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

【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

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

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

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

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圆柱体、圆锥。

8.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9.那这些立体图形都是怎么得到得呢?

(1)圆柱

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得到的。如图:

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圆柱。

旋转轴ab叫圆柱的轴。圆柱侧面上平行于轴的线段是圆柱的

母线。圆柱的母线长都相等。并且都等于圆柱的高。

(2)球体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

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心。

连结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

连结球面上两点并且经过球心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

(3)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4)圆锥

圆锥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如图,

把rt△abc绕直线ac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

旋转轴ac叫做圆锥的轴,a点叫圆锥的顶点,线段

bc旋转所形成的面叫做圆柱的底面,线段bc叫做圆柱底面的半径。(5)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

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面,其

余各个面叫做棱锥的侧面。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好,我们刚刚复习了几何体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平

面图形中的三种线。首先什么是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2.关于直线,有哪些知识需要我们注意的?

(1)表示方法:直线ab或直线l

(2)点与直线的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3)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

(4)交点: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

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那什么是射线呢?

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的图形叫做射线。

(1)表示方法: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

(2)射线可以看做是直线的一部分,识别射线是否相同----端点相同、延伸方向也相同。

4.线段呢?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表示方法

(2)画法

(3)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4)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

中点。

(5)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a叠合法;b度量法。

(6)线段的三等分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三条相等线段的两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7)两点的距离与线段的区别

两点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线段本身是图形。

(8)线段的和、差

a.线段的和

ac=ab+bc

b.线段的差

mn=mp-np np=mp-mn

5.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

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在直线上取一点,可以将该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取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和四条射线;把射线反向延长或者把线段两方延长就可以得到直线。

6.有联系,那么也会有些区别,是什么呢?

(1)表示法

(2)延伸性: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没有延展性。

(3)端点个数: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画图叙述:过ab两点作直线ab;以o为端点作射线oa;连接ab。

(5)特征

(6)性质

7.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这样子的。

8.那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比较重要的概念。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在交通图上用点来表示城市的位置。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在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

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9.同步练习

如图,线段ab上的点数与线段的总数有如下关系:如果线段ab上有三个点时,线段总共有3条,如果线段ab上有4个点时,线段总数有6条,如果线段ab上有5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10条,??(1)当线段ab上有6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 ____

条;

(2)当线段ab上有n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多少条?

10.拓展

【篇二:第六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点、线、面、体是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几何图形。

难点: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与变化。

三、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找出熟悉的数学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2、感受图形的外观,指出组成图形的面是平的,还是曲的?

书写:面可以分作平面和曲面。

注意:面不考虑厚薄,平面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理解:学生理解时,多让几个学生自己说说,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强调无限延伸的含义。

3、观看早操直线跑道与曲线跑道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预设:有直线与曲线,组合了生活中的跑道。

书写:线可以分成直线和曲线。

注意:直线不考虑粗细,直接可以无限延伸的。

理解: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直线,粗线与细线都为直接。

4、从学生常见的星星夜景中,提炼出“点”的概念。

注意:点无大小之分。方式同样可以由学生自己用不同的笔画画点。

5、书中原话: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分析:“体”指什么?欣赏一些现实中常见的图片,找找这些中分别

由哪线基本图形组成?

6、作业布置

完成课内练习1,2,3 a组1,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准确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点、线、面、体等的理解以及会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难点: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以及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什么?点、线、面、体。

线:直线、曲线

面:平面特点平的,可以无限延伸

曲面

体:指立体图形

2、讲授

几何图形还可以分作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重点不同在于:平面与立体

“平面”指同一个平面内,“立体”指有多个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角,直线,曲线,正方形,长方体,圆柱,折叠的纸,平面的纸等。

问:上述的一些图形中,哪些可以算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注意:判断的训练,意在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练习

判断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答:平面图形有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4、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对应的作业

6.2线段、射线、直线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会用字母规范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字母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多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概念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过去学习的直线、线段、射线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与数学概念产生联系。、

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是线段,哪个是射线,并简单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强调(大写字母表示点)

