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课程设计

套筒课程设计
套筒课程设计

前言

这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程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对入学以来所学的机械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巩固和提高。这次课程设计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到实际零件的加工中。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使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加工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此次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有金属切削原理、加工工艺、数值计算、刀具的性能、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CAD制图外还涉及到毛坯、金属材料、公差配合及加工设备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了自己还有许多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提高、巩固、扩大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并在这次设计中培养了我对机械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树立了正确的实际思想,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设计方法步骤和思路为以后的学习和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体会到了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用心良苦。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第一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绘制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2)根据生产类型和所拟定的企业生产条件,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

有必要的话,对原结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3)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4)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

具、量具、模具、工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5)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工艺文件。

6)设计制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7)撰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零件的图样结构分析

零件图:

第一节零件结构特点

零件的技术要求

主要的加工表面为内孔及两端口内外表面。内孔作为油缸零件导向表面,要求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及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对形状精度要求更严。内孔Φ70作为活塞运动的导向元件,尺寸精度为IT11,不算太高,但表面粗糙度为Ra0.4μm,要求较严,圆柱度要求在1685mm内为0.04mm,有较大的加工难度,两端口处通常与支承件相配合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两孔口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为Φ0.04mm。材料为中碳钢无缝钢管,生产批量为小批。

第二节材料分析

该零件材料45#钢。45号钢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这种钢的机械性能很好。但是这是一种中碳钢,淬火性能并不好, 45号钢可以淬硬至HRC42~46。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发挥45#钢优越的机械性能,常将45#钢表面淬火(高频淬火或者直接淬火),这样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应用于应力较大和要求韧性中等的零件。

第三节零件总体分析说明

综上所述,该零件是连接轴的零件,主要用来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是旋转体零件。所以采用45#钢棒料。主要加工部位有Φ90mm、Φ82mm的外圆、两端面、Φ70mm的轴向通孔、槽---、倒角R7、攻螺纹---。其中右端面、Φ90mm的外圆、Φ70mm的轴向通孔、内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时要经过几次工序才能达到。由于该零件要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所以在最后要进行调质处理。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使用要求。

第三章毛坯设计

第一节毛胚的选择

该零件的毛坯选择45#钢。零件在进行加工铣削时,由于加工过程,使用余量的大小,如何装夹的问题在设计毛坯时就要仔细考虑好。否则加工将很难进行,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零件材料的工艺特性,以及零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例如,铸铁和青铜不能制造,只能选铸件;钢质零件的形状不复杂,且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棒料;零件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铸钢件;机械性能要求高时,宜用锻造件毛坯。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形尺寸:例如,尺寸较大的毛坯,多数采用砂型铸造、自由锻造及焊接等方法制坯。毛坯应有充分、稳定的加工余量。

第二节毛坯尺寸的确定

套筒零件材料为45#钢,硬度为207-241HBW,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确定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

考虑到最大外圆直径为Φ90±0.2mm,表面粗糙度值为 6.3,只要求粗加工,此时直径余量2Z=8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2.轴线方向长度

经过零件分析,轴线方向总长度为1685±0.2mm,左端面表面粗糙度值为6.3,只要求粗加工,右端面作为设计基准,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因此,左端面留的加工余量要比右端面留的加工余量少。

轴线方向长度端面加工余量查《工艺手册》表8—5,其余量值规定为4mm。考虑到左右端面技术要求不同,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经过分析,左端面加工余量为4mm,右端面加工余量为7mm。最终确定毛坯尺寸为Φ98×1692mm。

毛坯图:

第四章零件的工艺方案及加工方案

第一节加工方案的制定

4.1 加工顺序

工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要经过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因此,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必须全面地把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一起考虑合理安排。

4.1.1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1)先加工基准面

选择为精基准的表面,应该安排起始工序先进行加工,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这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

(2)划分加工阶段

根据加工质量的要求常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由于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3)先面后孔

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工件,应先加工面后加工孔。这是因为平面的轮廓平整,安放和定位比较稳定可靠,若先加工好平面,就以平面定位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此外,由于平面先加工好了,给平面上的孔加工也带来方便,使刀具的初始切削条件能得到改善。

(4)次要表面穿插在各加工阶段进行

4.1.2 热处理工序安排原则

①退火与正火:属于毛坯预备性热处理,应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进行。

②时效:为了消除残佘应力,对于尺寸大、结构复杂的铸件需在在粗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一般铸件在铸造后或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铸件,在半精加工前、后务必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度高、刚度差的零件,在粗车、粗磨半精磨后各需安排一次时效处理。

