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起源与发展

数的起源与发展
数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主人公奥德修斯刺瞎了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仅有的一只眼睛以后,那个不幸的盲老人每天都坐在自己的山洞里照料他的羊群,早晨羊儿外出吃草,每出来一只,波吕菲修斯就从一堆石子里捡出一颗,晚上羊儿返回山洞,每进去一只,他就扔掉一颗石子,当他把早晨捡起的石子全部扔掉时,他确信所有的羊都回来了山洞。

数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数,从我们懂事开始,就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对象,但是你知道数是

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吗?数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数。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数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到现在数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旨在介绍数的起源,数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数的衍生。

(一)数的起源

数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数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于其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的概念和计数的方法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根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证据,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采用了某种计数方法。

1.数的概念的产生

原始时代的人类,为了维持生活他们必须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果实。有时他们满载而归,有时却一无所获;带回的食物有时有富余,有时却不足果腹。生活中这种数与量上的变化,使人类逐渐产生了数的意识。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了解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别,进而知道了一和多的区别。然后又从多到二、三等单个数目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小的飞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进步和发展,简单的计数就是必须的了,一个部落集体必须知道它有多少成员或有多少敌人,一个人也必须知道他的羊群里的羊是不是少了。这样,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艰难搏斗中,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数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思维逐步由事件的直观思维走向形式或抽象思维。但当代科学界多称为数量的形式思维,标志着人们的思维由朴素的“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无疑,由此就形成了认识的差别性。实际上,形式思维在于笼统性,事件的直观思维在于事件的具体性。显然,“低级、高级”的区分,是将“事件的具体性”深层次性贬低的错误认识。因为任何将物质或事件的深层次性揭示清楚的分析,无疑具有本质性;而形式的笼统性,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一般性。所以,将形式的数量分析称为“高级”性,是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认识观,尔后流行的“量化可比性是科学的唯一标准”的由来。无疑,“数或数量”来自物质或事件的计量,尔后扩展为计时、编序或丈量土地面积、计算财富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最早发明的数是自然数。但也局限于分辨一、二等数量的增多。当人们用自己的十个手指记数不敷应用时,便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等记数方法。

2.计数方法

考古证据表明,虽然地区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在采用计数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过

“一一对应”的方法。关于这个方法,在我国还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从前,有个目不识丁的大财主,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来教他儿子识字。第一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一横,说,这是“一”。第二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两横,说:,这是‘二’。第三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三横,说,这是‘三’。财主的儿子学到这儿,便把笔一扔,跑过去对他爹说:“识字真是太容易了,我已经全学会了”。财主自然十分高兴,便把先生辞退了。过了几天,财主要请一位姓万的亲戚到家里做客,就让儿子写一份请帖。谁知财主左等右等,从早上一直等到晌午,还不见请帖送来,他只好亲自上房去催。儿子看见父亲来了,便埋怨地说“天下姓氏那么多,偏偏拣个姓‘万’的。从早上到现在,我才画了五百多划,离一万还远着呢……。”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种画杠的方法曾经被多个民族所采用。关于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举出许多别的例证,如一些美洲的印第安人通过收集每个被猎杀者的头皮来计数他们杀敌的数目;一些非洲的原始猎人通过积累野猪的牙齿来计数他们所捕野猪的数目;居住在乞力马扎罗山山坡上的马萨伊游牧部落的少女,习惯在颈上佩戴铜环,其个数等于自己的年龄。几乎所有的人都常常扳着指头计数较小的数目。1937年,人们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了一根大约三万年前的狼桡骨,上面刻有许多横划。在我国北京郊区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四根带有磨刻痕迹的骨管,发现它们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结绳记数(或记事)的方法,也曾经被许多民族所使用。比如,南美印加人的结绳办法就是在一条较粗的绳子上,拴住很多颜色各异的细绳,再在细绳上打不同的结,根据绳的颜色,结的大小和位置,来代表不同事物的数目。在记数史上,继结绳和刻画之后,人们开始用语言来表述一定的数目。最初,这些数目都是和一定的具体对象联系的,没有一定的次序。南美的卡马尤拉部落人把中指一词作为数词三,所以他们也把三天说成中指天。在马来亚语和阿兹特克语中数词一、二、三在字面上指的是一块石头、两块石头、三块石头;在南太平洋纽埃岛人的语言中,这三个数词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果子、两个果子、三个果子;而爪哇语中这三个词的意思则是一颗谷粒、两颗谷粒、三颗谷粒。也许是因为人的手和脚都各有五个指(趾)头的缘故吧,人们常常把手或脚与数字五联系起来。新几内亚东南部的巴希亚部落人,把99说成四个人死去了,两只手废弃了,一只脚坏掉了,你能试着解释上面的这段话吗?

