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一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工艺

王博一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工艺
王博一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工艺

班级:14中药升一班

姓名:王博一

学号:1416814052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的制备

【文献考证】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处方】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同仁堂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二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9g。

一、实验材料及剂型的选择

1、主要药物研究概述

【六味药物的配伍理论】

本方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住药。

【炮制作用】

熟地黄: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

制山茱萸:酒制后借酒力温通,助药势,降低其酸性,增强滋补作用

2、剂型的选择

六味地黄丸之所以选择制成水蜜丸,是因为蜂蜜含有大量还原性糖可以有效防止药材中易氧化成分变质,作用温和持久,水蜜丸丸粒小,光滑圆整,易于吞服,成本相对低。

3、仪器设备

槽形搅拌机(DH200—2,广州医药机械厂);GLH高质量炼药机(甘肃天水园医药食品设备厂);YUJ 17B速控高效全自动制丸机(甘肃天水园医药食品设备厂);微波干燥机(QW一30HM4型号,广州科威微波能有限公司);糖衣机(BY一1000型号,上海中联制药机械厂);轨道式干燥箱(GHX一3,上海苏杰试验设备有限公司);Agilentli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二、工艺流程

三、制备

1、中药材的前处理

(1)炮制

山茱萸:取净山茱萸,用酒炖法炖至酒吸尽。每100g用黄酒20g。

熟地黄:去净杂质

牡丹皮:去净杂质,抢水洗净。

山药、泽泻:去净杂质,洗净干燥

茯苓:筛去灰屑

(2)配料按生产处方量称取中药

熟地(3.2kg)、山药(1.6kg)、山茱萸(制)(1.6kg)、茯苓(1.2kg)、泽泻(1.2kg)、牡丹皮(1.2kg),共10kg。

(3)粉碎

因为熟地黄、酒萸肉黏性比较大,用万能粉碎机进行串料粉碎。

(4)过筛

将药粉用筛粉机过100目筛

(5)灭菌将过筛后的药粉经钴-60灭菌并检测。

(6)混合将过筛后的生药粉在V型混合机内混合20min。

2、黏合剂的的制备

(1)炼蜜将蜂蜜(约3kg)从储存罐滤过抽入减压炼蜜罐,用减压浓缩法炼制。

(2)制黏合剂将一份纯水煮沸,加入三份炼蜜,同时搅拌至全部溶化,煮沸,滤过,即可。(3)配蜜水将将一份炼蜜加入一份煮沸的纯水中搅匀。(打光时用)

3、丸剂的制作过程

(1)打坨

(2)合坨

药粉与黏合剂在V型混合机内按1:1的比例混合至全部滋润,色泽一致,置洁净药坨盘内。药坨标准:软硬适宜,细腻润泽,色泽一致,不黏手、不干裂。

(3)制丸制丸机选¢4模具,将软材制成湿丸粒。

(4)干燥小蜜丸移至热风循环烘干箱内干燥,水分≤7﹪.(温度不高于60度)。

(5)选丸烘干后的丸粒投入¢4.3-5.5的选丸机。选取直径4.5-5.5mm的丸粒。

(6)打光选好的丸粒投入包衣锅内,喷入蜜水使丸剂润湿均匀,调节转速,使丸粒相互摩擦10min,依次反复操作3次至丸粒表面乌黑光亮。

(7)烘干打光后的水丸转入热风循环烘干箱中,60摄氏度下干燥180-240min。

(8)装袋

四、车间工艺布置

(一)进行车间工艺布置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1.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生产、设备维修的要求;

2.充分有效地利用本车间的建筑面积和建筑体积;

3.为本车间将来的发展和厂房的扩建留有余地;

4.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符合有关的规范和规定;

5.与总体设计相配合,力求做到与相关车间的连接方便、布置紧凑、运输距离短;

6.避免人流和物流平面交叉;

7.充分注意建厂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对车间工艺布置的特殊要求;

8 .征求和了解其它专业对车间工艺布置的特殊要求。

(二)设备布置

设备布置——把车间内的各种设备按照工艺流程要求加以定位。

除了主机设备外,还包括附属设备、工艺管道、检修设备,以及各种连接件和料仓等。

主机设备要与厂房建筑的主要柱网相对定位,设备与设备之间也要相对定位。

设备布置主要取决于生产流程和设备安装、操作、检修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其它专业对布置的要求。

