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宏蜂窝 什么是微蜂窝

什么是宏蜂窝 什么是微蜂窝
什么是宏蜂窝 什么是微蜂窝

什么是宏蜂窝什么是微蜂窝

2010-01-24 22:00:28| 分类:通信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

小订阅

在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络中,通常采用正六边形无线小区邻接构成面状服务区。由于服务区的形状很像蜂窝,这种网络便被称为蜂窝式网络。

宏蜂窝(macrocell), 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macrocell)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km~25km,基站天线尽可能做得很高。在实际的macrocell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由于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的阴影区域,该区域通信质量严重低劣;二是“热点”,由于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业务繁忙区域,它支持macrocell中的大部分业务。以上两“点”问题的解决,往往依靠设置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从原理上讲,这两种方法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因为扩大了系统覆盖,通信质量要下降;提高了通信质量,往往又要牺牲容量。近年来,随着业务需求的剧增,这些方法更显捉襟见时,这样便产生了微蜂窝技术。

微蜂窝小区(microcell)的覆盖半径为30m~300m,基站天线低于屋顶高度,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microcell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macrocell中的“盲点”。由于低发射功率的microcell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macrocell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

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实际上,microcell主要安置在macrocell内的“热点”地区。不同尽寸的小区重叠起来,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邻并同时存在,使得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相邻microcell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macrocell上,macrocell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是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microcell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microcell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

随着容量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运营者可按同一规则安装第三或第四个microcell层。一个多层次网络,往往是由一个上层宏蜂窝网络和数个下层微蜂窝网络组成的多

元蜂窝系统。

微蜂窝( microcell )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

术。与宏蜂窝相比,它的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 2W 左右;覆盖

半径大约为 100m ~ 1km ;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

顶下方,高于地面 5m ~ 10m ,无线波束折射、反射、散射于

建筑物间或建筑物内,限制在街道内部。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

无线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

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

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

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宏蜂窝是覆盖范围较远的基站

1,宏基站,直白点,铁塔站,比较大的那种,一个站覆盖几十

公里

2,微基站,在楼宇中或密集区安装的小型基站,覆盖小,用户

量低。

3,直放站,将基站信号放大,发射至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4,原理及区别:基站都有自己的频点,频率范围,有用户数,网络好,便于规划,当然费用也较高;直放站是借用基站的资源,它的下挂用户数是占用基站资源的,它的价格便宜,便于覆盖,但网络不好,规划困难,信号如果泄露到基站覆盖范围会对其造

成影响。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一、室内分布系统解决方案:

TD/PHS/WLAN共享一个室内分布系统,比如青岛网通大厦;

TD/PHS共享一个室内分布系统;

TD/PHS/GSM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大唐移动办公楼采用这种方式;

TDB30基站加室内分布系统,二枢纽。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

室内分布系统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源、传输介质(中继设备/器

件)、室内分布小天线。

信源:宏基站、微基站、射频拉远基站、直放站等。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光纤、泄漏电缆等。有时根据室内覆盖的需要,还需要通过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如干线放大器)。

天线:有室内吸顶天线和板状定向天线

微蜂窝基站用于面积较大或者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方使用,如大型购物广场,机场侯机大厅等,提供容量大,信号稳定。比如山东路家乐福,麒麟皇冠大酒店等都是微基站M103。这种信源需要专用的传输线路和电源设备,还需要提供机房。

射频拉远基站,这种基站在室内分布系统中还没有碰到过,其提供的容量和信号稳定度基本可以和微基站一致,无需机房资源,整体建设成本要低于微基站。但是它与室外宏站之间接口受到厂家设备标准的

限制。

直放站,这种方式适合于对覆盖要求较高,同时容量要求较低的覆盖场景,或者是不方便安装基站的场景。直放站的信号耦合自室外基站,与室外基站共享小区资源。但是由于TD-SCDMA采用TDD方式,上下行采用同一频点,所以对直放站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隔离度、上下行发射的定时,与室外基站的同步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三、元器件

功分器和耦合器:有源(电功分器或电耦合器)和无源。功分有二功

分,三功分,四功分;耦合器有5db,6db,7db,10db,15db,20db,25db,30db

的耦合器。

干线放大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存在一定路损,为了保证末端覆盖,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放大,这里就用的到干线放大器。

天线:室内覆盖常以吸顶天线为主,目前主要使用的有3dbi和5dbi 天线两种,在水平方向上全向发射。在垂直方向上,5dbi天线比3dbi

天线集中能量的能力更强

四、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情况指针要求:

