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

引 言
陆游生当理学之世而不敞于“理”,却要直探儒学的本原。最初是儒家中的“以立德、立功、它有来实现生命不朽的传统价值观”造就了他的生命意识,同时,这一价值观也激发出了陆游的人格力量与爱国思想。[1](11—19)在陆游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把儒家之书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他的使各种有着深刻的儒家价值观与基本思想。然而爱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向来备受人们的高度关注。以文学角度来看,爱国主义也属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对作家思想进行规范的原则。
陆游的诗歌中有抒发情感的,有描写祖国山河的,也有反映田园风光之类的。不过无论外在的内容是什么,陆游的作品中一直以来都会强调自己期待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愿望,他的诗歌中饱含着爱国、爱民的感情。
一、陆游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渊源
宋徽宗宣和七年是陆游出生的年份,这一年北宋正面临着金军的侵略。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诞生了很多歌颂爱国主义的作家,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范成大、叶适、陈亮与陆游均在此列。
《罢秩后漫兴》是张元干的代表作,他用充满豪情壮志的文笔写下自己的无所畏惧,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金兵进行反抗,对议和卖国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之情。在另一代表作《陇头泉》中他写道“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2](154)简单的几句诗词,表达了他对杀敌救国的强烈期待。
《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是张孝祥的主要作品,在这首词当中,他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2](206)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用实际行动报国的渴望。在他的另一首《六州歌头》中,同样抒发着强烈的爱国之情,使得张浚为之罢席。其爱国拳拳之心可鉴。这对他主张战争的想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肯定,在他认为,通过不断的努力,中原最终会回到祖国怀抱,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只为了求得和平,最终任何都不会改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所做的爱国之作,在该词中,其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还刻画了南宋统治级别官员的自私与软弱,强调了自己一片壮志却难以得到回复的愤懑。除此之外,他也有很多赞扬祖国的优秀作品;而且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范成大诗中忧国恤民,多有佳作。他创作的《州桥》、《青远店》以及《双庙》等,都属于七十二首绝句,在这些诗篇中,生动的刻画了北方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与当下的痛苦生活。无不体现出他的强烈爱国情。
陈亮的文章中写道“堂堂之

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2](200)就文体来看, 他写的文章属于政论散文,这些文章一是突出了南宋时国家的无助以及社会的黑暗,二是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和渴望祖国近日统一的思想。
叶适写的文章建立在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就文体来看属于政论文,他的文章都是站在实际角度,得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形势的分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用简单但却不失厚重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情。同时还表达了对改革和备战的期待。
此外还有三点重要因素:其一,屈原、杜甫对陆游的忠君爱国,用请专一,缠绵悱恻,终不见用。而陆游有着从小培养起来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与屈原、杜甫相似的遭遇,故与屈原、杜甫一拍即合。其二,陆游对岑参、李白的仰慕,主要表现就是陆游诗中的那种奔放杰出的浪漫气质,当然也可以说陆游的浪漫主义,是上述各家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三,陆游读《庄子》,其主观目的,一是养生,二是学道。庄子崇尚自然,陆游在熟读《庄子》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庄子的自然平易,无形之中也受到了庄子澹然朴素的美学思想的影响。
虽然不同文学家的创作手法以及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对文学史来说,这些作品都起到了一致的作用,使得文学史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陆游在对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也成为中最杰出的代表。因此,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提到:“南宋词人系心旧京,凡言归路,言家山,言故国。
(二)家庭熏陶
陆游出生极好,家有众多藏书。陆轸是陆游的高祖,他同样有着显赫的成就,在大中祥符年间,陆轸任命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陆佃是陆游的祖父,其师为王安石,对经学有着深刻的了解,官至尚书右丞,《尔雅新义》与《春秋后传》都为其所写。陆宰是陆游的父亲,出仕于北宋年末,对诗文颇为了解,在进行南渡之后,由于一些原因,居家不仕;唐氏是陆游之母,她出生于北宋宰相家中,也是名门之女。就是在这种家庭背景中,陆游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被培养出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其一生影响深远,这时已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国家重建的伟大抱负。
生在这种家庭下的陆游,在父亲的影响下对对祖国有着深深的情感,对着脚下的那方土地有着浓浓的热爱。 少年时的陆游就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他苦学兵书练习技巧,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在他20岁所作的一首诗就深深显示出他的抱负与理想,希望能够“上马击狂胡” 在沙场上报效国家。更希望有朝

