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一、麻醉诱导

1.心功能I一1l级者:硫喷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2.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醋、羟丁酸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轻微)。

3.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较容易。

4.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

5.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共关瓣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防波动。

6.心率不快者可用琥珀胆碱、泮库溴铵;心率偏快心功能低下者用阿曲库铵(慎)、维库溴铵等。

7.强效吸人麻醉荆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8.气管插管

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行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具体方案:

咪达唑仑0.15-0.2mg/kg

安定0.08-0.1mg/kg

羟丁酸钠30-50mg/kg

乙托咪酯0.1~0.3mg/kg

异丙酚0.5~1.5mg/kg

阿曲库铵0.3-0.6mg/kg

维库溴铵0.07-0.15mg/kg

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8mg/kg肌注;合作→咪达唑仑0.15-0.3mg/kg静注

芬太尼20μg/kg(5-15);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二、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

1,机械通气:

PaCO24.6-6kPa(30~40mmHg),气压15-20 cmH2O,肺流量↑可增大。

成人 RR10-16 rpm VT10ml/kg I:E1:2或1:1.5

婴儿 RR 20-30 <15kg 10

小儿 RR 14-16 >15kg 12-15

2.麻醉维持:

芬太尼30~60μg/kg。

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动过缓者,芬太尼20~40μg/kg,氯胺酮1~1.5mg/kg。

心功能好者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小量静脉药物。

心功能差者以静脉麻醉为主,必要时复合吸入小量安氟醚。

肌松用较大量:万可松

3.加深麻醉:

劈胸骨,牵开胸骨,心包切开,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复温,关闭胸骨等时期。

游离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易出现BP↓心律失常

转流前→适量补充镇痛和肌松

转流中→停机械通气吸入麻醉→补充芬太尼、肌松剂

转流后芬太尼浓度下降(预充液稀释、部件吸附和消耗)→补充芬太尼、肌松剂。

时长→补充咪达唑仑0.15-0.2mg/kg 或安定0.1-0.2 mg/kg

4.输液 2-4ml/kg/h:

重度心衰婴幼儿严重二狭左房粘液瘤,转流前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紫绀患儿的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在40%以上,且无心脏病以外合并症的患者,可在诱导后经静脉放血,进行血液稀释

5.插管前肝素化:Kg*400U。

肝素化人体按3mg/kg;预充液1mg/100ml;运转1小时后,经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运转过程中ACT(正常90-130S)应保持在600秒左右。CPB前及中应用抑肽酶,也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肝素化时间超过2小时,仍需体外循环者,应每小时追加肝素lm/kg,或根据ACT值追加肝素用量。

6.建立CPB步骤:

腔静脉套带,动脉插管,腔静脉插管,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左心引流插管,阻断升主动脉。

7.主动脉插管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此期间要及时控制血压升高,以防止主动脉裂伤和剥离。可用血管扩张药或β受体阻滞剂适当控制血压。

8.行上、下腔静脉插管时,维持较高的CVP,对预防房性心律失常有一定作用。

9.在全身温度降到30℃左右时,钳夹主动脉或主动脉插管时,若肺动脉压升高,心电图ST一发生改变。可能是钳夹主动脉过多,造成主动脉内径缩小,或主动脉插管位置不当所引起。遇此种情况应及时提醒术者。

三、体外循环中的麻醉管理

1.体外循环开始前,应及时追加静脉麻醉剂、肌松剂。

2.体外循环一开始即停止使用吸人性麻醉剂和静脉输掖。

3.注意上腔静脉压的变化及面色的变化。若上腔静脉压升高,面色涨紫,表明上腔静脉引流管梗阻,应及时调整。面色,颈部腮腺球结膜肿胀,瞳孔大小及形状。

4.主动脉阻断时,呼吸机潮气量频率减半,调节氧流量为50-200ml/min。CBP达正常流量->停机械通气->调节氧流量为50-200ml/min。呼吸囊充气气道压5cmH2O->发绀肺动脉高压20-30cmH2O。