(二)数的发展历程

数的发展总体可以分为远古时期、罗马时期、筹算、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这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如何表示一棵树、两只羊等等。而在当时并没有符号或数字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他们主要以结绳记事或在石头上刻痕迹的方法计数。

原始人是小禽兽的狩猎者和果实和根茎的收集者。历史学家们为了方便,把人类从诞生时起到公元前3000年冶金的城市文明出现在中东、印度和中国为止的这一时期称之为石器时代。像所有的历史时代一样,石器时代不是静止的。社会和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化,以适应变化着的世界。历史学家们又将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时期来刻画这种变化。

旧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5000000-10000年)时,智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并且发展了石器时代的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在中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10000-7000年)石器时代的狩猎者(收集者)经济典型化了。在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7000-3000年),石器时代开始向铜器和铁器时代转变,那时人们开始把狩猎者(收集者)的社会转变为最古老形式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社会。旧石器时代是从人类存在以前的世界向狩猎者社会的过渡。新石器时代则是从狩猎者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

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科学和智力的进展很有限。这并不是因为像有些人说的石器时代的人脑子笨。在公元前20000年,大草原的狩猎者们在发展包括工具制造、语言、宗教、艺术、音

乐和商业在内的文明上费了不少的功夫。数学和科学的进步,无论如何都曾受到那时候的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制约。因为在石器时代从事狩猎比从事农业的人多。他们不得不依据兽类的流动和自然成长的果实和硬果的季节可利用性在季节变化时迁徙。他们只能把小的、易于运输的工具、衣服和其它个人的东西带走。在狩猎者(收集者)的社会里,没有放冶金用的大设备和大量藏书的房子;因此,石器时代的人不发展金属工具和书写语言。没有城市,因为在大草原上,每一百平方英里只能为四十人左右提供可以充饥的食物。在一个常很短暂的狩猎者的生命中,总是忙忙碌碌,没有空暇去思考哲学或科学的问题。确实,有些很基本的科学成就是石器时代取得的。石器的人彼此交易,并且他们需要记载在狩猎中得到的那份;这两种活动都需要计算和初步的科学思考。有些石器时代的人,像北美印第安人就曾用绘画文字历法记录了几十年的历史。他们只有最原始的记数制,直到大规模的农业发展起来了,才需要复杂得多的算术。

石器时代的人们生活是艰辛的,那时候的人太忙了,不可能停下来发展科学。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人口密集的农业公社出现在非洲的尼罗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及中国的黄河的两岸。这些公社发展文明,科学和数学在这里才得以开始发展。

2.第二阶段----罗马数字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后来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头一个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一千倍。这样,罗马数字就有下面七个基本符号: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罗马数字与十进位数字的意义不同,它没有表示零的数字,与进位制无关。罗马数字因书写繁难,所以后人很少采用,但现在有的钟表的表面仍然用它来表示时刻数。此外,在书稿章节及科学分类时也有采用罗马数字的。在中文出版物中,罗马数字主要用于某些代码,如产品型号等。计算机 ASCⅡ码收录有合体的罗马数字1~12。

3.第三阶段----筹算

筹算是中国古代使用算筹进行十进位制计算的程序。算筹和筹算属于不同范畴,前者是计算器具,后者是计算算术程序。

筹算具体出现时间和数的产生一样已然不可考,但根据典籍记录和考古发现,至少在战国初年筹算已经开始出现。它使用的是中国商代发明的十进位制计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朝被珠算取代之前,筹算不但是中国古代进行日常计算的方法,更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研究数学时常用的计算器具,是中国古代各种重要数学发明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机械化数学体系,与古希腊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数学体系有所不同;机械化的数学体系是一千多年世界数学的主流。