一日能亲临战场,杀退侵犯的敌人,使自己的国家能够平安昌盛。殊不知国家动荡,满腔热血不被赏识,他始终没有机会到军营做事。直到陆游40多岁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做了一个军官,他以为自己能够实现儿时梦想,可以匹马上战场,杀敌于阵前,立功于军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他在军营,但是始终没有机会亲临战场。经历了一年多的军旅生涯,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却为他的写作带来了新的生机,生活发生的改变,诗歌中透出另一种气息--爱国情怀。在军队里,他可以身穿戎装,和将士共甘苦,这种体验也是前所未有的,诗歌境界得到大幅度拓展,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创作中透着悲壮气息,与以往完全不同。
(三)个人际遇
陆游年幼时期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智,在他十二岁之时,他就精通诗文写作,在长辈的功勋之下,得到了登仕郎这一职位。陆游于绍兴二十三年进京赶赴考试,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秦桧之孙利用官权从中作梗,批阅卷子的主考官因此受罪。绍兴二十四年,陆游又加入到礼部考试中,由于先前秦桧孙子一事,秦桧在此时考试中直接通过官权罢黜了陆游复试的资格,四年后秦桧去世,才成功让陆游再次返回仕途。在之后的发展中,陆游一直坚持主力抗金,所以让其仕途再次受到了影响。在任官时期,陆游不满于赵汝愚的无能,在赵汝愚受到罢相处理后,陆游没有过大的反映,不过这并不表示陆游对庆元党禁抱支持态度,在他认为,党争是不对的,这对于国力而言有着很大的损害。此外,陆游一直坚持的都是抗战思想,对屈辱求和的政策抱否定态度,而自己的报国无门,对南宋贵族的荒浮误国的谴责,同时还有对卖国贼和腐败的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恨。
陆游一生历尽艰辛,这些不同的遭遇让其爱国情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陆游的一生都坚持爱国,坚持杀敌报国,希望中原能够早日得到收复。在陆游一生的尽头到来时,他也不忘在《示儿》这一首诗中对儿孙进行嘱托:“家祭无忘告乃翁”[2](201), 他至死都不愿意忘记收复国家,平定中原,希望能在死后看到这一天,与此同时也向儿孙们传承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恩师影响
曾几是陆游的早年的良师益友,他不仅将写诗技巧传授给陆游,还将爱国之情和思想灌输给陆游,他曾经写过一首诗给陆游。诗中提到:“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3](60)光是这一句,就能够看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对之后陆游的创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曾几学识渊博,一心爱国。不论是为学还是为政方面均享有盛誉。当然曾几的成长也深受家庭(父兄、舅父