设备布置的要求:

1.重型设备以及在运转中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如空气压缩机、大型通风机、破碎机等。2.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布置在同一厂房内时。

3.布置在走廊和地沟中的胶带输送机、空气输送机斜槽和螺旋输送机。

4.斗式提升机地坑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清料和检修。

5.工艺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力求管线最短、转弯最少且布置整齐。

6.溜管和溜槽的倾角,圆锥形包壁倾角以及角锥形包壁交线倾角,一般应大于物料自然休止角5°~15°。

7.设备沿墙布置时,应注意不要影响门窗的开启,不妨碍厂房的采光和通风。

8.为了安装与检修时吊运设备或部件,或在日常生产中吊运其它物件,通常在楼板上设置吊物孔,各层楼板的吊物孔一般上下对正,可贯通吊运。

9.在设备上方不设置永久性起重设施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和面积,以架设临时起重装置。10.当设备、管道或溜槽穿越楼板时,必须注意预留孔的大小要留有余地,更不能切断梁柱

的结构,否则,将造成安装困难或使用不合理等不良后果。

(三)车间工艺布置图的内容

车间平面图包括以下内容

1.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应注明厂房轮廓线、门窗位置、楼梯位置、柱网间距、编号以及各层相对标高;

2.设备外形俯视图和设备编号;

3.设备定位尺寸和尺寸线及各种动荷载;

4.操作平台示意图,主要尺寸和台面标高;

5.吊车和吊车梁的平面位置;

6.地坑、地沟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其相对标高;

7.吊装孔的位置和尺寸,吊钩的位置及荷载;

8.辅助室、生活室的位置及尺寸。

车间立面图包括以下内容

1.车间工艺立面图,应注明厂房轮廓线、门及楼梯位置;柱网间距、编号;各层相对标高和梁高度等;

2.设备外形侧视图和设备编号;

3.设备中心高度及其定位尺寸,尺寸线及动荷载;

4.设备支承方式;

5.操作台立面示意图和主要尺寸;

6.吊车梁的立面位置及高度;

7.地坑、地沟的位置及深度。

(四)、车间工艺布置的方法和步骤

1.工艺人员根据本车间在总平面上的位置,生产工艺流程和物料进出方向,确定本车间的方向,厂房跨度和柱距。

2.把已选定的主机设备和部分大设备,按比例(1:100)绘制设备外形图,为便于多方案比较亦可用塑料片或硬纸板制作设备外形图案。

3.按比例(1:100)绘制车间工艺、立面轮廓草图。

4.在平、立面轮廓草图上,用已制成的设备外型图案进行设备布置,这时可反复考虑设备的最佳位置,以得到基本满意的不少于二个方案后,绘制成车间的平、立面工艺布置初步图纸。

5.以初步的平、立面工艺图纸为基础,征求有关专业的意见,从各方面比较优缺点,集思广益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再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作必要的修改。

6.绘制成正式的车间工艺布置图。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申报资料

受理编号: 原始编号: 申请编号: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申报资料目 录 (一)综述资料 资料1 药品名称 资料2 证明性文件 资料3 立题目的与依据 资料4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资料5 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 资料6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资料7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资料8 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资料12 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资料15 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资料16 样品及检验报告书 资料17 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18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注册第 9 类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申报资料 (一)综述资料资料1 药品名称资料2 证明性文件资料3 立题目的与依据 资料4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资料5 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资料6 包 装、标签设计样稿

药品名称 1、中文名: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2、汉语拼音名:Liuwei Dihuang Wan 3、命名依据:六味地黄丸收载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册 11 36 页

证明性文件 1.药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附后) 2.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附后)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附后) 4.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 (附后) 实业有限公司《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 5.中药保护品种情况检索结果报告单复印件(附后)

保证书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36页,经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检索,该品种未受保护,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六味地黄丸的销售策略