可以记作:线段ab或者线段ba ,也可以记作线段a。强调(端点顺序任意)射线:有一个端点,强调有方向

可以记作:射线ab,注意射线ab与射线ba 不同。

除了线段与射线,我们还学过直线,生活中只能找到类似直线的东西,如铁轨等。直线:直线特点可以无限延长的,可以记作直线ab 或者直线ba 也可以记作直线a

【注意】大小写字母表示的不同

线段、射线、直线三种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2、巩固练习

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直线oq

分析:看清楚题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点,我们要画不同的线。

尤其是要注意画射线时,注意方向,画直线时,两端都要出头。

3、提高练习

写出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

分析:题目要求,以o为端点。

注意射线的方向以及写字母的顺序。

答:射线0b,射线oc,射线oa

4、作业布置

完成a组1,3

6.2线段、射线、直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字母规范表达线段、射线、直线,理解直线的基本事实。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字母表达方式以及从图中寻找它们。

难点:从复杂图中正确找到线段、射线、直线。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强调(大写字母表示点)

可以记作:线段ab或者线段ba ,也可以记作线段a。强调(端点顺序任意)

射线:有一个端点,强调有方向

可以记作:射线ab,注意射线ab与射线ba 不同。

直线:直线特点可以无限延长的,可以记作直线ab或者直线ba 也可以记作直线a

2、提问:如果给你们一个点,让你们经过这个点,可以画多少直线?

让学生自己亲手来画,发现可以画很多很多——无数条直线

提问:若老师再加一个点,经过两个点,你们可以画几条直线?

学生画出一条后,可能思维会乱想,出现各种答案。

给出【直线的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以简单地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帮助理解:什么叫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作业讲解

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2)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3)射线oa与射线ob

4、作业布置

完成对应作业本

6.3线段的长短比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取两个长短比较相近的棒,问同学们,哪个长哪个短?你们是怎么比较的?预设:放一起,谁出头一点就谁长(目测)

2、那么如果是两条线段呢?怎么比较长短呢?

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线段ab与线段cd,请同学思考?

预设:可能会有学生想到先用尺测量一下(目测困难)

方法一:用尺测量再比较线段大小。

记作:abcd

3、同学们可以用圆规比较线段的大小吗?

再画两条不同的线段,用圆规比较大小。

4、巩固练习

(1)用刻度尺比较三角形三边的长短,并用几何语言表示。

bcbc

(2)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并用几何语言表示。

5、作业布置

a组 1,2

6.3线段的长短比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理解线段的基本事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尺规作图的方法

难点:理解线段的基本事实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回忆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比较三条边的长度。

2、现在老师想画一条线段的长度与bc边一样,

可以怎么画?

预设:有同学想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后再画。

但是老师点出,这样方法画的不准确,因为在读数时,不同的学生会有差异。

老师教授一种新方法:尺规作图(用直尺与圆规)

解释:直尺指没有刻度的尺,只能画直线。

【篇三:4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已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教

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图形的特征。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二、自主学习

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

体的.有些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

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如自然界中存在的:西瓜、桔子、苹果、菠萝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物体与下面的立体图形相类。图4.1.1图4.1.2 图4.1.3 图4.1.4 图4.1.5

(1)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三、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a按底面 b按侧面

小组内展示自主学习成果,递交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学生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你的周围

都存在着数学吗?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

直线、曲线、点等。

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

例子吗?

三、展示交流

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

议一议:

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

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小组内展示自主学习成果,递交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探究交流

1. 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

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2.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学习小组试一试

新年晚会,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候.会场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

数一下每一个多面体具有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并且把

结果记入表中.在最后一栏,令人惊奇的是完全一样.