5.主动脉阻断多在肛温降至30℃以下时进行。主动脉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液,以使心电机械活动迅速停止,达到心肌保护的目的。但此时心肌尚有无氧代谢,因此应每间隔20-30分钟或出现心电活动时,再次灌注心脏停跳液,将代谢产物冲洗出来。

6.体外循环中应维持MAP在 6.7-12kPa(50-90mmHg),体温降至22℃以下时MAP可维持在5.3 -6.7kPa。过低时可用多巴胺或苯肾上腺素静脉点滴;过高时可用血管扩张剂加以纠正。CVP 6~12cmH2O。

7.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MAP应维持偏高水平(10.66-12kPa),同时还要注意保持PaCO2接近正常。

8.体外循环开始l0分钟内即应有充分尿量。少尿时(尿量<0.5ml/kg.30min ),若导尿管无异常,则应提高灌注流量,增加灌注压,静注甘露醇 0.25一0.5/kg)。若MAP偏低,可

静脉输入多巴胺(1-5ug/kg.min)。

9.体外循环中若出现血红蛋白尿,可用甘露醇或速尿维持尿童,严重时给予碳酸氢钠(0.5-1.0mg/kg)碱化尿液。

10.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

平均动脉压5.33~9.33kPa(60~90mmHg)。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O),尿量2~10ml/kg/小时。

体温一般手术28℃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20℃~25℃。心肌温度保持在15℃~20℃。

血气分析PaO2 13.3~26.6kPa(100~200mmHg)。PvO2 3.3~5.3kPa(25~40mmHg)。pH 7.35~7.45.PaCO2 4.6~6.0kPa(35~45mmHg)。稀释度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左右。血钾在体外循环运转过程中K+保持在4~6mmol/L,每小时应给氯化钾1~2mmol/kg.

四.终止体外循环

⑴复温:

心内主要操作完成后,可开始复温,可静滴小剂量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一般用量常在0.5~3μg/kg/分,很少需要超过5μg/kg/分。以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左心负担,增加心排出量;有利于机器余血输入体内;加强利尿,有利于将体内多余的水及早排出。

⑵排气:

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即可进行排气。应置患者头低30, 以防空气栓塞。同时减低灌注流量,降低灌注压。并重新开始正压通气。手控人工呼吸2-3次,检查肺的顺应性。肺的顺应性差时,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⑶开放主动脉后:

可视具体情况静脉输注多巴胺。血管扩张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也扩张冠状血管和肺血管,即使血压偏低也必须用;加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维持血压。

主动脉开放后,冠状动脉再灌注时,可静脉缓慢注射利多卡因l-2mg/kg,并持续静脉输注(1mg/kg ),直至心跳恢复。

⑷去颤:

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若心脏不能自动复跳,室颤时可用10-30J的直流电电击除颤。粗大-〉电除颤5-10J-〉必要20J ;细,心脏膨胀较大-〉异丙基肾上腺0.01-0.02mg或肾上腺素0.01-0.02mg ;如血压下降复跳困难-〉增加灌注压。

去颤前应查血气及离子,如不正常,应立即给以纠正,保证在生理条件下复苏成功。

复跳后应保持一段时间心脏处于无负荷跳动,以利心肌功能恢复。

⑸辅助循环:

复苏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心内操作时间越长,需要辅助循环的时间也越长,以利心脏代谢及功能的恢复。心跳恢复后立即出现的心动过缓多与低温、低氧血症及从心脏停跳液来的高钾、高镁血症有关,辅助循环一段时间后多可恢复。若出现P-R间期延长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应安置起搏器,以提高心率。

⑹停止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停机的条件是:①体温达36℃;②平均动脉压8~10.66kPa(60~80mmHg);③手术野无重要出血;④血气分析报告正常;⑤血离子正常;⑥无严重心律紊乱。停机前可使用血管扩张药与利尿药,如硝普钠、速尿等,使人工心肺机内存血逐渐减少,对人体实现正平衡。

到停机时,机内只留下最低限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血量。停机后要继续用动脉泵缓慢输血,以防止血量不足,也要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致心脏膨胀,损害心肌功能。

⑺中和肝素:

根据ACT测定值计算鱼精蛋白用量;或按1∶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

⑻补充钾:

终止体外循环之前,一般病人都自然利尿,如尿流速度不够理想,可用速尿,此时最易发生低血钾所致心律紊乱。补钾量应根据尿量及血清钾的监测:一般每排出500ml尿应输入0.7~1.0g氯化钾,为防止液体过度负荷,可用6∶1000~15∶1000氯化钾溶液静脉点滴,需注意高浓度的钾要从大静脉内插管输入,周围静脉输入高浓度钾难以保证通畅。

⑼补充血容量:

停机后,创面仍不断失血,加上利尿(尿流常较快),因此应立即输入新鲜血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之不足。血与血浆的比例可根据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测定数值来决定。

⑽纠正代谢酸中毒:

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必要时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通常sbe×体重×0.5即给予5%碳酸氢钠的毫升数。

⑾拔管:停机之后,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可拔去上腔插管,将下腔插管退到右心房内。如病情继续稳定,可将下腔插管拔除。如果不需要再输入机内血液,应尽可能早拔除动脉插管。同时在主动脉插管处的结扎线范围内注射鱼精蛋白,经主动脉内注射鱼精蛋白极少引起血压下降。

五、体外循环结束后的麻醉管理

1.体外循环结束时,首先要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心脏充盈良好,且无节律异常时,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可用正性变力性作用药物。体外循环后发生低心排的原因多为心肌缺血,此时应警惕陷入恶性循环,一定要注意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有肺高压者,可经左心房滴人升压药。

2.若心脏充盈差,血压下降时,可根据GVP、左房压或PCWP值,将体外循环贮血池内的血液分次缓慢输人,并密切注意血压反应。

3.停止体外循环后,若心脏涨满,心率逐渐减慢,血压迅速下降,用正性变力性作用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无效时,应重新转机辅助循环。同时加大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的用量,调整循环功能,待血压、心率稳定后,逐步降低灌注流量,缓慢停止体外循环。

4.仔细观察心电图,注意是否有心肌缺血、传导阻滞以及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5.血流动力学状况稳定后注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静注鱼精蛋白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增高,血压下降。同时静注氯化钙(15m/kg)可较好地防止。鱼精蛋白有时可引起变态反应。

6.接受鱼精蛋白锌治疗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用鱼精蛋白时可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

7.体外循环后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李,其原因可能有:哮喘、过敏反应、误吸、气管导管刺激隆突等,应根据发生的原因加以处理。呼吸管理上应增加潮气量 (15m1/kg),提高吸气压,增加呼吸频率,缩短吸/呼气时间比。

8.长时间体外循环后,要警惕肺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则需综合处理,并采用PEEP进行呼吸治疗。

9.二尖瓣疾病术后可能发生肺动脉高压,也可因药物反应、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因素而诱发。可选用硝酸甘油、硝普钠、B-受体兴奋剂,PGE1等药物治疗。

10,休外循环后红细胞压积低于20%时,应输人全血。

11.由于血液稀释及体外循环的影响,多数病人在停止体外循环后,会有低血钾、低血镁,因此应根据尿量适当加以补充。

12.心脏手术关胸时,突然出现心包填塞样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应考虑到纵隔内心脏与大血管受压。

13.转运监护,用药。

六、体外循环后的特殊处理

1、心律失常:

室颤时10-20j除颤,严重窦缓或房室传导阻滞,静注异丙基肾上腺素5-10μg,必要时安放起搏导线,起搏心率90次/min。

2、高血压:

心室功能好者体外循环后可能血压偏高,可静注异丙酚1-10mg/kg.h或硝普钠0.5-5μ

g/kg.min或尼卡地平0.3-0.9μg/kg.min,控制血压。

3、高排低阻:

少部分病人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改善、血液稀释,外周阻力低,虽心输出量正常或偏高,但血压偏低,需利尿、适量输血,必要时静注苯肾上腺素10-10μg/min。

4、低心排:

当心指数≤2.1l/min.m2、肺动脉楔压或左房压>2.4kpa(18mmhg)、收缩压<10.7kpa(80mmhg)、外周血管>2000dynes.sec/cm5、尿量<0.5ml/kg.min,多巴胺4-10μg/kg.min、静注多巴酚酊胺4-10μg/kg.min、多巴胺4-10μg/kg.min、肾上腺素0.05-2μg/kg.min,心功能仍不能改善时,应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5、右室衰竭:

中心静脉压高于 2.67kpa(20mmhg)、肺动脉楔压或左房压低于2kpa(15mmhg)、心指数小于2.2l/min.m2,为右室衰竭,应补充血容量维持较高中心静脉压,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除使用多巴铵或多巴酚酊铵外,可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肺动脉内灌注前列腺素e并左房内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肺动脉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 【关键词】体外循环灌注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81-02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 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循环。这种循环的特点是患者的血液不经过心和肺,而在体外进行气体交换和循环,使心外科医生 可以在安静、无血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现将我院2004 年1 月至2012 年8 月135 例体 外循环手术中灌注护士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5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84 例,年龄3 岁~ 6 2 岁,平均33.7 岁。病例种类包括:ASD 修补术11 例(其中ASD 修补+PS 矫治2 例),VS D 修补术27 例(其中 V S D 修补+ P D A 结扎2 例),瓣膜手术87 例(其中MVR62 例,AVR7 例,DVR18 例),左 房黏液瘤2 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3 例,法乐四联症1 例,其它复杂心脏畸形4 例。转流时 间28 ~ 549min, 平均 121 min。 2 术前准备2.1 了解病情手术前一天访视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述体外循环 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因即将手术引起的极度恐惧、担心和焦虑。了解病情、诊断以及心、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出凝血时间。 2.2 备物和制定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 选择适宜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和回心装置等耗费品。如病情重、手术复杂或灌注时 间长者可考虑使用膜肺。[1] 还要准备术中用的动脉过滤器、循环管道、停跳液灌注管、氧气 过滤器、左右心吸引管、接头以及各种液体、药品、停跳液的准备。根据记录计算转机中流量,计算稀释后血红蛋白,确定是否预充或放血。 2.3 体外循环前检查电源情况、氧气管通畅、氧气管方向、气体平衡、主泵运转情况、 主泵流量校正、摇把准备、地线准备、水箱加水、水管连接情况、水箱控制器调节、漏水试验、氧合器安装排气、排气孔开放、停跳液安装情况、压力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左右心吸 引方向和负压、上台物品的准备、核对预充液/药品/库血、术前血气分析、管道扎带加固、 转前核对管理。[2]3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3.1 抗凝管理在体外循环中监测A C T,是对肝素抗凝 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用量的常规监测手段。首次体内肝素剂量为300-400u/kg,ACT>480s 可 转机。在转机10 分钟后,每隔30 分钟抽动脉血查ACT,以防肝素消耗。 如ACT<480s,应遵医嘱追加肝素。 3.2 灌注流量管理体外循环中机体氧耗是决定最佳流量的标准。常温下成人灌注流量一 般保持在2.2-2.8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80mmhg 左右,尽可能地维持血压平稳, 避免发生大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灌注中可维持血压在较高水平。低温、中浅低温时代谢 率降低,氧耗减少,流量可降低。 3.3 温度管理患者入室前手术室温度应达到24-25℃。降温程度根据手术方式、灌注流量 及阻断时间决定,降温水温应大于4℃,否则易致血液破坏,婴幼儿水温应在15℃左右,根 据手术需要控制降温速度,尽量减少组织温差。心内操作基本完成即可复温。复温时应注意 水温与血温的温度差值不超过10℃,如果两者温度差达到17℃,可产生微气栓。开放升主 动脉前鼻温应达到30℃,心脏复苏后可加快复温,将鼻温复至37℃,肛温复至35-36℃。 3.4 心肌保护良好的心肌保护对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至关重要。采用冷晶体或含血心脏 停跳液经主动脉灌注、心包内置冰屑局部降温及全身血液降温保护心肌。护士要保证高钾停 跳液中钾的含量及停跳液的温度,使心肌在高钾、低温的情况下尽快停跳。同时,还要注意 管道通畅,防止气栓发生。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第一节转机前准备 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 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 A.检查水箱水量; B.变温水箱的电路; 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 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 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 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 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 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 1、氧合器 (1)选择氧合器类型 (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 (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 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 (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 (2)心内吸引管; (3)心外吸引管; (4)循环管道的准备; 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 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 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 二.CPB前准备工作 1、预充排气 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 ●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 ●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 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 ●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 路; ●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 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 ●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一、麻醉诱导 1.心功能I一1l级者:硫喷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2.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醋、羟丁酸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轻微)。 3.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较容易。 4.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 5.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共关瓣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防波动。 6.心率不快者可用琥珀胆碱、泮库溴铵;心率偏快心功能低下者用阿曲库铵(慎)、维库溴铵等。 7.强效吸人麻醉荆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8.气管插管 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行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具体方案: 咪达唑仑0.15-0.2mg/kg 安定0.08-0.1mg/kg 羟丁酸钠30-50mg/kg 乙托咪酯0.1~0.3mg/kg 异丙酚0.5~1.5mg/kg 阿曲库铵0.3-0.6mg/kg 维库溴铵0.07-0.15mg/kg 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8mg/kg肌注;合作→咪达唑仑0.15-0.3mg/kg静注 芬太尼20μg/kg(5-15);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二、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 1,机械通气: PaCO24.6-6kPa(30~40mmHg),气压15-20 cmH2O,肺流量↑可增大。 成人 RR10-16 rpm VT10ml/kg I:E1:2或1:1.5 婴儿 RR 20-30 <15kg 10 小儿 RR 14-16 >15kg 12-15 2.麻醉维持: 芬太尼30~60μg/kg。 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动过缓者,芬太尼20~40μg/kg,氯胺酮1~1.5mg/kg。 心功能好者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小量静脉药物。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据统计约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可伴发冠心病,1990年据Mangano统计1000病人中冠心病发病率为80.2%。因此,冠心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人中占多数。其他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相对较少。 一、麻醉和术前病情估计 (一)心功能估计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四级分类法,心脏病人心功能可分为四级:Ⅰ级为无症 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II级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且可出现疲劳、 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但休息后感舒适;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舒适;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综合症,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若心功能为Ⅰ-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与的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Ⅳ级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很大,Ⅲ级病人必须经术前准备与积极治疗使心功能获 得改善。由于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程度不够,许多有关因素无法概括,因此还应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全面估价。 (二)心脏危险指数 Goldman 等把病人术前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期间发生心脏合并症及结局相互联 系起来,依据各项因素对结局影响程度分别用计分表示,从而提供了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病人 的危险性、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表1为Goldman等提出的多因素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 CRI)共计9项,累计53分。由于此分类法简单方便目前仍有临床参考价值。 其后,Zeldin等作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多心脏危险指数的实用价值,且阐明了心功能与心 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可有更大的预示价值。从表2中可看出累计分数>13-35分,相当临床心功能Ⅲ级,术前若进行充分准备,

