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讲解-共9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讲解-共9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讲解-共9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201911期作者:安富

海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9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2]事实上,早在1956年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维度层次的划分中就已蕴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3]70-80的观点。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借鉴了布卢姆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并借助实验推进了深度学习的研究。此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深度学习,Biggs和Collis(1982)、Ramsden(1988)、Entwistle(2019,2019)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4]近年来,深度学习愈来愈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01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inton教授和他的学生Salakhutdinov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开启了21世纪深度学习在学术界的浪潮。2019年1月,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年会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高调宣布要成立百度研究院,其中第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并为此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2019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深度学习列为2019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之首。[5]虽然他们对于深度学习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性以及深度学习的本质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按照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所对应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这六个层次,[3]75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知道、理解”这两个层次,主要是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不只涉及记忆,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因而,较为直观的表达为:浅层学习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是一种低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低阶思维活动;而深度学习则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活动。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知识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迁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深度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批判

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要求学习者对任何学习材料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并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联接,要求学习者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善于质疑辨析,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6]第二,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包括内容本身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整合。其中内容本身的整合是指多种知识和信息间的联接,包括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新旧知识联系。深度学习提倡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学习过程的整合是指形成内容整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如利用图表、概念图等方式利于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浅层学习将知识看成是孤立的、无联系的单元来接受和记忆,不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保持。第三,深度学习着意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建构反思是指学习者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并对建构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对新知识作出理解和判断,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概念(原理)或问题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形成自我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新知序列,而且还需要不断对自我建构结果审视反思、吐故纳新,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调控、改造。可以说,建构反思是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本质区别。第四,深度学习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在相似情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则思路迁移运用。如不能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就只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记忆、肤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水平上。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来说,现实的问题不是那种套用规则和方法就能够解决的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问题,而是结构分散、规则冗杂的劣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问题。[7]要解决这种劣构领域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原理及其适切的场域,还要求我们能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浅层学习的表现及批判

浅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外力驱动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和思想的一种学习形式。其特征是:第一,浅层学习是一种基于外在动机的学习。浅层学习是在外在任务的驱动下,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一种学习,考试的内容是浅层学习最主要的目标,等级评分是促进浅层学习最有效的方法。第二,浅层学习是一种基于记忆的学习。一般来说,浅层学习仅仅停留在“知道和领会”的认知层面,很少或不重视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这样的学习导致为了考试而对材料进行表面的、短时的记忆,不能促进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和长期保持,也

不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浅层学习在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方面

新课程改革以后,“三维目标”取代了“双基”,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参考标准。新课程之所以提出三维目标,意在纠正过去我国在主知主义课程观下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心灵的弊端。但由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实施存在问题,致使“三维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知识与技能’被僵化或虚化,‘过程与方法’被简单应对或错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标签化”。课程目标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方式来叙述,主要是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8]然而,自“三维目标”提出后,许多教师纷纷将“三维目标”视为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也习惯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三大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分类陈述的前提假设就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三维目标分为三类,并将课堂教学也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三个阶段,千方百计地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与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在一起,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然而,看似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目标设定和实施过程,由于缺乏对三维目标分类本身的准确把握和恰当的执行,致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现实,不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目标流于形式,就连我们曾引以为豪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也仅限于浅层。也就是说,不仅没有实现布卢姆所说的“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的目标,就连“记忆和理解”层面目标也达成得不够理想。有些学习甚至处在“零学习”[3]49的状态。

(二)学习内容方面

新课程改革淡化了学科领域内的“双基”要求,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出了课程综合化的方向,并在一定范围内设置了综合课程,减少了学科门类,强调了学科间的联系,重组了课程内容,并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将学生原有的过于分化的学习内容统整为几种学习领域,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学科,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理念已被教师所接受,但这种接受仅限于理念层面和蜻蜓点水式的课堂举例;以实践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观念也已被教师认同,但这种认同也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上的“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将所学的新内容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新学习的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而是仍然沿袭着过去接受记忆、强化训练的指导模式。因