2003年的春节刚过,受宛西制药企业邀请,营销策划组接受了仲景六味地黄丸(以下简称仲景六味)OTC市场的整体策略企划。通过与公司高层反复沟通,最终确定“先试点,再推向全国”的营销思路,首开市场选择了临近河南的西安作为突破口。 一、市场调研与诊断 六味地黄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目前在全国约有300多家企业在生产。各竞争品牌的销售方式大都采用自然销售和临床医院销售,在宣传策略上基本无大的差异区别,主要是强调老牌子(如同仁堂)和选料精(如宛西制药)。从目前全国市场来看,六味地黄丸尚无一个全国性的品牌,与别类OTC产品呈现的“本地和尚经难念”的特点相比,其市场的主体消费以区域品牌为主。能够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的,目前也仅有同仁堂、宛西、九芝堂等少数采用中央级媒体宣传的企业。 传统古方中药从市场份额及销售特点来讲,医院的处方销售只占到其销售总量的3成,而零售则高达7成。仲景六味在西安OTC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虽在医院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在零售市场极少,在全是300多家药店中只有少部分有货,而且大多是以前的老产品(太圣牌六味地黄丸),所谓终端管理根本无从谈起。而主要对手的市场份额—-兰州的佛慈六味地黄丸则家家有货,占据80%市场份额。另有晨鸡、天洋等低价位产品也在分割市场份额。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时间上,兰佛的六味地黄丸进入西安市场较早,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兰佛的认可度都很高;在消费心理上,兰州与陕西同属西北地域,人员往来密切,加之时间久、使用者众多、口碑宣传影响广泛,消费者已习惯服用兰佛的产品。而宛西六味虽然人们普遍知道,但对产品的具体特性和企业实力不甚了解,认为宛西与兰佛的产品一致,没必要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最难点的问题是,仲景六味要比兰佛六味价格高出1元左右。 了解到问题所在,我们认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差异化形成仲景六味的核心竞争力。 二、差异化定位 同质化市场中以差异化营销为市场拓展利器是目前市场通用的手法,但是对于一个流传千年的古方名药,它的特性、成分、特点、功能等早已为大众熟知,要想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卖点谈何容易?何况像这种消费心理呈区域化的产品更是困难重重。 仲景六味的广告卖点“药材好、药才好”,只是一种由产品本身发掘的UPS,在竞争激烈的六味市场中则显得空洞和缺乏竞争力。在以同仁堂等百年老字号为主打的六味产品中,药材质量本身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品牌就保证了药材的高品质,而仲景六味“药材好、药才好”卖点的提出,在与同仁堂、九芝堂等老品牌的竞争中反而显得有画蛇添足之意。现代市场营销的常识告诉我们,独特的定位才是产品彻底超越浅层次市场竞争,达到深层次启发消费者心智的重要法则。所以,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 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 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 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C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 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 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 A.定性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C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 E.包装不能破损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 D.分层取样法 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 A.完整、清晰 B.完整、具体 C.真实、具体 D.真实、完整、具体 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 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 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

知柏地黄丸新用途

5~10天,好转10例(其中耳鸣伴 眩晕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2例); 经用药15天以上,无效者(治疗前 后未见明显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 为95.5%。 3.治疗遗精:应用知柏地黄 丸治疗肾虚失固型遗精36例,经 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 29例,占80.6%;好转者5例,占 13.9%;无效者2例,占5.6%,总 有效率为94.5%。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 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 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期 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劳累过 度,20天为1个疗程。 4.治疗男?I!t不育症:有人用 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男 性不育症患者55例。经用药4~6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8例,占 87.3%;无效者7例,占12.7%。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外科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药,来源于清《医宗金鉴》一书。检查及B超探查均证实肿块消失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者)20例,占77%;有效者(较治疗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0 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共 前明显缩小)4例,占15%;无效者 8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治疗前后未变化)2例,占8%,总程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宜戒房事。 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用药5?治疗不射精:有人采用知热、遗精、盗汗、咽喉肿痛等症。1个疗程后便产生效果。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不射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2.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精患者12例,经用药3~5个疗程 后,其中治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 耳毒性症状:据报道,有人用知 择介绍如下。柏地黄丸治疗氨基苷美药物引起的治愈率为75%o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日3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 耳毒性症状患者44例,取得显著的 据临床报道,有人应用知柏地黄丸效果。次,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服粒)。温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果显著。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6-治疗老年干燥症:有人用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日2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温开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干燥症(口、 舌、鼻干燥,便秘者)19例。经用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 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1~ 每日3次,90天为l疗程。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药10~15天后,其中治愈者16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效果:44例中,经用药2~5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 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经用药天,痊愈者32例(其中单纯性耳鸣率为94?7%。 型幽2ll严  万方数据

