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2013、9)

1.高一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高一学习领

科目

(周课时)

上学期下学期学分第1学段

第2学

第3学段第4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修*

8+2*英语(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8+2*

数学数学(5)必修1必修4

必修5必修2

8+1*初高中衔接教

材/1

人文与社会政治(2)必修1

必修2、民族团结理

4历史(2)必修1必修24地理(2)必修1必修24

科学物理(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3-16化学(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16

生物(2)必修1必修22

技术信息技术(2)必修1选修34通用技术(1)必修1必修12

艺术音乐(1)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美术(1)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2)

健康教育专题、田径、9个选修模

块中选两个(自定)

4

心理健康必修、团体讲座、辅导(两周一课

时)

1

综合实践活

动研究性学习

1个课题研究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

数中)

5社会实践军训 (一周)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暑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78学分=73学分(必修)+5学分(选修) 说明:1、高一第二学期学考科目:信息技术、民族团结理论、物理、化学。

2、语文、英语学科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选修5模块学习,也可

选择文科、理科学生必选的一个选修模块。

3、“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4、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新疆教育出版

社),保证每学年不少于10—12课时,具体课时从《思想政

治》课时中调剂。

5、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高二理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第5学段第6学段

学分

语言与文学语文(5)必修5、选修*选修*2+2*英语(5)必修5、选修6选修6、选修72+2*

数学数学(5)

必修3、选修2-1选修2—1、选修2-22+2*

人文与社会政治(2)必修3必修32历史(2)必修3必修32地理(2)必修3必修32

科学物理(3)选修3-2选修3-33*化学(3)选修4选修4、选修12*生物(3)必修3必修3、选修12

技术信息技术

(0.5)

选修30.5*通用技术

(1)

必修21

艺术音乐(1)必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美术(1)必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

康(2)

健康教育专题、剩余7个选修模块中选两

2心理健康

(0.5)

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

1个课题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5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寒假)2

2、高二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1)理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上学期)

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假)1学生活动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班会、自习等)

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41.5学分=30(必修)+ 11.5(选修)

说明:1、高二上学期学考科目为:语文、英语、数学、生物、历史、地理

2、“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3、语文“﹡”:(1)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建议放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下半段。(2)其他三个选修模块《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调整(3)对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在以上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推荐几本选修教材作为课外自修辅助教材,可从其余的11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取若干;《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影视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高二理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第7学段第8学段

学分

语言与文学语文(5)选修*选修*6*英语(5)选修7、选修8

在选修9、10、11中

任选其一

6*

数学数学(5)选修2-2、选修2-3选修4(4-1、4-4、

4-5)

6*

人文与社会政治(2)必修4必修42历史

(0.5)

选修1或校本教材(地方教材)

0.5*

地理

(0.5)

选修3、4、5中任选一或校本教材(地方

教材)

0.5*

科学物理(4)选修3-4选修3-54*化学(4)选修1、选修3选修56*生物(4)选修1、选修2选修2、选修56*

技术信息技术

(0.5)

选修30.5*通用技术

(1)

必修21*

艺术

音乐

(1)

选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美术

(1)

选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体育与健

康(2)

健康教育专题、剩余5选修模块中选两个2

《中外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演讲与辩论》、《中国民俗文化》等。

4、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2、高二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2)理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下学期)

体育

与健康心理健康

(0.5)

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

习1个课题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5

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暑假)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暑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

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

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51学分=13学分(必修)+38学分(选修)

说明:1、高二下学期学考科目为:政治、通用技术

2、“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3、语文“﹡”:(1)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建议放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下半段。(2)其他三个选修模块《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师可根据

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调整(3)对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在以上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推荐几本选修教材作为课外自修辅助教材,可从其余的11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取若干;《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影视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外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演讲与辩论》、《中国民俗文化》等。

4、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2、高二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1)文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上学期)

高二文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第5学段第6学段学分

语言与文学语文(5)

必修5、选

修*

选修*2+2*英语(5)

必修5、选

修6

选修6、选修72+2*

数学数学(5)必修3、选

修1-1

选修1-1、选修1-22+2*

人文与社会政治(4)必修3必修44历史(4)必修3选修12+2*地理(4)必修3选修52+2*

科学物理(0.5)选修1-1选修1-10.5*化学(0.5)选修1选修10.5*

生物(2)

修2

必修22

技术信息技术

(0.5)

选修31*通用技术

(1)

必修21

艺术音乐(1)

必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

需求)

1必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

美术(1)需求)1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

康(2)

健康教育专题、剩余7个选修模

块中选两个

2心理健康

(0.5)

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

1个课题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

数中)

5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寒假)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42学分=30学分(必修)+ 12学分

(选修)

说明:1、高二上学期学考科目为:语文、英语、数学、生物、历史、地理

2、“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

分。

3、语文“﹡”:(1)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建议放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下半段。(2)其他三个选修模块《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调整(3)对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在以上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推荐几本选修教材作为课外自修辅助教材,可从其余的11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取若干;《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影视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外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演讲与辩论》、《中国民俗文化》等。