此,虽然课程文本的内容得到了整合,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没有变化,知识仍然以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表面上看似每节课都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然而,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没有基于逻辑建立起联系,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所以这种虽然掌握了知识,但不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不能把知识迁移到新情景的学习,注定走不出“机械学习”的阴影。

(三)学习方式方面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课堂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改理念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当前中小学课堂学习中最主要的三种学习方式。然而调查发现,由于教师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原理的正确认识和操作要领的准确把握,使得这三种学习方式在很多场合下只发挥了热闹课堂氛围的效用。许多教师在没有理解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之前,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可观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以活动本身作为教学目的,以为只要采用提问、回答、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使学生记住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就能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这种关于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肤浅认识使得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出现了许多“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的现象。庸俗化的互动、程序化的合作、肤浅化的探究等课堂学习问题处处可见。如在一节八年级数学“菱形”课堂学习中,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学10分钟,完成三个目标任务: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0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高兴地表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得很快。在10分钟的自学时间里,学生只需要把书上的几句很短的黑体字记下,就能够对答如流地去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问题难道需要花费10分钟时间吗?无独有偶,合作学习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许多课堂的合作学习不是基于问题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而是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更像“新课程的课堂”而刻意设计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这种不理解设计原理、不斟酌实施策略的“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状态。

(四)学习结果方面

“生搬硬套”、相互独立的学习目标,统整不够、体验不足的学习内容,注重形式、浮于表面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发展迟缓、问题解决能力低下的学习结果。不可否认,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变革,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阻碍、政策执行的不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缓慢、家长“节外生枝”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课程改革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笔者以语文课程为例,调查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研究发现,大多数课堂都能运用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变革了的学生方式达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分享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的、能够在课本或课外辅导书中找出的层面,真正能够达到属于学生自己思维交锋的讨论比较鲜见。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生只是运用了比过去更为愉快的方式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而没有达到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能够看到,通过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都毕竟向更为合理的轨道上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深度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批判和修正浅层学习所暴露出的问题,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四、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只有立足“学”,才能弄清楚“教”。所有关于教的问题的思考和设计,都应以对学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否则,教就可能成为背离学的规律、脱离学的目的的无实际效果和意义的活动。[9]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正是在深入研读深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当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浅层学习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引导教师调整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建议。

(一)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如前所述,虽然新课程改革突破了“双基”的局限,从整体上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由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得不到位,每节课都按照“三维目标”机械地来陈述教学目标,并试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实现“三维目标”,这种认识和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收获只能浮于表面。本研究认为,教学应该突破“三维目标”分类陈述的限制,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三维目标”中的每一类目标都有思维发展的要求,但思维的发展也有高低之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最大区别。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大多数停留在“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层面。这个层面上的教学也只能教会学生认识世界和按图索骥地执行任务,而不会成为他们改造世界和创造性工作的助推器。因此,本研究建

议,教师应该将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条暗线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无论是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要始终将“分析、评价和创造”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关注对象。当然,这种关注“分析、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是基于“记忆、理解、应用”基础上的关注,而不是建造空中楼阁。

(二)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批判建构

深度学习实质上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也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须对已激活的先前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和精细的深度加工。[10]然而,许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先将孤立的、非情境性的知识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举例、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这种知识的表征方式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的整体感知。学生以孤立、零散、碎片的形式将知识存储于记忆中,当遇到新问题时,仅会机械地运用片段化的知识解决问题。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没有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接,新知识没有进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效率低、效果差的现象。深度学习的内容特点是基于问题的多维知识整合,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时,需要教师全面地分析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灵活地整合教材,即将教材的内容打散重新组合,使内容具有“弹性化”和“框架式”特征,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接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还有利于知识的提取、迁移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理解新知识的类型,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还要引导学生将他们的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并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

