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 - 北大未名BBS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 - 北大未名BBS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 - 北大未名BBS

主体与客体

——从哲学发展角度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

地质系于谦00212011

主体与客体,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是被近代哲学凸现,又被现代哲学张扬的哲学的主要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近现代哲学流派都是以自觉审视、解决这一问题为起点而建构的。近现代西方哲学虽然立足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了这一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却都未超越各自认识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基础,实现了物质本体论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

古代哲学是以认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化为前提的,所以古代哲学的内容主要是本体论。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起,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主要研究本体。古代本体哲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分析人所面对的“外在世界”(或自然界),坚信哲学本体论所描述的就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之本体。古代哲学没有自觉地把思维、主体从自然界中区分独立出来,所以没有关于主体与客体对立及统一关系的认识论研究,没有突出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古代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主观特点。

近代哲学以来,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间的差异性问题突出,从而认识论成了哲学的首要问题,近代认识论显著特点是把“主体与客体二分法”作为既定的前提,并力图从认识关系上解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问题,近代哲学所思考的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对古代哲学所认同的认识(主体)同“外在世界”(客体)相一致的前提问题的反思。近代认识论的核心是研究认识经验(主体)与认识对象(客体)的关系是否就是“外在世界”(本体)与其相应的认识经验(认识)的关系的问题,而这也即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近代哲学的特点是从认识论入手解决本体论问题,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以主体、认识的“白板说”、“直观反映论”为前提,解释了主体同客体也即认识同“外在世界”的一致性问题。它承认认识的客体就是“外在世界”,但把客体同“外在世界”关系简单化并忽视主体作用,又成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近代唯心主义以承认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通过主体自身的“创造”、“构造”或“同一”活动实现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同一。但是,它的认识所面对的就不再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而是主体产生的、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世界,近代唯心主义否定了在认识、主体、思维关系以外的对象,即事物的独立自存性,成为“自我中心困境哲学”。

近代“主体与客体两分法”的思维方式还形成一种以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它一方面宣告以近代认识论为基础,只能建立关于“现象界”的理论,“物自体”(本体)不可知;另一方面又断定在“现象界”中,人为自然立法。这种不可知论实际上暴露出近代认识论哲学自身的局限性,它集中地突现了近代哲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矛盾。

现代哲学是以反思近代哲学自身的问题为契机而建立的,它通过“康德问题”,向近代哲学尤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唯心主义展开论战,逐渐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展开新的观念。

新实在论批判了本体论唯心主义哲学的“自我中心困境”性质,肯定了本体论对于认识论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断定了认识对象、客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心灵和主体的客观性、独立性,以此反对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而坚持实在论;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它所讲的具有独立

性的对象、客体是指在关系内的对象、客体的“独立性”。它虽然反对了客体依赖主体的本体论唯心主义结论,但它局限于“关系内”也无法证明其本体论理论中的客体、对象就是“外在世界”。从根本上说,她仅仅在本体论上否定了唯心主义,而客体的独立自存性,仅仅在认识论领域重新恢复起来,承认了认识论上客体与主体具有“平等”地位。

科学主义哲学流派批判了近代认识论,但它否定本体论,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论与本体论关系。在科学主义哲学家看来,近代哲学局限于认识经验和认识对象关系性质的实在论和唯心论主体,近代认识论先在地把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起来,并把认识论主题界定为讨论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否就是客观实在同其相适应的经验的关系。科学主义哲学以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出发,以反对二元论哲学为名,取消了本体论问题,把哲学认识论化。毫无疑问,科学主义哲学在批判近代哲学二元论,在关于认识的标准上均有许多合理的思想,但是,科学主义哲学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出发,把哲学对象仅仅局限于人的经验世界中,反对在认识论中谈意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否定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所讲的本体。

人本主义哲学,在批判近代哲学中,不仅反对其“主体与客体两分法”的认识论,而且反对一切认识论主义即从认识论出发构造本体论的哲学,它重新强调本体论的基础地位。人本主义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把哲学的对象集中在人和人的世界上,它的本体论哲学所讲的“世界”是人处于其中并离不开人的世界,实际是人的价值世界,显然是不同于传统本体论哲学所讲的“客观世界”和“客观本体”的。人本主义哲学囿于“人的世界”,从社会关系上谈本体论哲学,否定“自然的所有独立的本体论问题”,把世界人本化。