筹算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七世纪的印度数学,分数中的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与中国同分数的乘除法也和《九章算术》相同。古印度的学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后来筹算的乘除法传入印度,成为土盘算法。9世纪初至10世纪,又经印度传入阿拉伯,这时期的阿拉伯阐述印度数学的数学著作,诸如《印度算术原理》,其土盘算式虽然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但其十进位制概念,分数的表示法,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中国的筹算雷同,有的还用空格“0”表示“0”,和筹算一模一样。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筹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印度、阿拉伯,促成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算筹数系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单位数字:将筹棍竖排一根棍表示1,两根棍表示2,5根棍表示5如图上。但从6至9数字的表示,不是并排6至9根筹棍,而是采用同位五进制,即用一根筹棍代表数码5,横放在筹数1至4的上方如图。这已蕴含算盘雏形。上排是筹算中1至9的竖码,下排是相应数字的横码。大于9的数字,则用十进制表示,在个位数的位置左边,放置一个筹数,代表这个筹数的十倍,在十位数值左的位置,代表百位数,如此类推。如图所示数二百三十一(231)的表示法,在个位放置一根筹码,表示1,在十位放置筹数3,代表30,在百位放置筹数2,代表200,总数即二百三十一(231)。《孙子算经》云: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筹算板一般是桌面或地面,通常没有格子。如果筹码2,3,1并排排列,有可能被误读为51或24;为了避免邻位误读,先民发明了每隔一位交替使用竖码横码,即个位竖码,十位用横码,百位用竖码,千位用横码,如此类推,就可以完全避免误读了。

4.第四个阶段----0的引进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这个数字的。这时,罗马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计数法中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非常方便。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不久就被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教会的势力非常大,而且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愤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使用它,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他下令,把那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教皇命令禁止了。尽管罗马皇帝禁止“0”的出现,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后来,“0”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分数的表示法,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中国的筹算雷同,有的还用空格“0”表示“0”,和筹算一模一样。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筹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印度、阿拉伯,促成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算筹数系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单位数字:将筹棍竖排一根棍表示1,两根棍表示2,5根棍表示5如图上。但从6至9数字的表示,不是并排6至9根筹棍,而是采用同位五进制,即用一根筹棍代表数码5,横放在筹数1至4的上方如图。这已蕴含算盘雏形。上排是筹算中1至9的竖码,下排是相应数字的横码。大于9的数字,则用十进制表示,在个位数的位置左边,放置一个筹数,代表这个筹数的十倍,在十位数值左的位置,代表百位数,如此类推。如图所示数二百三十一(231)的表示法,在个位放置一根筹码,表示1,在十位放置筹数3,代表30,在百位放置筹数2,代表200,总数即二百三十一(231)。《孙子算经》云: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筹算板一般是桌面或地面,通常没有格子。如果筹码2,3,1并排排列,有可能被误读为51或24;为了避免邻位误读,先民发明了每隔一位交替使用竖码横码,即个位竖码,十位用横码,百位用竖码,千位用横码,如此类推,就可以完全避免误读了。

4.第四个阶段----0的引进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这个数字的。这时,罗马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计数法中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非常方便。他非

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不久就被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教会的势力非常大,而且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愤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使用它,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他下令,把那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教皇命令禁止了。尽管罗马皇帝禁止“0”的出现,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后来,“0”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0的发现被称为人类伟大的发现之一。0在我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0这个数据说是由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在1202年时,一个商人写了一本算盘之书,在东方中由于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并在开头写了“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符号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由于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认为是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关于0的出现还有另一个历史:0的发现始于印度。公元左右,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表示无(空)的位置。约在6世纪初,印度开始使用命位记数法。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以命位记数法来进行计算的实例。也有的学者认为,0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并得以发展,是因为印度佛教中存在着“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学家在访问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期间,将印度的这种记数法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久就取代了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数字。这套记数法后来又传入西欧。

5、第五个阶段----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就是现今国际通用的数字。阿拉伯数其实字应该称为印度数字,公元3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今天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

