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高考真题

高考地理综合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高考真题
高考地理综合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

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1-3题。

国家能源消费总

量 (亿吨

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

美元)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石油

天然

水电和核电

①13.214.2269.621.5 2.2 6.7

②30.7 3.7324.939.725.79.7

③7.1 1.8917.751.112.518.7

④8.530.717.320.655.3 6.8

1.表1数据表明( )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提供信息可知,②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多,单位GDP能耗较低,且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石油消费量最大(石油消费量等于能源消费总量乘以能源消费构成),①③④三国能源消费总量少,从而排除A、C、D项,因此核电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石油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天然气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得正确答案为B。

2.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答案:B

解析:①国以煤为主,能源消费总量稍多,单位GDP能耗较高,为中国;②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多,单位GDP能耗较低,且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石油消费量最大,为美国;③国以石油为主,水电和核电比重最高,能源消费总量低,单位GDP能耗最低,说明这个国家水能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为日本;④国能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单位GDP

能耗最高,为俄罗斯;得到正确答案为B。

3.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人口约3亿、日本人口约1.2亿、俄罗斯人口约1.4亿。③④两国人口接近,能源消费总量接近,且都是俄罗斯稍多,可得正确答案为C。

图11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

C.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答案:BD

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在1996年后,生产量小于消费量,A 错;C项中所述“石油净进口国”明显错误。B、D项所述内容在图中明显体现,故B、D项正确。

5.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答案:CD

解析:A项做法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B项所述我国无法实现,故A、B项错误。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石油进口国,C、D 项是目前我国解决石油紧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1.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

是( )

A.风沙

B. 洪涝

C. 滑波

D. 寒潮

答案:C

解析:该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Q 地位于陡坡之上,夏季连降暴雨时有可能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故选C。

了煤炭、石油、水电和核电、天然气。而煤炭依然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①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是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因此答案为A。

5.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

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阳

能 D.太阳能、核能

答案:D

解析:读题得知题干中关键词为“月球上的能源”,此知识点属于教材中的“宇宙中的资源”部分,宇宙中的资源主要指太阳能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而月球上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资源He3,则可做出正确选项;月球上没有大气、海洋故无从谈风能资源和潮汐能。

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6~7题。

6.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

A.西北、东南 B.西北、西南 C.东北、东南 D.东北、西南

答案:B

解析: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低压位置如下图所示,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西北和西南。

7.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A.暴雨和冰雹天气 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连绵的阴雨天气 D.干热风(焚风)天气

答案:C

解析: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则低压位置如下图所示,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东北和东南,根据北半球气旋旋转方向,低压槽形成暖锋,夏天在我国华北地区时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暴雨和冰雹天气属于冷锋天气,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是发生在冬春季节的冷锋,干热风(焚风)天气是下沉气流(高压)形成的。

8.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稳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

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

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答案要点:

(1)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

含量大。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

(2)凌汛(冰凌洪灾)。

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

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初春上游已

解冻但下游尚冻结。(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壅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

害)。

9.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资料三:见图13

图13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

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

母)。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要点:

(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③热带沙漠气候

(5)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10.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6 (单位:次)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135545000000368贵

23726800000003川

25104534155190000006云

(l)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答案要点:

(l)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

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2019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2019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主干知识梳理 1.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2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横断山区 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 C.3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 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时刻,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 答案:3.B 4.C 5.C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数值在北京时间14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 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 C.草地 D.寒漠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理 本试卷共12页,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2.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4.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辽宁省高考地理试题与答案()

辽宁省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与答案 (word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 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图2 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6-8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以下是高考地理复习方案,请考生认真学习。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

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

(完整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 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含答案)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 a、 b 两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 a 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经济作物,最可能分别是:A ;B;C;D。 (2)对图中 D 作物的生产和销售起重要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3)试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作物 B 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 3. 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 (图 1)和年等降水量线 (mm)分布图 (图 2)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为 (1、7) 月等温线,该月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③两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地,原因是。 (5)图 1 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 4.20XX 年 11 月 14 日至 27 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了第 28 届印度国际贸易博览会。印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也派出代表团参加。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沪宁杭工业区针对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 AB 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 (3)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有何相应的治理措施?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 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根据材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2)根据材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7 自然灾害