③淬火:淬火后工件硬度提高且易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前

进行。

④渗碳:渗碳易产生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前进行。为控制渗碳层厚度,渗碳前需要安排精加工。

⑤氮化: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后部、该表面的最终加工之前,氮化处理前应调质。

4.1.3 确定工序集中于分散

(1)工序集中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①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②减少了设备数量以及操作工人人数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

③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利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④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2)工序分散

工序分散就是将零件的加工分散到很多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少,工艺路线很长。其主要特点是:

①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

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③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④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目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

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各工序生产节拍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时,只能工序集中,在一台普通机床上加工出尽量多的表面;大批大量生产时,既可以采用多刀、多轴等高效、自动机床,将工序集中,也可以将工序分散后组织流水生产。批量生产应尽可能采用效率较高的半自动机床,使工序适当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根据上述工序安排的原则,可将套筒的加工顺序安排如下:

第一步,毛坯,

第二步,车左右端面;

第三步,车外圆;

第四步,加工轴向通孔;

第五步,加工径向通孔;

第六步,攻内螺纹;

第七步,检验入库

第二节工艺路线的拟定

4.3 安排加工工艺路线

根据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表面加工阶段的划分,可将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安排如下:

方案一:

1)毛坯

2)粗车—半精车—精车右端面,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留余量车左端面。

3)掉头车左端面,达到尺寸要求。

4)车Φ90外圆,达到尺寸要求。

5)粗车—半精车—精车Φ82外圆,达到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

6)钻—半精镗—精镗Φ70轴向通孔,达到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

7)倒角2X27°。

8)粗镗—半精镗—精镗右端面Φ90X8台阶孔,达到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

9)钻—攻丝内螺纹,达到尺寸要求。

10)清洗

11)终检

12)包装入库

方案二:

1)毛坯

2)粗车—半精车—精车右端面,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留余量车左端面。

3)车Φ90外圆,达到尺寸要求。

4)掉头车左端面,粗车—半精车—精车Φ82外圆,达到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

5)车外圆,达到尺寸要求。

6)钻—半精镗—精镗Φ70轴向通孔,粗镗—半精镗—精镗右端面

孔,达到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倒角2X27°。

7)钻—攻丝内螺纹,达到尺寸要求。

8)清洗

9)终检

10)包装入库

4.4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优先

方案一:这套方案基准低,在钻孔、铣台阶孔,装夹次数很多,这样务必会增加加工的安装误差,安装次数多了,耗费了很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且要求工人的技术等级比较高,经济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这一方案,基准高,一次装夹中能加工面多,且粗、精加工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减少了安装误差。这样便于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加工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这套方案是一套可行的方案。

第三节 工序过程分析

下料(45#钢圆棒料,?90×1700mm) 1

备料 无缝钢管切断Φ90×1700 2 热处理 调质处理HB241~285,全长弯曲度<2.5mm

3 粗、精车 软卡爪夹一端,大头顶尖顶另一端,车Φ82mm 外圆到Φ88mm 及Φ88mm ×1.5

工艺螺纹(工艺用);搭中心架托Φ88mm

处,车端面及倒角;

三爪卡盘夹一端,大头顶尖顶另一端,

调头车Φ82mm 外圆到Φ84mm ;搭中心架

托Φ88mm 处,车另一端面及倒角取总长

1686mm 。

车床

4 精车 镗深孔 一端用M88X1.5mm 螺纹固定在夹具中,另一端搭中心架,半精推镗孔到Φ68mm

精推镗孔到Φ69.85mm

浮动镗刀镗孔到Φ70±

0.02mm,Ra0.32μm

改装的

车床

5 滚压滚压孔,用深孔滚压头滚压孔至

Ra0.32μm

车床

6

7

精镗内孔

检中心架托另一端,镗内锥孔1o30'及车

端面调头,软卡爪夹一端,顶车另一端;

车Φ82h6到尺寸;软卡爪夹一端,中心

架托另一端;切R7槽镗内锥孔1o30'

及车端面取总长1685mm

按图检验

车床

工序:调质

工序:清洗

工序:终检

第四节工艺过程卡(见附录)

第五节工序卡(见附录)

第五章课程小结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

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各位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课程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

通过课程设计,是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错误,只能好不情愿地重来。但是一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耐心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小失误而出现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就不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贫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学习了那么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你收获了。老师的亲切勉励像春雨注入了我的心田,使我更加自信了。

课程设计,我想是我大学里、也是我学生时代中的最后的作业了,这次作业,也是我完成最认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次作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谢谢各位老师!