P-CCPCH RSCP≥-75dBm,室内覆盖系统边缘场强要求P-CCPCH 接收信号功率不小于-85 dBm,外泄电平要求室内信号外泄到室外20米处的P-CCPCH信号强度小于-90 dBm;

对于天线口测试RSCP值比较高,工程测试中最高达到-33dbm。每个天线口的设计发射功率都是不一样的,上限是不能超过0dbm。微基站功率输出按18dbm设计,干放输出功率是24dbm。由此可以看出,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功率仅仅是发射天线辐射功率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能量都向其它方向扩散了,厂家标准是信号发射到空中,我们用天线靠近发射口接收,此时已经损耗了30dbm左右。这就是手机接受

到最好信号才-33dbm的原因。

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的一个最重要步骤就是根据器件输出功率,根据传输线缆长度,根据使用器件数量以及经过各种器件后的增益来计算天线口输出功率,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判断影响覆盖的根本原

因。

五、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主要是:笔记本计算机,SPAN INDOO软件,具备INDOO 功能的加密狗,PACKER手机,各种UE终端,室内分布地图(需要

转换成JPG格式图片)等。

INDOO软件的使用:此软件接口基本和OUTUM相同,主要是没有GPS定位,需要手工定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将室内分布系统图转换成图片格式的文件,通过导入地图的方式导进软件中。

测试方法:

室内信号对室外宏站的泄漏测试:锁定室内信号,在室外测试。要求UE在室外5米左右的地方要切换到室外宏站上。

室外对室内信号的干扰测试:依次锁定室外强信号,在室内测试。要求室内不能发生室内外信号的切换情况,UE在室内要一直驻留在室

内信号上。

其它测试方法与室外测试方法一致。

六、总结:

建议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不同与室外的频点,因为主要的资料业务发生

在室内。

对于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要尽量采用多天线小功率的方式,杜绝室内

天线口下信号过强的情况,一般要求在天线口下测试的信号强度低于

-45dbm

对于设计输出功率过高的天线,要加衰减器或者调整干放增益值,但一般不建议采用调整干放增益的方式。因为干放的调整会影响到它下

面的所有天线输出功率。

针对覆盖不好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干放输出功率的方式来解决。

宏蜂窝基站选址技术细则V1

北京铁塔公司宏蜂窝基站选址技术细则V1 一、总体要求 (一)满足客户对站址的网络规划需求 1.根据客户无线网络规划,站址宜选择在客户需求点位 置附近,城区的偏离距离宜小于50米、乡村偏离距 离宜小于100米。 2.站址四周应视野开阔,城区站址应确保天线主瓣方向 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乡村站址应确保覆盖方向 上1/2~1/3基站覆盖半径附近没有阻挡。 3.为了避免二次上站确址,在满足网优建站要求的前提 下,应尽量多选择合理站址。每一个需求站点需最少 提供3个可选站址。 4.楼站的楼高尽量和周围环境匹配,在没有特殊情况下 尽量不要选择50米以上楼宇和3层以下楼宇。(二)满足站址的用地要求 1.各站址选择应结合当地的市政规划、环保要求,并与 市政规划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避免因市政规 划变化造成的工程调整,郊区选址,建议避开坟地、 雷达站、部队等敏感地带,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 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并且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飞机跑道端点距基站在飞机跑道 延长线上的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天线高度 +150米)/tan3。 2.城区尽量选用市政、企事业单位的站址或建筑,尽量 避免选择容易发生纠纷的居民类站址。尽量避开幼儿 园、小学等敏感区域,小区居民楼附近建塔站时,塔 站位置须远离居民楼水平距离30m以上,如水平距 离小于30m则要保证天线安装高度明显高于居民楼 高度,具体高度需由网优现场确定; 3.基站建设环境与电磁辐射评估技术参考以及建设要 求,参看附件2《基站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三)基站选址与二次搬运和外市电引入 1.充分考虑站址获取的可行性,位置选择应考虑动力供 电和传输的线路引入方便,交通便利。 2.延庆、平谷、怀柔、房山等山区农村建站,在满足需 求的前提下,选址时要考虑二次搬运和外电引入距离, 不应过长。 (四)楼面站选址注意事项 1.楼站需注意楼宇本身可否在房顶上加装天线(例如人 字形屋顶,玻璃美化顶等无法加装天线的无需选择)。 2.站址选择时若有相邻几个建筑均可选时,首选取框架