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于是设法吸收这些数字。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现在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学习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

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后来人们误解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原因。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由于它们书写方便,一直被沿用至今。

(三)数的衍生

发展到阿拉伯数字为止,我们发现这些数全都是自然数。但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

后来,又有学者发现了一些无法用有理数表示的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对角线是存在的,可它是多事呢?又该怎样表示它呢? 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寝室,这就是后来人们发现的“无理数”,这些数无法用准确的数字表示出来,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用根号“

”来表示。无理数和有理数统称为实数。除了实数以外,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虚数和复数,数这个大家庭在不断地扩大。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

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

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

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

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虚数就这样诞生了。"i "成了虚数的单位。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a+bi的形式(a、b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

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它是由一个标量(实数)和一个向量

(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九重神格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450826.html,/biquge/3_3024/dvfjdnnc220192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课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 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 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 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 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 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 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 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 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 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 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 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 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 动物的情感教育。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的起源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 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 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 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 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聆听、思考、做笔记 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 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 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 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 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教学提纲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姓名:蒋巍燃 学号:16444025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建管161 生命的进化与人类的未来

摘要: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生物的起源,也同时思考着他们如何进化,但终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果,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都是未解之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从现代综合理论,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很快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断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给予了我们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生物起源、生物进化、生物技术发展 正文: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其中“进化论”是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提出的,是现在最具权威的理论,也是现在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让我们看看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吧: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这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变异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他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源泉理论。该学说指出了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斯曼、德福里斯和20世纪初的约翰森和摩尔根等人。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的研究二推出了新的达尔文进化论。

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今天的数学大厦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是世界数代数学家不断建设完善的结果,伴随着数学思想的发展,函数概念由模糊逐渐严密,对于数学和科学来说,函数是一个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数学概念,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标志。 ——引言 众所周知,函数概念是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设A,B是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 数,记作??或?。

仍然是未知的。(定义?5)这实际是“列表定义”,好像有一个“表格”,其中一栏是?x值,另一栏是与它相对应的?y值。这个定义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把函数的“对应”思想表现出来,而“对应”概念正是函数概念的本质与核心。 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更明确的给出定义: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一个变量的数值可以在某一范围内任意变化,这样的变量叫做自变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自变量的数值而变化,这个变量称为因变量,并且称因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 直到1930年,现代的函数概念才“出炉”,若对集合M的任意元素x,总有集合N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在集合M上定义一个函数。 函数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下面来看一道千古谜题。 题目要求相当简单: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 要作正十七边形,还只能用尺规,谈何容易。然而一个数学天才只用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他的名字就是高斯。 作图方法: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半径OA、OB,????作C点使OC=1/4OB,????作D点使∠OCD=1/4∠OCA,?? ?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 F 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有2(cosa+cos2a+…+cos8a)=-1?? 注意到 cos15a=cos2a,cos12a=cos5a, 令x=cosa+cos2a+cos4a+cos8№a?? y=cos3a+cos5a+cos6a+cos7a???? 有:x+y=-1/2?? 又xy=(cosa+cos2a+cos4a+cos8a)(cos3a+cos5a+cos6a+cos7a)???? =1/2(cos2a+cos4a+cos4a+cos6a+…+cosa+cos15a)???? 经计算知xy=-1又有?? x=(-1+根号17)/4,y=(-1-根号17)/4?? 其次再设 x1=cosa+cos4a,x2=cos2a+cos8a??? ?y1=cos3a+cos5a,y2=cos6a+cos7a???? 故有x1+x2=(-1+根号17)/4????y1+y2=(-1-根号17)/4?? 最后,由cosa+cos4a=x1,cosacos4a=(y1)/2??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了解人类是摘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了解摘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了解摘探寻人类祖先踪迹时,地质考察、寻找化石和遗物证据的方法尤为重要; 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团结与互助精神。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摘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一、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 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 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 猿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 百年的历史,现摘仍有许 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摘 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说到人类的起源,旧不得 不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 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 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 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 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 导学生认识到摘科学发展 的历史中,存摘着唯物观 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 同祖先是什么呢?

