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通钢事件

反思通钢事件
反思通钢事件

反思通钢事件

2009年第8期 2009-8-15 作者:《上海国资》特约记者寒皓点击:28“如果多数职工反对的事,最好就不要去推进”

虽然通钢事态已趋平息,但透过这一极端事件,关于国企改制的话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国企改制是我国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引发的争论和思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几年,随着大规模集中的国企改制渐次告一段落,对国企改制思考的热度随之降温。而通钢事件的发生,让国企改制再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钢事件,对从事国企改制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们来说,可以留下哪些警示?记者通过采访各方人士,觉得至少有以下5个方面应引起思考。

一是对改制程序和职工知情权的尊重

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广泛质疑的是股权调整决定的突然性。这种突然性不光让很多普通职工没有思想准备,即使是通钢集团的一些高层,也觉得事发突然,以至于网上出现通钢集团4个高层听说消息后当即决定辞职的传言。股权调整来得如此之急,如此之陡的改制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猜想空间。在事发后不久,吉林省政府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代表吉林省政府作了情况介绍。他说,

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增资扩股方案,是在通钢集团已经实施改制,员工身份全部转换,并在各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了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股权调整方案不涉及职工安置和裁员等问题,且已分层次召开多个座谈会,向大家宣传、解释实施方案的必要性,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从理论上讲,此次改制的程序是合法的。但如此大的改制,把企业体制从国有主导变为民营主导,必然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利益,虽然暂时可能并不涉及职工安置等切身利益,但职工肯定也会从个人今后命运的角度进行猜想,会有一些担忧和顾虑。这种时候,政府必须稳妥推进,从操作的合理性上讲,应该征求职工意见,求得职工多层面的理解,向职工讲清改革的必要性。

有的专家也表示,可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有担忧和顾虑,怕如果职工不理解而让政府白费工夫,改制会流产。“如果多数职工反对的事,最好就不要去推进。”如果单方面去推进,一旦产生冲突,其后果不堪想象,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也很难弥补,通钢事件就是一个佐证。

二是改制企业文化理念的碰撞和冲突不容忽视

建龙和通钢的矛盾,从深层次分析,实际上是民企和国企在

企业管理理念上的文化冲突。应该说,建龙集团的某些做法如严格考核,重视成本核算是合理的,更趋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但是,从国企体制下过渡来的职工,对这种市场机制下的管理模式还并不适应,他们更习惯于把很多东西和在国企体制下做对比,在心理上对有些东西有抵触。

在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提出了一种说法,认为通钢事件折射出国企转轨时期的“归属焦虑”,这是一种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东西,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国企情结”,即对国企的依恋,认为在国企中有家的感觉,而在私企中却有不安全的感觉。钢铁行业的专家徐向春认为:“并不是说国企和民企就不能融合,关键看怎么去化解这种文化冲突。从全国范围看,民营企业控股老国企也不乏一些成功案例。”

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制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发掘,在生活上为职工创造多方面的便利,做好职工福利,让职工在新的机制下重新找回家的感觉。心气顺了,整体氛围自然就和谐了。

三是莫要将职工利益边缘化

通钢与建龙并不是第一次重组合作,而是已有3年多的改制经历。这3年来,职工究竟怎么看待重组,职工对建龙是什么态度?这些思想层面的东西,应该引起管理层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在再次重组中将其纳入其中重点考虑。如果早一点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事态也许就不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有专家不无担忧地表示,通钢事件,出现职工对政府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质疑的态度,也多少反映出群众对政府的一种信任危机。

专家认为,在国企改制中,有关方面一定要综合衡量各方利益诉求,尤其是要把维护职工权益放在第一位,切莫将职工利益边缘化,一旦忽略了职工利益,将遭至强烈反弹,改制将难以推进,欲速不达。

四是重新考量企业薪酬体系

此次通钢事件中,关于员工和管理层收入差距过大是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一位通钢集团的退休干部说,过去,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只有两三倍,现在你看,都快有上百倍了,员工心气怎么能顺。

其实,放眼全国,员工和管理层收入差距拉大,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这种差距更是体现得非常鲜明。

在通钢事件中,国企改制后薪酬体系的调整,引发了很多矛盾,这种矛盾既体现在在岗人员身上,看着原来和自己一个级别的人拿比自己高得多的薪酬,很多人心气不顺。

有关专家建议,对目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由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企业,应该对其薪酬体系进行重新考量,从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趋合理化,也更能为员

工所广泛接受和认可。

五是真正让工会组织发挥作用

改制后的通钢集团,原有做党群工作的好几个部门合并成了一个党群工作部,这里面包括工会。改制后的工会主席由一位副总经理兼任,固定的工会工作人员也没有几个。

事实上,这样的工会组织给员工的感觉多少有些弱化了。通钢集团的部分职工表示,过去有困难找工会,但现在有了不顺心的事,对企业里很多事情不满意,也无从倾诉和反映,这些想法和意见只能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心气就越来越不顺。