与上述哲学不同,自然主义肯定有在感觉之外的客体存在。比起其他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自然主义的观点更有利于全面解决自我中心困境问题,但是,自然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主要从生理学上分析知觉的“刺激——反应”关系,以知觉的指述作用肯定客体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作用。所以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近代现代西方哲学在不同层面上陷入认识论和本体论分离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它指出,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外在自然界”,创造出实践和认识的“客体”,并在认识“客体”中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证明“客体”的独立存在。以实践为基础对思维的此岸性问题的科学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释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辩证关系,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本体论和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关于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是建立认识论的基础。而科学的认识论是保障本体论的条件。列宁在给物质下定义时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本体论和科学认识论辩证统一起来的特点。物质的客观存在是认识成立的基础。但物质的存在又只有通过认识才能肯定和知道。没有科学的认识论,说明不了如何才能认识到存在,关于“存在”的本体论就会陷入独断论的断定;没有物质本体论,不承认“外在世界”的独立存在,认识论哲学就会陷入“自我中心困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领域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武器,实现了关于现实世界的本体论和科学的认识论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双重关系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不是先在存在的,也不只是认识关系。从根本上说,主体与客体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是在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与认识关系,在实践中,主体是现实的人,客体是主体改造的部分外界的对象,主体与客体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认识中,主体与客体关系实质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反思,是基于实践

建立的。所以认识的客体是实践中改造过的自然界。认识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在认识中主体与客体关系表现为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和认识的双重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实践关系是基础。主体与客体双重关系的辩证性表明,主体对客体既是有目的改造关系,又是有能动性的反映关系,所以解决主体与客体关系就不只是理论上的任务,而且更是实践上的任务。

其次,揭示了“认识关系”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作用,阐明了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关系”或“认识形式”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应该在实践中理解认识形式或关系。

最后,提供了“比较”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手段。马克思说:“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作用,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主观同客观对象联系起来,通过改造对象,反映对象,揭示对象的规律,在实现主体同客体、认识同事物的实践的、理论的双重统一中,辨别理论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认识论,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双重统一关系,解释了“认识关系”的相对性,提供了检验思维,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现了关于客观世界的本体论与科学的认识论之间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话说燕京大学-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陈光中 燕京大学和一个曾经“臭名远扬”的名字──司徒雷登。 1949年8月,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毛泽东连续发表文章抨击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说到: 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复杂的历史所造就复杂的人物,不能仅用一两句话便可以做出定论。今天以他的这篇文章为引子,介绍曾经闻名遐迩的燕京大学。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 1904年,28岁的司徒雷登带新婚妻子回到杭州,从事传教事业。后迁居南京,到神学院任教师。经历辛亥革命。应邀任美联社驻南京特邀记者,经常进出总统府,结识许多政要。 使司徒雷登的命运发生突变的,是燕京大学的筹建。 晚清时,基督教会在北京创办三所大学──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0年庚子事变,汇文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校舍被毁,重建时,两校曾有合并打算。但由于创办者涉及美国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美以美会──英国公理会 4个教会组织,在学校名称和校长人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一拖好几年。 开始曾定名“北京大学”,汇文大学从1888年开始使用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即“北京大学”。但两校为校名来争去的时候,国立“北京大学”成立。他们感到,必须由一位与两校都没有关系、且具有相当能力的局外人担任校长──司徒雷登。 1919年1月31日,司徒雷登来到北京。明确提出,如果双方仍纠缠不清,无法接受校长的使命。关于校名的争吵仍持续了好几个月。甚至专门成立由蔡元培、吴雷川、胡适等人组成的五人委员会,试图协调。最后,没叫“汇文”,也没叫“协和”,更没叫“北京大学”,连“汇、文、协、和”4个字都不用,而是采用诚静诒的建议,定名“燕京大学”。这似乎说明,燕大从刚成立时就与北京大学产生了一种特殊联系。 司徒雷登担任校长后,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说服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归入燕大,并结合该校特点设立女部。燕大成为中国最早实行男女合校的大学之一。 当时,学校本部在盔甲厂,女部在佟府夹道,仍是“分校”。司徒雷登决心要把燕大办成一流的学校,立即着手筹建新校舍。亲自骑毛驴或自行车勘察,看中西郊清淑春园的所在地,几经易主,清末时归睿亲王后代所有。民国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买了这处废园,原打算盖别墅供父亲养老,1920年,司徒雷登专程前往西安,将其买下:计划20万,实际4万。3个条件:为父立碑、附中、每年免费保送50学生。后又买下附近原属明勺园的园地。校址终于确定。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设计师亨利·墨菲进行总体规划,以中国园林艺术及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点,开始建设。司徒雷登广为募捐,连续10次回美国,16年筹集2000万元。 1926年6月,迁入新址。总体建设直到1929年才基本结束。燕大校园借远山近水之势,巧妙安排建筑布局,成为西郊一处令人瞩目的新景点,也有了一个独特的名称──“燕园”。