微专题7 自然灾害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B.11~12月C.1~2月D.4~5月 2.TV 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A.火电B.核电C.风能发电D.水电 3.为了提高水质,TV 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A.修建抽水蓄能电站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C.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污染防治(2019·天津高考模拟)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面为极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极涡,叙述正确的是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5.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山东高考模拟)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7.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18·全国高考模拟)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 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 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8.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 9.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11.(2016·陕西高考模拟)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冬春季节 经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该河流 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 连绵的阿尔卑斯山泳,南临亚平宁山脉)。波河中下游含沙 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 分析波河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主干知识梳理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地形部位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4.地形类型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 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埋藏深度。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为( ) A.100株 B.1 000株 C.3 500株 D.9 600株 2.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 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B.由东向南流 C.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由南向东流 4.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 A.0.9℃ B.1.7℃ C.2℃ D.3℃ 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测得A、B、C三个地点的气温分别为14.3℃、14.8℃、14.8℃。据此完成5~6题。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上海地理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答案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择部分分为A 、B 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 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 B 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 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2.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 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 3. 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 B.扩大市场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4. 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钢铁生产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三)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 70°-80°N ,157°W-81°E 12个测站 降水量 60°-70°N ,166°W-41°E 22个测站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年) 黑子相对数(个) 100 100 100 200 300 200 0 年均降水量(m m ) 100 太阳黑子数

高考地理 热点考点集锦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

高考地理热点考点集锦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 【高考命题剖析】 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本部分知识多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近期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来考查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地区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御措施,特别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人类活动的不合理与自然因素相结合所引起的灾害,也是在高考应试准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高考冲刺策略】 2011年以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高考中,往往以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地理事实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图、统计资料、气候资料等考查相关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及预防措施。要注意具有典型性的灾害,如雪灾、冻雨、台风、地震、干旱、洪灾等。在防灾、救灾方面,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代技术,对灾害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核心考点整合拓展】 核心考点一、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 掌握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在我国的分布。 1.自然灾害的类型 四大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1)大气圈中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雨、雪灾、霜冻等气象灾害。 (2)水圈中有洪涝、风暴潮、内涝等水文灾害。 (3)岩石圈中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生物圈中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布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称为自然灾害带,主要有两大自然灾害带。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单选题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某海岛(见图甲)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图乙)。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舟山群岛 B.台湾岛中部 C.钓鱼岛 D.南沙群岛 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1.D 2.A [解析]第1题,读图乙可知,该地一年中约有1/4的时间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故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离北回归线有一定距离,D项符合。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约有1/4的时间(3个月)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A项正确。 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26'S B.120°E、23°26'N C.60°W、23°26'S D.60°W、23°26'N 3.D 4.C [解析]第3题,根据0°经线和120°E经线的分布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根据AC为昏线确定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最后确定日期。第4题,结合上题解析,知此日为冬至,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根据图中120°E的地方时(0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据此回答5~6题。 5.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 ) A.极昼和极夜最低纬度的距离会缩小4' B.温带范围会扩大4' C.热带范围保持不变 D.极昼、极夜的范围会向高纬缩小 6.若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0°,则下列地理现象不会消失的是( ) A.四季更替 B.回归年 C.极昼极夜 D.太阳日 5.A 6.D [解析]第5题,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由66°34'变为66°32',则南北极圈度数也由南北纬66°34'变为南北纬66°32',极昼、极夜的范围向低纬扩展,南北极圈的距离缩小4'。寒带的范围扩大,热带的范围也扩大。南、北温带的范围各缩小4',合计缩小8'。第6题,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全球终年昼夜平分,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无四季更替和回归年。太阳日的存在与黄赤交角无关。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共60分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近年来増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 B.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 的减排压力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 源短缺的问题 1.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 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 相对较弱。故选B。 2.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 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故选C。 3.莫斯料时间2015年5月9日上午10时,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当地时间9日上午10时30分许,由102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组成的方阵通过了莫斯科红场,顺利完成了受阅。此日后一个月内( A.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B.北京、莫斯科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扩大 C.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 D.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3.5月9日至6月9日一个月内,北京、莫斯科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不变;南极圈内此时没有极昼;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A对。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 —5题。 4.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 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寒流一55。 B.乙一暖流一55。 C.甲一暖流一25。 D.乙一寒流一25。 5.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 响可能有(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 高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③纽芬兰岛附近冰山漂流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4.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判断甲洋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乙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又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大洋西侧,故甲属于北半球中低纬 度洋流圈,乙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选C. 5.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故不符合题意;洋流的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所以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甲是北半球的暖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在大洋的西侧,所以乙洋流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或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拉布拉多寒流有关.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是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这个洋流在大洋的东岸,故不符合题意.所以③④说法是对的,故选:B.读图,完成下列6-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