海统筹的方针,为全国、全党、全军、全民认识祖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给出了科学、完整、直观、清晰、准确的疆域版图概念,深感欣慰。我国不仅有960余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还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在海洋方面还很严峻,我国海洋开发任务还很艰巨与繁重,而世界又已进入21世纪海洋时代。我们为湖南地图出版社以及率先正式编辑出版竖版中国地图而欢呼! 新版地图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的海域和陆域结合在一起,整体展现出来,能让读者对我国海疆分布有完整清晰的印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将有力地增强他们对我国海洋疆土范围的意识,也将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新版地图明确标识出南海诸岛的主要岛屿、礁岩以及同周边国家的海域、岛屿地理位置关系,将为我国维护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公海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刘丹认为,竖版中国地图不仅在编辑意识上有所创新,也让读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海陆疆界分布。另外,竖版中国地图将我国南海诸岛的岛屿、海域、岛礁以及与周边岛国、岛屿、岛礁的地理位置关系标注出来,将为我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 你可能对如下感兴趣:web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北美洲附解析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北美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 冲积岛向西 B. 冲积岛向东 C. 珊瑚岛向南 D. 火山岛向东 2.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 A. 远离大陆 B. 热量条件不足 C. 降水较少 D. 土壤发育差 3.该岛将来会 A. 逐渐缩小 B. 不断抬升 C. 持续扩大 D. 基本不变 【答案】1.B 2.D 3.A 【解析】 1.根据材料,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度较浅,每年都在移动位置。判断塞布尔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根据经纬度,该岛位于美洲东岸,中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岛的移动方向是向东,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2.本题主要考查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的原因。海陆位置对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与远离大陆没有关系,A错误;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而且受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能够满足乔木的生长,BC错误;该地主要为细沙覆盖,土壤发育差,因此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D正确。故答案选D 项。 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而且周围多浅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该岛屿会不断减小,A正确。 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见下图),湖泊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在第四纪冰期时,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据此完成4~6题。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为您整理了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钓鱼岛群岛亦称钓鱼台,依主岛名称为钓鱼岛而得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总面积约平方千米。〔1 〕1969 年,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所著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2 〕一文发表,提出在东海中日韩大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由于上述未经证实的东海蕴藏巨大石油储量的假设,从那时起,中日两国之间围绕东海大陆架划界展开了持续较量,由于钓鱼岛主权归属可能对东海大陆架划界产生影响,因此,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也日趋激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斗争更加尖锐。 一、中日双方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不同立场 (一)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立场和依据 中国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主要理由包括:首先,从地理位置讲,钓鱼岛群岛位于毗连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东南沿海大陆架边缘,附属于台湾岛;其次,从历史上讲,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一些图志中都载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再次,从使用角度讲,中国渔民长期在该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明清两代的册封使都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最后,从国际条约角度讲,钓鱼岛群岛属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3 〕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根据《开罗宣言》〔4 〕和《波茨坦公告》〔5 〕的有关条款,战后日本应予以归还。《旧金山和约》〔6 〕和美日《归还冲绳协定》〔7 〕是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签订的,且遭到中国政府持续反对,不应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产生影响。 (二)日本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立场和依据 与之相对,日本官方和部分学者坚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主要依据包括:首先,从先占角度讲,日本依据国际法中无主地先占原则获得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 〔8 〕的主权。1885年以后,日本政府对该岛反复进行实地调查,确认该岛是无人岛且没有证据表明其属于中国之后,于1895年1月14日由内阁

