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丁老师)笔记整理

2018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丁老师)笔记整理
2018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丁老师)笔记整理

复习题

第一周

一、简答:

(一)经史子集;

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论道;

中国人所说的哲学。讨论研讨,道理。论道者:哲学家。

二、分析:

南皮曰:“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之洞《厘定学堂章程折》:“无论何等学堂,均……

俾:希望。心术:心思。壹:彻底。纯粹端正。瀹yuè:疏通。智慧才识。技艺能力。务:追求。期:盼望希望。仰: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副:相称,配得起。造就:培养。流弊:滋生或沿袭而成的弊端。

之洞生于晚清社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典型的“过渡型”人物,他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反对、否定新文化新思想的政治伦理层面,一方面又愿意接受其技术艺能方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现。

今天依旧适用。

三、论述: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请据此谈谈大学对于人生之意义,以及你关于大学之理想。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

“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

“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也就是无善。无善就是不刻意为善而善,无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

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时应当学习三件事,一是学知识学文化,为将来人生道路尤其是事业打好基础。二是丰富心情感,一般来说现在的大学生都要远离家乡、父母、曾经的伙伴,大学的友情、爱情、师生情将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三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大学里能接触到更多的哲学课堂哲学大师,把握好这个机会开始对人生系统的反思,并且将这种反思持续下去,争取成为一个德性高的人。其实不论是大学还是人生的什么阶段,都应当是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大学要学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哲学的高度,战略的远见。

第三周

一、简答:

(一)孔子作六经;

删诗,叙书,订礼,正乐,传易,作春秋。

二、分析:

(一)历史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有历史;哲学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无历史;经学地言之,孔子之后,中国无历史。

在孔子之前,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哲学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哲学上,孔子之前没有历史;在经学的意义上,无论五经六级还是七经,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经可言。

(二)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

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事情停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春秋》便出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祷杌》,鲁国的《春秋》,是一样的。所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所用的笔法是一般史书的笔法。孔子说:‘各国史书(褒贬善恶)的原则,我私下里取来(运用到《春秋》中去)了。’”

“诗亡”与“《春秋》作”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文化的变化,也反映了儒家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尧舜尽管至善至美,他们究竟如何治理天下却是无从知晓的了。即使夏商二代的典章制度,由于文献不足之故,也已无法详知。唯有西周去今未远,文献足备,是今日君主效法的最好楷模。所以孟子所谓“王者之迹”实际上是指他心目中周文王、武王、周公所确立的美好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从基本精神上来说即是“仁”,从政治措施上说则是“仁政”,这才是孟子所言的根本之处。

先秦儒家,从孔子到孟子,一直全力以赴地致力于通过对西周遗留的文化典籍的重新阐释来建构完整的社会价值系统,从而达到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孟子所关心的并不是采诗制度本身的有无,而是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是否还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诗亡”的真正意思是诗失去了往昔在政治、伦理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由于诗的功能与“仁政”直接相关,因而诗的功能的丧失就成为“仁政”毁坏的重要标志,这才是孟子痛心疾首的事情

建构一套话语系统来干预社会现实。

“诗亡然后春秋作”主要是从功能角度来说的———《诗》曾是有效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儒家文本,随着时代的变化,《诗》的功能渐渐失去,于是儒家又选择了《春秋》作为继续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儒家话语系统。传达同样一种价值观念以达到赏善罚恶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这就是《诗》与《春秋》最根本的相通之处。“诗亡”与“《春秋》作”之论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涵,它既体现着春秋战国之际政治系统与文化系统由合而分的历史轨迹,又展示着儒家士人话语建构的乌托邦精神;既昭示了从孔子到孟子社会文化空间的变化,又彰显了儒家士人重新统一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第四周

一、简答:

(一)七经;

六经和论语。

二、分析:

(一)程子《外书》卷六,条七六:“人无权衡,则不能知轻重;圣人则不

2018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丁老师)笔记整理

复习题 第一周 一、简答: (一)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论道; 中国人所说的哲学。讨论研讨,道理。论道者:哲学家。 二、分析:张南皮曰:“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 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厘定学堂章程折》:“无论何等学堂,均..... 俾:希望。心术:心思。壹:彻底。纯粹端正。瀹yu e:疏通。智慧才识。技艺能 力。务:追求。期:盼望希望。仰: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 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副:相称,配得起。造就:培养。流弊:滋生或沿袭而成的弊端。张之洞生于晚清社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典型的“过渡型”人物,他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反对、否定新文化新思想的政治伦理层面,一方面又愿意接受其技术艺能方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现。 今天依旧适用。 三、论述: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请据此谈谈大学对于人生之意义,以及你关于大学之理想。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 “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 “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也就是无善。无善就是不刻意为善而善,无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 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时应当学习三件事,一是学知识学文化,为将来人生道路尤其是事业打好基础。二是丰富内心情感,一般来说现在的大学生都要远离家乡、父母、曾经的伙伴,大学的友情、爱情、师生情将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三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大学里能接触到更多的哲学课堂哲学大师,把握好这个机会开始对人生系统的反思,并且将这种反思持续下去,争取成为一个德性高的人。其实不论是大学还是人生的什么阶段,都应当是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大学要学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哲学的高度,战略的远见。 第三周 一、简答: (一)孔子作六经; 删诗,叙书,订礼,正乐,传易,作春秋 二、分析: (一)历史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有历史;哲学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无历史; 经学地言之,孔子之后,中国无历史。 在孔子之前,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哲学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哲学上,孔子之前没有历史;在经学的意义上,无论五经六级还是七经,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经可言。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复习题 一、简答: (一)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 (三)七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 (四)道术与方术;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 (五)四科十哲; 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 言语(子贡、宰予)、 政事(子路、冉求)、 末科文学(子游、子夏) (六)具体而微;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与德行科相关 (七)为仁由己;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 (八)得正而毙;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 (九)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其中子思学派是儒家最正统的学派 (十)孟子辟杨墨;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 (十一)虚位与定名;“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 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一定属于哪一个人独属的,(建元四年)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文化策略,汉武帝采纳,在中央设国学,回归一元,一次回归而非创新。 (十三)清议与清谈; 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十四)道统;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 (十五)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 打开书本,拂过书页,轻轻瞭探着一位文学 大师的随笔。 苏轼,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闪亮的一颗巨星。 写这篇随笔时, 他身陷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连一向为他说话的宋神宗都 被逼迫得无法救他。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黄州。 在黄州,苏轼彻底醒悟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是最好写照。在黄 州,有个同样被贬,同样淡泊名利的张怀民。他俩志同道合,心心相惜。在这样 的环境下, 苏轼重新变得豁达、 开朗。 仅仅因为“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的, 恐怕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吧。苏轼尽管是大诗人,但是被朝廷贬谪,也基本上是门 庭冷落。 此时看见月色毫无势利之情的目光, 于是高兴地起来, 他要找来张怀民, 一起欣赏世间这最美的风景。 一截炫丽的文化,如同一颗含苞待放的牡丹,悄悄地在黄州绽放。尽管这个 时期,在政治上,正是苏轼失意的时候,然而,失意和打击摧毁不了苏轼,他依 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光照千秋。一篇随笔,区区八十来字,却 能道出苏轼那淡泊名利安然闲适的心境。能够将月光比作水的,或许还有很多; 能够将竹柏影比作水草的,或许也不少。但是,把这两种意境融合在一起的,却 只有苏轼了。 身为一名大诗人, 却能如此观察仔细, 实在是难得。 仅仅一篇随笔, 却能如此精妙地勾勒出一幅《闲人看月图》,实在是牛!洒满庭院的月光,清澈 透明,正如苏轼的心境一般,感觉进入了一个表里澄澈的世界,抛却了尘世间的 束缚,自由自在。两位“闲人”,并没有终日悲叹官场的失意,而是借助失意的 官场来投奔纯净的大自然,不失为一种雅趣。 诗意似乎充满苏轼的生活,但凡是留有他足迹的地方,诗的意象便浓了:西 湖、海南、黄州……仅仅是篇随笔却能让我感慨良多,苏轼再次将我震撼。 轻轻合上书本, 想象着, 千年前, 大师的模样, 是否如我所想一般——潇洒。