(三)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从深度学习的内涵来看,它着意迁移运用,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学习内容,还要深入理解学习情境。只有把握了情境的关键要素,才可弄清差异,对新情境作出“举一反三”、准确明晰的判断,从而实现原理方法的顺利迁移运用。倘若不能将知识运用至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仅是肤浅的理解、机械的记忆、简单的复制,那么这种学习就仍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水平上。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建构性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懂得概念、原理、技能等结构化的浅层知识,还要求学习者理解掌握复杂概念、情境问题等非结构化知识,最终形成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认知结构体系,并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11]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最终达到将所学知识与情境建立联系并实现迁移的目的。

(四)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反思

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改进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堂学习的实效性。虽然新课程改革指出了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在极力倡导教师运用形成性评价关照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装点门面”、蜻蜓点水仍然是它的存在方式。大量的研究都已证明,“学生学习的重要收获来源于经常向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当反馈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时。当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成果时,反馈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12]。因为对过程及任务的关注使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再视为亘古不变的个体特征,而是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就会使学生将自己当前的成果归结为自己当前学习努力的结果,在保持学生对学习能力自信的同时,还会引起他们下一步的学习动机。因此,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习学习中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此外,深度学习还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因为发展了的元认知能力和改善了的思维品质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冯锐,任友群.学习研究的转向与学习科学的形成[J].电化教育研究,2009(2):23-26.

[2]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3]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Smith TW,Colby S A.Teaching for Deep Learning[J].The Clearing House,2019(5):205-211.

[5]余凯,等.深度学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9):1799-1804.

[6]杜娟,等.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15-16.

[7]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8-9.

[8]陈志刚.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2019(8):5.

[9]向葵花,陈佑清.聚焦学习行为:教学论研究的视域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

[10]Eric Jensen,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11]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9(12):78.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自2010年开始,“深度教学”的理念正在迈入各家小学,同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当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给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深厚的影响。我通过结合自己在教学当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深度教学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一、前言 深度教学作为一种可以真正实现增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其所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内部结构以及多维价值,其所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意义方面的构建和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当中开展深入教学,已经成为了现时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与手段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地研读与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便是真正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而这些则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做到深入地研读与研究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各种新内容,全面地了解教材里面的知识编排体系,可以做到将每节课里面的教学内容放置于全知识体系里面,站于数学教学的

总体脉络出发,从整体上着手开展深入地研读教材,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举个例子,在学习“统计”这一课的时候,为可以使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我们便以“调查工作者”的活动上了一节课。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记录在具体的一时间段里面,立交桥下具体有多少台汽车经过,这些汽车的种类与颜色又是怎样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制出统计图,同时以统计图作为分析,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 针对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必须要可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组成要素与内容。 过程与方法:懂得怎样去制统计图,可以从统计图里面清晰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认识到数学其为一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要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真正做到从个人出发,保护环境。 通过上面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设置,不但可以满足现实的授课内容需求,同时又可以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的相结合,实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供同行们探讨。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 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

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多媒体显示屏出现了日历,接着,传来悦耳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呈现出动画演示:中间的日历翻动起来,随着日历的一页一页翻动,周围的星期几也同时对应闪烁,也就出现了日历不断地翻页变化,一个星期的七天,即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体验着循环的含义。停止翻页,音乐声低略后,教师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规律吗?学生兴趣盎然,都说:“有。一个星期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总是重复出现的。”教师又问:会不会出现着,出现着,就断了?(不会断)那么在“重复出现”的前面应加一个什么词?(不断地)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重复出现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切入点,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循环小数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从而孕伏了新知。 三、教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