三年来,在学校和各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拥有了更加成熟的思想和更加豁达的心胸,也学到了可以独立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和永不停息的终身学习理念。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六章参考资料

[1].郑修本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陆剑中、孙家宁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许德珠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徐圣群主编?《简明机械加工工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陈榕林主编《机械设计应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6].陈立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李益明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附录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机床尾座拆卸及装配

实训(实习)报告 (说明书) 课题:车床尾座的拆卸及装配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13级模具一班 姓名:郭文礼 学号:20132001228 成绩:

2014年10月31 目录 第1章作业前准备 (3) 1.1机修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3) 1.2环境及技术准备 (3) 第2章车床尾座的拆卸与组装 (4) 2.1 认识车床尾座结构及作用 (4) 2.2 CA6140型车床尾架的拆卸 (5) 2.3检测、维修及保养 (8) 2.4安装步骤 (8)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第1章作业前准备 1.1机修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1) 设备在拆卸和修理前,在制定方案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首先检查电源、气源是否断开。设备与动力线未切断时禁止工作,且必须在开关出挂“不准合闸”“不准开气”的警告牌。 (2)操作前,应根据所用工具的需要和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例如在使用电动工具须戴好绝缘手套,穿胶鞋;使用手持照明灯时,电压必须低于36V。 (3)多人作业时,要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动作协调、注意安全。 (4)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应尽量放在一起,并规定存放,不要乱丢乱放。 1.2环境及技术准备 (1)环境卫生地面清洁,无油污、积水、杂物等。物料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保持通道平坦畅通,运输标志明显。 (2)在工作前配带各种所需工具。例如:活口扳手、扳

手、内六角、套筒扳手、手锤、毛刷、衬垫等等。 图1-1 拆卸工具 第2章车床尾座的拆卸与组装 2.1 认识车床尾座结构及作用 (1)图2-1是 CA6140 卧式车床的尾座装配图,它由多个零件组成,如尾座体、尾座垫板、紧固螺母、紧固螺栓、压板、尾座套筒、丝杠螺母、螺母压盖、手轮、丝杠、压紧块手柄、上压紧快、下压紧快、调整螺栓等。

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第二篇、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①各种轴; ②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③工具包括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 ④铅笔、三角尺等绘图工具自备。 三、概述 轴系结构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既是教师讲授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内容。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装配、调整、拆卸等全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轴系零部件结构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领,达到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

的。 四、实验内容 1、每组同学根据轴系简图装配轴系部件; 2、分析并测绘部件,在简图上标出零、部件尺寸; 3、编写实验报告,并画出轴系部件装配草图。 五、实验步骤 ①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在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②分析轴系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b.轴上各零件是否处于指定位置; c.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合理、可靠,如防松、轴承拆卸等; d.轴系能否实现回转运动,运动是否灵活; e.轴系沿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否确定,轴向力能否传到机座上; f.轴系的轴向位置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时,如何调整。 ③在确认实际装配结构无误时,测绘各零件的实际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④将实验零件放回箱内,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⑤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只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不标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注意: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

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务) 完成日期年 12 月 2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套筒的制造 完成期限:自年12 月22日至年12月28 日 内容及任务设计内容:(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1.12.22-2011.12.22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2011.12.23-2011.12.25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2011.12.26-2011.12.27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2012.12.27-2011.12.28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要参考资料【1】张世昌,李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狄瑞坤,潘晓红主编.机械制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杨梳子主编,机械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套筒连接工艺

套筒连接工艺 1、材料准备 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力学性能检验报告,所有检验结果,均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一般为低合金钢或优质炭素结构钢,其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20倍,套筒长为钢筋直径的二倍,套筒应有保护盖,保护盖上应注明套筒的规格。套筒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沾污,套筒的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见表1。 表1:套筒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 表2:套筒出厂质量检验要求 常用连接套筒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标准型套筒、正反丝扣型套筒、变径型套筒、可调型套筒。标准型套筒主要用于相同直径可转动钢筋的连接;正反丝扣型套筒用于两端钢筋不能转动但至少有一根钢筋可以轴向移动的钢筋连接,如拐铁钢筋的施工;变径型套筒用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可调型