地黄丸的种类

地黄丸的种类及作用: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干,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麦味地黄丸:具有滋养肺肾的作用。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遗精、消渴。 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昏花。两目干涩等症,或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作用。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脚跟疼痛。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稀烂、阳痿、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和牛膝而成,由于二者的加入,使其利水除湿之功效大大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都气丸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症。 市面上销售各种地黄丸药品,消费者很难辨别功效,真应了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么众多的地黄丸产品究竟有何区别呢。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中药组成的。熟地是六味地黄中的主药,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血的功能,常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等症。茯苓和泽泻是健脾利湿药,具有健脾渗温利尿安神功能,山药和山茱萸能补脾益肝肾。常用于脾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头晕、目眩、自汗、泄泻等症。牡丹皮能清热凉血,适用于血热引起的阴虚发热等症。由以上六味中药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健脾、补肝肾的功效。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症。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常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1L008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制定六味地黄丸生产工艺规程,规定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工艺,以确保生产出均一,稳定的合格的产品。 范围:从准备生产开始到产品生产出的全部过程。 责任者:参与六味地黄丸生产和检验的全体人员。 内容: 1、产品概述 1.1品名:六味地黄丸 1.2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甜而酸。 1.3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1.4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1.5规格:无 1.6贮藏:密封。 1.7有效期:48个月 2、处方和依据 2.1处方 熟地黄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2.2生产处方 每批按5400盒计算,是标准处方的480倍,实际生产处方为: 熟地黄76.8kg 酒萸肉38.4kg 牡丹皮28.8kg 山药38.4kg 茯苓28.8kg 泽泻28.8kg 2.3处方依据: 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批准文件号:国药监注2010R007410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1649 3、工艺流程图(见附页1) 4、原药材整理炮制 4.1原药材整理炮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吉林省中药炮制标准1986年版 4.2原药材整理炮制方法

见 STP-SC-PZ-03 5、制剂操作过程 5.1配料:由净料库投料员、车间调料员、质量监控员,按批生产指令规定的品种、数量投料,经过三方核对无误,签字后调车间。 5.2灭菌:将熟地黄等六味,置脉动真空灭菌器中,布袋之间留有适宜间隙,高度不得超过内车。按岗位操作法进行操作,当温度达到115℃开始计算时间,灭菌时间30分钟,时间到后干燥20-40分钟,取出,备用。 5.3粉碎:将熟地黄等六味药材拌料后,置粉碎机中,粉碎成细粉,装入洁净的容器内,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送中间站,请验。 5.4总混:将熟地黄等六味药粉,置三维运动混合机内,充分混合搅拌30分钟,装入洁净的容器内,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送中间站,请验。 5.5炼蜜:由操作者从辅料库验质检斤后,调入车间,用流水冲洗桶壁至干净,放入干燥室内加热化蜜,待蜜溶化后,过滤,除去沫及杂质,然后,用泵抽入炼蜜罐内加热,炼制116-118℃,抽入贮蜜罐内,合药前加温,炼蜜达到80℃,经过滤,放置密闭的容器中,注明品名、数量、日期、操作者。 5.6合药:将批混后的药粉,取出一定量,与规定量的炼蜜(药粉与炼蜜比例为1:0.8-1.1)及纯化水(3份蜜:1份水),置合药机内,每次合坨量不超过150kg,充分混合搅拌3-5分钟,取出,将软材分成均匀小块,晾凉,待制丸。 5.7制丸:按本品种的丸重要求,调整好数控高效自动制丸机出条板,将合好的软材均匀送入进料口中,开机运行,通过制条、切丸,制出合格的丸粒,将合格的丸粒置入包衣机内,加药粉适量,及95%乙醇磨至10分钟,至药丸表面圆整光滑,装入洁净料盘内,备用。 5.8干燥:将上述丸粒置入热风循环烘箱内,干燥温度60-80℃,干燥过程中勤翻动,保持药丸干燥均匀,色泽一致,干燥后,取出,装入洁净容器中,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备用。 5.9打光:将丸粒置入包衣机内,加适量95%乙醇及炼蜜磨平为止。 5.10分装:根据批生产指令领取药用复合膜及药丸,调整好药丸装量6g±7%开机压袋,热封温度控制在(横封155—165℃)(纵封150-160℃),每间隔1小时检测一次内容物重量,随时挑出不合格品,将制好的合格药品,装入洁净的容器中,经传递窗传递外包装。 5.11包装 5.11.1包装规格:6g×10袋/盒 5.11.2包装材料管理:按批生产指令,由专人领取,计数发放,并做好领发记录。 5.11.3打印批号:根据批生产指令,在小盒、大盒、产品合格证规定位置上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 5.11.4装盒:10袋药和一张说明书装入盒中,用封口签封好。 5.11.5装箱:每200盒装一箱、箱内放一张合格证,用封箱胶带封好,捆扎结实。 5.11.6入库:已包装好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凭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报告单及质量部门负责人对药品放行前批生产记录的审核签字后,方可开取入库单。 6、工艺质量监控点(见附页2) 7、产品质量标准 见STP-ZL-3L008-03

