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

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

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

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

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二)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

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

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

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

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

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

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

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通用7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通用7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

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

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精选3篇)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精选3篇)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篇1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

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ZUI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2021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篇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 为进一步加深对农村教育现状的了解,同时提高自我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我在寒假期间,对我所居住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观礼村的小学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在着手调查之前,我首先查阅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然后走访了本村小学教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近几年学校的招生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比例.平均成绩.家庭状况等信息.接着,我随机选取了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采集他们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条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作出如下报告.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变革与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_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作为科学的本质,其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则需要依靠教育. _世纪90年代,〝三农〞问题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切的问题.构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依赖于政策调整和政策创新 .为此,_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中国_又阐释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时至今日又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略与构想.而农村教育问题作为构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更应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_86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_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_年,国务院又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决定中得到特别的重视与强调. _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这是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亦因此成为各级政府更重要的政策行动. _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_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重要政策上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4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4篇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4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

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三篇 一、调研背景 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xx届xx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

关于农村教育2020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农村教育2020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1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篇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 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

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篇1】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先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供给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可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此刻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本事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并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报告5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报告5篇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5篇 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培植起全面进展的综合素养,这就具备了人生长足进展的坚实基础。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篇1 一、调查目的: 了解同学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准时间: 本次调查采纳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_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班级同学,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状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同学对数学爱好很高,80%同学间或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同学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抱负。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同学在学习新学问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索并提出问题,70%的同学间或能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自主思索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同学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同学是把握有关的学问,10%的同学学问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同学在学完新学问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同学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同学上课仔细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乐观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同学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学问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同学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学习要靠自己仔细思索,多动脑筋,乐观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同学对完成数学作业乐观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同学的自觉学习很不抱负。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同学都能把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力量,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学问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熟悉到同学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育,要充分激发同学仆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同学仔细思索,乐观讨论,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同学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篇2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同学的读书爱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同学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同学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同学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沟通意识明显增加,同学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力量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老师课堂教学力量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

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调研报告范文(9篇)

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调研报告范文(9篇) 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调研报告范文(9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关系很是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篇1) 最近,__市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孩子数据统计 20__年秋学期,原创:我市中小学共有在校学生76544名,其中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40516名。现全市农村中小学计有留守孩子(指孩子父母均在__以外的地区打工,且很少回家)2942名,占全市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7.26%。 二、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等表现的分析 调查发现,在我市,特别是西部茅山地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同时,打工农民的子女却远离了父母,成为“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农村老家或跟着爷爷奶奶,或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在调查接触到的为数不少的“留守孩子”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学习成绩很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比较突出。在与一些中小学老师座谈时了解到,在后进生当中,“留守孩子”占了很大比例。学校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家长溺爱,难于管理; 二是缺乏管护,学生安全有隐患; 三是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