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分题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分题型) 现代部分 一、填空 (一)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作品的作者 1.《我之文学改良观》2 刘半农 2.《妖梦》林纾 3《美文》周作人 4.《赤都心史》瞿秋白 5.《梦珂》丁玲 6.《雨巷》戴望舒 7.《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8.《咀华集》刘西渭 9.《风雪夜归人》吴祖光 10.《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 11.《沉沦》郁达夫 12.《锻炼》茅盾 13.《逼上梁山》杨绍萱 14.《匪徒颂》郭沫若 15.《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 16.《在医院中》丁玲 17.《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18.《摩罗诗力说》鲁迅 (二)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形象出自哪位作者的何种作品 1.屠维岳茅盾《子夜》 2.刘振声田汉《名优之死》 3.方治国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4.孟祥英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5.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老通宝茅盾《春蚕》 7.赵子曰老舍《赵子曰》 8.爱姑鲁迅《离婚》 9.汪文宣巴金《寒夜》 10.花金子曹禺《原野》 11.夏瑜鲁迅《药》 12.赵惠明茅盾《腐蚀》 13.杜大心巴金《灭亡》 14.祁瑞宣老舍《四世同堂》 15.陈白露曹禺《日出》 16.俞实夫夏衍《法西斯细菌》 17.金素痕路翎《财主的女儿们》 18三仙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9萧涧秋柔石《二月》 20.金佩璋叶圣陶《倪焕之》 (三) 1.1917年,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夏季2号上,标志着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诞生。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体短篇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4 3.《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5 4.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初版于1920 年3月。 5.“三大主义”是由陈独秀在其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来的。2 6.《我之文学改良观》的作者是刘半农。3 7.胡适提出的“八事”包括不用典、不讲对仗、不模仿古人、不避俗词俗字、不作无病之呻吟、 须言之有物、须讲求文法、务去陈词滥调。(举出八事中的五事即可)3 8.“八事”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来的。 9.《女神之时代精神》系闻一多所作。3 10.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将中国历史概括为这二段话:“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1.谈及“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鲁迅认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2.吕纬甫出自小说《在酒楼上》。 13.鲁迅第一本杂文集是《热风》。 14.“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是鲁迅的至理名言。 1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憩园》、《寒夜》、《第四病室》。5 16.巴金晚年创作的散文集是《随想录》。 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18.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5 19.茅盾“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20.茅盾写于40年代的《腐蚀》的女主人公叫赵惠明。 21.屠维岳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人物。 22.老舍《四世同堂》分为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 23.面对腐败的黑暗和现实,常四爷发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一悲愤、心酸的呼号。 24.王利发出自《茶馆》。 25.《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中的作品。3 26.《月下雷锋影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诗集《我的一片天空》中的作品。 27.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28.“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选自诗歌《雪花的快乐》。 29.袁可嘉是“中国新诗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 30.“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穆旦、郑敏、陈敬容、袁可嘉。 31.“湖畔诗人”包括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32.九叶诗派包括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

读后感中华文化

读后感中华文化 导语:中华文化不仅只有文学,它是由许许多多的东西组合而成。以下我为大家介绍读后感中华文化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可惜的是现在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