宏在CATIA中的创建和运行

在CATIA中运用宏处理大量数据-->摘自catia技术论坛收藏一、引言 随着机械设计的不断发展,三维辅助设计软件在产品设计和加工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于CATIA具有超强的自由曲面功能、逆向工程的功能及全面的组合分析功能,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的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飞机设计过程中,飞机的外形建模过程往往是先从外部读入外形数据,然后在CATIA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飞机外形数据通常是由许多点坐标组成,外形越精确,要求的数据就越多。在CATIA中,输入点的方法通常是在Shape的Generative Shape Design界面下的Point命令栏中手工将数据输入。飞机外形有成千上万个数据点,手动输入不仅费时,并且容易出错。本篇文章介绍了采用宏命令来自动读入数据的方法,并对这些数据自动进行相关的绘图处理。 二、宏的定义 宏是一系列组合在一起的命令和指令,以实现多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宏可以用下列几种脚本语言编写,这取决于操作系统: ☆Basicscript 2.2 sdk,用于Unix ; ☆Vbscript,Visual Basic的脚本语言,用于Windows NT系统; ☆Jscript,Javascript的一种应用,用于Windows NT系统。 三、创建宏和运行宏 1. 创建宏 宏可用于各种软件,其在各软件中的创建和运行基本相似,这里着重

介绍宏在CATIA中的创建和运行过程。 创建过程是:首先打开CATIA,新建一个文件,然后进入菜单Tools,打开子菜单Macro下的Macros (或用Alt+F8命令),此时打开一个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宏命令打开窗口 在Macro Name下的输入框中命名一个宏的名字,如Macro1。然后按Creat按钮,此时打开Macro Editor 窗口。在此窗口的文本框内输入宏的代码,保存后,该宏就创建完成了,如图2所示。 图2 创建宏 2.运行宏 首先选择宏,因为宏可保存于内部文件,也可保存于外部文件,所以首先在宏窗口的左下角的下拉框中选择是内部文件还是外部文件。如果是内部文件,则在宏窗口的文本框中会显示已创建的一系列宏,选择需要的宏,按下Run按钮,宏结果就可显示于窗口内。如果是外部文件,则选择宏窗口左侧的Select按钮,选择宏所在的文件目录,按下Run按钮,同样,宏结果也显示于窗口内。 四、宏在CATIA中的应用 1.利用宏输入数据 宏在CATIA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与CATIA的内核及内部函数的调用集成得很好。例如,在一个部件上打一系列的孔,从装配件上提取材料清单等等。在实际工作中,飞机的外形数据存于Excel文件中,利用宏来读取Excel文件中的数据。如果数据以其他文件格式保存,如

室分与宏站的区别问题

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布的原因: 1、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 3、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电话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 4、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室分流程: 1、确定好覆盖区域和相关业务指标要求,如信源采用哪种等 2、准备好覆盖区域的建筑图纸; 3、容量规划和小区划分,初步确定主设备的数量;容量计算关系到信源取型 4、天线布放,是否隐蔽还是天花吸顶等 5、天线口功率设置及覆盖预测。根据现布放的天线,确定对覆盖区域全部覆盖,同时考虑外泄和切换问题; 6、根据勘测情况和建筑图纸,确定弱电井位置和走线路由,以及主设备安装的具体位置。 7、系统结构设计及功率分配; 8、出方案,确定最终方案; 1.室分与宏站之所以要分门别类,是因为环境不同、覆盖模型不同; 2.天线覆盖无法做到无缝覆盖(详细请去网上看电磁波的传播),宏站天线无法完全覆盖至室内,针对楼宇需要做室分覆盖,室内环境复杂,多采用“多天线,小功率”原则覆盖;室分天线与宏站天线在增益上有很大的差异,单天线覆盖距离也就相差甚远; 3.不管是室分信源还是宏站信源,说白了都是信源,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宏站载波资源多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拉带一些室分信源,RRU拉远覆盖。 4.现网室分站点与宏站站点的频率规划有明显的区分,一般室内信号是不可以外泄的,所以很少见用室分信源覆盖室外,大多数都是采用室外信源拉远覆盖室内。

蜂窝IP技术概述(一)

