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

绪论
1.园林:一定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如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环境和游息场地。
2.园林艺术:为园林创作升华到艺术境界时的称呼,其内容涉及园林的审美范畴,作为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的各种属性在园林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3.园林种植设计:指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式。
4.园林学: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建筑,自然和人类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5.中国传统园林的传统风格及成就
①殷周:“囿”——园林的起源。周文王囿方圆七十华里。②秦汉:以建筑为主的“宫”“苑”形式,出现了“一池三山”模式。汉武帝建“建章宫”、“太液池”,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③唐宋:文人山水园。宋/李洛非《洛阳名园记》:当时洛阳有三十多个花园。⑤元朝:禁苑<北京>;狮子林<苏州>。⑥明清:⑴皇家园林—圆明园<始建1709年>;避暑山庄<1703年>;颐和园<1888>。⑵私家园林:拙政园<1506>;留园<1522>;豫园<1577>。
⒍中国园林在国外:明轩<美国大都会>;芳华园<德国慕尼黑>;燕秀园<英国利物浦>;逸园<加拿大温哥华>。
6.中国传统园林:①创作思想:天人合一 崇尚自然 模仿自然 再现自然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意境 构园无格。②造园方法:步移景异 相地 立基 构图 匠心 体宜因借 虚实 藏露 尺度 分景 引景 对景 借景 夹景 框景 漏景 障景。③内涵:诗情画意达到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一章 园林艺术原理
7.美学:就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美学又是哲学。
8.园林美学:就是研究园林艺术的一门学科。
9.艺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10.园林美: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由部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渗透所构成的一种整体美。它通过山水,泉石,树木,花卉,建筑和构筑等客观事物物质实体的线条,色彩,体形,体量,质感,肌理等属性表现出一种形态特征,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给人以审美感受;又通过上述物质实体及其属性,形成变化丰富,灵活自由的风景空间,使人们在动态与静态的游赏活动中,获得美好的身心感受。
11.园林的自然美:指在构成园林整体美中,具有线条,色彩,体形,体量,比例,对称,均衡,生机,音响等必备条件的自然物之美。
12.园林的社会美:指园林艺术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高尚情操,寓于园林景物中使人触景生情。
13.园林的艺术美

:指园林的时空综合艺术美。①在体现时间艺术美方面,它具有诗和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能通过想象和联想,使人将一系列的感受化为艺术形象。②在体现空间艺术方面,它具有比一般的造型艺术更为完备的三度空间,既能使人感觉和触摸,又能使人深入其内,身历其景,观赏和体验到它的层次,高低,大小,宽窄,深浅。
14,园林美的形态:雄伟,秀丽,幽雅,奇特,惊险……
15.园林的特性:①园林的民族性:指园林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风景形象,在内容与形式,结构体裁与艺术手法上,反映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政治文化,语言词汇,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②园林的地方性:是构成园林民族性的重要条件,地区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是构成园林地方性的因素。③园林的娱乐性:调节人的精神生活,解除紧张疲劳,使人身心获得平衡的特性。④园林的功利性:指园林在使用上满足物质与精神功能的要求,并能在提供观赏游览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⑤园林的时代性:指园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时代特征。这种特性,通过一定的物质构成和精神文化媒介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切的体会和感受。⑥园林的空间性
⑦园林的时间性:中国园林是动静交织的艺术,园在动静中游园,充分体现了园林的时间性。⑴动静结合,人们获得园林的整体空间形象,需要时间配合;⑵园林在朝夕,四时,随时刻,季节,气候,气象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景象。⑧园林的综合性: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和作为时间艺术的诗协调统一。中国园林既融合了山水,泉石,花木的自然美,又凝聚了建筑,雕刻,绘画和题咏等人工美。⑨园林的双重性:表现在物质或精神,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天然与人工相辅相成的关系上。
16.园林风格:指造园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特色和创作个性。<时代风格;个人风格>
17.园林流派:许多不同造园家的不同作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整体风格。这种相对的园林整体风格,受一定的自然地理,地区历史文化,民族特质和时代精神的支配,而形成整个社会风格的分支分流和组成部分,即园林流派。<中国封建后期:北方,江南,岭南流派;西方受建筑风格的影响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抽象派园林>
18.园林类型:指不同功能的不同组织结构的园林单位。
19.中国古典园林与西亚园林,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系统。
20.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游娱园林。
①皇家园林:一般指供帝王居住,游娱之用的园林.

