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

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
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内容,本节课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由于光线比较抽象,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续教学。因此,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在教学中首先设置了三个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知道射击瞄准、整队看齐、激光测距、激光准直、日晷、手影游戏、皮影戏、日食月食、无影灯、小孔成像等的原理,从而可以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光学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整队看齐、射击瞄准、日晷、手影、皮影戏、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无影灯等。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知道光线,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2.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长,对物理知识有兴趣,学习物理有积极性。光在学生的认知中是一个具体而又模糊的存在,学生知道光但不知道光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去了解有关光的知识。第三,本节课都是生活中的实例,更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四,本节课的实例基本上是学生平时接触过、看到过、听说过的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有的了解、有的了解不深,所以学生更加急于解惑。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及知识的掌握是水到渠成的。

3.教学方式

探究式、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4.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分组实验器材(半透明水盆、激光发射器、玻璃砖、油、手电筒;带薄膜的纸杯、蜡烛、火柴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通过设计、观察实验,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通过了解小孔成像现象、日食月食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五、教学流程图:

实验4:激光穿过水后斜着穿过玻璃大量实验表明: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为了表示光传播的路径,用光线来描述光的路径与方向。

2.光线:带箭头的直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用光线表示平行光;

发散光,科普太阳光为什么是平行光。

师: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应用呢?

3.光的直

线传播应

介绍:日食、月食、无影灯的原理观察并理解平

行光线、发散光

线。

举手回答:激光

准直、队列看

齐、射击瞄准、

皮影戏、手影、

日食月食

学生分析日食

月食成因

分析:无影灯

学生分组实验:

知道光在

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

直线。

知道光

线、学会

画光线。

掌握生活

中光的直

线传播的

实例

知道影子

是因为光

的直线传

播形成

的;知道

日食月食

形成是因

为光的直

线传播

了解无影

灯原理

我国古代《墨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小孔成像现象的文字材料。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2)小孔成像:

分组实验:

①器材:自制带

薄膜、小孔的纸杯

②学生探讨如何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③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景物,和看到物体像的特点。

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在屏上观察到倒立的(缩小的、等

大的、放大的)蜡

烛火焰

像:这种在屏上观

察到的,不是真实的物体,叫作像。能够呈现在屏上,有实际光线过来——实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实例应用:在茂密树林中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

A.树叶形状

B.树枝形状

C.圆形的

D.各种形状

问题:以下现象中,哪些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A.皮影戏

B.激光准直挖隧道

C.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D.黑板上用直尺画线

给出闪电的视频,提出问题:打雷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见闪电?

引入光速:光速非常快,光在真空中传探究小孔成像

的特点

学生掌握小孔

成像特点

圆形:太阳的像

学生:先打闪

电、后打雷。

培养学生

实验操作

能力、观

察能力、

探究能力

使学生掌

握小孔成

像特点及

成因

会应用小

孔成像解

释有关问

知道光的

直线传播

的应用

让学生感

受光速与

声速的大

小关系

播速度最大——用c来表示,在真空中

的速度c=3×108 m/s,空气中的光速近

似等于这个值。

这个速度是目前我们知道的速度极限,

相当于每秒钟绕地球七圈半。清晨的第

一缕阳光其实经过了大约8分20秒才从

太阳到达你的眼中。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 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 m/s,光在

空气中约为3×108 m/s。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有何区别?

(1)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思考:运动会上,如果你是一名等待起

跑信号发出的运动员,你会选择何时起

跑?1.听到枪声后2.看到扳机按下后。

思考、并得出结

通过表格分析

并归纳出光速

与介质的关系

知道光速

很大;知

道不同介

质中光速

不同;知

道光的传

播不需要

介质

小结引导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谈体会与收获培养学生

的总结能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夏天,使用空调器给房间降温,空调器中有水流出,这些水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为您整理的物理知识题,希望能帮助到你考试的顺利,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1. 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 ×105mg的是:B A、一棵图钉 B、一册初二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2、托盘天平的使用: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调节(填“左”或“右”) 3、夏天,使用空调器给房间降温,空调器中有水流出,这些水的来源是:A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 B、接上的水管流入机器,给工作时间太长的机器降温用的水 C、空调器内水箱中流出的水