携手星星雨关注孤独症-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爱心社08爱心万里行北京路社会调查报告之 星星雨 调查时间 2008年7月8号至18号 调查形式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开展 1、对BBS和爱心社官方网站上关于星星雨活动历史资料和感言的搜集和整理; 2、对最初负责该活动的赵祎姐的邮件访谈,以及现星星雨负责人易天旸同学的邮 件联系了解活动的开展历程; 3、十名队员亲自参加实践,并撰写了活动感言; 4、对星星雨志愿者方面的负责人王培培老师的访谈; 调查参与人员 赖博彦,周梦荃,蒋珂菲,王若思,潘利平,李大为,王梓,闫晓光,段冰晶,万一楠主要负责人 王若思 报告撰写人 王若思 报告撰写日期 2008年8月3日 一、调查目的 星星雨活动应该算是当之无愧的爱心社的招牌活动,从最初设立到现在也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4年的时间中,由于爱心社员的坚持,星星雨活动没有中断过,并且在持续的发展显现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于此项活动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星星雨活动能够维持并且延续至今的成功经验,还希望能够找出一些残存的问题,拓展我们的活动空间,将星星雨活动做的更好。 二、星星雨活动的历史 (一)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历史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简称“星星雨”)现位于朝阳区东旭新村,初建于1993年3月15日,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NGO),1993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注册。 创办人田惠平是德国留学生,归国后在重庆大学任教。1989年她的不满4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孤独症”,而国内目前尚无专门为这类儿童设立的学校。田惠平在经受打击和痛苦之余,了解到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此类患儿,于是她下决心创办能使中国的孤独症儿童也能受到教育的机构。1993年,她辞去教职到北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办第一家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学校,称“星星雨儿童研究所”。“星星雨”的命名由来一是美国电影《雨人》,二是台湾人把患孤独症的孩子昵称为“星星的孩子”。学校的功能有三方面:对儿童的治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 证主义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

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章程草案-北大未名BBS

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简称北大武协或武术协会,是北京大学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是由热爱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同学和校友自愿组成的非营 利性体育类社团。 第二条: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的宗旨是在北京大学学生中推广武术和武术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为热爱中国武术的师生 和校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第三条:本协会接受北京大学团委的活动指导和监督管理,挂靠于北京大学团委。 第二章活动内容 第四条:武术协会每学期必须举办一定量的活动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2.1 日常活动(周练、晚练、例会) 第五条:武术协会应组织会员进行日常的身体锻炼,如举办周练、晚练、晨练等。 锻炼的内容和形式由训练部确定,并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向理事会提交 学期训练计划。每学期末应当作出总结。 第六条:周练为每周一练,一般在周末进行,时间约为半天,以教授套路或者器械为主,可适当附加一些身体素质训练或其他活动。 第七条:晚练一般在晚上12节课以后,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主要是进行身体练习和复习周练所学套路或者学一点简单套路。 第八条:晨练一般在早上8点以前,时间约为一个小时,主要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2 兴趣班活动规则 第九条:为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爱好,增加大家对中国武术的了解,武术协会邀请专业武术家在校内开设武术兴趣班,教授武术。 第十条:各兴趣班应当有一个武协会员作为此兴趣班负责人,负责有关此兴趣班的一切事宜。此人同时自动成为武术协会理事会成员。 第十一条:兴趣班事务自理,有一定的自主权,如自主筹措资金、组织活动等。 班内事务由兴趣班负责人和老师协商决定。 第十二条:兴趣班作为武术协会的下属机构,必须全力支持武术协会的其他活动,不得与武术协会的决策相冲突,同时,武术协会在做决策时,应当考 虑到兴趣班的独立性。 2.3 重大活动规则(文化节、暑期实践、招新) 第十三条:主办重大活动时,一切决策都应由理事会作出,武术协会各部门都应全力完成各自分担的工作。 第十四条:理事会在活动前应作好详尽的策划和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重复性很大的活动,如招新工作,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以文字表示的有条不紊的 工作流程。

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演示文稿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P·戈科列尼乌斯首先使用的。从广义说,它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认识论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

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对认识论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说明“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2014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巢湖市)

2014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巢湖市)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下载文档后,按住键盘ctrl,左键点击可以打开文章链接)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含16地市)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提供:2014年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巢湖市)招聘启事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309103651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未名)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重点投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和生物制造六大领域。 北大未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生物产业的旗舰企业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集团,在中国生物产业历史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成功运作中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上市,并使“赛若金”成为中国干扰素市场的第一品牌;并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创伤的治疗性药物——“神经生长因子”、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手足口病疫苗” 、成功生产出世界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尔来福.1?)、,中国第一个“人用禽流感疫苗”。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将引发第三次农业革命。在全球首次提出了生物经济概念;创立了生物经济理论;并践行生物经济体系。 北大未名正在努力通过构建世界首个生物经济示范区,实现创建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支优秀团队和引发一场产业革命的目标,把北大未名集团打造成生物经济时代的旗舰,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更多详情请关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4604938.html,/cn/index.asp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在安徽合肥经济开发区项目简介: 投资超200亿元的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已落户合肥巢湖经开区,它将被打造成世界上首个生物经济示范区,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经济研究中心和产业基地。 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建设用地指标1900亩。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产业规划,不少项目已开建。双方希望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能为全国生物经济做出示