四个发展阶段:初期——秦汉;过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宋,元集成期——明,清②私家园林:为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属的园林。功能:居住,聚友,读书,听戏,赏景。③寺观园林:指寺观建筑和自然环境结合而成的园林化的环境。④公共游娱园林:指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步被开发建设成有大量著名游览区,带有公共性质游览场所。
21.古典园林按特点划分:自然山水园——石崇的金谷园;写意山水园——王维的辋川别业;建筑宫苑——上林苑;山水建筑宫苑——西苑;山水宫苑——寿山艮岳
22.古典园林以地区划分:长安园林,燕京园林,承德园林,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扬州园林,杭州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伊斯兰园林
23.现代园林:泛指现时代的园林。类型:公园,庭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林,风景区,国家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居住区绿地,游憩林荫带
第二章 园林艺术构图原理
24.园林的形式:①规则式园林: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几何式。②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③混合式
25.园林构图: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情况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园林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称规划布局。
26.园林构图的特点:①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②园林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③园林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④园林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
27.园林构图的基本要求:①园林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②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③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④各园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⑤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观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避免矫揉造作。⑥要具有诗情画意,这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
28.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形式美法则)
㈠统一与变化规律①对比与调和⑴形象的对比⑵体量的对比⑶方向的对比⑷开闭的对比⑸明暗的对比⑹虚实的对比⑺色彩的对比⑻质感的对比②韵律节奏⑴简单韵律⑵交替韵律⑶渐变韵律⑷起伏曲折韵律⑸拟态韵律⑹交错韵律③主从与重点⑴主与从关于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下列两方面:A.组织轴线,安排位置,分清主次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⑵重点与一般④联系与分隔
㈡均衡与稳定规律①均衡⑴对称均衡⑵不对称均衡②稳定
㈢比例与尺度规律:尺度效果一般为三种类型:⑴自然尺度:以人

体的大小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的尺寸大小,一般用于住宅,中小学,幼儿园,商店等尺寸确定。⑵夸张尺度:有意将建筑的尺寸设计得比实际需要大些,使人感觉建筑物的宏伟壮观。一般用于纪念性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⑶亲切尺度:将建筑物的尺寸设计得比实际需要小一些,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的感受。—般用于园林建筑的尺寸确定。
㈣比拟联想规律:比拟联想方法——①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②利用植物的姿态,特性,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⑴四君子A.竹:虚心有节,高士性格。B.梅:不畏寒威,独步早春。C.兰:居静而芳,幽雅不俗。D.菊:“花中君子”,清雅高洁,凌霜不凋。
⑵岁寒三友:松、竹、梅。③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5.风景提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产生的比拟联想
第三章 园景空间布局
29.景:景即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供作游息欣赏的空间环境。
30.自然景观:人对未经人为加工改变的一切自然景物所感知的景象。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以自然景观为本,人造景观也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31.人文景观:即文化景观。人对人工建造的实物及社会现象所感知的景象。如:街镇,街市,房屋,道路,桥梁,村落,田园,牧场,陵墓,寺院,宫观,石窟,崖画,雕刻,原始文化遗址,古战场,名胜古迹,风景园林,政教礼仪,民俗风情等。中国风景名胜及各类园林中人文景观极为丰富,这是由四千余年的文明古国及其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
32.景的感受: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而接受的。
33.景的观赏:㈠静态观赏:人们在一定观赏点上对景观的欣赏。作为观赏对象的主景,配景,前景,背景,各种空间层次构图都是不变的。动态观赏: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欣赏。
㈡观赏点:又称视点,指人们观赏景物时人眼的空间位置。它的高度一般取人眼距离地面的高度,平面位置取决于与作为观赏对象的景点的对应关系。①观赏路线:又称游览路线,它既是园林中的交通线,又是贯穿各个景点的供人们游赏的风景线,对风景的展开和观赏程序起着组织作用。②视域:指人眼观赏的视野。其范围取决于眼球的构造。③视距:也称观赏距离。指视点至观赏对象之间的水平距离。这种距离一方面取决于景物的高度以及人们对它的观赏要求;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人的视力。④视角:亦称观赏角。指视点与景物上部轮廓连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通常取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