四是由于缺少了家庭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功能在这些孩子身上得不到体现。 三、我市目前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孩子”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1、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孩子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加强管理,强化关爱意识。班主任必须及时摸清留守学生的基本的情况,原创: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转化程度清,并做到每月向教导处汇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及时做好记录。 2、建立互助小组是落实关爱留守互助的第一起跑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为每位留守孩子建立一个互助小组,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给予爱护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落实家校联系制度是掌握留守孩子基本情况的主要手段。我们通过电话、会议和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沟通,弥补由于父母“失察”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关爱不够的影响,共同商议教育方案。 4、加强家长学校的阵地建设是提高留守孩子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学校,定时定期开展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的监护人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实施家庭教育。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现今情况下,单靠学校一个方面的努力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缺失的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各级政府,包括居委会、村委会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在农村“留守孩子”集中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保证教师编制的需求,提高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铲除毒害孩子精神的“毒源”,同时积极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妇联、关工委要加强对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第1篇: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山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解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找到阻止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我进行了这次调研。调研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山区许多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访谈、问卷和电话采访三种形式。对在校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对村民进行访谈及电话采访,这期间为了更好的了解到真实情况,也采用三者交叉进行的方式。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调研的方法和程序;二是被调查山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三是对阻碍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四是对对贫困山区现状的思索;五是对贫困山区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 希望通过这种类似的调研,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家一同来关心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携起手来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一、调研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访谈、电话采访、问卷调查 方式:笔录、拍摄 时间:2011年8月 调查的地点:交口县 调查的学校:双池中学 采访的主要对象:学校老师学生、村里的留守儿童、村里的老年人及少数村里的中年人、外出的部分青年人 二、被调查山区的基本情况分析 Ⅰ.被调查山区人民的基本情况 1.经济状况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经济收入微薄,加上孩子较多。农民负担特别严重。农村土地贫瘠,农民缺乏知识,不会合理利用土地,一年的庄稼收入都靠天气的变化决定。加上所调查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利。 2.家庭状况 受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大多数农民深深感受到在家里种田地的经济收入远不如进入城里打工。他们认识到在家里种庄稼,辛苦了一年还不一定有收成。而进了城里,每天辛苦了,能拿到当天内的收入。所以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家庭成员都离开家乡,走出山区,在外打工。如老人生病无人看管,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没有人去关心,他们都是那么的无助。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大多都是这种情况。 Ⅰ 山区学校教育现状的情况 1.学校基础设i 基础设施差,没有可供学生查阅的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校里缺乏供给学生们锻炼身体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基础设备,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基础设施都没有,更不用说有更多数量的体育器材。没有课外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乏味和单调。 2.学校师资情况 由于山区的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加上山区农村教师的待遇不好,许多知识分子都不想留在山区从教,所以学校经常缺乏老师,造成学校师资力薄弱。 2.学校对学生教育知识的情况 ⑴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导致成批的问题少年的出现。在贫困山区里,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孩子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引路人人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误入歧途,将来给社会带来很多极危害的问题。 ⑵学校课程单一,学生课外活动少。由于老师的缺乏,有点学校只开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使学生们深感学习的乏味和单调。同时,也是使学习和生活严重脱离,学生们渐渐的认为学习对生活没有什么作用,最后选择退学,走上打工的道路。中小学生是最积极活跃的学生群体,没有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使他们感觉到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对学习更没有精神和兴趣,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 三、对贫困山区现状的思索 Ⅰ落后的教育状况和人民对教育文化的教育需求 Ⅰ信息的闭塞和思想意识的落后 五、对贫困山区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 Ⅰ教育有关部门如何管理和发展当地的教育 ⑴宣传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 ⑵改善教师的工资和工作体制。 Ⅰ高校该如何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 ⑴大学生走进贫困山区,传播新的知识理念 ⑵高校可以同贫困山区的学校进行“一对一”扶植 第2篇: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校本革命”行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发展阶段。“”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3721所、在校生173.2万人、教职工10.77万人。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幼儿园达1034所,在园幼儿21.36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迈入了优质均衡新台阶,深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探索实施了“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等“九字方略”,积极打造无择校的城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农村义务教育和特色化的区域义务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教育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市共2134所小学和381所初中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了79.2万人和32.37万人,初中三年巩固率94.48%,小学六年巩固率99.47%。初中辍学率2.85%,小学辍学率1.1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深入实施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02%,普通高中学校达72所,在校生16.69万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达24所,在校生10.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达75所,在校生16.7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所。特殊教育基本普及,有特教学校20所,在校生1813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93.52%。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共有高等教育院校5所,在校生6.71万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达标率分别从年的62.49%、36.72%、83.31%提高到77.94%、59.7%、95.12%,市级骨干教师增加了423人,省级骨干教师增加了276人,市特级教师从22人增加到139人,省特级教师从16人增加到106人。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1894人,比年增加了7794人。 “”,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十二五”,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1、教育投入不足。年,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连续多年处于全省下游位次。 2、发展水平不高。全市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整体攀升,但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均问题依然存在;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高、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张,但技能型人才合格率较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等院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服务经济社会能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__、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

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5篇)

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5篇) 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 近年来,随着农村适龄人口的削减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学校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村学校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学校进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正,促进均衡进展,实行措施彻底转变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逆境,为农村基础教育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进展是当务之急。本人在基层工作十余年,亲身经受了农村学校的进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学校的整风光貌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学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学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学校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学校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学校进展的瓶颈。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埋怨、同学埋怨、家长埋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我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细致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走访了3所学校,调查同学25人,老师及家长13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老师、同学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总体教育现状,并对农村教育的进展方面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索。

二、调查的基本状况 1、教学问题。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意绝大多数家长和同学对教育的要求。有62.5%的家长盼望孩子拿到高中以上学历,在回答上升中的缘由时,64.18%的同学选择是由于他们自己喜爱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 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同学和家长已经熟悉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是渴望学问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从调查状况看,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学校领导对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教学设施简陋,教法相对陈旧,严峻影响着素养教育的实施。目前许多农村学校还是实行“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县通过“远教”配置,各完小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学校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老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养不高。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老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学校老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老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老师缺乏,老师兼科现象较普遍。 2、老师问题:调查发觉,相当大数量的老师对生活不满,感到压力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方面缘由: 1〕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老师的工作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