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1556089.html, 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方嵘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03期 [摘要] 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展示教学智慧,可以启发学生智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个体智慧的形成。 [关键词] 智慧课堂,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开放性和自主性发展已经成为小学课堂的发展趋向。教师要根据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的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让课堂智慧化的策略。 一、寓教于乐,生成成功的案例教学 智慧课堂应当是学生在获得知识传授的同时是开心和欢乐的,并且对新知识是理解的,常说的寓教于乐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点观察智慧课堂中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归纳。教师在智慧课堂中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只是担负一名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角色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传授的知识,而是成为课堂中主动思考的角色。教师在引导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事物本身的问题,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中把知识立体化起来。 例如,教师课前找好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图片剪好,上课时教师指向那类图形,学生就要直接拿出置于黑板上,然后让拿出图形的学生直接将图形对折,请他仔细观察,他对折的图形是不是被分成了原先的一半(1/2),再让他折一下就变成了4份,这里很自然地引出来 了二等分和四等分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分数。智慧课堂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折纸和等分划分的规律性,并对其中包含的知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教师要让学生去充分享受,学生就能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探索规律和已有知识体系的建立,这就达到了我们常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每经过一个循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功就会大大前进一步。 二、另辟蹊径,形成学生自由空间 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演绎要持鼓励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坚决摈弃满堂灌式的教学,要转换成学生式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负担和压力,在课堂中,活跃和轻松的气氛就会弥漫其间,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记忆新知识极为有利。这样的充满智慧的课堂存在,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例如,有一瓶500毫升的饮料被喝掉了五分之一,问的题目可以设很多,如喝掉了多少毫升饮料,还剩下多少毫升饮料;剩下的饮料和喝掉的比,多多少毫升,等等。这样的题目,因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创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持续地推陈出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课改实验快7年了,我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和厚爱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面对后进生不近人意的回答,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当学生的思维出格时,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大胆挑战教师,挑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以多变的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声色、语调、手势、位移、倾听、热情激发、平等交流、积极评价”等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为了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我就生平视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伴。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协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课题。学习被认为是对一个新情境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加速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所以,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 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教育理应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创设学生有问题可想、有很多障碍必须跨越的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如:《辨认方向》这个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教师这个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如:《辨认方向》这个课“利用方向蹲下身来和学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和自己的八个方向上坐的是谁?”这个环节时,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

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有哪些

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打算学习知识。教师或导师会在上课时,教导最少一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有哪些,供大家参考。 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有哪些 基于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正确并深刻了解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每一堂课教学的目标,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目标。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教学时,首先根据学生的终点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然后确定教学单元,根据课堂教学终点目标和学生在学习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技能的储备,确定单元教学的任务,一般一个单元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即单元总目标。每个教学单元都是由若干个任务组成,这就需要根据教学单元总目标来确定每一个子任务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分析,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需要学生掌握,但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时间的长短根据每个任务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从整体思考各个环节的设计。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阐述相关的知识点,而在于教师通过讲解知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教师应当采取多方面措施,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校内培训,加深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通过自学和专题班的形式,学习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能够与新课标要求保持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改变在授课过程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当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基于自主发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是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中应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独立预习”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读、思、做、记”,教师进行预习步骤的传授。“读”指的是通读课堂教学的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画出自己不会的地方和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思”指的是认真思考,深思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做”指的是自己动手做或者动嘴说,可以自己试着做课后习题,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等到课堂上问老师;“记”指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等记下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通过独立预习,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理念,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独立思考”主要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周水静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过许多常态课之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 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过程繁琐,花里胡哨,刻意追求热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启发性等。我们认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十分陈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探寻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州正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教 学策略。因此,做好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

二、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本人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有效教学。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既能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又能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深度辅导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深度辅导让学生在关爱中 成长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是今年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查的重点内容,是北京市加强辅导员工作能力与水平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从差异性入手 促使学生多样化发展 深度辅导的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心理、学业、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问题,关注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 管理学院学生季俊霞出生在延庆县一农民家庭,刚上大学时,她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害怕笑话她上大学还穿着高中的校服。辅导员郭老师多次找她聊天,并建议她做兼职,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季俊霞找到手机促销员的工作,开始几天由于不敢说话,没有销量,她想辞职,郭老师鼓励她坚持下去。几天下来,真的开始有销量了!季俊霞性格渐渐变得开朗,后来还当选了班里的团支部