六味地黄丸及各种地黄丸功能对比解析

六味地黄丸新用途及各种地黄丸功能对比 六味地黄丸六大新用途 饮誉中外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太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其滋阴补肾的功效独特,历经千年而不衰,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阴阳理论,《黄帝内经》首篇即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辨病不仅要辨虚实,更要辨阴阳,辨证明确后再选择对证的药物,才能药到病除。中成药中,光补肝肾的地黄丸就有六、七种之多,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其作用又有滋阴、补阳、养血之分。 六味地黄丸治肾阴亏损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方而成。 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泽泻利小便,清湿热。 本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不滞,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在养阴补肾的中成药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六位地黄丸。随着科研人员对该药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还可用于下列六大类病症治疗: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饮食调节外,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不含糖型),可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症状。 2、急、慢性肾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3、骨质疏松症或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痛,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 4、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 5、复发性,萎缩性鼻炎。 6、肿瘤患者在放疗、化疗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还可减轻毒副作用,增强体力,促进康复。六味地黄丸的妙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肾的代表方剂,传统上应用于各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症。近年来,医务人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尚具有多方面的防病保健作用。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质量标准英文版

Liuwei Dihuang Pills(concentrated pills)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Pinyin Liuwei Dihuang Wan Igredients Prepared Rehmannia Root 120g; Fructus Macrocarpii 60g; Cortex Moutan Radicis 45g; Rhizoma Dioscoreae Oppositae 60g; Poria 45g; Rhizoma Alismatis 45g Procedure Distillate Cortex Moutan Radicis with water vapo for abstracting volatility ingredients; Decoct the gruffs, Fructus Macrocarpii 20g, Prepared Rehmannia Root, Poria and Rhizoma Alismatis with water twice, 2 hours for every time, filter, combine the filtrated, concentrated them to extract; pulverize Rhizoma Dioscoreae Oppositae and excess of Fructus Macrocarpii to fine powder, sifting, mix thoroughly, add the above extract and volatility ingredients of Cortex Moutan Radicis, mix thotoughly, make to pills, dry, polishing. Description Brownish to black concentrated pills, taste, sweat, acid, slightly bitter. Identification (1)Microscopical: Epidermal cells of pericarp orange-yellow, polygonal in surface view, with somewhat beaded anticlinal walls. Starch granules triangular-ovoid or oblong, 24-40 μm in diameter hila short cleft Vshaped. (2)Pulverize 5 g of the pills,heat under reflux with 20 ml of ether for 1 hour, filter and expel ether. Dissolve the residue in 1 ml of acetone as the test solution. Dissolve paeonol CRS in acetone to prepare a solution containing 1 mg per ml. as the reference solution. Carry out the method fo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ppendix ⅥB), using silica gel G as the coating substance and cyclohexane and ethyl acetate(3:1) as the mobile phase. Apply separately 5-10 μl of each of the two solution to the plate. After developing and removal of the plate, dry in air, spray with 5% ferric chloride in ethanol acidifi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nd heat to the spots clear. The spot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the test solution corresponds in position and colour to the spot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the reference solution. (3)Pulverize 10 g of the pills, dissolve it with 100 ml of water, heat to boil, allow to stand for cool, filter in absorbent cotton, wash the filtrate with two-30 ml quantities of acetidin, combine the filtrate, evaporate the filtrate to dryness, dissolve the residue in 1 ml of methanol as the test solution. Prepare a solution of 4 g of Prepared Rehmannia Root reference drug and 60 ml water, decoct 30 minutes, stand for cool, filter with absorbent cotton, wash the filtrate with two-20 ml quantities of acetidin, combine the filtrate, evaporate the filtrate to dryness, dissolve the residue in 1 ml of methanol as the reference solution. Carry out the method fo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Appendix Ⅵ), using silica gel G as the coating substance and the lower layer of a mixture of chloroform, xylene and acetidin(1:1), as the mobile phase. Apply separately 3-5μl of each of the two solution to the plate. After developing and removal of the plate, dry in air. Spary with 2,4 - dimethyl ethanol nitrile to spots clear. The spot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the test solution correspond in position and colour to the spot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the reference solution and the reference drug solution. (4)Pulverize 5 g of the pills, dissolve it with 30 ml of water, cool and filter, wash the residue with 30 ml of water, and heat under reflux the residue, with 50 ml of 30% hydrochloric acid for 1 hour, cool and filter, wash the filtrate with two-25 ml chloroform, evaporate the filtrate to dryness,