视角作为衡量景物观赏的标准。
㈢平视观赏:当观者与观赏对象在同一高度上,中视线与视平线平行而伸向远方,使人的 视线可以舒展地平射出云,此种观赏叫平视观赏。㈣俯视观赏:当人居高处而景居低处,中视线与地平线相交,景物展于视点的下方,此种观赏叫俯视观赏。㈤仰视观赏:当人居低处而景居高处,观者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此种观赏叫仰视观赏。
34.造景:即人为地在园林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35.意境:艺术家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作品的高层次精神内涵,最集中,最强烈,最深刻地反映了某种情,意志或理念,并以含蓄的方式寓于作品的审美形象当中。
36.风景园林意境的创造的途径:⑴形象⑵气氛⑶象征⑷隐喻⑸传说⑹题咏
37.造景手法
㈠主景与配景①主景:指风景园林中的主要植物,景点,景区。在园林中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它是整个园林的核心,重点,它有统率全局的性质,往往是空间序列的高潮。②配景:指与主景相配的次要景物,景点或景区。配景的作用是配合,烘托,陪衬主景。③突出主景的方法有:⑴主体升高⑵面向朝阳⑶运用轴线和风景线的焦点⑷动势向心⑸空间构图的重心
㈡近景,中景,远景,全景①近景:又称前景。指比较接近观赏点的景物。在安排空间序列时,近景常作为中景(主景)的陪衬。陪衬的方式(即构景手法)有夹景,框景,隔景,漏景,烘托,呼应,顾盼,对比等。②中景:距观赏点较适中的景物,通常为主景。③远景:又称背景。距观赏点较远的景物。一般作为主景的反衬,用对比法来突出主景。背景与主景的对比或反衬常通过体形,体量,色彩,光影,质感,动势等方面达到。④全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
㈢借景①借景:一般是指观赏者所在的园林范围以外的景观通过一定方式“借”入园内,使园内之人能看到园外之景。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重要造景手法。②借景的措施——⑴堆山垒石,在高处可建楼台亭阁,以抬高视点,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⑵在可借景的方向留出视线“走廊”,不建房,不堆山,不种树。⑶设置框景以引导游人注意。⑷设置水面借取倒影。⑸种树莳花,招引鸣禽蜂蝶,或看取霜叶红紫。⑹种竹听风声,种芭蕉、荷叶听雨声。③借景的种类——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⑴远借:把园外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景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与绘画中的“三 远”(高远,深远,平远)有密切关系。《园冶》写出了远借的主要特点:似

出于无心,不露心迹;景到随机,顺其自然。⑵邻借(近借):借取临近之景,主要指园外临近之景。⑶仰借:利用仰视所借之景观,借居高之景物,仰借之景物常为山峰,瀑布,高阁,高塔之类。⑷俯借:指利用俯借所借之景物。许多远借也是俯借,登高才能远望,俯视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⑸应时而借: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㈣对景和分景①对景:指通过轴线引导使景物与观景视线的关系固定,主客体在轴线两端相对。②分景:指将园林划分为有不同景观特点的较小部分,使空间多样变化,丰富多彩。可借助建筑,墙垣,花木,山石,山泉,堤桥,岛屿,游路,台阶,铺地,栏杆,篱栅, 地形高差,标志物等手段来实现。内容——包括功能分区和空间组景两部分。分景按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⑴障景(抑景):园林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叫障景。(山障,树障,曲障)⑵隔景:为使景区,景点都各有特色,避免各景区相互干扰,增加园林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常把两个不同意境的景区划分开来。隔景可分为实隔和虚隔。
㈤园林构图,立体画面的前景处理方法可分为框景,夹景,漏景,添景。⑴框景:指有意识地设置门框洞口或其他框洞,使观者在一定位置上通过框洞看到景物。框景具有以下特点—①能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视线②摒除粗俗而造取精美景色摄入视野,宛如经过剪裁的一幅画面。⑵夹景:通常与对景相结合,在所对景物的轴线两侧以排列成行的景物限定并引导观者的视线朝向主景(即所对景物)。夹景手段一般有树木,房屋,墙垣,崖壁,雕塑等。夹景具有对比和反衬作用。⑶漏景:又称泄景或透景。一般指有虚隔的两个空间透过虚隔物(如门窗,洞口,漏花等)而可看到对方的景物,看到局部的为漏景或泄景,看到大部的为透景。漏景与框景不同的是:框景是有意选择的特写镜头,漏景是随意的泄露。⑷添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常作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品,树木花卉。
㈥点景(题景,意景)题景:主要由匾,联上的景名,对联以及其它文字作品(诗词歌赋等)所描写的意境。这是中国风景园林,名胜古迹的一大特色。
景名和题匾是最精炼地为风景传神写意的,往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人们的审美理想。㈦天景,影景,朦景,色景,声景,香景①天景:又