【地理素养】带你走进世界第一大岛

【地理素养】带你走进世界第一大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4/5的面积位于北极圈以北。 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km2为无冰雪覆盖,1,833,900km2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板块隶属于北美洲板块系统,组成岩石极为古老。格陵兰西南部的Isua 绿岩带中甚至发现了距今37-38亿年的古老锆石。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土面积相当于五分之一个中国,人口却只有不到6万。岛上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麦移民。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 格陵兰岛上有丰富矿产资源,如煤炭、锌、铜和铁矿石。据海外网,格陵兰全岛仅有41万平方公里可供矿产勘查的基岩裸露区,尽管如此,格陵兰岛已探明的矿产种类繁多,不仅有储量巨大且品质较高的铁矿、红宝石矿、金矿,还有极其丰富的稀土、铀矿资源。 除矿产外,格陵兰岛的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十分可观。格陵兰岛近岸地区被多个盆地环绕,其中东格陵兰岛的断陷盆地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油气远景地区之一。而在东北格陵兰和西格陵兰近海盆地中也有着巨量的石油天然气储备,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数据显示,该地蕴藏着89亿桶的石油和86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备。更重要的是,对于格陵兰油气资源的勘探仍处于勘查阶段,随着勘查工作的推进,将来会有更多的商业性油气资源得到探明。

格陵兰岛的稀土储备及其丰富。据报道,格陵兰岛可凡(Kvanefield)地区的稀土矿总量高达6.19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据财新网,南部高原也发现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金属矿床。 而《金融时报》则报道称:“格陵兰岛据估计蕴藏有大约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稀土氧化物总量约为1.2亿吨。” 据BBC,美国最近与格陵兰岛签署了备忘录,投资合作开采稀土矿。《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还在上月撰文指出:随着格陵兰岛上的冰盖显著减少。格陵兰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愿意开放采矿项目。 格陵兰岛战略地位及其重要性。格陵兰岛地处北冰洋与北大西洋的交汇处,东临丹麦海峡和冰岛,西接巴芬湾和加拿大群岛,位于北极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与中央航道的交汇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关注,北极的旅游、能源、航运等价值日益显现,北冰洋也大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趋势。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你们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简介 马来群岛,也叫南洋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群。位于东半球,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它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它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总陆地面积2475249㎞2,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500千米。 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几内亚岛有时不纳入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是世界第一大群岛,在海岛世界中,是个“人丁兴旺”的群岛“家族”。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 马来群岛的“家族成员”,大大小小共有2万个以上,总面积达255万平方千米,人口众多。在这2万多个岛屿中,有名有姓的海岛,仅占总数的1/5,其余都是“无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岛,仅占岛屿总数的1/10,数目也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在整个地球所有的群岛中,无论是岛屿的数目,还是面积、人口,马来群岛都独占鳌头,其他任何群岛都不能与之相比。 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及岛群包括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巴布亚。菲律宾主要岛屿包括吕宋、民答那峨、米沙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环抱苏禄、西里伯斯、班达、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和萨武诸海。西与亚洲大陆隔有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自8100毫米以上至不足500毫米,大部地区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达20余次,向西、向北移动,常使菲律宾遭受强风暴雨侵袭。马来群岛人民多操南岛语系的语言。马尼拉和雅加达居于世界最大城市之列。 马来群岛形成分析 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是稳定区,而板块之间的会合处是不稳定区。马来群岛处在许多板块的会合处,西北部为华南—东南亚板块,它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西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东南部为澳大利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东北部为菲律宾海洋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向西运动,菲律宾海洋地壳沿着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沟消亡。印度洋