孔子困于陈蔡独幕剧-北大未名BBS

孔子困于陈蔡(全本,第四稿) 编剧:邓菡彬 第一场引子 老头:今天天气不错,人老了,睡不着,干脆起来,到未名湖边转一转。 (一群晨读的学生上,站好,开始齐诵《论语》) 老头:同学,你们读的是什么? 学生:《论语》。 老头:《论语》?现在还有人大清早起来读《论语》? 某甲:(上)是啊。到现在还有人读《论语》!打我爷爷那辈儿,就高喊打倒孔家店,批倒孔老二,打了一百年,批了几代人,如今都新世纪了,大家都喊着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后现代化,居然还有人贼心不死,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开历史的倒车,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读什么《论语》读什么孔子。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结果读成了东亚病夫!丫丑陋的中国人,病根就在读了这破书!(下) 某乙:(上)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时尚。追什么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春秋两季最新时装,咱也花不起那钱!再说那多浅薄!如今是个文化人学了半桶水那还不来点文化大餐赶赶时髦装点门面?管它自由派保守派新左派新右派全盘西化汉服唐装,总之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人异我奇!如今有唱歌秀跳舞秀跳楼秀外衣秀内衣秀脱衣秀,就不兴人家来个晨读秀,论语秀,孔子秀!(下) 某丙:(上)这孔子嘛,也是个蛮可爱的老教书匠。这论语嘛,读读也无妨。但这大好天光良辰美景,该读点有用的东西。如今市场经济啦,管它英语法语日本语,雅思托福GRE,总之什么有用读什么,什么好卖读什么。就孔子到了今天,那也得移风易俗与时俱进,办个新东方新南方新北方新西方,卖个红宝书蓝宝书绿宝书白宝书葵花宝典十全大补!孔子那么大的学问,还不是为了卖给帝王家。可惜呀,孔子就像一个死脑筋的推销员,一辈子就卖一样东西,还愣是没卖出去!他死了,还让他的学生继续卖,卖了几千年,也是滞销产品,如今,就更过时啦!(下) 正甲:(上)孔子的理想,决不仅仅是个人的名利。孔子曾在鲁国官至司寇,代理相国的权力,整顿内政,平易市价,振作军力,打通外交,短短四年时间,对外使得齐国这样的强国不敢欺负鲁国,对内使原本不可一世的三家贵族势力得以削弱,国家平治,四方则之。孔子是想以一个国家为依托,将礼乐仁政广施于天下,使天下人不再生活在残暴的统治之中。但是鲁定公和季桓子,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到国内安定,外患稍歇,就沉溺于酒色,根本没有雄心大志。孔子对他们彻底失望了,所以他放弃高官厚禄,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去寻找能实现他理想的地方。(屹立不动) 正乙:(上)只有自己整天戴着面具生活,永远在作秀的人,才会觉得什么都是作秀。只有无知无畏或者浅尝辄止的人,才会觉得任何伟大的思想不过是装点门面,任何伟大的灵魂都不过跟自己一样渺小!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当代,我们可以站在一代又一代巨人的肩上,但站在巨人肩上,并不能改变作为侏儒的本质!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当代,我们可以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东西可以选择,但可以选择并不意味着就拥有自由——有形的枷锁打碎了,无形的镣铐,却让人不知不觉做了井底的青蛙!与其说你们是在嘲笑孔子,倒不如说你们是在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 - 北大未名BBS