称时景或气象景。借气候与天象因素而成景。所谓应时而借,基本上是气象景观。②影景:由光影变幻生成的景象。主要有四种:⑴水中倒影⑵水中光影⑶墙地面阴影⑷镜中影像。③朦景:又称朦胧景。由于光影,空气透明度等条件变化而产生的景物模糊状态,可以产生特殊效果。主要指月夜景色,水月倒影,云海雾潮,烟雨舞雪等状态下的景观。④色景:利用色彩产生景观效果,中国风景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首先是植物,其次是建筑,再次是日月光彩及水石的色彩。⑤声景:有意识地在风景园林中组织各种声音以产生景观效果。这一组景方式富于想象和联想意义。⑥香景:利用芳香气味产生景效的构景手法,以生长的植物芳香为主,室内香料为辅 。
第四章 中国园林山水地形艺术
38.中国园林山水创作的思想理论基础⑴一池三山 ⑵模山范水 ⑶体天象地 ⑷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⑸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⑹不净不远,不曲不深
39.园林地形地貌:在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者,实系指测量学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我们按照习惯称为地形地貌,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园40.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⑴满足园林功能要求⑵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
41.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园林地形利用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这一城市建设的总原则,根据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如下原则:⑵因地制宜,顺其自然⑶节约⑷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42,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平地,堆山,理水,叠石)
㈠平地,是指公园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㈡堆山(又叫掇山、迭山)小山的堆叠方法:⑴外石内土的堆迭方法⑵土山带石的方法来点缀小山㈢理水1.园林中人工所造的水景,大多是就天然水面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地凿水”而成。2.⑴水景按动静状态可分为:动水:河流、溪涧、瀑布、喷泉、壁泉等。静水:水池、湖沼等。⑵水景按照自然和规则程度可分为: 自然式水景:河流、湖泊、池沼、泉源、溪涧、涌泉、瀑布等。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池、喷泉、壁泉等。3.理水的手法:①分②隔③破④绕⑤掩⑥映⑦近⑧静⑨声⑩活4.园林中的水景①河流②溪涧③湖池④瀑布⑤喷泉⑥壁泉⑦岛⑧水景附近的道路(沿水道路;越水道路)㈣叠石1.石有其天然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因此,叠石早已成为我国异常可贵的园林传统艺术之一,有“无园不石”之说。2.选石六要素:①质

②色③纹④面⑤体⑥姿3.理石的方式与手法⑴点石成景:单点,聚点和散点。①单点:由于石块本身姿态突出,或玲珑或奇特(即所谓“透”“漏”“瘦”“皱”“丑”),立 之可观,就特意摆在一定的地点作为局部小景或局部的构图中心来处理,这种方式叫单点。②聚点: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几块石成组摆列一起,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称之为聚点。(“抱角”;“蹲配”)③散点:若断若续,连贯而成一个整体的表现。⑵整体构景:用多块岩石堆叠成一座立体结构的形体。堆叠整体山石时,艺术要求应做到二宜、四不可、六忌、十要。
二宜:①造型宜有朴素自然之趣,不矫揉造作,卖弄技巧;②手法宜简洁,不要过于繁琐。四不可:①石不可杂②纹不可乱③块不可匀④缝不可多六忌:①忌似香炉蜡烛②忌似笔架花瓶③忌似刀山剑树④忌似铜墙铁壁⑤忌似城郭堡垒⑥忌似鼠穴蚁蛭十要:①有宾主②有层次③有起伏④有曲折⑤有凹凸⑥有顾盼⑦有呼应⑧有疏密⑨有轻重⑩有虚实
堆石形体在施工艺术造型上习用的十大手法: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
⑶山石在园林中的配合应用:①山石与植物结合自成山石小景②山石与水景结合③山石与建筑、道路结合⑷叠石山造型模式①流云式②耸秀式③堆垒式④砍削式(前两式,偏阴柔灵秀之美,多用于太湖石;后两式,偏阳刚雄厚之美,多用于黄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