[其他论文文档]探究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及判定主权归属的方法

探究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及判定主权归属的方法 国际法上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主要有五种: 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现代国际法上产生了一些新的领土变更方式,主要是民族自决和全民公决。这些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还是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取得方式,在案例中以各种形式变化地存在着。就笔者看来,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像是骨架,在没有骨架或者错误骨架的基础上补充任何的肉都不能让这条鱼游起来。但是国内关于领土法,因为其非成文法以及司法裁判方式的不同的性质,使得相关撰文研究较少,且多数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案例。国外学者对于总结领土的取得方式通常不会采取总结的形式,因为这样的方法毫无意义并且浪费时间,尽管随着国际情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在逐渐地失去功能,比如先占和征服; 而有一些情况下,割让也变得十分罕见了,但是分析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以及其变形,有助于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有的放矢。 先占是指一国有意识地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他的主权的行为。先占有两个条件,一是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二是实行有效的占领。因此,无主地的判定也成为判定领土主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克利伯顿岛一案中,法国基于先占主张主权,因此仲裁庭要考量在1858 年之时争议地区的法律地位视为为无主地; 并且,仲裁庭肯定了以有效方式占据某领土是通过先占方式取得主权的必备要素。 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占有某块领土,并且已经在相当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加以占有,以致造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主权。值得注意的是,还没有任何案例确定时效作为领土取得方式的先例。割让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的一部分转移给另一个国家。传统国际法上中严格意义上的割让是指强制性的领土转移,即在非自愿的条件下无代价地转移领土主权,通常是战争的结果,也是本文涉及的案例的情况。其中,条约解释在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征服这种以武力为手段兼并其他国家的领土并取得主权的方式,随着战争的合法的前提的崩塌,已经不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手段了。添附的情况也越来越罕见,而本文将不不再涉及这两种方式。 综合案例和上文探讨的领土主权取得方式分析,一种模式可以被简单有效地概括出来,即原始权源是否会发生转移,这样的转移后是否伴随着主权展示活动,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均为是的话,那么原始权源就发生了转移。而权源的原始拥有者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就争议地区行使一定的主权才能确定原始权源,使其更加稳定。 首先,就原始权源而言,上文探讨的五种方式均可根据时际法判定为合理的原始权源的取得方式,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并不能创设权源,或者说不能创设完整的原始权源。在帕尔马斯岛一案中,仲裁员胡伯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重申,尽管西班牙进行了条约割让,将帕尔马斯岛的主权割让给了美国,但是追本溯源,由于发现的行为仅仅创设了不完整的权源,而西班牙并没有后续的管理或者主权活动,而使得这个权源的完整化搁浅,因此西班牙并没有取得该争议地区的主权,也因此不能根据条约将超过其权利的部分转移给美国。而将发现这种不完整的权源转化成完整的权源的过程,涉及我们下文将要分析的持续、和平、实际的主权展示。紧接着1928 年帕尔马斯岛案之后判决的克利伯顿岛案,除了上文提及的无主地的分析外,仲裁庭还强调了先占的两个条件,即主观上的先占意图和实际的占有活动。这样的要求在其后的常设国际法院的首个领土主权案,即东格陵兰岛案中得以强调,在本案中法院也权衡了该争议地区在1931 年的法律地位是否为无主地似乎可以看出,原始

消融的格陵兰 Greenland Is Melting Away

ON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 The midnight sun still gleamed at 1 a.m. across the brilliant expanse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Brandon Overstreet,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hydr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Wyoming, picked his way across the frozen landscape, clipped his climbing harness to an anchor in the ice and crept toward the edge of a river that rushed downstream toward an enormous sinkhole. 格陵兰冰盖——凌晨1点,子夜太阳仍在照射着广阔的格陵兰冰盖。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水文学博士研究生布兰登·奥弗斯特里特(Brandon Overstreet)在这片冰面上小心翼翼,将他的安全带系到冰层中的一个锚上,朝着一条向下流入巨大深坑的河流的边缘徐徐前进。 If he fell in, “the death rate is 100 percent,” said Overstreet's friend and fellow researcher, Lincoln Pitcher. 奥弗斯特里特的朋友、同为研究员的林肯·皮彻(Lincoln Pitcher)说,如果他掉进去了,“百分之百会死。” But Overstreet's task, to collect critical data from the river,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one of the most consequential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The scientific data he and a team of six other researchers collect here could yield groundbreaking information on the rate at which the melting of Greenland ice sheet, one of the biggest and fastest-melting chunks of ice on Earth, will drive up sea levels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e full melting of Greenland's ice sheet could increase sea levels by about 20 feet. 奥弗斯特里特的任务是从水中收集重要数据,这对了解全球变暖最重要的影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和其他六名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在这里收集的科学数据,可能会提供有关格陵兰冰盖融化速度的突破性信息。该冰盖是世界上最大且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块之一,会在未来几十年抬高海平面。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会将海平面抬高20英尺。This summer in Greenland, the scientists set up camp on the ice, where they hoped to captur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s of the rate of melting. Their research could yield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help scientists figure out how rapidly sea levels will ris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us how people in coastal areas from New York to Bangladesh could plan for the change. 今年夏季,科学家们在格陵兰冰盖上搭起帐篷,他们希望在这里获取首批有关融化速度的全面测量数据。他们的研究可能会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海平面在21世纪的抬升速度,以及从纽约到孟加拉国等沿海地带的居民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 impact of the planet's warming on the Greenland and Antarctic ice sheets. But while researchers have satellite images to track the icebergs that break off, and have created models to simulate the thawing, they have little on-the-ground information and so have trouble predicting precisely how fast sea levels will rise.

