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6月

目录

一、钢结构应用范围广泛,住宅、学校和医院有望提供额外增量 (8)

1、钢结构和混凝土类建筑具有替代关系,是未来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 (8)

2、住宅领域钢结构渗透率低,未来有望为行业产量贡献增量 (13)

3、政策倾斜叠加成本弥合,钢结构住宅进入行业发展的快速上升期 (18)

二、竞争格局有望改善,民企、央企望形成差异化竞争 (24)

1、制造和总承包两类商业模式,核心盈利点与竞争力不相同 (24)

2、竞争格局改善,落后产能淘汰,龙头集中度有望提升 (28)

3、央企定位于系统内工程提供配套,民企错位竞争更容易双赢 (30)

三、主要风险 (33)

1、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33)

2、钢材成本大幅上升导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居高不下 (34)

近期装配式建筑关注度快速提高,除住建部数据反映高景气外,地区性政策推进力度超预期也是重要原因,海南要求2022年前新建商品住宅装配式建筑渗透率超80%,成都要求新建房建工程原则上都采用装配式,虽然国家整体要求2025年装配式渗透率达到30%,但地区层面要求明显更高,此外行业另一个趋势在于,各地未来或进一步规范和严格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青岛住建局外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青岛市装配式建筑评价工作的通知》,我们认为未来装配化率及是否达到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判定或趋于严格,装配式建筑同样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钢结构、装配式内外装等能够切实提高装配化率的建造方法渗透率有望提升。本报告将研究集中于钢结构行业的深度分析,围绕“钢结构下游需求分布和不同细分领域的渗透率”、“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和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不同商业模式下钢结构企业的竞争力分析”等角度展开讨论,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钢结构80%以上部件均可在工厂加工,可以覆盖大多数现场作业方式对应的下游,是传统混凝土类建筑结构的替代品,代表着绿色建筑的新方向。从钢结构下游需求看,目前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和场馆领域,两者合计占比超过50%,而住宅占比4%,学校和医院占比仅

为1%。从建筑渗透率来看,根据我们测算,商业地产和场馆类建筑中钢结构渗透率接近58%,厂房中渗透率接近40%,而科研、学校和医院的渗透率为11%,住宅渗透率则低于1%,我们判断住宅、学校

和医院等领域或成为钢结构建筑下一个发展的主战场。

目前住建部大力推进的装配式建筑,实际上主要是指装配式住宅,

即提升装配式住宅占新建住宅的比例,钢结构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19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达到13.4%,较18年提升3.4pct,我们预计到2020年有望超额完成15%的占比目标,而“十四五”规划中装配化率或将是装配式建筑政策着力强调的方向之一,在提高装配化率政策背景下,钢结构优势未来有望逐步显现。2018年钢结构产量为6874万吨,YoY+11.8%,我们测算至2025年住宅钢结构的用量相比2019年有望增加1741万吨,住宅领域未来五年内有望额外为整体产量贡献3.3pct的年增长率,而非住宅类建筑钢结构产量未来年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高于实际GDP增速,钢结构行业未来五年有望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

政策倾斜叠加成本差弥合,钢结构住宅进入行业发展的快速上升期。进入2019年,钢结构住宅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倾斜是行业层面的一大变化。19年3月住建部首次单独提出推进钢结构住宅试点工作,随后山东、浙江、湖南等地陆续出台试点方案,6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并于10月开始实施,12月住建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2020年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近期;装配式住宅行业另一个层面的变化在于混凝土价格及人力成本持续上涨情况下,钢结构相对与混凝土结构的成本劣势明显收窄,17年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单价约为2776元/㎡仅比装配化率50%的PC住宅单位造价高298元(高出10.7%),仍高于现浇711元/㎡(高出25.6%),以100m2的住宅测算,住宅售价仅需在1.4万/m2以上(中性情况下钢结构住宅得房率增加