建立体外循环步骤

建立体外循环步骤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电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吊心包成人7*17,小儿6*14,小小儿5*14。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肾蒂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成人用鞋带,小儿用线绳。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荷包线正反针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套管内,文式钳夹住,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用小尖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

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用普弯钳固定在切口边缘,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各套一套管,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套管。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套管,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心脏手术流程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 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常规(草案)一、术前准备工作 每周五例会和外科医师就病例的手术方法和步骤,体外循环要求,体外循环模式进行商榷,制订手术方案。 1、认真随访病人,查看病例,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及核对各项化验指标。 2、如有手术禁忌(新近有外伤史、肝肾功能和凝血异常等)应及时与手术组医师联系。 3、申请血球、血浆等血制品并开具申请单。 4、根据病儿病情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回收过滤装置等消耗品以及所需的特殊用品。 5、制定合理的预充和用药计划。 6、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温度及流量方式。 二、常用公式和配方 1、体表面积(s)= 身高(cm)×体重(kg) 3600 2、血容量 体重(kg)血容量(ml/kg) ≤10 85 ≤20 80 ≤30 75 ≤40 70 >40 65 3、预充液公式 (1)晶体总量=预充晶体量+碳酸氢钠量+甘露醇量+回收停搏液中的晶体量。 (2)预充胶体量=预充的人工和天然胶体总量+血浆量+库血量×(1-库血HCT)。 (3)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4)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 (5)转中预计HCT=(转前HCT×血容量+库血HCT×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6)转中晶胶化=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预计HCT×(预充总量+病人血容量)—病人血容量×HCT 库血用量(ml)= 0.6(库血压积)