六味地黄丸的简介

六味地黄丸的简述 一、六味地黄丸的组成。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从张仲景的“金匾肾气丸”演化而来,收载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系常用的滋阴补肾中成药,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茯苓6味药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是补阴代表方之一,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为补肾阴为主,构成通补开合之剂,具有滋阴补肾功效。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则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六味地黄丸对、肾、肝、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益精髓为主。配方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滋补肾水,泽泻泻肾浊又济之,山茱萸温涩肝经,牡丹倾泻肝火以佐之,山药收摄脾经,茯苓淡渗脾湿以和之,为三补三泄之剂,滋阴补肾之方。其“三补三泻”之说,它在选药组方上,并不一味堆积滋阴之品,而是在用三个滋阴药的基础上,又用三个“泻”药对其进行节制,不是滥补、腻补、傻补,而是攻补兼施,阴中求阳。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酸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六味地黄丸(汤)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疗效果显著。 二、六味地黄丸的种类。 六味地黄丸可以配合其它中药材一起使用,其功效与作用更加高效专一。如在六位药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则名知柏地黄丸,功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则名杞菊地黄丸;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则名七味都气丸,功偏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气喘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则名麦味地黄丸,功偏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咳嗽、气喘。 三、六味地黄丸的制剂类型。 六味地黄制剂分为汤剂、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浓缩丸、硬胶囊与软胶囊等,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各种制剂类型均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生产方式有制丸机-微波干燥法与泛丸法-烘箱法制备法。现有就这两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六味地黄丸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制丸机-微波干燥法制的六味地黄丸的质量优于泛丸法-烘箱法制备六味地黄丸的质量,而且过程简单可控。 四、六味地黄丸品种的变革历程。 六味品种历经了三个变革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六味制剂,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六味地黄丸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占据了市场的高端;第二阶段——在传统六味制剂基础上的工艺提升,即以兰州佛慈、宛西仲景为代表的六味地黄浓缩丸,通过有力的品牌宣传及消费者教育,成为目前六味产品中的“领导品牌”;第三阶段——以“中药西制”为平台,在传统六味方的基础上,在保证原方配伍、疗效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以泰华堂为起点,以康缘软胶囊为品牌的新一代制剂,如胶囊、软胶囊、滴丸(神威药业)等。 五、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3.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 D.分层取样法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5.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6.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7.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 8.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9.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10.取样的原则是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2.