4、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2、高二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2)文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下学期)

高二文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第7学段第8学段学分

语言与文学语文(5)选修*选修*6*英语(5)选修7、选修8

在选修9、10、11中

任选其一

6*

数学数学(5)选修1-2选修4(4-1、4-4、

4-5)

4*

人文与社会政治(4)选修1-3

选修(1-2、1-6、

2-1)

4*历史(4)选修2选修34*地理(4)选修6选修34*

科学物理(0.5)选修1-1选修1-10.5*化学(0.5)选修1选修10.5*生物(0.5)选修2选修20.5*

技术信息技术

(0.5)

选修20.5*

通用技术

(1)

必修21

艺术音乐(1)选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美术(1)选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

康(2)

健康教育专题、剩余5个选修模块中选

两个

2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2)

1个课题5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暑假)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暑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45学分=13学分(必修)+ 32学分(选修)

说明:1、高二下学期学考科目为:政治、通用技术

2、“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3、语文“﹡”:(1)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建议放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下半段。(2)其他三个选修模块《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调整(3)对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在以上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推荐几本选修教材作为课外自修辅助教材,可从其余的11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取若干;《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影视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外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演讲与辩论》、《中国民俗文化》等。

4、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3.高三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1)理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高三

理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上学期下学期学分第9学段

第10学

第11学

第12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5)选修*

高考复

高考复习2*英语(5)

选修

(9、

10、11)

高考复

高考复习2*

数学数学(5)选修(4-1、4-4、

4-5)

高考复习2*

人文与社会政治(0)历史(0)地理(0)

科学物理(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化学(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生物(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

技术信息技术

(0)

通用技术

(1)

选修(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1*

艺术音乐(1)1*美术(1)1*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

健康(2)

健康教育专题、选修:蓝球、排球、体

育游戏

3心理健康必修: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

学习(2)

1个课题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5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寒假)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2323232

学分合计27学分=12学分(必修)+15学分(选修)

说明:高三选修模块根据当年高考说明确定,

每周三七、八节课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间。

3.高三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2)文科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高三理科学习领域

科目

(周课时)

上学期下学期学分第9学段

第10

学段

第11学

第12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5)选修*

高考

复习

高考复习2*英语(5)

选修

(9、

10、11)

高考

复习

高考复习2*

数学数学(5)选修(4-1、

4-4、4-5)

高考复习2*

人文与社会政治(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历史(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地理(4)选修待定高考复习2*

科学物理(0)化学(0)

生物(0)

技术信息技术(0)通用技术

(0)

艺术音乐(1)1*美术(1)1*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

健康(2)

健康教育专题、选修:蓝球、排球、

体育游戏

3心理健康必修:团体辅导或讲座(每月1课时)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

学习(2)

1个课题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5社会实践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寒假)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1313131

学分合计26学分=12学分(必修)+14学分(选修)

说明:高三选修模块根据当年高考说明确定,每周三七、八节课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间。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1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

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

课程设置标准

附件: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 1 -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复习考试时间2周,其中9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周。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1—6年级每课时40分钟,7—9年级每课时45分钟。 2.在1-2年级进行英语课程实验的学校,每周不少于2课时,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的课时中安排,不得挤占其他学科的课时。 3.不得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挪作他用。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要在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综合性美育工作。要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美育内容,结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美育的质量,落实国家、省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 4.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全省的地方课程,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至少各102课时(包括基础模块68课时,拓展模块34课时),劳动技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周不少于1课时。 5.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6. 小学1至6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7.晨(夕)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整合实施。1-2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放到“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中安排。3-8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安排。 8.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环境、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9.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5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1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 2 -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

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

国家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2013、9) 1.高一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高一学习领 域 科目 (周课时) 上学期下学期学分第1学段 第2学 段 第3学段第4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修* 8+2*英语(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修 8+2* 数学数学(5)必修1必修4 必修5必修2 8+1*初高中衔接教 材/1 人文与社会政治(2)必修1 必修2、民族团结理 论 4历史(2)必修1必修24地理(2)必修1必修24 科学物理(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3-16化学(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16 生物(2)必修1必修22 技术信息技术(2)必修1选修34通用技术(1)必修1必修12 艺术音乐(1)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美术(1)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2) 健康教育专题、田径、9个选修模 块中选两个(自定) 4 心理健康必修、团体讲座、辅导(两周一课 时) 1 综合实践活 动研究性学习 1个课题研究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 数中) 5社会实践军训 (一周)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暑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78学分=73学分(必修)+5学分(选修) 说明:1、高一第二学期学考科目:信息技术、民族团结理论、物理、化学。 2、语文、英语学科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选修5模块学习,也可 选择文科、理科学生必选的一个选修模块。 3、“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4、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新疆教育出版 社),保证每学年不少于10—12课时,具体课时从《思想政 治》课时中调剂。 5、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09:55:08] 来源:作者:zj [字体:大中小]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俄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从1952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在我国使用最早的一个概念。1912年1月,中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之后曾长期沿用这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曾颁布过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至1952年刚好沿用约四十年。目前台湾的中小学仍使用课程标准一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程标准是我们本民族长期使用过的一个固有概念,而教学计划、大纲则是舶来品。并且,教学计划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歧义,让人误解为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国家教委已正式用“课程计划”取代了“教学计划”,但我们认为“课程计划”一词仍不规范,是一个过渡性概念。因此,如能在时机成熟时恢复使用课程标准,以课程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分别取代教学(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不仅可以提高术语的科学性,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有利于海峡两岸在课程方面的交流。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15年修订)