5%),购房的成本并没有额外增加。此外考虑政府补贴因素,根据我们测算,钢结构住宅有望在2024~2025年与传统现浇成本持平,成本劣势弥合后钢结构住宅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行业分散竞争,龙头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18年末国内入会钢结构企业约为2500家左右,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13年末3000家),落后产能逐步淘汰。目前钢结构龙头市占率仍低,以鸿路/精工/东南三家为例,18年三家市占率分别仅为2.1%/1%/0.7%,而根据鸿路未来产量规划(20-21年产量达到270/375万吨)以及按照钢结构行业保持10%的增长测算,我们预计2020年鸿路钢构市占率有望提升至3.3%以上,龙头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不同商业模式选择背后成本控制仍是核心,民企错位竞争更容易双赢。钢结构行业目前有三类企业:1)央企体系内钢构企业;2)上市民营企业;3)各种中小型钢结构企业,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制造、总承包两种,制造型企业通常成为其他钢构公司的材料供应商,鸿路的制造模式看似利润率低,但现金流充裕,且成本优势与规模可形成正反馈,精工、东南等转型成为EPC总承包商模式,提高单体项目利润率的同时避开与央企在商业地产领域的竞争,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医院、学校等细分领域寻求发展。具有成本管理能力和错位竞争的钢结构企业更具长期发展能力。

医院、学校和住宅领域渗透率仍低,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高水平。根据我们保守测算,19年商业地产和场馆中钢结构渗透率接近58%,

学校和医院的渗透率为11%,住宅渗透率则低于1%,我们判断住宅、学校和医院等领域或成为钢结构建筑下一个发展的主战场。18年钢结构产量为6874万吨,YoY+11.8%,我们测算住宅领域未来五年内有望额外为整体产量贡献不低于3pct的年增长率,而非住宅类建筑钢结构产量年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高于实际GDP增速,钢结构产量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速,继续推荐有望享受行业红利及自身产量、吨净利双升的制造龙头鸿路钢构,以及装配式建筑自有体系逐步完善,能够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精工钢构。

政策倾斜叠加成本差弥合,钢结构住宅进入快速上升期。进入19年,政策倾斜叠加钢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成本劣势明显收窄是行业层面两大变化。根据住建部数据,17年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单价约为2776元/㎡仅比装配化率50%的PC住宅单位造价高298元(高出10.7%),仍高于现浇711元/㎡(高出25.6%),以100㎡的住宅测算,住宅售价仅需在1.4万/㎡以上(钢结构住宅得房率增加5%),住户的购房成本则并没有额外增加。此外考虑政府补贴因素,我们保守测算,钢结构住宅有望在2024~2025年与传统现浇成本持平,成本劣势弥合后钢结构住宅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行业分散竞争,龙头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2018年末国内钢结构企业约为2500家左右,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13年末3000家),落后产能逐步淘汰。目前钢结构龙头市占率仍低,以鸿路/精工/东南三家为例,18年三家市占率分别仅为2.1%/1%/0.7%,而根据鸿路未来产量规划(20-21年产量达到270/375万吨)以及按照钢结构行业保持

10%的增长测算,我们预计2020年鸿路钢构市占率有望提升至3.3%以上,龙头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不同商业模式选择背后成本控制是核心,民企错位竞争更容易双赢。目前行业内主要分为三类企业:1)央企体系内钢构企业;2)上市民营企业;3)各种中小型钢结构企业,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制造、总承包两种。作为其他钢构公司的材料供应商,鸿路的制造模式看似利润率低,但现金流充裕,且成本优势与规模可形成正反馈,精工、东南等转型成为EPC总承包商模式,提高单体项目利润率的同时避开与央企在商业地产领域的竞争,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医院、学校等细分领域寻求发展。具有成本管理能力和错位竞争的钢结构企业更具长期发展能力。

成本、环保和政策变化催化行业需求,业绩提升仍是核心股价助推剂。历史复盘来看,政策催化叠加商业模式创新催化2016和2017年行情,目前行业出现三个层面的主要变化:1)成本层面:钢结构的成本劣势已明显改善;2)环保层面:当前环保要求日益趋严,建筑施工环保要求不断提高;3)政策层面:2019年以来政策明显更倾向于钢结构。我们认为行业未来的催化剂在于:1)新老基建齐发力;2)学校、医院等民生基建渗透率提升、钢结构住宅带来增量需求;3)成本打平凸显钢结构优势。我们认为,不同商业模式下的业绩提升是重要的股价催化剂。