套筒用于两端不能转动的钢筋连接,也可用于拐铁处钢筋连接。当两端钢筋轴向位置不能移动时,只能使用此种拉头形式,如在两个预制大型混凝土结构连接施工中的钢筋对接。 2.2技术准备: 在进行钢筋翻样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滚压直螺纹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 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15nmm 2)受力钢筋滚压直螺纹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的 百分率不应超过50%。 c、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3)根据待连接钢筋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套筒的型号、丝扣的方向,并及时调整因在下料、 加工丝头、随机切断抽验检验而切短了的钢筋。 2.3 人员准备 所有从事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丝头的加工、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应的上岗证书方可进行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人员串岗、代岗。 2.4主要机具 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所用的主要机具有砂轮切割机、直螺纹成型机、力矩扳手等。 3、主要施工方法 3.1工艺流程:下料、平头T剥肋滚压螺纹T丝头检验T利用套筒连接T接头检验T完成 3.2接头施工 2、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因此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长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 3、加工丝头 a、丝头的加工过程是: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设备的台钳上,开动机器,扳动给进装置,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等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计算过程 结 果一、设计课题 二、零件图纸分析 1. 毛坯的选择,长度为150MM,宽度为90mm,高度为40mm长方体毛坯。 2. 机床选择: 根据该零件加工的数控机床类型和型号。包括主要参数及工作台尺寸。确定定 位方案,夹紧方案等可选择数控铣床机床。 3、刀具及夹具选择 夹具:毛坯为规则的长方体,选用平口钳夹具夹紧即可。 刀具: (1) T06、直径50的飞刀开粗两边的大平面; (2) T01、Φ6的钻头,钻孔6-Φ6的通孔; (3) T02、Φ10的钻头,钻4-Φ10的盲孔; (4) T03、Φ29的钻头,钻2-Φ30的镗刀底孔; (5) T04、Φ30的镗刀,镗孔。 4、切削参数的确定 (1)背刀吃量。飞刀F200, Φ6的钻头F150,Φ10的钻头F150, Φ26Φ钻头 F60, Φ30的镗刀F60.

(2)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主轴转速设为400r/min. 5、走刀路线 四、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工步4: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10的钻头,钻4个Φ10深15的盲孔;工步5: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29的钻头,钻2个Φ30镗刀底孔通孔;工步6: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30镗刀,镗2个Φ30镗刀通孔; 工步7:钳工去毛刺; 工步8:检验员检验; 工步9:清洗,封装入库。 2、热处理工艺 零件材料为碳素钢,热处理采用淬火的方式。 3、工艺路线的最终确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及钻4孔夹具设计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I

摘要 本文是对车床尾座套筒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钻中心孔夹具。 关键词: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bracket part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parts of the plan, the choice of blank, the clamping, the craft route making, tool sele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utting conditions, processing documents. 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stuffing box cover part two process designing special fixture. Machine tool fixture of many kind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on fixture, size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and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lant. While widely used in batch production, specially for a work piece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the fixture, it needs each factory according to workpiece machin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this paper, fixture design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of fixture for grinding center. Key words: scaffol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 documentation, fixture 3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_钻床主轴套筒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钻床主轴套筒”零件的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钻床主轴套筒”零件的机械 加工工艺规程 容:1、零件图 2、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

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另外,这也是对自身意志力的一次很好的磨练机会。 由于能力所限,本设计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不吝给予批评和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中所给定的零件是钻床主轴套筒(见附图)。钻床主轴套筒是钻床主轴实现轴向进给运动的传动元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钻孔所需的旋转运动, 带动主轴的上下移动;二是承受并传递钻孔时的作用力;三是安装定位钻套。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钻床主轴套筒可以按装夹方式分成两组加工表面。 下面分述如下: 1.装夹外圆时 这时可以加工的表面包括两端面,Φ24mm的孔,Φ42mm的孔,两个Φ40mm的 孔及其中一个孔的端面,Φ28mm的孔,尺寸为Φ46mm×2mm的槽,尺寸为M45×1的螺纹,Φ31mm 的孔及其端面。其中两Φ42mm孔应保证0.01mm的圆柱度公差。 2.两端顶尖装夹时 这时可以加工的表面包括外圆Φ50mm,模数为2、齿数为18、压力角为20°的齿,尺寸为8mm×1.5mm 的两处外槽。其中应保证齿槽底面与Φ50mm轴的垂直度公差0.025mm。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孔Φ28mm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2)孔Φ31mm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3)两Φ40mm的孔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2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再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题目给定的零件材料是45钢。考虑到在加工过程中,钻床主轴会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而主轴是安装在套筒上,从而套筒也会要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尤其是套筒齿条在与齿轮啮合传动的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很大的力,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作为毛坯,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的可靠性。由于零件是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锻成型。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以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是生产无常进行。 粗、精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但对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ФФФФ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姓名曾庆龙 学号2014103210132 地点实验楼 时间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 指导老师:陈金舰职称:讲师