蜂窝IP技术概述(一)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蜂窝IP技术的协议机制,接着详细分析其路由、切换和寻呼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性能分析,证明蜂窝IP技术能很好地利用MobileIP的全局移动性支持和蜂窝系统的移动切换等功能,支持频繁切换下的高速分组数据传输,适应下一代无线分组数据通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蜂窝IP;分组数据传输;数据通信 随着移动通信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和Internet相互融合正逐渐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高达2Mb/s的无线分组数据速率,蜂窝的范围从宏蜂窝进一步缩小到微蜂窝,甚至是微微蜂窝,对于无线接入Internet而言,要求更高效的无线分组路由机制和快速的无缝移动切换控制技术。传统的MobileIP协议只是在较大范围的蜂窝间简单地解决Internet主机移动性。本文介绍一种新的Internet移动主机协议──蜂窝IP (CellularIP),它继承了MobileIP的优点,并且充分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和移动切换技术,从而支持快速运动的移动主机无线接入Internet。 一、蜂窝IP协议 蜂窝IP技术充分利用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和连接切换控制,来实现蜂窝IP网络内部的路由和切换。蜂窝IP网络由蜂窝IP基站(BS)和蜂窝IP网关(Gateway)两大部分组成。蜂窝IP基站,作为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也集成了传统蜂窝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和基站控制器(BSC)的功能。它建立在IP分组转发的基础上,其IP路由的功能由蜂窝IP路由和位置管理实体来完成。许多个基站组成一个蜂窝IP网络,通过蜂窝IP网关接入到Internet,蜂窝IP网关起到路由和网络互联的功能。在蜂窝IP网关之间,网络的全局移动性由MobileIP 协议来支持,而在蜂窝IP网关内部,采用蜂窝移动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切换功能来支持网络的局部移动性。 蜂窝IP网络内的移动主机将网关的IP地址作为它的MobileIP转交地址,当有IP数据包发往移动主机时,首先通过MobileIP协议原理,到达该主机所在网络的蜂窝IP网关,在网关处解封装,并向基站转发。在蜂窝IP网络内,移动主机的地址就是其归属地址,数据可以直接转发给移动主机。当移动主机发送数据分组时,将分组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所在的基站,然后通过hop-by-hop方式路由到网关,通过该网关发送到Internet上。在蜂窝IP中,位置管理和切换支持都集成在路由功能中。基站定时发送导引信号,其中包含所在网关的IP地址,移动主机通过该导引信号进行定位,支持广域的移动性。蜂窝IP节点维护一个路由缓存,存储移动主机的IP地址和相邻的下一个节点,通过hop-by-hop方式,构成一条上行链路(基站到网关)的路由。下行链路(网关到基站)也可以利用这条路由缓存链,将数据分组转发到移动主机。当主机在基站间移动时,由于上行数据分组不断更新路由缓冲,所以下行分组可以准确转发到移动主机处,很好地解决了蜂窝IP网内部的位置更新问题。在有些节点处还设置寻呼缓存,对路由缓存的起到一定弥补作用。 二、关键技术 1.移动主机。在蜂窝IP网络中,移动主机有两种状态:激活(active)和空闲(idle)。当移动主机收到或准备发送数据分组时,它的状态从空闲转为激活,而且,只要主机在发送或接收数据分组,就一直保持激活状态。当主机经过一段时间没有收到或发送任何数据分组,激活状态超时,主机重新回到空闲状态。当移动主机从空闲转为激活状态时,它发送路由修改分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初始值为路由修改时间。只要主机发送数据分组,定时器就会重新初始化为路由修改时间,这样就确保了在激活状态下,间隔时间不大于路由修改时间的数据分组都可以发送。如果发送的数据分组足够快,移动主机可以不产生路由修改分组。在空闲状态下,移动主机定时发送寻呼修改分组,间隔为寻呼修改时间。当发送数据分组时,移动主机就停止发送寻呼修改分组。当主机移动到一个新的基站或无线信道阻塞的情况下,如果主