2019年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如果要论近几年建筑业的风口,装配式建筑应当算是其中之一。自 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各家企业不论是将其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都还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发展装配式建筑。所以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业 到底发展得如何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各省装配式建筑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发布文件表示在未来10年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政策支持。 根据“到2020年提出的装配式建筑占比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积极型,稳健型和迟缓型。 积极型:是指那些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的目标,占到总数的21%左右,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山东、浙江、江西、四川等。 稳健型:是指制定试点示范期,推广发展期和普及应用期稳步实现目标,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15-20%以上,占到总数的38%。其中包括:吉林、天津、河北、重庆、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 迟缓型:是指没有明确阶段性目标或详细目标,或目标与国家发布的一致。这部分省份最多,占到41%。其中包括:辽宁、内蒙古、河南、山西、新疆、陕西、宁夏、湖南、深圳、云南、海南、青海等。 从内容看,各省市装配式支持政策类型主要包括:用地支持、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税费优惠、容积率、评奖、信贷支持、审批、消费引导、行业扶持等10个小类。 在政策使用比例方面,税费优惠政策超过90%,其次为用地支持、财政补贴和容积率均超过50%,最后依次是专项资金、信贷支持、行业扶持、审批、评奖、消费引导。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发布了相关的激励政策,新疆的激励政策类型最多(8项),其次是四川省(6项)。全国政策激励平均为4项,其中激励政策条款数量靠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四川、黑龙江、河南、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7-25T16:14:32.1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张国良 [导读]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质量可靠、生产高效、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乌鲁木齐市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质量可靠、生产高效、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要求积极推广装配化建筑。本文首先说明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中国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生产;标准体系;示范基地;舆论 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一)预制生产 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的建筑构件,大都是在工厂批量化的生产或者是现场预制。构建筑的主要种类有:内外墙板、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以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构件为例,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模具、烘烤工艺、机械化喷涂达到预想效果。如果对建筑的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有要求,那么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控制和实现。 (二)装配式作业 相比于原始的现浇作业,装配式建筑的装配作业减少了工作量。采用专业的安装团队,需要相关企业从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这样,就增加了装配式施工作业的速度,也减少了在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现场的物料堆积也会减少,有利于减低施工成本,更利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战略目标。 (三)满足个性化需求 相比于传统建筑开间较小、承重墙较多的事实,用户在居住时没有办法对居住空间灵活的分割,而装配式建筑因采用了轻质隔墙,所以开间相对较大,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轻钢龙骨配石膏板或者其它轻型板材正是隔墙的最好材料之一。 (四)现代化的功能 1、节能减耗:因在外墙设有保温层,冬天,使屋内的采暖尽量不受外面冷空气的侵袭;夏天,使屋内的冷空气尽量减少流失。 2、密封隔音:门窗和墙体的密封功能得到了增强,保温材料具有吸声的特点,不仅可以避免外来噪音对室内安静的环境感染,同时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私密的室内环境。 3、防火抗震等:因使用了不燃或难燃材料,可以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又因使用了轻质的装配式材料,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等。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到 20世纪 80 年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达到全盛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形成了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一体化的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模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建筑成为两种最主要的建筑体系,应用普及率达 70%以上。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除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应用较广泛外,其他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工程应用极少。究其原因,预制结构抗震的整体性和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化研究不够,造成其技术经济性较差,是导致预制结构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推动力度增大,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作保证,标准配套基本齐全,装配式建筑技术成熟,装配式建筑面积增多,构件质量逐步提高,编制了部分相关标准和规范,装配式建筑重新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发展建议 (一)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建筑发展趋势上看,装配式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0 % 以上,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50 % 以上。明确了未来 5 年~ 10 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 年,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推广,利好政策持续出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来研究和推广装配式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美观实用、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 (二)发展建议 1、完善标准体系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充分利用标准这一手段。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现行有关标准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针对此现状,应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该覆盖建筑全过程、全专业、对现行全部标准条文进行汇总、梳理和再编排,同时给出相关标准条文的实施要点、应用说明、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提供了重要参考工具。 建立完善统一的、完整的设计和验收标准体系。由于阻碍装配式建筑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构配件的标准化制度不够完善,装配式建筑的行业标准不够健全,所以要想大力发展装配化建设,就应该从标准的体系入手,逐步优化相关标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立并完善标准化体系,将为我国装配式建造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提高科技水平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决定于科技的发展,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国家在科研方面要加大投入,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基础理论问题,提高材料和构件的性能,研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

202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

202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试点 我国建筑业正处在向着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的全面提升过程中,钢结构更符合新形势下绿色建筑要求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19年,住建部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工作;2019年7月,住建部陆续批复了山东、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四川、宁夏等七省、自治区的试点方案,以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可见,在政策导向的有利驱动下,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行业政策汇总 我国建筑业正处在向着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的全面提升过程中,而钢结构在我国绿色建筑的产业现代化提速进程中,具有资源可回收利用、更加生态环保、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等众多优势,更符合新形势下绿色建筑要求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借着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政策东风,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及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13-2020年6月,中央政府层面有关钢结构行业的相关政策如下表所示:

2、“钢结构试点”工作陆续开展 2019年3月,住建部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2019年7月,住建部陆续批复了山东、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四川、宁夏等七省、自治区的试点方案,以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这七个省、自治区的试点方案内容如下:

——山东:到2021年,新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300万平方米以上 ——浙江:到2022年,累计建成钢结构装配式住宅800万平方米以上 ——青海:到2022年,建成3项城镇示范工程和1-2个农房示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全国装配式钢结构政策全景地图

导读 近日,9部门联合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并将此作为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梳理2016-2020年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政策文件,不难发现在国家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的推进下,装配式钢结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钢结构装配式政策时间轴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探索未来建筑产业化的新模式,自站上产业舞台起就伴随着政策不断加码。预估到2025年钢结构装配式市场容量将达到2万亿! 2016.09.30|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2017.03.23|住建部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 2018.02.01|住建部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2018.12.24|住建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积极化解建筑材料、用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 2019.03.11|住建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 2019.06.18|住建部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 2019.12.23|住建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 2020.05.27|住建部 《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做好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工作,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20.09.04|住建部等九部委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全国钢结构装配式政策地图 浙江省:2022年800万㎡

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目前,研发构造简单、成本低、综合性能好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我国时代发展的需要。钢混体系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钢结构体系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的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钢混体系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防火、防腐性能更好,而且生产施工更加节能节水节电,产生的建筑垃圾更少。最重要的是钢混体系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建设时间相比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或者钢结构建筑更快,可降低建造成本。 标签: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优势 1、装配式建筑概念及优势分析 1.1布置灵活,较高集成化 钢结构住宅与其他砖混结构住宅相比具有空间尺寸较大、平面空间布置自由、非承重墙墙体较多等特点。住户可以根据各人喜好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住宅进行二次分割或装修布置,而这种程度上的装修不会影响到住宅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此外,住宅内的水电管线、暖通设备及吊顶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融入墙体和楼板中,在保证室内空间完整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室内的美观性。 1.2自重较轻,抗震效果好 薄壁钢管及车型热轧型钢具有截面受力更合理、单位质量较轻等特点,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主要承重构件,同时建筑的墙体和楼面均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重。这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出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强、延性好的特点,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选用质量较轻的建筑材料可以降低住宅的基础造价及运输、安装费用,从而降低了住宅造价成本。 1.3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 钢结构住宅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可明显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污染情况,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量破坏,钢结构住宅主要是通过工厂加工然后运输到装修现场进行装配的方式可以有效减低能耗,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现场工作、施工产生的噪音。此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还具有方便拆迁、改建的特点,而住宅拆迁的产生的废弃材料可以被有效回收并重复利用,实现建筑异地再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1.4质量较高,建筑时间短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等特点,通过将前期设计与现场

2019全国各个省份关于装配式建筑最新扶持政策和补贴标准汇总

1.北京市 目标 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 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保障 1)对于未在实施围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凡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实施标准的,给予实施项 目不超过3%的面积奖励; 2)对于实施围的预制率达到50%以上、装配率达到70%以上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奖励; 3)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4)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在办理房屋预售时,可不受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要求的限制。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市 目标 1)各区县政府和相关管委会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起外环线以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 50%;2017年起外环线以外在50%基础上逐年增加; 2)“十三五”期间,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外环线以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100%采用全装修。 --《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 保障 符合装配整体式建筑示的项目(居住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 2 万平方米以上。建筑要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应不低于 45%或装配率不低于65%),每平方米补贴 100 元。 --《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项目专项扶持办法》 3.天津市 目标 1)2017年底前,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和5万平方米及以上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房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不低于总面积的30%;2)2018至2020年,新建的公共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中 新生态城商品住宅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装修比 例达到100%; 3)2021至2025年,全市围国有建设用地新建项目具备条件的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分析 ----周航(20120717)、曹勇(20120735)、董奇伟(20120732)、郭孜涛(20120739)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本文介绍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未来发展。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 贰