书记,并报名参加了延庆县教委的教师职业考试,获得全县第四的好成绩。大四时,她患病,手术后醒来,她看到病床周围全是学校老师。 季俊霞在《老师我爱你》一文中写道:“老师谢谢您,是您鼓励我走出自卑的阴影,教会我勇敢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来自商务学院电子商务系信息专业的大三学生王姝楠说:大一时,我很内向胆小。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加入了学习部、体育部、广播站、英语协会等社团。为了锻炼胆量,每次学生会有活动,我都主动要求到各个班去宣传。班委改选时,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我成为学习委员。我是06级第一批学生党员,多次获得了校级、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员称号,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大学生活,改变了我以前性格中的缺陷。 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每名学生每年至少一次深度辅导 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北京,没有留京的压力,在经历了高中三年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第四讲) 主题:以情促教的尝试与体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国家课程英语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情促教成为众多老师所追求的行为。由此我认为:尊重与适应学生所好,关心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爱好,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疏通与学生交流之道,达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通过感情投入,运用激励性措施,帮助建立学习信心,启发学习方法,培养好学精神,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在尝试中得到体验 记得刚开始工作,仅凭在中师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在中学任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工作策略,自由度比较高。在课堂上我强调听说领先,可以说“听说教学法”影响了我开始工作的全部。几乎每节课都安排与学生口语交流的时机,组织学生排练对话、小品之类的活动,锻炼了学生英语快速应答的能力,似乎让他们有点会说英语的感觉;另一方面客观上减少了读单词、背课文等枯燥工作;上课时我又喜欢开玩笑,说点有趣的事情,课堂有笑声,学习有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肯定。 由于当时师资贫乏,我没有指导老师,完全靠误打误撞的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在其他老师看来方式方法有点新,觉得我的方法在当时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胃口。这种尝试现在看来,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注重了教学的情景性,发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左右着我今后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尝试不仅表现在工作之初,也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1999年我参加了由上海师大卢家楣教授领导的“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的综合实验,这是一项全国级课题,尽管我参与的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意识,又提供了反思我个人教学状况的良好机会,获得不少启示,我的教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次实验,帮助我对以情优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情感可以促进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时欣喜地注意到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中隐含着以情优教的元素。 在反思中丰富方法 电视里有不少频道,为什么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要用童声,拿腔拿调说话?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常使用声情并茂、儿童味十足的讲话方式,小学老师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中学老师安排富有青春气息的活动?我想这无非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力求教学具有有趣性和针对性。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这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做到却很难。经常在反思中不断丰富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爱好当作交流的着力点和载体,去创造吸引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普通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个案

“耐心聆听,认真分析,重点切入,逐步疏导” ——针对患有抑郁症的研究生深度辅导案例 一、案例概述 我所带的研究生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大四考研之后,确诊患上了抑郁症。通过暑假的治疗,病情稳定后便顺利入学,与其他研究生一同修读研究生课程,由于他的情况特殊,他母亲从河北赶赴学校,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中与他一起生活。自他入学起我便一直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关注,他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直至研一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他对于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理解力很弱,上课很认真但是对于老师讲授内容,据他的形容是:“根本听不进去,只能看到老师在说话,但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通过与他的谈话,我发现他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并且在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对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兴趣,容易疲劳。由于本科时期学校成绩很不错,所以他对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期望值较高。他的母亲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使得他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学不进去便辜负了母亲的付出,进而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针对他的这些心理问题,我对他进行了三次深度辅导,帮助他进行心理调适,增强其自信心,让他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要做的事情,有的放矢,减轻个人负担。并且及时将他的情况与他的母亲进行沟通,请他的母亲带他去精神科复查,并与他的导师沟通,请他的导师能够帮助我一起关注他,并对他的一些课程重新制定计划帮助其完成所修学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到这学期为止,这名同学的所有研究生课程已经顺利修完,并且顺利开题,正在积极进行导师布臵的科研任务。 二、案例简介 该生本科时期学习成绩优秀,为人谦和,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大四时由于没有成功保研,继而进行考研复习,在复习期间心理压力较大,外加家里人的不断督促,多重刺激下,该同学患上了抑郁症。通过及时与积极的治疗,该生情况稳定后入学。但由于本科时期学习成绩很好,他在研究生期间对自己的定位也较高,但是他忽略了自己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 海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829)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分局教研室高风春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指引下,我们应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追寻其最佳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实现理念的落地。尝试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一是认真学习、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参;二是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找准教学起点;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即思考自己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四是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即把专家、学生、自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还是选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五种设计策略来实现。 一、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二、组合策略——安排立足课标、教材是安排合理精确的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挖掘、分析教材的