D、空调器内机器工作太热,蒸发出来的水 4、把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将小于2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种现象直观的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间接说明了分子之间有斥力。 5、现代测量质量最精密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6、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符号是 [答: 7、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C、一种是实心固体,另一种是液体,只要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同,它们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8、一个空瓶装满水后的质量为64g,装满酒精后质量为56g,则空瓶的质量为2.4×10-2 Kg,空瓶的容积为4×10-5 m3。 9、有体积、质量都相等的铜球、铁球、铅球各一个,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C ] A、铜球 B、铁球 C、铅球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课改版)- 12.1三角形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勤于归纳→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1-1所示,△ABC中的顶点为_______,三角形的边为_______,三角形的内角为______。 答案:A、B、C AB、AC、BC ∠A、∠B、∠C 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2 cm,3 cm B.1 cm,3 cm,4 cm C.2 cm,3 cm,4 cm D.2 cm,3 cm,6 cm 答案:C 解析:2+3>4. 3.如图13.1—1,如果∠A=65°,∠B=37°,则∠C=______. 答案:78°解析:∠C=180°-∠A-∠B. 4.如图13.1-2所示, (1)比较大小:∠DBC_______∠A,∠ABC_____∠ACE,∠A+∠ACB_______∠DBC. (2)如果∠A=65°,∠ABC=37°,那么∠ACE=______. 答案:(1))> < = (2)102°解析:∠ACE=∠A+∠ABC.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大于60°( ); (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不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答案:(1)错误;(2)、(3)、(4)正确. 点击思维←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1.如图13.1-3中有几个三角形? 答案:8个 2.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中有两根木条长为2和5,则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3<x<7 3.在四个三角形中,它们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1)20°和50°;(2)60°和70°;(3)80°和12°;(4)45°和45°,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有______. 答案:(2)、(3)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A.1h B.5min C.10s D. 50s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9.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某晶体的熔化过程 11.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 1417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 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Q P v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严重?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P 60做一做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 (50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一、作图题 1、如图所示,鸡蛋正在盐水中上浮.请画出此时鸡蛋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浮力、重力均作在重心上,重力G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向上,浮力的长度大于重力,如图: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分别按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作出浮力和重力. 2、如图所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 图. 【答案】 【考点】重力示意图 【解析】【解答】排球离开手后只受重力的作用,而且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球的重心上。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重力方向的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力示意图。 3、(2015?乌鲁木齐)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答案】解:过细线与小球的接触点作竖直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掌握,注意题目要求,只要求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即可. 4、(2015?贵港)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 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答案】【解答】解:物体受到人为的压力水平向右,墙的支持力水平向左,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时,受到力是平衡力,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肯定有一个力与它平衡,这个力就是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5、(2015?临沂)如图所示,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你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图中O 点表示杯子的重心)

北京市2018-2019【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宝坻区黑狼口中学理化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学科:物理授课教师:刘宝军刘树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2018年度北京高考物理卷及标准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Q P v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 两类运动无关 ..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 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145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关键字】八年级 14.5一次函数的图象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会画出正比率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21-P24,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1、如何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实践: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2)y=-2x+3;(3)y=2x-3. 列表: 描点: 2、观察所得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吗?如果是,可以怎样快捷地画出它的图象? 探究要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3,5)与(5,9)两点,求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分析: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能求出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会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课堂达标检测 1、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 所示,则( ) 2、已知一次函数,当x=-2 时,y=-3;当x=1 时,y=3.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点(3,5)和(-4,-9)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课堂达标检测 1、B 2、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当x=-2 时,y=-3;当x=1 时,y=3,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X15=45分) 1.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 dB ,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吼”声属于超声波 B .“吼”声传递了能量 C .“吼”声属于噪声 D .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 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3.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 他把该 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3题图) (4题图) 5.下列关于我们考室里一张单人课桌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课桌质量约50kg B. 课桌高度约为0.8m C. 桌面面积约为4m 2 D. 课桌抽屉容积约为1m3 6.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运动的时间是乙的1/2,则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 ) A. 3倍 B. 1/2 C. 2/3 D. 3/2 7.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f ,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 A. 大于2f B. 等于f C. 大于f ,小于2f D. 小于f 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 、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 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 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 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 处较浓 9.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 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4℃时,液体密度最小 B.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 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 D.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所走的路径总是最短的路径 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物体经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D.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11.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教体育的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 的米尺 B.分度值为1cm .量程为10m 的卷尺 C.分度值为1cm ,量程为1.5m 的软尺 D.分度值为1dm ,量程为20m 的卷尺 12.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 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B. 甲、乙都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 D. 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太阳光传播到我们眼睛不需要时间 C. 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D. 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4.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公里=0.5km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可估算出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 A. 25km /h B. 50 km /h C. 100 km /h D. 150 km /h 15.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 A. 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 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 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 房间温度在0℃以上 二.填空题(16、17、18题每空1分;19、20题每空2分,共14分) 16. 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坐在船上的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近年来,许多青少年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19.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______,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教室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从装满红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3 C. 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 D.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在10℃就结冰 3.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A. x≥2 B. x≤2 C. x>2 D. x<2 4.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C D. 线段BD 5.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中任抽一颗.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如果袋中所有糖果数量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可能性为( ) A. 5 18 B. 1 15 C. 2 15 D. 1 3 6.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7.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的办法是在地面上取一点O,连接OA,OB,测得OB=15.1m,OA=25.6m.这样小明估算出A,B间的距离不会大于() A. 26m B. 38m C. 40m D. 41m 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2和10,则b的面积为() A. 8 B. C. D. 12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9. 2的相反数是______. 10.当分式 2 1 x x - + 的值为0时,x的值为. 11.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1×2的网格格点(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放三枚棋子,按图所示的位置已放置了两枚棋子,如果第三枚棋子随机放在其余格点上,那么以这三枚棋子所在的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为____. 12.用一条长为16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3.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_____.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图1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帕斯卡(Pa ) B .牛顿(N ) C .瓦特(W ) D .焦耳(J )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竖直向上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下 D .水平向右 3.学校旗杆顶部装有一个定滑轮,这样做 A .既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 B .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C .虽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4.如图1所示,运动鞋的鞋底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大摩擦 B .轻便省力 C .减小压强 D .节省材料 5.下列装置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弹簧测力计 B .船闸 C .密度计 D .活塞式抽水机 6.如图2所示的工具中,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图3所示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决定大坝坝底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 .大坝的高度 B .大坝的形状 C .大坝的底面积 D .水库中水的深度 8.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 .守门员用力抓住飞来的足球 C .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把撑杆压弯 D .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9.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10.关于图4所示的四个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北京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章节内容汇总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章节知识汇总 章节课题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生活中和图形; 2.我们周围的“数”; 3。计算工具的发展; 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1.负数的引入;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和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2。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字母表示数; 2.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等式与方程;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一元一次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1.对图形的认识;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用计算机绘图 七年级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下 册第七章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8.1-8.2 观察与实验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 8.3-8.4 归纳与类比 8.5-8.6 猜想与证明 8.7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提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10.4 数据的表示 10.5-10.6 平均数 10.7-10.8 众数和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乘除法; 4.分式的加减法; 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及应用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 1.平方根; 2.立方根; 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4.无理数与实数; 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章三角形 1.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4.全等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等腰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 8.基本作图; 9.逆命题、逆定理; 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1.勾股定理; 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事件的可能性 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017-2018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题