生命起源与演化史

生命起源简史与早期生命的演化 生命是世界上很奇妙很独特的东西,不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对自己本身的由来以及生命的起源有着浓厚的好奇心,都试图去了解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全部过程。这学期很荣幸的选上了《生命起源与演化史》这门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领略了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神秘过程。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地球只不过是亿万星球中的普通的一颗,然而在这个星球上却发生着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第一个生命出现在38亿年前,可以看到从地球诞生到第一个生命出现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地球在其形成的早期,没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那时地球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不一样,缺氧、缺氮,大部分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等,这种条件是不适合生命生存的,而且那时的大气层很稀薄,经常会受到小行星的撞击和宇宙射线的侵扰,再加上当时地球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不可能会存在生命的迹象,那时的地球就是个人间地狱。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陆续凝结,原始海洋的出现为生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约在38亿年前,水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出现了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菌类和蓝绿藻,至于最早的生命是如何来的,化学演化说给出了它的说法: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和太阳辐射的能量作用下,逐渐变成了原始地球上的第一批有机分子。这个理论的依据在于美国一位研究生所做的实验,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说,米勒将甲烷、氨气、氢气混合在接有正负电极的容器中将加热沸水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容器,通电反应一周用冷凝水冷凝并接收反应产物,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四种是生物蛋白质中所含有的,米勒当时才23岁。于是我们可以知道生命物质化学演化的过程:无机小分子演化为有机小分子演化为大分子演化为多分子体系演化为原始生命。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的诞生,标志着生命起源化学进化阶段的结束,生命的演化开始进入生物演化阶段。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由原核细胞生物进化为真核细胞生物却用了18亿年的时间,大约在2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了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如此漫长的时间令我们无法想象生命的进化竟是如此的艰难。最先出现的真核生物依然是藻类,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更加强大,不断地释放氧气和消耗二氧化碳,使得地球上的游离氧不断地增多,地球也开始向富氧的环境发展,绿色藻类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地球变得更易于生命生存,生命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前寒武纪晚期。软躯体后生动物在震旦纪冰期之后得到突发性的迅猛发展,在距今7亿~6亿年间成为海洋生物的统治者。进入寒武纪(距今6亿年)后,软躯体后生动物衰退,带壳后生动物随之兴起。这一生物发展阶段出现了发生在澳大利亚著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作为生物演化的产物,埃迪卡拉动物群可能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因为它的演化只经历了一段时间,

数的由来和发展——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数的由来和发展——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原始社会时,古人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 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 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于是产生了像1、2、3、4、 5这样的自然数。 在自然数的符号表示方面,古罗马的数字相当特别,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 还常常使用它们。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分别是:I(代表1)、V (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 (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如: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 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 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 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倍。与古罗马不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普遍认同十位进制的记数符号,即1、2、3、4、5、6、7、8、9,遇到零就用黑点?表示,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67?8。后来 这个表示零的?,逐渐变成了0。 后来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比方说:如果分配猎获 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自然数、 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 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只是数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理数之后,依次还出现 了无理数、实数、虚数这些数的概念。这些数的发现、发展,是与各个历史阶 段的劳动人民和一大批科学家所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的贡献,犹如一 颗颗璀灿的明珠,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论文《数的由来和发展》

数的由来和发展 数是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就像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而数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呢? 一、数的由来和最初起源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这就是数最初的起源。 二、自然数的发展史 数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远古时期、筹算、罗马数字、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 1、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

困难:如何表示一棵树、两只羊等等。而在当时并没有符号或数字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他们主要以结绳记事或在石头上刻痕迹的方法计数。 2、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想必大家很熟悉不过了。这些数字常在钟表里出现,想想看,你见过它们吗?I(代表1)、V(代表5)、X (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人使用"0"。 3、筹算: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要空位。 4、0的引进和阿拉伯数字:0这个数是公元六世纪的印度人发明的,他们用黑点“〃”表示,最终演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0”。当然,阿拉伯数字也是印度人创造的,之后流传到阿拉伯,后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故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它们便于书写,被沿用至今。 三、其他数的发展 发展到阿拉伯数字为止,我们发现这些数字都是自然数。出现