英语听力材料下载:格陵兰岛神奇的计数法

英语听力材料下载:格陵兰岛神奇的计数法How People In Greenland Learn How To Count Kids learn to count on their fingers, because they’re so, well, handy! And it makes sense–most number systems originally developed as people counted using their fingers. The counting system of native Greenlanders not only uses all ten fingers, but all ten toes as well! Here’s how it works. The Greenlandic word for the number seven translates as, “second hand, two.” That means you count five on the first hand and add two from the second, to make seven. After you run out of fingers, go for the toes. Thirteen translates as “first foot, three.” That means you add all ten fingers plus three toes. The counting system we use has a base of ten. Larger numbers are simply multiples of ten. For example, ten tens make one hundred. We’re so used to our base ten system that it may seem like the only possibility. But the Greenlandic number system has a base of twenty, and others have a base of five. Of all the number systems ever invented, five, ten, and twenty are the most common bases. It’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se bases match the number of fingers on one hand, or two hands, or all of our fingers and to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ingers and counting is so close that several languages have just one word that means both “hand” and the number five. Even in English, the word digit describes either a number or a finger. So if anyone teases you for counting on your fingers, just tell them you find your digits quite handy!

东格陵兰岛案

东格陵兰岛案 国际常设法院在1933年4月5日的判决中解决了一项可追溯到1921年的有关东格陵兰法律地位的争端。这项判决是以丹麦政府控告挪威政府的请求书为根据的。1931年7月10日,挪威政府发表了一项公告,宣布对爱里克一劳德斯地(北纬71度31秒到北纬75度40秒)的东格陵兰地区拥有主权,其法律根据是该地区属无主地而不是丹麦的领土。丹麦对此随即提出抗议,并根据常设国际法院规约的任意强制条款提起了诉讼。丹麦政府认为这些土地在挪威占领时期是隶属于丹麦王室的,因此不能为别的国家占领。丹麦政府要求法院判决挪威政府1931年7月10日颁布的占领公告和在这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已构成对现实法律形势的破坏,因而是非法的和无效的。挪威政府要求法院驳回丹麦的请求书并依法判处和宣告丹麦对爱里克-劳德斯地没有主权而挪威已获得该地的主权。丹麦政府坚持它对整个格陵兰(包括争议地区)的主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坚持说它是连续和平稳地行使主权,在此争端发生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反对过。它还宣称:挪威本身也曾以条约或别的方式承认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现在不应该提出异议。挪威政府反对这些论点,它认为丹麦对挪威占领的这个地区不拥有主权,当时该地区是一块无主地。 常设国际法院审理了此案并于1933年4月5日,以十二票对二票作出有利于丹麦的判决。承认丹麦对东格陵兰的主权而否定了挪威的公告中宣布的对东格陵兰地区的主权主张。 法院认为,挪威在1931年7月10日宣布的对东格陵兰的占有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任何步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从历史上考查,在1931年7月10日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对丹麦的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丹麦连续不断地和平稳地在该地行使着主权。