五、学生小结

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

六、检测训练

4.2 画立体图形

1、认知目标: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和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图形的三

视图。

2难点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因此本节课应用了较多的实物模型,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二、自主学习

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什么是三视图法呢?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一般是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view).这样就

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如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如图

4.2.1),工人事先看到的不是图4.2.1,而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或

右面)看接头的三个平面图形(如图4.2.2),然后根据这三个图形制造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见学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 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 一、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二、挑战知识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117页探究前内容。独立完成“探究” (二)合作交流 1.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探究” 2.解答下列各题 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图中的正方体与圆柱,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来。 ⑵画一画: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列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 画。 (1)(2)(3) ⑶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A.B.C.D. ⑷如图一个水管接头,下面哪一个是它从左面看的平面图() A B C D ⑸如图是由六块积木搭成,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 请你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5题图 ⑹指出图中右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左面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质疑: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又叫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正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讲评“合作交流”中的问题⑴⑶⑸⑹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121页4题 课题4.1.1几何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模型。 3.一些图片 二、教学过程:

再结合:怎样画出一个五角星?……等问题----导入本章。 2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等图片,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形状的实物得到常见的几何图形,-----引入几何图形。 讲授新知 1.立体图形概念:首先结合从实物中可以得到的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其次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 2.活动:多媒体演示教材第115页思考题(上)(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 议一议 出示教具模型(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第115页思考题(下),并进行学习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本引言一方面是本章的引言,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初中阶段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引言。 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形展示,让学生形象感知从中得到的图形,进而引入本节的课题。 结合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对概念作了通俗描述。 加强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观察、感受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通过练一练,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于平面图形,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了,此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

六年级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 【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 硬件:28台银河电脑组成的网络教室。 软件:教师机和学生机的操作系统都是Win 98,教学软件是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办公软件Word、几何画板。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和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掌握各种图形的直观形象,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能力,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⑴ 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⑵ 通过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和研究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计算机是学习的好帮手“的意识。 ⑶ 结合计算机和网络,使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再现、整理、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特征,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完善认识结构。 教学难点:沟通联系,构建知识系统。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常见的平面图形已经比较熟悉,对于它们的特征与性质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不少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记背几何概念,通过学习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学会动手做几何实验。 四、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方法,构建知识系统 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知识点多、概念多。复习时,对各种图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益于学生区别知识之间的异同,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系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加强操作训练,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中加强操作训练,要求学生在电脑中把以前学过的图形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不仅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主体地位 复习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图形进行系统的整理,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及时地利用网络教室管理软件把学生好的作品“屏幕广播“,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五、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⑴ 对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加强培训 要求学生要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建立属于自己的文件夹,会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会熟练操作IE,进行简单的网上浏览,会利用BBS与别人交流,能在BBS上发新贴子和回复别人的帖子。 ⑵ 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培训 几何画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软件,虽然与画图相类似,但为了提高课上的操作实效,让学生基本使用几何画板还是很有必要的。 2、复习整理 由于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把每个知识点都去复习,只要把学生还不懂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表格,表格如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看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并抽象出有哪些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3)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______图形。 (4)几何图形主要关注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3,并思考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什么是立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课本118页思考题(图4.1-4) 3.平面图形 (1 )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它们是平面图形。 (2)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做课本119页练习 2.做课本123-124页第1、2、3题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⑥ 2.课本125页第7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能处理表示特别意义的数的代数式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常见的几何体:柱体、锥体、球体 柱体:柱体上下有两个底面,这两个底面的大小相同,且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城的几何体叫做棱柱。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柱四棱柱三棱柱六棱柱

锥体: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由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组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根据棱数可分为三棱锥,四棱锥等。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球体 球体: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所围成的曲面围成的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要点诠释: (1)柱体从上至下形状一致是其区别与其他几何体的重要特征;而锥体从上至下形状不一致。柱体和锥体还可以从底面上来区分,柱体有两个底面,而锥体只有一个底面。 (2)圆柱和棱柱的区别:圆柱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而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四边形。 (3)球体与圆不同,球体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图1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举一反三: 1.如图下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知识点二、多面体 由平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 根据围成多面体的平面图形的个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等。 要点诠释: (1)多面体的各面都是平的。 (2)棱柱、棱锥是多面体,而圆锥、球体都不是多面体。 2.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C ) A.四棱柱 B.三棱柱 C.圆锥 D.六棱锥 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立体图形的视图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简单识别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认识三视图 (1)三视图法: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和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2)从立体图形的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图形叫做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做视图,依观擦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要点诠释: 三视图都是平面图形,与物体的摆放有关。同一物体,不同的摆放会出现不同的视图。所以要想反映物体的总体形象,就要多角度观擦。 3.如图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举一反三: 2.如图是一个圆柱体,请指出它的三视图。