主体与客体 ——从哲学发展角度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 地质系于谦00212011 主体与客体,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是被近代哲学凸现,又被现代哲学张扬的哲学的主要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近现代哲学流派都是以自觉审视、解决这一问题为起点而建构的。近现代西方哲学虽然立足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了这一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却都未超越各自认识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基础,实现了物质本体论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 古代哲学是以认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化为前提的,所以古代哲学的内容主要是本体论。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起,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主要研究本体。古代本体哲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分析人所面对的“外在世界”(或自然界),坚信哲学本体论所描述的就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之本体。古代哲学没有自觉地把思维、主体从自然界中区分独立出来,所以没有关于主体与客体对立及统一关系的认识论研究,没有突出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古代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主观特点。 近代哲学以来,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间的差异性问题突出,从而认识论成了哲学的首要问题,近代认识论显著特点是把“主体与客体二分法”作为既定的前提,并力图从认识关系上解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问题,近代哲学所思考的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对古代哲学所认同的认识(主体)同“外在世界”(客体)相一致的前提问题的反思。近代认识论的核心是研究认识经验(主体)与认识对象(客体)的关系是否就是“外在世界”(本体)与其相应的认识经验(认识)的关系的问题,而这也即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近代哲学的特点是从认识论入手解决本体论问题,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以主体、认识的“白板说”、“直观反映论”为前提,解释了主体同客体也即认识同“外在世界”的一致性问题。它承认认识的客体就是“外在世界”,但把客体同“外在世界”关系简单化并忽视主体作用,又成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近代唯心主义以承认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通过主体自身的“创造”、“构造”或“同一”活动实现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同一。但是,它的认识所面对的就不再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而是主体产生的、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世界,近代唯心主义否定了在认识、主体、思维关系以外的对象,即事物的独立自存性,成为“自我中心困境哲学”。 近代“主体与客体两分法”的思维方式还形成一种以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它一方面宣告以近代认识论为基础,只能建立关于“现象界”的理论,“物自体”(本体)不可知;另一方面又断定在“现象界”中,人为自然立法。这种不可知论实际上暴露出近代认识论哲学自身的局限性,它集中地突现了近代哲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矛盾。 现代哲学是以反思近代哲学自身的问题为契机而建立的,它通过“康德问题”,向近代哲学尤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唯心主义展开论战,逐渐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展开新的观念。 新实在论批判了本体论唯心主义哲学的“自我中心困境”性质,肯定了本体论对于认识论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断定了认识对象、客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心灵和主体的客观性、独立性,以此反对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而坚持实在论;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它所讲的具有独立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本体论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本体论 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ontology的根本问题是:“存在的最初分类是什么?”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 这个问题使得在神学、图书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都需要运用本体论的知识,而且反映到宇宙学、道德和审美观念上。另外存在论提出的问题还包括: 什么是存在? 什么是物质物体? 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用什么区别确定一个物体? “物质物体存在”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物体的特性是什么? 存在的特性是什么? 什么时候物体不再存在?并不仅仅是变化。 为什么物体可以相对于虚无存在? 存在论历史 存在论最早可追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比如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 观念,物体,联系 关于存在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什么是存在?”“什么在存在?”“我是什么?”等,对于本体论来说,最基本的是找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启蒙时代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本体论基本问题的先例,但笛卡儿并没有深入研究,也认为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他认为“我思故我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后来的神学家们也认为:“究竟是谁可以将这句话普遍应用到一切事物中?”当然只有上帝。但到了20世纪,当数理哲学,科学哲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将以前许多物质的所谓界限都打破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神学的说法。 实体和环境 在20世纪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学派,客观主义学派,相对论学派等不同流派,后现代主义的实体哲学家们力图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哲学行动来重新定义上述的各个问题,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 命题相对于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得存在更难定义。如果人们说:“A是B”,“A必定是B”

名词解释-北大未名BBS

1 高体复习笔记 10208830 张栋 说明:这份笔记是我复习高体期间整理的,目前还很不完善,很多题目没有想到,也有很多列在上面的要点没有时间写上去,因为我包括整理这份笔记在内复习高体的时间只有不过一天。盼望有人能将之补充完整,或者基于此笔记整理一份更详细的以饷师弟师妹,甚谢甚谢!(如有人愿补充,请在页脚处注明版本号、整理人及修改日期以防冲突。) 名词解释 1. BHT 2. BTAC/BTB 要点: 用一个缓冲站来存储分支后面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这种缓冲站叫做分支目标缓冲站(BTB )或分支目标高速缓存(BTAC ) 3. Reorder Buffer 要点: 按FIFO 即指令发射的次序存放指令 每个表项包括:PC ,目标寄存器,结果,意外状态 当指令执行完成时,将结果放在ROB 像保留站为其他介于执行、完成、提交的指令提供操作数 将结果用ROB 的编号来标记 指令提交->将ROB 顶部的数值放到寄存器中 这样就易于实现错误预测路径或一次意外中的推测 指令推测错误时只需从ROB 中去掉该指令并从正确的后继开始执行。 4. Rename Register/重命名 要点: 指令中的寄存器被数值或指向保留站的指针代替,这一过程称为寄存器换名;消除了WAR/WAR 冒险,保留站比寄存器多,所以可以完成优化编译器所不能完成的调度 5. 显式寄存器重命名 要点: 显式寄存器重命名使用比ISA 所说明的寄存器数量要大的物理寄存器堆 使用变换表(translation table )完成ISA reg->物理寄存器的映射,当寄存器写时为写的每一条指令从freelist 里分配新的物理寄存器,指令不active 时回收。 6. Trace Cache 7. SuperScalar/MultiScalar 8. CMP/SMT/SMP/Cluster/ MPP 9. DSM