自1380年开始,丹麦和挪威曾结为政合国时,丹麦国王在格陵兰的权利即已相当主权。17世纪初,它还曾派探险队到该岛,并排斥外国人在该地区的经商活动。1721年,丹麦在该岛建立了殖民地,更加显示和行使了主权。根据1814年签订的基尔条约,丹挪政合国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格陵兰依然属于丹麦,由它继续行使着权力。如1863年丹麦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授予英国人泰勒在格陵兰东岸从事贸易、狩猎和开矿的专属权的特许文件。在1915年至1921年间,丹麦政府向外国发函,请求承认其对格陵兰主权的效力,1921年5月10日还颁布了法令以加强它对格陵兰的统治。上述事实说明丹麦对整个格陵兰,当然包括东格陵兰实行着有效统治,因此应确认丹麦对东格陵兰地区的领土主权。另一个理由是,挪威的行为表示它认可了格陵兰属丹麦领土。如挪威通过成为有关格陵兰归属问题的国际协定的当事国而对丹麦的权利作了保证,在这些条约中说明了格陵兰属丹麦的殖民地,或说明允许丹麦把格陵兰排除于条约的效力范围之外。另外,挪威的外交大臣爱赫伦于1919年7月2日在接见丹麦驻克里斯蒂安尼亚公使时曾口头声明(此声明经他本人记录在案)表示挪威政府对丹麦拥有的格陵兰的主权不予阻挠,不占领格陵兰的一寸土地。法院认为这一声明对挪威是具有拘束力的,至少挪威承担了不对丹麦在全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的义务。 东格陵兰判决下达后两天,挪威撤田了1932年7月12日的法令,1931年7月10日有关爱里克-劳德斯地的命令也于同一天撤回。法院以1933年5月11日的命令终结了此案。 提示:本案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占取得领土主权问题,另一个是国家机关行为的法律拘束力问题。 提问:常设国际法院为什么肯定了丹麦对东格陵兰的领土主权? 挪威外交大臣于1919年7月22日在接见丹麦公使时表示对丹麦的整个格陵兰的主权不给予为难和不占领格陵兰一寸土地的承诺是否属挪威国家行为?它是否对该国具有拘束力?

格陵兰岛翻译

1. Greenland My journey started in Greenland, so called on account of its extensive pastures. It's the largest island on earth after Australia. It is four times bigger than France. Greenland, which is covered by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ice cap, is a gigantic adventure playground. There are hundreds of kilometres of arid, austere and unforgiving terrain as well as splendid landscapes, rich in minerals. There's little wildlife, no trees, but a desert of stone, snow and ice. I saw beguiling landscapes, every bit as wonderful as those landscapes I had dreamed of as an adult and a child. The scale, the immenseness, the silence, the power and the absence of human life - this is how I would best sum up Greenland. 2. After the snow, a riot of color In the spring, no sooner has the snow melted than we see 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small flowers. The flora gradually covers and colors the upper slopes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past, man sought to discover the origin of these plants, which survive in conditions that no human could endure, and to understand how they worked. 1.格陵兰岛 因为格陵兰岛广阔的牧场,我的旅行就从那里开始了。除了澳大利亚,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相比法国,它有其四倍之大。格陵兰岛由世界第二大的冰冠覆盖,是一个巨大的儿童游乐场。在格陵兰岛那里,有数百公里的荒芜土地,地形严峻并且未知,也有绚烂的风景和丰富的矿物质;在那里,几乎没有野生动物和树木,有的只是沙漠的石头,雪和冰。我看到令人窒息的风景,每一点都让我梦想自己充满朝气和活力。广阔、无垠、安静、力量和人类生活永恒,这些就是我对格陵兰岛所有的总结。 2.雪后的美丽 在春天,没有人比我们更早的看到植物上覆盖的雪和山斜坡上雪融化后的第一朵小花。过去,人们试图找到这些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在那种没人能忍受环境里的原因,并且明白它们是怎么生长的。