数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主人公奥德修斯刺瞎了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仅有的一只眼睛以后,那个不幸的盲老人每天都坐在自己的山洞里照料他的羊群,早晨羊儿外出吃草,每出来一只,波吕菲修斯就从一堆石子里捡出一颗,晚上羊儿返回山洞,每进去一只,他就扔掉一颗石子,当他把早晨捡起的石子全部扔掉时,他确信所有的羊都回来了山洞。 数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数,从我们懂事开始,就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对象,但是你知道数是 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吗?数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数。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数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到现在数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旨在介绍数的起源,数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数的衍生。 (一)数的起源 数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数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于其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的概念和计数的方法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根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证据,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采用了某种计数方法。 1.数的概念的产生 原始时代的人类,为了维持生活他们必须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果实。有时他们满载而归,有时却一无所获;带回的食物有时有富余,有时却不足果腹。生活中这种数与量上的变化,使人类逐渐产生了数的意识。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了解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别,进而知道了一和多的区别。然后又从多到二、三等单个数目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小的飞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进步和发展,简单的计数就是必须的了,一个部落集体必须知道它有多少成员或有多少敌人,一个人也必须知道他的羊群里的羊是不是少了。这样,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艰难搏斗中,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数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思维逐步由事件的直观思维走向形式或抽象思维。但当代科学界多称为数量的形式思维,标志着人们的思维由朴素的“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无疑,由此就形成了认识的差别性。实际上,形式思维在于笼统性,事件的直观思维在于事件的具体性。显然,“低级、高级”的区分,是将“事件的具体性”深层次性贬低的错误认识。因为任何将物质或事件的深层次性揭示清楚的分析,无疑具有本质性;而形式的笼统性,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一般性。所以,将形式的数量分析称为“高级”性,是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认识观,尔后流行的“量化可比性是科学的唯一标准”的由来。无疑,“数或数量”来自物质或事件的计量,尔后扩展为计时、编序或丈量土地面积、计算财富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最早发明的数是自然数。但也局限于分辨一、二等数量的增多。当人们用自己的十个手指记数不敷应用时,便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等记数方法。 2.计数方法 考古证据表明,虽然地区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在采用计数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过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数的起源与发展

数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数,从我们懂事开始,就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对象,但是你知道数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模样的吗?数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数。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数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到现在数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旨在介绍数的起源,数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数的衍生。 关键词:数起源发展远古时期罗马时期筹算0的引进阿拉伯数字 正文: (一)数的起源 数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数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于其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的概念和计数的方法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根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证据,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采用了某种计数方法。 1.数的概念的产生 原始时代的人类,为了维持生活他们必须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果实。有时他们满载而归,有时却一无所获;带回的食物有时有富余,有时却不足果腹。生活中这种数与量上的变化,使人类逐渐产生了数的意识。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了解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别,进而知道了一和多的区别。然后又从多到二、三等单个数目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小的飞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进步和发展,简单的计数就是必须的了,一个部落集体必须知道它有多少成员或有多少敌人,一个人也必须知道他的羊群里的羊是不是少了。这样,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艰难搏斗中,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数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思维逐步由事件的直观思维走向形式或抽象思维。