有关专家认为,在通钢改制过程中,可以看出,职工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缺少一个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成为改制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因而不自觉地把政府部门、企业管理层放在自己利益对立面。

对改制企业而言,应更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之家”,职工可以依托工会组织反映自身合理诉求,畅通利益沟通渠道,此外,建立了健全的工会组织,企业也可以通过工会对职工做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工会真正成为联结职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通钢悲剧的逻辑 王建军

《瞭望》文章:通钢悲剧的逻辑 社会矛盾复杂局面下的改革,更加需要操作者依靠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不能把改革对象等同于利益牺牲对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8月6日,不断袭来的阵雨反复刷洗着山城通化,这座“7-24”事件的“震中”地带雨雾迷蒙。 按照约定的时间,穿过烟囱高耸、白烟滚滚的通化钢铁集团厂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集团家属楼的单元房见到了年近70岁的钢厂退休工程师、共产党员刘吉。 “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这位1969年的部队转业干部坐在一张陈旧的红色人造革木质沙发上,神情平静地认为,两周前“一个人被活活打死”的通钢悲剧,“完全是不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在他看来,7月22日吉林省国资委作出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7月24日就要通钢上下全面执行,“3天的时间就想解决过去1300天(自2005年通钢改制以来)积累的矛盾,轻一点说是急躁,重一点说是粗暴。” 最令刘吉不能理解的是,当7月24日下午事态已经失控后,从15时到18时的3个小时内,省政府分别以“暂缓”、“终止”、“永不”,连续作出了三份停止重组的省政府决议,以期平息事态。“自2006年以来,因通钢改革矛盾的上访一直不断。就在7月10日还有职工去长春上访,都没有触动主管者去解决问题。现在,3个小时作出3份决议,决策者的行为给群众留下什么印象?” “改革是要深入,但改革的力度要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刘吉对两周来众多媒体对通钢事件的报道颇多不满,认为误解的多、有助事件真相揭示的少,“通钢的工人,反对的不是国企改革,而是反对改革过程的不透明、不公正和不尊重职工利益;反对的不是民营企业,而是反对那种不讲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和工人当做…印钞机器?的企业经营者。” 为了理解通钢转制之所以以悲剧收场的事态发展逻辑,在刘吉的帮助下,本刊记者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了三位在职且全程参与过通钢转制过程的通钢管理人员。尽管事前顾虑重重,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最终开口,在二道江一个酒店的隐蔽包间里,讲述了一场风暴爆发前的全过程。 一变“国有控股”

反思通钢事件

反思通钢事件 2009年第8期 2009-8-15 作者:《上海国资》特约记者寒皓点击:28“如果多数职工反对的事,最好就不要去推进” 虽然通钢事态已趋平息,但透过这一极端事件,关于国企改制的话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国企改制是我国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引发的争论和思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几年,随着大规模集中的国企改制渐次告一段落,对国企改制思考的热度随之降温。而通钢事件的发生,让国企改制再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钢事件,对从事国企改制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们来说,可以留下哪些警示?记者通过采访各方人士,觉得至少有以下5个方面应引起思考。 一是对改制程序和职工知情权的尊重 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广泛质疑的是股权调整决定的突然性。这种突然性不光让很多普通职工没有思想准备,即使是通钢集团的一些高层,也觉得事发突然,以至于网上出现通钢集团4个高层听说消息后当即决定辞职的传言。股权调整来得如此之急,如此之陡的改制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猜想空间。在事发后不久,吉林省政府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代表吉林省政府作了情况介绍。他说,

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增资扩股方案,是在通钢集团已经实施改制,员工身份全部转换,并在各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了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股权调整方案不涉及职工安置和裁员等问题,且已分层次召开多个座谈会,向大家宣传、解释实施方案的必要性,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从理论上讲,此次改制的程序是合法的。但如此大的改制,把企业体制从国有主导变为民营主导,必然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利益,虽然暂时可能并不涉及职工安置等切身利益,但职工肯定也会从个人今后命运的角度进行猜想,会有一些担忧和顾虑。这种时候,政府必须稳妥推进,从操作的合理性上讲,应该征求职工意见,求得职工多层面的理解,向职工讲清改革的必要性。 有的专家也表示,可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有担忧和顾虑,怕如果职工不理解而让政府白费工夫,改制会流产。“如果多数职工反对的事,最好就不要去推进。”如果单方面去推进,一旦产生冲突,其后果不堪想象,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也很难弥补,通钢事件就是一个佐证。 二是改制企业文化理念的碰撞和冲突不容忽视 建龙和通钢的矛盾,从深层次分析,实际上是民企和国企在