世界最新岛屿面积排名及人口

世界最新岛屿面积排名及人口 1.格陵兰岛 2166086平方公里,人口6万,北美洲,丹麦属地 2.新几内亚岛 785753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大洋洲,印尼、巴新共有 3.加里曼丹岛 764000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亚洲,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共有 4.马达加斯加岛 590750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非洲,属马达加斯加 5.巴芬岛 507451平方公里,北美洲,属加拿大 6.苏门答腊岛 443066平方公里,人口4800万,亚洲,属印度尼西亚 7.本州岛 227900平方公里,人口1亿,亚洲,属日本 8.大不列颠岛 219800平方公里,人口5800万,欧洲,属英国 9.维多利亚岛 217291平方公里,人口0.2万,北美洲,属加拿大 10.埃尔斯米尔岛 200445平方公里,北美洲,属加拿大 11.苏拉威西岛 191700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亚洲,属印度尼西亚 12.新西兰南岛 15400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大洋洲,属新西兰 13.爪哇岛 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3亿,亚洲,属印度尼西亚 14.新西兰北岛 114489平方公里,人口330万,大洋洲,属新西兰 15.纽芬兰岛 1110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北美洲,属加拿大 16.古巴岛 105806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北美洲,属古巴 17.吕宋岛 104688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亚洲,属菲律宾 18.冰岛 101826平方公里,人口30万,欧洲,属冰岛 19.棉兰老岛 97530平方公里,人口1800万,亚洲,属菲律宾 20.爱尔兰岛 84412平方公里,人口620万,欧洲,英国、爱尔兰共有 21.北海道岛 83453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亚洲,属日本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2 世界地理概况和亚洲(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地理专题02 世界地理概况和亚洲(讲) 【课标细化】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3.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4.世界人口的分布。 5.亚洲的地理特征 6.以全球或大洲图为背景,结合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考查世界海陆分布、人种分布及某些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 【核心突破】 一、世界陆地与海洋 1.洲、洋界线及分布 大洲(洋)名称地理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A乌拉尔山、B乌拉尔河、C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F苏伊士运河、G红海、H曼德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I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D地中海、E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L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J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和南极洲K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与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

印度洋与大西洋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印度洋与太平洋马六甲海峡,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2. (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方法技巧】世界重要海峡(包括运河)及其意义

1.世界主要海峡及其意义 代号海峡名称连接的海洋重要意义 C 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是亚洲东部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捷径 H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 B 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F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惟一通道 G 英吉利海峡北海与大西洋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I 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南美南部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要道 E 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最长的海峡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地理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福州质检)图Ⅰ为南非某省重大水库的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Ⅱ为南非区域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Ⅰ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Ⅱ中的( )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2.2014年以来,该省多处水库出现与图Ⅰ所示蓄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B.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C.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D.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 解析:第1题,图示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7月(南半球冬季)多、1月(南半球夏季)少,说明该地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结合图示位置,可判断只有丁省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冬季降水多而水库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大。第2题,图示2014年以来水库蓄水量基本小于总库容,特别是2017年只占20%左右,如此大规模、较长时间的蓄水量减少,只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降水大幅减少所致,故A正确。