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冷浸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 D.微柱色谱法 E.水蒸气蒸馏法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 A.液—液萃取法 B.微柱色谱法 C.沉淀法 D.蒸馏法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 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一中药汤剂的剂量要先换成丸剂剂量,一般的换算方法是:一付汤剂(一日量)做成丸药可以服用十日。原因是汤剂时,经过加热要破坏一部分。但要注意的是,在换算前,最好请教一下身边的中医,问问处方中,有没有要特殊处理或加减量的药物,以求得安全和最好的疗效。 二做丸药工序 1 粉碎:把从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首先要经过粉碎成细末,这过程并不十分简单,主要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①粉碎工具:粉碎机市面或淘宝网有售(见照片),适于家庭使用的是,一次容量为4两的,价格在360元左右。一般豆浆机,榨汁机不行,因为转速不够,功率太小不会粉碎很细。80目筛一个(相当于能过面粉的筛孔即可)。 ②湿度:随空气情况,中药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有时含量多些时,中药不易被粉碎,较好的办法是经过初步打碎情况下(可以用粉碎机少打一会儿),再把药放到高压锅内(因为高压锅底厚相对热的传导慢些,中药不易焦糊),注意小火开始加热,并不时用手在其中翻动,以使加热均匀。当手觉得烫时,断火,仍要不停翻动药物。直到觉得温度明显下降,再重新开小火,不断这样反复,直到药物干燥。建议不要用薄底锅或微波炉。 ③黏度:有些中药有一定黏度,如熟地,天冬,麦冬,枸杞等,但凡发软的几乎都是有一定黏度。解决办法是先从大块变小块,按上述加热法加热,放凉后入粉碎机,加些已经粉碎好并过筛的细药粉同时粉碎,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黏度并能尽快粉碎。 2 炼蜜:选择上好蜂蜜(市面有售的本人只对天津安氏蜂业有限公司产品有信任)。 ①量比:药粉重:蜂蜜重=1:0.7-1 .想做较硬如黄豆大小丸,用1:0.7,想做较软大丸(6-9克)用1:1 。 ②炼蜜:把蜂蜜放小锅内小火加热至沸,开始为小而密集小泡,随加热变成大泡就可以了。药业专业要达到炼蜜为珠的程度,就是把蜂蜜熬到取一滴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成珠状(圆型不扁)。 3 药蜜混合: 趁热把蜂蜜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粉中,用筷子不停搅动,因为蜜的浓度很大,不会很快就和药粉亲和在一起,要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如一分硬币大小时,可以小心轻力度用手团和(小心烫手),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团到软硬一致。 4 分丸:趁热尽快分丸 ①分成大丸:按当初处方中买回的是多少天的剂量分,例如买来是一个月的,把总药团先分成2等份,每份是半个月的,再各等分,每份就是一星期的了,再等分,每份就是4天的,再往下分到一天量时,一周本来应该是7天,却分成了8天,这样使操作方便快速。直到分成每日每次的量。这个过程要尽量快,要趁热,凉了就费劲了。 ②做小丸:为服用方便可继续做小丸(黄豆大小),因为设计小丸的用蜜量少,这时的大丸较硬,要如下步骤才好操作。 中医所说的炼蜜为丸,具体是如何炼的呢?详细炼的过程是怎样的?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王博一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工艺

六 味 地 黄 丸 水 蜜 丸 的 制 备 班级:14中药升一班 姓名:王博一 学号:1416814052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的制备 【文献考证】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处方】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同仁堂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二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9g。 一、实验材料及剂型的选择 1、主要药物研究概述 【六味药物的配伍理论】 本方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住药。 【炮制作用】 熟地黄: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 制山茱萸:酒制后借酒力温通,助药势,降低其酸性,增强滋补作用 2、剂型的选择 六味地黄丸之所以选择制成水蜜丸,是因为蜂蜜含有大量还原性糖可以有效防止药材中易氧化成分变质,作用温和持久,水蜜丸丸粒小,光滑圆整,易于吞服,成本相对低。 3、仪器设备 槽形搅拌机(DH200—2,广州医药机械厂);GLH高质量炼药机(甘肃天水园医药食品设备厂);YUJ 17B速控高效全自动制丸机(甘肃天水园医药食品设备厂);微波干燥机(QW一30HM4型号,广州科威微波能有限公司);糖衣机(BY一1000型号,上海中联制药机械厂);轨道式干燥箱(GHX一3,上海苏杰试验设备有限公司);Agilentli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二、工艺流程