但当代科学界多称为数量的形式思维,标志着人们的思维由朴素的“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无疑,由此就形成了认识的差别性。实际上,形式思维在于笼统性,事件的直观思维在于事件的具体性。显然,“低级、高级”的区分,是将“事件的具体性”深层次性贬低的错误认识。因为任何将物质或事件的深层次性揭示清楚的分析,无疑具有本质性;而形式的笼统性,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一般性。所以,将形式的数量分析称为“高级”性,是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认识观,尔后流行的“量化可比性是科学的唯一标准”的由来。无疑,“数或数量”来自物质或事件的计量,尔后扩展为计时、编序或丈量土地面积、计算财富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最早发明的数是自然数。但也局限于分辨一、二等数量的增多。当人们用自己的十个手指记数不敷应用时,便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等记数方法。 2.计数方法 考古证据表明,虽然地区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在采用计数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关于这个方法,在我国还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从前,有个目不识丁的大财主,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来教他儿子识字。第一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一横,说,这是“一”。第二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两横,说:,这是‘二’。第三天,先生在纸上画了三横,说,这是‘三’。财主的儿子学到这儿,便把笔一扔,跑过去对他爹说:“识字真是太容易了,我已经全学会了”。财主自然十分高兴,便把先生辞退了。过了几天,财主要请一位姓万的亲戚到家里做客,就让儿子写一份请帖。谁知财主左等右等,从早上一直等到晌午,还不见请帖送来,他只好亲自上房去催。儿子看见父亲来了,便埋怨地说“天下姓氏那么多,偏偏拣个姓‘万’的。从早上到现在,我才画了五百多划,离一万还远着呢……。”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种画杠的方法曾经被多个民族所采用。关于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举出许多别的例证,如一些美洲的印第安人通过收集每个被猎杀者的头皮来计数他们杀敌的数目;一些非洲的原始猎人通过积累野猪的牙齿来计数他们所捕野猪的数目;居住在乞力马扎罗山山坡上的马萨伊游牧部落的少女,习惯在颈上佩戴铜环,其个数等于自己的年龄。几乎所有的人都常常扳着指头计数较小的数目。1937年,人们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了一根大约三万

四年级数学下册 数的由来和发展阅读素材 人教版

数的由来和发展 你是否看过杂技团演出中“小狗做算术”这个节目?台下观众出一道10以内的加法题,比如“2+5”,由演员写到黑板上。小狗看到后就会“汪汪汪……”叫7声。台下观众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对这只狗中的“数学尖子”表示由衷的赞许,并常常惊叹和怀疑狗怎么会这么聪明?因为在一般人看来狗是不会有数量概念的。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 ”表示“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演示、讲述 四、学时安排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

视频资料,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1: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 生2: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数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在中国,至迟在商代,即已出现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大数的方法;又至迟至秦汉之际,即已出现完满的十进位值制。在成书不迟于1世纪的《九章算术》中,已载有只有位值制才有可能的开平、立方的计算法则,并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以及解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还引入了负数概念。刘徽在他注解的《九章算术》(3世纪)中,还提出过用十进小数表示无理数平方根的奇零部分,但直至唐宋时期(欧洲则在16世纪S.斯蒂文以后)十进小数才获通用。在这本著作中,刘徽又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成为后世求圆周率更精确值的一般方法。虽然中国从来没有过无理数或实数的一般概念,但在实质上,那时中国已完成了实数系统的一切运算法则与方法,这不仅在应用上不可缺,也为数学初期教育所不可少。至于继承了巴比伦、埃及、希腊文化的欧洲地区,则偏重于数的性质及这些性质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早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即有素数的概念和素数个数无穷及整数惟一分解等论断。古希腊发现了有非分数的数,即现称的无理数。16世纪以来,由于解高次方程又出现了复数。在近代,数的概念更进一步抽象化并依据数的不同运算规律而对一般的数系统进行独立的理论探讨,形成数学中的若干不同分支。 开平方和开立方是解最简单的高次方程。在《九章算术》中,已出现解某种特殊形式的二次方程。发展至宋元时代,引进了“天元”(即未知数)的明确观念,出现了求高次方程数值解与求多至四个未知数的高次代数联立方程组的解的方法,通称为天元术与四元术。与之相伴出现的多项式的表达、运算法则以及消去方法,已接近于近世的代数学。在中国以外,9世纪阿拉伯的花拉子米的著作阐述了二次方程的解法,通常被视为代数学的鼻祖,其解法实质上与中国古代依赖于切割术的几何方法具有同一风格。中国古代数学致力于方程的具体求解,而导源于古希腊、埃及传统的欧洲数学则不同,一般致力于探究方程解的性质。16世纪时,F.韦达以文字代替方程系数,引入了代数的符号演算。对代数方程解的性质的探讨,则从线性方程组导致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概念与理论的出现;从代数方程导致复数、对称函数等概念的引入以至伽罗瓦理论与群论的创立。而近代极为活跃的代数几何,则无非是高次联立代数方程组解所构成的集体的理论研究。 形的研究属于几何学的范畴。古代民族都具有形的简单概念而往往以图画来表示,形之成为数学对象是由工具的制作与测量的要求所促成。规矩以作圆方,中国古代夏禹治水时即已有规、矩、准、绳等测量工具。《墨经》中对一系列的几何概念,有抽象概括,作出了科学的定义。《周髀算经》与刘徽《海岛算经》给出了用矩观天测地的一般方法与具体公式。在《九章算术》及刘徽注解的《九章算术》中,除勾股理论外,还提出了若干一般原理以解多种问题。例如出入相补原理以求任意多边形面积;阳马鳖臑的二比一原理(刘徽原理)以求多面体的体积;5世纪祖暅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原理以求曲形体积特别是球的体积;还有以内接正多边形逼近圆周长的极限方法(割圆术)。但自五代(约10世纪)以后,中国在几何学方面的建树不多。中国几何学以测量与面积体积的量度为中心,古希腊的传统则重视形的性质与各种性质间的相互关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建立了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构成的演绎体系,成为近代数学公理化的楷模,影响及于整个数学的发展。特别是平行公理的研究,导致了19世纪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产生。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出现了射影几何学。18世纪,G.蒙日应用分析方法于形的研究,开微分几何学的先河。C.F.高斯的曲面论与(G.F.)B.黎曼的流形理论开创了脱离周围空间以形作为独立对象的研究方法;