华为公司微基站介绍

华为公司微基站介绍 一微基站的应用简介 BTS3801C是华为公司WCDMA系列化基站产品中的室外微基站产品。它的推出是为了在运营商实际建网时,既满足话务密集地区作为宏蜂窝基站的补充,吸收话务量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在相对话务量比较低的地区,实现低成本广覆盖的需求。 在CBD地区,有很多商务办公楼的话务密度很高,而利用宏蜂窝基站来进行这些楼宇内的覆盖是不适合的,而利用微蜂窝基站与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则可以比较好地完成吸收话务密度,又能进行良好室内覆盖,从而成为宏蜂窝小区的补充。 而在高速公路、风景区、广袤的农村等话务密度比较低的地区,而为了提升网络品牌,需要提供室外连续覆盖,一般宏蜂窝基站因为配置比较高,成本相对较高,而利用微蜂窝基站则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微蜂窝基站不需要站址,单机柜最大配置的容量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地区话务需求。而且覆盖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使低成本完成网络建设成为可能。 二微基站的主要性能 1性能指标 、 物理尺寸小,实现“无机房建站” 最大发射功率10W 重量轻,可以安装在墙壁或电线杆上 容量1TRX(最大128等效语音信道) 电源220 vc 接收灵敏度和宏基站相同,优于-125dBm 环境温度-40℃~55℃ 2适用环境 、 机房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城市热点、盲点地区;解决高速公路、高架覆盖;解决乡镇、村、风景区覆盖。 3主要优点 、 ?体积小,安装迅速,组网灵活,实现“无机房建站”; ?可灵活部署,适应性强,满足各种应用环境; ?发射功率10W,无馈线损耗,覆盖范围更广;

?建网的综合成本比宏蜂窝要低。 三微基站与直放站对比 一个直放站通常被认为一个双向的放大器,一方面接收基站发出来的下行信号,然后进行放大,把信号送到 盲点地区。而在上行链路方面,接收用户发出来的信号,然后重新把这些信号发送给基站系统。(直放站既不会产生新信道,也不会减少基站信道,实质上是一种同频中继放大设备,因此它并不能解决容量问题。)直放站的使用形式通常有两种光纤直放站和无线直放站。 在建网初期,直放站适合解决基站服务区内移动通信信号遇高山、高大建筑物阻挡或各种地下设施等特殊环境的通信盲区。但城市地区不适合采用直放站,直放站不能起到消除覆盖盲点,吸收话务,提高网络质量的目的。反而引入大量的干扰:网络底噪抬高、不需要的小区信号放大、小区间的重叠覆盖引起掉话等,使整个网络质量的下降。 随着移动网络在不断发展,微蜂窝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直放站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在解决覆盖方面,微基站具有综合优势。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讨论了基于移动台和网络的两种无线定位方案,对几类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GSM和CDMA 两种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的应用特点,最后提出了无线定位技术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蜂窝系统 无线定位 CDMA GSM 1 引言 无线定位在军事和民用技术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定位和导航系统有:雷达,塔康,Loran C,VORTAC,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GPS等。对地面移动用户的定位来说,这些技术中以GPS最为重要。近年来GPS发展很快,其单点定位精度达20~40m。但是把GPS功能集成到移动台上需全面更改设备和网络,增加成本;且用户同时持有移动电话和GPS手机很不方便,所以移动用户及设备生产商和网络运营商希望能直接由移动台实现定位。 直接利用移动台进行定位已研究多年,近年来,由于对移动台用户定位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无线定位的研究。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E-911法规,要求2001年10月1日起蜂窝网络必须能对发出紧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精度在125m内、准确率达到67%的位置服务。1998年又提出了定位精度为400m、准确率不低于90%的服务要求。1999年FCC对定位精度提出新的要求:对基于网络定位的精度为100m、准确率达67% ,精度300m、 准确率达95%;对基于移动台的定位为精度50m、准确率67% ,精度150m、准确率95%。FCC 的规定大大推动了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在蜂窝系统中实现对移动台的定位除了满足E -911定位需求外,还具有以下重要用途: (1)基于移动台位置的灵活计费,可根据移动台所在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2)智能交通系统(ITS),ITS系统可以方便提供车辆及旅客位置、车辆调度、追踪等服务。 (3)优化网络与资源管理,精确监测移动台,使网络更好决定进行小区切换的最佳时刻。同时,根据其位置动态分配信道,提高频谱利用率,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华为替换爱立信设备经验总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分公司 无线网络平滑过渡实施体系华为设备替换经验总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二OO九年三月

目录 1、无线网络频率规划 (1) 1.1频率规划分析 (1) 1.2频率规划问题 (3) 2、设计方案比较 (3) 3、施工技术规范 (7) 3.1割接施工技术规范 (7) 3.1.1 施工前准备 (7) 3.1.2 施工实施细则 (8) 3.3基站调测 (11) 3.3.1 基站调测步骤 (11) 3.3.2 基站调测注意事项 (12) 3.4基站倒回实施细则 (13) 4、主设备功耗对比测试 (13) 5、无线设备安装示范站 (15) 5.1开箱验货流程 (15) 5.2安装机柜 (16) 5.3电源线和保护地线的安装及布放 (19) 5.4防雷告警线的安装 (21) 5.5传输线和告警线缆的安装及布放 (22) 5.6机柜内射频电缆、信号线、电源线的安装 (24) 5.7安装完成 (24)