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内容,还须思考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题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学数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入、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中逐步建构新知,感悟数学。 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 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一些数学概念,且抽象难懂,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2.巧妙过渡,指引认知目标。 3.联系类比,同化新的知识。 4.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 5.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 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对新知的认识,并深化理解,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当然“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案例

2012年9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成为了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10级毕业生的辅导员,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10级共有摄影摄像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共计7个专业,400余人。这些学生在经过2年的学习,对大学生活和学院规章制度等等各方面都很熟悉,从某个程度来说,他们,比我更熟悉学校以及学院的规则。 自工作以来,深感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差别。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相较于本科院校,其就业方向更明确,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相比本科院校而言,有一定的差距。而作为一名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对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愿意与你分享其在生活和学习遇到的问题,这对辅导员而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以下,即为笔者自工作以来,在学生辅导工作的工作案例。 【问题出现】 我所带班级读到大三上学期开学后不久,班里的一名主要学生干部来找我,提出想辞去系里和班里担任的学生干部工作。作为学生干部,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达不到学院要求而不能继续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这名学生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系里和班里工作都做得很不错,老师们都觉得是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得力学生干部,她突然提出辞职,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通过与她的谈话,我发现她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由于不能完全信任其他学生干部,很多工作都是亲力亲为,虽然办事效果很好,却花费了自己较多精力,又担心因为工作影响了学习成绩,感觉压力很大。这名学生干部对自己要求较高,容易对自己不满,产生挫败感;对待工作事必躬亲,且不懂得表达拒绝,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过敏性担忧人格。针对她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我通过三次深度辅导,帮助她进行心理调适,增强其自信心,让她学会信任他人,放权给其他班干部,做到有的放矢,减轻个人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已学会较好地兼顾学习和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问题分析】 该生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力突出,协调能力较强,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工作中从未出现较大失误。面对这样一名得力助手提出辞职,我认为背后一定有原因,我需要先了解清楚后再作处理。通过耐心细致地询问,我了解到她辞职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学习和工作不能兼顾,虽然她很喜欢学生工作,愿意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为同学服务,但总感觉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能保证充足的时间学习,经过反复考虑后做出了这个决定。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她很焦虑,总认为其他班委对待班级事务不够积极上心,别的班已经在进行的工作咱班还没有行动,使得很多本应交给其他班委开展的工作,都变成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优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效率获得实质性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转变被动学习观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中有效掌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对教师充满畏惧,而是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思考问题的方向趋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加强数学运用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

积极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解题思考,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掌握统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在遇到新颖的题目时无从下手。在素质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领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利用问题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的知识体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有效提高探究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蝴蝶、衣服、风筝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出来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中,他们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提高了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取得实效,教师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季和林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呢?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拒绝的情绪,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教师多么的努力、多么的投入,收效也是甚微。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新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使课堂永远是学生留恋的地方。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俗话说,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样,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也是一样,他们不可能全部如老师所愿。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就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作为标准。教育颂扬人性,