关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反思

关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反思 石首事件,是指2009年6月17日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的永隆大酒店厨师非正常死亡的命案所引发的数万群众围观起哄、围堵道路直至20日夜间或21日凌晨事态才得以逐渐平息的群体性事件,共历时四天。该案若按发生的时间,则又名为“6.17事件”。 石首事件起因: 据石首市政府门户网站通报,此次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是一起厨师“非正常死亡事件”。6月17日20时36分,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台指令: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男尸。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并及时向市公安局领导和刑警大队报告。技侦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查,法医对尸体进行了初检,没有发现身体致命伤。 经初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我市高基庙镇长河村人,生前为该酒店厨师。民警对死者所住房间进行了检查,发现了死者所留一份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而轻生,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涂远高从小在高基庙镇长河村长大。他的大伯涂德强说,由于家庭困难,涂远高在高基庙镇初中仅读了半年初一,就外出到餐馆里当厨师学徒,一直在石首市的餐馆里打工,从来没有离开过石首市。“由于他人很勤快,餐馆的老板都很喜欢他。”在当地人眼中,涂远高是个美男子,“身高1.70米左右,人长得很漂亮。”而且,涂远高性格老实内向,从来不惹是生非。“我从来没有看到他与别人发生口角。”涂远高的大嫂说。 24岁的涂远高虽然年少,但十分懂事。亲戚们都知道他特别孝顺,特别节约。在永隆酒店上班后,涂远高的月收入约有1500元。每个月,他都要寄1000多元回家,自己只留200元零花钱。他还专门办了一个储蓄卡交给妈妈来管,工资都存在卡里。 石首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 民警多次与死者亲属进行了沟通,讲明了为查清死因,必须进行尸体解剖,但遭到家属拒绝,家属对死因表示质疑。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于19日在该市东岳山路和东方大道两大交通要道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据悉,围观群众少时有数千人,最多时有数万人。湖北省公安厅、省武警总队、荆州市公安局从各地抽调了上千名武警、公安干警到石首处置事件。20日上午至夜间,部分围观群众多次与警察发生冲突,导致多名警察受伤,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砸坏。 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明确批示对处理事件的要求,公安部、武警总部、湖北省、荆州市的党政主要领导迅速成立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并亲临现场指挥,维护秩序。经多次协商,死者家属同意将尸体运往殡仪馆,对尸体进行尸检。目前,死者的死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石首市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 群体性事件: 石首事件是媒体关注的热点,而在有关此事件的众多评论中,很多评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瓮安事件,“瓮安”教训犹在,石首重蹈覆辙,瓮安有经验,石首无用场。回顾这两年出现的情况,2008年有贵州省瓮安事件、云南孟连冲突事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群体事件“热”的原因

论群体事件“热”的原因 内容摘要:群体性事件的“火热”,不是表面显示的那样简单。以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事件所处的社会背景,政府的态度,媒体的所发挥的作用,群体的从众心理—盲从,随大流,人云亦云等,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群体性事件,社会背景,政府态度,官僚主义,媒体,大众,盲从心理 最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大媒体纷纷围绕此话题进行一系列的跟踪报道,相关论坛、博客,更是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用批判性思维的观点去看待事件的报道及公众的反映,便会发现媒体报道的缺陷性,大众讨论的局限性、狭隘性,而且大多数缺乏辨思能力,只是关注事件表面,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并没有从深层次去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在现代这个多元的社会,很多事情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简单,真相往往被掩盖,事实总是被扭曲,人性难免会被丑化。而造成这一切的深层次原因,却鲜有人关注。如果稍微有些批判性的思维,便会对如此“火热”的群体性事投以更多的目光,思考更深的问题,追根溯源。为什么发生的频率这么高?社会上的反应怎么如此强烈?媒体报道是否真实?群众是不是有自己的思考,是否只看到表面?这都需要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与客观事实,即充分的理性和事实、而非感性和传闻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1】可是很多人却忽视了这种思维能力,而总是选择随大流。 仔细比较这几年越发频繁的群体性事件,从2008年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事件,到2009年湖北的“石首事件”、“通钢事件”、南康事件、浏阳镉污染事件,到2010年的抢盐事件,再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长江大学学生与教授下跪事件,还有这几年越闹越凶的医闹;便可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内幕与辛酸!而如此之频繁的发生,正是多种因素综合一起的结果。这里面既有所处的社会背景带来的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及政府的置之不理;还有媒体网络的推波助澜;更有广大群众的盲从心理,随大流,缺乏批判性思维,被少数人牵着鼻子走。 一、所处的社会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社会性质、社会结构。而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更多问题。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时期,其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经济成分、价值观念和利益格局出现了分化,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显现。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一个高度传统化的社会和一个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其社会运行是稳定而有序的,而一个处在社会急剧变动、社会体制转轨的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往往充满着各种社会冲突和动荡。”【2】而且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论,事物总是处于变动中的,没有永恒不变。不容置疑,社会和谐的现代性也不是一种静态稳定,而是一种动态均衡,是冲突化解之后人际协调与利益平衡的过程。很明显,当下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必然,也是变革时代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平台第四次作业案例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平台第四次作业案例 案例一 一个原本冲着“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去的调研,结果却进入了国家的决策层面,谁也无法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2009年12月底,《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获得中国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哲学社科类”特别奖。 但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昨天,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在这份中央文件里,首次提及了“新生代农民工”概念。而央视《东方时空》在解读这一文件时,也提及了南师大这群学生的功劳:南师大这群学子的努力,改变了中国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 昨天上午,一条政务通短信发到了课题组组长顾若君的手机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体现中央对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注。” 顾若君把这条政务通转发给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真是太太太……激动了!”顾若君在转发短信的时候,连用几个“太”字来加深自己的感情色彩。而近两年来的努力与辛苦,所有细节全都历历在目。但,无论是“挑战杯”的殊荣,还是中央文件的关注这一切,全都意味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案例二 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注意到,社会上的人很自然地分为两大类:一类被他称为“举足轻重的少数人”,另外一类则是“无足轻重的多数人”。前者在金钱和地位方面声名显赫,约占总人数的20%;后者生活在社会较底层,约占总人数的80%。这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 后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80/20法则”的支配。“80/20法则”可以总结为: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在营销行业,在客户身上也存在着“80/20法则”,即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年轻时曾在格利登公司做油漆推销员,他对顾客的服务热情周到,但因缺少工作经验,工作后第一个月的收入仅为160美元。穆尔在