1、无线网络频率规划 1.1 频率规划分析 对清溪镇的频率规划是在对现有网络结构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之后进行的,一方面保证了现有网络频率规划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频率规划原则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1)GSM900频率规划分析 移动GSM900M的频率带宽共24MHz,频率间隔为200KHz,可用频点为1~94,还包括E频段的1000~1023,为避免与联通频点产生干扰,95号频点暂不使用。 BCCH采用32~57共26个频点,8×3的复用模式;TCH采用1~31、58~94、1000~1023的频点,共91个,分为12组,采用4×3复用模式;整网测试发现频率干扰问题较小,无明显的同邻频干扰存在,现网频率规划良好。 详细频率规划原则如下表: 表1.1-1 900M频率规划模型 现网900M小区基本采用空腔合路器,进行基带跳频,每个小区的频点分为两组group0和group1,group0包含BCCH频点和TCH频点,均参与基带跳频;group1包含用于PDCH规划的频点,PDCH频点在频模给出的TCH频点中选择,不参与跳频。900M 频模如上表所示,GSM900M在不考虑E频段的条件下采用4×3复用,最大配置可达到S7/7/7,且现网频率规划中同一小区内频点间间隔均大于我司空腔合路器所要求的600KHz,故现网900M的频率规划基本可以满足现网扩容要求,建议在替换过程中除个

Word几个实用宏解决方案

Sub 自动编号改为手动编号() ActiveDocument.Content.ListFormat.ConvertNumbersToText End Sub Sub 批量去除域() ActiveDocument.Content.Fields.Unlink End Sub Sub CenterPara() '绝对居中(中国式居中) With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 .CharacterUnitFirstLineIndent = 0 .FirstLineIndent = 0 .CharacterUnitLeftIndent = 0 .LeftIndent = 0 .CharacterUnitRightIndent = 0 .RightIndent = 0 .Alignment = wdAlignParagraphCenter End With End Sub Sub 选中所有的表格() Dim tempTable As Table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If ActiveDocument.ProtectionType = wdAllowOnlyFormFields Then MsgBox "文档已保护+填写窗体,此时不能选中多个表格" Exit Sub End If ActiveDocument.DeleteAllEditableRanges wdEditorEveryone For Each tempTable In ActiveDocument.Tables tempTable.Range.Editors.Add wdEditorEveryone Next ActiveDocument.SelectAllEditableRanges wdEditorEveryone ActiveDocument.DeleteAllEditableRanges wdEditorEveryone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 End Sub Sub 文本反选() '对常规文本进行反选 Dim myRange As Range, oEditor As Editor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Application.Version < 11 Then MsgBox "版本过低!"

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四个概念简介

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四个概念简介 宏蜂窝小区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macrocell)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km~25km。由于覆盖半径较大,所以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一般在10W 以上,天线也做得较高。图1是由宏蜂窝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小区分别设有一个基站,它与处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建立无线通信链路。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蜂窝),区群内各个小区的基站可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移动交换中心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相连接。 图1 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在实际的宏蜂窝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低劣;二是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来加以解决。但从原理上讲,这两种办法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直放站实质是一个宽带放大器,设置不合理(包括选址及安装等)或设置得过多,都极易造成对周围信号的干扰;小区分裂实质就是采用使宏基站变密的办法(即将覆盖面大的基站分裂成覆盖面较小的基站)来增加系统的容量,但当基站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干扰和基站接入等问题,这种办法将难以再进行。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剧增,这些方法更是难奏其效,这样便产生了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技术。 微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是在宏蜂窝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室内宏蜂窝基站收发信台技术手册