说明: 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 见 浙江省教育厅文件 浙教基〔2015〕36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设置及标准(可编辑)

国家课程设置及标准(可编辑) 国家课程设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国家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国家课程 设置地方与学校课程地方课程,98年起有省政府统一免费提供教材的三、四年 级的《写字》,五年级的《文学赏析》,七年级的《探究山西》、《文学赏析》,八年级的《绿色证书》,九年级的《生涯教育》,但从99年秋季开始,省政府配 发的地方课程教材相继停发,2011年秋季全部停发。目前地方课程有省厅要求的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但教材不免费),全县推荐的《安全教育》、《语文读本》(或《亲近母语》)。校本课程:从基层学校课程开发情况看,校本课程大致有写字、 诵读、英语、楹联等课程。国家课程设置标准 7>2012年与2011年课程设置不同 之处小学: 三、四、五、六年级品德与生活由每周3节调整为2节六年级语文由每周7节调整为6节三、四、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调整为每周2-3节,地方 课程调整为每周3-4节五年级除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外课时数23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按排3节,地方课程安排4节。六年级除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外 课时数22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按排2节,地方课程安排4节,空堂2节。初中: 初一、初三年级地方课程由每周3节调整为5节 ,、五、六年级音乐、美术每周 1.5节的安排方法以两个星期为一单元,如音乐第一周安排两节,第二周安排一节;美术第一周安排一节,第二周安排两节。每门课程两周3节,每周平均1.5 节。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课时安排方法解读 2、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安排课时数建议三、四年级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2课时五年级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2课时六年级2课时: 《研究性学习》2课时七年级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2 课时八年级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1课时,《劳动与技

课程设置规范和办法

欢迎阅读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国家课程设置与标准

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 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 有关负责人指出,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同时,为了使母语教育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特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回归传统:学生应学写毛笔字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1)

地方课程开设计划 登封市颍阳镇中心学校2015年5月26日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

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6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6年级设音乐课、美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 实施方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地方课程开设计划 登封市颍阳镇中心学校 2015年5月26日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6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6年级设音乐课、美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标准

课程设置标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九江市教育局文件 九教发(2016)97号 关于印发《九江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时,稳定教学秩序,现将《九江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印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要高度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确保学科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要严格学生用书管理,各地各校不得以开课为名强制学生征订指导用书。 二、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禁突破周总课时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周26节,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每周30节,初中七、八、九年级每周34节。要科学编制课程安排,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编排课程表,原则上,小学和初中上午不得超过4节课、下午不得超过3节课。 三、各中小学校不得擅自调整、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地方与学校课程及课外活动时间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对因条件暂不具备无法落实课程方案的学校,需报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同意后执行。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将辖区内中小学校执行课程设置规定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纳入各类教育督导评估,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条件。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中小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有违规行为的县(市、区)及中小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本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于2016年秋季开学起正式实施。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开设计划 登封市颍阳镇中心学校 2015年5月26日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6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6年级设音乐课、美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doc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内蒙区颁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二、统一规范周课时。小学每天安排6节课,每周课时30节。根据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教体艺[2004]10号)文件要求,一、二年级增加1节体育课,也就是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安排1节体育活动。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含根据兴趣爱好开设的教学班活动)。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程和课时。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各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行事历,规范开学、放假时间,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不得提前放假。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应推迟3~5天放假,

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新学年开学教师要提前一周到校,各学校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师备一周超前课。 四、统一规范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取消走读生统一到学校上早读和晚自习的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住校生可以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读时间不超过45分钟,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住校生上早读和晚自习时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但不得利用这些时间集体上课。要保证初中生、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中小学安排走读生上早读和晚自习引发安全事故的,将从重处理学校有关责任人。 五、重视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设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体育活动、手工劳作、器乐训练、英语活动课等,加强写字教育。提倡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设置时间开设不同的活动课,学生可根据兴趣跨班级选择活动。 六、课程开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查内容之一。2017年秋,小学一二年级增设不少于一课时的科学课程,科学课程可以统筹安排地地方与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