知识创造机理从认识论到本体论

第20卷 第6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0 No.6 2002年12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Dec.2002知识创造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Ξ 元利兴,宣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 摘要: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知识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知识创造过程有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创造过程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知识创造模型(E-O-ESCI)。 关键词:知识;认识论;本体论;SECI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2)06-0007-03 Knowledge Cre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Perspectives Yuan Lixing,Xuan Guolia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2) Abstract:Knowledges have become the key economic resources,and knowledge cre2 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The paper analyses the knowledge cre2 ation process on the base of the previous studies,then set up an holistic knowledge creation model based on Epistemological,Ont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SECI model. K ey w ords:Knowledge;Epistemological;Ontological;SECI 德鲁克曾经提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来源。这一观点现在被反复引述。Baldridge基金会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300名CEO把知识管理放在仅次于全球化的第二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知识管理已经发展成为管理知识的一种更为活跃的方式,知识管理体现出组织基础设施、流程、智力资本和内部构架的含义,其目的是更好地创造、吸收、获取和应用各种知识。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已经正在渗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知识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创造和获取知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知识创造过程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观点对知识创造机理进行研究。 Ξ收稿日期:2002—08—26 作者简介:元利兴(1973-),男,汉族,河北沙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跨国经营与跨国投资。 宣国良(1941-),男,汉族,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战略管理、跨国经营与跨国投资。

一般传统上认为大陵五是个不祥的凶星-北大未名BBS

例如一位新生婴儿的火星正躔大陵五,一般传统上认为大陵五是个不祥的凶星,尤其对喉咙不利,结果这个婴儿在生产时,医生发现脐带绕住了咽喉,这在古代可能有致命的危险,但是现代医学发达,当然不成问题,只是平添了些麻烦和紧张的气氛吧! 又如昂宿星团,传统上被视为“哭泣的姊妹”,有些人的星盘中正好有行星与昂宿星团成合相,结果这些人真的非常爱哭,一点小事也会落泪。 以下介绍一些在占星术中较具显著意义的恒星,选择时应善于应用,尽量使日、月、金、木、水等星曜及东升点和天顶与吉星相躔,或与吉星有和谐相位。 “土司空”(Difda,Diphda),中性之星,代表精力、能量、自我毁灭,容易紧张兴奋。黄道坐标位于牡羊宫二度三十五分。 “壁宿二”(Alpheratz),吉星,代表流行、名望、独立、尊荣、优雅。黄道坐标位于牡羊宫十四度十九分。 “奎宿九”(Mirach),吉星,代表由婚姻带来的好运道、美丽、爱情、才艺。黄道坐标位于金牛宫零度二十四分。 “娄宿三”(Hamal),凶星,代表暴力、冷漠、残忍,也是“治疗者”。黄道坐标位于金牛宫七度四十分。 “天大将军一”(Almach),吉星,代表文学或艺术方面的创作能力或评鉴能力。黄道坐标位于金牛宫十四度十四分。 “大陵五”(Caput Algol),凶星,代表绞死、断头,对咽喉的危险,暴力,女性内在有关感情和激情的能量,可以有效运用也可以毁灭性运用。黄道坐标位于金牛宫二十六度十分。 “昂宿星团”(Pleiades),凶星,代表悲哀、哭泣、意外事故、目盲。黄道坐标位于金牛宫二十九度十三分。 “毕宿五”(Aldebaran),中性之星,主雄辩、勇气、战争贩子、煽动力,波斯的皇室之星,东方的守护者,只要某些条件被履行则代表大成功,例如清廉正直,如果区从操守,同流合污,则将导致失败。黄道坐标位于双子宫九度四十八分。 “参宿七”(Rigel),吉星,代表法老王的脚,带来技艺、教育、文化、保护、保障、知识、发明创作能力、幽默感、文艺能力的象征。黄道坐标位于双子宫十六度五十分。 “参宿五”(Bellatrix),非常重要的一颗星,有人说是凶星,代表意外事件,丑闻、多嘴、好辩,又有说法是带来大成功、开发大潜能,但必须历尽艰辛。黄道坐标位于双子宫二十度五十七分。 “五车二”(Capella,Canpella),吉星,喜欢速度、爱好和平自由,有力量有决心,迅速采取行动。主应诞生者心胸开阔、好学深思,得有势力之友帮助。黄道坐标位于双子宫二十一度五十二分。 “参宿四”(Betelgeuse,Betezeuze),吉星,主应天赐之福,老天恩典降临,成功却步需艰辛。抱负远大、迷人、有教养。黄道坐标位于双子宫二十八度四十五分。 “井宿三”(Alphena),中性之星,代表敏锐、想象力丰富,也代表脚部的伤害,此星使人拥有某种自觉或不自觉之人生使命。黄道坐标位于巨蟹宫九度六分。 “天狼星”(Sirius),吉星,起死回生、创造奇迹,主野心、名望、财富,对于个人而言非常积极正面,也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但躔火星主凶灾,遭野兽咬伤。黄道坐标位于巨蟹宫十四度五分。 “老人星”(Canopus),吉星,主应太平、吉祥、长寿,发现新路、新方法、新方向、新的未来等等。黄道坐标位于巨蟹宫十四度五十八分。