ZXG10 B8018(V1.00) 室内宏蜂窝基站收发信台技术手册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1-1 1.1 系统背景 ......................................................................................................................................... 1-1 1.2 系统简介 ......................................................................................................................................... 1-1 1.3 接口与协议 ..................................................................................................................................... 1-2 1.3.1 Abis接口................................................................................................................................ 1-2 1.3.2 Um接口 ................................................................................................................................. 1-3 第2章业务功能........................................................................................................................................ 2-1 2.1 业务 ................................................................................................................................................. 2-1 2.2 功能 ................................................................................................................................................. 2-1 第3章技术指标........................................................................................................................................ 3-1 3.1 工作频段 ......................................................................................................................................... 3-1 3.2 射频指标 ......................................................................................................................................... 3-3 3.3 物理指标 ......................................................................................................................................... 3-3 3.4 设备电源 ......................................................................................................................................... 3-4 3.5 环境条件 ......................................................................................................................................... 3-4 3.6 容量 ................................................................................................................................................. 3-4 3.7 时钟 ................................................................................................................................................. 3-4 3.8 可靠性 ............................................................................................................................................. 3-5 第4章结构和原理.................................................................................................................................... 4-1 4.1 机柜结构 ......................................................................................................................................... 4-1 4.2 硬件工作原理 ................................................................................................................................. 4-2 4.2.1 硬件总体结构 ....................................................................................................................... 4-2 4.2.2 信号流向 ............................................................................................................................... 4-4 4.3 软件原理 ......................................................................................................................................... 4-6

比较全面的excel的宏教程

Microsoft excel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可以轻松地完成数据的各类数学运算,并用各种二维或三维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大大简化了数据的处理工作。但若仅利用excel的常用功能来处理较复杂的数据,可能仍需进行大量的人工操作。但excel的强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宏的引入使其具有了无限的扩展性,因而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数据的处理问题。 随着支持Windows的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多和功能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程序增加了宏处理来方便用户的自由扩展。但初期各应用程序所采用的宏语言并不统一,这样用户每使用一种应用程序时都得重新学习一种宏语言。为了统一各种应用程序下的宏,Microsoft推出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语言。 VBA是从流行的Visual Basic编程语言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面向应用程序的语言,它适用于各种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解决各应用程序的宏语言不统一的问题。除此之外,使用 VBA语言还有如下优点:1、VBA是一种通用程序语言,通过它不仅可以共享Microsoft相关的各种软件(如excel、 word、access)……,而且随着其它的一些软件(如大名鼎鼎的AutoCAD2000)等对VBA的支持,这些软件也已进入到了VBA的控制范围;2、可以将用VBA编写的程序复制到Visual Basic中调试并运行,从而实现用Visual Basic来控制有关的应用程序;3、VBA 提供的大量内部函数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对于而今的宏,不仅语言统一规范,而且其功能也已非常强大。但在大多数介绍excel的"傻瓜书"、"指南"、"入门与提高"等参考书中往往略过不提,或浅浅带

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几个概念

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几个概念 宏蜂窝小区 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macrocell)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km~25km。由于覆盖半径较大,所以基站 的 发射功率较强,一般在10W以上,天线也做得较高。图1是由宏蜂窝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小区分别设有一个基站,它与处于其服务区内的 移动台建立无线通信链路。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蜂窝),区群内各个小区的基站可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移动交换中心 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相连接。 图1 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实际的宏蜂窝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 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 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低劣;二是“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 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来加以解决。但从原理上讲,这两种办法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直放站实质是一个宽带放大器,设置不合理(包括选址及安装等)或设置得过多,都极易造成对周围信号的干扰;小区分裂实质就是采用使宏基站变密的办法(即将覆盖面大的基站分裂成覆盖面较小的基站)来增加系统

的容量 ,但当基站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干扰和基站接入等问题,这种办法将难以再进行。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剧增,这些方法更是难奏其效,这样便产生了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技术。 微蜂窝小区 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是在宏蜂窝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 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 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 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微蜂窝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一般用于宏蜂窝 覆盖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议室、娱乐室、地铁、隧道等。作为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 商务楼、停车场等地。而在话务量很高的商业街道等地则可采用多层网形式进行连续覆盖,即分级蜂窝结构:不同尺寸的小区重叠起来,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 邻并同时存在,使得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是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 微微蜂窝小区 随着容量需求进一步增长,运营者可按同一规则安装第三或第四层网络,即微微蜂窝小区(picocell)。微微蜂窝实质就是微蜂窝的一种,只是它的覆盖 半径更小,一般只有10m~30m;基站发射功率更小,大约在几十毫瓦左右;其天线一般装于建筑物内业务集中地点。微微蜂窝也是作为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形 式而存在的,它主要用来解决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室内“热点”的通信问题。 在目前的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中,我们主要通过在宏蜂窝下引入微蜂窝和微 微蜂窝以提供更多的“内含”蜂窝,形成分级蜂窝结构,从而解决网络内的“盲点”和“热点”,提高网络容量的。因此,一个多层次网络,往往是由