胶体量(ml )= 4、插管、管道、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的选择 (1)、主动脉插管 体重(kg ) 管经(Fr ) <4 8(弹簧) 5-10 10-12 10-15 12-14 15-20 14-16 >20 16 18 (2)、腔静脉插管 体重(kg ) 上腔静脉(Fr ) 下腔静脉(Fr ) <4 12 14 <5 14 16 5-10 16 18 10-15 18 20 15-20 20 22 >20 22 24 20-30 24 26 >30 26 28 (3)、体外配套管备件 A 型: 台上管道:3/8 3.2m 一端红、一头兰×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3/8 泵管 2.2m ×1 3/8 1m ×2 1/4 0.6m ×1 B 型: 台上管道: 3/8 2.2m 兰 1/4 1m 红×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1/4 泵管 2.2m ×1 病人血容量×(1—HCT ) 2 —预充量 ×0.7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应用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微创心脏手术 中的价值,总结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行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患者121例,其中全腔镜手术91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手术2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68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年龄17~64岁,男69例,女52例;均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91.37±47.24)min,主动脉阻 断时间为(57.63±34.66)min。全部病例体外循环停机均顺利,并安全完成手术。结论针对微创心脏手术的特点,改良技术细节并合理选用辅助设备,周围体外循环技术可安全顺利地辅助目前主要的微创心脏手术。 [关键词] 体外循环;微创心脏外科;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b)-0058-03 Application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echnique in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WANG Yuan ZHOU Manli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Wuhan 43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echnique in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121 cases undergoing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assisted by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n 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among whom,there were 91 cases of total laparoscopic surgery,28 cases of thoracic small incision assisted surgery,2 cases of Da Vinci robot assisted surgery;there were 3 cases of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68 cases of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5 cases of mitral valvuloplasty,33 cases of repair of atrial septal defect,12 cases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aged 17-64 years old,with 69 cases of male and 52 cases of female. In the femoral artery and femoral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 专家共识(2017) 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

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第一节转机前准备 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 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 A.检查水箱水量; B.变温水箱的电路; 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 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 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 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 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