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叁

2020年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 一、搭乘装配式发展快车道,PC构件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当前预制混凝土(PC)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场作业方式存在替代关系,2019 年65%的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为PC 结构。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和现场装配的建造流程,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施工技术手段创新,即采用装配式(施工装配化)而非传统的现浇、湿作业为主的建造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的整体结构。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以预制混凝土(PC)为主,在住建部披露的2019 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PC)结构占比为65%。 预制混凝土类构件大致可分为楼板、剪力墙结构的墙板、楼梯、框架结构的柱梁及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外挂墙板和阳台板、飘窗等其他异型构件这六大类。预制楼板通常包括叠合楼板、实心楼板、预应力空心楼板、预应力肋板和预应力双T 板等,楼梯是最常用的也是性价比较高的预制构件之一,剪力墙结构的墙板是建筑结构主体

构件,其竖向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横向连接多采用后浇混凝土,相比较楼梯和楼板,剪力墙结构的墙板制作和安装都要复杂很多,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实心墙板、夹芯保温墙板和双面叠合墙板等,外挂墙板是用于框架和筒体结构的非结构墙板,一般用螺栓与主体结构连接,可做成装饰一体化板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 目前PC 构件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固定模台和柔性模台两种,固定模台的适用范围更广,柔性模台的生产效率更高。固定模台生产线采用模具固定、作业设备移动的生产方式,可生产的构件范围最广,可用于生产异型构件。柔性模台工艺是让模台在设定的轨道上移动,混凝土布料等设备工位相对固定,模台在环形流水线上移动,完成整个生产的循环。柔性模台主要适用于生产板式构件,生产规格结构多变和复杂的异型构件等养护难度较大。根据郭明学《装配式建筑概论》(2018 年3 月出版)中的研究,10 万m3 产能的固定模台初始投入为800-1200 万,而柔性模台则为3000-5000 万,柔性模台的投入成本相对更高,但柔性模台在放线、清理模台、喷脱模剂、振捣、翻转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更加节省劳动力。此外,对于叠合板等板式构件,柔性模台的流水线式生产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市场规模较大地区的板式构件生产。

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方案

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方案 装配式建筑包括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单体预制装配率是建筑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来建造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结构形式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包括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单体预制装配率是建筑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我市鼓励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科学制定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近期,依托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等具有标准化特点的建筑群,进行装配式建筑建设试点,初步形成适合本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标准,探索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政策、设计、生产、建造、监督等环节的衔接问题,建立产业链框架;中长期,形成完善的适应我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体系,从设计模数化、材料部品化向产品个性化过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形成产业链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二)政策扶持与企业推动相结合。在发展初期,注重产业链培育,加快制定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规划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调动实施主体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中长期,注重市场培育,引导企业自主发展,建立合适的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建设成本,保障产业链利润,激发企业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三)行政监管与市场激励相结合。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培育与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建设市场,加强建筑监管,保障施工质量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

钢结构工业化系统集成建筑 ——陈桥生 我国钢结构“十三五”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钢结构作为装备制造业和土木建筑业交叉的产业,在中国制造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落实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钢结构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还有差距。钢结构行业“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目标是:2020年,全国钢结构用量比2014年翻一番,达到8000万吨~1亿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超过10%;钢结构出口量比2014年翻两番,达到1000万吨,占钢结构总量的10%以上;钢结构用钢材从目前的“Q345+Q235”为主,过渡到“Q345+Q390”为主;钢结构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等关键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钢结构行业“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领域涉及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能源钢结构、军工钢结构等。其中,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占全国建筑用钢量的比例从2014年的约10%增加到15%~20%。在钢结构行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建议政府担当起培育市场的示范作用,如在乡镇、社区公共建筑中有限度地强制使用钢结构建筑,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中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在中小跨度桥梁中推广应用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快速装配式钢结构等等。 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为5%~6%,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钢结构所占比例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在我国发展钢结构产业空间巨大。“十三五”我国钢结构行业总体发展路线和目标,即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化解制约钢结构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钢结构建筑快速发展,力争实现“十三五”期间钢结构用量超过年增长15%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加快钢结构产业发展,有专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二是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条,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落实钢结构建筑试点项目;三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四是创新驱动,集中力量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人才瓶颈问题;五是更新观念并提高社会及市场认可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2019年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瓶颈分析

2019年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瓶颈分析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当代建筑工业化的最佳载体 (4) 二、从现浇到预制,装配式实现“节能+环保” (5) (一)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5) (二)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最好的装配式结构 (7) (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体系的工业化载体 (8) 三、国家及地方政策密集出台,装配式瓶颈有望快速突破 (9) (一)行业政策沿“钢材-施工-地产”着力,上中下游稳步推进 (9)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有望快速突破 (14) 四、国内装配式渗透率仍然较低,需求拉动下空间广阔 (14) (一)“十三五”15%规划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有望持续放量 (14) (二)对比海外市场,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6) (二)钢结构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 (16) 五、相关标的:富煌钢构/鸿路钢构/东南网架/精工钢构 (17) 六、风险提示 (18) 插图目录 (19) 表格目录 (19)