包钢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初二物理试卷 2017.11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A. OA B. OB C. OC D. OD 4.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月食 D.月亮在湖中的倒影子 6.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7.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8.如下图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9.自然界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 10.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 11.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2.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下面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 km/h,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练习

a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 记作:△ABC 。 2、相关概念: 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分类: ? ? ? ?????等边三角形一般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边分:三角形)1( ?? ? ? ? ???? ?钝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三角形)2(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运用) 几何语言: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则a+b>c,a+c>b, b+c>a. 2、三边关系也可表述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图形、数学语言、证明)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证明方法) 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以及证明方法 四、三角形的三线: 问题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 问题2、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各有多少条,它们的交点在什么位置? 问题3、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应用? 问题4、高有什么应用?(等面积法) 五、三角形的稳定性 C B A

例题与练习 例1、如图,在△ABC 中,D 、E 是BC 、AC 上的两点,连接BE 、AD 交于点F 。 问:(1)、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把它们表示出来。 (2)、△AEF 的三条边是什么?三个角是什么? 练习:1右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2.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例2、已知线段a b c 满足a+b+c=24cm, a:b=3:4, b+2a=2c ,问能否以a 、b 、 c 为三边组成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这三边,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练习 1、四组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3,4;3,4,7; 2,6,4;7,10,2。其中能摆成三角形的有( ) A .一组 B .二组 C .三组 D .四组 2、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3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9厘米和8厘米,第三边与其中一边相等,那么第三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 A 、13 B 、17 C 、13或17 D 、不能确定 5.长为11,8,6,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 种选法,它们分别是 6.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例3、在△ABC 中,∠A :∠B :∠C=1:2:3,求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并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1)C B A C B A (2)C B A (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00分)在核反应方程He +N→O+X中,X表示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粒子 2.(6.00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3.(6.00分)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4.(6.00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1

A.0.60m B.0.30m C.0.20m D.0.15m 5.(6.00分)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6.(6.00分)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7.(6.00分)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1、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80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 2、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25.2㎜,25.1㎜,27.2㎜,25.3㎜,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如图1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cm 。 3.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4.童话故事中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 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6.医生给孕妇做B 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________,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说明声波具有 。 7.某渔船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 收到回声,则此处海底的深度是 千米。(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8.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 来解释,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 m/s . 9.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 m 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______m,小丽后退0.5 m 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镜中像与镜面之间距离是______m 10.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 .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角应为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00 ,则反射角应该是 . 11.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造成的。 12.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______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______镜,在 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13. 图2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写字母).图3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 凸透 镜 6 8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