四川大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 一、文论 □转折期[四十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关系重组] [现代观念自民国传承而当代文学的转折是观念的转折] ·第一次文代会 1949.7 毛泽东主持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起点延安文艺顺其自然的产物 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把文学关起来革命思维战斗功能教育人民 延安文艺:文学工具论文学对于政治的工具性地位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变革和断裂文艺界斗争-文艺批评推崇自我判断、控制、审查的主体 左翼文学: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强调文学的工具性和阶级性 延安文学是当代文学的前身当代文学是延安文学的延续 ·批判武训传[1951年] 意在整合全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批判胡风文艺思想[1955年] 胡风:国统区文艺思想领袖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家主体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社会历史的批评方式强调典型性和阶级性 ·新写实主义 要求真实[写实主义核心]且正确[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革命需要] 内在矛盾作者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无法如实进入文本 ·人民文学 人民与敌人的概念强调人民性、政治性、阶级性 区别的人的文学(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独立平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作家遵守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化和阶级性 不同于现实主义对真实性和逼真性的要求被政治偷换了概念 □启蒙期 ·第四次文代会 1979.10邓小平主持其讲话虚化了政治正确强调人民、艺术 主题潜移默化不再是政治和工农兵 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学“放了出来”不可逆转的自由最后一次高强干预 ·周扬晚年的纠编失败 1983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马克思体系的核心是人为文艺注入人道主义失败 二、小说 □十七年文学 ·红色经典 《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 其目的在于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统一思想、打造政治合法性 其创作在意识形态上马哲为指导、强调阶级斗争和战斗性、充满战争思维 其问题→丧失独立性和真实性,单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文学异化关注阶级性和党性、忽视人性 →作家主体经验的缺失:当权者对“生活”合法性[工农群众]的界定所导致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5篇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欢迎参阅。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篇一:假日的下午,暖风微醺,我坐在窗边,手捧中国古代著名兵法书《孙子兵法》,静心阅读。它是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它既是一本军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学著作,围绕怎样用兵,怎样陪练,怎样百战不殆而写。其中“始计第一”作为整书的开篇,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而后面的作战、军形、用间等十二篇则分块描写必胜的法则。 看着看着,我就被书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谨密的思绪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绪随着它悠然飘到了古代。在书中,我认识了谙熟兵法的韩信,杰出的军事家李牧,爱兵如子的吴起等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优良品质。 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许多的著名战役,由著名的截击战;;肥下之战,有经典中的经典--淝水之战,还有大规模的战役--城濮之战等,书上都描写的十分仔细,大将使用计谋的具体方法更是侧重描写,令我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两支队伍发起冲锋,激烈战斗的场景。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地形对打仗的好坏,多样的攻法,还有使用间谍获取情报的重要性等。这些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十分重要。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大规模战役;;城濮之战。它是晋文公跃升为

春秋五霸之一的成名之战。城濮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军事谋略的胜利,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了对己方有利的形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终于取得了胜利。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习。在学习上,我要变被动为主动,上课时认真听讲,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下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而不用大人监督,让自己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喜欢阅读《孙子兵法》,它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五千年来的谋略奇书!通过这本书,我也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引我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篇二: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字叫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书,让我知道了很多面对困难时的方法。 《三十六计》是一部浓缩了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的兵书,是一本“策略”大全。有一些计策的名称来自于历史典故,如“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有些来自真实的战争事例,如“欲擒故纵”、“走为上计”等;还有一些是来自于民间流传的成语,如“抛砖引玉”、“打草惊蛇”等。 在三十六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走为上计》,这个计策的意思是遇到强敌或陷入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采用这个计策最为著名的事例是《鸿门宴》,这个故事讲的是项羽邀请刘邦去鸿门赴会,想乘机除掉刘邦,但在宴会上项羽次次手软,没有抓住机会,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