也就是颂扬个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表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第三,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而不是“拨苗助长”、“越俎代庖”,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抱”学生走,而应该是“扶”“放”相结合。学生发展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因为,真实的残缺也是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认知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它们虽然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又是现行的许多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正如在修建高速公路的设计上,都要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和一些醒目的建筑物来提醒司机,以免司机产生驾驶疲劳而出事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各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多,还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深度辅导工作总结

深度辅导工作总结 篇一:“真心换真情”深度辅导学生案例总结 黄美诤 20XX年参加工作至今,我担任专职辅导员6年了,在贵州师范学院当了4年专职辅导员。年年都写辅导员深度辅导学生案例。这次我准备打破常规,写写工作以来的案例总结而不是个案。 一、幸福的源泉 熟悉的校园环境,学生们清晰的面庞,同事们坦诚的相待,领导们真诚的关怀,一切都是那么相似,那么熟悉,但学生们的脸三年后就不再是原来的了,一届又一届的更换着。时间在改变,我和可爱的同学们共同步入了大学的新起点,然后和他们一起走完美好的三年时光。我带了20XX级的学生,去年他们依依不舍的毕业了;20XX级的学生,今年他们也硕果累累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收到他们考上公务员、考上研究生、考上专升本的喜讯时;当受他们邀请到自创的公司、自办的企业参观时;当过节他们到家里看望我时;当收到他们满满的祝福短信时,我喜悦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这就是当老师的自豪、当老师的骄傲,我爱我可爱的同学们,我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爱,所以幸福并快乐着! 二、我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三年中,同学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有过成就、有过自豪、有过挫折、有过磨练。三年的时光,我和他们一起面对这所有的一切。夏天,我顶着烈日陪着他们军训,在严厉的训练中成长;冬天,我冒着摩托车上呼呼的寒风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深夜,为了失恋的女生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我和她深谈到天亮;重病的同学回学校时,我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举行“欢迎回家”的仪式;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我陪他一起走到心理咨询中心,认真聆听婉蓉老师的心理辅导;家庭贫困的同学,我会以我自身如何度过贫困的大学时光为例让他学习;过节时,邀请那些不能回家的同学到家里一起和我及家人欢度节日,满桌子丰盛的菜肴,满肚子说不完的话语,满屋子欢声笑语,种种一切均于我对他们的真情、对他们的真爱。 三、学生就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真心能够换真情! 我不遗余力地去关爱他们,真心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我曾两次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我的座右铭都是“学生就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真心总能换真情,在我这里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学生都叫我黄姐,我的学生一向都很好,不用让我操心,记得上学期群众路线办记者采访我时问我负责些什么工作,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好的?我的回答是“既代学院团总支书记的工作,又担任党支部书记、又当学院工会主席,同时还带4个班的学生,还负责学生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X 一、提升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科学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出显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实践证明,课堂效应比其他方法都好。在教学加上自己的语言技巧,并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一套较完美的教学体系。在提升科学知识魅力、激发起学生乐学兴趣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时刻激发和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科学学习中来。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科学生综合能力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科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手的机会。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信息的反馈。 ④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就要求教师重视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不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该阶段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与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与智慧课堂教学均是新课程改革下,我国基础教育做出的创新。通过我国部分学校的实践与应用发现,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被肯定。基于此,以小学数学课程为切入点,对我国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网络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随着智慧课堂教学理论的提出,备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作为新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被全国多所中小学院校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科学的、合理的。传统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重视知识结构的硬性灌输,没有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行强化引导,进而使得部分小学生在进入初高中教学体系中,难以适应知识难度的增强。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与其相融合,能够充分实现个性化协同与智能化活动。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进行学习,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智

慧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思考点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创新性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让教育与时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全面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学校,其各自的工作与职能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9-2020年)》,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学习空间旨在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空间与学习进行融合。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发散性的学科,正如前文所述,其在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部分,都需要人的转化性思维与三维立体空间思维的融入。由于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在统一的学习进度下,就难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网络学习空间设想的提出,对数学教学而言,无疑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它能够将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实物教学进行整合,进而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来明确其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