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 1、氧合器 (1)选择氧合器类型 (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 (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 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 (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 (2)心内吸引管; (3)心外吸引管; (4)循环管道的准备; 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 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 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 二.CPB前准备工作 1、预充排气 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 ●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 ●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 管到氧合器的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 ●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 夹动、静脉管路;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理配合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6-12-05T11:47:27.1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魏星[导读] 心脏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脏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育不良、心功能不全、发绀等。(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09-02 心脏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脏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育不良、心功能不全、发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1]。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比较高难度大的心脏手术治疗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本研究中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是良好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现对患者治疗后进行观察和护理配合措施的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心脏病患者,经确诊均患有心脏病,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64岁,平均年龄(35.2±10.6)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6.7±1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没有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措施进行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与患者经常进行沟通,使患者处于平和心态;(2)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在培训后由领导进行考核,定期的进行汇总并讨论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护理人员提高对护理理念的认识,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争取做得做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4)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一定的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解释良好心情的目的,具有的优越性,使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的心理得到缓解,使患者及家属要有信心面对手术治疗,使患者及家属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等[12-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2)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主要包括心理维度、生存质量,其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引流管合并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心脏手术由于其具有较复杂的操作、敏感的部位、较大的创面、出血量比较大、较大的危险性,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而且需要手术后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心脏病体外循环灌注手术不仅对手术过程仪器设备要求高,而且对护士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常规的护理配合措施主要注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对心理、精神等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注重的比较少,医护人员常常不重视患者的感受,使患者产生不被尊重的心理,再加之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疾病的恐惧,使医患关系出现危机,甚至出现纠纷等,这样严重影响了预后效果。而优质护理配合措施主要将常规的护理增加完善、个性化[5]。优质护理配合能使患者能显著的减少并发生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比较理想,使患者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增强信心,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初级护师低温度麻醉与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要求手术野平静、无血,所以要阻断循环,使心脏暂时停跳,然而在常温37℃时脑细胞耐受缺氧的安全时间仅3~4分钟,而当体温降至30℃时,基础代谢率可降至正常的50%,体温降至20℃时代谢率可降至14%,低温麻醉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人体体温降至30~29℃左右,可安全阻断循环6~8分钟,对心、肺脑肾等各主要脏器无明显损害为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赢得了时间。目前降温方法有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及血液降温三种,降湿前必须先作诱导麻醉。 ⒉体外循环 ⑴概述:低温麻醉的问世为心内直视手术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阻断循环时间较短,只能限于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且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甚至窒颤等严重并发症,为寻求更有利的时间更理想安全的方法,为纠治更复杂的心内畸形创造条件。1858年Von.Frey和Gruber试制了第一台人工心肺机,但由于当时的基础理论,技术设备未完善一直处于实验阶段,直至1951年以后由于肝素和鱼精蛋白的应用以及塑料工业、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基础实验知识、心导管技术的开拓等多种因素,促成了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30年来由于人工心肺机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大推动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 所谓体外循环,是指将体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重新将血液送入体内,以维持人体的徨,使手术过程中机体温表重要脏器仍能获得血液供应而心脏无血液流动,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可在无血的心内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⑵装置: 主要部件有人工心泵、人工肺及附设的过滤器、贮血器和动静脉导管、血液变温器等。 ⑶人工心肺机的要求 ①血泵能任意调节血流量并使血流呈单向流动。 ②人工肺要有良好的氧合功能,使氧合后的血液氧分压维20~26.67kPa(150~200mmHg),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且能有效地排除二氧化碳。 ③对血液成分的擦伤或破坏必须很轻微。 ④人工心肺机在运转中不产生气栓或其他栓子,安装简易能进行消毒灭菌。 ⑷管理: ①清洗。体外转流停止,不能立即拆除人工心肺机,以防术中再次体外循环的需要,当手术医生确认不再使用后才可拆除,并立即清洗,因放置过长,血渍不易清洗干净。清洗前应将每一个零件接头拆开,用清水洗净,放入5~10%氢氧人钠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粗铅丝做海绵刷沾0.5%洗洁精或肥皂粉来回清洗管道,再以高压水冲洗30分钟晾干备用。清洗时要细心,动作轻柔以免机器损坏毛糙,清洗温度

最新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据统计约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可伴发冠心病,1990年据Mangano统计1000病人中冠心病发病率为80.2%。因此,冠心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人中占多数。其他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相对较少。 一、麻醉和术前病情估计 (一)心功能估计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四级分类法,心脏病人心功能可分为四级:Ⅰ级为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II级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且可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但休息后感舒适;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舒适;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综合症,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若心功能为Ⅰ-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与的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Ⅳ级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很大,Ⅲ级病人必须经术前准备与积极治疗使心功能获得改善。由于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程度不够,许多有关因素无法概括,因此还应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全面估价。 (二)心脏危险指数 Goldman 等把病人术前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期间发生心脏合并症及结局相互联系起来,依据各项因素对结局影响程度分别用计分表示,从而提供了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危险性、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表1为Goldman 等提出的多因素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 CRI)共计9项,累计53分。由于此分类法简单方便目前仍有临床参考价值。其后,Zeldin等作了前瞻