蜂窝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 - 线下讨论 名称:蜂窝网络的技术和应用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实验日期:2015年5月8日 负责模块:第三代蜂窝网络技术(第五部分) 小组成员:

蜂窝网络历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900年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从此世界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新时代。 现今我们每天用到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初期。最初美国Purdue大学学生发明了工作频率为2MHz的无线电接收机,并很快在底特律的警察局的车载无线电系统中投入使用,这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可以有效工作的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30年代初,第一部调幅制式的双向移动通信系统在美国新泽西的警察局投入使用;20世纪30年代末,第一部调频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诞生,实验表明调频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要比调幅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更加有效。在随后的10几年间,调频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在这个时期中,通信实验和电磁波传输的实验等工作完成了,在短波波段上实现了小容量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然而此时的移动通信系统存在诸多的缺陷,难以与公众网络互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战后,军事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民用领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成功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移动电话和公众电话网络的互通,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当时这种移动电话系统仍然采用人工接入方式,存在局限性,系统容量小。 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它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及自动接入公用电话网。20世纪70 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业务范围的扩大,可用频道数要求递增与有限的频谱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在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MPS,它为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冲80年代中期开始,移动通信蓬勃发展,走向成熟,开发了新一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系统的容量得到大大地提升。除此之外,数字网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

关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几个概念

关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蜂窝的几个概念 宏蜂窝小区 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macrocell)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km~25km。由于覆盖半径较大,所以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一般在10W以上,天线也做得较高。图1是由宏蜂窝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小区分别设有一个基站,它与处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建立无线通信链路。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蜂窝),区群内各个小区的基站可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移动交换中心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相连接。 图1 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在实际的宏蜂窝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低劣;二是“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来加以解决。但从原理上讲,这两种办法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直放站实质是一个宽带放大器,设置不合理(包括选址及安装等)或设置得过多,都极易造成对周围信号的干扰;小区分裂实质就是采用使宏基站变密的办法(即将覆盖面大的基站分裂成覆盖面较小的基站)来增加系统的容量,但当基站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干扰和基站接入等问题,这种办法将难以再进行。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剧增,这些方法更是难奏其效,这样便产生了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技术。 微蜂窝小区 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是在宏蜂窝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高

宏站与小基站并用 优势互补迎挑战

宏站与小基站并用优势互补迎挑战 LTE商用迫近,业界对于LTE网络的部署形态更加关注。可以肯定的是,在LTE网络中,各种类型的小基站将占据更重要的角色。中国移动专家表示,与2G、3G时代小基站主要发挥补盲等辅助作用不同,在4G时代,小基站将在提供大带宽数据业务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小基站将与宏蜂窝基站一起成为4G网络中的主角。 LTE基站形态丰富4G时代,网络面临四大挑战:深度覆盖需求强烈;移动数据业务质量要求高;高频段损耗大、覆盖能力较差;新增站址困难。这些挑战催生了对丰富基站形态的需求。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14年,LTE小基站的出货量将超过LTE宏基站。 目前,LTE基站类产品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Relay等等。其中,宏基站和微基站从硬件架构上均可进一步分为一体化与分布式两种,微站存在一体化微站和分布式微站(BBU+微RRU)两种,微微基站理论上也可分为一体化和分布式两种。 这些不同的基站将在未来的LTE网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中国移动设计院的李楠表示,宏基站应用于室外覆盖场景,是解决室外覆盖的主要站型。微站能够充分发挥安装简单的工程优势,用于补盲和补热场景。而微微站以及femto等站型是室内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目前,各系统设备厂商都已经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站解决方案。阿尔卡特朗讯与中国移动合作研发的灵云无线微基站基于lightRadio技术,目前已经在南京的TD-LTE试验网中部署。爱立信推出的点系统非常小巧,设备仅重300克,小到可以一手掌握,但是却足够为庞大人群提供室内网络覆盖。NSN推出的Flexi Zone由多个相互连接的低功耗小区构成,这些小区使用共用的资源池,通过区域控制器进行灵活管理。华为的AtomCell与宏站协同组网,通过协同组网以及特有的抗干扰技术,网络容量可以实现超过4.7倍的大幅度提升,这将极大缓解MBB时代所带来的容量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于2012年提出Nanocell,创新的将TD-LTE与WLAN相结合,主要用于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和室内深度覆盖场景。据记者了解,目前Nanocell还在试点阶段,尚未投入实际应用。从初步试点效果看,Nanocell站型在建设施工的便捷性、灵活性,覆盖的精确性和高容量的提供能力等方面都符合理论预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