政商关系案例分析

政商关系案例分析2016/10/24 21:53:00 案例一:建龙参与通钢改制酿悲剧 7月24日,吉林通化钢铁集团总经理陈国君遭受工人围攻致死。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参与通钢改制以悲剧告终! 成立于1958年的通钢集团几乎是通化市的代名词:通化市各种产业均围绕这个庞然大物而建立,与通钢上游关系密切的产购销一条龙的各个环节无不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光晕,各种利益盘根错节。 2005年12月27日,建龙集团参与通钢集团重组,持有通钢集团36.19%的股权。吉林省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陈富贵称,“2005年建龙入股通钢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 按照建龙经验,只要整治好采购和销售两大环节,3个月内就能使成本压缩1/3。但通钢的复杂性显然超过了张志祥以往并购的任何一个钢厂。 2005年,通钢开始大面积压缩人员,3.2万在岗职工被削减至1.9万人,在岗工人薪酬落差进一步拉大。建龙入股之前,职工对通钢也有不满情绪,建龙入股之后,职工将所有愤怒都发泄给了建龙。 2009年7月22日,吉林省国资委与建龙确定最终方案: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及其持有的通钢旗下矿业公司股权,实现对通钢控股,建龙承诺不裁员。建龙控股通钢成为7月24日惨剧爆发的直接诱因。 记者点评: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代价 散见于全国媒体不同角度的海量报道中,通钢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场改革力量与反改革力量之间角力酿就的悲剧。这场改革中,当地政府是强力推动者,民营企业是参与者,企业内外的既有利益群体形成强大的对抗力量。 矛盾的焦点对准了这样一些问题:由政府强力推进的改制过程中,股权出让的价格是否合理?程序是否正当?是否存在腐败与国有资产流失?在新的利益调整中,各方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员工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了尊重?

2020届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联谊校2017级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联谊校2017级高三第五次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几乎都首发于黄河流域,这是小麦种植最悠久的地区,由于耕作条件不良,一旦土地兼并,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而水稻的种植区则相对泰平,因为南方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观点 A.违背基本的唯物史观 B.体现独特的历史解释 C.忽视一定的时空逻辑 D.缺乏科学的家国情怀 26.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2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酒评论政治得失。这反映出 A.士人干预政治的愿望 B.黄宗羲不满宰相把持朝政 C.理学官方地位的沦丧 D.明末清初政治的民主倾向

【历史】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联谊校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

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联谊校2020届 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几乎都首发于黄河流域,这是小麦种植最悠久的地区,由于耕作条件不良,一旦土地兼并,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而水稻的种植区则相对泰平,因为南方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观点 A.违背基本的唯物史观 B.体现独特的历史解释 C.忽视一定的时空逻辑 D.缺乏科学的家国情怀 26.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2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酒评论政治得失。这反映出 A.士人干预政治的愿望 B.黄宗羲不满宰相把持朝政 C.理学官方地位的沦丧 D.明末清初政治的民主倾向 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