《1.1平面图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1.1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P2~3《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它们各自的特征,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小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点击“引入”,多媒体将小汽车打散成以上个平面图形。)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二、新授 探究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可能不认识三棱柱,教师告诉他们。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图,媒体出示相应的名称。) (教师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黑板上的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

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可多请几组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小结:对呀!我们可以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三角形。大家都找对了! (教师边说边分别点击图形,媒体演示:面先变色,再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2.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学生可能回答:沿着边描下来。) 师:那就请你们描一描,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再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剪下的这四个图形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等。)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探究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感知特征。 1.认识长方形。 (媒体出示: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长方形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有四条边,其中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还有四个角。学生可能说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师小结:对呀!长方形有四条边,面对面的两条边叫做对边,对边的长度是相等的。它还有四个角,这四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教师边小结,分别点击两个长方形,媒体边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 (教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师:这个是什么图形?它的边和角分别在哪里?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点击下一步,媒体出示:长方形的特征。(带领学生齐读。)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 一、知识导向: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 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 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 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 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基础: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 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 2、知识形成: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 (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 (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 (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 (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 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数学的学习应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如何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重要的第一步。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参考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

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视图 -------- 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边看 俯视图 -------- 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图形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 直线 a 射线 AB 线段 a 直线 AB(BA )线段 AB (BA ) 作法叙述作直线 AB ;作射线 AB 作线段 a;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1 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应用意识。 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指导】 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基础。本单元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形状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它既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3.收集大量的学习素材。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情景导入】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 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2. 通过复习题等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 如图,∠1与∠2是( ) A.对顶角 B.同位角 C.内错角 D.同旁内角 第1题第2题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80°,如果DE∥AB,那么D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10° 3. 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距学校2千米远,小丽的家距学校5千米远,设小明家距小丽 家x千米远,则x的值应满足( ) A.3 x= B.7 x= C.3 x=或7 x= D.37 x ≤≤ 4. 如图是“福娃欢欢”的五幅图案,②、③、④、⑤中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的是( ) 5. 在ABC ?中,11 35 A B C ∠=∠=∠,则ABC ?是()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6. 如图,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 三角形”有() A.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第6题第7题第 7. 如图,直线 1 l// 2 l,125 A ∠=?,85 B ∠=?,则12 ∠+∠的度数为( ) A. 30° B. 35° C. 36° D. 40° 8. 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时,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12 A ∠=∠+∠ B.212 A ∠=∠+∠ C.3212 A ∠=∠+∠ D.32(12) A ∠=∠+∠ 9.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二.【问题探究】 问题1:如图,已知∠BED=∠B+∠D,则AB//CD,为什么? 问题2:如图,已知DE⊥AC,BC⊥AC,FG⊥AB于G,∠1=∠2,则CD⊥AB,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 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 (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8页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课时) 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3.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难点 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活动2:探究新知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5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活动3: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活动4:布置作业 习题4.1第1,2,3,8题.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1) 主备人:吕惠洁审核人:张延峰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几何图形(1)课时:1 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15-P118; 2.尝试完成教材P118的两组思考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展示. 3.观察P115本章的章前图: (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2)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找找看. 二、自学检测: 1.观察P116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 【老师提示】: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考虑它的颜色、材料和重量等,而只考虑它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和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所得到的图形就称为几何图形.如:我们学习过的长(正)方体、圆柱(锥)体、长(正)方形、圆、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小组交流) ②观察P117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 ③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上),并与你的同学交流. 【老师提示】:常见 ..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三类.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 ②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下)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 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