目录 1.零件分析 (5) 1.1零件的作用 (5)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5) 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6) 2.1选择毛坯 (6)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6) 2.2.1锻件的公差 6 2.2.2锻件材质系数 6 2.2.3零件表面粗糙度 6 2.3绘制套筒锻造毛坯简图 (6) 3.工艺规程设计 (7)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 3.1.1精基准的选择 7 3.1.2粗精准的选择 7 3.2拟定工艺路线 (7)

3.2.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7 3.2.2加工阶段的划分 8 3.2.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8 3.2.4工序顺序的安排 8 3.2.5确定工艺路线 9 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9) 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 3.5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4. 专用钻床夹具设 (12) 4.1夹具设计任务 (12) 4.1.1工序尺寸和技术要求 12 4.1.2生产类型 12 4.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12) 4.2.1确定工件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12

4.2.2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12 4.2.3确定导向方案,设计导向装置 13 4.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14) 4.4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14) 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高速轴轴系部件设计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齿轮传动高速轴的轴系部件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2014.11.29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带式运输机中的齿轮传动 设计原始数据: 带式运输机传动方案如图1所示。 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带式运输机设计中的已知数据 电动机工作功率Pd (kW)电动机满载转 速 (/min) m n r 工作机的转 速 (/min) w n r 第一 级传 动比 1 i 轴承中 心高H (mm) 最 短 工 作 年 工作环境 3 960 90 1.8 150 1班室外、有尘 图1 带式运输机运动方案及各轴名称

目录 1 轴材料的选择 (3) 2 初算轴径 (3) 3 结构设计 (3) 3.1 确定轴的轴向固定方式 (4) 3.2 确定轴承类型及其润滑和密封方式 (4) 3.3 确定各段轴的径向尺寸 (4) 3.4 确定轴承端盖的尺寸 (5) 3.5 确定各段轴的轴向尺寸 (5) 3.6 确定各段轴的跨距 (6) 3.7 确定箱体的尺寸 (6) 3.8 确定键的尺寸 (7) 4 轴的受力分析 (7) 4.1 画出轴的受力简图 (7) 4.2 计算轴承的支承反力 (7) 4.3 画出轴的弯矩图 (7) 4.4 画出轴的转矩图 (9) 5 校核轴的强度 (9) 5.1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9) 5.2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9) 6 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11) 7 轴承寿命计算 (11) 8 绘制高速轴装配图 (12) 9参考文献 (12)

1 轴材料的选择 因传递功率不大,且对质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需选用常用材料45钢,并调质处理。 2 初算轴径 由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可得各轴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见表2。 表2 各轴的运动及动力参数 高速轴作为转轴,这里按照扭转强度初算轴径 3n P C d ?≥ 式中: P ——高速轴(即I 轴)传递的功率,kW ,由表2可知,kW P 88.2=; n ——高速轴的转速,min /r ,由表2可知,min /533r n =; C ——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参考文献[1]表10.2得106~118=C ,取112=C 。 由上述数据计算轴径得 mm d 7.19533 88.21123=?≥ 由于轴上有一个键槽,因此,轴径需要增大5%,即 mm d 7.207.1905.1min =?= 根据GB/T 2822—200520a R 系列圆整得mm d 22min =。 3 结构设计 轴名 功率P/ kW 转矩T/ (N ·m) 转速n/ (r/min) 传动比i 效率η 电机轴 3 29.8 960 1.8 0.96 Ⅰ轴 2.88 51.49 533 5.9 0.96 Ⅱ轴 2.77 291.73 90 1 0.98 卷筒轴 2.71 285.92 90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特点 (2)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2)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 工艺分析 (2) 2.2 工艺处理 (3) 2.3 选择设备 (3) 2.4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 2.5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 2.6刀具选择 (3) 2.7切削用量选择 (4) 2.8数控车零件程序清单 (7) 2.9数控仿真截图 (8) 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 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9) 3.2确定装夹方案 (10) 3.3确定加工顺序 (10) 3.4刀具选择 (10) 3.5 切削用量选择 (13) 四、主要加工程序 4.1 确定编程原点 (13) 4.2 机床的选择 (14) 4.3 数控铣XKG-028零件程序清单 (14) 4.4 数控仿真截图 (18) 五、设计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1)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加工反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制定定位夹紧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辅具,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差等。 (5)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零件,在机械装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该零件右端有两