第一、第三周复习题 一、四部; 二、国学为什么不是“国故学”? 三、为什么要说“国学惟欲其旧”? 四、通过以下对于道的两组说法,谈谈你对于道的理解: (一)表诠(正的说法、肯定的说法)的三种: 1,“天不变,道亦不变” 2,“放之四海而皆准” 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二)遮诠(负的说法、否定的说法)的三种 1,“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者非道 2,“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者非道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者非道 第五周复习题 一、从“文学通情,史学明故,哲学达理”的比较出发,谈谈你对哲学的理解。 二、请比较庄子“道行之而成”与王船山“行而后知有道”两种说法。 三、“虚位”、“定名” 四、为什么说,只用“道德”两个字说儒家还不够,一定要说“仁义道德”才足以表达儒家 之为儒家的根本含义? 第六周复习题 一、五经、六经、七经 二、孔子对于六经分别做了哪些工作?(删诗、叙书、订礼、正乐、赞易、作《春秋》) 三、辨析下面的说法: (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四、分析: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总章一一〇) 第七周复习题 一、四书、思孟学派 二、先秦诸子十家 三、辨析下面的说法: 孔子不是与诸子并列的先秦诸子之一;《论语》也不是诸子类的作品,而应当被归为六经的范围。 四、分析: (一)《论语》总章二七八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二)《论语》总章一九一

2020《山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2020《山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2020《山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山海经》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山海经》读书笔记1今天翻完了《山海经》陈成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因为《山海经》成书久远,且不是一个人写作,因此现在市场上流传很多版本。我看这本书的初衷只是好奇,想了解书里讲了什么,因此不用纠结到底看哪个版本、谁整理翻译、哪个字是否错误。 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是妖魔鬼怪,有着神奇的力量。混沌是管理中央天界的天帝,他有4只翅膀和6条腿,给人一看就是可怕的感觉。后来由凤凰管理,它脾气非常暴躁,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年四季是由燕子、伯劳、燕雀、金鸡来管理。巴国的巴蛇十分凶猛,一口能吞下一头大象,真让人惊叹不已!烛龙神一直住在钟山脚下。它心底善良,乐于助人,长年不吃东西,不呼吸。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贪

得无厌,自不量力,不要去贪玩,要认真完成任何事情。 我相信古代的孩子看了这本书,可能会有一种冒险的冲动。我长大了要带这本《山海经》到处旅游,去亲眼看看那些奇闻异见。我最喜欢封面设计,画出了《山海经》世界应有的气氛,古老而又新奇。 《山海经》读书笔记2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绘本实在太美了,种草了好久,封面就是里面其中一个人物:西王母的形象。虽然整本书文字很少,但图真的可以用奇幻瑰丽来形容。 看这本书之前我是知道山海经的,也看过山海经部分故事。山海经讲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巫术、医药、宗教等等内容,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这种古人留下的财富是让人着迷,又难以探索穷尽的。 “古文之美在于能为想象留白,尤其是《山海经》这样吊诡的古老传说,包罗了山川河流,奇珍异兽,民俗物产等丰富的内容。画师用细腻的黑色线条适当以红色点缀,极具创造力地通过绘本呈现出自己脑海中的上古神怪世界”。 山海经算是童年记忆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奇文作品,第一次是在看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开始好奇的,这书里的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本山海经继承了古书的原文字,标注了音译,亮点则是每翻开一页,就有一副精美的插图。或优美,或精致,或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2