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生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和理解 姓名:张晓晓专业:生科序号: 04 摘要:生命起源是一个非生命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生命树之根(LUCA)是现存生物的共同祖先和最原始简单的生命体。通过寻找可能的生命树之根不但有助于揭示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演化机制在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证据都暗示极端条件下如类原始地球条件的高温、高压、高硫、或强辐射等生存的微生物可能是最接近LUCA的物种。“寒武纪大爆发”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在早寒武纪相继出现。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海洋化学和物质循环在寒武纪和前寒武纪之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改变可能为“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背景。尽管科学家们对“寒武纪大爆发”的机制提出过很多假设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关键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寒武纪大爆发化学进化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质,直到上世纪初,生命起源的研究才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远古的时候,人类的智力还很低下,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世界上千姿万态、繁茂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对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充满了困惑和神秘感。因此,人们把这个大千世界中未知的神秘现象,编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有“白羊化石”、“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现在比较多的人相信,生命由无机物形成,起源于约36亿年前。但澳大利亚启逊镇发现的陨石中发现了非地球的氨基酸。甚至有人说陨石中发现了孢子!所以有人说地球生命来自于外太空。 (1)陆相起源。他们认为聚合反应是发生在火山的局部高温地区,聚合生成的生物大分子经雨水冲刷汇集到海洋,并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继续发展成为复杂的有机物质。(2)海相起源。认为在原始的海洋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可以被吸附于粘土一类的物质的活性表面,而在适当缩合剂(如羟胺类化合物)存在时,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生物大分子并不能独立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形成了众多的、乃至成百万的已蛋白质、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时,才能表现生命萌芽。

第一讲:数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数学史研究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 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庞加莱(法,1854-1912 年)语录: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萨顿(比——美,1884-1956 年):学习数学史倒不一定产生更出色的数学家,但它产生更温雅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史能丰富他们的思想,抚慰他们的心灵,并且培植他们高雅的质量。 二、关于数学的论述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恩格斯说:“要辩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著名数学家霍格说:“如果一个学生要成为完全合格的、多方面武装的科学家,他在其发展初期就必定来到一扇大门并且通过这扇门。在这扇大门上用每一种人类语言刻着同样一句话:‘这里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人们通过运用数学推导出了种种概念、原理与规律指导日常生活。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盐。 数学是盐,所以,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数学是盐,所以,它将自己融化在生活的水里,让人们很难一眼看出它的存在,但是细细品味和体会,数学又是无处不在的,它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潜在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用思维来实现的。 数学有一个美誉叫做“思维体操” ,多做一些“枯燥”的数学题, 能够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工具,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科学。

安徽省七年级生物下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 并补充 放录像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 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2、看录像: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 其生活的想象图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 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 “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 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 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 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 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 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 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 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 提示分析“露西”、“东非 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 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 第3题)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 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 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