套筒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KCSJ-02套筒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年度生产纲领为8000件) 选题说明:请在选题附图中任选一种进行设计。 学院德州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8机本二 学号200801703043 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6 月13日 机电工程系(盖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KCSJ-02套筒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年度生产纲领为8000件)内容: 1.零件图1张4# 2.毛坯图1张4#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4# 4.夹具装配图1张1# 5.夹具零件图1张2# 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目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序言........................................................................................................................................................ 一、设计目的.......................................................................................................................................... 二、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3.画零件图............................................................................................................................................... 三、确定毛坯.......................................................................................................................................... 四、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1.选择定位基准....................................................................................................................................... 2.制定工艺路线....................................................................................................................................... 3.支承孔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4.底面A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5.其他加工面的加工余量的确定........................................................................................................... 五、夹具设计.......................................................................................................................................... 1.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2.确定导向装置....................................................................................................................................... 3.确定夹紧机构....................................................................................................................................... 4.确定其他装置....................................................................................................................................... 5.设计夹具体...........................................................................................................................................参考文献:.................................................................................................................................................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计 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所属学院:控制工程学院所在班级: 5101308 学号: 5101308 姓名:肖琪指导教师:赵 玉倩完成日期: 2013年 7月 17日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 (3)

一、零件分析 (4) 二、产品类型确定 (4) 三、确定毛坯 (4) 四、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方案加紧 (6) 五、安排工艺过程 (8) 六、工序设计 (9) (一)绘制工序图,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9) (二)确定工序尺寸 (10) (三)切削用量的制定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6)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7)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一) (18)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二) (19) 附录 (20)

设计题目: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参数:下图示为套筒,材料45#钢,是某产品上的一个零件。该 产品年生产4000 台,产品零件备品率4%,机加工废品率1%。编制其机械加工规程。 设计任务: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仿真图; 2)零件毛坯二维图;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该零件结构简单明了,结构工艺性好,无不方便加工之处。φ60 外圆、3×1 凹槽尺寸精度均为11 级,φ20+00.033孔、φ25+00.033孔、φ40-00.039 外圆尺寸精度均为准公差8 级,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Ra≤1.6um,未标注形位公差,无热处理要求,是一个加工要求中等的零件。但是轴向尺寸20- 00.2 和65- 00.2 不便直接测量,如何保证其精度是该零件加工和检测的一个重点。二、确定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根据以知数据可求得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Qm(1+a%+b%) =4000 ×1× (1+4%+1%) =4200 (件/ 年) 2、生产类型的划分:查表1-1 可得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类型。 表1-1 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划分 三、确定毛坯 根据该零件的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技术要求等的因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第六组——车床尾座套筒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二班 姓名:周凯 学号:0207 指导老师:吕勇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车床尾座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车床尾座套筒工序的设计计算二、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 该零件图样一张 生产纲领:单件小批量生产 生产条件:金工车间加工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毛坯图 1张 零件图1张 夹具图 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张 工序卡 1套 (3)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四、进度安排: 序号内容基本要求时间备注 1 准备阶段⑴阅读、研究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 ⑵阅读教材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⑶准备好绘图工具、设计资料和手册等。课程设计前进行 2 绘制零件图⑴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 ⑵了解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2天手绘 3 制定工艺路线⑴掌握工艺路线的制定方法和步骤 ⑵初步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1天 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1天 4 工序设计掌握工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天 5 编写设计计算 说明书 整理和编写设计说明书3天

6 答辩或检验1天 小计12天 序言 车床尾座套筒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其结构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机床零件设计的过程中为主要考虑对象。车床尾座在轴类工件的加工、端面钻孔、铰孔等工序中经常应用,其工作状况好坏对工件加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车床尾座的主要作用是为轴类零件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尾座顶尖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径向尺寸精度,以及圆度、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精度。而套筒是直接用来装夹顶尖的,由此可见,车床套筒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机械制造学中的理论基础,并综合生产学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可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