观“己学” ——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 郑蓁芃法学院2015141021172 【摘要】“己学”是对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通过对“己”和“己学”的发展沿革,小至人伦日用,大至哲学体系建构,广至精神层面的剖析,浅谈我对“己学”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己学;儒家;生命哲学;人伦日用;为己精神 一、何为“己学” “己”既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在宇宙意义上立论的,也是事实上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己学”就是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功夫即境界的超融意义的现代新儒学。孔子言其学问为“为己之学”,一般认为这是“己学”的前身。“己学”是近代以来对于传统儒学的改造,它挣脱升华于儒学,同时又与传统儒学保持着一脉相承。它以自我为宇宙的本体的,“一己遍照” 是“己学”的全幅的统摄。 二、“己学”的发展沿革 “己学”的发源可以认为十分悠久,在孔孟之前,就已经有了对“己” 的关注。i在“己”概念觉醒之后,孔子对于“君子”概念的阐述又丰富了“己” 的内涵。之后,在儒家发展中,“己”在不同时代因主流思想家的不同侧重,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朱子言“理”、阳明言“心”,龙川水心言“物”,这些都是“己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展现。无论是气、理的范畴还是心、物的范畴,都是在对先秦儒家“己”和“仁”的延续。“己学”所展现出来的内涵是包容的,广泛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隋唐三教合流时期,“己学”是作为历史的受益者存在的。“己学”得以突破传统的视野,汲取佛学中看破尘世涅槃升华的佛性思维以及西方基督教消解人世间的自己的自我实现的原罪观念,建立了一种具有广泛基础的道德性秩序,在对自我生命虚无的肯定(西方基督教)和对自我生命真实的肯定(儒学)的碰撞之中,建立起具有普适性的生命哲学体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观解的形上学之说,由牟宗三先生首先阐述,经由唐君毅、徐复观、方东美先生发展,和成中英、余英时等的完善,新佛学、新心学最终到新易学的发展渐渐向“己学”过渡。 三、“己学”的人伦日用 根据对于“己”以及“己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己学”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语皆关乎“己”,一举一动皆源于“己”。“己学”是由体涉用,体用不二的体系。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_读后感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书的魅力 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知识诞生的源泉,书载着知识绕着地球飞翔,从竹简到丝帛……隔着千山万水,穿越千年时光,带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里,人类文明才不会永远在原地打转,才会这么灿烂。 原始人类从一个无声的世界开始,人们为了记录发明了文字,从刚开始把字刻在龟甲上,再到羊皮卷上,由于文字的诞生,才有了现在的书。它的出现让人类文明有了飞速的变化,可见书的魅力对后人影响有多大。今天看到《中国文明史》这套书,让我真正了书的历史,让我对书有了更深的感情。 过去人类的书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做成了呢?我带着疑问 掀开了它的面纱,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它还是一捆捆竹简,打开来读时会咔咔作响,那是个了不起的时代,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可以大胆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各种思想纷纷出现,就出现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家。 有一天书的敌人突然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怕学者散播谣言,除了医学、药物,卜卦、种树类的书,其他全部烧掉,烧了整整3个月。使得许多经典书籍因为秦始皇的一把火全部失传。 人类对书的态度,往往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项羽和刘邦在“帝国争夺战”时,书让刘邦知道:哪里人口多,哪里物产丰富,哪里容易

防守,哪里容易进攻。而不懂得利用书籍学习的项羽败给了刘邦。可见在战争年代,书依然发挥着作用。 到了汉朝,汉武帝派人到处搜集古书,把笨重的竹牍变成了帛书之后,把所有分过类的书收藏在书库里。还有的书沿着丝绸之路到了外国,可是外国被一群野蛮人占领,把书当作烧火来取了,书一卷又一卷的被烧毁,那些美丽的神话哲学家,无比深奥的思想,科学家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将要消失了吗?这时,一处避难所出现了———基督教的修道院,白天抄收集来的书,晚上休息。就这样,修道院里的书越来越多,修道院外面的书却越来越少了。 在敦煌千佛洞,有许多商人、军人、江上湖人……来到这里。于是,有许多书被埋在了敦煌千佛洞。当中国人发现以后,却不知道这些废纸是什么,就被一些外国人“偷”走了。当中国老学者,看到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到别人的手里,气得咬牙切齿,向清朝政府报告,才将大书库里的书搬了回来,但是搬回来的只剩下原来的一小部分了。要不然现在会有更多的古书流传下来。 书籍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兴衰息息相关。太平的时候,人们对书呵护备至;一但战火燃起,书又会难逃被焚烧、毁弃的命运。 而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精美书籍随处可见,还出现了电子书。书从竹简到现代精装书,随着事件不停地变换。可见它的魅力无人能挡。以后的书还会有什么样的变换,也许它们的命运就由你来决定了。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三礼? ?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 ?文言小说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 ?? ?? ?? ?? ?? ?? ?? ?? ?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读书笔记大全15篇