)及启蒙导师周敦颐的影响,他不仅从他们身上吸取清廉正直的品格,而且还培养了关心民瘼的精神。成年时,又是曾几亲历“靖康之难”,目睹了种种丧权辱国的苟安乞和之事实,不断激发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激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而后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爱国思想。如《寓居吴兴》 [4](2)诗人对国土的沦丧,朝廷不收复失地的激愤之情以自己的话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内蕴则体现自己热烈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虽然陆游早期并没有很丰富的经历,但是在他的诗歌中还是能够看到很多歌颂爱国之情的篇章,伴随着洋溢的热情和奔放的气势。这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他在诗坛奠定了最初的位置。
二、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思想特点
(一)忧国忧民、心系国家
当时的年代长期受着战乱的纷扰,本族统治没有地位,经常受到外部民族的入侵和欺侮。陆游生活在这么一个年代中,在早期就承受了很大的苦楚。成年之后,再加上坎坷的仕途,导致他爱国报国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强烈。所以他立志成为爱国志士,对入侵者的暴行进行直截了当的披露,对卖国者的行为进行严厉的谴责。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谈,他的笔锋与构思几乎是以时代现状相关联的。对于爱国诗人陆游来说,这也是必经之路,必然所在。与时俱进的大汉豪情。使得他作为爱国志士的代表,为后世所熟知。为了国家统一,人民的安定,主张抗金。他强烈的期待着各个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的到来。因此他的诗都主张赶出侵略者,保卫国土。
《书愤》中写出了他的心情,“中原北望气如山” [2](156) ,当时作者在前线,北向望去,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恢复国土,充分能体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当时外族入侵,军队在寒风凛冽的战场上,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土,但是事与愿违,虽然他有这样的理想与抱负,但是始终难以实现。此外,在他最有名的《出师表》也写到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15](1)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情一直没有得到回复,所以他沉浸在愤懑和不满中,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悲怆的感情。诗人对国家风光以及山水的详细描述,可以跨越时空,将万物融为一体,这一奇幻的意象,放肆的气魄,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保卫祖国的战争,他也投身在其中,他一直坚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的爱国情怀,当时的民众深受渲染。他除了有满腔热血与豪情之外,也有救国,卫国的决心和胆量,人们称赞他的爱国精神,更感叹于他雄壮和豪迈的文笔。在传世之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现出

为国忧思之情,时时不敢忘却;“铁马冰河入梦来” 就是在梦中,也在想着报效国家,收复失地。[2](137)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陆游回到家乡之时,一是表达了他想要报国的强烈思想,二是表达了他难以报效祖国,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二)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
陆游曾经也在农村居住了很久,在和当地农民的交流中,他深切的体会到了劳动人民之苦,因此作了一首《农家叹》以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敬佩。诗中写道: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2](148)体现出农民的艰辛生活,每天不断劳作,但是仍然很贫穷。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无论是官吏还是衙役,他们从来不管名声如何,时政如何,一直拼命的收取租金,剥削百姓。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从中深深感受到百姓的无奈。
整个篇章无不体现出农民的善良与勤劳,同时还从反面体现出剥削阶级的残酷和无情。然而,辛勤的劳动并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太平一点,赋税的沉重更是让他们无力应付。陆游在于农民交流中明白了他们的辛苦,同时同情他们的境遇。
他对农民有着很深的热爱,对这些百姓的生活一直十分关心,只要自己力所能及,都会想要尽自己的一己之力来帮助他们摆脱当下的境遇。从这一角度来看,陆游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人民,都有着很深的热爱。
三、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现实主义基调,浪漫主义色彩
陆游所著诗的基调都是现实主义,因为现实生活能够给予他很多的灵感,激发出他的情感,对其诗思起到启发作用。他细腻的文笔能够全面地刻画出当时时代的面貌,同时他也代表了所有的人民,可谓典型性突出。从表现形式来看,其创作的诗词也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在他的诗中,情节完整的描述很少,他习惯于通过夹叙夹议以及高度概括这些方法来对现实进行反应,同时注重抒写个人的主观感情和见解。他经常使用的手法为抒情、议论以及叙述三者结合,通过浓缩社会现实内容,在短诗的字字句句中体现出个人的情感。比如说他所写的《关山月》,虽然只由12句构成,但是却通过对照突出了许多不同层次的内容,做到了高度概括抗战斗争以及时代特色。同时在诗中,陆游又将自己坚决不同意议和,痛恨权奸,对遗民的同情融入到这当中。他在诗歌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以抒情色彩为主,使得其他一些诗人存在不同,虽然在抒情,但是将许多问题表现在诗歌当中,以抒情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理趣中表现出深刻的思想。
读陆游的诗歌,可以感觉到浪漫主义扑面而来,通常都是由报国理想以及对美好事物强烈追求这些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