地黄丸家族

地黄丸家族 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丸中,有一个以补肾功能最为突出的地黄丸家族。地黄丸的家庭中共有八个兄弟,它们个个身手不凡,但其性能、主治疾病却并不大相同,在临床服用时,应根据各自特长对症选择服用。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出自医学宝库经典名著《小儿药证直诀》中,是滋阴补肾的基本方剂,以其通补开合,补而不腻的三补、三泻的卓越功能而闻名遐迩。其中的六味药各尽其能,配合默契,熟地黄滋补肾阴为主药,山萸肉补肝肾兼收敛精气,山药补脾肾为辅助药,泽泻去肾之湿浊,使熟地滋则不腻,茯苓去湿以配合山药健脾,丹皮清泻肝肾虚火为佐药,方中各药有补有泻,相辅相成,可谓滋阴补虚方剂中的佼佼者。临床适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症。随症加减可用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病、肺结核、更年期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功能症及甲状腺机能亢进阿狄森氏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在原六味地黄丸原有的滋阴补肾的基础上,增加了泻阴火的作用。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骨蒸梦遗、干咳、口干等症。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重在滋补肝肾以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两目干涩,若再加当归、白芍、白疾藜、石决明更能加强养肝明目的功效,故名“明目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由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组成,主要用于肾不纳气之虚喘、呃逆、潮热、遗精等。 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附子、肉桂而成,又名桂附八味丸。因为加入了温热的附子、肉桂,其功效则以温补肾阳、兼补肾阴为主,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及夜间尿频,以及痰稀喘咳、久泻等症。临床多用于慢性肾炎、肺气肿、糖尿病、尿崩症等肾阳虚证的治疗。 济生肾气丸:由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组成,有温阳补水的功效,主要用于以肾阳不足、水邪泛滥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为主的慢性肾炎的治疗。 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而成,增加了原方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功效,主用于肺肾而虚喘咳嗽、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加入当归、白芍而成,具有养血柔肝、填精益髓之功,主用于血虚头晕、崩漏等各种精血亏虚证的治疗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营销策划书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营销策划书 第一部分:怎样找客户 一、定义客户 1、我们的客户是谁? 长期以来人们对“补肾”都存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补肾只与性能力或生殖系统能力有关,而与整个人体的健康无关,所以人们谈到“补肾”,往往会联想到“性功能”,认为只有男人才能吃六味地黄丸。然而中医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不完全相同,它不仅指肾的实体,而且还是人体一部分功能的总称,大约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神经系统部分功能,并关系到能量代谢、呼吸及骨骼系统的功能等。 中医认为肾为五脏之根,肾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其他脏器,肾又与神经、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相关,所以通过补肾就可以调整人体整个的健康状态,达到脏腑平衡,阴阳平衡。而中医描述的人体健康状态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补肾并非只与性能力或生殖系统能力有关,而是与整个人体的健康有关,所以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儿童都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 具体说来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有以下几种人群: (1)男性不育症人群(2)前列腺疾病人群(3)男性更年期人群(4)女性更年期综合症人群(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人群(6)黄褐斑(7)发质干枯无光泽、脱发(8)老年性痴呆人群(9)老年性便秘人群(10)高血压病人群(11)糖尿病患者(12)慢性肾病患者(13)小儿发育不良人群(14)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等发育迟缓的证候的儿童(15)小儿遗尿人群(16)注重养生保健的人群,如抗衰老、治疗亚健康的。 有了以上诸多了解,我们可以得知,要想找到我们的客户,我们首先要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入手,通过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使其观念发生改变,从而扩大市场的外延。 2、我们的客户在哪? 我们的客户在哪,本策划主要是针对石家庄市的市场,因此,要想找到我们的客户,就要从石家庄市民的健康状况入手,哪里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哪里就有我们的客户。 通过我们对石家庄市民和各个区主要药店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结论:在石家庄市,人们对六味地黄丸的认知态度80%的认为是药物,20%的人认为是保健品。由此数据可以得知,目前的石家庄人们对六味地黄丸的误解还很深,市场还有待教育和改进,市场定位需要重新梳理。此外,还有将近66%的人认为药材对药效没有影响,只有34%的人认为有影响,这个结果另我们有点吃惊,本来我们以为人们会对这个问题有很肯定的回答,但结果却恰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