读书笔记大全15篇 【篇一:十五篇优质读书笔记】 我等不到了 记得以前从未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任何一部作品,但有在青歌赛中看见他,当时觉得他学识很渊博。想起有段时间网络大肆流传“余秋雨去世”的新闻,有造谣的,也有辟谣的,还有“大师门”“诈捐门”等等事件,余先生真可谓进入了“秋雨时分”啊。 直到看了这本《我等不到了》为名的回忆散文,题目悲凉。也许作者真的对文化圈无法乐观,也许受汶川地震的震撼,也许是“诈捐”事件的影响,也许是对下一时代人、事、物的悲凉,所以他等不到了。等不到有一天,“斗士”们在进行他们的魔幻事业时,民众和传媒不在助威呐喊。 《我等不到了》用记忆文学的方式记录了作者的家庭发展过程,一个人如何度过一生,一个家庭如何支撑,一个民族如何审视,也许也是为了从一个侧面影射出社会发展的历程吧。 看完这本作者自称的“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感到一种小说的畅快与散文的优雅,真让人爽心,于是,我便又去书店阅读了一下《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书。只觉得这么一个有思想的作家的书,只看一遍实在太少。也不由得对这位“中国历来受诽谤最多的独立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敬重之心。 真正的学者,我愿意相信他。其他的一切诽谤都只是恶意重伤,嫉妒之心而已。 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所谓的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很多民众只要从攻击者嘴里听到别人可能有的瑕疵,就会非常兴奋地轻易相信,还会立即把攻击者看成政治上的斗士,道德上的楷模,大家都激情追随,投入声讨。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事态已经变成了那个被攻击者与广大民众的对决,攻击者不再担负任何责任。 全民性的互斗互咬,是天下最大的灾难。就像当年的文化大革命。政客和政策可以起起落落,并不重要,只是人性深处的恶获得了全面的鼓励、释放、凝聚、扩散,并固定为生态习惯。这是人文灾难的狂欢仪式,几十年都清除不了… 书中有一句话:“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是挨打。”伪斗士打人,是为了不挨打,而余先生挨打是因为不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知识分享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 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 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 三礼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文言小说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 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 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__的___。 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____的_____。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出自___。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___的____。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___的___。 二名字解释(30分) 1.庄子 2.骚体诗 3.玄言诗 4.世情小说 5.古文运动 6. 西昆体 三简答题(20分) 1. 苏轼的文学成就 2.元杂剧的体制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对《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现当代部分 五填空(一分一空) 1.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年xx月,有代表作家吧啦吧啦吧啦。 2.1917年,《新青年》刊登了___、_____、_____外国作家的作品。(填外国作家的名字) 3.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为《死水微澜》、____、《大波》。 4.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5.新启蒙时代具有探索的现代主义话剧代表作有,锦云的____高行健的______刘树纲的_____。 六名词解释(20分) 1.自叙传抒情小说 2.创造社 3.中国新诗派 4.寻根问学

中华文化试题修改版(四川大学 罗鹭 图书文化)

1.什么是图书?为什么说图书文化具有双重性? ①现代的图书概念 图书的四个基本要素: 1、知识(信息),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 2、文字和图画(信息符号),传播信息的媒体 3、材料,信息的物质载体 4、形式,信息载体的外观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且具有一定篇幅的著作物和汇编本。 ②图书的双重性: 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现象 精神产品+物质产品 既相对独立;又不断被复制、加工、传播 图书文化的内容 不同时期的图书形态(简帛、卷轴、雕版) 图书的流传(禁书、藏书、买书、读书) 2、文字发明之前,原始记事的方式有哪些? 用实物记事:结绳,讯木(信木),实物交流 符号记事 图画记事 口耳相传 3、什么是陶符? 陶器刻符:汉字的源头 陶符就是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 4、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成熟的文字(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第一人(1899))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简言之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