性研究,证实多心脏危险指数的实用价值,且阐明了心功能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可有更大的预示价值。从表2中可看出累计分数>13-35分,相当临床心功能Ⅲ级,术前若进行充分准备,心功能改善成Ⅱ级或早Ⅲ级,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就可提高。若累计值超过26分,心功能Ⅳ级,麻醉和手术必然存在较大危险,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于此组。值得注意的是在总计数值53分中有28分如表1中的3,5,6,7项通过适当的术前准备或暂缓手术等待病情获得改善后才可能可减少麻醉和手术危险性。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 1.常规心电图心脏病人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正常,如冠心病人休息时常规心电图至少有15%在正常范围。但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如节律改变(房早、室早或房颤)、传导异常和心肌缺血表现(T波平坦或倒置及ST段压低)等,不仅可作为术前准备与治疗的依据,且有助于术中、术后处理和鉴别由于代谢、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参考。 2.运动试验运动增加心率、每搏量、心肌收缩性和血压,引起心肌氧需量增加。因此,可作为围手术期病人对应激反应承受能力的估计。最大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可粗略反应病人围手术期的耐受程度。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若病人不能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85%即出现明显ST段压低,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3%。而病人运动可达预计快速心率,且无ST段改变者,心脏并发症发生机会仅6.6%。心电图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压低,反应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而ST段升高则提示跨壁心肌缺血或原心肌梗死区室壁运动异常。血压下降常表示存在严重心脏病应即终止试验。运动试验心电图阳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 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 (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

油:速度0.5-1ug/(kg·min)②硝普钠:速度0.1-8ug/(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作用时间为5小时。 (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低血压的处理首先补充血容量,如果补充大量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立即回升,应立即予氯化钙300mg~500mg静注,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并调整药物的速度。 2.心率和心律的监测和管理 成人术后心率为60~100次/min,婴幼儿为100~160次/min,儿童为80~140次/min。为获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术后通常需维持心率90~100次/min 以获得足够的心输出量。 术后心率减慢的常见原因:缺氧;房室传导阻滞;酸中毒;洋地黄等药物作用;大量应用镇静药物;迷走神经兴奋;应用抑制心肌的药物。如心率<60次/min 时应及时处理,可静注654-2、阿托品或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0.01-0.05μg/kg·min。应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用临时起搏器。 术后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血容量不足;手术创伤、切口疼痛;低心排综合征;儿茶酚胺药物作用;体温升高;缺氧、肺不张;躁动、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胀气;心包填塞;电解质紊乱等。如心率>100次/min时注意补充血容量、镇静,使用强心药物维持正常的心排出量、减少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静脉注射西地兰、美托洛尔等药物。 连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心律失常,心脏手术之后由于原有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高峰发生在术后第2、3天;室性心律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胡彦艳 缺血性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约为一般人群的2至3倍,而既往有心肌梗塞的病人,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既 往无心肌梗塞病人的50倍。所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麻醉前评估,如何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简要的总结。 1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 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1.1冠脉供血不足 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 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休克时,因 舒张压过低,也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此外,血液携氧量减少(贫血、缺氧)、携氧能力下降(一氧化碳中毒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氧降低(2,3-DPG缺乏),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减慢(红 细胞增多症、高脂血症)都可影响冠脉血流。 1.2 心肌耗氧量增加 1.2.1 心率 当心率在50~200次/分的范围波动时,心肌耗氧量(MVO2)随心率的平方增加而增大,超过200次/分时,MVO2增大更多。另

外,心率过快,舒张期缩短,势必减少冠脉的灌流。 1.2.2 心肌壁张力 根据Laplase定律,张力=室内压×心室半径/2心室厚度,心肌壁张力越大,MVO2越高。因此任何使室内压或心室扩张的因 素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压升高和心功能不全,都可使MVO2增大。当主动脉压在80~120mmHg时,血压每升高50%,MVO2相应增大50%,当血压超过150mmHg时,MVO2增大的幅度明显增大。故控 制血压是减轻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但血压过低又会影响冠脉的血流。如何控制好血压也是我们麻醉中的难点。 1.2.3 心肌收缩性 任何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的因素如交感神经兴 奋、儿茶酚胺增高,都可使MVO2增加。反之,任何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收缩速度的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β-受体阻滞剂,都可使MVO2降低。 1.3 综合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以上的原因,另外还有肌纤维 的长度、激活能、基础代谢率等一些因素。 2 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和监测 2.1 心电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是术前和术后监测经济实用的方法, ST段有意义的抬高、降低或出现病理性Q波等,可直观预测围术期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估计围术期病人对应激的反应

体外循环建立撤除及注意事项

体外循环建立、撤出及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