第七讲与北大有关的名人故居 - 北大未名BBS - 北京大学

第七讲与北大有关的名人故居 1.蔡元培(东堂子胡同75号) 17岁便考中秀才,23岁中举人。一年后到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贡士;两年后来京进行殿试的“补考”,录为进士,并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过了两年,升补为翰林院编修。41岁勤工俭学去德国。1912年“迎袁特使”。后任教育总长。5月到京,6月辞职。45岁再次留学。1916年11月回国,12月到京,1917年1月任北大校长。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制止。” 2.鲁迅(南半截胡同7号) 1912年5月5日到京,6日住进。1919年11月21日迁八道湾。 1917年8月7日日记:“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新青年》1918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狂人日记》。《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发表《药》。 3.陈独秀(箭杆胡同20号)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到京后第4天便去拜访陈独秀,任命其为文科学长。 1919年五四至6月,发表40篇文章。6月,因散发传单被拘禁98天。1920年冬去上海、武汉,返京后李大钊掩护出京,途中商议建党。 4.李大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教授。1918年10月,随着沙滩红楼的建成,图书馆也迁入新址,当时有6个阅览室、21个书库。《新青年》的主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图书馆“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音译。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1927年4月28日被“三绞处决”。 5.毛泽东(鼓楼后豆腐池胡同15号、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8号) “新民学会”。“薪金底册”上,陈独秀的名字位于蔡元培之后,月薪300元;李大钊居中120元;毛泽东在表格末端,仅8元。陈独秀的月收入是毛泽东的37.5倍。

本体论与认识论

本体论与认识论 摘要:本体论是研究哲学所无法绕开的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哲学上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转向,哲学的研究 视角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但本体论哲学并没有随之覆灭,本体论哲学 试图从人所从来的终极存在,始初本基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本 性、行为、根据以及前途命运的一种理论方式,这种形式逻辑的哲学 与经验世界相分离,但它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并不因远离生活而失 去价值,相反却像明灯一样,指引着人们。 关键词:本性终级存在纯粹原理形式逻辑实在意义 一,导论 哲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试图为人类提供某种关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终极性的根据、尺度和标准,也就是为人类提供某种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哲学的终极关怀,也就是哲学的本体论追求。 一般哲学史著作都认为,与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相比,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研究重心的转换,即从重点研究“本体论”问题转向重点研究认识论问题,简称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现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相较,又发生了一次转变,从重点研究认识论问题转向重点研究语言问题,即所谓“语言转向”(linguistic turn)。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但是,近现代哲学所发生的两次“转