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发展阶段:一、雄伟期;二、谨饬期;三、颓靡期;四、 劲峭期;五、严整期。) 甲骨可分为龟甲和兽骨两类。龟甲以龟腹甲为主,兽骨以牛胛骨为主。 5、甲骨卜辞由几部分组成? 甲骨占卜的程序: 整治龟骨;钻凿;灼兆;读兆;契刻卜辞。 完整的卜辞由四部分组成: 叙辞(记叙时间、地点和占卜者); 命辞(即陈述要贞问的事情和期限); 占辞(通常包括国王对卜兆的解释); 验辞(占卜后记录应验的事实)。 6、什么是金文? 金文(金文分为四种:东周金文、殷金、西周金文和秦汉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称为吉金。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这些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统称为“金文”,亦称钟鼎文。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但在同时,它又以飞跃的形式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毛公鼎和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8、现存汉代以前著名的石刻文有哪些? 秦国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 9、简述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变。 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叶)制度。这三种书籍制度大体上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也有交叉。 第一阶段简牍制度(简书)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_读后感完整版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 篇1: 《中华礼貌史》读后感 了解历史文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必经之路,《中华礼貌史》为我们讲述了2000年间 文学的变迁。 如果回避过去,便迷失了未来的方向,怀疑自己的礼貌,反过来覆亡了自己,文化大革命 便是一次血淋淋的例子。是时候了,我们重拾起旧日时光的彩贝,发掘存在于群体的文化基因,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规划我们的发展! 礼貌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而物质礼貌、政治礼貌和精神礼貌,分别 对应人与自然的关联、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该书展示了其错综复杂的关联,做出了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礼貌生生不息的过程。在论述中,充 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该书将中华礼貌 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礼貌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礼貌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联,彰显了那些对礼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礼貌发 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礼貌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 经验,力图将中华礼貌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了中华礼貌在世界礼貌进程中所处的地位。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有说过: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 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不敢言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但求对我们的历史多一点微笑。在如今喧嚣繁杂的快餐文化,阅读这么几卷大部头的学术著作,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有史 则有国,每每掩卷,总有种热情澎湃于胸中,由衷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我属于缔造这 一礼貌的群体,我应当尽自己的力为她再次赢得荣光! 篇2: 《中华礼貌史》读后感 《中华礼貌史》资料概要:本书将中华礼貌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礼貌史上重大的转型作 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礼貌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联,彰显那些对 礼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礼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 礼貌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 《中华礼貌史》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经常读阎先生学术著作的人或许都会觉得这 本书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就是把一些他在其他地方说过的话得到的结论整合整合,简化简化,时不时再加上几句俏皮话。的确如此,我买这本书的主要思考是想把作者已刊行的作品收集全了。当然,正如后记中所说抛开琐细考订,借机梳理一下对此期官僚政治制度的认识,也不为 无益,作者是这样,我们读着当然更是如此了。从这一好处上讲,此书不妨可看作是作者今年 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小结,切不能够市面上的那些所谓普及读本视之 中华礼貌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此刻撰写经典的人太少,这套书诠释了自古至 今的中华文化,资料还算详尽,是礼貌史入门的好书,可称为经典之作,本人很喜爱。推荐这 本书做为学生的课外读本存在,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礼貌和文化,才能有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中华文化(历史篇)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杜宇: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2、《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3、春秋大一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 4、中体西用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成都茶馆的社会功能。 2、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司马迁《史记》对中国的影响。::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不但是中国史学家之父,也是全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2、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3、试就家乡的饮食风尚,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质。 四、论述题(30分,选做1题) 1、从地名的命名看成都的街名及其命名特点。 2、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有何意义?试就文化传播、国力宣扬、民族自尊等方面,直抒己见。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换亲婚:换亲婚两个男子,甲把自己的妹妹给乙为妻,交换乙的妹妹做媳妇,这就叫换亲婚,即“换亲”。 2、祢庙: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庙(廟)miào 供奉祖先的房屋 3、生辰星占 4、乡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烝(zheng)报婚的含义及其实例。中国古代婚俗的一种。古籍中所说“烝”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是指: 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 例如:宋国公子鲍之娶襄夫人,公子鲍为其庶孙,后来襄夫人派人杀死嫡孙昭公,立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