答案:1.D 2.A 地处美国某山脉的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图1),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每年2月中下旬,当夕阳照射在瀑布上时,水流染上橙红色的光芒,如同岩浆沿着高崖倾泻而下,因此被称为“火瀑布”。这一奇景在其他日期难以看到。据此回答3~5题。 3.推断马尾瀑布位于图2中的( )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4.马尾瀑布面朝( ) A.西南B.西北 C.东南D.东北 5.该地10月中下旬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主要是( ) A.晴天少云层多B.地形阻挡夕阳 C.瀑布水量不足D.流水浑浊不清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火瀑布”出现于2月中下旬,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乙地附近是落基山脉,且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夏季降水少,所以瀑布夏季几乎断流,因此瀑布应在乙地附近。第4题,“火瀑布”出现于2月中下旬,此时太阳在西南方向落下,因此马尾瀑布面朝西南。第5题,10月中下旬与2月中下旬的夕阳位置相当,但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不会是来自夕阳;由上题可知,瀑布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10月中下旬瀑布上游水量不足,所以原因应是水量不足。 答案:3.B 4.A 5.C 下图为亚热带区域某河段示意图,已知在全年中,X月河面最宽,Y月河面最窄,图中

90后软件工程师储卫民:三闯格陵兰岛,勇夺2019年全球摄影总冠军

90后软件工程师储卫民:三闯格陵兰岛,勇夺2019年全球摄影总冠军 琴心 他是位从德国回来的软件工程师,却意外迷上了危险重重的户外摄影。在悬崖边搭车、在风雪天徒步、住帐篷睡山地。他经常在雪山上被山谷大风撂倒,只能一边支撑着三脚架,一边趴地前行;他不惧生死,在酷寒中冒着全身被冻成冰人的危险,3次探秘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拍下《北极的冬天》,前不久一举拿下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2019年全球总冠军。他觉得世界上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害怕冒险而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虚度一生! 留德软件工程师,意外迷上户外摄影 “90后”储卫民出生在重庆,爸爸是一家企业的会计,妈妈在保险公司上班。有趣的是,小时候他并不爱旅游,甚至在上大学之前,连远门都没出过。储卫民在学习上很能拼命,读高中时,因为英语偏科,他用了最笨的一个方法,给自己扩展词汇量———背完整整800页的英汉词典。 储卫民读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了在最难的实践课上拿到A+,他一个人兼任前端、后端、设计、策划,干完了

半个项目的活儿。“拼命”的结果是,他在大二那年拿到全额奖学金,还获得了去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储卫民最大的爱好是摄影,刚上大学时,就拿着辛苦打工攒下的几千元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大二去德国交流学习,是他首次长途旅行,也是他户外摄影的开端。 那个冬天雪很大,当时储卫民没有任何户外装备,只穿着一条牛仔裤,一双普通的鞋子,就凭着一腔激情徒步前往国王湖。地上积雪很深,一路跋涉来到那里时,鞋子湿透了,一阵风刮来浑身上下感到透心地冷。正当储卫民感到沮丧和无助时,他忽然看到很多当地人,从学步的孩童到70多岁的老人,都在积雪里徒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小伙子被这样的场景感动了,心里莫名地温暖起来,就快乐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这段有趣的经历,激发了他对户外旅行和探险的热情。 在行走拍摄过程中,储卫民发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比如在挪威布道岩下,他遇到了一群极限跳伞爱好者,他们像大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用疯狂又充满激情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多彩。旅途中遇到许多这样有趣的探险者和冒险家后,让储卫民更加渴望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 从德国毕业后,储卫民回到国内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待遇丰厚,生活舒适。但储卫民“人在曹营心在汉”,做户外摄影师的梦想,一直像藏在心中的小鹿,时不时蹦出来撞击他的心,令他寝食难安。

最新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练习题(附答案)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选择题 1.(昭通)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 东西高,中部低 B. 地势低平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答案】C 【解析】【分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致使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亚洲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2.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B. 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C.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 亚洲的河流基本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部分由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差异十分显著 B. 地势高低悬殊 C. 人口众多 D. 面积辽阔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两者巨大的海陆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点评】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4.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B. 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C. 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 D.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答案】 C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位置最靠南的是(南极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跨经度最大的洲是(南极洲) 既是两大洲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白令海峡) 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少雨 本初子午线是(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