向”,并不意味着作为最古老和最基础的哲学分支——存在论的消失;相反,在近代哲学中,按照本体论的方式去探讨存在论问题的取向,特别是继续把它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哲学型态来看待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根本改变。只是在休谟和康德具有摧毁性的批判之后,传统本体论哲学所探讨的问题才成为可疑或必须“存疑”的问题。“存疑”不等于问题的取消,而只是要求对本体论的基础进行“审查”(如康德)。因此,在康德之后,黑格尔通过重建理性工具,又重新恢复了本体论哲学的基本信念。本体论是研究哲学所无法绕开的结,然而,本体论研究的内核是什么?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何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二,本体论的概念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把哲学规定为关于“本体”之学,按照他的理解,这种本体之学的目标是寻找“万物始所从来,与其终所从入者,其属性变化不已,而本体常如”的东西。西方哲学中第一次提出“本体论”(ontology)这个术语并为之下定义的是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黑格尔曾转述过它的定义:“本体论,论述各种有关‘存在’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认为存在是唯一的、完善的;其中出现了唯一者、偶性、实体、因果诸范畴;这是抽象的形而上学。”①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学说。由于形而上学是以本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人们常把形而上学等同于本体论,康德哲学使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故而人们称康德以前的西方形而上学为“传统”形而上学。高清海先生在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本体”观念的理解时指出:“所谓本体论,顾名思义就是试图从人所从来的终极存在,始初本基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本性、行为、根据以及前途命运的一种理论方式。从这种理论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89页。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综述-北大未名BBS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综述 客观事件综述: 圆明园自2004年底开始挖掘湖底淤泥,防渗漏工程从2005年2月16日开始,现在圆明园全部湖底的防渗漏塑料膜已基本铺好,整个工程接近尾声。这种白色的防渗层由一层稍厚的塑料膜和一层软膜组合而成。据工人介绍,塑料膜是起到防渗漏的作用,而附在上面的白色软膜,是为了在施工时防止塑料膜被石块等硬物破坏。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铺好塑料膜后再用大约有1米厚的土层掩埋,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这种防渗的塑料膜宽6米,长50米,每卷的价格大约是3000余元,总花费约1.5亿元。据园方称圆明园的湖底是砂石质,加之目前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容易渗水,测算显示年渗水量为250多万立方米。平水年里,圆明园湖泊缺水540多万立方米,偏枯水和枯水年更加严重,圆明园每年都要从玉泉河补3次水,总量多达数百万立方米,目前从玉泉河引水每吨1.3元,一年的补水花费就是几百万元,但就是这样,圆明园水面还是经常干涸,这两年干涸的最长时间竟长达7个月,此次全部水域防渗处理后,每年可减少渗漏损失150.79万立方米。 3月31日市环保局对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调查后初步认定,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未按国家相关法律做任何环评报告,也未通过市环保局的环保审批。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经环保审批并获得环保许可证的工程将被强制停工或取缔。按照规定,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内的建设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必须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保总局进行审批。但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报批, 4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做出决定,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停止施工,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将于下周组织专家论证会。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已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事实上施工仍未完全停止圆明园湖底防渗膜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只是在进行最后的河道清淤工作,计划五一放水。 两种意见和观点: 专家的反对: 1 如果湖底防渗完成,过去300多年所形成的植物、动物、水生物共存的生态链条将遭到破坏,这对北京北部的生态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圆明园河湖是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命脉,土壤生物、昆虫、两栖动物,鱼、虫等浮游动物和荷花、芦苇、藻类,以及岸边的花草树木等数百种生物都赖其生存,而经过湖底防渗,人为地阻隔了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目前的防渗做得非常严密,势必导致岸边和山上更加干旱,需要引更多的水岁对植被进行浇灌,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经济上并不划算。而且,由于没有了水体循环,塑料膜之下土壤中的生物将会大量被憋死,生态系统将被毁掉。还有,圆明园的设计者之所以留下许多石头缝,一方面是考虑湖与山的水循环,而且这些石头缝是许多水生物的栖息场所,这些水生物与湖里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还能净化水环境——现在沿岸全部用水泥勾缝,将加剧整个水生态的破坏。 2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也有利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3作为具有国际声誉的园林遗址,圆明园的“自然水系”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把“真

认识论本体论

西方哲学中的新人本主义思潮,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上,与科学主义各流派不同,他们一般地不否定本体论,并在自己设定的本体论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由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意志论所开创的,并先后由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属于神学人本主义的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流派所承袭和发展了的新人本主义,其共同特点是以人本位来观察世界,分别以不同的概念,如“意志”,“生命”、“存在”、“人格”、“意识”等作为世界的本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一元论则主张以实践为本体。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在本体论中突出主体、突出实践的作用。合理地强调主体和实践在历史活动和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意义,但把主体和实践当作世界的本原、本体,就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意义。 西方哲学中的新人本主义,把“人”、“实践”提高到本体的地位,借此歪曲马克思主义,并用被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比如,自马克思的早年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后,一些西方学者借助于《手稿》里马克思的早年思想中残留下来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痕迹,企图用人本主义来代表马克思的思想。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实践范畴上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这就是真正的统一;而恩格斯试图在物质范畴上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⑤;“恩格斯与马克思不同,他所描述的那种自然界对于马克思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⑥。也有人说,马克思对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兴趣”,而恩格斯只承认自然界的“独立存在”,忽视了人的能动性,使人脱离实践。如此等等。 西方的新人本主义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哲学界。国内哲学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在人和人的实践之外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本体论是旧的哲学观念,是“旧有的思维框架”,“僵化的思维模式”,“只有废除传统的本体论”,“打破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所有这些议论,其核心意图似乎不在于取消本体论,而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用实践本体论取代之。由此,似有必要澄清以下三个理论问题: ①马克思主张实践一元论,还是与恩格斯、列宁一样主张物质本体论? ②物质本体论是否已经“过时”?它在现时代是否还有意义? ③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物质本体论能否实现“唯物唯心对立的超越”?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毫不怀疑地肯定,马克思是主张物质本体论的。即使在马克思主义早期著作也可证明这一点。当然,不容否认,早年马克思和后来的马克思,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早期《手稿》中遗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烙印,谈了许多人性、人性异化、人性复归等问题。但丝毫不意味着他在哲学世界观上主张人本主义。同样,马克思在《手稿》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但丝毫不能表明他在哲学上主张实践本体论。恰恰相反,“劳动异化”本身就宣告了不是一切实践都是合理的,不可认为实践就是一切。那些反人性的、反自然规律的实践只能把人们带进文明的阴沟,破坏实践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大自然。在实践和大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至少讲明了三个观点: 首先,自然界是人的类生活,即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说:“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⑦又说:“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⑧他还明确指出,人直接就是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也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这就是说,他的情欲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在他之外存在着的。“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