插图目录 图1: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4) 图2:装配式建筑 (6) 图3:传统式建筑 (6) 图4:装配式钢结构设计安装总流程 (7) 图5:2015年中日结构种类对比 (7) 图6:主要PC构件 (8) 图8:业内主要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有所提升 (14) 图9:业内主要上市公司技术人员配比有所提升 (14) 图10:新开工面积与拿地面积相关性较强(年,万平米) (15) 图11:近期拿地和新开工走势相关性明显减弱 (15) 图12:日本2017年装配式建筑占比约14.41% (16) 图13:日本房屋预制占比与工业生产指数 (16) 图14:教育、医疗领域财政支出增速维持高位(%) (17) 图15:教育、医疗财政支出占比提升(%) (17) 表格目录 表1:1952至今装配式建筑政策梳理 (4) 表2: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优势显著 (5) 表3: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建筑对比 (6) 表4:不同钢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8) 表5:现浇与预制式对比 (9) 表6:各省份补贴政策 (10) 表7:各省份补贴政策 (12) 表8:钢结构与预制混凝土结构建安费用对比 (15) 表9:绿色建筑标准节选 (16) 表10:建议关注的钢结构公司近年订单(亿元) (18)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分析 ----周航()、曹勇()、董奇伟()、郭孜涛()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本文介绍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未来发展。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

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2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主要实践 钢结构建筑市场兴起于上海和广东,现在虽已遍布全国,但因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将其分为北京、上海、苏杭、粤闽、天津等五大区域。钢结构建筑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如上海、杭州萧山、东莞和无锡等大中城市,而在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钢结构住宅发展缓慢,有些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提出2020年前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比例达15%以上,其中重点地区达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2017年6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2017年7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发布《关于做好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建设厅、建委(规委)、建设兵团等有关单位按照标准大力宣传、培训、并落实装配式建筑。 2017年11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认定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函》,公布了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南京、杭州、合肥、郑州、成都等),授予195家单位“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称号,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落实。 至2017年年末,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近30个直辖市及省政府出台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细化装配式建筑的地方标准,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地方发展态势,为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为未来的钢结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优势明显 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方式,首先是建造的速度快,工厂流水化的作业效率远远高于工人现场施工的速度;标准化的生产,更能提高装配构建的安全等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小,工时少且减少现场的浇筑等作业,环保不扰民。 (三)大数据 在大数据的概念下,利用BIM建立数据模型,从设计方案、建设需求、工程运营等方面进行管理和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与数据化,更便于管理与操作。而在工程设计上,它也更加贴合现在比较火热的VR装修概念。 (四)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日益普及,作为最环保、最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现状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应用较早且较为普遍,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最具典型性的国家。日本是率先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住宅的国家;美国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个性化;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工业化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 国外装配式建筑应用占比情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钢结构建筑比例仍然非常低,我国钢结构用钢量仅为钢产量的20%,纯钢结构的用钢量(板材、型钢等) 大约只占建筑用钢量的 1.5~2%,占到建筑竣工面积60%~70%的住宅建筑几乎全部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采用钢结构的比例很低。 经过“十二五”的大力推动,目前全国已有5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行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普遍趋势,2016年国内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在1.1亿平方米左右。 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1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规模约2100亿元,相关配套产业(如清洁能源、一体化装饰、智

能家居等)产值规模约1068亿元,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总产值约3168亿元。 根据装配式建筑在各国的发展经验,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务院作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定后,装配式建筑迎来政策大爆发的局面,装配式建筑进入政策性利好阶段。在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 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在推进的力度上,针对不同地区,意见区分了三种方式:分别是“重点推进”、“积极推进”和“鼓励推进”。 “重点推进”、“积极推进”、“鼓励推进”的三类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房屋价格上呈降次分布。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也分布较多,从而对人口产生巨大吸引力,因此,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净流入水平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同时,根据房地产发展规律,人口净流入的水平又与新增住房需求相关。2016年的房屋价格走势揭示了人口净流入与住房需求的关系。事实上,新增房地产需求较多的地区往往也是装配式建筑推进力度最大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